日本·丹波元堅撰

《雜病廣要》~ 身體類 (15)

回本書目錄

身體類 (15)

1.

此疾前人謂為天刑,蓋其為毒厲烈穢惡,非尋常病邪之所比,是以其治多系伐毒之品。薛立齋著《癘瘍機要》,亦非無峻藥,然大旨以補法為主。張景岳以為論列已全,豈佞其所好者乎。如釋子木《癘瘍全書》、沉亮紫《醫學要則》,揭出數十證,稍涉繁冗,今不採入。

白話文:

這種疾病,古人稱之為「天刑」,因為它是一種毒烈、污穢、邪惡的疾病,不是尋常的病邪可以比擬的。因此,治療這種疾病大多使用攻伐毒素的藥物。薛立齋撰寫《癘瘍機要》,其中也有一些峻烈的藥物,但其主要的治療方法是以補益為主。張景嶽認為,薛立齋的論述已經很全面了,難道是為了迎合他的喜好而這樣做的嗎?像《釋子木癘瘍全書》和《沉亮紫醫學要則》,羅列了數十種證候,稍嫌繁瑣,所以現在不採用。

源由總說,大風病鬚眉墮落者,皆從風濕冷得之,或因汗出入水得之,或冷水入肌體得之,或飲酒臥濕地得之。或當風沖,坐臥樹下及濕草上得之。或體癢搔之,漸漸生瘡,經年不瘥,即成風疾。八方之風皆能為邪,邪客於經絡,久而不去,與血氣相干,則使榮衛不和,淫邪散溢,故面色敗,皮膚傷,鼻柱壞,鬚眉落。(《病源論》)

白話文:

病因總說,嚴重的風疾導致鬍鬚脫落,都是由風、濕和寒冷引起的。有的因汗液排出後遇水而得,有的因冷水進入體內而得,有的因飲酒後睡在潮濕地帶而得。或者當風沖擊時,坐在樹下或者濕草上而得。或者因身體發癢而抓撓,漸漸生出瘡口,經年累月不能治癒,便形成風疾。八方的風都能形成邪氣,邪氣侵犯經絡,長時間不去,與血氣相聯繫,就使氣血運行不暢,邪氣散溢,所以面色不好,皮膚受損,鼻樑坍塌,鬍鬚脫落。(《病源論》)

經所載癘風者。即方論中所謂大風惡疾癩是也。雖名曰風,未必皆因風,大率多是嗜欲勞動氣血,熱發汗泄,不避邪風冷濕,使淫氣與衛氣相干,致肌肉賁䐜,氣有所滯,則肌肉不仁,榮氣泣濁,則胕熱不利,故色敗,皮膚瘍潰,鼻梁塌壞。《千金》所謂自作不仁極猥之業,雖有悔言,而無悔心,良得其情。

白話文:

在經典中記載的「癘風」,就是方劑論中所說的「大風」、「惡疾」、「癩」等疾病。雖然這些疾病被稱為「風」,但未必都是由風引起的。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疾病是由於嗜慾、勞動、氣血熱,發汗泄露,不避邪風、冷濕,導致淫邪之氣與衛氣相交錯,使肌肉腫脹堅硬,氣血運行不暢,則肌肉失去知覺,榮血流通不暢,則肌肉熱痛不舒,因此面色晦暗,皮膚發生潰瘍,鼻樑塌陷。就像《千金方》中所說的「自作不仁極猥之業」,即使有悔改的話語,但沒有悔改的真心,這句話很能說明這種疾病的本質。

然亦有傳染者,又非自致,此則不謹之故,氣血相傳,豈宿業緣會之所為也。原其所因,皆不內外涉外所因而成也。(《三因》)

白話文:

但是也有傳染的情況,又不是自己造成的,這種傳染就是因為不小心造成的。氣血互相傳染,難道這是前世宿世緣分的緣故嗎?尋究病因,都是因為內外感邪所造成的。(《三因》)

按《三因》云:雖名曰風,未必皆因風。此論甚善。蓋此疾多由嗜欲飲食積毒之所致,因其病證穢惡可畏,又不可不謂之風也。若夫傳染之說,世或有之。雖因其一家血脈,飲食居處,氣味之相傳者,本無內熱積毒,亦不能染也。(《微義》)

白話文:

根據《三因》所說:雖然它叫做「風」,但未必都是因為風。這個說法非常好。因為這種疾病大多是嗜慾飲食積累的毒素所致,由於它的病症污穢可畏,所以也不能不稱之為「風」。至於傳染的說法,世間偶爾會有。儘管是由於同一家人的血脈、飲食、居住環境、氣味的傳播,但本來沒有內熱積毒,也不能傳染。(《微義》)

夫大風者,所犯異證多端。或因嗜欲無度,勞傷血氣;或蓄大怒,憂愁驚恐,抑鬱不伸;或體虛膚空;或醉後當風;或熱解脫,汗出入水;或浴後迎風;或醉臥露地,或手足破傷,引入風毒,或卒風暴雨,寒水濕障,侵入肌膚。當時感受,以至大風之患病,因以流注經絡,傳於臟腑,發於四肢,內外熏蒸,而成泡癬。

白話文:

大風病的病因複雜多樣。有的患者因貪圖酒色無度,傷損了氣血;有的患者因大怒、憂愁、驚恐,長期壓抑情緒;有的患者因體虛、皮膚空虛;有的患者因醉酒後吹風;有的患者因熱病退後,汗液大出,就像用水洗過一樣;有的患者因沐浴完吹風;有的患者因醉臥在露地上;有的患者因手腳破傷,感染風毒。有的患者因大風暴雨,寒水濕氣挾雜侵入皮膚。這些原因造成的病邪侵入人體,在經絡中流注,傳至臟腑,發佈在四肢,內外互相薰蒸,便形成了皰癬病。

夫病之源,有三證五死:一種者風水,二種者傳變,三種者自不調攝。(《濟急仙方·翛然子大風論》)(五死見後。)

白話文:

疾病的根源,有三種證候五種致死緣由:第一種是風水,第二種是傳染,第三種是自己的飲食起居不調理。

大抵此症,多由勞傷氣血,腠理不密,或醉後房勞沐浴,或登山涉水,外邪所乘,衛氣相搏,濕熱相火,血隨火化而致,故淮揚嶺南閩間多患之。(《癘瘍機要》)

白話文:

大多數這種疾病,都是由於勞損氣血、腠理不密、或是醉後房勞或沐浴、或登山涉水,外邪趁虛而入,衛氣相互搏擊,濕熱相火,血液隨火氣而致病,所以淮揚嶺南閩間多患有這種疾病。(《癘瘍機要》)

大麻風症,乃天地間異症也,但感受不同。有體虛之人,因驟被陰陽曝曬、霧露風雨之氣所侵,感之不覺,未經發泄,凝滯肌膚,積久必作。又有房欲後體虛,為風邪所襲,或露臥當風,睡臥濕地,或洗浴乘涼,希圖快意,或風水所招,世代留襲,此等相感,俱能致之。其患先從麻木不仁,次發紅斑,久則破爛,浮腫無膿云云。

白話文:

大麻風症是一種特殊疾病,它的成因有很多種。

有的人體虛,因為突然被太陽、月亮照曬、雨淋,或是被風吹到,沒有察覺到,沒有發泄出來,積存在皮膚裡,時間長了就會發病。

有的人在房事後體虛,被風寒侵襲,或是在露天下睡覺著涼,或是在潮濕的地方睡覺,或是在洗完澡後乘涼,想快活一下,或是遭受風水、祖先遺傳的影響,這些原因都能導致大麻風症。

大麻風症的症狀是:開始時麻木不仁,然後出現紅斑,過久則破爛,浮腫,無膿等。

總皆風濕相乘,氣血凝滯,表裡不和,臟腑痞塞,陽火所變,此其根蒂也。(《外科正宗》)

癩即《內經》癘風,受天地間肅殺風氣,酷烈暴悍,最為可畏。一因風毒,或汗出解衣入水,或酒後當風。二因濕毒,或坐臥濕地,或冒雨露。三因傳染。然未必皆由外也,內傷飲食熱毒過甚,大寒大熱房勞穢汙,以致火動血熱,更加外感風寒冷濕而發。(《入門》)

白話文:

癩疾,就是《內經》中所說的癘風,是受到天地間肅殺的風氣,酷烈暴悍,最為可畏。得癩疾的原因有三個:一是風毒:可能因為汗出後解衣入水,或者酒後當風。二是濕毒:可能因為坐在濕地上或者冒雨露。三是傳染:雖然不一定是從外在感染,也有可能是內傷飲食熱毒過多,加上房勞穢汙,或是寒熱不調,導致火動血熱,再受到外在的風寒濕氣而發病。(《入門》)

先哲論此症之由有五:一曰風水陰陽所損,二曰源流傳染所因,三因氣穢毒注所犯,四曰保養失度所致,五曰感冒積鬱所生。此言其大略耳。(《醫學要則》)

白話文:

古人認為這種疾病的病因有五種:

第一種是風水陰陽失調;

第二種是傳染所致;

第三種是因氣候不佳或有毒物質侵犯;

第四種是保養不當;

第五種是感冒或情緒鬱結所引起。

這只是大概的歸納而已。(《醫學要則》)

病由受殺物之風,大風病,是受得天地間殺物之風。古人謂之癘風者,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丹溪》)

癘風,古方謂之大風惡疾,以其瘡痍荼毒,濃汁淋漓,眉鬢墮落,手足指脫,頑痹痛癢,鼻塌眼爛,龍骨唇揭,病勢之可畏耳。若專以房勞嗜欲、飲食積毒之所致,何為遽至於是,故丹溪先生亦謂之受得殺毒之風也。(《微義》)

白話文:

癘(音同「也」)風,古時候稱之爲大風惡疾,因爲它的瘡痍毒害很大,濃汁流淌,眉毛鬢角脫落,手腳手指脫落,頑固麻木疼痛瘙癢,鼻子塌陷眼睛潰爛,上顎骨頭和嘴脣翻開,病情十分可怕。如果單純認爲它是因爲房事勞累、嗜慾過度、積聚毒素所導致的,怎麼會突然發展到這種程度,所以丹溪先生也認爲它是受到致命毒風邪的侵襲而引發的。(《微義》)

《外科精要》為諸瘡立法,而不及癘風。風為百病之長,以其殘毀膚體,去死為近,一有染此,鮮能免者,比之瘡瘍,治法為難,乃不言及。夫八方之風起因於八方,應其時則生物,違其時則殺物。人之稟受有殺氣者,則感而受之,如持虛受物,後又因起居飲食男女洊成鬱氣,二氣積於厥躬,脾先受之,乃為濕病。濕積之久,火氣出焉。

白話文:

《外科精要》為各種瘡瘍制定治療方法,但不包含癘風。風是百病之長,殘毀膚體,離死亡很近,一有染上這種病,很少有人能倖免,比起瘡瘍,治療方法難以確定,所以不加以論述。來自八方的風有八種,應合時令則能生長萬物,違背時令則會傷害萬物。如果一個人秉受了殺氣,就會感染而受到風的影響,就像虛弱的人接受東西一樣,後來又因為起居、飲食、男女房事等原因而形成鬱氣,這兩種氣聚集在體內,脾臟首先受到影響,就形成了濕病。濕氣積累久了,火氣就會產生。

火氣滋蔓,氣濁血汙(一云,血熱凝結,其氣不清),化生諸蟲,以次傳歷臟腑。必死之病,而有可生之理。其始病者,胃氣微傷,脾主肌肉,流行甚緩,傳變以漸,或可借醫藥之功而免。謂之必死,非惟醫不知藥,悉是不能禁欲,可哀也夫。(《丹溪纂要》)

白話文:

邪火蔓延,濁氣和污血(有的說法是,血熱凝結,導致元氣不清澈),逐漸生出各種蟲子,依次傳佈於各臟器,於是形成必死之症,但並不是無救。這種病最早的階段是胃氣受到輕微損傷,脾主肌肉,流行非常緩慢,傳變逐漸進行,或許可以通過醫藥的功用而免於死亡。之所以說必死之症,不是因為醫生不知藥物,而是因為所有的病人(幾乎)都很難控制自己的慾望,令人悲哀啊。

病必生蟲,風起之由,皆是冷熱交通,流於五臟,徹入骨中,虛風因濕,和合蟲生,便即生患。論其所犯,多因用力過度,飲食相違,行房太過,毛孔既開,冷熱風入五臟,積於寒熱,寒熱之風交過通徹,流行諸脈,急者即患。緩者稍遠,所食穢雜肉蟲生,日久冷熱至甚,暴蟲遂多,食人五臟骨髓,及於皮肉筋節,久久皆令壞散,名曰癩風。若其欲治,先與雷丸等散服之出蟲,見其蟲形青赤黑黃白等諸色之蟲,與藥治者,無有不瘥。(《病源論》)

白話文:

疾病一定要有蟲子才會發生,風的形成都是由於冷熱交替,流佈到五臟,深入骨頭中,虛弱的風跟濕氣結合,蟲子便會滋生,於是便會生病。探討其發病原因,大多是因為用力過度、飲食不均衡、行房太過,毛孔因此打開,冷熱風進入五臟,累積在身體,身體的冷熱風互相交錯,流佈到各個脈絡,發作急的的人立刻發病,發作緩慢的人則延後發病。所吃的食物不潔淨,雜亂的肉體中就會生出蟲子,時間久了冷熱到極點,爆發出來的蟲子就變多了,吃人的五臟骨髓,一直到皮肉筋骨,時間久了都會潰爛分散,名為癩風。如果想要治療,先用雷丸等藥品散佈服用,讓蟲子出來,看到蟲子的形狀有青色、紅色、黑色、黃色、白色等各種顏色,與藥物治療的,沒有不痊癒的。(《病源論》)

脈候,脈兩寸浮而緊,或浮而洪。陽脈浮弦,陰脈實大。脈浮緩者易治,洪大而數者難愈,沉實者難愈。脈溢者病在上,脈覆者病在下,皆為不治之證也。(《正傳》)

白話文:

脈象,脈搏在兩寸處浮起並且緊繃,或者浮起並且洪大。陽脈浮動而細長,陰脈充實而粗壯。脈搏浮緩的人容易治療,洪大而頻繁的人難以治癒,沉實的人難以治癒。脈搏浮溢的人疾病在上半身,脈搏覆蓋的人疾病在下半身,這兩種情況都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徵兆。(《正傳》)

證狀總說,《肘後》凡癩病皆起於惡風,及觸犯忌害得之。初覺皮膚不仁,淫淫苦癢如蟲行,或眼前見物如垂絲,或癃疹赤黑氣漭沆,此皆為疾之始,便急療之。(《外臺》)

白話文:

症狀總述:根據《肘後方》,所有的癍瘠病都是由於接觸了惡劣的風,或觸犯了禁忌和有害的事物而引起的。初期會感覺皮膚麻木,伴有瘙癢,就像有蟲子在爬,或者在眼前看到像垂絲一樣的東西,或者癍疹呈赤黑色,散發著濃烈的氣味,這些都是患病的早期症狀,需要立即治療。(《外臺祕要》)

夫病之生,多從風起,當時微發,不將為害,初入皮膚里,不能自覺,或流通四肢,潛於經脈,或在五臟,乍寒乍熱,縱橫脾腎,蔽諸毛腠理,壅塞難通,因茲氣血精髓乖離。久而不治,令人頑痹。或汗不流泄,手足痠疼,針灸不痛。或在面目,習習奕奕。或在胸頸,狀如蟲行,身體遍癢,搔之生瘡。

白話文:

疾病的發生,大多是由於風邪引起的。在疾病初期,症狀輕微,如果不及時治療,風邪就會侵入皮膚,導致皮膚毛孔阻塞,氣血精髓無法正常運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邪會在體內積聚,導致四肢麻木疼痛、五臟功能失調,出現忽冷忽熱、脾腎虛弱等症狀。如果風邪阻滯在毛孔,就會導致皮膚瘙癢、搔抓後容易生瘡。

因此,在疾病早期就要及時治療,以防止風邪侵入體內,引起嚴重的後果。

或身面腫,痛徹骨髓。或頑如錢大,狀如蠔毒,或如梳,或如手,錐刺不痛。或青赤黃黑,猶如腐木之形。或痛無常處,流移非一,或如酸棗,或若懸鈴。或似繩縛拘急,難以俯仰,手足不能搖動。眼目流腫,內外生瘡,小便赤黃,尿有餘瀝。面無顏色,恍惚多忘,其間變狀多端。

白話文:

或者是全身面部腫脹,疼痛徹骨。或者頑固的硬塊像銅錢那麼大,形狀像牡蠣的毒瘤,或者像梳子,或者像手。用錐子刺它也不會痛。或者青、赤、黃、黑,就像腐木的形狀。或者疼痛沒有固定的地方,時常移動不定。或者像酸棗,或者像懸掛的鈴鐺。或者好像繩子捆綁著,拘束緊迫,很難俯仰,手腳不能活動。眼睛腫脹,內外生瘡,小便赤黃,有餘瀝。臉色不好,恍惚健忘,其間的變化很多。

毒蟲若食人肝者,眉睫墮落。食人肺,鼻柱崩倒,或鼻生息肉,孔氣不通。若食人脾,語聲變散。若食人腎,耳鳴啾啾,或如雷鼓之音。若食人筋脈,肢節墮落。若食人皮肉,頑痹不覺痛癢。或如針錐所刺,名曰刺風。若蟲乘風,走於皮肉,猶若外有蟲行。復有食人皮肉徹外,從於頭面,即起為皰肉,如桃核小棗。

白話文:

如果毒蟲吃人的肝臟,眉毛和睫毛就會脫落。如果吃人的肺臟,鼻柱就會崩塌,或者鼻子上長息肉,呼吸不通暢。如果吃人的脾臟,說話的聲音就會改變。如果吃人的腎臟,耳朵就會嗡嗡作響,或者像打雷一樣。如果吃人的筋脈,四肢就會萎縮脫落。如果吃人的皮肉,就會頑固麻木,感覺不到疼痛和瘙癢。或者像針刺一樣疼痛,叫做刺風。如果蟲子乘著風,在皮肉上爬行,就像外邊有蟲子爬行一樣。還有一種是吃人的皮肉,從頭面開始,立刻形成一個個像桃核或小棗一樣的皰肉。

從頭面起者,名曰順風,病從兩腳起者,名曰逆風(按:《直指》曰:此風從頭起而下者順,從足起而上者逆。順則易,逆則難,又當識此)。令人多瘡,猶如癬疥,或如魚鱗,或癢或痛,黃水流出。初起之時,或如榆莢,或如錢孔,或青或白,或黑或黃,變異無定,或起或滅,此等皆病之兆狀云云。然癩名不一。

白話文:

從頭面開始發病的,叫做順風;從兩腳開始發病的,叫做逆風。(《直指》說:這種風從頭部開始向下發展的為順,從腳部開始向上發展的為逆。順的容易醫治,逆的難以醫治。我們應當懂得這個道理。)得了這種病的人,身上生很多瘡,像癬疥一樣,或像魚鱗一樣。有的人發癢,有的人疼痛,從瘡口流出黃水。這種病剛開始發作的時候,有的瘡像榆樹莢,有的像銅錢眼,瘡的顏色或青或白,或黑或黃。這種病的病竈變化不定,有的發作,有的消退。這些都是這種病的徵兆之類。然而,癩的病名不只一種。

木癩者,初得先當落目睫,面目癢,如復生瘡,三年成大患,急治之愈,不治患成。火癩者,如火燒瘡,或斷人支節,七年落眉睫,急治可愈,八年成疾艱治。金癩者,初得眉落,三年食鼻柱崩倒叵治,良醫能愈。土癩者,身體塊磊,如雞子彈丸許,此病宜急治之,六年便成大患,十五年不治。

白話文:

木癩:

患病之初,眼、耳、口、鼻等處,先有發癢感,如復生瘡。三年後成大患,急宜醫治,不治患成。

火癩:

患病之初,如火燒疼痛,或斷人支節,七年落眉毛,急治可愈,八年成疾,艱治。

金癩:

患病之初,眉毛脫落,三年後鼻樑塌陷,不易治癒,惟有良醫能愈。

土癩:

身體中塊塊硬硬的,如同雞子彈丸,此病宜急治,否則會成大患,十五年不治,終成不治之症。

水癩者,先得水病,因即留停,風觸發動,落人眉須,不急治之,經年病成。蟋蟀癩者,蟲如蟋蟀,在人身體內,百節頭皆欲血出,三年叵治。面癩者,蟲如面,舉體艾白難治,熏藥可愈,多年叵治。雨癩者,斑駁或白或赤,眉鬢墮落,亦可治,多年難愈。麻癩者,狀似癬瘙,身體狂癢,十年成大患,可急治之愈。

白話文:

水癩:首先患上水病,水毒積留身體後,風邪觸之,發病於眉毛和鬍鬚。如果不緊急治療,病情會持續多年。

蟋蟀癩:寄生蟲狀似蟋蟀,在人體內活動,導致全身百節皆欲出血。此病三年內難以治癒。

面癩:寄生蟲狀似人臉,全身都是白色斑點,難以治療,可使用薰藥治療,但多年來難以治癒。

雨癩:皮膚出現斑駁的白色或紅色斑點,眉毛和鬢角脫落,此病可治癒,但多年來難以根除。

麻癩:症狀類似癬癢,身體劇烈瘙癢,十年後會發展成大患,可緊急治療以治癒。

風從體入,或手足刺瘡,風冷痹癡,不治,二十年後便成大患,宜急治之。蚼癩者,得之身體沉重,狀似風癩,積久成大患,速治之愈。酒癩者,酒醉臥黍穰上,因汗體虛,風從外入,落人眉須,令人惶懼,小治大愈。(《病源論》)(按:此段諸癩,繁冗可疑,然是古說,姑存之。

白話文:

大風病的種類有很多種。第一次得病時,全身盡管沒有異狀,但眉毛和鬍鬚卻已經掉落。有的全身已經壞死,但眉毛和鬍鬚卻很完好。有的人很多地方跟正常人沒什麼兩樣,但四肢、腹部、背部有硬塊,嚴重的患者手腳十根手指頭有的已經脫落。有的人患有嚴重的畏寒症,穿很多衣服都不暖和。有的平時感到很熱,不能稍稍涼快一點。有的人身體消瘦枯槁。有的人體液經常不停地流出。有的人全身乾燥,奇癢徹骨,搔抓後皮膚表面出現白色皮屑像麩皮一樣,用手抓後就會形成瘡口。

有瘡痍荼毒重迭而生,晝夜苦痛不已者。有直置頑鈍,不知痛癢者。其色亦有多種,有青黃赤白黑光明枯暗。(《千金》)

白話文:

有些人瘡痍腐爛交替出現,晝夜疼痛不止;有些人則如同木頭,不知疼痛,也沒有感覺。瘡痍的顏色也有很多種,有青、黃、赤、白、黑、明亮、枯萎、昏暗。 (《千金》)

一風者,肺經受證,先落眉毛。二風者,肝經受證,面起紫泡。三風者,腎經受證,腳底先穿。四風者,脾經受證,遍身如癬。五風者,心經受證,先損其目。(《濟急仙方》翛然子)

白話文:

第一種風疾,是肺經受到侵襲,症狀首先出現在眉毛。第二種風疾,是肝經受到侵襲,症狀是臉上起紫色的水泡。第三種風疾,是腎經受到侵襲,症狀是腳底首先出現穿孔。第四種風疾,是脾經受到侵襲,症狀是遍身出現像癬一樣的症狀。第五種風疾,是心經受到侵襲,症狀是首先損害眼睛。

初起身上虛癢,或起白屑紫雲,如白米然,或發紫泡疙瘩流膿。(《入門》)(按:《正宗》曰:浮腫無膿。與此不同。)

白話文:

初起身上發癢,或出現像白米粒一樣的白屑或紫色的斑點,或長出紫色的水泡並流膿。(《入門》)(按:《正宗》說:浮腫沒有膿。與此不同。)

初起必有一塊不知痛癢處起,漸漸沿開,或一塊赤白色,或如癬狀者,或如漆觸,或如酒顏,甚至白泡,甚至手掌肉瘦削。(《醫彀》)

白話文:

剛開始時一定有一塊不痛不癢的地方開始發作,逐漸蔓延擴散,可能有紅色白色斑塊(白屑病),或像癬一樣,或像被漆塗過,或像酒糟鼻,甚至長出白色水泡,甚至手掌的肉變瘦削萎縮。(出自《醫彀》)

癘瘍久而不愈,有不慎起居飲食,內火妄動者。有臟腑傷損,氣血疲乏者。有用攻伐之藥,氣血愈虧者。有不分兼變相雜,用藥失宜者。有病人諱疾忌醫者。癘瘍愈而復發,有不戒厚味,內熱傷脾者。有不戒房勞,火動傷腎者。有不戒七情,血氣傷損者。有餘毒未盡,兼症干動者。有氣虛六淫外乘者。古人云此症百無一生,正謂此耳。(《癘瘍機要》)

白話文:

瘡癤久治不癒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1. 患者不注意生活起居和飲食,導致內火妄動。

  2. 臟腑受損,氣血疲乏。

  3. 使用了過於攻伐的藥物,導致氣血虧損。

  4. 沒有根據瘡癤的具體情況用藥,導致藥物使用不當。

  5. 患者諱疾忌醫,不願意接受治療。

瘡癤癒合後復發的原因也有很多,包括:

  1. 患者不忌口,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導致內熱傷脾。

  2. 患者縱慾過度,房勞過度,導致火動傷腎。

  3. 患者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血氣受損。

  4. 瘡癤的餘毒沒有完全清除,導致兼症幹動。

  5. 患者氣虛,外邪乘虛而入。

古人說這種疾病百無一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

鳥癩白癩,凡癩病,皆是惡風及犯觸忌害所得。初覺皮毛變異,或淫淫苦癢如蟲行,或眼前見物如垂絲,言語無定,心常驚恐,皮肉中或如桃李子隱軫赤黑,手足頑痹,針刺不痛,腳下不得蹋地,凡食之時,開口而鳴,語亦如是,身體瘡痛,兩肘如繩縛,此名黑癩。(《病源論》)(按:此與次條雖析為二證,實不外於前件所舉,姑存之。)

白話文:

鳥癩白癩:凡是癩病,都是由於受了惡風或犯觸忌害而得的。初覺皮毛有變異,或者淫淫地苦癢,好像蟲子在爬行;或者眼前看見的東西像垂下的絲線,言語無定,心裡常常驚恐;皮肉中或有像桃李核大小的隱約可見的赤黑色的東西,手腳僵硬麻木,針刺不覺得疼痛,腳踩不到地上;凡是吃東西的時候,嘴裡發出鳥叫的聲音,說話也是如此;身體瘡痛,兩肘像被繩子捆綁著,這就是黑癩。(《病源論》)(按:此條與下一條雖然分析為兩種證候,但其實都屬於前面所舉的癩病,姑且保留。)

凡癩病,語聲嘶破,目視不明,四肢頑痹,支節火燃,心裡懊熱,手腳俱緩,背膂至急,肉如遭劈,身體手足隱軫起,往往正白在肉裡,鼻有息肉,目生白珠,當瞳子,視無所見,此名白癩。(同上)

白話文:

所有麻風病的人,說話聲音嘶啞粗糙,無法看清楚東西,四肢僵硬麻痺,身體關節疼痛,心裡面非常煩躁,手腳都很遲緩,背脊卻非常急躁,皮膚感覺像被劈開,身體、手腳會突然抽動一下,皮膚上經常出現白色的斑點,鼻子長息肉,眼睛長白珠,擋住瞳孔,所以什麼都看不到,這種病叫做白癧。

麻木,暫時麻木,不足介意;惟久麻久木,則氣血失虛,風痰輳焉,死血聚焉,肌膚未變色者,勿作瘋治,不過溫暖之劑,驅痰活血。氣行而血亦行,何麻木之有。(《癘瘍全書》)(按:片倉元周治癘,遇麻木皮色未變者,於暗室中點火於樟腦以照視之,能分毒淺深。今云肌膚未變色者勿作瘋治,蓋非精論也。)

白話文:

麻木,暫時麻木,不用擔心;但是長時間麻木,則氣血虛弱,風痰匯聚在此,死血淤積在此,皮膚還沒有變色的,不要做瘋病治療,只須溫暖身體的藥劑,祛除痰液,疏通血脈。氣血通暢了,麻木自然就會消失。(《癘瘍全書》)(按:片倉元周治療癘病,遇到麻木但皮膚沒有變色的人,就在暗室中點燃樟腦照視,即可分辨出毒性的深淺。現如今認為,皮膚沒有變色的人不應該做瘋病治療,這並不是精確的論斷。)

死證敗證,五死者: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割切不痛(按:《醫說》引《瑣碎錄》云:癩病肉先絕)。三曰血死,潰爛成膿。四曰筋死,手足脫落。五曰骨死,鼻梁崩塌,眼斷唇番,以致聲啞,不能救治。(《濟急仙方》)(按:此皮肉血等死,未必謂不治症。《癘瘍機要》聲啞下補目盲。)

白話文:

死亡徵兆和惡化徵兆

有五種死亡的徵兆:

一、皮膚死亡:麻木不仁。

二、肌肉死亡:割開皮膚後沒有疼痛感。(根據《醫說》引用《瑣碎錄》的說法:痲瘋病人的肌肉會先死亡。)

三、血液死亡:潰爛成膿。

四、筋骨死亡:手腳脫落。

五、骨頭死亡:鼻樑塌陷,眼睛斷裂,嘴脣翻轉,導致聲音沙啞,無法救治。(出自《濟急仙方》)(注意:這裡提到的皮膚、肌肉、血液等死亡,並不一定表示無法治癒。根據《癘瘍機要》,除了聲音沙啞之外,還增加了眼睛失明的症狀。)

不治症(八名):烏麻風(黑漆柱一般,骨里黑出來),蛓毛風(身上疼痛,衣服也穿不得),李子風(身上起紫,潰爛深潭),打烏風(口吐白沫,橫倒在地,手腳齊起),赤遊風(肚腹脹大的),剪指風(手指並做一塊),振鬥風(手振),老鼠風(身上日不痛,夜疼)。(同上)

白話文:

不治的症狀(八種名稱):

  1. 烏麻風(皮膚黑如漆柱,骨頭裡黑而濃鬱)。

  2. 蛓毛風(身上疼痛,連衣服都穿不了)。

  3. 李子風(身上起紫色斑點,潰爛成深潭)。

  4. 打烏風(口吐白沫,橫倒在地,手腳都動彈不得)。

  5. 赤遊風(肚腹脹大)。

  6. 剪指風(手指併攏在一起,無法伸展)。

  7. 振鬥風(手部顫抖)。

  8. 老鼠風(症狀在白天不痛,晚上才疼痛)。(同上)

大凡瘡愈後口渴,或先渴而患瘡,或口舌生瘡,或咽喉腫痛,或唇裂舌黃目赤,痰涎上湧者,皆敗症也。(《癘瘍機要》)

白話文:

凡是瘡癒合後口渴,或是先口渴而患瘡,或是口腔和舌頭生瘡,或是咽喉腫痛,或是嘴脣乾裂舌頭發黃眼睛發紅,痰液和口水不斷湧上來的,都是敗血癥的症狀。(《癘瘍機要》)

治法總說,治法,以疏風殺蟲逐惡血輩,為之宣通,謹勿用補。(《直指》)

如以藥治之,當破血去熱,升陽去癢,瀉榮□□,辛溫散之,甘溫升之,行陽明經,瀉心火,補肺氣,乃治之正也。(《試效》)

白話文:

如果用藥物治療,就應該破血去熱,升陽去癢,瀉榮(此處爲「榮」字)滋陰,用辛溫之藥來疏散,用甘溫之藥來升提,循行陽明經,瀉心火,補肺氣,纔是正確的治療方法。(《試效》)

無方不可以治病,而狃於成方,亦不足以奏其神功。用藥固期於對症,而對症之藥,經年累月,守之不變,亦非盡善盡美之道也。風淫末疾,前賢論之頗詳。然於此症,終無姑息之見,而毅然峻奪於前,使病根失去,然後補養於後,以收全功,非與中和王道之旨有背也。良以病有標本,症有輕重,藥有奇正,功有緩急。

白話文:

每種治療方法都可能治病,但固守成方也不足以發揮其神奇的療效。用藥當然要根據症狀來決定,但對症的藥物,如果長期服用而不變更,也不是最好的辦法。風淫的病症,前人論述得很詳細。然而,對於這種疾病,最終不能姑息遷就,而要果斷地先去除病根,然後再進行調養,以收穫全功,這與中和王道的宗旨並不違背。這是因為,疾病有標本之分,症狀有輕重之分,藥物有奇正之分,療效有緩急之分。

貴乎醫者之審量揣摹,出其手眼,劃然不移,乃為正傳。如輕症而風藥過多,則反能變重。重病而補益太早,則病根終錮而不除。表症而攻裡太急,則臟腑必有枯槁之虞。里症而服藥淺,外敷藥多,則枝蔓終無收了之局。此又非特楓肉能令目盲,苦參能致頭眩,參、耆養患於日久,地黃泥滯於胸脘,種種南轅而北轍也。瞭然於此,然後百無一失。

白話文:

高明的醫者在於審慎觀察、仔細推敲,得出明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並果斷地執行,這纔是正統的醫術。如果輕微的疾病卻用了過多的風藥,反而會加重病情。如果嚴重的疾病卻過早地使用補益藥物,反而會使病根深藏不除。如果表證的疾病卻急於攻治裡證,臟腑必會枯竭。如果裡證的疾病卻用藥淺薄,外敷藥物過多,病情最終會無法治癒。這不僅僅是楓肉能使人眼盲,苦參能使人頭暈,人參、黃芪長期服用會損傷身體,生地黃泥滯於胸脘,都是南轅北轍、違背醫理的。透徹地理解這些道理,才能做到百無一失。

(《癘瘍全書》)

蓋除癘之藥,服之近而少,癘必不除。服之久且多,癘雖除,藥之貽害更大。惟易老祛風丸、東坡四神丹(用羌活玄參當歸生地黃),可以久服取效,取為法焉。(《法律》)

白話文:

去除毒疫的藥物,服用時間短、劑量小,毒疫肯定不能去除。服用時間長、劑量大,毒疫即使被去除,藥物的毒害更大。只有易老祛風丸、東坡四神丹(由羌活、玄參、當歸、生地黃製成),可以長期服用才能起效。應將此作為治療毒疫的標準。(《法律》)

要知脈風成則為癘,然人之榮血,正行於十二經脈之中者也。用平善之藥,生血清熱為主,驅風殺蟲為輔,更行汗之刺之之法,無不愈者。(同上)

白話文:

要知道脈風形成就會變成癘氣,可是人的血脈氣血,正運行在十二經脈之中。用平常溫和的藥物,以補血、清熱為主,驅趕風邪、殺蟲為輔,再用汗療法、針灸療法,沒有治不好的。(同上)

治當辨本症兼症、變症類症、陰陽虛實而治焉。若妄投燥熱之類,膿水淋漓,則肝血愈燥,風熱愈熾,腎水愈傷,相火愈旺,反致敗症矣。(《癘瘍機要》)

白話文:

在治療時應當辨別本症、兼症、變症和類症,然後根據陰陽、虛實來治療。如果亂用溫熱藥,膿水淋漓,則肝血更加乾燥,風熱更加熾盛,腎水更加受損,相火更加旺盛,反而導致病情惡化。

癘瘍服輕粉之劑,若腹痛去後,兼有膿穢之物,不可用藥止之。若口舌腫痛,穢水時流,作渴發熱喜冷,此為上焦熱毒,宜用瀉黃散。若寒熱往來,宜用小柴胡湯知母。若口齒縫出血,發熱而大便秘結,此為熱毒內淫,宜用黃連解毒散。若大便調和,用《濟生》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1. 如果患有癤癰服用輕粉類藥物治療之後,如果腹痛已經停止但同時伴有膿液污穢之物,這時候不可以用藥物制止。

  2. 如果患者的嘴巴、舌頭腫痛,有污穢的水流出,覺得口渴、發熱、喜歡涼爽的環境,這是上焦熱毒引起,應該使用瀉黃散來治療。

  3. 如果患者有寒熱交替的狀況,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知母來治療。

  4. 如果患者牙齒之間有出血的情況,發熱並且大便不通暢,這是熱毒內淫所致,應該使用黃連解毒散來治療。

  5. 如果患者大便通暢,那麼可以使用《濟生》書中的犀角地黃湯來治療。

若穢水雖盡,口舌不愈,或發熱作渴而不飲冷,此為虛熱也,宜用七味白朮散。(同上)

白話文:

若身上有穢水,但身體虛熱、口舌仍不能治癒,或有發熱口渴,卻喝不下冷水的症狀,都是虛熱的表現,需要服用七味白朮散治療。

初起麻木不仁,肌肉未死者,宜萬靈丹(系荊、防、蠍、烏等大方),洗浴發汗,以散凝滯之風。後服神應養真丹(系四物湯天麻、羌活、木瓜、菟絲子、蜜丸),加白花蛇等分,久服自愈。年久肌破肉死者,先用必勝散疏通臟腑。次服萬應丹,每日酒化一丸,通活血脈。

白話文:

疾病初期,如果只是麻木不仁,肌肉還沒有壞死,應該服用萬靈丹(由荊芥、防風、蠍子、烏藥等藥材組成),並洗浴發汗,以去除滯留的風氣。之後服用神應養真丹(由四物湯加上天麻、羌活、木瓜、菟絲子等藥材組成,做成蜜丸),再加入等分的白花蛇,長期服用自會痊癒。如果病情已經很長時間了,肌肉破裂、壞死了,首先服用必勝散疏通臟腑。然後服用萬應丹,每天用酒化開一丸服用,活血化瘀。

服至一月,換服苦參丸(系苦參、風淫等大方)。輕者半年,重者一載漸愈。或兼服酒藥。(《外科正宗》)

白話文:

服用一個月後,改服苦參丸(主要成分是苦參、風淫等)。輕的半年,嚴重的經過一年漸漸康復。或者同時服用酒藥。(《外科正宗》)

其脈初起則洪大而數,數而有力。此時氣血未衰,用汗吐下三法,先攻逐鬱蒸之癘氣,不使蟲蝕,繼服涼血補血清熱之劑。禁忌疏風發散、辛熱劫燥之藥,反耗津液,以助烈焰之勢。(《證治百問》)

白話文:

病症一開始脈搏寬大且跳動快速,並且很有力。此時氣血尚未衰竭,利用汗療法、吐法、下法這三種療法,先發動驅除鬱蒸的病氣,使之不能侵蝕人體,然後再服用涼血、補血和清熱的藥物。禁止使用幫助風邪散佈、使身體發散、辛熱而燥烈的藥物,這類藥物會損耗體內津液,加重病情。

治癘風五法:一、出汗,用麻黃、荊、防、羌、獨、皂角、苦參、全蠍之類,熱服覆汗。二、熏浴,先用黃柏黃連薄荷為末,水調塗眼四圍。次用荊芥、苦參、風藤枳殼蒼耳、羌活、桑槐桃柳枝、連根蔥,煎湯熏浴。浴起用木通石菖蒲大黃為末,加麝少許,擦患上。

白話文:

治療癘風的五種方法:

  1. 發汗法:使用麻黃、荊芥、防風、羌活、獨活、皁角、苦參、全蠍等藥物,熱服後蓋被發汗。
  1. 燻浴法:先將黃柏、黃連、薄荷研成細末,用冷水調勻後塗抹在眼睛周圍。然後再使用荊芥、苦參、風藤、枳殼、蒼耳、羌活、桑槐桃柳枝、連根蔥等藥物,煎湯燻蒸、沐浴。沐浴後,使用木通、石菖蒲、大黃研成細末,加入少量的麝香,擦拭患處。

三。敷擦,用白礬、川槿皮、五倍子、全蠍為末,加螌蝥少許,香油調敷,狼油尤妙。燥癢用大楓肉、番木鱉、烏桕仁、黑芝麻黑豆杏仁、木棉子,共搗一處,入煬成礶內,以鐵盞蓋上,鐵線扎定,鐵釘旋緊,糠火中煨一夜,取其藥油調後藥。預用胡椒、川椒各二兩,枯礬、輕粉各六錢,為細末,入前藥油調勻,擦患處,數日如蛇蛻脫下,再擦二次效。肥人用川烏、草烏、細辛、杏仁、白附子雄黃白芥子為末,加麝少許,生薑蘸擦。

白話文:

三、敷摩:使用白礬、川槿皮、五倍子、全蠍磨成粉末,加入少量螌蝥,用香油調和敷用,狼油效果更好。乾燥瘙癢時,使用大楓肉、番木鱉、烏桕仁、黑芝麻、黑豆、杏仁、木棉子,搗碎混合後,放入瓦罐中,蓋上鐵盞,用鐵線紮緊,用鐵釘旋緊,在糠火中煨一夜,取出藥油後調製成藥膏。預先使用胡椒、川椒各二兩,枯礬、輕粉各六錢,磨成細末,加入前述藥油中調勻,擦拭患處,數日後像蛇蛻皮脫下,再擦兩次即可見效。肥胖者可以使用川烏、草烏、細辛、杏仁、白附子、雄黃、白芥子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用生薑蘸取擦拭。

頑厚者,加斑蝥白砒,不時擦之。擦時須覓空房,用紙糊好,勿見風。七日後,又換別靜房居之,以前房便溺臭穢不堪也。七日後,日擦一次,至病痊為度。如有一處不知痛癢,即是病根,如前但擦其處,日三、五次。四、湯液,用涼膈、雙解、消風散之類。五、丸散,用九龍丸漆黃丸、希薟丸、白花蛇丸鵝翎散蜈蚣散選用(按:六方俱繫於驅風之劑,今不取)。癘風諸藥不效,《千金》耆婆萬病丸,極有神驗。

白話文:

頑固的症狀,加入斑蝥、砒霜,不時地擦拭它。擦拭時需要找一個空房間,用紙張糊好,不要見風。七天後,再換另一個安靜的房間居住,因為以前房間的排泄物臭氣難聞,不堪忍受。七天後,每天擦拭一次,直到疾病痊癒為止。如果有一處不感到疼痛或瘙癢,那就是病根所在,像以前那樣只擦拭那裡,每天三到五次。第四,湯藥,使用涼膈、雙解、消風散之類的藥。第五,丸散,使用九龍丸、漆黃丸、希薟丸、白花蛇丸、鵝翎散、蜈蚣散中選擇使用(註:六種方劑均屬於驅風劑,現在不選用)。癘風諸藥無效,可以選用《千金》耆婆萬病丸,極有神效。

(《醫通》)

治須推其所因,凡治大風,須推其所因。凡因風寒濕熱,勞逸飲食,與夫傳染,不可混濫,散寒濕、風濕,清熱,調和氣血,穎然不同。若例以瀉風藥治之,則失其機要矣。昔有一僧得病,狀如白癩,卒不成瘡,但每旦起,白皮一升許,如蛇蛻。醫者謂多啖炙爆所致,與局方解毒雄黃丸,三四服而愈,豈非得因治之邪。(《三因》)(按:解毒雄黃丸,用雄黃、鬱金巴豆,方出《咽喉》中。)

白話文:

疾病治療應針對病因,在治療嚴重的風病時,應該找出起因。仔細追究,各種風病來自風、寒、濕、熱、勞累、飲食、傳染等,不能混淆而治。散寒濕、去風濕、清熱、調和氣血等都大有不同。若一概用瀉風藥物治療,必定失去治療的時機和主要方法。從前,有一個和尚患上一種怪病,症狀類似白癩病,但直到過世都沒有長出瘡。只是每天早上,身上脫落一升白皮,如同蛇蛻皮。醫生認為和尚是吃了太多烤焦的食物所致,於是開了局方解毒雄黃丸,食用三、四次後病情就好轉了。這是不是找到病因才對症治療的例子呢?(備註:解毒雄黃丸由雄黃、鬱金、巴豆組成,出自《咽喉》中。)

治宜責血分說(見針法中。)

治當知變證類證,癘瘍當知有變有類之不同,而治法有汗有下有砭刺攻補之不一。蓋兼症當審輕重,變症當察先後,類證當詳真偽,而汗下砭刺攻補之法,又當審其人之虛實,究其病之源委,而施治之。(《癘瘍機要》)

白話文:

治療癘瘍(腫瘤)需要了解變證和類證的不同,並根據不同的病症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可以分為發汗、瀉下、砭刺、攻補等不同方法。在治療時,要根據病症的輕重緩急來決定治療的先後順序,還要辨別病症的真假虛實,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疾病的根源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出自《癘瘍機要》)

治須分上下,人得之者,須分在上在下。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惡血於齒縫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惡物陳蟲於穀道中出。所出雖有上下道路之殊,然皆不外乎陽明一經,治此病者,須知此意。看其疙瘩與瘡,若上先見者,上體多者,在上也。若下先見者,下體多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在上覆在下也。陽明經,胃與大腸也,無物不受。此風之入人也,氣受之則在上多,血受之則在下多。氣血俱受者甚重,自非醫者神手,病者鐵心,罕有免此。夫或從上,或從下,以漸而來者,皆是可治之病。(《丹溪》)

白話文:

治療的時候需要分上分下,得了這病的人,須要分是上部長還是下部長。長在上面的人,用醉仙散,把臭涎和惡血從牙縫中引出來。長在下面的人,用通天再造散,把惡物和陳蟲從穀道中引出來。雖然引出的地方有上下道路的不同,但都離不開陽明經,治療這種病的人,必須明瞭這個道理。看其疙瘩和瘡,如果先看見在上面的,上面身體上多的,長在上面的。如果先看見在下面的,下面身體上多的,長在下面的。上下都長的有,是上面蓋在下面。陽明經,就是胃與大腸,沒有什麼東西不被它所接受。這種風侵犯人的時候,氣接受了就多長在上面,血接受了就多長在下面。氣血都接受的就很嚴重,除非醫生醫術高明,病人意志堅強,才能少見免於此病的。如果有的從上面,有的從下面,漸漸地來的,都是可以治療的病。

外內不得分治,蓋其風毒之傷,與夫內毒所致,人皆安得而知之。及其病證顯露,方始歸咎於此。其於外受之風,內積之毒,豈可得而分治之也。故《內經》刺肌肉,刺骨髓,以泄榮衛之怫熱。《靈樞》以銳針刺腫上,按出惡氣惡血。子和用汗吐下出血之法,河間用疏風泄熱之劑,俱不分病之所因,隨其病之所在以調之也。(《微義》)(按:子和治驗,括出於下,以備參考。)

白話文:

外在和內在的疾病不能夠分別治療,因為風毒的傷害和內毒的傷害,人們通常很難知道。等到疾病的症狀顯露出來,才開始歸咎於此。外在受到的風,內在積累的毒,怎麼能夠分別治療呢?所以,《內經》中刺入肌肉,刺入骨髓,以洩除衛氣的鬱熱。《靈樞》中用銳針刺破腫脹的部位,按壓出惡氣和惡血。子和用汗、吐、下、出血的方法,河間用疏風解熱的藥劑,都不分疾病的起因,根據疾病所在的地方來進行治療。(按:子和的治療驗證,括號中列出,以備參考。)

陽復張主簿,病癩十餘年,眉須皆落,皮膚皴澀如樹皮。戴人斷之曰:是有汗者可治之,當大發汗,其汗出當臭,其涎當腥。乃置燠室中,遍塞風隙,以三聖散吐之(方用防風、瓜蒂、藜蘆)。汗出周身,如臥水中,其汗果黏臭不可聞,痰皆腥如魚涎,兩足心微有汗。次以舟車丸、浚川散,大下五、七行,如此數次乃瘳。(《十形三療》)

白話文:

陽復張主簿,患了十多年的癩痢,眉毛和鬍子都掉了,皮膚乾裂粗糙得像樹皮。戴人斷定他說:「有汗則可治,應大發一場汗,汗出就會有臭味,唾液也會腥臭。」於是把他放置在溫暖的房間裡,把所有的風隙都堵住,用三聖散(方中用防風、瓜蒂、藜蘆)讓他發汗。汗水遍佈全身,好像泡在水中,汗水果然又黏又臭,令人難以忍受,痰液也像魚腥味,只有兩隻腳心微微出汗。接下來用舟車丸、浚川散,讓他大便五、六次,如此反覆幾次才痊癒。(《十形三療》)

發表拔毒方法,病家百邪,非汗不徹。瘋疾肌膚麻木,遞生疙瘩,汗孔多閉,邪益無從而出。邪氣久留血絡,血熱筋枯,肉頑骨壞,由汗之不早故也。雖經年累月,猶當取汗,汗亦非一次而止。肌膚之頑痹不仁者,得汗後自然漸漸和活,痛癢減退,肌肉軟潤,飲食增多,有驗無誤。人疑體虛,恐汗益虛,殆其不然。(《癘瘍全書》)

白話文:

發表法可以拔毒,患者的百病,不發汗就無法徹底消除。瘋癲病皮膚麻木,漸漸長出疙瘩,汗孔大多閉塞,邪氣更加找不到出路。邪氣在血脈中停留時間長了,血液發熱筋脈乾枯,肌肉僵硬骨頭壞死,都是因為出汗太晚造成的。即使病情延續了年復一年,仍然應該發汗,發汗也不是一兩次就能停下來。肌肉和皮膚頑固地麻木不仁,出汗後自然會逐漸柔軟靈活,疼痛和瘙癢減輕,肌肉柔軟濕潤,飲食增加,有驗證這是無誤的。有人懷疑身體虛弱,擔心出汗會更虛弱,這是不對的。(《外科正宗》)

浮萍散,治諸風疥癬及癩(原無方名,今從《丹溪心法》錄)。

浮萍(一兩),荊芥,川芎甘草,麻黃(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浮萍(6克),荊芥,川芎,甘草,麻黃(以上各3克)

或加當歸、芍藥。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一碗,入蔥白根,同煎至一半,無時服,汗出為度。(《神效名方》)

白話文:

服用沒有一定時間限制,以表面粗糙沒加工過的、一兩份量為標準,加入一碗水和蔥白根一起煮,直到水量只剩一半為止。藥汁不用熱飲,等藥效開始發作,讓人產生汗意即可。(《神效名方》)

治風,眉毛脫落,肌膚拆裂,用防風通聖散,加苦參、天麻、蟬殼,早晚各一服,至百帖必愈,忌房室、鹽醬、葷腥、生冷、油膩。(《衛生易簡》)《癘瘍機要》治風熱熾盛,大便秘結,發熱煩躁,表裡俱實者,於原方加白蒺藜白芷、鼠黏子。《瘍科選粹》加減通聖散,大瀉惡毒穢積,於原方去白朮,加皂角刺、枳殼、柴胡、黃連、黃柏、羌活、生地黃、熟地

白話文:

治療風,眉毛脫落,肌膚龜裂,使用防風通聖散,加入苦參、天麻、蟬殼,早晚各一劑,服用到一百帖藥必能痊癒,忌諱房事、鹽醬、葷腥、生冷、油膩食物。(《衛生易簡》)《癘瘍機要》治療風熱熾盛,大便祕結,發熱煩躁,表裡俱實的患者,在原方中加入白蒺藜、白芷、鼠黏子。《瘍科選粹》加減通聖散,大瀉惡毒穢積,在原方中去除白朮,加入皁角刺、枳殼、柴胡、黃連、黃柏、羌活、生地黃、熟地。

九味羌活湯,治一切外因瘡毒。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各一錢),細辛(五分)

白話文:

  • 羌活:1.5錢

  • 防風:1.5錢

  • 蒼朮:1.5錢

  • 川芎:1錢

  • 白芷:1錢

  • 生地黃:1錢

  • 黃芩:1錢

  • 甘草:1錢

  • 細辛:0.5錢

上水煎服。(《癘瘍機要》)(按:此本張潔古方。)

清胃散,治熱毒在表,以此發散之。

升麻,白芷,防風,白芍藥,乾葛,甘草,當歸,川芎,羌活,麻黃,紫浮萍,木賊

白話文:

  1. 升麻:具有宣肺透疹、解肌透表、止痛消腫的功效。

  2. 白芷: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消腫排膿的功效。

  3.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消腫止癢的功效。

  4. 白芍藥:具有養血調經、柔肝止痛、清熱涼血的功效。

  5. 乾葛:具有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

  6.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

  7.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8.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解熱鎮痛的功效。

  9. 羌活: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活血止血的功效。

  10.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腫的功效。

  11. 紫浮萍: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12. 木賊草: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止血止瀉的功效。

上各等分,每服五、七錢,水煎。(同上)

透經解攣湯,治風熱,筋攣骨痛。

穿山甲(三錢炮),荊芥,紅花蘇木,羌活,當歸,防風,蟬蛻(去土),天麻,甘草(各七分),白芷(一錢),連翹,川芎(各五分)

白話文:

穿山甲(三錢,炮製),荊芥、紅花、蘇木、羌活、當歸、防風、蟬蛻(去除泥土)、天麻、甘草(各七分),白芷(一錢),連翹、川芎(各五分)

上水酒各半煎服。(同上)

範汪療在身白屑虛搔之,或呼作白癩方

苦參(五斤),露蜂房(五兩炙),蝟皮(一隻炙銼之),曲(三斤)

上四味切,以水三斗五升合藥漬四宿,去滓,炊米二斗,釀如常法。酒熟,食後飲三、五合,漸增之,以知為度。(《外臺》)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用三鬥五升水浸泡四個晚上,去除藥渣,用二斗米釀酒,按照平常的釀酒方法釀製。酒釀好後,飯後飲用三、五合,再逐漸增加飲用量,直到覺得合適為止。(出自《外臺》)

仙傳搜風酒(至八月後方可煮,近寒酒不壞也),真白蘄蛇一條(有狼牙佛指甲方勝文者是頭,近頸去三寸,尾去四寸,好臘酒浸一宿,去骨取淨肉焙乾。如無白花蛇,以二烏蛇代之亦可),淨蟬蛻(去頭足,水洗去土)三兩,川當歸(去蘆頭)三兩,大川芎(去蘆)三兩,生地黃(去節)三兩,白苦參(去蘆)三兩,白蒺藜(研去刺淨炒)六兩,土胡麻(水洗去土淨炒)六兩,何首烏(去蘆)二兩,軟防風(去蘆)三兩,荊芥穗(去梗)三兩,牛蒡子(炒)三兩,淨連翹(去蒂研碎)二兩五錢,川羌活(去蘆)二兩五錢,粉甘草(去皮節炒)一兩,蔓荊子(去衣)三兩。上依法精製,將蘄蛇肉和勻,分作三袋。

白話文:

仙傳搜風酒(應該在八月之後才能煮,接近冬天酒就不會壞),一條真正的白花蛇(有狼牙佛指甲的紋路纔是蛇頭,靠近頸部三寸以及尾巴四寸的部分,用好的臘酒浸泡一夜,把蛇骨頭去掉,只保留乾淨的肉並且烘乾。如果沒有白花蛇,可以用兩條烏蛇來代替),三兩乾淨的蟬蛻(去掉頭和腳,用水洗掉泥土),三兩川當歸(去掉蘆頭),三兩大川芎(去掉蘆頭),三兩生地黃(去掉節),三兩白苦參(去掉蘆頭),六兩白蒺藜(研磨去掉刺,炒乾),六兩土胡麻(用水洗掉泥土,炒乾),二兩何首烏(去掉蘆頭),三兩軟防風(去掉蘆頭),三兩荊芥穗(去掉梗),三兩牛蒡子(炒熟),二兩五錢乾淨的連翹(去掉蒂,研磨成碎末),二兩五錢川羌活(去掉蘆頭),一兩粉甘草(去掉皮和節,炒熟),三兩蔓荊子(去掉外皮)。

按照上述方法精製藥材,將蛇肉和勻,分成三個小布袋。

取好頭生酒二十一壺,淨埕裝盛。藥懸埕下,紙□封口嘴,入重湯鍋內,如常法煮極熟取起,隨以濕泥封口嘴,置陰靜處窨三、五日,取出藥渣再煎,頭生好酒十二壺如前法煮。每日早、中、晚,聽飲三、五杯,只以果子咽嗄,勿與肉食混用,飲酒過以聽肉食。(《明辨類函》)(按:《類函》曰:癩風最為惡疾,汪副護得仙方以授予云云。

白話文:

取好頭生酒二十一壺,用乾淨的器皿裝盛。將藥懸掛在器皿下方,用紙封住瓶口,放入重湯鍋內,按照普通的方法煮熟後取出,立即用濕泥封住瓶口,放在陰涼安靜的地方窨製三到五天,取出藥渣後再煎,頭生好酒十二壺依照先前的方法煮。每天早、中、晚,聽從(醫生的)指導飲用三、五杯,只可以用水果嚥下,不要與肉食混用,飲酒過後聽從(醫生的)指導進食肉類。(《明辨類函》)(按語:《類函》說:癩風是極為兇惡的疾病,汪副護得到仙方來教授大家。)

凡三首,此其一也。)

治白癩,語聲嘶嗄,目視不明,四肢𤸷痹,關節熱痛,身體癮胗,鼻生息肉,白花蛇散方。

白話文:

治療白癜風,說話嘶啞,視力模糊,四肢麻痹,關節紅腫疼痛,身體有瘡癤,鼻子長息肉,白花蛇散方。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二兩),天麻,槐子(炒),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晚蠶沙(微炒),蔓荊實,白蘚皮,威靈仙(去土),枳殼(去穰麩炒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白花蛇(浸泡在酒中,去皮骨,炙烤成兩錢),天麻、炒槐子、去除蘆頭的羌活、去除分叉的防風、微炒晚蠶沙、蔓荊實、白蘚皮,去除泥土的威靈仙、去除外皮並炒過的枳殼(各兩錢),炙烤並切碎的甘草(半錢)。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計時候。(《聖濟》)

樺皮散,治肺臟風毒,遍身瘡疥,及癮疹搔之成瘡。

荊芥穗,杏仁(去皮尖,用水一碗,於銀銚子內熬,候減水一半已來,急取出,放令乾,各二兩。),甘草(炙半兩),枳殼(去穰,用炭火燒存性,取出,於濕紙上令冷。),樺皮(燒灰秤各四兩)

白話文:

荊芥穗、杏仁(去皮尖,用水一碗,在銀制銚子內熬煮,待水減少一半時,趕緊取出,讓它乾燥,各取二兩。),甘草(炙烤半兩),枳殼(去除果仁,用炭火燒存性,取出後,在濕紙上讓它變涼。),樺皮(燒成灰秤量各四兩)。

上件藥除杏仁外,余藥並搗羅為末,即將杏仁別研令極細,次用諸藥末旋旋入研令勻,每服二錢,食後調下溫酒服,日進三服。瘡疥甚者,每日頻服。(《和劑》)(按:此方,《保命集》以來,用為治癘之套劑。)

白話文:

上列的藥方除杏仁外,其餘的藥材都搗碎研磨成粉末,然後將杏仁另外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之後將各種藥粉輪流旋轉研磨,使之均勻混合,每服兩錢,飯後用溫酒調服,每天服用三次。瘡疥嚴重的,每天頻繁服用。(《和劑》)(注:這個藥方,從《保命集》以來,被用作治療癘病的常用藥方。)

換肌散,治大風,毒氣蘊積,攻衝瘍潰。

胡麻子,蔓荊子,枸杞子牛蒡子(四味各半兩並炒熟),防風(去蘆頭),苦參,白蒺藜,栝蔞根(四味各半兩並生用),輕粉(四錢匕別研)

白話文:

胡麻子、蔓荊子、枸杞子、牛蒡子(四種藥材各半兩,炒熟)

防風(去掉蘆頭)、苦參、白蒺藜、栝蔞根(四種藥材各半兩,生用)

輕粉(四錢匕,另研)

上件為細末和勻,每服二錢,用淡茶清調下,煎甘草貫眾湯漱口,日三服,不拘時候。(《楊氏》)《寶鑑》名醉仙散,每服一錢,茶清一盞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各一服。服後五、七日,先於牙縫內出臭黃涎,渾身痛疼。次後便利膿血,病根乃去。丹溪與《寶鑑》同,更曰:證候重而急者,須先以再造散下之。

白話文:

上一種藥材磨成細粉並均勻混合,每次服用二錢,用淡茶清來調和,然後煎煮甘草和貫眾藥材熬成湯,再用來漱口,一天三餐服用,不限時間。(出自《楊氏》)《寶鑑》中將此藥名為「醉仙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盞茶清來調和,在空腹、中午及睡前各服用一次。服用五到七天之後,牙縫中會先排出惡臭的黃色涎液,全身會疼痛。之後會排出膿血,病根由此去除。丹溪與《寶鑑》中的說法相同,此外還說:症狀嚴重且急迫的人,必須先服用「再造散」來瀉下。

候補益得還,復與此藥吃。須斷鹽醬醋、諸般肉腥、椒料水果、煨燒炙爆及茄子等物,只宜淡粥、煮熟時菜,並烏梢、菜花蛇肉,用淡酒煮熟食之。又曰:服此藥,若有傷齒,則以黃連末揩之,或先固濟,以解銀粉之毒。《萬應方》治癘風等瘡方,於本方去牛蒡子、栝蔞根、輕粉,加細辛、大風子、當歸、威靈仙、天花粉,用老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日三服,每四十丸酒下,四十九日有效。(《明辨類函》更去枸杞子、細辛、威靈仙、天花粉,加荊芥穗,名遇仙胡麻丸

白話文:

川當歸(用酒洗過,切片後烘焙),

麻黃(去除節段,研碎後烘焙),

番木鱉(用水浸泡去除毛。用黑棗肉包住,烘焙直到煙冒盡,連同棗子一起研磨,與其他藥材一起秤,各三錢三分)。

上研勻,每服六分,熱酒調下,被覆取汗,三日服一次,

三服止。(《癘瘍全書》)利瘋丹,番木鱉一味,刀刮去皮毛,入麻油內,煎至焦黃色為度,取出為末,大瘋發表用之,每服一分,臥時白湯下,須擇無風處出汗,一月方可起身。(《醫學要則》)

白話文:

三帖藥就痊癒了。(《癘瘍全書》)治療癲狂的藥丸,只用馬錢子一種藥材,用刀颳去皮毛,放在麻油裡,煎到焦黃色為度,取出研磨成粉末,癲狂發作時服用,每次服用一分,睡覺時用白開水送服,一定要選擇無風的地方發汗,一個月後纔可起牀。(《醫學要則》)

大麻瘋(盛天眷)。

活癩蝦蟆一個,用鹽泥搗熟做一匣,入蝦蟆於內,炭火燒熟存性,去泥,將蝦蟆研為細末,每服三錢,熱酒調服發汗,得汗即止後服。(《瘍醫大全》)

白話文:

一隻活癩蝦蟆,用鹽泥搗成泥,做成一個盒子,把癩蝦蟆放入盒子中,用炭火燒熟,取出後去除泥土,將癩蝦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熱酒調服,出汗即可停止服用。(摘錄自《瘍醫大全》)

楓肉(四兩),乳香沒藥血竭(各二兩),麝香(六分),牛黃(二錢五分),阿魏(一錢),琥珀,真珠(各三錢),雄黃(五錢),片腦(三錢),地龍(七錢)

白話文:

  • 楓肉(120公克):楓樹的果實。

  • 乳香(60公克):從乳香樹上採集的樹脂。

  • 沒藥(60公克):從沒藥樹上採集的樹脂。

  • 血竭(60公克):從麒麟竭樹上採集的樹脂。

  • 麝香(1.8公克):從雄性麝香鹿的麝香腺中採集的腺體分泌物。

  • 牛黃(7.5公克):從牛的膽囊中採集的結石。

  • 阿魏(3公克):從阿魏植物的根莖中採集的樹脂。

  • 琥珀(9公克):從松柏樹的化石中採集的樹脂。

  • 真珠(9公克):珍珠。

  • 雄黃(15公克):硫化砷的天然礦物。

  • 片腦(9公克):龍腦香樹的樹脂。

  • 地龍(21公克):蚯蚓的乾燥體。

上各為末,用楓油入藥攪勻,每服一錢,酒下。如便閉,加芒消為末,隔湯煮。內熱者,柿餅湯下。內寒者,花椒湯下。虛怯者,人參湯下。若癱爛敗脫者,非服此藥不能愈。(《醫學要則》)

白話文:

以上都研磨成粉末,用楓油調入藥物攪勻,每次服用一錢,用酒送服。如果大便不通,加入芒消研磨成粉末,隔水煮熟服用。內熱的人,用柿餅湯送服。內寒的人,用花椒湯送服。體虛的人,用人參湯送服。如果癱瘓、潰爛、脫落的,不服用此藥不能治癒。(《醫學要則》)

治惡疾方。

煉松脂,投冷水中二十遍,蜜丸,服二兩,飢便服之,日三。鼻柱斷離者,二百日服之瘥。斷鹽及雜食房室。(《千金》)(按:《本草》白字曰:松脂,味苦溫,主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是知其為拔毒之品。陶隱居曰:有陰乾搗為屑丸服者,人患惡病,服此無不瘥。此真人所本。)

白話文:

將松脂提煉成精華液,把它投進冷水中二十次,做出蜜丸,每天服用二兩,肚子餓的時候服用,每天服用三次。鼻樑斷裂的人,服藥二百天就能痊癒。服用此藥期間須戒除鹽及節制飲食和房事。(《千金方》)

(按:《本草》中白色藥材說:松脂,味道苦而溫,主要治療毒瘡、惡瘡、頭上膿包、圓禿、疥癬、風氣。因此知道松脂具有拔出毒素的功效。陶隱居說:有的人在陰涼處將松脂曬乾搗成粉末後做成丸劑服用,患有惡疾的人服用後,沒有人不痊癒的。真人服用的就是這種藥。)

治大風疾神效方

水銀(二兩),硫黃(一兩細研),松脂(煉成者二兩末)

上件藥同入銚子內,火上結為砂子,以大烏鴉不損者一隻,以濕紙裹七重,又以泥裹作球,候乾,大火鍛令通赤,

白話文:

把上面所述的藥物全部放入銚子內,在火上煮至結成砂粒狀。然後找一隻沒有損傷的大烏鴉,用濕紙將它裹住七層,再用泥巴將其糊成一個球,等泥巴乾透後,用大火燒烤,使之通紅。

候冷取出研,入砂子及松脂末,都研令細,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五丸,晚食前再服。(《聖惠》)

白話文:

等候天冷時取出,研磨成粉末,加入砂子及松脂末,研磨至細緻,用蜂蜜調和成丸藥,每個丸藥有大桐樹種子的大小。每次取五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晚餐前再服用一次。(《聖惠方》)

換肌丸,治諸癩、大風疾。

苦參(三兩),大風油(一兩)

上將苦參為細末,入大風油及少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候,用溫酒送下。仍將苦參煎湯,帶熱洗之為佳。(《濟生續方》)(按:《丹溪纂要》曰:近見粗工用藥,佐以大楓油,不知此藥性熱,有燥痰之功而傷血,至有病將愈而先失明者。此說難信。)

白話文:

將苦參研磨成細末,加入大風油和少許酒,混合成丸劑,每個丸子約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不限時間,用溫酒送服。另外,將苦參煎煮成湯,趁熱清洗患處,效果更好。《丹溪纂要》中說:近年來看到有人在用藥時,輔以大楓油,卻不知此藥性屬熱,有化痰燥濕的功效,但又傷血,甚至有人在病情好轉前就先失明瞭。這種說法難以置信。

單治麻風癩疾,建德路徐大夫、贛州廉同知服效。

皂角針(三兩),水銀(一兩)

上二味,一處燒煉存性,細末,膠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丸,用大風油一錢重,茶清食前送下,一日進三服。忌鹽醬諸般肉食,且吃白粥。(《經驗秘方》)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一起煉製後保留藥性,研磨成細末,用膠來糊成丸,每顆丸的大小如同桐子,每次吃兩顆丸,用一大錢重的大風油,以茶水於飯前服用,一天服用三次。服用期間要忌吃鹽、醬油以及各種肉類,只能吃白粥。(《經驗祕方》)

愈風丹,治癩疾大有神效。

皂莢(一斤,不蛀者,去皮弦,銼作四指許,無灰酒浸一宿,漉山,用新汲水一碗,揉作濃汁,濾去滓,以銀石砂器,慢火熬成膏子。),苦參(四兩為細末),土蝮蛇(一條,又名摘口倒,又名種金頭,又名地匾,南人俗呼曰飯鍬頭,頭尾全用,陰乾為細末。)

白話文:

皁莢(一斤,沒有蛀蟲的,去皮和果核,切成四指長的絲,用沒有灰塵的酒浸泡一夜,過濾渣滓,用新汲取的一碗水,揉成濃汁,過濾掉渣滓,用銀器或石器,用文火熬成膏狀。)

苦參(四兩,研成細末)

土蝮蛇(一條,別名摘口倒、種金頭、地匾,南方人俗稱為飯鍬頭,頭尾全用,曬乾研成細末。)

上同前藥,以皂角膏子丸,如桐子,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用通聖散一兩煎如常法,送藥,日進二服。服三日後入浴,出大汗一遍。重者不過服三次。如病小者,用烏梢蛇或白花蛇各一條亦得。如病人臟腑軟,通聖散內去大黃、芒消。忌房室中、濕面、豬肉、一切動風之物。

白話文:

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使用皁角膏製成藥丸,每一粒藥丸的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七到八十粒,空腹服用,服用通聖散一兩,煎煮方法如常規方法,服用藥物後再喝湯藥,每天服用兩次。服用三天後,沐浴並發出一身大汗。病情嚴重的患者,服用三次即可。如果病情較輕的患者,可以用烏梢蛇或者白花蛇各一條代替。如果患者臟腑虛弱,通聖散中去除大黃和芒硝。忌房事、洗臉、吃豬肉以及一切容易引起風動的食物。

《本草》云:蝮蛇肉釀酒,療癩病。諸瘻、心腹下痛、結氣可服。如無此疾,切不可亂服。(《居家必要》)(據《醫方類聚》引錄。)

白話文:

《本草》上說:用蝮蛇肉泡酒喝,可以治療癩病。各種瘻管疾病、心腹部疼痛、結氣都可以服用。若沒有這些疾病,千萬不可亂服。(《居家必要》)(根據《醫方類聚》引錄。)

一粒金丹。

麝香(二分五釐),乳香,沒藥,當歸(各七分五釐),地龍(二分五釐),白膠香(三兩五錢),番鱉(五錢),草烏(炒),五靈芝(各二兩),京墨(二兩五錢),阿膠,紫萍(各二兩五錢)

白話文:

麝香(0.42克),乳香,沒藥,當歸(各1.26克),地龍(0.42克),白膠香(58.5克),番鱉(8.5克),草烏(炒),五靈芝(各34克),京墨(42.5克),阿膠,紫萍(各42.5克)

上藥十二味,俱為末,用麻黃二兩煎汁,煮大米飯為丸,龍眼大,硃砂為衣,酒下。如有黑汗從腳底心出,則為驗。(《醫學要則》)

白話文:

將十二味中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兩錢的麻黃煎煮成汁,煮成大米飯做成丸子,丸子的體積如龍眼一般大小,將丸子用硃砂做外衣,用酒送服。如果服用後有黑汗從腳底心流出,則是有效的徵兆。(《醫學要則》)

《千金方》治大風癩疾,毫毛脫盡,或甚至目爛鼻崩,手足拳攣,指節開裂,形容惡變。用乾漆為末一兩,和活蟹二兩,同搗成膏。皂角刺四兩,胡麻子去殼六兩,俱炒燥為末。總和勻,紅曲打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錢,白湯侵晨送下。(《匯言》)雄漆丸,真漆(一兩)、蟹黃(五錢)拌勻曬之,漸去面上活水淨,加水飛明雄黃五錢,牙皂末五錢,不可見日,每服三分,酒下。(《醫學要則》)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治療大風癩疾的方法:將乾漆磨成粉末一兩,與活蟹二兩混合搗成膏狀。再將皁角刺四兩、去殼的胡麻子六兩炒乾磨成粉末。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用紅曲打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劑。每天早上服用三錢,用白湯送服。(《匯言》)

《醫學要則》中記載雄漆丸的做法:將真漆一兩、蟹黃五錢混合均勻,放在陽光下曬乾,直到表面上的水分完全乾燥。再加入水飛明雄黃五錢、牙皁末五錢,避免陽光照射。服用時,每次服用三分,用酒送服。

滋血兼拔毒諸方涼血當歸飲,治血熱癘風。

當歸(一錢半),川芎,生地黃,芍藥,黃芩,黃連,犀角(鎊或磨水臨服入),牡丹皮,防風,荊芥(各一錢),甘草(七分)

白話文:

  • 當歸(一錢半):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生地黃: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 芍藥:養血調經,柔肝止痛。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犀角(鎊或磨水臨服入):清熱涼血,解毒止痛。

  • 牡丹皮:清熱涼血,化瘀止痛。

  • 防風: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 荊芥:祛風解表,透疹散邪。

  • 甘草(七分):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統旨》)

治麻風。

四物湯加羌活、防風、陳皮、甘草。(《丹溪》)

當歸飲,治血熱,癮疹癢痛,或膿水淋漓,發熱等症。

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防風,白蒺藜,荊芥(各一錢五分),黃耆(炒),甘草,何首烏(各一錢)

白話文:

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防風、白蒺藜、荊芥(各15公克),黃耆(炒)、甘草、何首烏(各10公克)

上水煎。(《癘瘍機要》)(此方本出《濟生》)

治大風癩惡瘡,何首烏散方。

何首烏(一斤,入白米泔浸一七日,夏月逐日換水,用竹刀子刮令碎,九蒸九曝。),胡麻(四兩九蒸九曝)

白話文:

何首烏(一斤,浸泡在白米泔水中 17 天,夏天每天換水,用竹刀刮碎,蒸曬九次。)

胡麻(四兩,蒸曬九次。)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用溫酒調下二錢,荊芥薄荷湯、茶調下亦得。(《聖惠》)《匯言》引陳上池經驗方,於本方加蘄蛇。

白話文:

把上列藥物搗碎,研成細末。每次服藥前用溫酒送服二錢,也可以用荊芥薄荷湯或茶送服。(《聖惠》)《匯言》引用陳上池的經驗方,在此處方中添加蘄蛇。

治癩方。

苦胡麻(半升別搗),天麻(二兩),乳香(三分)

上荊芥臘茶下三錢,忌鹽、酒、房事、動風物一百二十日,服半月後,兩腰眼灸十四壯。此丞相長安公家方,已手醫人無數。又嘗與方揚州天長東氏賣,此藥遂著於淮南。若頭面四體風瘡腫癢多汁者,只六、七服即瘥,予親試之。(《蘇沈》)(按:此本《聖惠》治大風疾肌肉欲壞乳香散,今去牛黃、麝香、雄黃。)

白話文:

荊芥臘茶(三錢)加在上層,忌食鹽、酒、房事,也不要接觸動風物,持續120天,服用半個月後,在兩側腰眼處灸14壯。這個方子是丞相長安公家的方子,已經親自治癒了無數人。還曾經給揚州天長東氏開過這個方子,這個藥在淮南一帶很有名。如果有頭面四肢的風瘡腫癢多汁的,服用六七次就可以治癒,我親自試驗過。(《蘇沈》)(備註:根據《聖惠》記載,這個方子是用於治療大風疾引起的肌肉慾壞的乳香散,現在去掉了牛黃、麝香、雄黃。)

易老祛風丸,治疥癩。

黃耆,枳殼,防風,芍藥,甘草,生地黃,熟地地骨皮,構杞子

白話文:

黃耆: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抗發炎、保肝、降血糖、降血壓、抗腫瘤。

枳殼:理氣健胃、化痰止咳、燥濕化痰、行氣導滯。

防風: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芍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斂陰止汗、清熱涼血。

甘草:益氣補中、健脾益氣、緩急止痛、清熱解毒、回甘生津。

生地黃:滋陰清熱、涼血止血、養陰生津、益精補髓。

熟地:補血補陰、益精填髓、滋陰降火、養肝明目。

地骨皮:清熱涼血、滋陰降火、明目退翳、清肝明目。

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上九味,木臼杵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空心白湯下五十丸。(《元戎》)又御方祛風丸,於本方去黃耆。

黃精丸

蒼耳葉,紫背浮萍,大力子(各等分),烏蛇肉(中半酒浸去皮骨),黃精(倍前三味,生搗汁,和四味研細焙乾。)

白話文:

蒼耳葉、紫背浮萍、大力子(各等份),烏蛇肉(用酒浸泡去除皮骨,取肉中半量),黃精(是前三味藥的兩倍,生搗成汁,和後四味藥一起研細,焙乾。)

上為末,神麯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下。一方,加炒柏、生地、甘草節。(《丹溪》)又方,於本方去黃精,用豆淋酒炒,等分為末,每服一、二錢,豆淋酒調下。又治麻風脈大而虛者,於本方加苦參、酒蒸柏。如無蛇,以烏鯉魚亦可,糊丸服之。

白話文:

將上藥研成細末,用神曲糊丸,丸子大小與梧桐子相同,每次服五、七十丸,用溫酒送服。還有另一個方子,在原方中加入炒過的柏葉、生地黃和甘草節。(出自《丹溪》)還有另一個方子,將原方中的黃精去處,用豆淋酒炒,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一、二錢,用豆淋酒調服。另外,治療麻風病脈象大而虛弱者,在原方中加入苦參和用酒蒸過的柏葉。如果沒有蛇肉,可以用烏鯉魚代替,糊丸服用。

瀉毒殺蟲方法,患在臟腑,當從下法。人非飲食不生,一日不再食則飢。而風濕之邪,與夫諸蟲化生,日因飲食纏錮,何從而去,風濕不去,則蒸蒸發熱,肌體紫黑。蟲不去,則齧蝕腸胃,消爍精血。人身同於蠹木朽屋,其何以堪。故必用重墮殺蟲之藥,令從大便而去。去後漸漸調養,使胃氣充暢,精血增長,如宋之再榮,宮室重整,斯得之矣。(《癘瘍全書》)

白話文:

瀉毒殺蟲的方法,如果是患在臟腑,首當從下法著手。人如果不吃就會餓死,一日不吃就會飢餓。而風濕之邪,以及各種蟲化生的情況,由於日積月累積存飲食的纏積,怎樣才能去除呢?風濕不去,就會蒸蒸發熱,甚至於出現體表肌肉出現紫黑。蟲不去,就會齧蝕腸胃,導致精血消爍。人體就好像受到蠹蟲蛀蝕的朽木破屋,哪能承受得住。因此,必須使用重墮殺蟲的藥物,讓蟲從大便中排出。蟲排出去了,再按部就班地調養,使胃氣充暢,精血增長,就像宋朝重新振興,宮殿室重整一番,就可以恢復健康了。(《癘瘍全書》)

一女子病癘風。翁診其脈曰:脈來急而去遲,上虛而下實,蓋得之醉酒接內而風毒乘之。今雖發禿眉墜,然鼻根幸未陷,肌肉幸未死。遂以防風通聖散而益以下藥,下瘀血數升,及蟲穢青黑物,並進蘄蛇、長松湯等湯丸,復佐以雄黃、楓油作膏摩之,逾月瘥。(《滄州翁傳》)

白話文:

有一位女子患有癘風病。翁醫生診斷她的脈搏後說:她的脈搏來得急而去得遲,上虛下實,大概是醉酒後內裡受了風毒侵襲而引起的。現在雖然頭髮眉毛脫落,但鼻根還沒有凹陷,肌肉也沒有壞死。於是翁醫生用防風通聖散,再加入一些下藥,讓她排出了幾升瘀血,還有蟲子和青黑色的穢物。他又讓女子服用蘄蛇、長松湯等湯藥,並輔以雄黃和楓油製成的膏藥塗抹患處。一個多月後,女子的癘風病就痊癒了。(《滄州翁傳》)

治烏癩,蝟皮丸方。

蝟皮(一枚炙黃焦),魁哈(一枚),蚺蛇頭(一枚塗酥微黃),虻蟲(三枚炒微黃),蠐螬(三枚炒微黃),鯪鯉甲(三片炙黃),葛上亭長(三枚炒微黃),斑貓(三枚糯米拌炒令米黃),蜈蚣(一枚半炙微黃去足),附子(二枚炮裂去皮臍),蜘蛛(三枚微炙),水蛭(三枚炒微黃),巴豆(十五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雷丸(十五枚),水銀(半兩以少棗瓤研令星盡),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硃砂(半兩細研),桂心(半兩),射罔(半兩),黃連(半兩去須),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川芒消(一兩),龍骨(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甘遂(一分與胡麻同炒胡麻熟為度),白礬灰(一分),滑石(一分)

白話文:

中藥材及其製備方法:

  1. 蝟皮(1 片):烤至黃焦。

  2. 魁哈(1 片):無需特殊製備。

  3. 蚺蛇頭(1 片):塗抹酥油,微黃色。

  4. 虻蟲(3 隻):炒至微黃。

  5. 蠐螬(3 隻):炒至微黃。

  6. 鯪鯉甲(3 片):烤至黃色。

  7. 葛上亭長(3 隻):炒至微黃。

  8. 斑貓(3 隻):用糯米拌炒至米色。

  9. 蜈蚣(1.5 隻):烤至微黃,去除足部。

  10. 附子(2 隻):炮裂,去除皮和臍。

  11. 蜘蛛(3 隻):微炙。

  12. 水蛭(3 隻):炒至微黃。

  13. 巴豆(15 隻):去除皮和心,研磨成粉,用紙包裹,壓去油。

  14. 雷丸(15 粒):無需特殊製備。

  15. 水銀(半兩):加入少量棗肉研磨至水銀顆粒完全消失。

  16. 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

  17. 硃砂(半兩):研磨成細粉。

  18. 桂心(半兩):無需特殊製備。

  19. 射罔(半兩):無需特殊製備。

  20. 黃連(半兩):去除須。

  21. 石膏(1 兩):研磨成細粉,過水飛。

  22. 川芒消(1 兩):無需特殊製備。

  23. 龍骨(半兩):無需特殊製備。

  24. 川椒(半兩):去除眼,炒至微汗出。

  25. 甘遂(1 分):與胡麻一同炒至胡麻成熟。

  26. 白礬灰(1 分):無需特殊製備。

  27. 滑石(1 分):無需特殊製備。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一丸,空心臨臥各一服。未覺,每服加一丸。如小便莖中痛,即有蟲下,皆已死也。細觀形狀,痛多即減至一丸,痛少即卻加至二丸,以瘥為度。(《聖惠》)又治白癩鯪鯉甲丸,於本方去蝟皮、蚺蛇頭、葛上亭長、硃砂、甘遂,加蝮蛇、硝石。《聖濟》治白癩,蛇頭丸,於本方去蚺蛇頭,加蝮蛇頭、硝石。

白話文:

把上面那些藥搗碎研磨成細粉,再與研磨好的藥粉均勻混合,用蜂蜜和成丸藥,大小如綠豆。每次用溫水送服一丸,空腹睡覺前各服用一丸,如果沒有效果,每次再增加一丸。如果小便時尿道感到疼痛,就有蟲子被排出來,那些蟲子都已經死了。仔細觀察蟲子的形狀,疼痛嚴重時就減少到一丸藥,疼痛程度降低就增加到二丸藥,直到痊癒。

還有治療白癲風的鯪鯉甲丸,在原方中去除蝟皮、蚺蛇頭、葛上亭長、硃砂、甘遂,加入蝮蛇、硝石。聖濟總錄裏記載治療白癲風的蛇頭丸,在原方中去除蚺蛇頭,加入蝮蛇頭、硝石。

(按,此方繁重不易用,姑錄以存其理已。)

換骨丹,治大麻風。

九肋鱉甲(去裙),海蜈蚣(細銼各半兩)

上以鹽泥固濟,候乾,火煅存二分性,為末。巴豆半兩,去皮膜,順手研。青州棗七個,去核。入巴豆膏在棗中,火燒令焦,存巴豆五分性。將棗、巴豆爛研如泥,入前二味末同研勻,以醋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虛者四、五丸,用溫齏汁下。候利惡物如膿血、爛魚腸,即住。即此三、兩服未利,更加一、二丸。(《三因》)

白話文:

  1. 先用鹽泥讓藥材凝固後候乾,以火燒,再存二分性,將藥材搗磨成粉。

  2. 取半兩巴豆,去除皮膜,用手磨碎。

  3. 取七個青州棗,去核。

  4. 將巴豆膏放入棗中,用火燒焦,保留五分性的巴豆。

  5. 將棗和巴豆搗碎成泥,加入前兩種藥末一起搗勻,用醋煮成糊狀後捏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

  6. 每服七丸,虛弱的人服用四、五丸,用溫米湯送服。

  7. 等待排便出現惡臭物質,如膿血、爛魚腸即可停止服用。

  8. 若服用三、四次後仍未排便,可再服用一、兩丸。

治大風癩病,千金散方。

皂莢刺(燒灰),大黃(九蒸九曝乾)

上二味各為散,每用大黃末一錢匕,以水七分煎令沸,調皂莢刺灰二錢匕,食後臨臥服,日三。鼻壞指落者亦治。

白話文:

上面兩種藥材各有其散劑,每次用大黃末一錢匙,以七分的水煎煮至沸騰,再加入皁莢刺灰二錢匙拌勻,在飯後睡前服用,每天三次。鼻子壞死或手指脫落的人也可以用此方治療。

(《聖濟》)

通天再造散,治大風惡疾。

鬱金(半兩生),大黃(一兩炮),白牽牛(六錢,半生半炒),皂角刺(一兩炮經年黑大者)

上為末,每服五錢,日未出,以無灰酒下,儘量為度,晚利黑頭小蟲。病稍輕者,止利如魚腸臭穢物,忌毒半月,但食稠粥軟飯,漸生眉毛,皮膚如常。甚者,不過三、兩次,須將理,不可妄有勞動,及終身不得食牛馬騾驢等肉,犯者死不救。(《三因》)直候無蟲,則絕根矣,後用通聖散調理。可用三稜針刺委中出血。大忌房事,犯者必不救。(《丹溪》)

白話文:

首先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在天亮之前用無灰酒送服,盡量多服幾次,晚上就可以排出黑色的小蟲子。如果病情比較輕微,只會拉出像魚腸一樣的臭穢物,需要忌口半年,只能吃稠粥和軟飯,眉毛會逐漸長出,皮膚也會恢復正常。如果病情嚴重,不過兩三次,就可以將寄生蟲清除乾淨,但需要調理身體,不能隨意勞動,終身不得吃牛、馬、騾、驢等肉,如果違犯,即使死也無法挽救。(《三因》)一直等到沒有蟲子排出,就可以斷根了,然後用通聖散調理身體。可以用三棱針刺委中穴放血。大忌房事,如果違犯,肯定會死。(《丹溪》)

治大風神效,追命散

川大黃(實者),皂角刺(各半斤),川鬱金(五兩)

上三味為細末,每服三大錢,用真大楓油入無灰酒溫,調藥末臨睡時服。臟腑轉時,只就地上取下蟲。如疾多年,其蟲色黑;日近者,其蟲色赤。隔三、兩日再服,直候無蟲,方是病瘥,即止其藥,只服平常風藥及諸補藥,此藥大有奇效。六十日內,用清齋,戒房色,歇卻一切俗念,亦不可嗔怒。(《本事續》)《濟急仙方》加樸消

白話文:

將以上三味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使用純正的大楓油混合無灰酒加熱,調和藥末於睡前服用。當臟腑反轉時,觀察大便中是否有蟲體排出。如果患病多年,蟲體呈現黑色;如果是近期患病,蟲體則呈現紅色。間隔三、四天後再服用,直到沒有蟲體排出,病情纔算痊癒,此時即可停止服用此藥,只服用一般風寒藥與補藥。此藥具有神奇的療效。服用期間六十四天內,須食清淡齋飯,禁止房事,放下所有俗念,也不可生氣發怒。(《本事續》)《濟急仙方》中增加了樸消。

皂棘湯,治大風。

皂莢刺(燒半生半灰二錢),北大黃(一錢),輕粉(半錢)

上末,酒調,空心服,取下惡物。服藥數日,齒出毒血甚臭。(《直指》)(按:以上四方大同而小異,今並載之,以備擇用。)

白話文:

把藥末,用酒調和,空腹服用,以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服用藥物幾天後,牙齒會排出有毒的血液,而且很臭。(《直指》)(註:以上四種方法大同小異,現在一併記載,以備選用。)

秘傳神效散,專治遠年久日大風瘡癩,鼻梁陷塌,眉毛脫落,遍身麻癢,三服見功。

白話文:

祕傳神效散,專門治療多年已久的大風瘡癩,鼻樑陷塌,眉毛脫落,全身麻癢,三服藥就可以見效。

大黃(錦文者),檳榔,白牽牛(各五分),粉草(三分),粉霜(□分),輕粉(三分用)

白話文:

  • 大黃(切成細絲的)五分

  • 檳榔五分

  • 白牽牛五分

  • 粉草三分

  • 粉霜(適量)

  • 輕粉(三分,磨粉使用)

上為細末和勻,用生薑四兩取汁,白沙蜜一兩,調藥待晚臥服之。至三更後,遍身四肢如針刺,頭目昏疼,牙縫俱痛,乃是藥尋病之功也。或小便下如豆水,或大便下有青紅黃白,此是病根也。一月可服三次,其病即漸全可,毛髮漸生,肌肉如舊。牙縫去血,再服之。(《萬應方》)《外科正宗》必勝散,於本方去粉草、輕粉(服法亦同)。

白話文:

把藥粉末研磨均勻,用生薑四兩榨汁,加入一兩白沙蜜,調和好藥物,等到晚上睡覺前服用。到了三更之後,全身四肢像針刺一樣,頭目昏沉疼痛,牙縫都痛,這是藥物尋找病竈的作用。或者小便像豆水一樣,或者大便有青紅黃白,這是病根。一個月可以服用三次,疾病就會逐漸好轉,毛髮逐漸生長,肌肉恢復如初。牙縫中的血止住後,再服用。

《外科正宗》中的必勝散,去除了本方的粉草、輕粉(服法與本方相同)。

齒縫有血,宜漱後藥。貫眾、黃連各三錢,水二鍾,煎一半,入冰片少許,每日陸續漱之,其血自止。

白話文:

如果牙縫有出血的狀況,應該在漱口後服用藥物。貫眾和黃連各三錢,加水二鍾煎至剩一半,放入少許冰片,每天分次漱口,出血的狀況自然就會停止。

過藥方。

大黃,薄荷,梔子,連翹,芒硝,甘草,菊花,黃芩(各一錢)

白話文:

大黃:瀉熱通便、清肝退黃。

薄荷:疏散清涼、消暑解熱。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芒硝:瀉熱通便、清肝明目。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藥性。

菊花:清熱明目、疏散風熱。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水二鍾,煎至一鍾,空心服之,連煎三次服。(《萬應方》)(按:此係涼膈散加菊花。)

白話文:

水兩碗,煎熬到剩一碗,空腹服用,連續煎煮三次服藥。(《萬應方》)(注:這是涼膈散加上菊花的配方。)

追風散,瀉惡血。

用大黃二兩,蟬殼一兩八錢,中用小者妙,白花蛇、皂角刺二兩,共為末,每服五、六錢,入大風子不油一錢,朴硝少許,用老酒一碗調化送下,不可熱服。夜粥不可食,待戌時,放前藥一碗在桌上盆內,以糖煎或蜜煎少許放在盤中,不得令患者先見藥。服藥畢,用水漱口,以蜜過口。

白話文:

取大黃二兩,蟬殼一兩八錢,用體型較小的蟬殼更好,白花蛇、皁角刺各二兩,全部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到六錢的藥粉,加入一錢未經油炸的大風子,少許的朴硝,用一碗老酒調和後服用,不可用熱水服用。服用藥物後不可吃夜粥,等到晚上七點到九點之間,把先前的藥物一碗放在桌上盆子裡,用糖或蜂蜜煎制少許放在盤子裡,不要讓患者提前看到藥物。服藥結束後,用水漱口,再用蜂蜜潤潤喉嚨。

切不可睡去,令人伴坐。良久肚腹大疼,最妙瀉四、五次,用薄粥補之。(《識病捷法》)

初服發汗清散之劑,服後以煎湯洗浴,汗透為度。中服探吐清利胃腑痰液之劑(用防風、承漿、陳皮、牛蒡子、桔梗、皂角刺),吐後用稀爛陳米粥早暮調之(節錄)。末用下劑,盪滌大腸蘊積之毒。

白話文:

治療的初始階段,服用能發汗疏散的藥物,服藥後用煎煮的藥湯洗浴,直到汗水充分排出。治療的中間階段,服用能探吐、清利胃腑、化痰的藥物(使用防風、承漿、陳皮、牛蒡子、桔梗、皁角刺),吐完後用稀爛的陳米粥在早晚調理。治療的最後階段,服用瀉下的藥物,清除大腸積累的毒素。

金銀花(三錢),當歸尾(二錢),枳實桃仁(各一錢五分),檳榔,紅花(各一錢),木通,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 金銀花(15克)

  • 當歸尾(10克)

  • 枳實(7.5克)

  • 桃仁(7.5克)

  • 檳榔(5克)

  • 紅花(5克)

  • 木通(2.5克)

  • 甘草(2.5克)

水煎十分,乘熱泡酒浸大黃末五錢,以利為度。不暢,以陳皮湯催之。不止,以陳皮飲補之。(《瘍醫大全》引《活人錄》)

白話文:

用熱水煮沸十分鐘,趁熱將大黃粉末五錢浸泡在酒中,浸泡到藥力充分為止。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用陳皮湯來催促它通暢。如果大便不止,可以用陳皮飲來補益它。

治大風惡疾,腹內生蟲,皮膚瘡腫,手足欲墮,黑虎丹方。(《聖惠》)(按:此於《骨蒸》黑虎丹去蘆薈、狗糞、蛤蚧、烏驢蹄、乳香、豬膽,加杏仁、桃仁、人中白者。今不具錄,宜參。)

白話文:

治療嚴重的風寒病、惡疾、腹內生有寄生或 Worms、肉類和衣服上的昆蟲或衣物所生成的黃色粉末,及至傷風、疼痛、手足將要掉落時,可採用黑虎丹方治療。(《聖惠》)治大風惡疾,腹內生(按:此在《骨蒸》黑虎丹方中,去除了華麗、狗大便、石、烏Donkey的腳、乳香、豬的膽,另外加入了杏仁、桃仁、人體中顏色是白色的者。今天不列出,請參考)

外治諸方(解敷貼藥毒方附),治風身體如蟲行方。

鹽一斗,水一石,煎減半,澄清,溫洗浴三、四遍,並療一切風。(《千金》)

八葉湯,淋渫大風瘡。

桑葉荷葉地黃葉,皂角葉,蒻葉,蒼耳葉,菖蒲葉何首烏葉

白話文:

  • 桑葉:桑樹的葉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瀉的功效。

  • 荷葉:荷花的葉子,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通便的功效。

  • 地黃葉:地黃的葉子,具有補腎益精,養陰涼血的功效。

  • 皁角葉:皁角樹的葉子,具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

  • 蒻葉:蒻草的葉子,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蒼耳葉:蒼耳的葉子,具有散風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

  • 菖蒲葉:菖蒲的葉子,具有醒神益智,開竅通竅的功效。

  • 何首烏葉:何首烏的葉子,具有補肝益腎,烏髮明目的功效。

上等分曬乾,燒存性為末,如洗面藥,用洗身體手面。(《三因》)

一法:用桃、柳、桑、槐、楮五般枝濃煎湯,大缸浸坐沒頸一日,俟湯如油,安矣。《本草》治惡疾,遍身生瘡,濃煎萍湯,浴浸半日大效,此神方也。(《丹溪纂要》)

白話文:

第一種方法:用桃、柳、桑、槐、楮這五種樹枝濃煎湯汁,倒入大缸中,浸泡到脖子,浸泡一天,等湯汁像油一樣,就有效了。《本草》記載一種治療惡疾的方法,全身生瘡,濃煎浮萍湯,浸泡半日就能見效,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子。(《丹溪纂要》)

洗浴藥:地骨皮、荊芥、苦參、細辛各二兩,水煎湯,無風處熏洗,遍身出血為效。(《捷法》)

癘風,《玉機》所具治法俱有可取,但藥多峻厲,針損肌肉。舊傳一法,掘地作坑,柴火燒紅,去火,以水沃之。病者乘水溫時,坐於其中,浸洗熏蒸,汗當大出。此可涼血解毒,內再服涼血解毒藥,數數行之,病亦可愈。又法,用石灰藍靛兩停煮水,浸洗如前,再服石灰酒,以除內毒可也。(《醫學管見》)

白話文:

痢疾,明代《玉機》一書所提出的治療方法都有可取之處,但藥物大多激烈猛烈,針灸則損傷筋肉。過去有一種流傳下來的方法:挖掘一個坑,在坑中燒柴把石頭燒紅,移開火焰後,再往坑中倒水。待熱度適中時,讓病人坐在坑中,浸洗全身並接受薰蒸,就會大量出汗。這種方法可以涼血解毒,再配合服用涼血解毒的藥物,反覆多次,就能治好疾病。另外還有一個方法:把石灰和藍靛等分,煮水後浸洗身體,再服用石灰酒,這樣可以清除體內的毒素,也能治癒疾病。(《醫學管見》)

文仲療白癩方。

大蝮蛇一枚乾者,並頭尾全,勿令欠少,以酒漬之,大者一斗,小者五升,以糠火溫令酒盡,稍稍取蛇一寸許,以臘月豬膏和敷瘡上,忌小麥熱面。《肘後》、《範汪》同。(《外臺》)《聖惠》加斑貓(二七枚,與糯米同炒令黃),不用豬膏。

白話文:

使用一條完整的乾蛇,不要缺頭少尾,用酒浸泡,大的蛇用一斗酒,小的用五升,用小火加熱直至酒全部蒸發,然後取一寸左右的蛇,用臘月豬油和在一起塗在患處,忌食小麥及熱麵。《肘後方》、《範汪》的記載相同。(《外臺祕要》)《聖惠方》中還加入斑貓(二十七枚,與糯米一起炒至變黃),不用豬油。

面上如有紫㾦㿔未消者,用干斑貓末,以生油調成膏,敷患上。約半日許,㾦㿔脹起,以軟帛子揩拭去藥,以棘針挑破近下,令水出自干,即不得剝其瘡皮。斑貓不得令入口眼。若面上有小尖㾦㿔子者,不用斑貓,卻以熟艾入膽礬少許,紙杵作釵股大小艾炷灸之,每個灸一炷。如手腳上下有瘡未瘥,煎甘草熱湯淋洗。

白話文:

臉上有紫色的斑點沒有消失的,用枯竭了的貓尾草磨成粉,混入麻油調成糊塗狀,塗抹在患處。大約經過半日左右,斑點會膨脹起來,用柔軟的布擦拭乾淨塗上去的藥,用針刺破斑點附近的部位,讓裏面的液體自然流出來,但不能損毀斑點的腐皮。這種枯竭了的貓尾草不能讓它接觸到人的嘴巴和眼睛。

如果臉上有小而尖的斑點,則不宜使用枯竭了的貓尾草,而是改用燒熟了的艾草,加上少許膽礬,用紙張將它們搗碎,做成筷子頭大小的艾柱,對每一個斑點灸火一次。如果手腳上有尚未癒合的瘡口,用煎過的甘草加上熱水淋洗瘡口。

更以白藥子三兩,甘草一分,荊芥十穗,一處搗羅為末,干貼。如澡豆使之亦好。(《聖濟》)

白話文:

將三兩白藥子、一分甘草、十穗荊芥一起搗碎成末,然後敷上患處。也可以像使用爽身粉那樣使用它。

治大風疾,楓木子燒灰存性,研細羅過,與輕粉等分,同麻油調塗。如濕,乾摻之。(《王氏》)

《單氏家抄》治疥癬瘙癢有蟲,用大楓子去殼取肉四十枚搗膏,大黃炒、蛇床子炒、樟腦、硫黃各五錢,共研極細末,和入大楓子膏內,水銀五錢研入,以不見星點為度。如干燥,再加入豬油數錢,共研為丸。先用熱湯洗淨瘡,後用此藥搽之。(《匯言》)(按:倪氏亦論內服之害曰:瀕湖方治瘡疥,僅外塗,能潤皮膚,殺蟲止癢,不堪服食,用之外塗,其功不可沒也。)

白話文:

《單氏家抄》治療疥癬瘙癢有蟲,使用大楓子去掉外殼,取肉搗碎成膏狀,再加入大黃、蛇牀子炒,樟腦、硫黃各五錢,共研極細末,和入大楓子膏內,再加入水銀五錢研入,以不見星點為度。如果藥膏太乾,再加入豬油數錢,共研為丸。先用熱水洗淨患處,再用此藥塗抹患處即可。(《匯言》)(按:倪氏也討論內服的害處,說瀕湖方治療瘡疥,僅僅外用塗抹,能夠滋潤皮膚,殺蟲止癢,不適合服食,外用塗抹,其功效也很顯著。)

擦麻風病面生紫塊疙瘩方,用穿山甲灰炒、川椒為末各二錢,生薑汁、土大黃根二汁調稠,絹包擦患上。如久藥干,加水調擦亦效。忌動風發物等件。(《外科正宗》)

白話文:

擦治麻風病面上生成紫塊疙瘩的方法,使用穿山甲灰末炒過、川椒末各二錢,加入生薑汁、土大黃根汁調勻稠厚,用絹布包好擦拭患處。如果藥物乾了,可加水調勻後繼續擦拭,也有療效。忌食會引發風毒的食物等。(摘自《外科正宗》)

神效擦藥,治患人腫塊麻木。生蔥、生薑、生大蒜(各一兩淨),石臼舂細,加燒鹽少許,再搗極細,布包早晚擦患處,麻木腫塊自除。(《明辨類函》)

白話文:

神效擦藥,用於治療患者的腫塊和麻木症。取生蔥、生薑、生大蒜(各一兩乾淨),用石臼舂成細末,加入少許燒鹽,再次搗碎成極細的粉末,用布包好,早晚擦於患處,麻木和腫塊會自行消除。(出處:《明辨類函》)

潤肌膏,治皮燥眉脫。

當歸(五錢),紫草(二錢),麻油(四兩熬至藥枯去渣),黃蠟(五錢)

收膏,浴後擦少許患處。(《癘瘍全書》)

雷火神針法。

兩頭尖,川烏,草烏,天麻,白芷,半夏,川芎,烏藥,牛膝,荊芥,蒼朮,防風,乳香,沒藥,麝香,沉香天雄(各一兩),穿山甲,木香安息香(各五分)

白話文:

兩頭尖:川烏、草烏、天麻、白芷、半夏、川芎、烏藥、牛膝、荊芥、蒼朮、防風、乳香、沒藥、麝香、沉香、天雄(各一兩)

穿山甲、木香、安息香(各五分)

上為細末,用厚紙一張,蘄艾揉軟鋪紙上,將藥末摻於艾上卷實,不拘十根五根入壇內,於避陰高地上埋一百日取出聽用。若遇一切風症,將此藥卷一條名為火針,蘸油點燃吹滅,乘熱用紙百層,將針頂於患處熨之即消,立效如神。(《萬應方》)

白話文:

把草藥磨成細末,用一張厚紙,把艾草揉軟鋪在紙上,將藥末摻在艾草上捲結實,不限多少根,放入壇內,埋在避陰的高地上,一百天後取出就可以使用了。如果遇到各種風症,就把藥卷點燃,吹滅後趁熱用多層紙包裹,把藥卷頂端放在患處熨燙,即可消散病症,立竿見影,效果神奇。(出自《萬應方》)

又雷丸方。

用兩頭尖、川烏、草烏各三錢,硫黃、麝香、丁香各一錢,木鱉子五個,蘄艾揉軟。

白話文:

用兩頭尖、川烏、草烏各三錢,硫黃、麝香、丁香各一錢,木鱉子五個,艾草揉軟。

上為細末,合成一處,用紙包裹炮熏。(同上)

白砒,患處作痛或腐潰,用濕泥頻塗換之。若毒入腹,胸膈苦楚,或作吐瀉,飲冷米醋一、二杯即止,多亦無妨,生綠豆末、芝麻油俱可。敷貼雄黃藥,悶亂或吐瀉,用防己煎湯解之。敷貼巴豆之藥,患處作痛,肌肉潰爛,生黃連為末,水調敷之。若毒入內,吐瀉等症,更以水調服一、二錢,大小豆、菖蒲汁俱可。

白話文:

敷用白砒霜,患處疼痛或腐爛,用濕泥經常塗抹更換。如果毒藥進入腹中,胸膈疼痛,或嘔吐腹瀉,喝一到兩杯冷米醋即可停止,多喝也沒關係,生綠豆末、芝麻油都可以。敷貼雄黃藥,感到悶亂或嘔吐腹瀉,用防己煎湯來解。敷貼巴豆藥,患處疼痛,肌肉潰爛,將生黃連研成粉末,用水調和敷上。如果毒藥進入體內,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再用水調服一到二錢,大小豆、菖蒲汁都可以。

敷貼藜蘆毒入內,煎蔥湯解之。(《癘瘍機要》)

子和書云:《內經》論癩,針二百日,眉毛再生,針同發汗也。但無藥者用針,一汗可抵千針,故高供奉嘗採萍治癱瘓風出汗。(按:此出《十形三療》。)張主簿病癩云云(既見上)。又一人病風面黑,爬搔不已,眉毛脫落,刺其面,大出血如墨,刺三次,血變色。每刺自額至頤,排針上下俱刺。

白話文:

《子和書》說:《內經》裡面談到癩病,針灸二百天,眉毛就能再生,針灸就和發汗一樣。但是沒有藥可用針灸,一次發汗相當於一千針,所以高供奉曾經採摘萍治癱瘓風邪而出汗。(按:這出自《十形三療》。)張主簿得癩病云云(前面已經提到過)。還有一個人得風面病,臉很黑,一直在抓自己,眉毛脫落,刺臉上,大量出血像墨汁一樣,刺了三次,血的顏色變了。每次刺都從額頭到下巴,向下排針,均刺上下。

每隔日一刺,至二十餘日方已。按:此論《內經》用針同發汗,至於出血亦同汗也。但癘證在經在表,故宜針宜汗。有惡血留滯,故宜出血,或於腫上,或於委中皆可也。又腸胃有穢惡蟲積,故宜下。大抵皆宣泄表裡血氣邪熱之毒也。(《微義》)

白話文:

每隔一天刺一次,約二十幾天以後才治癒。按:這個論點出自《內經》,說明用針刺和發汗一樣,甚至出血也和汗一樣。但是癘證在經絡和表皮上,所以適宜針刺和發汗。如果有惡血積滯,就適宜放血,無論是在腫脹處,還是在委中穴都可以。另外,如果腸胃裡面有污穢和惡蟲積聚,那就適宜用瀉藥通便。總體來說,都是宣泄表裡血氣、邪熱之毒。(《微義》)

癘瘍砭刺之法,子和張先生謂一汗抵千針,蓋以砭血不如發汗之周遍也。然發汗即出血,出血即發汗,二者一律。若惡血凝滯在肌表經絡者,宜刺宜汗,取委中出血則效。若惡毒蘊結於臟,非盪滌其內則不能痊。若毒在外者,非砭刺遍身患處及兩臂腿腕、兩手足指縫各出血,其毒必不能散。

白話文:

針灸化膿瘡的方法,子和張先生說,出一身大汗抵得上針刺上千針,這是因為針刺放血不如發汗來得遍及全身的緣故。但發汗即是出血,出血即是發汗,兩者是一樣的。如果惡血凝滯在皮膚的表層肌肉和經絡裡,應該進行針刺和發汗,找到委中穴出血就會見效。如果邪毒積結在臟腑裡,如果不從內部清除,就不能痊癒。如果邪毒在體外,如果不對全身患處、雙臂腿腕和雙手雙腳的指縫進行刮針放血,邪毒必定不能散去。

若表裡俱受毒者,非外砭內泄,其毒決不能退。若上體患多,宜用醉仙散,取其內蓄惡血於齒縫中出,及刺手指縫並臂腕,以去肌表毒血。下體患多,宜用再造散,令惡血成蟲於穀道中,仍針足指縫並腿腕,隔一、二日更刺之,以血赤為度。(《癘瘍機要》)(按:醉仙、再造,上下分治,此丹溪說,既見上。

白話文:

如果血陰而氣陽,那麼瘋症氣病少,血病則多。血是從天一之水一經丙丁煅煉而產生的,所以血色以紅色為正色,如果血衰敗,顏色就淡了,如果受寒,顏色就青了,如果受熱,顏色就紫了,如果徹底敗壞了,顏色就黑了。黑色的血是無法治癒的,因為血已經完全變質,不是血的本來了。治療瘋症的人,應該把心思放在血分上。九州的土地,因為有江海的滋潤,草木才能生長;人的血對人體來說,也是如此。

肝藏血,心統血,脾養血,周流於臟腑,灌注於經絡,筋骨表裡,何莫非血之所榮,血病則周身俱病。治瘋先治血,不治血則瘋無從下手,此刺法之所以不可不精也。先去其惡毒,然後服藥調治保養,新血易生矣。(《癘瘍全書》)

白話文:

肝臟貯藏血液,心臟統領血液,脾臟滋養血液,血液在臟腑中循環,灌注於經絡、筋骨表裡,沒有不受到血液滋養的。血液出了問題,全身都會得病。治療瘋病首要治療血液,不治療血液,瘋病就無從下手,這也是刺血療法不可不精的原因。先去掉血液中的毒素,然後服用藥物調理、保養,就可以讓新血更容易生成。(《癘瘍全書》)

古人針砭之法,治病甚神,但針則深入,砭則重取,麻風獨重於刺法。蓋肌肉之表,或麻或癢或木,此惡血凝結,真氣不行,正須行刺法以浮取之,令惡血漸去,旋即完好,即不遠出血,亦令通氣。每隔數日余再刺之,直至血鮮知痛乃止。其針砭灸𤋲之法,不過暫用,在麻瘋不常用也。

白話文:

古時候針灸的方法,治療疾病非常的神奇,但是針灸的侵入很深,放血療法則是重重的刮擦,麻風病特別適合用針灸的方法治療。因為肌肉的表層,可能會麻痺或發癢或麻木,這是因為血液凝結,真氣不能運行,所以必須用針灸的方法刺破皮膚,讓血液逐漸流出,很快就能恢復健康,即使沒有出血,也能讓氣血通暢。每隔幾天再針灸一次,直到血液鮮紅、感覺到疼痛才停止。針灸拔罐的方法,只是暫時使用,對於麻風病並不常用。

惟刺為最先一著,既行刺法,兼以敷藥,則肌肉淫處自平,紅處自白,麻木處自由痛癢,疙瘩處自變好肉,有得心應手之妙。凡血紅者、血活者俱不必刺,血虛者亦不宜刺。(同上)

白話文:

針灸療法是治療肌肉麻木最優先的方法,在進行針刺法的同時,搭配敷藥,肌肉鬆弛處自然會平復、紅腫處會變回自然膚色、麻木處會恢復痛覺與觸覺、患處的小腫塊也會長成健康的肌肉組織,治療效果十分迅速有效。若患處皮膚呈血紅色、血液活絡,則不需針刺治療;若患者氣血虛弱,也不適合使用針刺療法。(同上)

《內經》所言針與刺本是一法,今味其字義,亦可微分。針按俞穴,刺著皮膚。針以通經絡,行補瀉;刺以去惡血,去頑麻。故《靈樞》有九針圖,外科有披針、喉針、三稜等針。今瘋門所用之針有二:一曰鋩針,治瘋初起及輕症,皮膚麻木,不知痛癢,有紅塊浮現如雲,大不逾碗,徑不逾尺。或低陷色白者,反為最重。

白話文:

《內經》中所說的針灸,本質上是同一種方法。但仔細品味其字面含義,也可以略微區分一下。針,是沿着經絡穴位刺入;刺,是刺入皮膚。針灸是用來疏通經絡,進行補益或瀉下的治療;刺是用來去除病變的血液,消除頑固的麻痹。因此,《靈樞》中有九種針的圖解,外科也有披針、喉針、三稜針等不同類型的針。現在瘋門所使用的針有兩種:一種叫做鋩針,用於治療發病初期或症狀較輕的癲癇,症狀表現為皮膚麻木,不知道疼痛或瘙癢,皮膚上出現紅塊,像雲朵一樣,直徑不超過碗口,長度不超過一尺。或皮膚低陷,顏色蒼白者,反而病情最嚴重。

用此針,於患處微微排刺,至出血、血歸方止。歸者,血凝而不流也。外用紅粉丹摻之,即能止血結痂。如此一月二次,直至知痛血鮮,不必再刺。一曰攢針,治瘋症既久,遍身頑麻,肌厚肉變。用此針,於患處重手築之,令出惡血淋漓,拭去再刺如前法。亦,一月二次,肌膚漸平漸白,方可勿刺。

白話文:

用這種針刺僅微微的刺入到患處,直到出了血,血凝固不流的時候為止。血凝固後,用紅粉丹敷上,它能起到止血和讓傷口結痂的作用。這樣,每個月刺兩次,一直到了解到疼痛已經消失,血不再是鮮紅的,就不必再刺了。

攢針療法是針對瘋病,這種病很頑固,全身麻木,皮膚變厚變硬了。用這種針,用力刺進患處,讓污血大量的流出來,然後擦拭乾淨,再按前面的方法刺。也是每個月刺兩次,肌膚逐漸變平變白的時候,就可以停止了。

其遍身者,須審其起處、重處及八邪穴(八邪穴宜考原書)尤宜著力。又痿躄攣蜷,不在刺例。凡刺宜避筋,此為吃緊之語。肥人肉多,瘦人筋浮,不可不察。(同上)

白話文:

遍佈全身的病症,必須審慎地判斷病症的起因、部位,以及八邪穴(八邪穴請參照原書)尤其要用力。另外,痿痺、癱瘓、攣縮、蜷伏等症,不在針刺的範圍內。凡是針刺都應該避開筋,這是一句很重要的話。肥胖的人肉多,瘦弱的人筋浮,不可不注意。(同上)

紅粉丹,諸瘋刺後止血。

軟石膏(煅研一兩),鉛丹(水淘淨炒三錢),硃砂(水飛一錢),輕粉(一錢五分),冰片(一分),麝香一分

白話文:

軟石膏(煅燒研磨,取一兩),鉛丹(用水淘洗乾淨,炒一炒,取三錢),硃砂(用水飛製,取一錢),輕粉(取一錢五分),冰片(取一分),麝香(取一分)

共研細末,瓷器收貯。(同上)

灸法,麻風惡疾,《千金》諸方藥甚多,或效或不效云云。灸曲池、合谷、三里、絕骨等穴尤佳,予與人按此等穴皆痠疼故也。(《資生》)

白話文:

灸法,治療麻風病,藥方很多,有的有效有的無效。灸曲池穴、合谷穴、三里穴、絕骨穴等穴位尤為有效,我與他人按這些穴位均有痠痛的感覺,所以這些穴位都有效。(《資生》)

先樺皮散,從少至多,服五、七日,灸承漿穴七壯。灸瘡愈,再灸。再愈,三灸之。後服二聖散(按:即《聖濟》千金散)。泄熱。祛血之風邪。(《活法機要》)

白話文:

先服樺皮散,由少到多,服用五到七天。灸承漿穴七次。灸瘡痊癒後,再次灸。再痊癒,灸三次。之後服用二聖散(即《聖濟》千金散)。排除熱氣,去除血中的風邪。

調攝法,大都皆須斷米穀、鮭餚,專食胡麻、松術最善。(《外臺》引《肘後》)

忌房室事、動風發氣、鹽醋料物等物,只得吃淡粥,過一百日(《聖濟》)

負此病者,百無一生,猶且愛戀妻孥,復著名利,不仁之行,仍欲更作,死而無悔,深可悲傷。凡遇此疾,切須斷鹽及一切口味,公私世務悉宜屏置。能不交俗事,絕慶弔,幽隱林下,依法治療,非但愈疾,亦能因是而致神仙,所謂因禍而得福也。(《三因》)(按:此係《千金》節文,真人更曰:余以貞觀年中,侍一病者入山,教服松脂,欲至百日,鬚眉皆生。又斷鹽下曰:常進松脂。

白話文:

飲食清淡的方法:如果每天的菜餚,鹽的用量原本是一錢,就只用九分,過幾天再減一分,每十天減少一次,直到一百天後,完全不食用鹽,也不會覺得清淡了。古經典籍《黃帝內經》中說:清淡飲食是五行的根本,鹽能助長火氣。(出自《延壽書》)

調法之法,先戒色欲,次節飲食,衣服宜厚,居處宜暖,疾風暴雨,勿出戶庭,出嵐臭霧,勿侵口鼻,無暴怒,無積憂,心中少事,飲食淡泊,如在春和景明之日,有光風霽月之樂。自然惡血漸散,邪火漸熄,肌肉漸潤,形色漸平。終身守之,不可蕩越。(《癘瘍全書》)

白話文:

調理方法有以下幾點:首先戒除色慾,其次節制飲食,衣服要穿得厚實,居住的地方要溫暖,大風暴雨天不要出門,遇到瘴氣和臭霧不要觸碰口鼻,不要暴怒,不要積聚憂愁,心中要少思多慮,飲食要清淡,就像在春和景明的天氣裡,有和風明月之樂。這樣自然而然地,惡血逐漸消散,邪火逐漸熄滅,肌肉逐漸潤澤,形色逐漸平和。要終身遵守,不可動搖。(出自《癘瘍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