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

斑蝥

BAN MOU

  • 英文名稱: Mylabrisphalerata Pallas Large Blister Beetle, Lesser Blister Beetle, Telini Fly
  • 別名:龍尾,花殼蟲,小豆蟲,斑貓,放屁蟲,老虎斑毛,斑菌,羊米蟲,龍苗,晏青,斑蠔,花斑蝥,花羅蟲,螌蝥,花斑毛,龍蠔,章瓦
  • 藥品來源:本品為芫菁科昆蟲南方大斑蝥 MylabrisphalerataPallas或黃黑小斑蝥 MylabriscichoriiLinnaeus的乾燥體。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曬乾。
  • 道地藥材:雲南, 四川, 廣西, 河南, 安徽, 江蘇, 湖南, 貴州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02-11

斑蝥的傳統功效


1. 活絡止痛

斑蝥味辛,性溫,有毒。歸腎、肝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主治牛皮癬、顏面神經麻痹、劇烈頭痛。 如治牛皮癬,斑蝥辛溫走竄,善入經絡,能通利關節、活血止痛;甘遂瀉下攻積,以通腸泄熱為主,兼能止痛。二藥合用,共研細末,以醋調和,日擦數次,可疏散風濕,活絡經絡,消腫止痛。 治顏面神經麻痹,斑蝥辛溫,有毒,外用能散瘀止痛,疏通經絡。研細,水調貼頰上,向左歪斜貼右側,向右歪斜貼左側,起泡即取去,以局部刺激來活絡麻痺的經絡而奏效。 治劇烈頭痛,斑蝥辛溫走竄,善入經絡,能通利關節、活血止痛。研末布包,貼痛處,起泡後用針刺破,使水流出,可疏散風寒,活血止痛。

2. 外用

斑蝥外用,有治療風濕痛、神經痛等之效。其療效顯著,大多數患者經1-3次治療後,症狀即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對急性風濕痛療效顯著。但對增生性關節炎無明顯效果,對有明顯不可逆性的關節病變亦不適用。

3. 活血化瘀

斑蝥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乃其辛溫溫通之性使然。辛能行散,溫能通陽,二者合用,則氣血流通,瘀血化解。古人云:「斑蝥辛溫,行氣活血,逐瘀止痛,為治瘀血之要藥。」故常以之治療瘀血證,如瘀血腹痛、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等。

4. 破血消癥

斑蝥具破血消癥之功,可引赤發泡,古人用於癓瘕腫塊、積年頑癬、瘰癧、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等癥。斑蝥中含斑蝥素,具有抗腫瘤作用,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對原發性肝癌前期有一定療效。

斑蝥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斑蝥是一種中藥,具有抗腫瘤的功效。斑蝥抗腫瘤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斑蝥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從而抑制腫瘤的發展。

  2.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斑蝥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從而使腫瘤細胞死亡。

  3.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斑蝥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提高機體對腫瘤的抵抗力。

  4. 抗血管生成:斑蝥可以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從而切斷腫瘤的血液供應,使腫瘤無法繼續生長。

斑蝥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炒炙研末,每次量0.03-0.06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貼發泡,酒、醋浸或製成膏塗。

斑蝥的炮製


  1. 斑蝥:揀淨雜質,除去足、翅。米斑蝥:將米置鍋內加熱,噴水少許至米粘貼鍋上,俟煙冒出時,加入斑蝥,輕輕翻炒,取出,去淨米粒,除去足、翅。(每斑蝥10斤,用米2斤)
  2. 《雷公炮炙論》:凡修事斑貓,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黃黑、出,去麻子等,去兩翅、足並頭。以血余裹懸牆角上一夜用之,則毒去也。
  3. 《綱目》:用麩炒過,醋煮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有劇毒,內服宜慎;體弱及孕婦忌服。
  • 《本草經集註》:馬刀為使。畏巴豆、丹參、空青。惡膚青。
  • 《日華子本草》:惡豆花。入藥除翼、足,熟炒用,生即吐瀉人。
  • 《本草衍義》:妊身人不可服,為能潰人肉。治淋藥多用,極苦人,尤宜斟酌。
  • 《綱目》:惡甘草。

斑蝥相關的方劑


斑蝥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甲狀腺腫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顏面神經麻痺疥癬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