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丸

KU C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肝經 15%
心經 14%
腎經 11%
脾經 11%
胃經 9%
膀胱經 6%
大腸經 4%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心包經 1%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苦參丸」

主治功效:腳背上的潰瘍已經脫落。

組成:苦參,羌活,獨活,蔓荊子,茯苓,赤芍,川芎,何首烏,當歸,荊芥,甘草,白芷,防風,白蒺藜,山藥,黃耆,梔子,豬牙皁,烏頭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何首烏:具有補血、補氣、祛風除濕、益精、解毒、活絡止痛、通便、強筋骨、補益肝腎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苦參丸」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補腎、清熱利尿、止血、補血養肝、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苦參2錢,川牛膝4兩,蒼朮4兩,荊芥6兩,當歸4兩,甘草2兩,浮萍4兩,豨薟草,風子肉2兩。
炒黑,漿為丸。
口服。
方中豨薟草用量原缺。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苦參、羌活、獨活、蔓荊子、茯苓、赤芍、川芎、何首烏、當歸、荊芥、甘草、白芷、防風、白躑藜、山藥、黃耆、梔子、豬牙皂、烏頭等藥物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腳背脫疽。其中,苦參、羌活、獨活、蔓荊子、茯苓、赤芍、川芎、何首烏、當歸、荊芥、甘草、白芷、防風、白躑藜、山藥、黃耆、梔子、豬牙皂、烏頭等藥物均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腳背脫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妊娠小便不通肺結核疥癬胰臟炎糖尿病瘧疾麻痺膽囊炎癤和癰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皮膚癬菌病(足)肺癌四肢麻痺癱瘓胃腸出血皮膚異色症黃熱病咽喉痛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苦參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九。 組成:苦參、荊芥、何首烏、威靈仙、胡麻子、蔓荊子各等分。 主治:疥癬。

苦參丸, 出處:《解圍元薮》卷四。 組成:苦參3斤(銼片,童便浸7日,以長流水漂淨,曬乾),甘草3兩,黃連3兩,山梔3兩。 主治:風症服脫胎丹後身發癢。

苦參丸, 出處:《局方》卷一(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苦參32兩,荊芥(去梗)16兩。 主治:心肺積熱,腎臟風毒攻於皮膚,時生疥癩,瘙癢難忍,時出黃水;及大風手足爛壞,眉毛脫落;一切風疾。

苦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引《澹竂》。 組成:苦參3兩,香白芷3兩,荊芥3兩,蒼耳子(無則以莖葉代之)3兩,蔓荊子3兩,香附子3兩,撫芎3兩。 主治:肺腎先受風邪,腠理發作,遍身成瘡片片,皮膚澀燥,癢痛不已;大風癩發,眉發不存。

苦參丸, 出處:《急救仙方》卷五。 組成:苦參4兩,防風1兩,荊芥1兩,白芷1兩,川烏(生,去皮)1兩,赤芍1兩,何首烏1兩,川芎1兩,獨活1兩,梔子1兩,牙皂1兩,蔓荊子1兩,茯苓1兩,山藥1兩,蒺藜1兩,黃耆1兩,羌活1兩,白附子1兩,草烏3錢。 主治:補腎水。主治:人面瘡久不癒者。

苦參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組成:苦參4兩(酒拌炒),羌活3兩,獨活3兩,蔓荊子3兩,茯苓3兩,赤芍3兩,川芎3兩,何首烏3兩,當歸3兩,荊芥3兩,甘草3兩,白芷3兩,防風3兩,白蒺藜3兩,山藥3兩,黃耆3兩,山梔3兩,牙皂3兩,川烏(生,去皮,再火炮)3錢。 主治:腳背脫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