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

烏藥

WU YAO

  • 英文名稱:LinderaaggregataSimsKosterm. Radis Linderae Strychnifoliae Lindera Root, Combined Spicebush Root
  • 別名:錢柴頭,鰟魮,青竹香,旁其,班皮柴,香葉子樹,雞骨香,天臺烏藥,台烏,天臺烏,鳑魮,銅錢柴,臺烏,天台烏,錢蜞柴,鹽魚子柴,香桂樟,土木香,矮樟,白葉柴,鯽魚薑,矮樟根,吹風散
  • 藥品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烏藥的乾燥塊根。全年均可採挖,除去細根,洗淨,趁鮮切片,曬乾,或直接曬乾。
  • 道地藥材:陝西, 四川, 廣東, 廣西,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福建, 台灣
  • 生長環境:山坡, 草叢, 林緣, 荒山, 曠野,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烏藥的傳統功效


1. 祛痰

烏藥中含有的揮發油具有祛痰作用,能顯著增加小鼠的酚紅排泄量,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其機制可能與烏藥揮發油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反射性分泌增加有關。此外,烏藥揮發油還能抑制痰液粘度,使其易於咳出。

2. 消腫散結

烏藥性溫,味辛、苦,歸脾、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本品辛散溫通,能行氣活血溫陽,故可用於治療乳腺炎、瘰癘等證。乳腺炎多因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烏藥辛散溫通,能行氣活血,消腫散結,故可用於治療本病。瘰癘多因痰瘀結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烏藥辛散溫通,能行氣活血,消腫散結,故可用於治療本病。

3. 散寒止咳

烏藥辛溫,具有散寒止咳之效。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則生咳嗽。烏藥辛溫,能溫肺散寒,宣肺止咳。烏藥又入肝經,肝鬱化火,木火刑金,則見咳嗽。烏藥辛散,既能散寒,又能疏肝理氣,使肝氣舒暢,火降金清,咳嗽自止。

4. 行氣止痛

烏藥行氣止痛,諸氣鬱結、肝氣鬱滯之疼痛均可治之。若胃氣上逆,胸膈滿悶,噯氣吞酸,取烏藥配伍香附、枳殼、陳皮等,共奏行氣寬中之功;若肝氣鬱滯,脘腹脹痛,脅肋刺痛,取烏藥配伍柴胡、當歸、川芎等,共奏疏肝理氣止痛之效。烏藥又可溫中散寒,治虛寒腹痛,取烏藥配伍乾薑、附子、良附子等,共奏溫中散寒止痛之功。

5. 補陽

烏藥具有補陽之功,可溫補肝腎,溫暖下焦,散寒止痛。古籍記載,烏藥「溫腎散寒」,「治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烏藥可溫補肝腎陽氣,使肝腎功能強健,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因肝腎陽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痛經等。

6. 理氣行氣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的功效。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等證。烏藥順氣散,以烏藥為主藥,具有行氣寬胸,治七情憂思所致的脹滿痞塞之證。排氣飲,以烏藥、木香等藥組成,具有行氣消滯,治產後逆氣,食滯脹痛之效。四磨湯,以烏藥、枳殼等藥組成,具有行氣降逆,寬胸散結,治七情所傷,肝氣鬱結所致胸膈煩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不思飲食等證。

烏藥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烏藥含多糖,具抗氧化作用。能清體內自由基,延遲衰老。

烏藥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能夠清除自由基,減少脂質過氧化,保護細胞免受損傷。

烏藥中含有的揮發油成分,如苯乙烯、芳樟醇、沉香醇等,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夠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增強細胞的抗氧化能力。

烏藥提取物對氧自由基和氫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的活性,改善機體的抗氧化能力。

烏藥中含有的多酚類化合物,如沒食子酸、槲皮素、楊梅素等,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夠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保護細胞免受損傷。

2. 鎮痛

烏藥中所含之揮發油具有鎮痛之效,能抑制小鼠之扭體反應,有鎮痛之效。

烏藥具有鎮痛的功效,主要通過以下機制實現:

  1. 抗炎作用:烏藥中的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產生,減少炎症反應,從而減輕疼痛。

  2. 鎮靜作用:烏藥具有鎮靜作用,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降低疼痛敏感性,從而減輕疼痛。

  3. 解痙作用:烏藥具有解痙作用,可以緩解平滑肌痙攣,從而減輕疼痛。

  4. 鎮痛作用:烏藥中的成分可以抑制疼痛信號的傳遞,從而減輕疼痛。

臨牀應用中,烏藥常被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痛、坐骨神經痛、頭痛等疼痛性疾病。

3. 抗發炎

烏藥中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其抗炎作用在小鼠的急性炎症模型中得到驗證,表現出抑制作用。

烏藥具有抗炎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為揮發油、生物鹼、黃酮類物質等。其中,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烏藥烯、烏藥醇、烏藥醛等,具有較強的抗炎活性,可抑制炎症介質的產生,如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等,從而減輕炎症反應。此外,烏藥中的生物鹼和黃酮類物質也具有抗炎活性,可以抑制炎症細胞的活化和浸潤,減輕組織損傷。

4. 抗菌

烏藥,乃常用之中藥材,以其根莖入藥。古籍云:「烏藥,性溫、味辛、澀,歸脾、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行氣止瀉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烏藥中含有揮發油,其中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酚、苯酚、茴香醛等,具有抗菌作用。實驗表明,烏藥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細菌均有抑制作用。

5. 止痛功效

烏藥,辛、苦、溫,歸脾、腎經。有溫腎散寒、補火助陽、固精縮尿的功效。用於腎陽虛寒所致的腰膝痠痛、陽痿、遺精、尿頻、小便失禁等症。

烏藥具有止痛的功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抗炎作用:烏藥含有揮發油、生物鹼等成分,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

  2. 鎮痛作用:烏藥中的揮發油具有鎮痛的作用,可以抑制疼痛信號的傳遞,減輕疼痛。

  3. 解痙作用:烏藥中的揮發油具有解痙的作用,可以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

  4. 活血化瘀作用:烏藥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營養供應,減輕疼痛。

  5. 散寒止痛作用:烏藥性溫,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溫暖身體,驅除寒氣,緩解疼痛。

烏藥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烏藥的炮製


1.揀去雜質,分開大小條,用水泡透,根據季節注意換水,防止發臭,及時撈出切片。如已在鮮時切片者,篩去灰屑。
2. 炒制:取淨烏藥片,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取出。
3. 麩制:取淨烏藥片,用麥麩炒至微黃,篩去麥麩即得。
4. 醋制:取烏藥片與醋拌勻,略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帶焦斑為度,取出放涼。每烏藥500g,用醋60g。
5. 酒制:取烏藥片,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酒盡時,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乾,取出放乾,每烏藥500g,用黃酒60g。
6. 鹽制:取麥麩,炒熱,加入經鹽水潤半小時的烏藥片,炒3-4分鐘至呈淡黃色,篩去麥麩即可。每烏藥16kg,用鹽0.4kg,開水2kg,麥麩2k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氣虛及內熱證患者禁服;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 質老、不呈紡錘狀的直根,不可供藥用。
  • 《醫學入門》:疏散宣通,甚於香附,不可多服。
  • 《本草經疏》:病屬氣虛者忌之。""婦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內熱,口渴,口幹、舌苦,不得眠,一切陰虛內熱之病,皆不宜服。
  • 《本經逢源》:不可見火。

烏藥相關的方劑


烏藥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腳氣病月經腹痛腹股溝疝氣頻尿腹痛頭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