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醫養生
中醫資料庫
中醫電子書
經絡奇經
經絡穴道
中藥單方
中藥方劑
中醫證候
經方資料庫
經絡檢測
個人版(基本版)
個人版(進階版)
個人版(經絡體質)
個人版(比較經絡圖)
經絡型態類型
登入
烏藥
Radis Linderae Strychnifoliae Lindera Root, Combined Spicebush Root, Root Of Combined Spicebush
中藥名稱:烏藥
中文名稱
烏藥
英文名稱
Radis Linderae Strychnifoliae Lindera Root, Combined Spicebush Root, Root Of Combined Spicebush
拼音名稱
WU YAO
其他名稱
天台烏、台烏、天臺烏、臺烏、矮樟、香桂樟、銅錢柴、班皮柴、旁其、鳑魮、香葉子樹、白葉柴、吹風散、青竹香、錢蜞柴、錢柴頭、鹽魚子柴、天臺烏藥、鳑魮、矮樟、矮樟根、土木香、鯽魚薑、雞骨香
性味
辛
溫
歸經
足太陰脾經
足陽明胃經
足厥陰肝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陰腎經
手太陰肺經
相關方劑
查看相關方劑
寒熱指數
25
25
本文目錄
1. 古籍來源
2.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3.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4.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5. 藥品來源
6. 主治功效
7.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8. 服用方法
9. 外觀
10. 炮製
古籍來源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日華子本草
本草綱目
本草通玄
玉楸藥解
本草衍義
集驗方
神農本草經疏
藥品化義
本草述鉤元
本草新編
本草求真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烏藥 Linderaaggregata(Sims)Kosterm.的干燥塊根 。 全年均可採挖,除去細根,洗淨,趁鮮切片,曬乾,或直接曬乾。
主治功效
順氣止痛,溫腎散寒。 用於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痛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氣虛及內熱證患者禁服;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質老、不呈紡錘狀的直根,不可供藥用。
氣虛及內熱證患者禁服;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醫學入門》:疏散宣通,甚於香附,不可多服。
《本草經疏》:病屬氣虛者忌之。""婦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內熱,口渴,口幹、舌苦,不得眠,一切陰虛內熱之病,皆不宜服。
《本經逢源》:不可見火。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外觀
本品多呈紡錘狀,略彎曲,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長6~15cm,直徑1~3cm;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皺紋及稀疏的細根痕。 質堅硬。 切片厚0.2~2mm,切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可見年輪環紋,中心顏色較深。 氣香,味微苦、辛,有清涼感。
質老、不呈紡錘狀的直根,不可供藥用。
炮製
1.揀去雜質,分開大小條,用水泡透,根據季節注意換水,防止發臭,及時撈出切片。如已在鮮時切片者,篩去灰屑。
2. 炒制:取淨烏藥片,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取出。
3. 麩制:取淨烏藥片,用麥麩炒至微黃,篩去麥麩即得。
4. 醋制:取烏藥片與醋拌勻,略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帶焦斑為度,取出放涼。每烏藥500g,用醋60g。
5. 酒制:取烏藥片,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酒盡時,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乾,取出放乾,每烏藥500g,用黃酒60g。
6. 鹽制:取麥麩,炒熱,加入經鹽水潤半小時的烏藥片,炒3-4分鐘至呈淡黃色,篩去麥麩即可。每烏藥16kg,用鹽0.4kg,開水2kg,麥麩2kg。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