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五臟六腑虛實門

心虛(八證)

【忌】升發,破氣,苦寒,辛燥,大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血,甘溫,酸斂,佐以鹹寒,鎮墜。

生地黃龍眼肉人參,炙甘草石斛酸棗仁五味子柏子仁丹參茯神遠志鹿茸,炒鹽,丹砂

驚邪,屬心氣虛。

【忌】升,破氣。

諸藥俱見前。

【宜】降,清熱,豁痰,平。經曰:驚者平之。

犀角,丹砂,琥珀,真珠,龍齒金箔牛黃代赭石羚羊角麥門冬,石斛,桔梗膽星麝香竹瀝,天竺黃,遠志,鬼臼

癲癇,屬心氣虛有熱。

【忌】補斂,升。

諸藥俱見前。

【宜】降,清熱,豁痰

諸藥見驚邪條,加貝母、丹參、鉤藤鉤、鬱金鉛丹、神水、白礬

不得眠,屬心血虛有熱。

【忌】升,辛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斂,養陰血,清熱。

酸棗仁,五味子,龍眼內,丹參,芍藥,人參,石斛,竹葉,生地黃,茯神,遠志,黃連玄參,麥門冬,辰砂,六一散竹茹木通,生甘草

心煩,屬心家有熱。

【忌】升,破氣,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生津液,甘寒,甘平,辛酸。

參用不得眠中諸藥:

竹葉,麥門冬,生甘草,石斛,丹參,龍眼肉,生地黃,玄參,沙參,茯神,遠志,知母,酸棗仁

怔忡,屬心血不足。

【忌、宜】俱同心虛。

心澹澹動

【忌、宜】俱同心虛。

盜汗,屬心血虛。汗者,心之液也。

【忌】破氣,辛散,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斂,清虛熱,甘酸,甘平,甘寒,苦寒,鹹寒。

生地黃,當歸,茯神,龍眼肉,黃耆,五味子,白芍藥,酸棗仁,黃芩黃柏,黃連,牡蠣

伏梁,屬心經氣血虛,以致邪留下去。

【忌】破血,汗,下。

三稜,蓬荗,薑黃虻蟲,䗪蟲,紅藍花,水蛭桃仁(以上破血),汗,下

諸藥俱見前。

【宜】活血,涼血,散熱通結,辛鹹。

鬱金,五靈脂乳香沒藥,當歸,延胡索赤芍藥,遠志,菖蒲,茯神,牡蠣,參用東垣杖梁丸治之。

肝虛(十證)

【忌】收斂,破氣,升散,苦寒,下。

諸藥俱見前。

【宜】辛散,甘緩。

當歸,陳皮生薑,地黃,甘菊,甘草,胡麻,穀精草,決明子,刺蒺藜,羊牛兔肝

因鬱而虛者,加細辛木香縮砂蜜、沉木香、川芎香附

胸脅痛,屬肝血虛,肝氣實,因而上逆。

【忌】斂,補氣,破血。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養血,和肝,辛苦,平緩。

蘇子,鬱金,番降香,川通草,當歸,生地黃,橘皮,甘草,白芍藥,續斷鹿角膠

轉筋,屬血虛。

【忌】下,復忌升,燥熱,閉氣,苦寒,破氣。

二術,黃耆,銀杏,豬脂,羊肉,面(以上閉氣),余忌藥俱見前。

【宜】酸,辛,甘平。

木瓜,牛膝,當歸身,白芍藥,石斛,續斷,炙甘草,陳皮,縮砂蜜

目光短,屬肝血虛,及腎水真陰不足。

【忌】破氣,升,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肝兼滋腎,甘溫益血,甘寒除熱。

甘枸杞,生地黃,甘菊花,沙苑蒺藜,穀精草,五味子,決明子,天門冬,麥門冬

目昏,屬肝血虛有熱,兼腎水真陰不足。

【忌】同前目光短。

【宜】同目光短,加:

黃柏,羚羊角

目翳,屬肝熱兼腎水不足。

【忌】破氣,升,燥熱,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肝血,除熱,退翳。

甘菊花,生地黃,決明子,石決明,沙苑蒺藜,女貞實,青羊膽,羚羊角,犀角,空青,黃連,天龍,伏翼糞,木賊,穀精草,密蒙花,人爪,蟬蛻瑪瑙石蟹珊瑚,真珠,琥珀,馬目毒公,貝子

亡血過多角弓反張,屬肝血虛有熱。

【忌】風燥,升,破氣,下。

諸藥俱見前。

【宜】補血清熱,甘寒,甘溫,酸寒,鹹寒,辛潤。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炙甘草,牛膝,麥門冬,牡丹皮,甘菊花,童便

有汗加人參、黃耆、五味子、酸棗仁。

少腹連陰作痛,按之則止,屬足厥陰經血虛。

【忌】同角弓反張。

【宜】同角弓反張,加白膠。

偏頭痛,屬血虛肝家有熱,不急治,久之必損目。

【忌】升,燥熱,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養血清虛熱,甘寒,酸寒,辛寒。

生地黃,天門冬,甘菊花,白芍藥,當歸,川芎,烏梅,炙甘草,土茯苓,金銀藤,黑豆

有實火者,可加黃芩(酒炒)、大黃(酒蒸)、芎藭、雨前茶、石膏

目黑黯眩暈,屬血虛兼腎水真陰不足。

【忌】破氣,燥熱,辛溫。

諸藥俱見前。

【宜】養血補肝,清熱,甘寒,甘平,酸寒,苦寒。

生地黃,枸杞子,甘菊花,當歸,薯蕷,五味子,白蒺藜,甘草,山茱萸,白芍藥,天門冬,黃柏

肥氣,屬氣血兩虛,肝氣不和,逆氣與瘀血相併而成。

【忌】破氣,下,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和肝散結氣,兼行氣血凝滯,甘溫,甘平。

川芎,當歸,沉香乾薑肉桂,橘皮,紅花,鬱金,延胡索,香附,山楂,赤芍藥,紅曲砂仁

參用東垣肥氣丸治之。

腹虛(十二證)

【忌】下,降泄,破氣,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甘溫,佐以辛香,酸平。

人參,大棗,黃耆,薯蕷,炙甘草,蓮肉,白茯苓白扁豆,縮砂蜜,橘紅白豆蔻,藿香,木瓜,白芍藥,酸棗仁

飲食勞倦傷脾發熱

【忌】破氣,發散,下,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中益氣,甘溫,升,酸。

人參,黃耆,術,炙甘草,大棗,柴胡升麻,石斛,麥門冬,橘紅,白芍藥,酸棗仁

飲食不消化,屬脾氣虛。

【忌】破氣,消導克伐,苦寒;復忌燥。

草果枳實檳榔,蓬荗,三稜,綠礬(以上消導),余忌藥見前。

【宜】益真氣,香,甘溫,甘辛。

同脾虛,加穀芽麥芽、肉豆蔻。

傷食,必惡食。

【忌】潤濕,苦寒。

當歸,肉蓯蓉鎖陽,天門冬,地黃,知母,玄參,豬脂,茄子酒糟,麵食(以上濕潤),苦寒諸藥見前。

【宜】健脾消導,甘溫,辛香。

橘皮,薯蕷,蓮肉,白扁豆,白芍藥,白茯苓,草果,山楂

如腹痛大便不通,宜下之,枳實、檳榔、厚朴、大黃。元氣虛人不可下,宜加參朮。

傷肉食,輕者宜蒜、山楂,兼黃連;重者宜礬紅,棗肉為丸。服二錢,不可過,終身忌蕎麥。

傷麵食,宜炒萊菔子

停飲,為恣飲湯水,或冷茶、冷酒所致。

【忌】下,酸斂,濕潤,滯膩。

諸藥俱見前,加栝樓根及仁,桃仁,郁李仁

【宜】健脾利水,淡滲,兼辛散。

人參,白朮半夏,茯苓,橘皮,澤瀉豬苓,木通,桑白皮旋覆花,紫蘇,白豆蔻

水腫,屬脾氣虛。

【忌】破氣,下泄,濕潤,咸,苦寒。

食鹽,商陸(以上咸),余忌藥俱見前。

【宜】補脾益氣,燥濕,利水,辛香,甘溫,佐以淡滲。

人參,二術,橘皮,薯蕷,木瓜,薏苡仁,桑白皮,茯苓,赤小豆香薷,烏蠡魚,車前子,豬苓,澤瀉,姜皮,烏芋,縮砂蜜,通草

脾虛中滿,屬脾氣虛兼脾陰虛。

【忌】破氣,下,消導,利水,甘。

飴糖,大棗,蜜,甘草(以上甘),余忌藥俱見前。

晝劇夜靜,屬脾氣虛。

【宜】補氣健脾,甘溫,淡滲,佐以辛香。

人參,二術,白芍藥,桑白皮,茯苓,車前子,橘紅,姜皮,藿香,縮砂蜜,無熱證者佐以桂

夜劇晝靜,屬脾陰虛。

【宜】補脾陰,兼制肝清熱,甘平,酸寒,淡滲。

酸棗仁,白芍藥,石斛,白扁豆,蓮肉,橘皮,山藥,蘇子,五味子,木瓜,桑白皮,車前子,茯苓

噎膈,屬氣血兩虛。由於血液衰少,而非痰氣逆氣致。

【忌】破氣,升;復忌下,消導,燥,苦寒,辛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降,清熱潤燥,甘溫甘平以益血,略佐辛香以順氣。

蘇子,橘紅,枇杷葉,人參,白芍藥,酸棗仁,龍眼肉,人乳,牛乳,蔗漿,梨汁,韭汁,蘆根汁,薑汁,白豆蔻仁

脾泄,屬氣虛。

【忌】破氣,下,消導,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溫中補氣,升清,甘溫,甘平,佐以辛香。

人參,術,炙甘草,薯蕷,蓮肉,白扁豆,茯苓,車前子,白芍藥,升麻,柴胡,肉豆蔻,縮砂蜜,橘皮,木香,丁香,藿香,白萊菔,兼有濕及痰,經年不愈,糞色白者,須服九制松脂。

健忘,屬氣血兩虛。

【忌】升,燥熱;復忌苦寒,辛散。

諸藥俱見前。

【宜】益脾陰兼補氣,酸斂,甘溫,甘寒,辛平以通竅。

酸棗仁,白芍藥,五味子,人參,炙甘草,黃耆,龍眼肉,柏子仁,麥門冬,丹參,茯苓,茯神,石菖蒲,遠志

倦怠嗜臥,屬脾氣不足。

【忌】破氣,消導,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兼健脾,甘溫,辛香。

人參,白朮,黃耆,茯苓,薯蕷,炙甘草,谷櫱,白扁豆,縮砂蜜,橘皮,藿香,白豆蔻

脾虛腹痛,按之則止,屬血虛。

【忌】破氣,破血,香燥,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益氣補血,苦溫,酸平。

人參,炙甘草,龍眼肉,大棗,酸棗仁,石斛,麥門冬,白芍藥

痞氣,屬脾氣虛及氣鬱所致。

【忌】破氣,下,濕潤,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健脾,兼散結滯,甘溫,辛香。

人參,白芍藥,橘紅,縮砂蜜,藿香,吳茱萸,谷櫱,麥櫱,紅曲,香附,木香,參用東垣痞氣丸治之。

肺虛(七證)

【忌】補氣,升散,辛燥,溫熱。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降氣,酸斂,潤燥。

天門冬,麥門冬,蘇子,枇杷葉,貝母,沙參,百部百合,桑白皮,五味子,杏仁五倍子,蜜,梨,柿

無熱者,加人參。

齁喘,屬肺虛有熱,因而痰壅。

【忌】破氣,升,發散,收澀。

訶子,亞芙蓉,粟殼(以上收澀),余忌藥俱見前。

【宜】降氣,消痰,辛涼,甘寒,苦平。

蘇子,枇杷葉,貝母,桑根白皮,栝樓根,竹瀝,天門冬,麥門冬,百部,百合,薄荷馬兜鈴款冬花,沙參,前胡白前射干

咳嗽吐血痰,屬肺熱甚。

【忌】升,破氣,復忌補氣,破血,辛燥,溫熱,收澀。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清熱,潤肺生津液,涼血益血,甘寒,甘平,鹹寒,佐以苦寒。

鬱金,生地黃,蒲黃側柏葉,茅根,剪草,白及,阿膠,童便,知母,余藥肺虛條內參用。

聲啞,屬肺熱甚。

【忌、宜】俱同咳嗽。

咽喉燥痛,屬水涸水炎,肺熱之極。此證法所難治。

【忌、宜】俱同咳嗽。

肺痿,屬肺氣虛有熱。

【忌、宜】俱同肺虛。

龜胸,屬肺熱有痰。

【忌、宜】俱同齁喘咳嗽。

息賁,屬肺氣虛,痰熱壅結所致。

【忌】破氣,辛熱,補斂。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清熱開痰,佐以散結。

橘皮,白豆蔻,白芥子,射干,桔梗,旋覆花,桑白皮,參用東垣息賁丸治之。

腎虛,即腎水真陰不足。

【忌】升,破氣,利水,溫熱,辛燥,補命門相火。

仙茅巴戟天葫蘆巴,人參,補骨脂,鹿茸,人胞(以上補命門相火)

余忌藥俱見前。

【宜】滋陰,潤,生精補血,除熱,甘寒,酸寒,苦寒,鹹寒。

地黃,枸杞子,牛膝,人乳,肉蓯蓉,柏子仁,胡麻,沙苑蒺藜,杜仲,續斷,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山茱萸,薯蕷,牡丹皮,菟絲子,車前子,地骨皮,知母,黃柏,鱉甲青蒿,童便

腎虛腰痛,屬精氣虛。

【忌】破氣,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同腎虛。

骨乏無力,屬陰精不足,腎主骨故也。

【忌、宜】俱同腎虛。

骨蒸潮熱,屬真陰精血虛極,以致陽無所附,火空上炎。

【忌、宜】俱同腎虛。

傳屍勞

【忌】同腎虛。

【宜】除熱益陰,殺勞蟲,兼清鎮。

諸藥同腎虛,加:

鬼臼,乾漆,漆葉,蘆薈象膽獺肝胡黃連安息香,丹砂,磁石,神水

五心煩熱,屬真陰不足。

【忌、宜】俱同腎虛。

夢遺泄精,屬腎虛有火。

【忌】同腎虛。

【宜】滋陰,生津補血,除熱,酸斂,佐以澀精。

蓮花蕊,生甘草,石斛,縮砂蜜,龍骨覆盆子,魚膠,蓮肉,牡蠣,遠志,韭子,桑螵蛸,余藥同腎虛條。

小便短澀、熱赤頻數,屬腎虛有火。

【忌、宜】俱同腎虛。

溺有餘瀝,屬氣虛。

【忌】同腎虛。

【宜】同腎虛,以五味子、黃柏、人參為君,加菟絲子、覆盆子為臣,益智為佐。如覺平日肺家有熱,或咳嗽有火者,忌人參,用沙參。

溺血、血淋,屬腎虛有火,熱傷血分。

【忌】同腎虛。

【宜】同腎虛,加:

側柏葉,阿膠,茅根,韭白,乾地黃,戎鹽,蒲黃

傷精白濁,屬房勞過度,以致精傷流出似白濁證。

【忌】利小便,燥,辛熱。

諸藥俱見前。

【宜】同腎虛。

五淋,屬腎虛兼有濕熱。

【忌】同腎虛。

【宜】同腎虛,加清濕熱。

茯苓,黃柏,車前子,石斛,萆薢,薏苡仁

精塞水竅不通,屬房欲不竟,或思欲不遂,或懼泄忍精,或老人氣不足以送精出竅。

【忌】破氣,下,利小便,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行敗精,壯實人宜兼泄火,老人宜兼補氣血。外治用吮法。

牛膝,生地黃,當歸,桃仁,紅花,車前子,鹿角霜

齒浮、真牙搖動,及下齦軟或齒衄,屬腎虛有熱。

【忌】同腎虛,又忌當歸、芎藭。

【宜】益陰,涼血,固腎。

諸藥略同腎虛,應以地黃、黃柏、五味子為君,桑椹、牛膝、沙苑蒺藜、鹿茸、天門冬為臣,龍骨、牡蠣為使。

下消,屬腎陰虛,火伏下焦。

【忌】同腎虛。

【宜】清熱,及峻補真氣,潤,酸斂。

諸藥同腎虛,宜以黃柏、五味子、生地黃、天麥門冬、人參為君,石斛、牛膝、知母、人乳、童便為臣,地骨皮、青蒿、側柏葉為佐。

善恐,屬腎藏志故也。

【忌】破氣,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強志,辛平,甘溫,佐以辛香。

人參,遠志,茯苓,鹿茸,酸棗仁,柏子仁,石斛,沉水香

陰竅漏氣,屬腎氣虛不固。腎主納氣,虛則不能納,故見是證。

【忌】破氣,降,香燥,辛熱。

蘇子,鬱金,降香,沉水香,橘皮,通草(以上降),白豆蔻,木香,香附(以上香燥),余忌藥俱見前。

【宜】補真氣,酸斂,固澀。

人參,五味子,山茱萸,沙苑蒺藜,覆盆子,枸杞子,益智子,遠志,龍骨,牡蠣,金櫻子蓮鬚,參用腎虛條內諸藥。

,屬腎虛,寒濕邪乘虛客之所致。丹溪謂與腎經絕無相干者,誤也。又有先因濕邪為病,後成濕熱者,藥宜分寒熱、先後二途。

【忌】升,破氣,苦寒,濕潤。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通腎氣,除濕。又有陰虛有熱之人病此,兼宜除熱。

人參,黃耆,橘核,合歡子,荔枝核川楝子,牛膝,木瓜,杜仲,萆薢,巴戟天

虛寒而痛,加桂、懷香、補骨脂、仙茅。虛熱而痛,加黃柏、車前子。濕盛者,加朮。

奔豚,屬腎虛,脾家濕邪下傳客腎所致。

【忌】同疝,兼忌燥。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健脾,辛溫,散結。

人參,薯蕷,桂,山茱萸,牛膝,蘹香,蛇床子,參用東垣奔豚丸治之。

命門虛,即元陽真火不足。(四證)

【忌】下泄,破氣,發散,辛寒,苦寒,淡滲,燥,補腎水苦寒藥。

黃柏,知母,生地黃,天門冬(以上補腎水苦寒藥),余忌藥俱見前。

【宜】益真陽之氣,甘溫,鹹溫,甘熱,酸斂。

人參,紅鉛,人胞,鹿茸,白膠,肉蓯蓉,菟絲子,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巴戟天,山茱萸,附子,補骨脂,仙茅,陽起石

陰萎,屬命門火衰,下焦虛寒。

【忌】同命門虛。

【宜】同命門虛,加海狗腎天雄、蛇床子、原蠶蛾、狗陰莖、雀卵、牛膝、白馬陰莖

精寒、精薄,屬命門火衰,陽氣不足。

【忌、宜】俱同陰痿。

腎泄,即五更及黎明泄瀉者是也。亦名大瘕泄。屬命門真火不足。

【忌】同命門虛。

【宜】益氣,甘溫,酸斂。

人參,薯蕷,蓮肉,肉豆蔻,砂仁,補骨脂,木香,吳茱萸,五味子

畏寒足冷

【忌、宜】俱同命門虛。

小腸虛(一證)

【忌】破氣,辛散,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甘溫,酸溫。

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山茱萸

遺尿,屬小腸虛,兼腎氣虛。

【忌】同小腸虛。

【宜】同小腸虛,兼固澀。

牡蠣,益智子,龍骨,金櫻子

膽虛(二證)

【忌】汗,吐,下,苦寒,破氣,燥。

山梔,瓜蒂,藜蘆,鹽湯,常山(以上吐),余忌藥見前。

【宜】甘溫,甘平,酸斂,佐以微辛。

人參,當歸,穀精草,決明子,木賊草,甘草,竹葉,竹茹,白芍藥,酸棗仁

易驚,屬膽氣虛。

【忌】破氣,升發,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膽氣,甘溫,辛溫,酸平。

人參,酸棗仁,甘草,竹葉,當歸,白芍藥,竹茹,橘皮

病後不得眠,屬膽虛。

【忌、宜】俱同膽虛。

胃虛(七證)

【忌】下,破氣,苦寒,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益氣,甘平,甘淡,酸。

人參,白朮,白扁豆,蓮肉,石斛,橘皮,白茯苓,木瓜,白芍藥

兼寒加生薑、白豆蔻、縮砂蜜。

兼熱加竹茹、枇杷葉、麥門冬、蘆根汁、蔗漿。

骨弱不納食及不思飲食

【忌】同胃虛。

【宜】同胃虛,仍分寒熱治。

胃虛嘔吐,宜分寒熱。

【忌、宜】俱同胃虛。

霍亂轉筋,屬胃虛,猝中邪惡氣及毒氣,兼有停滯所致。(轉筋與肝經血虛不同。)

【忌】閉氣,滯膩,收斂,溫補,大熱。

諸藥俱見前。

【宜】調氣和中,辛散,消導。

由於暑,必口渴,或口乾、齒燥、口苦、小便短赤。

白梅,白扁豆並葉,絲瓜葉滑石,石膏,甘草,橘皮,香薷,木瓜,石斛,童溺,食鹽,泥漿,縮砂蜜,厚朴

由於寒,則小水清白,不渴不熱。

縮砂蜜,丁香,橘皮,藿香,甚者加:吳茱萸、肉桂。

外治用杉木楠材,煎湯浸洗。

絞腸痧,屬胃氣虛,猝中天地邪惡汙穢之氣,鬱於胸腹間,上不得吐,下不得瀉,以致腸胃絞痛異常,胸腹驟脹,遍體紫黑,頭頂心必有紅髮,急尋出拔去之。急以三稜鑱針刺委中,擠出熱血,可立蘇。次用新汲涼水,投入鹽兩許,恣飲,得吐瀉即止。委中穴在兩膝下灣橫紋中間,兩筋之中,刺入一分。

【忌】溫補,斂。

諸藥俱見前。切忌火酒、生薑、蒜及穀氣米飲熱湯,入口即死。

【宜】通竅辟惡,辛散,鹹寒。

龍腦香,蘇合香,藿香,檀香,乳香,芒硝,童便,煎藥亦宜冷服。

中惡腹中絞痛,屬胃氣虛,惡氣客之所致。

【忌】補,酸斂。

諸藥俱見前。

【宜】辟惡氣,通暢胃氣,辛散。

龍腦香,檀香,麝香(孕婦忌服),牛黃,乳香,蘇合香,丹砂,雄黃,鬼臼,藿香,橘皮,木香,沉水香,白豆蔻,遠志,石菖蒲,乾薑,桂

反胃,屬胃氣虛。

【忌】破氣,升,苦寒,甘,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降氣,和胃,清熱,酸斂以制肝。

人參,蘇子,橘皮,枇杷葉,木瓜,竹茹,麥門冬,蘆根汁,石斛,白茯苓,白芍藥,梅醬,蔗漿

若因虛寒而得者,加生薑、朮、白豆蔻。

中酒,屬胃弱。

【忌】閉氣,升,甘溫,燥熱,收澀。

諸藥俱見前。

【宜】養胃,酸,辛散,淡滲。

人參,麥門冬,白扁豆,葛花,五味子,梅醬,橘皮,白豆蔻,黃連,縮砂蜜,白茯苓,澤瀉

大腸虛(四證)

【忌】破氣,下,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潤燥,甘溫。

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白芍藥,炙甘草

虛熱便閉不通,屬血虛,津液不足。

【忌】破氣,下,燥熱,苦溫,損津液。

郁李仁(損津液),余忌藥俱見前。

【宜】生津液,潤燥,涼血,益血。

五味子,麥門冬,芝麻,麻仁,生蜜,天門冬,肉蓯蓉,生地黃,當歸,蘆薈,炙甘草

虛寒滑泄不禁,屬氣虛

【忌】破氣,下,濕潤,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升,甘溫,酸斂。

人參,黃耆,白朮,蓮肉,升麻,炙甘草,吳茱萸,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木瓜,赤石脂

腸鳴,屬氣虛。

【忌】破氣,下,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同大腸虛,加:升麻、柴胡以佐之。

脫肛,屬氣虛兼有濕熱。

【忌】同大腸虛。

【宜】補氣,升提,除濕熱。

人參,黃耆,炙甘草,白朮,蓮肉,白扁豆,升麻,乾葛,柴胡,黃柏,防風,黃連,黃芩,樗根白皮,白芍藥

外用五倍子傅之。

膀胱虛(三證)

【忌】破氣,燥,利小便。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酸斂。

人參,五味子,山茱萸,益智子,金櫻子

小便不禁,屬氣血虛。

【忌】降下,濕潤,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同膀胱虛,加:

牡蠣,龍骨,鹿茸,桑螵蛸,雞䏶胵,頻數不能少忍,加麥門冬、五味子、黃柏、山茱萸、天門冬、鱉甲、牛膝、柏子仁、甘枸杞子。

遺尿,屬本經氣虛,見小腸虛條內。因膀胱虛亦能致遺尿,故複列此。

【忌、宜】俱見小腸虛。

膀胱氣

【忌、宜】俱同疝。

三焦虛(二證)

【忌】破氣,降;復忌升發,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中益氣,佐以辛溫。

人參,黃耆,白朮,益智子,沉香,五味子

腹寒,屬中氣虛。

【忌、宜】俱同三焦虛。

短氣、少氣,屬氣虛。

【忌】同三焦虛。

【宜】補氣益精,甘溫,甘寒,酸溫。

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

心實,即實火實熱。(五證)

【忌】補斂,升,熱,溫燥。

諸藥俱見前。

【宜】降火清熱,苦寒以折之,辛寒以散之,甘寒以緩之,鹹寒以潤之。

黃連,犀角,石膏,丹砂,牡丹皮,滑石,生甘草,麥門冬,竹葉,童便

大便結燥,加芒硝、大黃。發狂亦如之。

譫語,屬心家邪熱。

【忌、宜】俱同心實。

舌破,屬心火。

【忌、宜】俱同心實。

煩躁,屬心家邪熱及心火內炎。(煩屬心,躁屬腎。)

【忌、宜】俱同心實。

自笑,屬心家有熱邪。

【忌、宜】俱同心實。

發狂,屬心家有邪,熱甚。

【忌、宜】俱同心實。

肝實(五證)

【忌】補氣,升,酸斂,辛熱,辛溫,燥。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降氣,苦寒,辛寒,甘寒,酸寒。

橘皮,青皮,蘇子,黃連,黃芩,龍膽草,柴胡,生甘草,赤芍藥,竹葉,青黛

善怒,怒則氣上逆,甚則嘔血及飧泄。

【忌】補,升,熱燥,閉氣。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清熱,甘寒,酸寒,鹹寒,佐以辛散。

蘇子,鬱金,番降香,生甘草,青黛,麥冬,生地黃,赤芍藥,橘皮,蒲黃,當歸,延胡索,砂仁,香附,童便

善太息,忽忽不樂

【忌、宜】俱同善怒。

脅痛嘔血,屬肝氣逆,肝火盛,肝血虛。

【忌、宜】俱同善怒。

發搐,屬肝家邪熱。熱則生風,風主掉眩故也。

【忌】同善怒。

【宜】清熱,降氣,利小便,緩中。

生地黃,白芍藥,黃連,丹砂,羚羊角,童便,蘇子,麥門冬,生甘草,竹葉,甘菊花,白茯苓,木通

目赤腫痛,屬血熱。

【忌】同肝實善怒。

【宜】涼血清熱,甘寒,苦寒,酸寒。

生地黃,赤芍藥,甘草,甘菊,穀精草,密蒙花,荊芥,黃柏,大黃,黃連,連翹,玄參,山梔,竹葉,龍膽草,空青,曾青,木通,童便

外治:銅青、芒硝、石膽、蕤核。急者宜以三稜針刺破眼眶腫處,捋出熱血,立解。遲則血貫瞳人,目損矣。

脾實,即濕熱邪。(六證)

【忌】濕潤,收澀,滯膩,熱,咸,甘。

諸藥俱見前。

【宜】除濕清熱,利小便,辛散,風燥,苦。

術,山梔,豬苓,澤瀉,滑石,車前子,茯苓,白豆蔻,防風,乾葛,黃連,枳實

蠱脹,由於脾家濕熱積滯,或內傷瘀血停積而成。

【忌】補氣,甘溫,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除濕,清熱,利小便,消積。

木通,防己,車前子,豬苓,澤瀉,茯苓,葶藶,烏蠡魚,桑白皮,山楂,紅曲,三稜,蓬荗

易飢,屬脾家邪火。

【忌】升,辛溫,大熱,香燥。

沉香,麝香,龍腦,縮砂蜜,豆蔻,藿香(以上香燥),余忌藥俱見前。

【宜】清火除熱,生津液,益脾陰,甘寒,苦寒,酸寒。

黃連,青黛,連翹,山梔,石膏,竹葉,麥冬,石斛,白芍藥,酸棗仁

口唇生瘡

【忌】溫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甘寒,酸寒,苦寒,辛寒。

麥門冬,生地黃,甘草,白芍藥,烏梅,黃連,黃柏,玄參,連翹,栝樓根,乾葛,石膏,龍膽草,大青,竹葉

口糜

【忌、宜】俱同口唇生瘡。

中消,屬脾家實火。

【忌】破氣,下,溫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服諸藥同口唇生瘡,加人參。

濕熱腹痛,按之愈甚。

【忌】閉氣,酸斂,溫熱,燥。

諸藥俱見前。

【宜】利小便,兼升提,苦寒。

滑石,車前子,木通,黃連,黃芩,升麻,柴胡,葛根,防風

不愈加熟大黃,即土鬱則奪之之義也。

肺實(八證)

【忌】斂澀,補氣,升,燥熱,酸,咸。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潤,甘寒,苦寒,佐以辛散。

蘇子,枇杷葉,桑白皮,天門冬,貝母,栝樓根,杏仁,白前,前胡,知母,車前子,桑黃,石膏,黃芩

喘急,屬肺有實熱,及肺氣上逆。

【忌】同肺實。

【宜】同肺實,加桔梗、甘草、栝樓仁、玄參、青黛。

氣壅,屬肺熱氣逆。

【忌、宜】俱同肺實。

聲重痰稠,屬肺熱。

【忌】同肺實。

【宜】同肺實,加薄荷、竹瀝。

肺癰,屬肺熱極。

【忌】同肺實。

【宜】清熱,消痰,降火,解毒散結,甘寒,辛寒。

桑白皮,桑黃,黃芩,貝母,栝樓根,薏苡仁,蕺菜虎耳草,鼠黏子,連翹,甘草,敗醬草,百年醃芥菜

肺脹悶,屬肺熱。

【忌】同肺實。

【宜】同肺實,並參用肺癰諸藥。

吐膿血,血痰,咳嗽嗽血,屬肺家火實熱甚,此正邪氣勝則實之謂。

【忌】同肺實。

【宜】清熱降氣,涼血,豁痰。

童便,蘇子,枇杷葉,桑白皮,麥門冬,剪草,蒲黃,生地黃,天門冬,百部,桑黃,百合,薏苡仁,甘草,貝母,白芍藥,白及,桔梗,款冬花,紫菀

喉癬,屬肺熱。

【忌】同肺實。

【宜】同肺實,加鼠黏子、玄參、射干。

上消,屬肺家實火,及上焦熱。

【忌】同肺實。

【宜】降氣,清熱,補肺,生津,甘寒,苦寒,酸寒,辛寒。

蘇子,麥門冬,枇杷葉,桑白皮,桔梗,百部,百合,黃芩,天門冬,沙參,黃連,栝樓根,葛根,知母,玄參,石膏,甘草,五味子,白芍藥,䈽竹葉,蘆根,冬瓜,人乳,天酒

腎無實,故無瀉法。

命門實(二證)

【忌】補氣,溫,熱。

諸藥俱見前。

【宜】苦寒、甘寒、鹹寒。

黃柏,知母,玄參,天門冬,麥門冬,牡丹皮,車前子,木通,澤瀉

強陽不倒,屬命門火實,孤陽無陰所致。此證多不治。

【忌】同命門實。

【宜】同命門實,加五味子、童便、生地黃。

水竅澀痛,屬命門實火。

【忌】同命門實。

【宜】清熱,利竅,甘寒,苦寒,鹹寒,佐以淡滲。

黃柏,知母,車前子,生地黃,天門冬,生甘草,黃芩,牛膝,麥門冬,童便,茯苓,木通

小腸實(一證)

【忌】斂澀,補氣。

諸藥俱見前。

【宜】通利,淡滲,苦寒,甘寒,鹹寒。

車前子,白茯苓,木通,生甘草,黃柏,知母,黃芩,黃連,牛膝,麥門冬,生地黃,童溺

小水不利及赤,或澀痛尿血。

【忌、宜】俱同小腸實。

膽實(二證)

【忌】汗、吐、下。

諸藥俱見前。

【宜】和解,辛寒,甘寒,苦寒,辛溫。

柴胡,黃芩,半夏,生薑,甘草,橘皮,龍膽草

口苦耳聾脅痛,往來寒熱。

【忌】同膽實。

【宜】用仲景小柴胡湯,隨所見兼證加減。

鼻淵,屬膽移熱於腦。

【忌】辛溫,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補腦,甘寒,甘平,佐以辛寒。

天門冬,甘菊花,生地黃,沙苑蒺藜,山茱萸,沙參,薄荷,柴胡,辛夷,黃芩,玄參,知母

胃實(六證)

【忌】升,補斂,辛溫,燥熱,濕潤。諸藥俱見前。

【宜】下。如邪未結,宜清熱發散,苦寒,辛寒,甘寒。

大黃,枳實,知母,石膏,葛根,竹葉,大青,小青,青黛,麥冬,甘草

譫語發狂,發斑,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屬胃家邪熱實。

【忌】同胃實。

【宜】同胃實。如大便結者,加芒硝亟下之;發斑者,加鼠黏子、玄參、栝樓根,多用石膏為君。便結者亦加大黃。

口臭,數欲飲食,屬胃火。

【忌】同胃實。

【宜】清熱降火,苦寒,甘寒,辛寒。

黃連,青黛,連翹,麥門冬,石斛,蘆根汁,竹葉,石膏

嘈雜,屬胃火。

【忌】同口臭。

【宜】同口臭,略兼消導。

山楂,麥芽,橘紅,神麯

口淡,屬胃熱。

【忌、宜】俱同口臭。

嘔吐,屬胃火者,必面赤,小便短赤或澀,大便多燥,口苦或乾渴。

【忌】同胃實。

【宜】同胃實,加枇杷葉、竹茹、木瓜、蘆根、橘皮、通草、白茯苓。

吞酸,屬胃火。

【忌】同胃實。

【宜】同嘈雜。

大腸實(四證)

【忌】補斂,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潤下,苦寒,辛寒。

生地黃,麻仁,桃仁,黃連,黃芩,槐花,大黃,石膏,知母,枳殼

便硬閉

【忌】同大腸實。

【宜】同大腸實,加芒硝、豬膽、檳榔、郁李仁、石蜜。

腸風下血,屬大腸濕熱。

【忌】下,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涼血,兼升,甘寒,苦寒。

生地黃,槐花,地榆,黃連,黃芩,荊芥,防風,甘草,紅曲,白芍藥,側柏葉,白頭翁,蒲黃,雞子葛谷

臟毒,屬血熱。

【忌】同腸風下血。

【宜】同腸風下血,加忍冬、麥門冬,倍加地榆、蒲黃。

腸癰,屬大腸實火。

【忌】同腸風下血。

【宜】下,苦寒,解毒。

大黃,白藥子白芷,白及,白蘞,連翹,忍冬藤,天明精,甘草,黃耆,生地黃,明礬,黃蠟,生蜜(以上三味作丸)

膀胱實(一證)

【忌】燥熱,收澀。

諸藥俱見前。

【宜】潤,淡滲。

知母,黃柏,車前子,木通,瞿麥,滑石,茯苓,豬苓,澤瀉

癃閉,屬膀胱實熱。

【忌】破氣,發散,燥熱。如屬水液不足,兼忌利小便。

諸藥俱見前。

【宜】同膀胱實,佐以升提。

升麻,柴胡

三焦實(三證)

【忌】補斂,升,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降,清熱,調氣,甘寒,苦寒,鹹寒。

蘇子,麥門冬,知母,黃柏,玄參,山梔,黃芩,黃連,童便

喉痹,即纏喉風,屬少陽相火、少陰君火併熾。經曰:一陰一陽結為喉痹。一陰者,少陰君火也。一陽者,少陽相火也。

【忌】同三焦實。

【宜】辛散,佐以苦寒,鹹寒。急則有針法,吹法,吐法。

鼠黏子,山豆根,射干,黃連,黃柏,知母,玄參,童便,蘇子,麥門冬,貝母,甘草,生犀角,山慈菇,苦桔梗,續隨子

急治用膽礬、朴硝、牛黃為末,和勻吹入喉中。又法:用明礬三錢、巴豆七粒去殼,同礬煅,礬枯去巴豆,即取礬為細末,吹入喉中,流出熱涎即寬。

頭面赤熱,屬上焦火升。

【忌】同三焦實。

【宜】降,清熱,甘緩,佐以酸斂。

蘇子,枇杷葉,天門冬,麥門冬,玄參,薄荷,栝樓根,梨,柿,蔗,童便,白芍藥,五味子

赤白遊風,屬血熱。熱則生風,故善遊走。俗名火丹,小兒多患此,大人亦時有之。

【忌】同三焦實。

【宜】清熱,涼血,兼行血,辛寒,甘寒,苦寒,鹹寒。

生地黃,黃連,黃柏,生甘草,牡丹皮,蒲黃,紅藍花,連翹,玄參,鼠黏子,牛膝,藍汁,苧根,童便,赤芍藥

宜兼外治,砭出熱血,及用漆姑草、慎火草搗爛敷之,即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