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巴戟天
中藥名稱:巴戟天 相關方劑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BA JI TIAN
英文名稱: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Ba Ji Tian, Bajitian, Indianmulberry (Root), Medicinal Indian Mulberry, Medicinal Indianmulberry Root, Medicinal Indionmulberry Root, Morinda (Root), Morinda Officinalis, Morinda Root, Morindae Radix,
其他名稱:巴戟(《本草圖經》),雞腸風(《中藥志》),兔子腸(《中藥材手冊》)。巴戟、巴吉天、戟天、巴戟肉、雞腸風、貓腸筋、兔兒腸
古籍來源: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火旺者忌服。
主治功效:
- 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主腎虛陽痿;遺精早洩;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寒濕痹;腰膝酸軟;風濕肢氣
服用方法:
外觀:
栽培:
2. 整地:廣東地區,於秋季先將山坡的灌木連根挖出,就地燒成草木灰,然後深翻土地約27-33cm。至翌春種植前再耕耙1次,並作成寬0.7-1m的梯田,按株距67cm,挖15cm深的穴,以備種植。廣西則於種植前將灌木進行疏伐,並去除枯枝,在林內局部墾地挖穴種植。
3. 種植:3.1.扦插法:廣東地區於清明至谷雨間(廣西則在12月間)種植。選擇2-3年的粗壯藤莖,除去過嫩過老的部分,再剪成長約25cm的插穗。每枝插穗須有3-4個節(兩端並須有節)。扦插深度約15cm,每穴插2-3枝,插後覆以細土,踏實,澆水。此法5-10年才可收穫,所以廣東地區多於巴戟兩旁間種木薯、花生、生薑等作物。
3. 2.根頭繁殖法:採挖巴戟時,利用原苗的根頭部(帶有殘根和部分藤莖)種植於整好的地上。此法4-5年即可收穫。
4. 田間管理種植巴戟一般較粗放,管理多結合間種作物進行。每年松土、除草、培土1-2次,施肥1次,並須禁止放牧,防止牲畜為害。
炮製:
2. 炙巴戟:取甘草,搗碎,置鍋內加水煎湯,撈去甘草渣,加入揀淨的巴戟天,煮至鬆軟能抽出木心時(此時余湯不宜多),取出,趁熱抽去木心,曬乾。(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兩)3.鹽巴戟:取揀淨的巴戟天,用鹽水拌勻,入籠蒸透,抽去木心,曬乾。(每巴戟天100斤,用鹽2斤,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4.使用巴戟天時,須用拘杞子湯浸一宿,至稍軟漉出,再用酒浸一伏,再漉出,用菊花一同熬至焦黃,除去菊花,用布拭乾用。
5. 用酒浸一宿,銼焙入藥,如急用,只用溫水浸軟抽去木心用。
藥理作用:
2.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用未成年小白鼠,按ACTH生物活性檢定法試驗,共享藥4天,結果表明,巴戟天溫浸劑65g/(kg.d),80g/(kg.d)口服及巴戟天50%乙醇提取物60g/(kg.d)口服,能使小鼠胸腺萎縮(P值分別為P<0.05,p<0.001,p<0.001),巴戟天溫浸劑10g/(kg.d)腹腔注射,胸腺萎縮亦非常顯著(P<0.001)。按喬智勝報道的方法,取出生2l天的昆明種小白鼠,雌雄兼用,按體重配對分血,陽性對照組每日每鼠以0.2%(g/ml)的維生素B4溶液0.6ml灌胃,用藥組分別給予巴戟天水煎劑,連續用藥10天,最後1次給藥後24小時稱取體重,尾尖取血,計數白細胞數,並處死動物,分取胸腺稱重,結果亦證明巴戟天具有抑制小鼠胸腺萎縮及增加其血中白細胞數的功能。
3. 對附性器官的影響:巴戟天粗提取物給大鼠或小鼠口服連續14-15天,沒有同化作用(以體重、提肛肌或海綿球肌的重量或小鼠腎臟重量增加作為指標),也未表現有雄性素樣作用(以精囊重量增加作為指標)。
4. 皮質酮分泌促進作用:使用體重約35g的ICR雄性小鼠,按Diamondstone方法測定血中皮質酮量,口服給予巴戟天水提取物(1g/kg),結果糖皮質激素酶標記酶肝AIP活性顯著上升,腹腔注射亦呈現較多的TAT(酪氨酸轉氨酶)活性,表明巴戟天提取物具有增加血中皮質酮含量的作用,其活性可能是由於下垂體一腎上腺皮質系統受到刺激作用所致。
5. 降壓作用:同屬植物Morinda lucida的提取物對麻醉貓有顯著降壓作用,對不麻醉大鼠也有降壓作用,但維持時間短,並有一些安定與利尿作用。
6. 抗炎作用:溫浸液50、60g/kg灌胃或10g/kg腹腔注射,對大鼠塑料環肉芽腫有抑製作用;溫浸液25、50g/Kg灌胃,不能延長去腎上腺幼年大鼠的存活時間;溫浸液350mg/kg灌胃,無增加去腎上腺飢餓小鼠肝糖原累積量的作用,表明巴戟天可能具有腎上腎皮質激素樣作用。
化學成分:
狀態:
- 根扁圓柱形式圓柱形,略彎曲,長度不等,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或灰黃棕色,有的微帶紫色,具縱皺及深陷的橫紋,有的呈縊縮狀或皮部橫向斷離而露出木部,形如雞腸。質堅韌,折斷面不平,皮部厚5-7mm,淡紫色,木部直徑2-4mm。氣微,味苦,略澀。顯微鑒別:1.木栓層為數列,栓內層細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中柱鞘部位石細胞斷續排列成環,石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切向直徑50-180μm,徑向直徑30-50μm。韌皮部較寬,近形成層處草酸鈣針晶較多。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偶2-3個成群,切身 直徑約至70μm;木纖維發達;偶有非木化木薄壁細胞;木射線寬1-2列細胞。品質標誌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用冷浸法測定本品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海裡少於50.5%。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本草經疏》:巴戟天,主大風邪氣,及頭面游風者,風力陽邪,勢多走上,《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巴戟天性能補助元陽,而兼散邪,況真元得補,邪安所留,此所以愈大風邪氣也。主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者,是脾、腎二經得所養,而諸虛自愈矣。其能療少腹及陰中引痛,下氣,並補五勞,益精,利男子者,五臟之勞,腎為之主,下氣則火降,火降則水升,陰陽互宅,精神內守,故主腎氣滋長,元陽益盛,諸虛為病者,不求其退而退矣。
- 《本草匯》:巴戟天,為腎經血分之藥,蓋補助元陽則胃氣滋長,諸虛自退,其功可居萆薢、石斛之上。但其性多熱,同黃柏、知母則強陰,同蓯蓉、鎖陽則助陽,貴乎用之之人用熱遠熱,用寒遠寒耳。
- 《本草新編》:夫命門火衰,則脾胃寒虛,即不能大進飲食,用附子、肉桂以溫命門,未免過於太熱,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溫,補其火而又不爍其水之為妙耶?或問巴戟天近人止用於丸散之中,不識亦可用於湯劑中耶?曰:巴戟天正湯劑之妙藥,溫而不熱,健脾開胃,既益元陽,復填陰水,真接續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速功。
- 《本草求真》:巴戟天,據書稱為補腎要劑,能治五癆七傷,強陰益精,以其體潤故耳。然氣味辛溫,又能祛風除濕,故凡腰膝疼痛,風氣腳氣水腫等症,服之更為有益。觀守真地黃飲子,用此以治風邪,義實基此,未可專作補陰論也。
- 《本經》: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
- 《別錄》:療頭面游風,小腹及陰中相引痛,下氣,補五勞,益精。
- 《藥性論》:治男子夢交洩精,強陰,除頭面中風,主下氣,大風血癩。
- 《日華子本草》:安五臟,定心氣,除一切風。療水腫。
- 《綱目》:治腳氣,去風疾,補血海。
- 《本草求原》:化痰,治嗽喘,眩暈,洩瀉,食少。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補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治腎虛腰腳無力,痿痹癱瘓,風濕骨痛,神經衰弱,陽萎遺精,早洩,失眠;婦女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