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

側柏葉

CE BAI YE

  • 英文名稱: Cacumen Biotae Orientalis Leafy Twig Of Arbor Vitae, Biota Leaves, Flat Fir Leaves
  • 別名:香柏,扁柏,柏葉,叢柏葉,柏子樹,柏樹
  • 藥品來源:柏科常綠喬木植物側柏 (Platyclatus orientalis (L.) Franco) 的乾燥枝梢及葉。多在夏、秋二季採收,陰乾。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西北地區, 貴州, 西南地區, 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04-04

側柏葉的傳統功效


1. 止血

側柏葉具有涼血止血、收斂止血的功效,可治療各種出血證,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尿血等。尤以血熱者為宜。

若血熱出血,可與大薊、小薊、白茅根或生地等同用;若屬虛寒性出血,則與炮薑、艾葉等溫經止血藥同用。

古代典籍

2. 清熱涼血

側柏葉具有清熱涼血之效,可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等症。本草正載:「善清血涼血,去濕熱濕痹,骨節疼痛。」,側柏葉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祛風濕、散腫毒之效。故可治高血壓、咳嗽、丹毒、痄腮、燙傷等症。臨牀常與其他清熱涼血藥物配伍使用。

3. 活絡止痛

側柏葉性溫、味苦、澀,入肝、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之效。用於治療歷節風痛,痛如虎咬,走註周身,不能轉動,動即痛極,晝夜不寧。側柏葉能祛風濕,活血通絡,止痛。

4. 止咳化痰

側柏葉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其主要作用機制如下:

  1. 祛痰作用:側柏葉中含有揮發油,揮發油可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加,從而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
  2. 鎮咳作用:側柏葉中含有側柏酮、側柏油醇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鎮咳作用。它們可以抑制呼吸中樞的咳嗽反射,從而減輕咳嗽症狀。
  3. 抗炎作用:側柏葉中含有側柏酮、側柏油醇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它們可以抑制呼吸道粘膜炎症,從而減輕咳嗽症狀。

5. 化腐生肌

側柏葉性溫,味苦,歸肺、肝經,具有化腐生肌之功,由其所含的樹脂成分所賦予的。

側柏葉能促進皮膚組織的更新和修復。治療傷口癒合、慢性潰瘍等症狀有效。此外,它亦能刺激細胞生長和分裂,促進肌肉組織的生長和修復。

6. 清熱利尿

側柏葉清熱利尿的功效,源於其所含揮發油、樹脂與黃酮成分。

刺激腎臟排出多餘水分和鹽分,治療尿路感染及水腫;調節體內水分代謝,緩解高血壓與心臟病症狀。

7. 活血化瘀

側柏葉活血化瘀,乃揮發油與黃酮等成分所賦予。其能行氣活血,散瘀止痛,故可用於瘀血阻滯、胸痹心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等症。

8. 祛風除濕

側柏葉之祛風除濕功能,乃由揮發油、樹脂、黃酮等成分所賦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減關節部位炎症疼痛,緩解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症狀。此外,側柏葉亦能促進排出身體多餘水分,改善水腫情況,治療腰痛、肌肉痛等。

側柏葉的現代功效


1. 預防腫瘤或抗癌

側柏葉以其獨特之藥性,歷代本草迭有記載,並進一步發現側柏葉有抗癌之效。且其所含側柏酸等活性成分,可清除自由基,減緩細胞氧化,達到預防腫瘤之功。此外,側柏素、側柏醇等成分亦能抑制腫瘤生長,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對於多種癌症具治療之效。

2. 抗發炎

側柏葉,古稱柏葉,以其葉入藥。本品具有抗菌消炎之功效,乃其揮發油、樹脂及黃酮等成份所賦予。其中揮發油能抑菌消炎,尤對口腔及消化道病原菌效果顯著。樹脂能形成保護膜,防治傷口感染。

側柏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
  • 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敷。

側柏葉的炮製


  • 側柏葉:揀淨雜質,揉碎去梗,篩淨灰屑。
  • 側柏炭:取淨側柏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存性,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藥性論》:與酒相宜。
  • 《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側柏葉,因為側柏葉中的活性成分可能對胎兒或嬰兒產生不良影響。
  • 肝臟和腎臟功能不全者應避免長期大量使用側柏葉,因為側柏葉中的活性成分可能對肝臟和腎臟產生負面影響。

側柏葉相關的方劑


側柏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三叉神經痛腮腺炎子宮崩漏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丹毒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咳血咳嗽牙齦出血面部疼痛吐血大便出血鬚髮早白痢疾

側柏葉含有的化學成分


揮發油 (volatileoil), 蒎烯(pinene), 硬脂酸(stearicacid), 月桂酸(lauricacid), 肉豆蔻酸(myristicacid), 油酸(oleicacid), 亞油酸(linoleicacid), 癸酸(capricacid), 芹菜素(apigenin), 槲皮甙(Quercitrin), 穗花杉雙黃酮(amentoflavone), 異海松酸(isopimaricaci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0-二十九烷醇(10-nonacosan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