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車前
中藥名稱:車前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CHE QIAN
英文名稱:
其他名稱:罘苜(《詩經》),馬舄(《毛詩傳》),當道(《本經》),陵舄(《列子》),牛舌草(陸璣《詩疏》),車前草、蝦蟆衣(《爾雅》郭璞注),牛遺、勝舄(《別錄》),車輪菜、勝舄菜(《救荒本草》),蛤螞草(《滇南本草》),蝦蟆草(《簡便單方》),錢貫草(《生草藥性備要》),牛舄(《醫林纂要》),地膽頭、白貫草(《中國藥植志》),豬耳草(《青海藥材》),飯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黃蟆龜草(《福建民間草藥》),蟾蜍草、豬肚菜、灰盆草(《廣西中獸醫藥植》),打官司草(《江蘇植藥志》),車軲轆菜、驢耳朵菜(《東北藥
古籍來源:
《四聲本草》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全株。夏季採收,去盡泥土,曬乾。
主治功效:
- 利水,清熱,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肉,洩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膚潰瘍。
- 《別錄》:"主金瘡、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煩,下氣,除小蟲。"
- 陶弘景:"療洩精。"
- 《藥對》:"主陰癀。"
- 《藥性論》:"治尿血。能補五臟,明目,利小便,通五淋。"
- 《滇南本草》:"清胃熱,利小便,消水腫。"
- 《本草匯言》:"主熱痢膿血,乳蛾喉閉。能散,能利,能清。"
- 《本草正》:"生搗汁飲,治熱痢,尤逐氣癃,利水。"
- 《本草備要》:"行水,瀉熱,涼血。"⑨《生草藥性備要》:"治白濁。"⑩《醫林纂要》:"解酒毒。"⑾《科學的民間藥草》:"鎮咳,祛痰。"⑿《貴州民間方藥集》:"外治毒瘡,疔腫。"⒀《湖南藥物志》:"祛痰止咳,滑胎,降火瀉熱,除濕痹,祛膀胱濕熱,散血消腫。治火眼,小兒食積,皮膚潰瘍,喉痹。"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外觀: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車前草提取物對艾氏癌及肉瘤-180有較弱的抑製作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