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最早的藥學著作,成書於秦漢時期(也有說法認為成書於戰國時期或漢代)。這本書總結了古代醫療實踐中的藥學成就,為後世藥學發展提供了基礎。雖然原書已經失傳,但主要內容仍保存在《證類本草》等文獻中。明代以後出現了多種以《神農本草經》為題的書籍,這些都是後代的輯佚版本。

書中收錄了365種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類),其中上品和中品各120種,下品125種。在藥物理論方面,《神農本草經》提出了君臣佐使、陰陽配合、四氣五味、七情和合等概念,並介紹了每種藥物的別名、性味、生長環境以及主治功用和宜忌等。

這本書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價值和醫學科學價值,所載藥物的功用和主治大多數可以在臨床上驗證,且部分內容是世界上最早的發現。然而,書中也摻雜了一些糟粕和誤解之處。

明代盧復的輯本是現存最早的《神農本草經》,而流傳較廣的版本包括清代孫星衍等氏輯本、顧觀光輯本以及日本森立之輯本(這三個版本在1949年後都重新印刷過)。由於《神農本草經》確立了中國藥學的理論體系,它為後世大量本草著作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也對中國藥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評價方面,《神農本草經》作為中國最早的藥學著作,對中國藥學的發展和後世醫學理論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內容的廣泛流傳和臨床應用,為中國傳統醫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邵序

張序

孫序

周序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一 (18)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