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6)

1. 丹雄雞

味甘,微溫。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補虛溫中,止血,通神,殺毒,闢不祥。頭:主殺鬼,東門上者尤良,肪:主耳聾。腸:主遺溺。肶胵裹黃皮:主泄利。尿白:主消渴,傷寒寒熱。黑雌雞:主風寒濕痹,五緩六急,安胎。翮羽:主下血閉。雞子:主除熱,火瘡癇痙,可作虎魄神物。雞白蠹:肥脂。生平澤。

白話文:

性味歸經: 甘味,微溫。歸入肝、脾、腎經。

功效:

整體:

  • 補虛溫中
  • 止血
  • 通神
  • 殺毒
  • 闢邪

頭部:

  • 殺鬼,尤以東門的雞為佳

耳部:

  • 雞脂:主治耳聾

腸部:

  • 雞腸:主治遺尿

脾胃:

  • 雞胗包裹黃皮:主治腹瀉

腎部:

  • 雞尿白:主治消渴症、傷寒發熱

其他:

  • 黑母雞:主治風寒濕痹、五緩六急,安胎
  • 雞羽毛:主治閉經
  • 雞蛋:主治發熱、化解毒瘡、止驚厥,可製作虎魄神物
  • 雞白蠹蟲:富含脂肪,滋養肌膚

《吳普》曰:丹雞卵,可作琥珀(《御覽》)。

《名醫》曰:生朝鮮。

白話文:

吳普說:丹雞卵可用於製作琥珀(御覽)。

名醫說:朝鮮人參生長於朝鮮。

案:《說文》云:雞,知時畜也。籀文作雞。肪,肥也。腸,大小腸也。肶,鳥胵;胵,鳥胃也。𮏗,糞也。羽莖也。翮羽,鳥長毛也。此作肶,省文。尿即⿸尸⿱公水字古文,從,亦𮏗假音字也。

白話文:

據《說文解字》記載:「雞」,是一種能夠準時報時的動物。古文字「雞」中,「脂肪」表示肥美,「腸」是大腸和小腸,「胵」是鳥類的胃,「糞」是鳥類的排泄物,「羽莖」是羽毛的根部,而「翮羽」則是鳥類較長的羽毛。在本文中,「肶」是「胵」的簡化字。「尿」這個字的古文字中,「水」字下面加上一個「屍」字,它和「糞」一樣,也是一個假借字。

2. 雁肪

味甘,平。主風攣拘急,偏枯,氣不通利。久服,益氣、不飢、輕身、耐老。一名鶩肪。生池澤。

白話文:

這種中藥味道甘甜,性平。主要治療風濕寒痹、肢體攣縮僵直、半身不遂、氣血不通暢。長期服用,可以益氣、減輕飢餓感、減輕體重、延緩衰老。另一個名稱叫鴨脂肪。生長在池塘和沼澤地帶。

《吳普》曰:雁肪,神農、岐伯、雷公:甘,無毒(《御覽》有鶩肪二字,當作一名鶩肪)。殺諸石藥毒(《御覽》引云:採無時)。

白話文:

《吳普》記載:「雁肪,神農、岐伯、雷公記錄:味甘,無毒(《御覽》中有『鶩肪』二字,應當做另一個名稱『鶩肪』)。可以消除各種礦物藥物的毒性(《御覽》引用說:採集沒有特定時間限制)。

《名醫》曰:生江南,取無時。

白話文:

《名醫》說:生長在江南地區的人,可以隨時採集。

案:《說文》云:雁,鵝也。鶩,舒鳧也。《廣雅》云:𪀉鵝,倉𪀉雁也。鳧鶩,鴨也。《爾雅》云:舒雁,鵝。郭璞云:《禮記》曰:出如舒雁,今江東呼𪀉。又舒鳧。鶩,郭璞云:鴨也。《方言》云:雁自關而東,謂之𪀉鵝;南楚之外,謂之鵝,或謂之倉𪀉。據《說文》云:別有雁,以為鴻雁字,鴨字,鴨,即雁之急音,此雁肪,即鵝、鴨脂也。

白話文:

根據《說文》的記載,雁和鵝是同種動物。而「鶩」是舒鳧的別名,也就是鴨子。《廣雅》中提到,倉𪀉雁和𪀉鵝都是指雁。《爾雅》則說,舒雁就是鵝。郭璞解釋說,《禮記》中有「出如舒雁」之語,如今江東一帶稱鵝為𪀉。舒鳧的另一種說法是鶩,郭璞指出,鶩就是鴨子。《方言》中記載,在關東一帶,雁被稱為𪀉鵝;在南方的楚地以外,則稱之為鵝,有時也叫倉𪀉。根據《說文》所說,鴻雁和鴨子是不同的動物。而鴨子這個字,是雁的急音。因此,這裡提到的「雁肪」,實際上指的是鵝或鴨的脂肪。

當作雁字。《名醫》不曉,別出鶩肪條,又出白鴨、鵝條,反疑此為鴻雁,何其謬也。陶、蘇皆亂說之。

上禽,上品二種,舊同。

白話文:

不知名醫是如何誤解的,另外還列出鴨、鵝條目,又懷疑這是鴻雁,真是謬論。陶弘景和蘇頌都說錯了。

上品鳥類,共有兩種。

3. 石蜜

味甘,平。主心腹邪氣,諸驚痙癇,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一名石飴。生山谷。

白話文:

味道甘美,性味平和。主要治療心腹邪氣、各種驚嚇和癲癇,安撫五臟六腑,改善各種不足,增強氣血、補益中氣,止痛解毒,清除各種疾病,調和各種藥物。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意志力、減輕體重、延緩衰老和飢餓。又名石飴。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曰:石蜜,神農、雷公:甘,氣平。生河源或河梁(《御覽》又一引云:生武都山谷)。

《名醫》曰:生武都河源及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白話文:

吳普說:石蜜,神農和雷公記載:味道甘甜,藥性平和。生長在河源或河梁(《御覽》另一引文說:生長在武都山谷)。

《名醫》說:生長在武都河源和各個山中的石頭中。顏色白如油膏的,是上等的。

案:《說文》云:蜜蜂。甘飴也。一曰螟子,或作蜜。《中山經》云:平逢之山多沙石,實惟蜂蜜之廬。郭璞云:蜜,赤蜂名。《西京雜記》云: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玉篇》云:蠅螽,甘飴也。蘇恭云:當去石字。

白話文:

《說文解字》說:蜜蜂。蜜水,也叫甜水。一說是螟蟲,或寫作蜜。

《中山經》說:平逢山裡多沙石,是蜜蜂的住所。郭璞說:蜜,是赤蜂的名字。

《西京雜記》說:南越王曾獻給漢高祖五斛石蜜。

《玉篇》說:甘飴,又叫蠅螽。蘇恭說:應該去掉「石」字。

4. 蜂子

味甘,平。主風頭,除蠱毒,補虛羸傷中。久服,令人光澤、好顏色,不老,大黃蜂子:主心腹復滿痛,輕身益氣。土蜂子:主癰腫。一名蜚零。生山谷。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主要作用是治療頭風,排除體內毒素,補充虛弱和中氣損傷。長期服用可以讓皮膚光澤有彈性,顏色紅潤,還能延緩衰老。大黃蜂子能夠治療心腹脹痛,還能輕身增氣。土蜂子可以用來治療癰腫,這種藥材又叫蜚零,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曰:生武都。

白話文:

《名醫》記載:生於武都。

案:《說文》云:蜂,飛蟲螫人者。古文省作螽。《廣雅》云:蠓螉,蜂也。又土蜂,蠮螉也。《爾雅》云:土蜂,郭璞云:今江南大蜂。在地中作房者,為土蜂;啖其子,即馬蜂,今荊巴間呼為蟺。又木蜂,郭璞云:似土蜂而小,在樹上作房,江東亦呼為木蜂,又食其子。

白話文:

《說文解字》中記載:「蜂是一種飛蟲,會螫人。」古文字中簡寫為「螽」。《廣雅》中記載:「蠓螉就是蜂。」又稱土蜂為「蠮螉」。《爾雅》中記載:「土蜂。」郭璞注釋說:「現在江南稱之為大蜂。」在地底下築巢的,稱為土蜂;吃掉土蜂幼蟲的,就是馬蜂,現在荊巴一帶稱之為「蟺」。又稱木蜂為「木蜂」。郭璞注釋說:「外觀類似土蜂但較小,在樹上築巢,江東一帶也稱之為木蜂,且食用其幼蟲。」

《禮記·檀弓》云:範,則冠。鄭云:範,蜂也。《方言》云:蜂,燕趙之間,謂之蠮螉,其小者,謂之蠮螉,或謂之蚴蛻;其大而蜜,謂之壺蜂。郭璞云:今黑蜂,穿竹木作孔,亦有蜜者,或呼笛師。按:蜂,名為範者,聲相近,若《司馬相如賦》以泛為楓。《左傳》渢渢即汛汛也。

白話文:

《禮記·檀弓》中提到:「範,就是冠。」鄭玄注釋說:「範,就是蜜蜂。」《方言》中記載:「在燕趙地區,把蜜蜂稱為『蠮螉』,小的稱為『蠮螉』或『蚴蛻』;大的並且有蜜的,稱為『壺蜂』。」郭璞注釋說:「現在黑色的蜜蜂,會穿透竹木築巢,也有儲藏蜂蜜的,有人將其稱為『笛師』。」評論:蜜蜂,之所以被稱為「範」,是因為發音相似,就像《司馬相如賦》中用「泛」通假為「楓」一樣。而在《左傳》中,「渢渢」即「汛汛」。

5. 蜜蠟

味甘,微溫。主下利膿血,補中,續絕傷金創。益氣、不飢、耐老。生山谷。

《名醫》曰:生武都蜜房木石間。

白話文:

本草味甘,性微溫。具有下利膿血、補益臟腑、續接斷裂的傷口的作用。還有增強氣力、不感到飢餓、延年益壽的功效。生長在山谷中。

根據《名醫別錄》記載:生長在武都的蜜房木的石頭縫隙中。

案:《西京雜記》云:南越王獻高帝蜜蠟二百枚。《玉篇》云:蠟,蜜滓。陶弘景雲:白蠟生於蜜中,故謂蜜蠟。《說文》無蠟字。張有云:臘,別蠟,非。舊作蠟,今據改。

白話文:

根據《西京雜記》記載:南越王獻給漢高祖二百塊蜜蠟。《玉篇》中說:蠟,是蜜中的雜質。陶弘景說:白色的蠟生長在蜂蜜中,因此稱為蜜蠟。《說文解字》中沒有「蠟」這個字。張有說:臘是另外的一種蠟,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原本寫為「臘」,現在根據原文更正為「蠟」。

6. 牡蠣

味鹹,平。主傷寒寒熱,溫瘧洒洒,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瘻,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殺邪氣、延年。一名蠣蛤。生池澤。

白話文:

這個藥物味道鹹,性情平和。主要治療傷寒寒熱、溫瘧發作、驚嚇憤怒引起的氣鬱,以及拘攣、緩慢的鼠瘻,女性月經失調發白或發紅。長期服用,可以強健骨節、殺死邪氣、延年益壽。另一名稱為蠣蛤。生長在池塘和濕地中。

《名醫》曰:一名牡蛤。生東海。採無時。

白話文:

《名醫》記載:有一種藥材名叫牡蛤,生長於東海。採集牡蛤不受季節限制。

案:《說文》云:蠆,蚌屬,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讀苦賴。又云:蜃屬,有三,皆生於海。蛤蠣,千歲雀所化,秦謂之牡蠣

白話文:

《說文解字》中寫道:蠆,屬於蚌的一類,形狀像螊,但比較大,生長在海中,現在人們拿來食用。它的讀音是「苦賴」。又說:蜃屬於三種,都出生於海中。蛤蜊,是千年的雀鳥轉化而成的,秦朝時稱它為牡蠣。

7. 龜甲

味鹹,平。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瘧,五痔、陰蝕,濕痹,四肢重弱,小兒囟不合。久服,輕身、不飢。一名神屋。生池澤。

白話文:

味道鹹,性平。主要用於治療小便遺漏、白帶,破除體內結塊、瘧疾,痔瘡、陰部潰爛,濕氣導致的痹症,四肢無力和虛弱,以及小兒囟門未閉合。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不感到飢餓。又名神屋。生長在池塘和沼澤地帶。

《名醫》曰:生南海及湖水中。採無時。

案:《廣雅》云:介,龜也。高誘注《淮南》云:龜殼,龜甲也。

白話文:

《名醫》上說:介殼生長在南海和湖泊中。採集沒有特定時間。

註解:《廣雅》中說:介,就是龜。《淮南子》中高誘註解說:龜殼,就是龜甲。

8. 桑螵蛸

味鹹,平。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一名蝕疣。生桑枝上。採,蒸之。

白話文:

味道鹹,性質平和。主要治療中風、疝氣腫塊、陽痿,並且能滋補精氣生育子嗣,女性血滯腰痛,疏通五種淋症,利於小便通暢。別名:蝕疣。生長在桑樹枝上。採集時需蒸煮。

《吳普》曰:桑蛸條,一名(今本脫此二字)蝕疣,一名害焦,一名致。神農:咸,無毒(《御覽》)。

《名醫》曰:螳螂子也。二月、三月採,火炙。

白話文:

吳普說:桑蛸條,別名:[今本缺此二字]、蝕疣、害焦、致。神農本草經記載:味鹹,無毒(見《御覽》)。

《名醫別錄》記載:是螳螂的卵。在二月、三月採摘,用火炙烤。

案:《說文》云:蜱,蜱蛸也。或作蜱蛸。蟲蛸,螳螂子。《廣雅》云:䗚蟭,烏,涕冒焦,螵蛸也。《爾雅》云:不過螳蠰,其子蜱蛸。郭璞云:一名䗚焦,螳蠰卵也。《範子計然》云:螵蛸,出三輔,上價三百。舊作螵,聲相近,字之誤也。《玉篇》云:蜱,同螵。

白話文:

《說文解字》說:「蜱」就是「蜱蛸」。有人也寫作「蜱蛸」。「蟲蛸」就是螳螂的幼蟲。《廣雅》說:「䗚蟭」,又叫烏、涕冒焦、螵蛸。《爾雅》說:「不過螳螂,它的幼蟲就是蜱蛸。」郭璞說:「又名䗚焦,就是螳螂的卵。」《範子計然》說:「螵蛸」產在三輔地區,上好的價格可以達到三百文錢。以前寫作「螵」,是音近字誤。根據《玉篇》記載:「蜱」就是「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