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大便秘」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大便秘結

大便秘結是中醫學中常見的一種症狀,是指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的一種病證。大便秘結的病因多與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勞倦過度、久病體虛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主要為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甚至數日不解,伴有腹脹、腹痛、便意不爽等症狀。

大便秘結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便秘證: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甚至數日不解,伴有腹脹、腹痛、便意不爽等症狀。
  • 燥結證:大便乾燥、堅硬如羊糞,排便困難,甚至大便帶血,伴有口乾、咽燥、舌紅少津等症狀。
  • 氣結證:大便乾燥、排便困難,伴有腹脹、噯氣、胸悶等症狀。
  • 寒結證:大便乾燥、排便困難,伴有腹痛、畏寒、手足冰涼等症狀。
  • 熱結證:大便乾燥、排便困難,伴有腹痛、發熱、口乾、舌紅等症狀。

大便秘結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證候,可選用不同的中醫治療方法,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

  • 飲食療法: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藥物療法:根據不同的證候,可選用不同的中藥治療,常用的中藥包括大黃、芒硝、桃仁、火麻仁、郁李仁等。
  • 針灸療法:針灸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腸道功能,緩解大便秘結的症狀。
  • 推拿療法:推拿可按摩腹部,促進腸道蠕動,緩解大便秘結的症狀。

大便秘結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

  • 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 多喝水,增加腸道水分,促進大便的形成和排出。
  • 適當運動,增強腸道蠕動,促進大便的排出。
  • 避免久坐、久站,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
  • 戒菸戒酒,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大便秘結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如果長期不治療,可能會引起腸道功能紊亂、便秘性結腸炎等疾病,因此,一旦出現大便秘結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調胃承氣湯

  • 1.《類證治裁》:「〔齒衄〕血出齒縫牙齦,屬胃腎二經。陽明入下齒,少陰入上齒。陽明火盛必口臭,牙齦腐腫,甘露飲。或血湧齒不搖,必酒食炙爆積熱,清胃散,外敷冰玉散。甚則衄不止,大便秘,調胃承氣湯。陽明風壅,齒齦微腫,或牽引作痛,消風散加犀角、連翹,外擦青鹽、藁本末。
  • 2.《皇漢醫學》:「牙齒疼痛,齒齦腫痛,齲齒枯折,口臭等。其人多平日大便秘閉而衝逆,宜此方。
  • 3.《醫方考》:「傷寒,陽明證俱,大便秘,譫語,脈實者,此方主之。
  • 4.《兒科要略》:「(五)驚風數日,壯熱欲狂,大便秘結者,宜用調胃承氣湯。熱盛口渴,灼筋成痙,不宜遽下者,宜葛根湯、白虎湯合治之。
  • 5.《續名醫類案》:「惟大便秘,以生薑、大棗煎調胃承氣湯一兩奪之,遂愈。
▼ 展開更多

麻子仁丸

  • 1.《本草綱目》:「麻子仁丸治脾約,大便秘而小便數: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厚朴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熬研,煉蜜丸梧桐子大。每以漿水下十丸,日三服。不知再加。(張仲景方)。
  • 2.《皇漢醫學》:「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平日大便秘者。」
  • 3.《神農本草經疏》:「《食醫心鏡》麻子仁粥:治風水腹大,腰臍重痛,不可轉動。用冬麻子半升,研碎,水濾取汁,入粳米二合,煮稀粥,下蔥、椒、鹽豉,空心食。仲景方:麻子仁丸,治脾約,大便秘而小便數。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厚朴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熬研,煉蜜丸梧子大。

大柴胡湯

  • 1.《皇漢醫學》:「作小柴胡加枳實湯與之,日二帖。三日,大便秘而不通,與大柴胡湯。又秘,則又與。如是三十日而得愈。
  • 2.《醫方集宜》:「一、陽明經病潮熱大便秘小便赤譫語鼻乾宜用大柴胡湯 大承氣湯
  • 3.《醫方集宜》:「一發熱胸滿舌乾口燥脈尚浮數大便秘宜用 大柴胡湯
  • 4.《醫方集宜》:「一傷寒不惡寒反惡熱,掌心液下濈濈,汗出,大便秘,小便赤,口燥舌乾,腹滿氣急,宜用 大柴胡湯 小承氣湯
  • 5.《醫方集宜》:「治陽明病胸滿大便秘煩熱作渴
▼ 展開更多

半夏瀉心湯

  • 1.《皇漢醫學》:「治疝瘕積聚,痛侵心胸,心下痞硬,噁心嘔吐,腸鳴或下利者。若大便秘者,兼用消塊丸或陷胸丸。

小承氣湯

  • 1.《皇漢醫學》:「《傷寒緒論》曰:「少陰病,手足厥冷,大便秘而小便赤,脈沉滑者,小承氣湯主之。」
  • 2.《醫方集宜》:「一傷寒不惡寒反惡熱,掌心液下濈濈,汗出,大便秘,小便赤,口燥舌乾,腹滿氣急,宜用 大柴胡湯 小承氣湯
  • 3.《保命歌括》:「如心下痞,其脈關上浮,大便秘者,為實也,宜小承氣湯主之;其脈微,大便利者,加減補中益氣湯主之。
  • 4.《傷寒治例》:「_下_,其脈沉伏而滑,頭面有汗,指爪溫,皆陽實伏熱在內也。小便赤,大便秘,脈沉滑,四肢逆冷,熱深也,皆宜急下之,大小承氣湯。《片玉》云:熱深厥深,調胃承氣湯。
  • 5.《醫學正傳》:「《活人書》曰:初得病身熱頭痛,大便秘,小便赤,或畏熱,或飲水,或揚手擲足,煩躁不得安臥,譫語昏憒而厥,此陽厥也,大柴胡湯、大小承氣湯治之,渴者白虎湯妙。手足厥冷,脈乍結,此邪氣結在胸,心下煩滿,飢不能食,瓜蒂散吐之。寒熱而厥,面色不澤,冒昧,兩手忽無脈或一手無脈,必是有正汗也。
▼ 展開更多

大承氣湯

  • 1.《皇漢醫學》:「《古今醫統》曰:「大承氣湯,治癲狂熱壅,大便秘結。」
  • 2.《醫方集宜》:「一、陽明經病潮熱大便秘小便赤譫語鼻乾宜用大柴胡湯 大承氣湯
  • 3.《嬰童百問》:「其若痰塞氣盛,則南星、半夏、茯苓以消其痰,枳實、陳皮、紫蘇以順其氣,痰消則風止,氣順則神清,然後審其熱之輕重而解利之,熱輕者敗毒散,熱盛者小柴胡湯解之。壯熱有汗,胸滿口噤咬牙,而大便秘者,是為內實,大承氣湯下之,後用大柴胡湯解之。痓最難痊,十救其一,過三日難治,請早圖之。
  • 4.《金鏡內臺方議》:「議曰: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若脈沉實,大便秘者,為陽明熱甚,屬大承氣湯下之。令此脈洪大,煩渴能飲水者,為肺熱甚也,屬白虎湯涼之。經曰:熱淫所勝,治以甘苦。以知母之苦為君,大治肺熱。以石膏之寒,佐之為臣。甘能散熱,甘草、粳米之甘為佐為使,以救其熱之氣,而緩其中者也。
  • 5.《玉機微義》:「大承氣湯治關脈實腹滿大便秘按之痛或繞臍痛
▼ 展開更多

桃核承氣湯

  • 1.《皇漢醫學》:「《種痘新書》曰:「桃仁承氣湯,治因痘大便秘結者。」

大建中湯

  • 1.《皇漢醫學》:「稻葉克禮云:「腹皮脹起,如有頭足,譬如推看以袋包樹枝也。其痛發時為大寒痛,嘔而不能食,上下不可近手,或大便秘,或心胸大寒痛而上衝者。」

當歸芍藥散

  • 1.《皇漢醫學》:「一人病鼓脹,一醫以大黃劑攻之,其脹自如,短氣腹痛倍於前日。先生診之,脹自胸肋起,波及於心下、小腹,其氣沸騰搶胸,勢如激波,日晡潮熱,大便秘結,或咳,或眩,飲食如平日。使塾生診之,皆曰:「其治一在大黃、芒硝。」先生與以當歸芍藥散,告曰:「若日散莞蓄之氣,疏滯瘀之血,則病必愈。

當歸四逆湯

  • 1.《皇漢醫學》:「《續建殊錄》曰:「一童子年十餘,有寒疾,初二三日,雖服藥,發汗,然不解,而熱反倍於前日,眼中赤,短氣,躁煩,手足厥冷,大便秘澀。眾醫皆謂元氣虛,曰若非參附及白朮等,則不能補其虛。因與理中湯,得湯疾彌進。因求先生治,診之曰:『此所謂厥陰證血氣內迫所致。

桂枝湯

  • 1.《雞峰普濟方》:「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米飲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空心食前若經道不通繞臍寒痛上下脈沉緊此由寒客血室血凝不行結積不散積血為氣所傳新血與故血相搏所以發痛譬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溫經湯桂枝桃仁湯產後大便秘澀由內無津液腹胃乾燥宜紫蘇丸(紫蘇丸方見大腸門桂枝湯見第十七卷)

小柴胡湯

  • 1.《仁術便覽》:「治少陽病,脈來弦數,發熱耳聾,脅痛口苦,微嘔,或往來寒熱,胸膈滿痛,小便不利,大便秘澀。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未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後勞復,發熱疼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血適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產後傷風,頭痛煩熱,並宜服之。
  • 3.《活幼心書》:「治傷寒溫病,身熱惡風,胸滿肋痛,煩渴嘔噦,小便不利,大便秘硬,能解表裡邪毒,痰嗽氣喘。
  • 4.《專治麻痧初編》:「(德按:若大便秘者,可與三黃瀉心湯加生地梔丹之類)寒熱似瘧小柴胡湯。
  • 5.《証治準繩‧幼科》:「_太醫局小柴胡湯_,治大人小兒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未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後勞復,發熱頭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血適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產後傷風,頭痛煩熱,並宜服之。
▼ 展開更多

白虎湯

  • 1.《奇效良方》:「心經有熱則煩躁,脾臟津液少,必口燥咽乾而渴也。瘡疹已出未出,皆宜用甘草散。若心煩發渴,大便不通,小便赤澀者,宜服通關散。煩而喘悶,燈心湯主之。夏月天氣大熱,夾暑煩躁熱渴,大便秘而小便赤者,白虎湯人參煎服之。虛煩發燥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酒蒸黃連丸皆要藥也,宜擇而用之。
  • 2.《痧疹輯要》:「形色,色貴紅潤,形貴尖聳。若色雖紅潤而不起,二便艱澀者,清熱透肌湯(方見前)。如色淡不起,二便如常,此屬本虛,兼當培養氣血。亦有色黯不起,大便秘結,唇舌燥赤者,為火邪內郁,白虎湯(方見前)加玄參、荊芥。其有色白,不分肉地,惟點粒高聳,晬時即沒者,邪熱本輕也。
  • 3.《蒼生司命》:「_白虎湯_,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秘,口渴,以此湯解利之。
  • 4.《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廉按:風寒兩傷太陽,用麻桂各半湯泄衛和營,固屬長沙正法,即寒已化熱,口乾思飲,且大便秘,邪熱已傳陽明之候,白虎湯法亦屬仲聖薪傳,惟案中未曾敘明氣虛,潞黨參一味,未免用得太驟。
  • 5.《醫學正傳》:「《活人書》曰:初得病身熱頭痛,大便秘,小便赤,或畏熱,或飲水,或揚手擲足,煩躁不得安臥,譫語昏憒而厥,此陽厥也,大柴胡湯、大小承氣湯治之,渴者白虎湯妙。手足厥冷,脈乍結,此邪氣結在胸,心下煩滿,飢不能食,瓜蒂散吐之。寒熱而厥,面色不澤,冒昧,兩手忽無脈或一手無脈,必是有正汗也。
▼ 展開更多

吳茱萸湯

  • 1.《聖濟總錄》:「治江東腳氣已發,兼宿冷氣衝心煩痛,大便秘澀,腹脹如鼓,漸至悶亂,吳茱萸湯方

梔子豉湯

  • 1.《醫方集解》:「或問煩躁皆心為之,何謂煩出於肺,躁出於腎,曰:熱則煩,熱甚則躁,煩為陽,躁為陰,大抵皆心火為病,火旺則金燥而水虧,惟火獨在,故肺腎合而為煩躁,按:大便軟者為吐證,大便秘者為下證,若大便微溏者,不可服,以裡虛寒在下,雖煩非蘊熱也。若宿食而煩躁者,梔子大黃湯主之)。

溫經湯

  • 1.《雞峰普濟方》:「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米飲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空心食前若經道不通繞臍寒痛上下脈沉緊此由寒客血室血凝不行結積不散積血為氣所傳新血與故血相搏所以發痛譬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溫經湯桂枝桃仁湯產後大便秘澀由內無津液腹胃乾燥宜紫蘇丸(紫蘇丸方見大腸門桂枝湯見第十七卷)

十全大補湯

  • 1.《內科摘要》:「一儒者,口乾,發熱,小便頻濁,大便秘結,盜汗,夢遺,遂致廢寢,用當歸六黃湯二劑,盜汗頓止,用六味地黃丸,二便調和,用十全大補湯及前丸兼服,月餘悉愈。

四物湯

  • 1.《立齋外科發揮》:「一婦人患斑,癢痛,大便秘,脈沉實,以四物湯加芩、連、大黃、槐花,治之而愈。
  • 2.《正骨心法要旨》:「傷損之證,大便秘結,若因大腸血虛火熾者,用四物湯送潤腸丸,或以豬膽汁導之。若腎虛火燥者,用六味地黃丸;若腸胃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若大便秘結,裡實氣壯,腹痛堅硬者,用玉燭散。

平胃散

  • 1.《成方切用》:「蒼朮(泔浸二錢),厚朴(薑製),陳皮(去白),甘草(炙一錢),加薑棗煎。傷食加神麯麥芽,或枳實。濕勝加五苓,痰多加半夏。脾倦不思食加參耆,痞悶加枳殼木香。大便秘加大黃芒硝,小便赤澀加苓澤。傷寒頭痛加蔥豉,取微汗。
  • 2.《醫方集解》:「蒼朮(泔浸,二錢),厚朴(姜炒),陳皮(去白),甘草(炙,一錢。)加薑、棗煎。傷食加神麯、麥芽,或枳實;濕勝加五苓;痰多加半夏;脾倦不思食加參耆;痞悶加枳殼、木香;大便秘加大黃、芒硝;小便赤澀加苓瀉;傷寒頭痛加蔥豉,取微汗。
  • 3.《醫經國小》:「如腹不滿者加棗。若滿者不加。犯病禁也。脾虛滿。黃,湯,芍藥停濕如中滿勿食甘。二藥用甘引至滿所。脾實滿。平胃散,蒼朮,燥濕如大便秘,實痞,厚朴,枳實如大便利,虛痞,芍藥,陳皮痞滿燥實四證全。急治可施大承氣。

黃連湯

  • 1.《外科精要》:「一、瘡瘍作痛,若大便秘結者,用內疎黃連湯。熱毒熾盛者,仙方活命飲。瘀血凝滯者,乳香定痛散。作膿而痛者,托裡消毒散。膿脹而痛者針之,膿潰而痛者補之。氣虛而痛者,四君、歸、耆。血虛而痛者,四物、參、耆。腎虛而痛者,六味地黃丸。口乾作渴,或小便頻數,加減八味丸。
  • 2.《醫燈續焰》:「先以蒼朮一斤,水五升,煎三升,去朮,入前藥再煎至三、四盞,取清汁,分三、四次,終日飲之。如未已,再煎半料飲之。如大便秘,煩熱,少服黃連湯。如微利,及煩熱已退,仍與此散,使榮衛俱行,邪氣不能內傷也。
  • 3.《証治準繩‧瘍醫》:「上除檳榔、木香為末外,並銼。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一盞。先吃一二服,次每服加大黃一錢,再加二錢,以利為度。如有熱證,止服黃連湯,大便秘澀加大黃。如無熱證,止用復煎散,時時呷之,如此內外皆通,榮衛和調,則經絡自不遏絕矣。
  • 4.《古今醫統大全》:「或問內托,河間治腫焮於外,根盤不深,形證在表,其表多浮,病在皮肉,非氣盛則必侵於內,急須內托,宜復煎散,除濕散郁,使胃氣和平,如或未已,再煎半料飲之。如大便秘及煩熱,少服黃連湯。如微利,及煩熱已退,卻與復煎散。如此是榮衛俱行,邪氣不能內傷。
  • 5.《玉機微義》:「按丹溪曰或問內托之法古人有行之者乎曰河間治腫焮於外根盤不深形證在表其脈多浮病在皮肉非氣盛則必侵於內急須內托以救其里宜復煎散除濕散郁使胃氣和平如或未已再煎半料飲之如大便秘及煩熱少服黃連湯如微利及煩熱已退卻與復煎散半兩如此使榮衛俱行邪氣不能內傷也然世俗多用十補散論已見前
▼ 展開更多

當歸散

  • 1.《証治準繩‧幼科》:「_五和湯_(熱),_當歸散_(熱),_枳殼丸_(大便秘)
  • 2.《婦人大全良方》:「上㕮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無時溫服。如稟受氣弱及南人,枳殼減半;如氣實及北人,於內加分量服之。或連日大便秘澀,加蜜同煎。
  • 3.《古今醫統大全》:「(《醫林》)_當歸散_,治疝氣大便秘,或因血氣凝滯引小腹撮痛。唇青者不治。

三黃瀉心湯

  • 1.《專治麻痧初編》:「(德按:若大便秘者,可與三黃瀉心湯加生地梔丹之類)寒熱似瘧小柴胡湯。

理中湯

  • 1.《傷寒直指》:「(仁齋方:)人參,乾薑(各二錢),白朮(三錢),炙甘草(錢半)如作丸,每味(一兩),甘草(五錢),煉蜜丸,自湯化服。大便秘用丸,大便利用湯。寒甚脈微,腹痛,手足冷,加薑汁製附子(一枚)。嘔吐不止,入薑汁(一匙),減甘草(一半)。吐蛔者,去甘草加烏梅二個。

補中益氣湯

  • 1.《一見能醫》:「飲食不下胸中寒,氣滯青橘木香煎;冬月智仁草豆蔻,秋則檳砂夏芩連。大便秘澀不能通,當歸宜易歸稍用;脅下或急或多少,甘草人參柴胡並。風濕相搏體重疼,升麻柴胡羌活風;藁本蒼朮宜暫服,病去之時勿再逢。心中煩躁何所加,生地一味好安排;若更氣浮心裡亂,安神丸內用硃砂。
  • 2.《醫方集解》:「大便秘加酒煨大黃;咳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麥冬、五味,秋加麻黃、黃芩,冬加不去根節麻黃,天寒加乾薑;泄瀉去當歸,加茯苓、蒼朮、益智。

導赤散

  • 1.《痘疹心法》:「錢氏云:有大熱則當利小便,小熱者當解毒。大熱謂身熱脈實,大小便秘結而渴。懼其變生他疾,故利小便八正散(四十六),通關散(一一五)。大便秘者連翹湯(八十八),導赤散(三十五)加人參、麥門冬,使心火有所導引,則雖不用冷藥,熱亦自減去矣。瘡痘不至熱過,不為冷誤,甚為良法。

龍膽瀉肝湯

  • 1.《景岳全書》:「一、肝膽實熱,大便秘結而煩躁驚搐者,瀉青丸,或七味龍膽瀉肝湯。

仙方活命飲

  • 1.《古今醫統大全》:「一人患癧腫痛,發寒熱,大便秘,以射干連翹散,六劑熱退大半,以仙方活命飲,四劑而愈。
  • 2.《簡明醫彀》:「經曰:汗之則瘡已,所謂疏泄榮衛之邪,此大法也。故初感脈浮數,焮腫赤痛,加減敗毒散發散之。脈沉實,煩熱躁渴,腫硬痛深,大便秘,邪在裡,宜下之,黃連湯之類疏通之,仙方活命飲。外無焮腫,內無便秘,邪在經絡也,宜調和榮衛,托裡養榮湯、白芷升麻湯。腫高焮痛,脈浮,宜托裡藥治,內托復煎散。

桂枝附子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盞半,姜五片,棗兩個,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或大便秘,則去桂;小便不利,悸氣,加茯苓三兩;痹,加防己四兩;腹痛,加芍藥四兩。
  • 2.《世醫得效方》:「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大便秘,則去桂。小便不利,悸氣,加茯苓三兩。痹,加防己四兩。腹痛,加芍藥四兩。

三黃湯

  • 1.《張氏醫通》:「既濟解毒湯,治上熱下寒。大便秘。
  • 2.《刪補名醫方論》:「_三黃湯_,治三焦實熱,一切有餘火證,大便秘結者。
  • 3.《醫通祖方》:「治上熱下寒,大便秘。
  • 4.《仁齋直指方論》:「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七片,食前煎服。凡酒疸、熱疸,大便秘者,可三黃湯。(方見積熱門。)
  • 5.《仁齋直指方論》:「三黃湯,治積熱結滯臟腑,大便秘結,心膈煩躁。
▼ 展開更多

厚朴三物湯

  • 1.《濟陽綱目》:「_厚朴三物湯_,治痛而大便秘者,此實熱也。

濟川煎

  • 1.《景岳全書》:「產後大便秘澀,以其失血亡陰,津液不足而然,宜濟川煎加減主之,及後立齋法俱妙。
  • 2.《經驗麻科》:「大便秘結,庸醫以為宜投大黃,二次仍不能通,但此症非瀉不能回生矣,速進濟川煎,內加肉蓯蓉、枳殼、牛膝,以泄大便秘結。又加升麻五六分之數,隨用大黃七八錢之,則頃刻黑糞先出,而後大便通泄即安矣。故用升麻一提則清氣上升,用大黃一瀉則濁氣下降也。
  • 3.《婦人規》:「產後大便秘澀,以其失血亡陰,津液不足而然,宜濟川煎加減主之。及後立齋法俱妙。

抵當湯

  • 1.《古今醫統大全》:「【下】下後無表裡證,脈數不解,消穀易飢,大便秘,此為瘀血,桃仁承氣湯、抵當湯,或小柴胡湯加桃仁、大黃,效。下焦蓄血,其人狂,小腹急,便利,抵當湯。

桔梗湯

  • 1.《方症會要》:「桔梗、貝母、當歸、栝蔞、枳殼、桑皮、薏苡、防己(一錢)、甘草節、杏仁、百合(五分)、黃耆(一錢)、姜一片。大便秘加大黃一錢。小便赤加木通一錢。
  • 2.《驗方新編》:「治癰膿不盡而兼肺虛。栝蔞仁(去油)、貝母(去心)、桑皮(蜜炒)、枳殼(麵炒)、甘草節、苡仁(炒)、防己、百合、桔梗、生耆、當歸各一錢,五味子、地骨皮、知母、葶藶(炒)、杏仁(炒)各五分,生薑引。身熱加柴胡、條芩,大便秘加蜜炒大黃,煩躁痰血加茅根,尿秘加木通,痛加白芷。
  • 3.《外科理例》:「水鍾半。生薑三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咳加百藥煎。熱加黃芩。大便秘加煨大黃少許。小便澀加木通、車前子。煩躁加白茅根。咳而痛甚。加人參、白芷。
  • 4.《奇效良方》:「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大便秘加大黃,小便少加木通。
  • 5.《嚴氏濟生方》:「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若大便秘者加大黃;小便秘者加木通。
▼ 展開更多

黃連解毒湯

  • 1.《保命歌括》:「如大便秘者,宜河間涼膈散合黃連解毒湯微利之。
  • 2.《証治準繩‧雜病》:「若口舌腫痛,穢水時流作渴,發熱喜冷,此為上焦熱毒,宜用瀉黃散。若寒熱往來,宜用小柴胡湯加知母。若口齒縫出血,發熱而大便秘結,此為熱毒內淫,宜用黃連解毒湯。若大便調和,用《濟生》犀角地黃湯。若穢水雖盡,口舌不愈,或發熱作渴而不飲冷,此為虛熱也,宜用七味白朮散。

生化湯

  • 1.《靈驗良方彙編》:「_麻仁丸_,產後去血過多,津液枯竭,不能傳送,大便秘結,宜多服生化湯,加麻仁丸以潤之。

防風通聖散

  • 1.《簡明醫彀》:「虛加人參、白朮。實熱大便秘,加大黃或防風通聖散(方見風門)。痰多加橘紅、南星、半夏、天麻、白附、海石、栝蔞、竹瀝,去遠志、棗仁、當歸、生地。
  • 2.《醫方選要》:「防風通聖散,治一切風熱,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頭面生瘡,咽喉腫痛,眼目赤疼。
  • 3.《癘瘍機要》:「_防風通聖散_,治風熱熾盛,大便秘結,發熱煩躁,表裡俱實者。
  • 4.《立齋外科發揮》:「咽雖利而未全消者,必成膿也,然膿去即安。若有大便秘結者,雖經針刺去血,必欲以防風通聖散攻之,甘寒之劑,非虛火不宜用。

涼膈散

  • 1.《經驗良方全集》:「他書以此症為不治,屢見亦有生者,蓋熱毒不能盡發,內與正氣相搏,則因而筋脈動搖,氣鬱內熱,則咬牙。有瀉利不渴而戰者,虛也,用保元湯加川芎、白芍、乾薑、黃連、桂枝。有渴,屬熱,不瀉而渴戰者,實也,用利解散。大便秘者下之,用涼膈散。大抵多屬於熱。正宗云:痘有寒戰咬牙,是熱毒盛也。
  • 2.《萬氏家抄濟世良方》:「黃苔舌:舌尖白根黃,其表證未罷,先宜解表然後方可攻之。如大便秘者,用涼膈散加硝黃泡服;小便澀者,用五苓散,薑汁少許,白湯調服(一加木通、滑石、甘草共為末,每服五錢,入薑汁、蜜,白湯調服)。
  • 3.《雜病源流犀燭》:「若在鳩尾者,最緊要,繫心熱極盛者,當導心火,緩則不救。小便澀者,清心散,或涼膈散去硝黃,加白芷、花粉、木通、瞿麥。大便秘者,內固清心散,涼膈散去硝加白芷、花粉、生地。發於膺,名甘疽,其色青,狀如谷實、栝蔞,常苦寒熱,不急治,十日死,死後出膿。
  • 4.《麻疹專論》:「麻後身熱、煩渴不食、唇裂、眼腫閉、大便秘者,此為膈熱,涼膈散主之(方見發不出)。
  • 5.《沈氏尊生書》:「大便秘者,內固清心散,涼膈散去硝加白芷、花粉、生地。發於膺,名甘疽,其色青,
▼ 展開更多

八正散

  • 1.《痘疹精詳》:「人身二便若江河,稍不通流壅遏多,四順飲治大便秘,八正散調小便多。
  • 2.《方症會要》:「治大便秘小便澀

六君子湯

  • 1.《痘科輯要》:「補:痘後胃弱,飲食不化,亦能發搐,其人必面黃潮熱,大便餿臭,秘泄不調,或吐利腹痛,大便秘者,宜四順清涼飲(二百卅二),泄者宜六君子湯。

六味地黃丸

  • 1.《明醫雜著》:「凡此皆宜實脾土、補肺金,諸病自愈。若因大腸火燥而大便秘結者,宜用六味地黃丸;若因脾胃虛弱而大便不實,用六君、炮姜;若因脾腎虛弱而大便不實者,須用四神丸、補中益氣湯。
  • 2.《內科摘要》:「一儒者,口乾,發熱,小便頻濁,大便秘結,盜汗,夢遺,遂致廢寢,用當歸六黃湯二劑,盜汗頓止,用六味地黃丸,二便調和,用十全大補湯及前丸兼服,月餘悉愈。

大陷胸湯

  • 1.《傷寒六書》:「胸滿者,膈間氣塞滿悶也,非心下滿。脅滿者,脅肋下脹滿也,非腹中滿。蓋表邪傳裡,必先胸以至心腹入胃,是以胸滿多帶表證,宜微汗。惟脅滿多帶半表半裡,小柴胡加枳、桔和之。胸中痰實者,湧之。如胸中結實,燥渴,大便秘者,下之,大陷胸湯可也。

六一散

  • 1.《喉科集腋》:「如患⿰舌䪞舌喉癰若大便秘煎藥內加元明粉大黃小便不利加六一散
  • 2.《瘍醫大全》:「又曰:凡患⿸广⿱八彖舌、喉癰,如大便秘,煎藥內加元明粉、大黃,小便不利,內加六一散治之。

瓜蒂散

  • 1.《雞峰普濟方》:「治心下懊痛,足脛腫滿,小便黃色,面發赤斑。由大醉當風入水,冷熱相搏,蒸於脾氣所致,謂之酒疸。治如飲法。脈浮腹滿,欲嘔吐者,先吐之。脈沉腹滿,大便秘者,先下之。吐之宜此藥。

四磨湯

  • 1.《祖劑》:「即四磨湯加木香、枳殼,一方無人參,有大黃,亦各六磨湯,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

三子養親湯

  • 1.《仁術便覽》:「上各洗淨紙上,微炒搗碎,視何證多以所為主,餘次之。每服三錢,用生絹作一囊盛之,水鍾半煎沸即服。如煎久,則苦辣,口苦。若大便實,加熟蜜一匙。如大便秘甚,去紫子,減芥子,加小麻子。

大黃甘草湯

  • 1.《皇漢醫學》:「欲辨胃熱,即大便秘結,或食已即吐,或手足心熱,或目黃赤,或上氣頭痛,則可知為胃熱矣。若以上衝證為目的而用之即無大誤,雖虛證而大便久燥結者,亦可用此方,是權道也,不必膠柱。贊州御池平作以此方為丸而多用之,即今之大甘丸也。中川修亭以調胃承氣湯為丸,能治吐水病,皆同此意也。

三物黃芩湯

  • 1.《皇漢醫學》:「《成績錄》曰:「一人年二十餘,胸中煩悶,按腹則空洞無物,神氣鬱鬱,悲喜無常,手足煩熱,汗出如油,口乾燥,大便秘,朝間小便濁,夜則諸證皆緩。先生診之,與三物黃芩湯兼黃連解毒散而愈。」

白虎加人參湯

  • 1.《痘治理辨》:「心經有熱則煩躁,脾少津液則口燥咽乾而渴。痘瘡已出、未出,皆宜用甘草散。心煩發渴,大便不通,小便澀者,通關散。煩而喘悶,燈草湯。虛煩發躁而渴,五苓散、酒蒸黃連丸,皆要藥也,宜擇用之。夏月大熱夾暑,煩躁熱渴,大便秘,小便赤,白虎加人參湯。

清涼飲

  • 1.《証治準繩‧瘍醫》:「一男子患癰,潰而飲酒,焮痛發熱,服黃連解毒湯二劑而止,更以托裡消毒散而愈。常治痛而大便秘,脈實者,用清涼飲治之。
  • 2.《濟陽綱目》:「_清涼飲_,治諸痔熱甚,大便秘結。
  • 3.《保嬰撮要》:「一小兒痘瘡發熱作渴,焮赤脹痛,大便秘結,此熱毒在內,先用清涼飲一劑,諸症稍退;又用鼠黏子湯一劑,諸症全退;再用紫草快癍湯而貫膿,更用消毒飲而痘靨。
  • 4.《立齋外科發揮》:「一男子患癰,潰而飲酒,焮痛發熱。服黃連解毒湯,二劑而止,更以托裡消毒散而愈。常治痛而大便秘,脈實者,用清涼飲治之。

升麻葛根湯

  • 1.《四診抉微》:「《經》云:憂傷肺也。一人一手無脈,因詢知打傷所致。古人治一人吐逆,二便不利,厥冷無脈,與大承氣二劑,大便通,脈出安。一疫病,面赤,舌白苔,小便數,大便秘,身如芒刺,六脈俱無,此欲作斑之候,投升麻葛根湯合生脈散,一服斑出,六脈見而安。有內傷,右關弱甚,則隱而不見者。

人參敗毒散

  • 1.《醫學正傳》:「解肌之法,葛根、升麻、紫、蘇之類可也。其或氣實煩躁,熱熾大便秘結,則與犀角地黃湯或人參敗毒散,又或紫草飲多服亦能利之。故雖云大便不通者,少與大黃,尤宜仔細斟酌,不可妄用猛浪。如小便赤澀者,分利小便,則熱氣有所滲而出。凡熱不可驟遏,但輕解之。若無熱,則瘡又不能發也。
  • 2.《醫學原理》:「如氣實,煩躁熱熾,大便秘結,宜犀角地黃湯、人參敗毒散或紫草飲。如秘結太甚,少與大黃亦不妨,但在斟酌,詳其熱於虛實,不可猛浪。
  • 3.《痘治理辨》:「凡治痘疹,大小二便不可不通。一或閉焉,則腸胃壅塞,脈絡凝滯,毒氣無從而發泄,眼閉聲啞,肌肉黧黑,不旋踵而告變矣。或小兒氣實煩躁、熱熾、大便秘結,與犀角地黃湯或人參敗毒散。又紫草飲,多服亦能利之。大便秘結,內煩外熱者,小柴胡加枳殼最當,或少與四順清涼飲。

瀉青丸

  • 1.《濟陽綱目》:「_瀉青丸_,治肝經鬱熱,兩脅因怒作痛,目自腫疼,手循衣領,大便秘澀。
  • 2.《濟陽綱目》:「_瀉青丸_,治肝經鬱熱,兩脅因怒作痛,其目腫疼,手循衣領,大便秘澀。
  • 3.《景岳全書》:「一、肝膽實熱,大便秘結而煩躁驚搐者,瀉青丸,或七味龍膽瀉肝湯。

潤腸丸

  • 1.《校注醫醇賸義》:「_潤腸丸_,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或乾結不通,全不思食。
  • 2.《明醫雜著》:「愚按前症屬形氣、病氣俱不足,脾胃虛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難耳!法當滋補化源。又有脾約症,成無己云,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小便數而大便難者是也,宜用脾約丸。陰血枯槁,內火燔灼,肺金受邪,土受木克,脾肺失傳,大便秘而小便數者,宜用潤腸丸。
  • 3.《玉機微義》:「東垣潤腸丸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或乾燥秘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風結秘,血結秘,皆令秘塞也,以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矣
  • 4.《蘭室秘藏》:「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或乾燥閉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風結血秘,皆令閉塞也。以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利矣。
  • 5.《醫鏡》:「若人陰血枯槁,內火燔灼,肺受火邪,土受木傷,脾肺失傳,而大便秘,小便數者,用潤腸丸。
▼ 展開更多

桃仁承氣湯

  • 1.《疹科類編》:「_桃仁承氣湯_,治癍疹大便秘結,以此下之。
  • 2.《古今醫統大全》:「【下】下後無表裡證,脈數不解,消穀易飢,大便秘,此為瘀血,桃仁承氣湯、抵當湯,或小柴胡湯加桃仁、大黃,效。下焦蓄血,其人狂,小腹急,便利,抵當湯。
  • 3.《皇漢醫學》:「《種痘新書》曰:「桃仁承氣湯,治因痘大便秘結者。」

八珍湯

  • 1.《立齋外科發揮》:「一老人潰後,大便秘,小便赤澀,診之脈浮數而澀,以八珍湯加黃柏、知母,治之而已。愈後,小便複數而赤,大便秘,口乾目花,以加減八味丸、滋腎丸,治之而愈。此症乃陰血虛,陽火盛,故用前藥有效,而向投苦寒之劑,必致有誤也。

托裡散

  • 1.《醫方集解》:「九竅不利,瘡瘍鬱冒,皆不可下,汗之則愈。《綱目》曰:大便秘實,不知其氣不降也,便以為實而行大黃;些少寒熱,不知其血氣不和也,便以為有外感而行表散,如此害人甚速)。
  • 2.《成方切用》:「如見風脈風症,只宜發表風藥,便可以通利大便。若止乾燥秘澀,尤宜潤之,慎不可下。九竅不利,瘡瘍鬱冒,皆不可下,汗之則愈,綱目曰:大便秘實,不知其氣不降也,便以為實,而行大黃。些少寒熱,不知其氣血不和也,便以為有外感,而行表散,如此害人最速。)

五積散

  • 1.《續名醫類案》:「繆仲淳治黃桂峰乃正,產後頭痛,大便秘,用生料五積散一劑不效。令加歸身一兩,一服大便通,頭疼立止。

當歸六黃湯

  • 1.《續名醫類案》:「一儒者口乾發熱,小便頻濁,大便秘結,盜汗夢遺,遂致廢寢,用當歸六黃湯二劑,盜汗頓止。用六味地黃丸,二便調和。用十全大補湯,及前劑兼服月餘,諸症悉愈。
  • 2.《內科摘要》:「一儒者,口乾,發熱,小便頻濁,大便秘結,盜汗,夢遺,遂致廢寢,用當歸六黃湯二劑,盜汗頓止,用六味地黃丸,二便調和,用十全大補湯及前丸兼服,月餘悉愈。

瀉白散

  • 1.《幼科鐵鏡》:「一、本臟有熱而發燒熱者,面色紅燥,口中作渴,鼻門乾燥,或大便秘結,治宜瀉白散。

五皮散

  • 1.《身經通考》:「陽水為病在上,風濕之所生,治宜汗。陰水為病在下,寒濕之所致,治宜利。上、下分消其濕。陽水身腫,煩渴,小便澀,大便秘,治以五皮散或四磨飲。明水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澀,治以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
  • 2.《古今醫統大全》:「丹溪曰:陽水者,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秘,治以五皮散或四磨飲添磨生枳殼,重則疏鑿飲。陰水者,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赤,治以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

清脾飲

  • 1.《濟陰綱目》:「_清脾飲_,治妊娠瘧疾,寒少熱多,或但熱不寒,口苦舌乾,大便秘澀,不進飲食,脈弦數者。

六磨湯

  • 1.《祖劑》:「即四磨湯加木香、枳殼,一方無人參,有大黃,亦各六磨湯,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
  • 2.《醫方集宜》:「治氣滯腹脹大便秘澀
  • 3.《奇效良方》:「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
  • 4.《良朋彙集經驗神方》:「_六磨湯_,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不通。
  • 5.《金匱翼》:「_六磨湯_,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

普濟消毒飲子

  • 1.《醫方考》:「而陳皮者,所以利其壅滯之氣也。又曰:大便秘者加大黃,從其實而瀉之,則灶底抽薪之法爾。

溫中散

  • 1.《聖濟總錄》:「治陰陽氣不升降,痞氣膈氣,心痛腹痛,咽喉噎悶,氣道不勻,嘔吐痰沫,飲食不下,大便秘利,不定,或裡急後重,大腹痛不可忍,此藥養氣消痰,溫中散滯,緩氣丸方

滾痰丸

  • 1.《醫學芻言》:「旭高治一腰痛,其人咳嗽,大便秘,或時痛甚不可行動,諸藥不效,用滾痰丸而愈。是痰亦有腰痛者。
  • 2.《簡明醫彀》:「如風熱已清,宜天門冬、麥門冬、當歸、芍藥、菊花、枸杞、鬱金、淮生地、五味子、黃柏、黃耆、牛膝、人乳之類。悉以主方加減。大便秘,滾痰丸、搜風順氣丸多服,後服虎潛丸(方見虛損)及大補氣血、滋培元本之藥。

生脈散

  • 1.《四診抉微》:「《經》云:憂傷肺也。一人一手無脈,因詢知打傷所致。古人治一人吐逆,二便不利,厥冷無脈,與大承氣二劑,大便通,脈出安。一疫病,面赤,舌白苔,小便數,大便秘,身如芒刺,六脈俱無,此欲作斑之候,投升麻葛根湯合生脈散,一服斑出,六脈見而安。有內傷,右關弱甚,則隱而不見者。

當歸龍薈丸

  • 1.《孫氏醫案》:「溫南溪內人,居常大便秘結,面赤,不思飲食,頭時眩暈。診其脈,右關尺滑大有力,此痰火症也。用栝蔞四錢為君,滑石三錢,枳實二錢,半夏一錢半為臣,蘿蔔子、薑黃各一錢為佐,兩帖愈矣。又教以或遇大便秘結,每服當歸龍薈丸,加牛膽、南星一錢立應。(五十二)
  • 2.《孫文垣醫案》:「溫南溪內人,居常大便秘結,面赤,不思飲食,頭時眩暈。診其脈,右關尺滑大有力,此痰火症也。用栝蔞四錢為君,滑石三錢,枳實二錢,半夏一錢半為臣,蘿蔔子、薑黃各一錢為佐,兩帖愈矣。又教以或遇大便秘結,每服當歸龍薈丸,加牛膽南星一錢立應。
  • 3.《外科理例》:「治瘰癧腫痛。或脅痛以有積塊。及下疳便癰。小便澀。大便秘。或瘀血凝滯。小腹作痛。
  • 4.《証治準繩‧幼科》:「_當歸龍薈丸_,治肝膽風熱,耳中鳴,出青膿,名曰震耳,大便秘,小便黃,常服,宣通血氣,調順陰陽。

虎潛丸

  • 1.《簡明醫彀》:「如風熱已清,宜天門冬、麥門冬、當歸、芍藥、菊花、枸杞、鬱金、淮生地、五味子、黃柏、黃耆、牛膝、人乳之類。悉以主方加減。大便秘,滾痰丸、搜風順氣丸多服,後服虎潛丸(方見虛損)及大補氣血、滋培元本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