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2)

1. 諸氣

鄧安人年五十,忽然氣痛,投神保丸,愈不一二日再痛,再服神保丸六七十粒,大便不通,其痰轉甚。亦有要用沉香木香、薑、桂等藥而未敢投。痛甚則築心築背築走兩脅,似有兩柴十字插定心脅,叫聲徹天。召良甫診之,六脈沉伏,乍來乍去。眾問診脈吉凶何如。答曰:凡九痛之脈,不可准也。

白話文:

鄧安人五十歲,突然腹痛,服用了一種叫「神保丸」的藥物,但不到兩天又開始疼痛。他又連續吞服了六七十粒神保丸,但大便不通,痰變得更嚴重。當時也有人建議使用沉香、木香、薑、桂等藥物,但他不敢服用。鄧安人疼痛時會感到心口、後背和兩肋劇痛,就像有兩根十字架的棍子插進心窩裡,痛得他嚎啕大叫。他請來有名氣的醫生診斷,發現他的六條脈象深沉微弱,忽來忽去。眾人問醫生他的脈象好壞如何,醫生回答說:九種腹痛的脈象,是無法準確判斷吉凶的。

但以症辨同藥,觀其人質肥偉,問其便數日不通,曰:實痛也。其腹必脹,但以人按之痛甚,手不可近,此大實也。經曰,大滿大實者,可下之。用替針丸五六百粒,是夜即愈。(《醫說續編》。)

白話文:

但是根據症狀來判斷用相同的藥物。觀察到這個人體格肥壯,詢問他有幾天沒有大便了,他說:「是實熱引起的疼痛。」他的肚子一定腫脹,只要別人按壓他的肚子就會非常疼痛,手根本無法靠近,這是有明顯的實症。經書上說,大便大實的人,可以用藥物幫助排便。用替針丸五六百顆,當天晚上就痊癒了。(《醫說續編》)

羅謙甫治趙運使夫人,年五十八歲,於至元甲戌三月中,病臍腹冷疼,相引脅下痛不可忍,反復悶亂,不得安臥,以當歸四逆湯主之,灸中庭穴。(同上。)

白話文:

羅謙甫治療趙運使的夫人,她年紀五十八歲,在元朝至元甲戌年三月中旬,患有臍腹冷痛,同時蔓延到脅下疼痛難忍,反覆發作、悶亂不舒服,無法安穩入睡。羅謙甫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並灸中庭穴。

朱丹溪治一婦,氣自小腹丹田衝上,遂吐清水,火氣上逆,由丹田虛寒故也。用白朮二兩,白豆蔻五錢為末,早飯後以白湯送下。白朮補脾,豆蔻溫肺,此藥服之則金水相生,其病自愈。若在男子純陰無陽,則為不治之症矣。(按:既是丹田虛寒,何以純用脾藥?所云金水相生之義亦未的,二藥不過補脾扶氣而已。)

白話文:

朱丹溪曾治療一位女性,她的氣從下腹部丹田衝向上半身,於是吐出清水,這是因為火氣上逆,而丹田虛寒所致。朱丹溪使用兩錢白朮、五錢白豆蔻研磨成粉末,在早飯後用白湯送服。白朮可以補脾,豆蔻可以溫肺。這種藥服用了之後,金(肺)水(脾)相生,患者的疾病就會自愈。若是男性患者,體質純陰無陽,則這種病症無法治癒。(按:既然是丹田虛寒,為何只使用補脾的藥物?朱丹溪所說的金水相生的道理也不夠明確。這兩種藥物其實只是補脾扶氣而已。)

陳三農治一人怒氣感寒,小腹有塊,氣逆上行,喘息不安。眾用散氣降氣藥益甚。曰:此因汗下過多,傷其胃氣,胃氣虛為衝脈所逆,並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行,病多厥逆。以調中益氣湯加炒黃柏、炒青皮,一劑而愈。

白話文:

陳三農醫師治療一名生氣後受寒的患者,小腹有塊狀物,氣逆上行,喘息不安。其他人用了疏散氣降氣的藥物,病情反而加重。陳三農說,這是因為出汗太多,損傷了胃氣,胃氣虛弱被衝脈逆著運行,連帶脅下少陽脈這兩條脈絡也反向運行,導致病症多表現為厥逆。於是使用了調中益氣湯,並加入炒黃柏、炒青皮,服用一劑後患者康復。

一老人大怒,氣自臍下上攻,兩脅作痛,喘息不臥,此動少陽之火也。兩脅肝膽部分,怒氣傷肝,而動龍雷之火,故逆上作痛耳。用伏龍肝煎湯下左金丸愈。(按:補脾瀉肝兼寓降逆,制方何其簡妙。)

白話文:

一位老人因為生氣而發怒,導致氣從臍下往上衝,兩側肋骨部位疼痛,呼吸急促而無法平躺入睡。這是因為生氣傷肝,進而引發肝膽之火上逆,所以兩側肋骨疼痛。可以用伏龍肝煎成湯劑,再配合左金丸服用即可痊癒。(註:此方同時達到補脾、瀉肝、降逆的作用,用藥簡潔卻功效顯著。)

一貴人患氣從小腹上攻,胸脅頭項遍身急脹而痛,諸治罔效。曰:此督脈為病也。經曰:督脈為病,令人逆氣而裡急。以四物加炒黑黃柏、醋炒青皮,一劑而愈。

白話文:

有一位貴人患上了一種疾病,小腹中的氣往上沖,胸膛、兩脅、頭頸、全身都脹痛難忍。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醫者說:「這是督脈出了問題。」古醫書中記載:督脈有病,會導致氣逆上衝,小腹急促。於是醫者用當歸、芍藥、川芎、白芍四物湯加炒黑黃柏、醋炒青皮,一劑藥下去,病就好了。

朱丹溪治鄭仲遊,年二十三,膈有一點相引痛,吸氣皮覺急。滑石枳殼炒各一兩,桃仁黃連炒各半兩,炙甘草二錢,為末。每服一錢半,以蘿蔔自然汁研,煎熟飲之,一日三五次。(作汙血治。)

白話文:

朱丹溪醫生治療一位名叫鄭仲遊的患者,年齡二十三歲,隔膜有一點疼痛,吸氣時覺得皮膚緊繃。朱醫生用滑石、炒枳殼各一兩,炒桃仁、炒黃連各半兩,炙甘草二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用蘿蔔汁研磨,煮沸後服用,每天服用三至五次。(作為污血的治療方法。)

鄭仲本,年二十七,因吃熱補藥,又妄自學吐納,以致氣亂血熱,嗽血消瘦,遂與行倒倉法。今嗽血消瘦已除,因吃炒豆米,膈間有一點氣梗痛,似有一條絲垂映在腰,小腹亦痛,大率偏在左邊,此肝部有惡血行未盡也。滑石,枳殼一兩,柴胡,黃連五分,桃仁二兩,黃丹三錢,生甘草二錢,紅花一錢,服法同前。

白話文:

鄭仲本,27歲,因服用熱補藥,又胡亂學習吐納之法,導致氣血混亂,咳嗽吐血,消瘦虛弱。經治療後,咳嗽吐血消瘦之症已除。現因吃了炒豆米,膈肌間感覺有一點氣塊堵塞疼痛,就像一條細絲懸垂在腰部,小腹部也疼痛,多在左側。這是因為肝臟內還有惡血沒有清除乾淨。方中滑石、枳殼一兩(6克),柴胡、黃連五分(3克),桃仁二兩(12克),黃丹三錢(1.8克),生甘草二錢(12克),紅花一錢(6克)。服用方法同前。

繆仲淳治高存之婿浦生,氣上逆,每飯下一二口輒噯氣數十口,再飯再噯,食頃三四作。曰:此氣不歸元,中焦不運也,每劑須人參二錢。不信,服快氣藥愈甚。逾二三月,曰:今須參四錢矣。不信。又逾二三月,曰:今須六錢矣。不信,又逾月飲食不下,每嘔冷氣如團而出,上下氣不屬。

白話文:

在上個月連續三天不舒服後,這個孩子就開始經常腹瀉,而且連續三個月了。

分必死,存之坐其家,迫令服繆藥。首服不動,再煎不動,然亦不如他湯藥輒嘔也。服三劑,忽心口下如爆一聲,上則噯氣,下則小遺無筭,上下洞然,即索粥頓食三四碗,不上逆矣。服五六劑減參二錢,噯逆復作,仍用六錢而安。一月後方減參二錢,服半年全愈。

白話文:

病情一定會危及性命,醫者在家中看診,強迫患者服用偏方藥物。第一次服用沒有效果,第二次熬製後服下還是沒有效果,但不像其他湯藥一樣立即嘔吐出來。服下三劑後,突然感到心口下方發出一聲爆響,上面打嗝,下面小便流出不斷,上下暢通。立即要了粥,連續吃了三四碗,不再感到胸悶反胃。服用五六劑後,減去參二錢,打嗝和反胃又出現了,於是仍然服用六錢參,症狀就緩解了。一個月後才減去參二錢,服用了半年後完全康復。

人參六錢,麥冬三錢,五味二錢,橘紅一錢,砂仁一錢,白芍二錢,沉香五分,益智仁一錢五分,山萸肉三錢,蘇子二錢,枇杷葉三大片,水煎,臨服加沉香汁十五匙,逆水蘆根汁一大盞。又十倍為末,山藥糊為丸,空心白湯吞。(《廣筆記》。)

白話文:

人參3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橘子皮5克,砂仁5克,白芍10克,沉香2.5克,益智仁7.5克,山茱萸15克,蘇子10克,枇杷葉3片。用這些材料煮水,快要喝的時候,加入沉香汁15勺,蘆根汁200毫升。另外,把10倍的藥量磨成粉末,用山藥粉糊成丸子,空腹用白開水吞服。

梁溪一婦人,喉間如一物,上下作梗,前後板痛,服仲淳方二十劑愈。降香通草、蘇子、橘紅、枇杷葉、人參、炙草、石菖蒲、麥冬、甘菊、白芍、遠志、白豆仁、木瓜石斛,加蘆根汁一鍾同煎八分,入薑汁二匙。(同上。)

白話文:

梁溪有一位婦女,喉嚨裡有一樣東西,上下卡住,前後疼痛。服用了仲淳的藥方二十劑後痊癒。

藥材:降香、通草、蘇子、橘紅、枇杷葉、人參、炙甘草、石菖蒲、麥冬、甘菊、白芍、遠志、白豆仁、木瓜、石斛,加上蘆根汁一碗,一起煎煮至八分,加入薑汁兩勺。(出處同上)

2.

丹溪治一人哮,十日一發。此病在上焦,不得汗泄,正當十月,遂以麻黃黃芩各二錢,入薑汁煎服,臨臥進小胃丹三十粒而安。丹溪小胃丹芫花醋炒、甘遂大黃大戟黃柏,內為末,白朮膏丸。

白話文:

丹溪治療一名哮喘患者,十天發作一次。這種病在胸腔以上,不能用汗水排出,正值十月,於是用麻黃、黃芩各二錢,加入薑汁煎服,睡前服用小胃丹三十粒,即可安然入睡。丹溪小胃丹:芫花醋炒、甘遂、大黃、大戟、黃柏,內服成粉末,白朮膏丸。

聖濟治一人,飲醋嗆喉,喘哮不止,用粉甘草二兩去皮,破開以豬膽六七枚取汁,浸三日,炙乾為末蜜丸,清茶下三四十丸漸愈。

白話文:

一位聖手神醫醫治了一個人,這個人喝醋嗆到喉嚨,喘鳴不止。神醫用兩兩甘草粉去皮,破開後用六七個豬膽取汁,浸泡三天,烘乾後研磨成粉末,加上蜂蜜製成丸劑。病人用清茶送服三十至四十丸,病情逐漸好轉。

王宇泰治一人鹽哮,用白麵二錢,沙糖搜和,以糖餅灰汁捏作餅子,放在爐內熯干,剷出切作四塊,以輕粉四錢另炒,糝在餅內食之,吐痰而愈。(以上俱《大還》。)

白話文:

王宇泰治療一名患有「鹽哮」的患者,使用了以下方法:

取白麵粉二錢,與沙糖混合,再用糖餅灰汁揉捏成餅狀。將餅放在爐中烤乾,取出後切成四塊。另外取輕粉四錢,炒過後搗碎,拌入餅中食用。患者吃了後,咳出了痰,病情得到痊癒。(以上內容摘錄自《大還》)

龔子材治一人,哮喘十數年,發則上氣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厥冷,六脈沉細。此氣虛脾弱,與六君子加黃耆、五味、二冬、杏仁、薑、棗,煎服而愈。

白話文:

龔子材治療了一位患有哮喘十多年的人。發作時,呼吸急促,咳嗽咳痰,出汗,四肢冰冷,脈搏沉細。這是氣虛脾弱所致。用「六君子湯」加上黃耆、五味子、麥冬、阿膠、杏仁、薑、大棗煎服,治癒了。

一人自幼患哮喘之症,每遇寒即發,發則喘急咳嗽,痰涎上湧,久不瘥,已成痼疾。與甘、桔、芩、連、栝蔞、貝母、二冬清肺,合六味補腎為方,名清上補下丸,服一料全愈。

白話文:

一個人自幼患有哮喘,只要一遇見寒冷就發病。發病時就會呼吸急促、咳嗽,還有痰液往上湧,經過很長時間都沒有痊癒,已經成了老毛病。用甘草、陳皮、黃芩、連翹、栝樓、貝母、麥冬、天冬來清肺,再配上六味地黃丸來補腎,作為藥方,取名為「清上補下丸」,服用一份後就完全康復了。

孫文垣治查少川,夙有哮喘疾,每發則遍身如燎,上氣短促,喉中痰聲響若湯沸,每經七晝夜,汗出漸愈。(七日來復之義。)居恆嗜飲縱欲,不避風寒,有教以石膏、麻黃、杏仁、枳殼、細茶各一兩,作大劑飲之,名曰五虎湯。喘至即以此御之,隨飲而止,屢發屢進,應若桴鼓。

白話文:

孫文垣為查少川診治哮喘。每當發作時,全身如同被火燒,呼吸急促,喉中痰液聲響猶如沸騰的湯水,歷經七晝夜,出汗後逐漸康復。(意指七天後復發。)查少川經常縱情飲酒,不避風寒。孫文垣教他以石膏、麻黃、杏仁、枳殼、細茶各一兩,製成大劑藥湯,稱之為「五虎湯」。發作時即飲用此湯,飲用後即可止喘。多次發作皆用此方,效如桴鼓相當靈驗。

凡三年飲五虎無算,因而腹大如覆箕,兩腿光腫如柱,內外臁瘡,清水不竭,腥氣逼人,不能伏枕者五閱月。診時長至後一日也,氣高而喘,身熱而煩,覆以棉被,足納火箱,環列火盆,絨帽貂套,束之以帕,鼻亦絨套籠之,坐重幔中,猶凜凜畏寒,今已十日。其脈浮大無力,其色白中隱青。

白話文:

從前有一個人,連續喝了三年的五虎湯,導致腹部膨脹如簸箕,雙腿腫脹光亮如柱子,內外都長了潰瘍,滲出大量清水,腥味撲鼻,五個多月來無法趴在枕頭上休息。

現在是夏至後的第一天,他診斷時脈象浮大無力,面色蒼白中帶青,蓋上棉被,腳放進火箱,四周圍著火盆,戴上絨毛帽子和貂皮圍脖,系著圍巾,鼻子上也罩著絨毛罩子,坐在厚重的幔帳中,仍然感到寒冷戰慄,已經持續了十天。

舊病由於氣虛中滿,新病由於寒邪在表而然,令先散之,以紫蘇、馬蹄、細辛、甘草、防風、白蔻仁、蒼朮陳皮人參羌活生薑,一帖得微汗,畏寒之狀已去。獨鼻尚寒,用防風、黃耆二兩,煎湯令熏其鼻,飯頃而止,日凡三熏,次日亦愈。嘔惡不止,用人參溫脾湯丁香進之,一帖旋已。

白話文:

舊有的疾病是因為身體虛弱,腹中脹滿;新發的疾病是因為寒邪侵襲身體表面所致。現在要先把寒邪驅散,可以用紫蘇、馬蹄、細辛、甘草、防風、白蔻仁、蒼朮、陳皮、人參、羌活、生薑這些藥材煎一帖藥,發一點微汗,畏寒的症狀就會消失了。但是這個病人的鼻子仍然很冷,用防風、黃耆各二兩煎湯,讓病人用鼻子吸入熱氣,這樣治療了一頓飯的時間症狀就消失了,每天燻三次,第二天也痊癒了。嘔吐不止的症狀,用人參溫脾湯加入丁香給病人服用,一帖藥就痊癒了。

因欲利水,自食鯉魚數斤,夜脹極,以平胃散橄欖肉一兩,(能解魚毒)兩劑而定。獨腹脹小水不利,不能伏枕為苦,以附子理中湯砂仁補骨脂赤小豆、桂心,連進四帖,小水略長。繼以尊重丸,日三服之,每服五丸,五日後小水通利,可以臥矣。守此調理,脹消而平。

白話文:

由於想要利尿,自己吃了幾斤鯉魚,夜間腹部脹得很厲害,用平胃散加一兩橄欖肉(能解魚毒),兩劑藥就治好了。只是腹部脹氣、小便不通利,不能趴在枕頭上導致很痛苦。用附子理中湯加上砂仁、補骨脂、赤小豆、桂心,連續吃了四劑藥,小便量稍微多了一些。接著用尊重丸,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五丸,五天後小便通利,可以平躺著睡了。堅持這樣調理,腹脹消退且平復。

李士材治顧文學,十年哮喘,百藥無功。診其兩寸數而澀,曰:澀者痰火風寒,久久盤踞根深蒂固矣。須補養月餘,行吐下之法。半年之間,凡吐下十次,服補劑百餘遂愈。更以補中益氣為丸,加雞子、秋石,服年許永不再發。(補中益氣與此病不相登對,其愈者攻補兼施之力也。王說是也,蓋虛家非補未易用攻。)

白話文:

李士材治療顧文學的十年哮喘,用過許多藥物都無效。診脈後發現他的脈象微弱遲澀,於是說:「脈象遲澀,是因為痰火、風寒長期盤踞,根深蒂固。需要調養一個多月,然後再進行催吐、瀉下的治療。」

半年內,顧文學吐瀉了十次,服用補藥一百多次後,哮喘就痊癒了。李士材又用補中益氣的中藥丸,加入雞蛋和秋石等藥材,讓顧文學服用了一年多,哮喘再也沒有發作。(補中益氣丸通常不適用於這個疾病,但顧文學能夠痊癒,是因為同時採用了攻補兼施的方法。)王叔和先生說得正確,體虛的人如果不先調養身體,是不能輕易進行攻伐的。

施沛然治阮二華室,患哮喘過用涼劑,痰上壅,面目浮黃而腫,每昏暈則形靜若死,蘇則齁䶎之聲,聞於外庭,醫者望而卻走。診其六脈沉滑而弱兼緊,病得之冬傷於寒。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古人治此病,必用麻黃輕清辛散之劑。若投以寒涼,則邪氣閉痼而不得泄,痰日膠結,上焦之氣壅而不宣。

白話文:

施沛然替阮二華的妻子看診,她患有哮喘,之前用過太多寒涼的藥,導致痰液上行壅塞,臉色浮黃浮腫,每當昏迷時就像死了一樣,醒來時發出呼嚕呼嚕的咳嗽聲,隔著庭院都能聽見。其他醫生看了就嚇跑了。施沛然診脈後發現她的脈象沉滑而軟弱,但也有點緊,病症起因於冬天受寒。中醫經典說:寒氣侵襲飲用冷水會損傷肺部。古人治療這種病,必定使用麻黃這種辛散、可以讓氣機輕揚的藥。如果用寒涼的藥,邪氣就會閉塞難以排出,痰液會日益凝結,胸腔上方的氣機壅塞不通暢。

乃用通關散湧其痰涎,凡三湧而痰氣始清,喘息始定。後以三拗湯導痰湯出入調理,月餘而安。《局方》三拗湯:麻黃不去節、杏仁、甘草各等分,生薑五片同煎。《局方》通關散:川芎一兩,細辛五錢,甘草、川烏、白芷、撫芎各二兩,龍腦、薄荷葉兩半。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蔥白、茶清調下,薄荷湯亦得。

白話文:

於是使用通關散來化解她的痰液。三次化痰後,痰液和氣喘都得到緩解。之後,兼用三拗湯和導痰湯,經過一個月的調理,病情才得以康復。《局方》中的三拗湯:去節麻黃、杏仁、甘草等份,加五片生薑同煮。《局方》中的通關散:川芎一兩,細辛五錢,甘草、川烏、白芷、撫芎各二兩,龍腦、薄荷葉兩半。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蔥白和茶水調和服用,也可以用薄荷湯服用。

錢國賓治金陵青衿趙豔澦母,年六旬,得痰症,晝夜吼鋸,嘔痰數碗,初尚能行,後漸不起,幸胃不病,飲食如常,多醫罔效。脈之六部浮滑,右寸關更甚。浮主肺氣虛弱,滑主脾經積痰,乃痰吼症也。用導痰加杏仁、麻黃,二十劑,病勢不減,辭去。又更二醫,反重,復求治。

白話文:

錢國賓治療南京書生的母親趙豔澦,年紀六十歲,得了痰症,晝夜呼叫不止,嘔吐的痰液有數碗,一開始還能走動,後來漸漸起不來,但胃口還好,飲食正常。許多醫生都治不好她。切脈發現六部脈位浮滑,右手寸關脈尤其明顯。浮脈表示肺氣虛弱,滑脈表示脾經痰液積聚,這就是痰吼症。使用了導痰湯劑,加杏仁和麻黃,服用了二十劑,病情沒有好轉,於是辭去了。後來又換了兩位醫生,病情反而加重,於是再次求助錢國賓。

曰:吾技盡矣,容思之。忽悟吼痰屬太陰肺經之病症,肺乃清虛之臟,六葉兩耳,四垂如蓋。今膠痰固於肺縫中,呼吸而作吼鋸之聲。且胃主納受,脾主運化,今胃納而脾不運,停飲作痰,此症非劫劑不可也。以三白丸方示彼,用白砒三分煅黃,貝母、桔梗各三分,搗飯為丸,黍米大,以冷茶臨睡下七丸,七服痰止吼定。服理脾清肺藥痊。

白話文:

醫生說:「我已經盡力了,容我再想想辦法。」他突然悟出吼痰是太陰肺經的病症,肺部是清虛之臟,分為六葉兩耳,四側低垂如蓋。現在黏稠的痰液固結在肺部縫隙中,呼吸時發出吼鋸之聲。而且胃負責攝入,脾負責運化,現在胃部攝入而脾不運化,積聚的液體形成痰液,這個病症非用烈性藥物不可。他將三白丸的方子給了病人,用三分白砒煅成黃色,再配上三分貝母和桔梗,搗成飯丸,大小如黍米。用冷茶在臨睡前服用七丸,連服七次,痰液就會停止、吼聲也會消失。服用調理脾胃、清肺的藥物即可痊癒。

大抵病危至此,不用客劫之味弗愈也,此神明於七方十劑之意者也。古人學力深,今人學力淺,再思能用狼虎劫奪之劑,學力方到。若迎奪劫伏神兵,奇正當並用也。奚王道可以盡岐黃之技哉?如果見真,劫劑亦不妨暫用也。淡豆豉一兩,白砒一錢為末,用飯三錢研爛,入末為丸如萊菔子大,每服七粒,白湯下,治冷哮極效。(文田按:王氏所附方,可以治根深蒂固痰涎壅滯之症,曾見其效比比然。

白話文:

一般來說,病情危重到這種程度,如果不使用強烈的藥物,就無法治癒。這是因為,靈魂在七方十劑藥物的影響下得以甦醒。古人學識淵博,今人學識淺薄。如果想要再次使用強烈的劫奪藥劑,學識還遠遠不夠。如果要迎戰並壓服神兵,就必須同時使用正攻和奇襲的方法。王道之術豈能窮盡岐黃之技呢?如果能看到真正的病情,暫時使用劫奪藥劑也無妨。淡豆豉一兩,白砒一錢,共研成細末,用飯三錢研為泥糊,加入藥末製成萊菔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粒,用白開水送服,治療寒哮極為有效。(文田按:王氏所附方劑,可以治療根深蒂固的痰涎壅滯症,曾見其效果顯著。)

非萬不得已不必用此。臟腑緣此致傷,他日亦終吐血,不可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