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人參敗毒散
熱性指數:寒性指數:
寒熱分析:
由於您尚未登入,或是系統中沒有您的經絡體質數據,所以無法呈現分析訊息,了解如何取得經絡體質...
複方歸經比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散熱。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
2.抗菌作用:本方對流行性感冒甲型病毒有抑制作用,對呼吸道致病菌、黴菌、結核桿菌、皮膚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強心升壓作用:〔人參〕可興奮中樞神經,刺激垂體-腎上腺系統,提高機體對環境的適應性。
4.增強免疫作用:〔人參〕能增加紅、白血球數、血紅蛋白,增加網狀內皮細胞吞噬功能。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敗毒散, 出處:《痘疹全書》卷上。 組成: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人參、白茯苓、枳殼、甘草、川芎、升麻、葛根。 主治:痘瘡發熱,腰痛;兼治疫癧之氣。
人參敗毒散,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二。 組成:人參、赤苓、羌活、獨活、前胡、柴胡、薄荷、枳殼、川芎、桔梗、連翹、金銀花、白芷各等分,甘草、牛蒡、防風、荊芥、乳香、沒藥減半。 主治:餘毒癰腫。
人參敗毒散,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人參、前胡、薄荷、羌活、桔梗、枳殼、陳皮、川當歸、川芎、半夏、茯苓、黃連、黃芩、梔子、生地。 主治:散熱。主治:體虛脾弱,酒色過度,致目暴發赤腫,沙澀難開。
人參敗毒散, 出處:《白喉全生集》。 組成:洋參(或用條參)2錢,防風(去蘆)2錢,白芷2錢,浙貝(去心)2錢,桔梗3錢,銀花3錢,僵蠶(薑汁炒)3錢,鼠粘3錢,荊芥1錢,人中黃1錢,蟬蛻7隻(去頭翅足),皂角刺3針(煨)。 主治:白喉熱證尚輕;熱邪尚在表,白見於外關,或薄或小,淡紅微腫略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礙,口乾,頭悶目脹,舌苔與小便微黃。
人參敗毒散, 出處:《局方》卷二。 組成:柴胡(去苗)30兩,甘草30兩,桔梗30兩,人參(去蘆)30兩,川芎30兩,茯苓(去皮)30兩,枳殼(去瓤,麸炒)30兩,前胡(去苗,洗)30兩,羌活(去苗)30兩,獨活(去苗)30兩。 主治:扶正匡邪,疏導經絡,表散邪滯。益氣發汗,散風祛濕。主治:外感風寒濕邪,正氣不足,憎寒壯熱,頭痛項強,身體煩疼,無汗,胸膈痞滿,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苔白膩,脈浮軟者。也用於瘡瘍、痢疾等病證初起,見有上述症狀者。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穢寒熱。傷風、溫疫、風溫,頭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尋常風眩,拘倦。小兒噤口痢,毒氣衝心肺,食即吐逆。癰疽、療腫。發背。乳癰等證,憎寒壯熱,甚至頭痛拘急,狀似傷寒者。斑疹發熱、惡寒咳嗽等症。小兒風熱瘙癢,頑核毒瘡。腸風下血,色清而鮮,其脈又浮。痘毒壅遏,出不快,發不透。及靨後痘疔潰成坑,見筋骨者。時氣疫癧,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赤眼口瘡,濕毒流註,腳腫腮腫,喉痹毒痢。外感風寒成痢者。暑濕風寒雜感,寒熱疊作,表證正盛,裏證復急,腹不和而滯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人參敗毒加味散
相似度 92%
倉廪散
相似度 91%
驅風敗毒散
相似度 88%
荊防敗毒散
相似度 88%
敗毒散加黃芩湯
相似度 86%
敗毒散
相似度 85%
檳蘇敗毒散
相似度 83%
五味敗毒散
相似度 83%
消黃敗毒散
相似度 83%
倉廪湯
相似度 83%
地榆敗毒散
相似度 83%
和氣解毒湯
相似度 83%
消飲茯苓湯
相似度 81%
敗毒和胎飲
相似度 80%
加味羌活飲
相似度 78%
清氣散
相似度 78%
人參羌活湯
相似度 78%
巽靈丹
相似度 76%
茯苓燥濕湯
相似度 76%
芩連敗毒散
相似度 72%
黃連清氣散
相似度 72%
加減攻毒散
相似度 71%
歡喜散
相似度 69%
三焦散
相似度 69%
人參羌活散
相似度 69%
羌活勝風湯
相似度 69%
和胎敗毒散
相似度 69%
百解湯
相似度 68%
敗毒平胃散
相似度 66%
加味敗毒散
相似度 66%
托毒丸
相似度 66%
川芎行經散
相似度 66%
達原敗毒散
相似度 66%
十味敗毒散
相似度 66%
勝風湯
相似度 66%
消風敗毒散
相似度 64%
左經湯
相似度 64%
解餘湯
相似度 64%
和解散
相似度 64%
芎胡散
相似度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