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氣湯

Da Che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大腸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1%
小腸經 8%
三焦經 8%
心經 6%
腎經 5%
肺經 5%
心包經 3%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承氣湯」介紹

大承氣湯,為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由大黃、厚朴、芒硝、枳實四味藥組成。具有瀉下積滯、攻逐邪熱之功。主治實熱內盛、便祕腹脹、熱結腸胃、熱痢腹痛等症。

大黃 大黃性寒味苦,歸胃、大腸經。具有瀉下積滯、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功。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實熱腹痛、瀉痢腹痛、腸癰腹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瘡瘍腫痛等症。

厚朴 厚朴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具有溫中燥濕、降氣化痰、行氣止痛之功。用於治療胸脘痞悶、嘔吐呃逆、泄瀉腹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芒硝 芒硝性寒味苦,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通便、軟堅散結之功。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瘡瘍腫痛等症。

枳實 枳實性溫味酸,歸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寬中、消食化積之功。用於治療胸脘痞悶、嘔吐呃逆、泄瀉腹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總之,中藥方劑「大承氣湯」,由大黃、厚朴、芒硝、枳實四味藥組成。具有瀉下積滯、攻逐邪熱之功。主治實熱內盛、便祕腹脹、熱結腸胃、熱痢腹痛等症。

傳統服藥法


大承氣湯方:大黃四兩(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方劑組成解釋


方中大黃苦寒通降,瀉熱通便,蕩滌胃腸實熱積滯,是為君藥。 芒硝咸寒潤降,瀉熱通便,軟堅潤燥,以除燥堅,用以為臣。 硝、黃配合,相須為用,瀉下熱結之功益峻。實熱內阻,腑氣不行,故佐以厚朴下氣除滿、枳實行氣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滿,又使胃腸氣機通降下行以助瀉下通便。 四藥相合,共奏峻下熱結之功。本方峻下熱結,承順胃氣之下行,故名「大承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此劑峻猛,可能會引起嘔吐或下利,虛弱病人儘量慎用。 孕婦忌用 本方為瀉下峻劑,凡氣虛陰虧、燥結不甚者,以及年老、體弱等均應慎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損正氣。

現代藥理研究


  1. 瀉下作用:大黃含有「大黃酚、大黃酸、大黃素」,能刺激大腸,增加蠕動而導瀉,另外大黃含有「 鞣 質、沒食子酸」之收斂成分,可使蠕動減弱而便秘,久煎時會使瀉下成份破壞,而致便秘,故本方用生大黃,并宜後下。芒硝含「硫酸鈉」,使腸腔外水份向腸內滲透,軟化糞便,易於排出。厚朴小量對腸平滑肌有興奮作用。枳實使胃腸收縮節律增加而有力。
  2. 抗菌作用:大黃有強抗菌作用;厚朴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等有較強抑制作用,穩定不易受酸鹼之破壞。
  3. 本方可改善胃腸血液循環,增加膽汁分泌,膽囊收縮。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舌頭出現裂痕舌頭痛口臭潮熱嘔吐男性勃起障礙胃腸脹氣發燒小便顏色偏黃下腹部痛腹內有腫塊腹瀉幼兒發熱睡眠時磨牙心胸煩熱大便非常臭肚臍周圍腹痛嘴裡發苦手腳冰冷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大承氣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二。 組成:大黃3錢,芒消1錢,厚朴1錢,柴胡1錢,黃芩1錢,甘草1錢。 主治:邪氣挾食,存於大腸,火氣炎蒸,夾食作祟,痛而手不可按。

大承氣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大黃4兩(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實5枚(炙),芒消3合。 主治:峻下熱結;急下救陰;通胃結,救胃陰;瀉陽明之燥氣而救其津液,清少陰之熱氣而復其元陰;蕩滌三焦之堅實;峻瀉熱結。主治:傷寒、溫病或瘟疫陽明府實。身熱,大便秘結,頻轉矢氣,胸脘痞滿,腹部脹痛拒按,甚或潮熱譫語,舌苔焦黃而厚,甚或起刺,或焦黑燥裂,脈象沉實或弦數,甚或沉遲;或熱結旁流,下利清水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實,口舌乾燥者;或熱厥、痙病,神志昏迷而見陽明熱實者。現用於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急性菌痢等屬裏實熱證者。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手足然汗出者;陰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屬陽明,脈實者;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卧,有燥屎;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陽明病,發熱汗多者;發汗不解,腹滿痛者;腹滿不減,減不足言;脈滑而數,有宿食;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痙爲病,胸滿口噤,卧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男子傷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脹,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悶亂至死者。瘟疫伏邪傳胃,煩躁發熱,通舌變黑生刺,鼻如煙煤,此邪最重,復瘀到胃。陽明溫病,面目俱赤,肢厥,甚者通體皆厥,不瘛瘲,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脈沉伏,或並脈亦厥,胸腹滿堅,甚則拒按,喜涼飲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