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鈞

《瘍科心得集》~ 家用膏丹丸散方 (1)

回本書目錄

家用膏丹丸散方 (1)

1. 家用膏丹丸散方

紅升丹,一名三仙丹。一切瘡瘍潰後,拔毒去腐,生新長肉,瘡口堅硬,肉黯紫黑,用丹少許,雞翎掃上,立刻紅活。外科若無升降二丹,焉能立刻奏效。

白話文:

紅升丹,別名三仙丹。用於一切瘡瘍化膿潰爛後,拔除毒素去除腐肉,生出新肉,瘡口堅硬,肉色黯紫發黑,使用少許丹藥,用雞毛掃上,立刻紅潤活血。外科手術如果沒有升降二丹,怎麼能立竿見影。

水銀(二兩),槍硝(二兩),白明礬(二兩)

先將硝礬研碎,放於鐵鍋內,中開低窩,以水銀傾入窩內,將硝礬蓋之,用磁碗蓋合,以棉紙捻條捺碗口,再以鹽泥封固後,將黃沙壓住碗旁,露出碗底,以新棉花著碗底內,用鐵磚壓上。先用文火一炷香,烘烊硝礬;次用武火一炷香,看碗底內棉花焦黑為度;如不焦,再煉半炷香。取下冷開,刮下之丹,磁瓶貯之,退火用。

白話文:

  1. 將硝石和明礬研磨成粉末,放入鐵鍋中。

  2. 在鍋中間挖出一個小凹坑,將水銀倒入凹坑中。

  3. 用硝石和明礬將水銀覆蓋起來,並用磁碗蓋上。

  4. 用棉紙捻成粗條,塞在碗口,並用鹽泥密封碗口。

  5. 在碗的周圍壓上黃沙,使碗底露出。

  6. 在碗底內放入新的棉花,並用鐵磚壓上。

  7. 先用文火加熱一炷香的時間,使硝石和明礬熔化。

  8. 然後用武火加熱一炷香的時間,直到碗底內的棉花燒焦為止。

  9. 如果棉花沒有燒焦,繼續加熱半炷香的時間。

  10. 取下鐵鍋,待其冷卻後,刮下鍋底的丹藥,並將丹藥儲存在磁瓶中。

  11. 將火熄滅後,留作下次使用。

一方有皂礬、雄黃硃砂約各一兩,名大升丹,力量尤大。

白話文:

有一種方劑,其中包括皁礬、雄黃和硃砂,每種各約一兩,被稱為大升丹,其藥效尤為顯著。

白降丹,凡癰疽無名大毒,每用少許,瘡大者用六,七釐,小者用一、二釐,水調敷瘡頭上。初起者立刻起泡消散,成膿者腐肉即脫,拔毒消腫,誠乃奪命金丹也。

白話文:

白降丹,用於所有無名大毒的腫瘤和膿腫。

通常使用少量,如果瘡大,使用六到七釐,瘡小,使用一到二釐,用水調和塗敷在瘡口上。

剛發作時馬上起泡消散,形成膿液時腐肉就會脫落,拔出毒素消腫,真的如同救命金丹一樣。

水銀(一兩),火硝(一兩),白礬(一兩),白砒(五錢),食鹽(一兩),石青(三錢),硼砂(三錢),皂礬(一兩)

白話文:

水銀(60 克),火硝(60 克),白礬(60 克),白砒(30 克),食鹽(60 克),石青(18 克),硼砂(18 克),皁礬(60 克)

用陽城罐一隻,放微火上,徐徐挑藥入罐,化盡,微火逼令極干,所謂陰升之法,全在此刻;如火大,則汞先飛走;如不幹,則藥必倒塌無用,其難如此。

白話文:

使用一個陽城罐子,放在微火上,慢慢地挑出藥物放入罐子中,然後將藥物化盡,用微火逼迫藥物變得極其乾燥,這就是所謂的「陰升之法」,全在這一刻;如果火勢太大,那麼水銀就會先飛走;如果藥物沒有乾燥,那麼藥物必定會倒塌而無用,其困難就在於此。

結胎後,以瓦盆一隻,盛水半盆,將粗宮碗一隻,覆合於水內,碗底上以三寸盆仰放;後再以陽城罐倒合於盆內,用好棉紙截寸許闊,以罐子、泥草鞋灰、光粉三樣研細,以鹽滷汁和練極熟,於罐口合緊;一層泥,一層紙,糊五、六層,候乾;再將醬缸蓋,量陽城罐之大小,中鑿一洞,套於罐之半腰,恰蓋著於盆口上;外用新瓦三片,鐵絲紮緊,如煙通罐樣:入炭,用武火二炷香,其丹即降於盆內,退火冷開,即名白雪丹。降藥之神,不假刀砭,一伏時,便見功效,勝於刀針之險多矣。

白話文:

懷孕後,用一個瓦盆,盛半盆水,將一個粗宮碗,倒扣在水裡,在碗底上放一個三寸盆 boca boca;然後再用一個陽城罐倒扣在盆裡,用好的棉紙剪成寸許寬,將罐子、泥草鞋灰、光粉三樣研磨細小,用鹽滷汁和在一起充分混合,將它塗在罐口上,一層泥,一層紙,一共糊五、六層,等它乾透;再將醬缸蓋,量好陽城罐的大小,中間鑿一個洞,套在罐子的腰部,正好蓋在盆口上;外面用三片新的瓦片,用鐵絲紮緊,像煙通罐子的樣子:放進炭火,用旺火燒兩炷香的時間,丹藥就會降落到盆裡,把火熄掉,等它冷卻打開,就叫做白雪丹。降藥的神奇之處,不用刀針,一個多月,就可以看到效果,比起刀針的風險要好多了。

上降藥法,癰疽初起,堅硬未成膿者。用水調一二釐,塗於瘡頂上,不可貼膏藥,少頃,即起一泡,挑破出水自消。

白話文:

「上降藥法」,是針對癰疽初起,堅硬未成膿的情況。

用藥方法是將藥粉調成稀糊狀,塗抹在瘡口上,不可以貼膏藥。

不久,瘡口上就會起一個大水泡,挑破水泡,流出黃水後,癰疽就會自行消退。

已成而內膿急脹,按之隨手而起者,此膿已熟矣。用水調一二釐,點正頂上,以膏貼之,一伏時,大膿自泄,不假刀針。

白話文:

當腫瘤已經形成,而內部膿液急劇脹大,用手按壓時,腫瘤會立刻彈起來,這表示膿液已經成熟了。這時,可以用水調和一兩分麻黃,點在腫瘤的正中央,然後用膏藥貼上。大約一伏天的時間,腫瘤中的膿液就會自動流出來,不需要用刀針來切開。

如陰疽根腳走散,瘡頭平陷,即用降丹七、八釐,或分許,水調,掃於瘡頭堅硬處,次日即轉紅活,便是吉兆。

如瘡毒內膿已成,久不穿潰者,只要出一小頭,怕頭出過大。可用棉紙一塊,量瘡大小,中剪一孔,以水潤貼瘡上,然後調降藥,點放紙孔內,揭去紙,以膏貼之,則所降之頭不致過大。若瘡小藥大,反令痛傷胃口,焮及良肉,不可不知。

白話文:

如果瘡毒的內部膿汁已經形成,長時間沒有穿破潰爛的,只要將膿頭稍稍挑出即可,怕膿頭太大。可以用一塊棉紙,按照瘡的大小,剪個孔洞,用清水潤濕後貼在瘡上,然後調製消散化膿藥,點入棉紙孔洞內,揭去棉紙,再用膏藥貼上,這樣膿頭就不會過大。如果瘡小藥大,反而會損傷食慾,燒傷健康肉,這是不可不知的。

白降丹點在瘡毒上,即追蝕毒氣,有幾分深,必追至病根方止,所以點後疼痛非常。若內膿已脹,皮殼不厚,點之,便不十分痛楚,有用蟾酥化汁,調白降丹用,其疼稍減。水煉降藥法:新煉出白降丹,研細,用元色緞五寸,將降藥篩勻,緞上卷緊,以麻線捆紮極緊,放瓦罐內,清水煮,約一伏時內,換水三次,將緞卷取起,掛風處陰乾,然後打開,以雞翎掃下,磁瓶收貯。凡治癰疽用之,並無痛楚。

白話文:

白降丹點在瘡毒上,是為了追及和消蝕毒氣,無論毒氣有多深,一定要追溯到病根才停止,因此點降丹後疼痛會非常劇烈。如果內膿已經腫脹,皮膚殼不厚,點降丹時就不會很疼痛。可以用蟾酥化汁,和白降丹調和使用,可以減輕疼痛。

水煉降藥法如下:將新煉出的白降丹研磨成細粉,用五寸長的元色緞料,將降藥均勻地篩在緞料上,將緞料捲緊,用麻線捆紮得很緊,放入瓦罐中,加入清水煮沸,大約一個伏(三十天)的時間內,換水三次,將緞料捲取出,掛在通風陰涼處晾乾,然後打開,用雞毛掃下降藥,放入磁瓶中保存。凡是治療癰疽時使用,都不會感到疼痛。

應用膏,治疔、疽、流注、腿癰,穿潰者用此。

當歸連翹,白芨,白蘞大黃,山梔(各八錢),官桂(二錢),蒼朮羌活天麻防風黃耆荊芥,川甲,甘草芫花(各六錢)方八,蓖麻子,小生地(各一兩)

白話文:

  • 當歸、連翹、白芨、白苣、大黃、山梔(各40公克)

  • 官桂(10公克)

  • 蒼朮、羌活、天麻、防風、黃耆、荊芥、川甲、甘草、芫花(各30公克)

  • 方八、蓖麻子、小生地(各50公克)

用真麻油十斤,入藥,文武火熬枯,濾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稱每斤淨油,春秋下潤淨東丹五兩,冬四兩,夏六兩,收成膏後,下乳香、沒藥末各一兩,攪勻攤用。

白話文:

用十斤純正的麻油作為藥物,使用文火和武火交替加熱,直到熬得非常乾枯,然後過濾掉渣滓,再繼續熬製,直到滴出的油像珠子一樣圓潤。稱取一斤淨油,在春秋季節加入五兩經過潤淨的東丹,冬季加入四兩,夏季加入六兩,熬成膏狀後,加入一兩乳香末和一兩沒藥末,攪拌均勻攤開使用。

萬靈膏,治一切無名腫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潰,並治一切寒濕之證。

白話文:

萬靈膏,可以治療一切不明原因的腫脹疼痛,患處若還沒形成,立即可以消散;如果已形成腫脹,也可以立即潰爛(將膿皰打開排出膿液,進而痊癒)。此外,萬靈膏也可以治療一切寒濕類的病症。

生地,歸身,川芎蒼耳子大戟,尖檳,甘菊蒲公英,生大黃,土槿皮,羌活獨活紅花,川烏,草烏,赤芍紫草香附,川椒,番木鱉,桂枝狗脊澤蘭生薑胡椒附子,牙皂,白附子,荊芥,金銀花黃柏山慈菇,生首烏,全蟲,玄胡,殭蠶百部,南星,白蒺藜,山甲,白芷白芥子,花粉,益母草蛇床子川牛膝,黃耆,大楓子肉,細辛苦參龜板桑寄生升麻黃芩,胡麻,杜菖蒲根,冬瓜皮,天麻,楊樹須,鬧羊花,茜草(以上各五錢),土茯苓(一兩)

白話文:

生地黃、熟地黃、川芎、蒼耳子、大戟、檳榔、菊花、蒲公英、生大黃、槿皮、羌活、獨活、紅花、川烏、草烏、赤芍藥、紫草、香附、花椒、木鱉子、桂枝、狗脊、澤蘭、生薑、胡椒、附子、皁角刺、白附子、荊芥、金銀花、黃柏、慈姑、生何首烏、全蠍、玄胡、僵蠶、百部、南星、蒺藜、穿山甲、白芷、白芥子、花粉、益母草、蛇牀子、川牛膝、黃耆、楓子肉、細辛、苦參、龜板、桑寄生、升麻、黃芩、胡麻、菖蒲根、冬瓜皮、天麻、楊樹須、鬧羊花、茜草(以上各五錢),茯苓(一兩)

香油八斤,將前藥入油,加嫩桑枝二、三斤,熬藥至枯,濾去渣,入後藥。

白話文:

用八斤香油,將前面的藥材放入油中,再加入二、三斤嫩桑枝,將藥材熬煮至枯乾,濾掉渣滓,加入後面的藥材。

松香(四兩),朴硝,雄黃,桂圓核灰,皂礬,牛皮灰,樟冰(各五錢),麝香(三錢),冰片(三錢),龍骨(五錢),再入東丹三斤,收成膏。

白話文:

松香(四兩),朴硝、雄黃、桂圓核灰、皁礬、牛皮灰、樟冰(各五錢),麝香(三錢),冰片(三錢),龍骨(五錢),再加入東丹三斤,收成膏狀。

內傷膏,治內傷,腰疼足酸,寒濕流筋、流絡、流注、鶴膝瘋、痹等證。

白話文:

內傷膏,用於治療內傷,症狀包括腰痛、足部痠痛、寒濕流筋、流絡、流注、鶴膝瘋、痹症等。

鹿角(切,二兩),烏藥(八兩),紅花(二兩),全當歸(切,一兩二錢),木瓜(一兩),上官桂(二兩)生薑(去毛,打,二兩),秦艽(二兩),老鸛草(二兩),離鄉草(三兩),虎骨酥(炙,二兩),商陸(三兩)

白話文:

  • 毛鹿角:2 兩(切碎)

  • 烏藥:8 兩

  • 紅花:2 兩

  • 全當歸:1 兩 2 錢(切碎)

  • 木瓜:1 兩

  • 上官桂:2 兩

  • 生薑:2 兩(去除外皮,拍打)

  • 秦艽:2 兩

  • 老鸛草:2 兩

  • 離鄉草:3 兩

  • 虎骨酥:2 兩(炙烤過)

  • 商陸:3 兩

用麻油十斤,浸藥二十一日,煎枯,濾去渣,離火,入淘淨飛丹六斤,收成膏,再入肉桂(去皮研末)二兩、乳香、沒藥末各二兩,麝香二錢,攪勻,用紅布或青皮攤貼。

白話文:

使用十斤麻油浸泡藥物二十一天,煎煮至乾枯,過濾去除渣滓,離火,加入淘洗乾淨的飛丹六斤,收成膏狀,再加入肉桂(去皮研磨成粉)二兩、乳香、沒藥粉末各二兩、麝香二錢,攪拌均勻,用紅布或青皮攤貼。

紫金膏,治痰核瘰癧。

官桂(六兩),生地(十二兩),秦艽(五兩),羌活(三兩),黃芩(二兩),防風(三兩),木通(三兩),川連(一兩五錢),當歸(九兩),木瓜(六兩),白朮(三兩),方八(十二兩),鱉甲(六兩),白芷(三兩),遠志(三兩),大蜈蚣(十五條),丹參(五兩),紫草(十二兩),毛慈姑(五兩),生甲片(一兩五錢),血餘(五兩),茜草(六兩),商陸根(三斤)

白話文:

  • 官桂(六兩):肉桂,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 生地(十二兩):生地黃,具有涼血清熱、養陰益血的功效。

  • 秦艽(五兩):秦艽,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的功效。

  • 羌活(三兩):羌活,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黃芩(二兩):黃芩,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血的功效。

  • 防風(三兩):防風,具有祛風解表、發表散寒的功效。

  • 木通(三兩):木通,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 川連(一兩五錢):川連,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的功效。

  • 當歸(九兩):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木瓜(六兩):木瓜,具有消積導滯、化痰平喘的功效。

  • 白朮(三兩):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 方八(十二兩):方八,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 鱉甲(六兩):鱉甲,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功效。

  • 白芷(三兩):白芷,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 遠志(三兩):遠志,具有補益心脾、安神益智的功效。

  • 大蜈蚣(十五條):大蜈蚣,具有祛風止痙、活血通絡的功效。

  • 丹參(五兩):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的功效。

  • 紫草(十二兩):紫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毛慈姑(五兩):毛慈姑,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利水的功效。

  • 生甲片(一兩五錢):生甲片,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血餘(五兩):血餘,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腫的功效。

  • 茜草(六兩):茜草,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

  • 商陸根(三斤):商陸根,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上藥俱囫圇,不切碎。加柳枝五兩,桃枝五兩,棗枝五兩,桑枝五兩,槐枝五兩,用真麻油二十斤,將前藥浸十日,熬枯去渣,用淨飛丹十五斤,炒透收膏;再下明乳香(去油,研)五兩,沒藥(去油研)五兩。

白話文:

上等的藥材,全都完整不切碎。再加入柳樹枝5兩、桃樹枝5兩、棗樹枝5兩、桑樹枝5兩和槐樹枝5兩,再加入20斤麻油,將上述藥材浸泡10天,熬乾後去除渣滓,再加入15斤淨飛丹,炒透收膏。最後,放入5兩明乳香(去油研磨)和5兩沒藥(去油研磨)。

肉桂膏,治一切寒濕痹痛、乳痰、乳癖、瘰癧等證。

川烏,草烏,海藻,當歸,甘草,白芨,甘遂,白芷,細辛,芫花,半夏,肉桂,紅花大戟,虎骨(各七錢五分),麻黃(一兩),五倍子(一兩)

白話文:

川烏、草烏、海藻、當歸、甘草、白芨、甘遂、白芷、細辛、芫花、半夏、肉桂、紅花大戟、虎骨(各42.6公克),麻黃(59.1公克),五倍子(59.1公克)

用麻油二斤、青油一斤五兩,入藥煎枯,去渣;下淨東丹炒一斤,收成膏;再下乳香(去油,研)、沒藥(去油,研)各一兩,寸香(研)五錢,百草霜一兩,攪勻,用紅布攤貼。

白話文:

使用二斤麻油、一斤五兩的青油,加入藥物煎煮至乾燥,去除渣滓;再加入一斤淨東丹炒至成膏狀;再加入乳香(去除油脂,研磨)、沒藥(去除油脂,研磨)各一兩,寸香(研磨)五錢,百草霜一兩,攪拌均勻,用紅布攤開貼敷。

紫霞膏,治老年結毒,穿潰不斂。

嫩松香(六兩),糠青(研,二兩),乳香(去油,研),沒藥(去油研,各五錢)

用麻油六兩,熬至滴水成珠,下松香,再煎二、三十沸,下糠青,再熬,自有紫色,離火,下乳香、沒藥。

白玉膏,治濕毒瘡,白泡臁瘡,燙傷等。收濕生肌長肉,甚效。

鯽魚(大者,兩條),鉛粉(一斤),輕粉(五錢),象皮(烘研,一兩),真珠(研,三錢)

白話文:

鯽魚(兩隻,大的),鉛粉(一斤),輕粉(五錢),象皮(烘乾研磨,一兩),真珠(研磨,三錢)

用麻油一斤,入鯽魚,煎至枯,瀝去骨,再煎一、二十沸,離火少頃;然後下鉛粉、輕粉、象皮末、珍珠末,攪勻成膏。

白話文:

取一斤麻油,然後將鯽魚放入油中,煎至魚肉變乾變硬,瀝去魚骨後,繼續煎煮約一、二十次滾沸,然後將鍋子離火,靜置一會兒。接著加入適量的鉛粉、輕粉、象皮末和珍珠末,攪拌均勻,直到成為膏狀。

玉紅膏,去腐生新。此外科收斂藥中之神方也。

白芷(五錢),甘草(一兩),歸身(二兩),瓜兒血竭,輕粉(各四錢),白占(二兩),紫草(五錢)

白話文:

  • 白芷(五錢):具有美容養顏、防治感冒、緩解疼痛和炎症的功效。

  • 甘草(一兩):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緩解咳嗽和咽喉疼痛的功效。

  • 歸身(二兩):具有補益氣血、溫經通絡、緩解疼痛和虛寒的功效。

  • 瓜兒血竭(四錢):具有止血、散瘀、消腫和止痛的功效。

  • 輕粉(四錢):具有殺菌、消炎、止癢和收斂的功效。

  • 白佔(二兩):具有補益氣血、調經止帶、緩解疼痛和炎症的功效。

  • 紫草(五錢):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緩解疼痛和炎症的功效。

用麻油一斤,先將白芷、歸身、甘草、紫草四味入油,熬枯,濾去渣,復煎滾,下血竭,化盡,次下白占,微火亦化,退火,下輕粉,攪勻,傾入磁罐內聽用。凡用藥將牙簪挑藥,施於瘡頭上,以膏蓋之。

白話文:

以下是中醫古文的

  1. 將一斤麻油倒入鍋中加熱。

  2. 將白芷、歸身、甘草、紫草四味中藥材放入油中熬煮至乾枯。

  3. 濾去藥渣,繼續煎煮至滾沸。

  4. 加入血竭,融化至完全溶解。

  5. 加入白佔,用小火慢慢融化。

  6. 離火,加入輕粉,攪拌均勻。

  7. 將藥膏倒入磁罐中備用。

  8. 使用時,用牙籤挑取藥膏,塗抹在患處,並用膏藥蓋住。

千捶紅玉膏,治濕毒流注,無名腫毒,未經穿潰者。

蓖麻子(去殼),松香(蔥頭汁煮)四兩,南星(研,五錢),半夏(研,五錢),乳香(去油,五錢),沒藥(去油,五錢),銀硃(七八錢)

白話文:

蓖麻子(去殼),松香(用蔥頭汁煮過)四兩,南星(研磨,五錢),半夏(研磨,五錢),乳香(去油,五錢),沒藥(去油,五錢),銀硃(七八錢)

搗成膏,看老嫩,以蓖麻肉增減,用布攤貼。

千捶綠雲膏,治痰核甚效。

蓖麻子(去殼),松香(蔥頭汁煮,四兩),海藻(炙,研,五錢),昆布(炙,研,五錢),南星(研,五錢),半夏(研,五錢),杏仁(五錢),糠青(研,一兩)

白話文:

蓖麻子(去殼)

松香(用蔥頭汁煮過,四兩)

海藻(炙過,研磨成粉,五錢)

昆布(炙過,研磨成粉,五錢)

南星(研磨成粉,五錢)

半夏(研磨成粉,五錢)

杏仁(五錢)

糠青(研磨成粉,一兩)

搗成膏。一方有乳五香、沒藥各五錢。

十層膏,專治年久新起臁瘡,已經去腐,生肌長肉,神效。

黃芩,黃柏,白芷(各二錢),乳香(去油,研),沒藥(去油研,各二錢),血竭(研,三錢),黃占(一兩),白占(五錢),輕粉(研,一錢),血餘(二錢),象皮(炙,研,二錢),密陀僧(研,一兩),珍珠(研,一錢)

白話文:

  • 黃芩、黃柏、白芷(各 8 公克)

  • 乳香(去除油脂,研磨),沒藥(去除油脂,研磨),各 8 公克)

  • 血竭(研磨),12 公克)

  • 黃連(40 公克)

  • 白及(20 公克)

  • 輕粉(研磨),4 公克)

  • 血餘(8 公克)

  • 象皮(烤製,研磨),8 公克)

  • 密陀僧(研磨),40 公克)

  • 珍珠(研磨),4 公克)

用麻油十兩,先將芩、柏、芷三味,入油,煎枯,濾去渣;次下血餘,煎枯,去血餘;再下黃占、白占溶化;然後下乳沒、血竭、陀僧、輕粉、象皮、珍珠末,攪勻。將皮紙一張,分作六小張,以一張染膏提出,攤於臺上,用手兩面泥勻,再持一張,染膏如前法,攤在前一張上,共作十層。如遇臁瘡,將此膏依瘡大小剪下,扎於瘡上,一日揭去一層,扎完瘡愈,極妙神方也。

白話文:

需要麻油十兩,先將黃芩、柏子、白芷三味藥放入油中煎熬,煎至變焦枯為止,然後將藥渣濾掉。然後再放入血餘繼續煎熬,煎至變焦枯為止,將血餘去除。再放入黃蠟、白蠟,使其融化。最後放入乳香、血竭、陀僧、輕粉、象皮末、珍珠末,攪拌均勻。將一張牛皮紙撕成六張小紙片,用其中一張紙沾取藥膏塗抹在傷口上,再放在平臺上,用手將藥膏均勻地塗抹好,隨後再將第二張紙沾取藥膏塗抹,並將其貼在前一張藥紙上,重複十次形成十層藥紙。如果遇到臁瘡,將此藥膏依照瘡口的大小裁剪,敷貼在瘡口上,每天揭去一層藥紙,敷貼完後瘡口就會癒合,這是一個非常靈驗的藥方。

麻黃膏,治牛皮血癬,營枯血燥,遍體發癩發癢。

川連,黃芩,黃柏,紫草,麻黃(各一錢),斑毛(七枚),小生地(三錢)

用雄豬板油十兩,將上藥熬枯,濾去渣,入黃蠟一兩、白蠟五錢,烊化,再入蓖麻子肉、大楓子肉各一錢,搗爛如泥,調和離火,俟半冷後入:

白話文:

使用十兩雄性豬的板油,將上述藥物煮到乾枯,濾掉藥渣,加入一兩黃蠟、五錢白蠟,一起融化,再加入一錢蓖麻子仁、一錢大楓子仁,搗碎成泥狀,混合均勻,離開火源,等稍微冷卻後加入:

雄黃(三錢),樟冰(二錢),生礬(三錢),五倍子(二錢),輕粉(一錢),銅青(二錢),東丹(二錢),金底(二錢)

白話文:

雄黃(三錢):一種礦物,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

樟冰(二錢):又稱冰片,是一種芳香的結晶體,具有清熱、鎮靜的功效。

生礬(三錢):又稱硫酸鋁鉀,是一種無色晶體,具有止血、收斂的功效。

五倍子(二錢):是一種植物的果實,具有止血、澀腸的功效。

輕粉(一錢):又稱氧化鋅,是一種白色粉末,具有收斂、止癢的功效。

銅青(二錢):又稱鹼式碳酸銅,是一種綠色粉末,具有殺蟲、消毒的功效。

東丹(二錢):又稱硫酸銅,是一種藍色晶體,具有殺蟲、消毒的功效。

金底(二錢):又稱氧化鉛,是一種黃色粉末,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

研細調勻,磁碗收貯。不時頻揸。

玉樞丹,治一切無名腫毒。

山慈姑(有毛者佳,洗淨去皮,焙乾,二兩),川五倍(捶破,洗刮內垢,焙乾,二兩),紅牙大戟(去蘆根,洗淨,焙乾,二兩),大硃砂(水飛,三錢),明雄黃(水飛,三錢),麝香(三錢),千金子(去殼,草紙包,捶去油成霜,二兩)

白話文:

山慈姑(帶毛的品質較佳,洗淨後去除外皮,烘焙乾燥,二兩)

川五倍子(敲碎後洗淨並刮除內部的污垢,烘焙乾燥,二兩)

紅牙大戟(去除蘆根後洗淨,烘焙乾燥,二兩)

大硃砂(使用水飛法提煉,三錢)

明雄黃(使用水飛法提煉,三錢)

麝香(三錢)

千金子(去除外殼並用草紙包覆,敲打去除油脂後變成霜狀,二兩)

各研極細,用糯米粥打和,分作四十丸。凡遇無名腫毒,或酒或米飲下一丸,外即以清水磨塗,神效。

白話文:

將中藥研磨得非常細,用糯米粥調和,做成四十個小丸子。凡是遇到不明原因的腫毒,服用一丸,無論是酒還米湯送服都可以,之後在外面用清水磨擦塗抹,有神奇的效果。

黎洞丹,治一切跌打損傷,並可磨塗諸腫。

血竭(研末,三錢),牛黃(一錢),阿魏(三錢),天竺黃(三錢),兒茶(三錢),三七(三錢),藤黃(一錢五分),五倍子(焙,三錢),乳香(去油,二錢),沒藥(去油,三錢),山羊血(五錢),千金子(去殼油,三錢),硃砂(二錢),冰片(一錢)

白話文:

血竭(研磨成粉末,三錢),牛黃(一錢),阿魏(三錢),天竺黃(三錢),兒茶(三錢),三七(三錢),藤黃(一錢五分),五倍子(烘焙過,三錢),乳香(去除油脂,二錢),沒藥(去除油脂,三錢),山羊血(五錢),千金子(去除殼和油,三錢),硃砂(二錢),冰片(一錢)

共研極細末,糯米糊丸,金箔為衣,每丸重一錢。陳酒送下一丸。

白話文:

把藥研磨得非常細緻,用糯米糊丸劑,用金箔包覆,每個藥丸重一錢。用陳年老酒送服一丸。

梅花點舌丹,治無名腫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潰。

蟾酥(一錢),熊膽(一錢),牛黃(三分),麝香(三分),雄黃(三錢),血竭(三錢),硼砂(一錢),葶藶子(三錢),沉香(一錢),乳香(去油,三錢),沒藥(去油,三錢),冰片(三分),硃砂(三錢)

白話文:

蟾蜍乾燥後的皮膚(一錢),熊的膽汁(一錢),牛黃(三分),麝香(三分),雄黃(三錢),血竭(三錢),硼砂(一錢),葶藶子(三錢),沉香(一錢),乳香(去除油脂,三錢),沒藥(去除油脂,三錢),冰片(三分),硃砂(三錢)

共研極細末,即將蟾酥、熊膽酒化,搗丸,辰砂為衣。每服三分,蔥頭湯送下。一方加蝸牛、輕粉、膽礬銅綠

白話文:

將所有的藥材研磨成極為細小的粉末。然後把蟾酥、熊膽酒混合,搗成丸劑,塗上辰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三分,用蔥頭湯送服。另一種方子加入蝸牛、輕粉、膽礬、銅綠。

西黃化毒丹,治疔疽火毒內陷,神識模糊,不醒人事者。

西黃(一分),真珠(三分),血珀(五分),膽星(三分),辰砂(三分)

共為細末。均作三服,燈心湯下。

瘍余化毒丹,治疔疽餘火未清,艱於收口難斂者,以此化之。

滴乳石(一錢),西黃(一分五釐),真珠(四分),天竺黃(六分),陳膽星(一錢),血竭(一錢),川連(五分),硃砂(一分)

白話文:

滴乳石(六克),西黃(一克),珍珠(二點四克),天竺黃(三點六克),陳膽星(六克),血竭(六克),川連(三克),硃砂(零點六克)

上為末。加燈心灰四分,每服三分,金銀花湯下。

痘後化毒丹,治痘證後餘毒走絡,遍體發瘍者。

西黃(一分),藥珠(三分),血珀(五分),燈心灰(二分),膽星(三分),冰片(一分),天竺黃(三分),甘草,人中黃(五分)

白話文:

西黃(一分) - 黃連(1/60克)

藥珠(三分) - 珍珠(1/20克)

血珀(五分) - 龍血竭(1/3克)

燈心灰(二分) - 燈心草灰(1/30克)

膽星(三分) - 膽南星(1/20克)

冰片(一分) - 冰片(1/60克)

天竺黃(三分) - 姜黃(1/20克)

甘草(一分) - 甘草(1/60克)

人中黃(五分) - 鬱金(1/3克)

共為細末。每服三分,金銀花露調下。

猴疳化毒丹,治幼孩遍體胎火胎毒,臀赤無皮,音啞鼻塞,或赤遊丹毒。

真珠(三分),血珀(五分),飛滑石(八分)

上為末。每服三分,乳汁調下。

紫金錠,治一切風火腫痛。

大黃(一兩),降香屑(五錢),山慈菇(三錢),紅牙大戟(去蘆根,五錢),南星(五錢),生半夏(五錢),雄黃(三錢),麝香(三分),乳香(去油,三錢),沒藥(去油,三錢)

白話文:

  1. 大黃:一兩

  2. 降香屑:五錢

  3. 山慈菇:三錢

  4. 紅牙大戟:去除蘆根,五錢

  5. 南星:五錢

  6. 生半夏:五錢

  7. 雄黃:三錢

  8. 麝香:三分

  9. 乳香:去除油脂,三錢

  10. 沒藥:去除油脂,三錢

共研極細末,以麵糊打丸,捻錠子。鮮菊葉汁磨敷。

八將丹,一切疽毒不起,疔毒不透,腐肉不脫,用此提毒化毒,甚妙。

白話文:

「八將丹」這個藥方,可以預防所有瘡毒的產生,化解疔毒無法穿透、腐肉無法脫落的情況,用來提毒化毒,效果非常顯著。

西黃(三分),冰片(三分),蟬退(烘,七枚),大蜈蚣(炙,七條),麝香(三分),山甲(炙,七片),全蟲(炙,七個),五倍子(焙,三錢)

白話文:

  • 西黃(三分):曬乾的菊花,三分。

  • 冰片(三分):冰片的結晶,三分。

  • 蟬退(烘,七枚):曬乾的蟬蛻,七片。

  • 大蜈蚣(炙,七條):烤乾的大蜈蚣,七條。

  • 麝香(三分):麝香的結晶,三分。

  • 山甲(炙,七片):烤乾的穿山甲鱗片,七片。

  • 全蟲(炙,七個):烤乾的全蠍,七個。

  • 五倍子(焙,三錢):炒乾的五倍子,三錢。

共為細末。用少許摻於瘡頂上,以膏蓋之。

八寶丹,收口生肌長肉。

珍珠(五分),血珀(燈心同研,一錢),象皮(切,烘,一錢),龍骨(煅,一錢),辰砂(一錢),乳香(五分),沒藥(五分),白芨(一錢)

白話文:

珍珠(五分)、血珀(和燈心末研磨,一錢)、象皮(切片、烘乾,一錢)、龍骨(煅燒,一錢)、辰砂(一錢)、乳香(五分)、沒藥(五分)、白芨(一錢)

共乳極細,磁瓶密貯。待用。

十寶丹,又:

琥珀(五分),珍珠(三分),乳香(五分),沒藥(五分),象皮(五分),血竭(五分),兒茶(五分),龍骨(一錢),辰砂(五分),麝香(一分)

白話文:

琥珀(0.6公克),珍珠(0.36公克),乳香(0.6公克),沒藥(0.6公克),象皮(0.6公克),血竭(0.6公克),兒茶(0.6公克),龍骨(1.2公克),辰砂(0.6公克),麝香(0.12公克)

共為極細末,密貯待用。

生肌散,又:

珍珠(生研,一錢),象皮(烘,二錢),白蠟(一錢),兒茶(一錢),輕粉(五分),鉛粉(五分),大冰片(一分),瓜兒竭(一錢),乳香(箬上洪,一錢),沒藥(箬上烘,一錢)

白話文:

珍珠(生研製成粉末,量為一錢),象皮(烘製,量為二錢),白蠟(量為一錢),兒茶(量為一錢),輕粉(量為五分),鉛粉(量為五分),大冰片(量為一分),瓜兒竭(量為一錢),乳香(箬上洪,量為一錢),沒藥(箬上烘製,量為一錢)。

共乳極細末。先用豬蹄湯或濃茶洗淨,用少許摻之。

珍珠散,止痛生肌收口。

珍珠(生研,三錢),蘆甘石(煅,一兩),石膏(在童便內浸四十九日,朝曬夜露,不可經雨,煅,研,一兩五錢)

白話文:

珍珠(生研,三錢),蘆甘石(煅,一兩),石膏(在童便內浸四十九日,朝曬夜露,不可經雨,煅,研,一兩五錢)

珍珠(生研,三錢):將珍珠生研成細末,用量三錢。

蘆甘石(煅,一兩):將蘆甘石煅燒成灰,用量一兩。

石膏(在童便內浸四十九日,朝曬夜露,不可經雨,煅,研,一兩五錢):將石膏浸泡在童便中四十九天,每天早晨曬太陽,晚上晾露水,注意不要淋到雨水。然後將石膏煅燒成灰,研成細末,用量一兩五錢。

共為極細末。摻之。

神妙生肌散,余腐未盡,而不收口者,用此:

赤石脂,兒茶,海螵蛸,血竭,黑鉛(各一錢),硼砂(生肌在此),乳香,沒藥(各二錢),輕粉(三分)

白話文:

赤石脂、兒茶、海螵蛸、血竭、黑鉛(各一錢),硼砂(生肌就在這裡),乳香、沒藥(各二錢),輕粉(三分)

先將黑鉛加水銀一錢同煎化,再將前藥研細,入於鉛汞內,研極細,摻之。

冰硼散,一名金丹。吹喉間腫痛,或蛾癰。

白話文:

冰硼散,又稱金丹。可治喉嚨腫痛,或蛾癰(一種喉嚨腫痛的疾病)。

硼砂(二錢),風化霜(二錢),殭蠶(炙,三錢),薄荷葉(一錢),生礬(一錢),冰片(五分),滴乳石(三錢),人中白(煅,三錢)

白話文:

硼砂(二錢):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涼血止血的功效。

風化霜(二錢):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

殭蠶(炙,三錢):中藥,具有息風止痙、清熱明目的功效。

薄荷葉(一錢):中藥,具有清熱解暑、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生礬(一錢):中藥,具有止血、收斂、燥濕、殺蟲的功效。

冰片(五分):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

滴乳石(三錢):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收斂止汗的功效。

人中白(煅,三錢):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止血消腫的功效。

共研極細,磁瓶收貯。

風化霜法:將嫩黃瓜一條,挖去穰,以銀硝研細納入,掛於檐下透風處,三日後,瓜皮上自有白霜釣出,拭下,以磁瓶收貯待用。

白話文:

風化霜方法:取一條嫩黃瓜,挖去瓜瓤,用銀 Nitrate 研磨成細末,放入瓜中,懸掛在檐下通風處,經過三日,瓜皮上自然會長出白色結晶霜,將其取下,用磁瓶收儲備用。

冰青散,一名碧丹。吹口糜疳腐,及爛頭喉蛾、喉痹、喉疳、喉癬。

白話文:

冰青散,又名碧丹。治療口瘡、口腔潰瘍和腐敗,以及潰爛的頭部和喉嚨腫痛、喉嚨疼痛、喉嚨潰瘍和喉嚨癬。

川連,兒茶,青黛,燈心灰(各三分),西黃(二分),冰片(三分),人中白(煅,五分)

白話文:

川連、兒茶、青黛、燈心灰(各三錢),西黃(二錢),冰片(三錢),人中白(煅,五錢)

證重者,加珍珠。如痧痘後,牙齦出血,或成走馬疳毒,加糠青、五倍子、白芷末。

珠黃散,治爛喉疳腫腐,湯水難入者;並治遠年爛喉結毒,腐去蒂丁,及幼孩口疳、口糜等證。

白話文:

珠黃散,用於治療喉嚨嚴重潰爛腫脹腐敗,以致湯水難以下嚥的症狀;也用於治療多年喉嚨潰爛中毒,腐蝕掉懸雍垂,以及幼童口腔潰瘍、嘴角潰爛等症狀。

西黃(一分),大硃砂(一錢),珍珠(三分),上滴乳石(一錢),月石(一分五釐),寸香(三分),雄精(一錢),兒茶(一錢),大梅片(二分),人中白(煅,一錢五分)

白話文:

  • 西黃(十分之一)

  • 大硃砂(一錢)

  • 珍珠(三分之一)

  • 上滴乳石(一錢)

  • 月石(一分五釐)

  • 寸香(三分之一)

  • 雄精(一錢)

  • 兒茶(一錢)

  • 大梅片(二十分之一)

  • 人中白(煅,一分五錢)

先將珠研極細,後入余藥,俱研極細,磁瓶收貯,勿令泄氣。

珠寶散,治火燙灼傷,腐爛不堪者。

珍珠(三分),西黃(一分),鉛粉(五分),密陀僧(一錢),熟石膏(一錢),冰片(一分),大黃(三錢),寒水石(三錢),甘草,人中黃(三分)

白話文:

  • 珍珠(三分):珍珠具有清熱解毒、安神定驚的功效。

  • 西黃(一分):西黃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

  • 鉛粉(五分):鉛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收斂止血、消炎殺菌的功效。

  • 密陀僧(一錢):密陀僧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熟石膏(一錢):熟石膏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 冰片(一分):冰片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癢的功效。

  • 大黃(三錢):大黃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 寒水石(三錢):寒水石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甘草:甘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補氣和中、益氣養血的功效。

  • 人中黃(三分):人中黃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共為極細末。用雞子清調敷;如濕爛無皮者,乾摻。

陽鐵箍散,此方遇陰證用之。

細辛(半斤),川烏(半斤),草烏(半斤),官桂(半斤),白芥子(四兩),川椒(三兩),降香末(一升),陳小粉(炒黑研,十斤),生半夏(四兩),生南星(四兩)

白話文:

細辛(半斤):具有溫補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牙痛等症狀。

川烏(半斤):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痺痛、胃寒腹痛等症狀。

草烏(半斤):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痺痛、胃寒腹痛等症狀。

官桂(半斤):具有溫中止瀉、緩解疼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瀉、腹痛等症狀。

白芥子(四兩):具有散寒除濕、通便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腹瀉等症狀。

川椒(三兩):具有溫中止瀉、散寒除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瀉、腹痛、風寒感冒等症狀。

降香末(一升):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毒、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陳小粉(炒黑研,十斤):具有滋補強壯、益氣養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貧血、食慾不振等症狀。

生半夏(四兩):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嘔吐等症狀。

生南星(四兩):具有祛痰止咳、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用蔥頭汁調敷四圍,使不走散。

陰鐵箍散,此方遇陽證用之。

降香末(半升),大黃(三斤),乳香(四兩),赤小豆(三升),沒藥(四兩),黃芩(八兩),方八(一斤),生南星(四兩),山慈菇(四兩),陳小粉(炒黑研,十斤),用窨醋調敷四圍。

白話文:

降香末(半升),大黃(三斤),乳香(四兩),赤小豆(三升),沒藥(四兩),黃芩(八兩),方八(一斤),生南星(四兩),山慈菇(四兩),陳小粉(炒黑研,十斤),用窨醋調敷四圍。

降香末(半升),大黃(三斤),乳香(四兩),赤小豆(三升),沒藥(四兩),黃芩(八兩),方八(一斤),生南星(四兩),山慈菇(四兩),陳小粉(炒黑研,十斤),用窨醋調敷四周。

日用應酬圍藥

生南星(半斤),生半夏(四兩),當歸(四兩),大黃(四兩),陳小粉(炒黑,十斤)

火盛者,用芙蓉葉汁;寒盛者,用蔥頭汁調敷。

四黃散,治一切白泡痛瘡、濕瘡、坐板、燙火等瘡。

大黃(一兩),黃柏(一兩),黃芩(一兩),川連(五錢),尖檳榔(一兩),老松香(一兩),熟石膏(三兩),厚朴(一兩),寒水石(二兩)

白話文:

大黃(60公克),黃柏(60公克),黃芩(60公克),川連(30公克),尖檳榔(60公克),老松香(60公克),熟石膏(180公克),厚朴(60公克),寒水石(120公克)

共為細末。香油調搽。

紫靈散,治一切疥癩瘋癬,搔癢難忍諸瘡證。

牛煙膏(一斤),松香(二兩),淨東丹(五兩),黃芩(四兩),黃柏(四兩),樟冰(二兩),尖檳(三兩),西丁(二兩),明礬(八兩),銅坭(三兩),生大黃(四兩)

白話文:

  • 牛煙膏(一斤):一種傳統中藥,由牛膽、煙草等製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松香(二兩):松樹的樹脂,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散結的功效。

  • 淨東丹(五兩):一種傳統中藥,由硃砂、雄黃等製成,具有解毒消腫、清熱涼血的功效。

  • 黃芩(四兩):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降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 黃柏(四兩):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樟冰(二兩):樟樹的冰片,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癢的功效。

  • 尖檳(三兩):一種中藥,具有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 西丁(二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 明礬(八兩):一種礦物,具有止血、收斂、消腫止痛的功效。

  • 銅坭(三兩):一種礦物,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

  • 生大黃(四兩):一種中草藥,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共為末。用麻油調搽。

五香丸,治疥、癩頑癬、肥瘡、坐板瘡、血熱等瘡。

杏仁(去皮,三兩),升藥底(一兩),花椒(炒,五錢),樟冰(五錢),大黃(一兩),蛇床子(一兩),黃柏(一兩),西丁(一兩),大楓子肉(三兩)

白話文:

杏仁(去皮,150公克),砂仁(50公克),花椒(炒過,25公克),樟腦(25公克),大黃(50公克),蛇牀子(50公克),黃柏(50公克),西丁(50公克),大楓子肉(150公克)

共研細末,將楓子肉、杏仁研和,再加油胡桃、雄豬板油,搗和為丸,如芡實大。遇疥瘡頑癬,用夏布包藥搽之。

白話文:

將楓子肉、杏仁研磨成細末,然後加入胡桃油和雄豬板油,搗在一起做成丸狀,大小如同芡實。如果遇到頑固的疥瘡或癬,可以用夏布包住藥丸,在患處塗抹。

萬消化堅丸,治癰疽腫毒,立見奇功。孕婦忌服。

方八(刮去皮,麻油熬至浮起,取出洗去油,曬乾,研,二兩),芫花(炒至炭,五錢),甲片(黃沙拌炒鬆,二兩),川烏(薑汁製炒,五錢),草烏(薑汁製炒,五錢),乳香(去油,三錢),沒藥(去油,三錢),當歸(二兩),延胡(二兩),全蟲(酒洗,炒,二兩)

白話文:

方八(颳去外皮,用麻油熬至浮起,取出洗去油,曬乾,研磨成粉,二兩),芫花(炒至炭化,五錢),甲片(用黃沙拌炒至鬆散,二兩),川烏(用薑汁製備並炒製,五錢),草烏(用薑汁製備並炒製,五錢),乳香(去除油質,三錢),沒藥(去除油質,三錢),當歸(二兩),延胡(二兩),全蟲(用酒洗淨並炒製,二兩)

共為細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朝服十四丸,陳酒送下。

化堅丸,治肝經鬱火,乳痰、乳癖,及頸項失營、馬刀,郁痰癧核。

大生地(四兩),川芎(酒炒,二兩),白芍(酒炒,二兩),川楝子(連核打炒,二兩),當歸(酒炒,二兩),丹參(酒炒,二兩),牡蠣(煅,三兩),夏枯草(烘,三兩),花粉(炒,二兩),香附(醋炒,二兩),半夏(炒,二兩),石決明(煅,三兩),鬱金(炒,二兩),青皮(炒,二兩),橘核(炒,三兩),全蟲(酒炒,一兩五錢),沉香(鎊研,五錢),茯苓(二兩),刺藜(炒,二兩),土貝母(去心,二兩),延胡(炒,二兩),柴胡(炒,五錢),蘇梗粉(一兩),兩頭尖(炒,三兩)

白話文:

  • 生地(200克)

  • 川芎(用酒炒製,100克)

  • 白芍(用酒炒製,100克)

  • 川楝子(連核一起炒製,100克)

  • 當歸(用酒炒製,100克)

  • 丹參(用酒炒製,100克)

  • 牡蠣(煅燒,150克)

  • 夏枯草(烘乾,150克)

  • 花粉(炒製,100克)

  • 香附(用醋炒製,100克)

  • 半夏(炒製,100克)

  • 石決明(煅燒,150克)

  • 鬱金(炒製,100克)

  • 青皮(炒製,100克)

  • 橘核(炒製,150克)

  • 全蟲(用酒炒製,75克)

  • 沉香(研磨,25克)

  • 茯苓(100克)

  • 刺藜(炒製,100克)

  • 土貝母(去心,100克)

  • 延胡(炒製,100克)

  • 柴胡(炒製,25克)

  • 蘇梗粉(50克)

  • 兩頭尖(炒製,150克)

共為末,煉蜜丸。每朝服五錢,陳酒送下。

八反丸,治痰核瘰癧。

桂心,甘遂,細辛,歸身,半夏,甘草,白芷,芫花,海藻,紅花,全蟲,牙皂,虎骨白芨,川烏(薑汁製),草烏(薑汁製,各一兩)

白話文:

  • 桂心:具有溫熱、活血、緩解疼痛的功效

  • 甘遂:具有瀉下、攻積、消腫的功效,需謹慎使用

  • 細辛:具有溫散寒邪、解表發汗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 歸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的功效

  •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降逆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痰多咳嗽、噁心嘔吐等症狀

  •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常被用作配伍藥

  • 白芷:具有散寒、止痛、排膿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牙痛等症狀

  • 芫花:具有攻毒、殺蟲的功效,需謹慎使用

  • 海藻:具有化痰、軟堅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痰多咳嗽、結節、腫塊等症狀

  • 紅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症狀

  • 全蟲: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驚風、癲癇等症狀

  • 牙皁:具有破血、散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症狀

  • 虎骨白芨:具有補血、止血、接骨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骨折、跌打損傷等症狀

  • 川烏(薑汁製):具有溫經、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 草烏(薑汁製):具有溫經、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需謹慎使用

上各炒為末,用核桃肉泡去皮四兩,烏梅淨肉一斤,蒸爛,明礬末八兩,量加棗肉,共搗為丸。每服三錢,清晨夏枯草湯下。

白話文:

把上面所有的藥材炒成粉末,用四兩核桃肉去除皮後泡軟,一斤烏梅淨肉蒸爛,八兩明礬粉末,適量加入大棗肉,一起搗成丸劑。每次服用三錢,清晨用夏枯草湯送服。

五龍丸,治流注、腿癰之半陰半陽者,服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潰,並治魚口、便毒。

白話文:

五龍丸是用來治療陰陽參雜的流注瘡、腿部硬塊瘡。服用後,瘡還沒形成前,就能消除;如果瘡已經形成了,就能讓它潰破。它還可以治療魚口瘡和便毒瘡。

山甲(土拌,炒),全蟲(酒拌炒),槐米(炒),殭蠶(炙),土貝母(研,各等分)

白話文:

穿山甲(用土拌炒),全蠍(用酒拌炒),槐樹米(炒),僵蠶(炙烤),浙貝母(研成粉末,份量均等)

上為末,麵糊搗丸。每服三錢,陳酒送下。

洞天救苦丹,治乳痰、乳癖,未成岩者。

經霜楝樹子(炒,二兩),白芷(焙,一兩),帶子蜂房(炙,一兩),兩頭尖(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沙糖調陳酒送下。如無經霜楝樹子,以川楝子代之;如無帶子蜂房,以蜈蚣七條代之。

白話文: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 2 錢,用沙糖加入陳年酒送服。若沒有 kēng shuāng dòngshù zǐ,可以用川楝子代替;若沒有帶子蜂房,可以用七條蜈蚣代替。

虎潛丸,治陰寒鶴膝瘋。

西土(豆腐煮一炷香),血竭(等分)

上為末,麵糊搗丸。每服五分,陳酒送下。

九龍丹,瀉一切下疳、魚口、便毒、黴瘡、廣痘初起。

乳香(去油),沒藥(去油),江子肉,血竭,兒茶(各三錢)

共為末,生蜜搗丸,如梧子大。空心陳酒送下七丸或九丸,服後不可食物,俟瀉三、五次後,然後食飯並肉以補之。

白話文:

把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陳年老酒送服七到九丸,服藥後不要進食,等到腹瀉三到五次後,再吃飯和肉類來補充體力。

分清泄濁丸,治肝經濕火淋濁管痛,小溲不利,並治下疽濕爛火盛者。

生大黃(切,曬乾,一兩),西珀(鎊,同燈心研,一錢)

共研和,用雞蛋清雄頭七枚,搗丸。均作三日服,空心燒酒送下。服用一時許,小水如金黃色。

白話文:

將中藥研磨成粉,加入雞蛋清和雄黃七枚,攪拌均勻,製成藥丸。每天服用三次,空腹時以燒酒送服。服用一次後,小便會變成金黃色。

廣毒至靈丹,治廣痘黴癬,梅瘡透頂,下疳結毒。

生大黃(曬研,三兩),生川連(曬研,五錢),廣珠(五錢),黃芩(鹽水炒,一兩),硃砂(三錢),百步(鹽水炒,一兩),核桃夾(鹽水炒,一兩),肥皂夾灰(二兩),血餘(二兩),骨余(土拌炒,五錢)

白話文:

生大黃(曬乾研末,三兩),生川連(曬乾研末,五錢),廣珠(五錢),黃芩(用鹽水炒製,一兩),硃砂(三錢),百步(用鹽水炒製,一兩),核桃夾(用鹽水炒製,一兩),肥皂夾灰(二兩),血餘(二兩),骨餘(用土拌炒,五錢)

陳酒泛丸。每日朝三錢,夜二錢,陳灑送下;不吃酒者,夏枯草湯送下。

增制史國公藥酒,治寒濕流經,歷節風痹。

桂枝,秦艽,防風,牛膝,萆薢,當歸,虎骨,川芎,川斷,杞子,紅花,鱉甲,白茄根,豨薟草,老松節五靈脂,嫩桑枝,樟木杜仲,狗脊,獨活,苡仁,蠶沙五加皮薑黃,甘草,槐枝,蒼耳子,川烏,草烏,柳枝,海風藤

白話文:

桂枝:改善感冒和關節炎症狀,緩解疼痛。

秦艽: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

防風:具有解熱,鎮痛,促進汗液分泌的作用。

牛膝:用於治療關節疼痛,水腫和炎症。

萆薢:用於治療關節疼痛,炎症和麻木。

當歸:滋補氣血,改善血虛症狀。

虎骨: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鎮痛作用。

川芎:具有鎮痛,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川斷:用於治療關節疼痛,炎症和麻木。

杞子:具有補腎,明目,延緩衰老的作用。

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鱉甲: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和關節疼痛。

白茄根: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鎮痛作用。

豨薟草: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鎮痛作用。

老松節: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五靈脂: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嫩桑枝: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鎮痛作用。

樟木: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杜仲: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狗脊: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獨活: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鎮痛作用。

苡仁: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蠶沙: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鎮痛作用。

五加皮: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薑黃: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甘草: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

槐枝: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蒼耳子: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川烏: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鎮痛作用,但有毒,必須慎用。

草烏: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鎮痛作用,但有毒,必須慎用。

柳枝: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海風藤: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先將燒酒浸五日後,再入陳酒浸煮,不拘時飲之。

卻病延年藥酒,治脫力勞傷。

大生地,當歸,紅花,烏藥,劉寄奴木香,赤芍,丹參,淮山藥,川斷,白芷,羌活骨碎補,落得打,甘草,牛膝,枳殼,丹皮,破故紙,石蘭,五茄皮,白朮,木瓜,秦艽威靈仙,白芍,蘇子,川芎,虎骨(炙),葛根,延胡,自然銅(煅),青皮,木通,杜仲,花粉

白話文:

  •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 烏藥:散寒止痛、溫腎壯陽。

  • 劉寄奴:活血化瘀、止血消腫。

  • 木香:行氣止痛、調經止瀉。

  • 赤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 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

  • 淮山藥:補脾益氣、益精固腎。

  • 川斷:補腎壯骨、活血通絡。

  • 白芷:散寒止痛、通竅化濁。

  • 羌活:祛風濕、散寒止痛。

  • 骨碎補:補腎強骨、活血化瘀。

  • 落得打: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 牛膝:補肝腎、強筋骨。

  • 枳殼:理氣消積、破氣散結。

  •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破故紙: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石蘭: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 五茄皮:清熱利尿、消腫止痛。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木瓜:消積導滯、潤腸通便。

  • 威靈仙:祛風除濕、止痛消腫。

  • 白芍: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 蘇子:理氣化痰、潤腸通便。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 虎骨(炙):補腎壯骨、強筋活絡。

  • 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

  • 延胡: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 自然銅(煅):清熱解毒、收斂固澀。

  • 青皮:疏肝理氣、化痰消積。

  • 木通: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 杜仲:補腎壯骨、強筋活絡。

  • 花粉:補益氣血、潤腸通便。

將陳酒浸煮,不拘時服。

太乙丹,專治一切痧證,山嵐脹氣,暑氣噁心,肚腹疼痛等證。

廣木香(一錢),麝香(三分),丁香(一錢),茅朮(去皮毛,曬,一錢),沉香(鎊曬,一錢),西黃(三分),雄黃(一錢二分)

白話文:

廣木香(六克),麝香(一克八),丁香(六克),茅術(去皮毛,曬乾,六克),沉香(磨成粉,曬乾,六克),西黃(一克八),雄黃(七克二)

上為極細末,將熊膽一錢二分、蟾酥一錢,燒酒浸溶化,搗藥為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

唐棲痧藥,治同前。

茅朮(三兩),大黃(六兩),丁香(六錢),麻黃(三兩六錢),天麻(三兩六錢),寸香(三錢),蟾酥(九錢)甘草(二兩四錢),雄黃(三兩六錢),辰砂(三兩六錢)

白話文:

茅術(150公克),大黃(300公克),丁香(30公克),麻黃(180公克),天麻(180公克),寸香(15公克),蟾酥(45公克),甘草(120公克),雄黃(180公克),辰砂(180公克)

共為極細末,將蟾酥燒酒化,搗藥為丸,梧子大,硃砂為衣。

諸葛行軍散,專治一切肚腹疼痛,噁心嘔吐,身體煩暈脹滿等證。

硃砂(五錢),雄黃(一兩),月石(三錢),槍硝(三錢),寸香(五分),冰片(五分),西黃(三分),飛金(五十張)

白話文:

硃砂(2.5克),雄黃(5克),月石(1.5克),槍硝(1.5克),寸香(0.25克),冰片(0.25克),西黃(0.15克),飛金(250張)

上共為細末,磁瓶收貯。每遇痧證,用少許㗜鼻。

和傷末藥,治跌打損傷,閃氣腰疼,傷筋傷骨。

歸尾,延胡,紫荊皮,大茴香,川烏(薑汁炒黑),草烏(薑汁炒黑),甘草節,自然銅(醋煅),紅花(炒),蒲黃,丹參,五靈脂(陳酒飛),甘松,山奈,砂仁

白話文:

歸尾:即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

延胡:即延胡索,具有活血止痛、消腫散瘀的作用。

紫荊皮:即紫荊花的樹皮,具有活血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

大茴香:即八角茴香,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

川烏(薑汁炒黑):即烏頭的塊根,具有溫經止痛、散寒除濕、祛風止痙的作用。

草烏(薑汁炒黑):即草烏頭的塊根,具有溫經散寒、止痛除濕的作用。

甘草節:即甘草的節部,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作用。

自然銅(醋煅):即天然銅礦石,經醋煅製後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紅花(炒):即紅花的乾燥花瓣,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作用。

蒲黃:即香蒲的花粉,具有止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作用。

丹參:即丹參的根,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的作用。

五靈脂(陳酒飛):即五靈脂的樹脂,經陳酒飛炒後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作用。

甘松:即甘鬆的根,具有益氣補脾、理氣消脹的作用。

山奈:即山奈的果實,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

砂仁:即砂仁的種子,具有溫中理氣、化痰止咳的作用。

上各二兩,研末。每服一錢五分,重者二錢,輕者一錢,陳酒調,即以酒送下,盡醉為度。至重之傷,三服可愈。

白話文:

以上各類藥材,各取二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五分,症狀嚴重的服用二錢,症狀較輕的服用一錢,用陳年老酒調和,隨即用酒送下,喝到微醉為止。症狀非常嚴重的,服用三劑即可痊癒。

大麻瘋方,鎮江丁參領染瘋疾,得此秘傳治之,全愈。又以醫治多人,無不取效如神。但患此證者,眉毛若盡脫落,即屬難治。如眉毛未脫,雖手足骨節有塌損,皆可取效。若初起未深之證,百試百驗。先服湯藥四劑,每日一劑,服完,再吃丸藥。

白話文:

《大麻瘋方》:

一位名為丁參領的鎮江人染上了麻風病,他得到這個祕傳的治療方法後,就痊癒了。他又用這個方法治療了很多人,都取得了神奇的效果。但是,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如果眉毛全部脫落了,就很難治了。如果眉毛沒有脫落,即使手足骨節塌陷了,也能夠見效。如果是在初期尚未深化的階段,百試百驗。先服用湯藥四劑,每天一劑,服用完後,再吃丸藥。

湯藥方:

陳皮,白芷,苦參,天麻,秦艽,川斷,防風,荊芥,羌活,風藤,苡仁,牛膝,當歸海桐皮,蒼朮,木香,桂枝,連翹,甘草(各一錢),黑棗(一枚),生薑(一片)

白話文:

陳皮、白芷、苦參、天麻、秦艽、川斷、防風、荊芥、羌活、風藤、苡仁、牛膝、當歸、海桐皮、蒼朮、木香、桂枝、連翹、甘草(各一錢),黑棗(一枚),生薑(一片)

水二碗,煎至一碗服,渣再煎二次服。

丸藥方:,每丸藥一錢,加楓子膏,春秋八釐,夏六釐,冬一分。

大胡麻(一斤四兩),小胡麻(一斤四兩),牛膝(四兩),白蒺(一斤四兩),苦參(一斤),防風,荊芥(各八兩),當歸(六兩),苡仁(四兩),蒼朮(六兩),川斷(四兩),近加小生地(八兩)

白話文:

  • 大胡麻:1斤4兩

  • 小胡麻:1斤4兩

  • 牛膝:4兩

  • 白蒺藜:1斤4兩

  • 苦參:1斤

  • 防風:8兩

  • 荊芥:8兩

  • 當歸:6兩

  • 苡仁:4兩

  • 蒼朮:6兩

  • 川斷:4兩

  • 後加小生地:8兩

共研細末,水泛丸。每日早、午、晚三服,每服三錢或二錢,照數加楓子膏,捻園攙和,以毛尖茶送下。

楓子膏方:

大楓子去殼取仁,銅鍋內炒至三分紅色,七分黑色為恰好,如太過無力,不及傷眼。炒後,研成細膏,如紅沙糖一樣,用銅芍盛,向火上熬四、五滾,倒在紙上,放於土地下,以物蓋之,待用。如上面有黴,拭去,依法用。百日內切忌房事,切忌食鹽,犯之不效;並忌食醬、醋、灑,一切雞、魚發風動火等物。

白話文:

  1. 將大楓子去殼取仁,並在銅鍋內炒至三成紅色、七成黑色為止,炒過頭會無力,炒不夠則會傷眼。

  2. 炒好後,將大楓子研成細膏,類似紅沙糖的質地,並以銅勺盛裝,在火上熬煮四到五次,最後倒在紙上,並放置於土地下,以物品覆蓋保存備用。

  3. 如果大楓子膏表面長黴,可以用水輕輕將黴擦去,並依造方法使用,需注意,在使用大楓子膏期間,百日內不能行房,並嚴禁食用鹽,否則會影響療效。

  4. 除此之外,食用大楓子膏期間,不能食用醬油、醋、酒,以及雞、魚等容易引起風熱火動的食物。

治瘋藥酒方,能治一切瘋證。

當歸(五錢)大胡麻(一兩),杞子(五錢),防風(五錢),萆薢(五錢),白芍(五錢),丹參(七錢),海風藤(五錢),香加皮(五錢),荊芥(五錢),杜仲(五錢),牛膝(一兩),川芎(五錢),赤芍(五錢),甘草(三錢),白芷(三錢),真茅朮(五錢),生地(二兩),黃柏(三錢),巴戟(一兩),秦艽(一兩),桑枝(切斷,四兩)

白話文:

  • 當歸(25公克)

  • 大胡麻(50公克)

  • 枸杞(25公克)

  • 防風(25公克)

  • 萆薢(25公克)

  • 白芍(25公克)

  • 丹參(35公克)

  • 海風藤(25公克)

  • 香加皮(25公克)

  • 荊芥(25公克)

  • 杜仲(25公克)

  • 牛膝(50公克)

  • 川芎(25公克)

  • 赤芍(25公克)

  • 甘草(15公克)

  • 白芷(15公克)

  • 真茅朮(25公克)

  • 生地(100公克)

  • 黃柏(15公克)

  • 巴戟(50公克)

  • 秦艽(50公克)

  • 桑枝(切斷,200公克)

先用滴花燒二斤,先浸一日,後加原陳酒十五斤,冰糖四兩,核桃肉八兩,紅棗四兩,豬板油八兩,用大口瓶一個,以麻布袋將各藥放入袋內紮緊,麵糊封瓶口,浸三日,再隔湯煮二炷香為度,退火三日。早晚服酒一杯。

白話文:

先將滴花燒酒二斤,浸泡一天,然後加入十五斤的原味陳酒,四兩冰糖,八兩核桃肉,四兩紅棗和八兩豬板油。使用一個大口瓶,將各味藥材放入布袋中紮緊,再用麵糊封住瓶口,浸泡三天。接著隔水燉煮二炷香的時間,讓藥材充分釋放,然後靜置三天。早晚各服用一杯藥酒。

治瘋丸藥方

大胡麻(四兩),苦參(切,二兩),羌活(二兩),石菖蒲(切,二兩),獨活(二兩),白附子(二兩),防風(二兩),威靈仙(切,二兩),白歸身(二兩),粉甘草(切,二兩)

白話文:

大胡麻(120公克),苦參(切片,60公克),羌活(60公克),石菖蒲(切片,60公克),獨活(60公克),白附子(60公克),防風(60公克),威靈仙(切片,60公克),白歸身(60公克),粉甘草(切片,60公克)

各藥炮製稱准,磨極細末,用酒糊為丸。每日清晨稱准服二錢,陳酒送下。

白癜瘋搽藥方,並搽汗癍。

白芨(曬乾,三錢),陀僧(二錢),雄黃(二錢),白附子(曬五錢),硫黃(二錢),硃砂(二錢),雌黃(五分),原寸香(三分),頂梅片(三分)

白話文:

  • 白芨(曬乾,三錢):三錢曬乾的白芨。

  • 陀僧(二錢):二錢的陀僧。

  • 雄黃(二錢):二錢的雄黃。

  • 白附子(曬五錢):五錢曬乾的白附子。

  • 硫黃(二錢):二錢的硫黃。

  • 硃砂(二錢):二錢的硃砂。

  • 雌黃(五分):五分雌黃。

  • 原寸香(三分):三分原寸香。

  • 頂梅片(三分):三分頂梅片。

共研極細末。用生薑蘸擦之。

退管丸

炙蜂房(研,一兩五錢),真象皮(炙黑,研,二兩),粉兒茶(研,四兩),豬腳殼(炙黑,一兩五錢),明乳香(去油,研,一兩五錢),刺蝟皮(炙黑,一兩五錢),生人脫(浸曬,炙黑汗,二兩),胡連(焙,四錢),黑沒藥(去油,一兩五錢),生礬(研,二兩),象牙屑(焙黃,研,六兩),瓜血竭(研,四兩)

白話文:

  1. 炙蜂房(研磨,一兩五錢):將蜂房焙炙後研磨成粉。

  2. 真象皮(炙黑,研,二兩):將真象皮焙炙成黑色,研磨成粉。

  3. 粉兒茶(研,四兩):將粉兒茶研磨成粉。

  4. 豬腳殼(炙黑,一兩五錢):將豬腳殼焙炙成黑色,研磨成粉。

  5. 明乳香(去油,研,一兩五錢):將明乳香去除油脂,研磨成粉。

  6. 刺蝟皮(炙黑,一兩五錢):將刺蝟皮焙炙成黑色,研磨成粉。

  7. 生人脫(浸曬,炙黑汗,二兩):將生人脫浸曬後,焙炙成黑色並出汗,研磨成粉。

  8. 胡連(焙,四錢):將胡連焙炒至微焦,研磨成粉。

  9. 黑沒藥(去油,一兩五錢):將黑沒藥去除油脂,研磨成粉。

  10. 生礬(研,二兩):將生礬研磨成粉。

  11. 象牙屑(焙黃,研,六兩):將象牙屑焙炒至微黃,研磨成粉。

  12. 瓜血竭(研,四兩):將瓜血竭研磨成粉。

上為細末,煉蜜,黃蠟溶化,打糊丸,梧子大。空心每服三錢,陳酒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