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丸

WU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4%
脾經 16%
心經 13%
腎經 11%
肺經 8%
胃經 5%
膀胱經 5%
膽經 2%
三焦經 0%
大腸經 0%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香丸」是由乳香、木香、沉香、麝香、沒藥、天麻、白附子、全蠍、烏頭、白花蛇、烏梢蛇、地龍、附子、蟬蛻、白蒺藜、無名異、自然銅、硃砂等18種藥材組成,用於治療腳氣病、風毒引起的腫脹和虛弱、遇冷就發抖、不想吃東西、無法行走和站立等症狀。

組成介紹:

  1.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2.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3. 地龍: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

  4.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5.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6.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7.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8.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

  9.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10. 硃砂: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

  11.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12. 全蠍: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13. 白附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

  14. 無名異:止血、化腐生肌、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潤肺、活血化瘀。

五香丸具有溫中散寒、活血化瘀、祛風濕、補益氣血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疾病,如腳氣病、風毒引起的腫脹和虛弱、遇冷就發抖、不想吃東西、無法行走和站立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1斤,香附(去毛,水浸1日)1斤,黑醜2兩,白醜2兩(炒,取頭末),沈香1兩。消水,消食,消痞,消痰,消氣,消滯,消血,消痢,消蠱,消隔。消積化痞,寬胸止痛。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7-8分至1錢,淡薑湯送下,早晚各1服。

方劑組成解釋


五香丸由多種中藥組成,其中乳香、木香、沉香、麝香、沒藥均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天麻、白附子、全蠍、烏頭、白花蛇、烏梢蛇、地龍、附子、蟬蛻、白蒺藜、無名異、自然銅、硃砂等均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因此,五香丸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主治乾濕腳氣、風毒腫弱、遇發寒慄,不欲飲食,行立不得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香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五香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肺結核疥癬肺炎胰臟炎腳氣病霍亂瘧疾排尿困難尿道炎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肝硬化原發性高血壓容易焦慮恐懼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五香丸,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廣木香1兩,沉香2兩,降香2兩,肉桂6錢,檀香1兩。 主治:腹痛。

五香丸, 出處:《鬼遺·附錄》。 組成:熏陸香2分,藿香2分,青木香3分,雞舌香2分半,鬼臼2分,大黃8分,當歸5分,升麻3分,朱砂1分半,牡丹2分,雄黃1分。 主治:惡氣腫毒。

五香丸,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豆蔻1兩,丁香1兩,藿香1兩,零陵香1兩,青木香1兩,白芷1兩,桂心1兩,香附子2兩,甘松香半兩,當歸半兩,檳榔2枚。 主治:下氣去臭,止煩散氣。止腫痛,散血氣。主治:口及身臭。

五香丸, 出處:《千金翼》卷五。 組成:丁香3兩,藿香3兩,零陵香3兩,青木香3兩,甘松香3兩,桂心1兩,白芷1兩,當歸1兩,香附子1兩,檳榔1兩,麝香1铢。 主治:下氣散毒,令身香。主治:一切腫,心痛,疔腫,口中、喉中、腳底、背甲下癰腫,痔漏。

五香丸, 出處:《人己良方。小兒科》。。 組成:枳殼2錢,乾薑5錢,香附3錢,防風3錢,丁香5錢,蒼朮2錢,南星5錢(薑制),附子5錢,白朮3錢,川芎5錢,厚朴5錢,天麻5錢,前胡3錢,荊芥3錢,茯苓3錢,陳皮5錢,蘇葉3錢,木香5錢,朱砂2錢,蓽拔5錢,乳香5錢,沉香5錢,良薑2錢,白芷5錢,砂仁5錢,玉桂5錢,羌活5錢,獨活5錢,冰片3分,麝香3分,薄荷3錢,白豆蔻5錢,檀香5錢,北細辛5錢,僵蠶5錢。 主治:祛風痰,除風濕。主治:腹痛吐瀉,中風,中寒,中熱,傷風,頭痛身熱;小兒驚風痰盛,大人中風失語;泄瀉嘔吐,霍亂腹痛,內傷生冷,肚腹脹,不思飲食;筋骨疼痛;慢脾陰症;手足厥冷;水氣浮腫;婦人産後感冒風寒,瘀血肚痛,血迷不醒。

五香丸,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二。 組成:乳香2兩(輕炒令熔,候冷,研細),木香2錢(生用不見火),沉香2錢(生用),楓香1分(水煮過,研細),麝香半錢(别研,同楓、乳後入),沒藥2錢(酒浸少時,研成膏子入糊),天麻2錢(酒浸訖,銼碎),白附子1兩(酒浸少時,銼),乾蠍1兩(用火燒地令紅,將醋潑地上,覆定1時去毒),川烏1兩(酒浸1宿,炮裂,去皮尖。取半兩),草烏半兩(酒浸1宿,炮裂,去皮尖。取1分),白花蛇(去皮骨,取肉)1兩(酒浸,炙令赤色),烏蛇1兩(如前制),地龍1兩(炒去土,取半兩),大附子1分(炮制,去皮尖),蟬蛻2錢(用鹽水浸少時,焙乾),白蒺藜1兩(去尖),麒麟竭2錢(别研),無名異2錢(同自然銅醋炒訖,研),自然銅2錢(醋炒,乾研),朱砂2錢(别研,爲衣)。 主治:乾濕腳氣,風毒腫弱,遇發寒慄,不欲飲食,行立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