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

1. 消渴證

湖州庠友張君時泰,辛酉正月驟發齒痛,十餘日而愈。四月間焦勞過多,齒痛大發。醫用石膏知母等藥投之,不效。用刀去齒間紫血,滿口痛不可忍,齒俱動搖矣。至六七月間,飲食益多,小便如注,狀如膏,肌肉盡削。至十一月,身不能起。冬末,用黃耆、地黃等藥稍能起立,然善食易飢如故,小便如膏亦如故。

白話文:

湖州的庠友張時泰,在辛酉年正月時突然發生牙痛,十幾天後纔好。到了四月,因為過於勞累焦急,牙痛再次發作,而且非常嚴重。醫生使用石膏、知母等藥物治療,但沒有效果。用刀刮除牙齒之間的紫色血塊,滿口劇痛難忍,牙齒都動搖了。到了六、七月,張時泰的食量越來越大的,小便像水一樣流出,顏色像油脂一樣,肌肉也全部消瘦了。到了十一月,他已經無法起身。在冬末的時候,服用黃耆、地黃等藥物後,才勉強能站立起來,但是食量大、容易飢餓的情況依然存在,小便也像油脂一樣。

今年二、三月愈甚,亦不服藥,齒痛如故,當門二齒脫落,復加口渴,晝夜不止。此中、下二消證也。予為立後方,服未數劑而瘳。

白話文:

今年二、三月病症加重,仍然不願吃藥,牙齒痛如舊,門牙兩顆脫落,又加上口渴,日日夜夜不停止。這是中氣和下氣兩虛的證狀。我為他開了後面的藥方,服下幾劑藥就痊癒了。

麥門冬(五兩),五味子(三錢),黃連(三錢),蘆根(五兩),黃耆(五錢),懷生地黃(六錢),天門冬(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250 公克)

五味子(15 公克)

黃連(15 公克)

蘆根(250 公克)

黃耆(25 公克)

懷生地黃(30 公克)

天門冬(50 公克)

用繰絲湯十碗,煎兩碗,不拘時服。

丸方於前藥中加黃柏(三兩),牛膝(五兩),沙參(六兩),枸杞子(四兩),五味子(六兩),蜜丸。常服,遂不復發。

白話文:

藥丸配方在先前的藥方中加入:

  • 黃柏(三兩)
  • 牛膝(五兩)
  • 沙參(六兩)
  • 枸杞子(四兩)
  • 五味子(六兩)

將它們做成蜜丸。

經常服用,就不會再復發。

2. 婦人

治婦人血熱經行先期。

枇杷葉(一斤,蜜炙),白芍藥(半斤,酒浸切片,半生半炒),懷生地黃(六兩,酒洗),懷熟地(四兩),青蒿子(五兩,童便浸),五味子(四兩,蜜蒸),生甘草(去皮,一兩),山茱萸肉(四兩),黃柏(四兩,去皮切片,蜜拌炒),川續斷(酒洗,炒,四兩),阿膠(五兩,蛤粉炒,無真者,鹿角膠代之,重湯酒化),杜仲(去皮,三兩,酥炙)

白話文:

枇杷葉(500公克,用蜂蜜烤製)

白芍藥(250公克,用酒浸泡切片,一半生用一半炒用)

懷生地黃(300公克,用酒清洗)

懷熟地(200公克)

青蒿子(250公克,用童子尿浸泡)

五味子(200公克,用蜂蜜蒸製)

生甘草(50公克,去皮)

山茱萸肉(200公克)

黃柏(200公克,去皮切片,用蜂蜜炒製)

川續斷(200公克,用酒清洗,炒製)

阿膠(250公克,用蛤蜊粉炒製。若無真阿膠,可用鹿角膠代替,用濃湯和酒將其溶化)

杜仲(150公克,去皮,用酥油炙烤)

細末,懷山藥粉四兩打糊,同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五錢,空心淡醋湯吞,飢時更進一服。忌白蘿蔔

白話文:

細磨,用四兩懷山藥粉和成糊狀,與煉製的蜂蜜混合,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五錢,空腹時用淡醋湯送服。飢餓時再服用一次。忌食白蘿蔔。

加減正元丹(治婦人經不調無子)。

香附(一斤,同艾二兩,醋浸二宿,分作四份,一份用鹽水炒,一份酥炙,一份童便浸炒,一份和乳瓦上炒),當歸身(酒洗,五兩),川芎(二兩),白芍藥(八兩,酒浸切片,半生半炒),生地(六兩,酒洗),阿膠(四兩,蛤粉炒成珠,無則鹿角膠代之),枳殼(三兩,江西者良,半生半炒),艾(二兩,用浸香附醋打糊餅,曬乾)

白話文:

香附 (1 斤,加入 2 兩艾草,在醋中浸泡兩晚,分成四份,一份用鹽水炒,一份油炸,一份用童便浸泡後炒,一份和牛乳在瓦片上炒)

當歸身 (5 兩,用酒清洗)

川芎 (2 兩)

白芍藥 (8 兩,用酒浸泡後切片,一半生炒,一半全炒)

生地 (6 兩,用酒清洗)

阿膠 (4 兩,與蛤粉炒成小珠,如果沒有,可用鹿角膠代替)

枳殼 (3 兩,江西產的品質佳,一半生炒,一半全炒)

艾草 (2 兩,用浸泡過香附的醋做成糊餅,曬乾)

為末,米醋煮,山藥粉糊丸如梧子大。每四錢,空腹淡醋湯吞。忌白萊菔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醋煮開,再加入山藥粉糊成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四錢,空腹用淡醋湯吞服。服用時忌食白蘿蔔。

上八味,乃正元丹。後加減法也。加青蒿子(三兩),山茱萸肉(三兩),銀柴胡(一兩),五味子(三兩),鱉甲(醋炙如法,四兩)。如經調後覺經不行,恐有妊娠,即勿服。如後期,去青蒿子、銀柴胡、鱉甲。

白話文:

以上八味藥方是正元丹的原始組成。後來的加減方法如下:

加上:青蒿子(90克),山茱萸果肉(90克),銀柴胡(30克),五味子(90克),鱉甲(醋炙法,120克)。

如果經期調順後卻經血不來,懷疑懷孕,就不要服用這個藥方。

如果到了後期,則去除青蒿子、銀柴胡、鱉甲。

治血熱經行先期,腰腹痛,發熱。(血熱忌用芎、歸,當用第一方)。

正元丹中去香附,換入枇杷葉(十兩,蜜炙),杜仲(去皮酥炙,三兩),鹿角膠(蛤粉炒,四兩),麥門冬(去心,四兩),青蒿子,山茱萸肉,北五味子(各三錢),銀柴胡(一兩)

白話文:

正元丹中去掉香附,加入:

  • 枇杷葉(10 兩,用蜂蜜炙過)
  • 杜仲(去皮,用酥油炙過,3 兩)
  • 鹿角膠(用蛤粉炒過,4 兩)
  • 麥門冬(去心,4 兩)
  • 青蒿子、山茱萸肉、北五味子(各 3 錢)
  • 銀柴胡(1 兩)

治血虛經行後期。

白芍藥(六兩,鬥生半熟),香附(四兩,童便浸炒),蘄艾葉(一兩五錢,如法),懷生地(六兩),麥門冬(六兩),杜仲(三兩,酥炙),橘紅(二兩),枇杷葉(六兩),甘草(一兩五錢,半生半炒),白膠(四兩,蛤粉炒成珠研),川芎(二兩),青蒿子(四兩,童便浸風乾),當歸(六兩)

白話文:

白芍(六兩,挑選半熟的)

香附 (四兩,用童便浸泡後炒) 艾葉 (一兩五錢,按照傳統方法處理) 淮山藥 (六兩) 麥門冬 (六兩) 杜仲 (三兩,用酥油烤製) 橘紅 (二兩) 枇杷葉 (六兩) 甘草 (一兩五錢,一半生用一半炒熟) 白膠 (四兩,用蛤粉炒成珠子後研磨) 川芎 (二兩) 青蒿子 (四兩,用童便浸泡後風乾) 當歸 (六兩)

用醋煮懷山藥糊丸梧子大。每服五錢,白湯送下。

治血虛經行後期太甚,半邊頭疼。

當歸身,白芍藥(各二錢五分),川芎(一錢),甘菊花(三錢),藁本(一錢),懷生地(二錢),荊芥穗(八分),天門冬(二錢),麥門冬(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

白話文:

人參(2.5錢)、白芍(2.5錢)、川芎(1錢)、菊花(3錢)、藁本(1錢)、生地黃(2錢)、荊芥穗(0.8錢)、天門冬(2錢)、麥門冬(3錢)、炙甘草(1.5錢)

河水煎,臨服加童便一小杯。

又,治經行後期太甚。

香附(一斤,四制),懷生地(五兩),白芍藥(八兩),枳殼(二兩),砂仁(二兩),阿膠(四兩),蘄艾(二兩,如法)

白話文:

香附(一斤,四次處理過)

懷生地(五兩)

白芍藥(八兩)

枳殼(二兩)

砂仁(二兩)

阿膠(四兩)

蘄艾(二兩,按照特定方法處理過)

為末,醋煮懷山藥糊丸梧子大。每服四錢,空心淡醋湯下。

一方加懷熟地(三兩),川芎(二兩),去砂仁一味。俱神效。

治腎泄兼脾泄。

肉豆蔻(粉裹煨,四兩),北五味子(四兩),補骨脂(如法制,二兩半),白芍藥(二兩半),砂仁(一兩半),甘草(八錢),人參(三兩),吳茱萸(湯泡去梗,三兩)

白話文:

肉豆蔻(裹粉烘焙,四兩)

北五味子(四兩)

補骨脂(依法炮製,二兩半)

白芍藥(二兩半)

砂仁(一兩半)

甘草(八錢)

人參(三兩)

吳茱萸(以湯泡去梗,三兩)

為末,山藥粉糊丸如梧子大。空心,白湯下三錢至五錢。

治婦人腎泄無子。

肉豆蔻(粉裹煨,四兩),吳茱萸(湯泡,二兩五錢),補骨脂(三兩),五味子(三兩),人參(一兩),木香(不見火,六錢),砂仁(八錢)

白話文:

肉豆蔻:裹上粉末煨熟,4 兩。

吳茱萸:用湯泡發,2 兩 5 錢。

補骨脂:3 兩。

五味子:3 兩。

人參:1 兩。

木香:不經過火,6 錢。

砂仁:8 錢。

細末,山藥粉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錢,空腹白湯吞。

李博士本石內人,患痰嗽三年,骨立矣。經不行,諸醫或以為積血,或以為血枯經閉。仲淳云:孕也。若行血則禍不旋踵,但分娩後恐不能全吉爾。已而果然。

白話文:

李博士的內人,患有咳痰三年,瘦骨嶙峋。月經也不正常。其他醫生有的認為是血脹積聚,有的認為是血虛導致月經閉塞。仲淳說:「這是懷孕了。」如果行經,禍患將很快發生,但是分娩後恐怕不能保全母子。後來果然如此。

安胎將墮欲死方

懷生地(二兩),酒炒砂仁末(一兩)

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分作二次服,立愈。此方出《本草》,予偶閱之,傳一門人,試之如神。

保胎資生丸(妊娠三月.陽明脈養胎。陽明脈衰,胎無所養,故胎墮也。服資生丸)。

白話文:

保胎資生丸(懷孕三個月後,陽明經絡負責滋養胎兒。如果陽明經絡虛弱,胎兒就沒有營養,因此會流產。服用資生丸)。

人參(人乳浸,飯上蒸,烘乾,三兩),白朮(三兩),白茯苓(細末、水澄蒸,曬乾,入人乳再蒸,曬乾,一兩半),廣陳皮(去白,略蒸,二兩),山楂肉(蒸,二兩),甘草(去皮蜜炙,五錢),懷山藥(切片炒,一兩五錢),川黃連(如法炒七次,三錢),薏苡仁(炒三次,又方,一兩半),白扁豆(炒,一兩半),白豆蔻仁(不可見火,三錢五分),藿香葉(不見火,五錢),蓮肉(去心炒,一兩五錢),澤瀉(切片炒,三錢半),桔梗(米泔浸,去蘆蒸,五錢),芡實粉(炒黃,一兩五錢),麥芽(炒研磨,取淨面,一兩)

白話文:

人參(浸泡於人乳中,隔水蒸熟,烘乾,3兩)

白朮 (3兩) 白茯苓 (磨成細末,用水澄清後隔水蒸熟,曬乾,再浸泡於人乳中蒸熟,曬乾,1.5兩) 廣陳皮 (去除白色內皮,略微蒸軟,2兩) 山楂肉 (隔水蒸熟,2兩) 甘草 (去除外皮,蜜炙,0.5兩) 懷山藥 (切片後炒製,1.5兩) 川黃連 (按照特定方法炒製7次,0.3兩) 薏苡仁 (炒製3次,並磨成粉,1.5兩) 白扁豆 (炒製,1.5兩) 白豆蔻仁 (不得接觸明火,0.35兩) 藿香葉 (不得接觸明火,0.5兩) 蓮肉 (去心炒製,1.5兩) 澤瀉 (切片炒製,0.35兩) 桔梗 (浸泡於米泔水中,去除蘆頭後蒸熟,0.5兩) 芡實粉 (炒製至金黃色,1.5兩) 麥芽 (炒製後研磨,取純淨的粉末,1兩)

上藥共十七味,如法修事,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丸重二錢。用白湯,或清米湯橘皮湯、炒砂仁湯嚼化下。忌桃、李、雀、蛤、生冷。

白話文:

上等藥材共十七種,依照規範進行製作後,細細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劑,每丸重量為二錢。服用時,使用溫熱的白開水、清澈的米湯、橘皮湯或炒砂仁湯送服並咀嚼服用。忌食桃、李、雀肉、蛤蜊,以及生冷食物。

治惡阻。(即胎前嘔吐)。

橘紅(一錢),麥門冬(二錢),人參(一錢),木瓜(二錢),竹茹(一錢),枇杷葉(三大片),藿香(五分)

白話文:

  • 橘紅:1 錢

  • 麥門冬:2 錢

  • 人參:1 錢

  • 木瓜:2 錢

  • 竹茹:1 錢

  • 枇杷葉:3 片

  • 藿香:0.5 錢

下咽即驗。

烏蠡魚湯治妊娠腹脹滿。(顧仲穆子婦患此,數劑而安)。

白茯苓(二錢),白朮(炒,二錢五分),廣橘紅,木瓜,桑白皮(如法蜜炙,各二錢),紫蘇葉(一錢),秦艽(酒洗,三錢),生薑皮(一錢五分)

白話文:

  • 白茯苓:2 錢
  • 白朮(炒製):2 錢 5 分
  • 廣橘紅:2 錢
  • 木瓜:2 錢
  • 桑白皮(蜜炙):2 錢
  • 紫蘇葉:1 錢
  • 秦艽(用酒洗淨):3 錢
  • 生薑皮:1 錢 5 分

用大蠡魚一枚,河水五碗,煎至三大碗,去魚骨,濾清,始入前藥,煎至一碗,服之,以愈為度。

治子懸。(即胎上衝)。

紫蘇,橘紅,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為細末。每服四錢,用枇杷葉三大片、竹茹一錢五分,煎湯調服。

治胎驚胎熱,一受孕即宜預服。(姚康成乃正服之神驗)。

木瓜(一錢),天門冬,黃耆,白芍藥(各三錢),麥門冬(五錢),鼠黏子(一錢),金銀花,甘菊花石斛,懷生地(各三錢),連翹(一錢),炙甘草(一錢),貝母(二錢),砂仁(一錢),人參(一錢五分)

白話文:

木瓜 0.5 克

天門冬 1.5 克

黃耆 1.5 克

白芍藥 1.5 克

麥門冬 2.5 克

鼠黏子 0.5 克

金銀花 1.5 克

甘菊花 1.5 克

石斛 1.5 克

懷生地 1.5 克

連翹 0.5 克

炙甘草 0.5 克

貝母 1 克

砂仁 0.5 克

人參 0.75 克

河水二大碗,煎八分,食遠溫服。服至百帖,神效。

治小兒臍風撮口。孕時母服,可預解一切胎毒。

甘草(二錢,生用),懷生地(四錢),連翹(二錢),黃連(一錢,酒炒),玄參(二錢),栝蔞根(二錢),木通(一錢),貝母(二錢),牡丹皮(一錢五分),金銀花(四錢),荊芥穗(一錢),羚羊角(磨葉入藥汁中,二十匙,約五分)

白話文:

甘草(3 克,生用)

懷生地(6 克)

連翹(3 克)

黃連(1.5 克,炒酒)

玄參(3 克)

栝蔞根(3 克)

木通(1.5 克)

貝母(3 克)

牡丹皮(2.25 克)

金銀花(6 克)

荊芥穗(1.5 克)

羚羊角(研磨成粉,加入藥汁中,約 20 勺,約 0.75 克)

河水二盅,煎八分,空心飲時服。(仲淳傳自金華,囑生試之,神驗)。

催生累驗方

魚膘(四錢,切碎,每塊針刺,燈火上炙脆研),柞枝(四兩,蠶食者,一葉一刺者是,即鑿子木,五月開白花不結子,其里純白),白芒(一錢五分),百草霜(山家者良,一錢),千里馬(男子左足舊草鞋,燒灰存性,二錢)

白話文:

魚膘(四錢,切碎,每一塊用針刺孔,在燈火上烤脆後研磨成粉)

柞枝 (四兩,被蠶蟲蛀食過的,每一片被刺過一次的,即「鑿子木」,五月開白花不結果,內部純白)

白芒 (一錢五分)

百草霜 (產自山間的較好,一錢)

千里馬 (男人的左腳舊草鞋,燒成灰後保留其性質,二錢)

水酒各盅半,將柞枝、白芷煎濃至一碗,去渣濾清,入膠同煮化,調二末服之。(已上調經、胎產諸方,仲淳手定)。

白話文:

用半碗水和半碗酒,將柞木枝和白芷煮濃縮成一碗,過濾去除渣滓,再加入膠同煮溶化,調入兩味藥末服下。(以上調經、產後諸方,皆為仲淳親自訂定。)

琥珀丸(專治婦人生產艱難,下胎衣,血暈服之即活。李玄白傳,神驗)。

白話文:

琥珀丸(專門治療婦女生產時難產、胎盤不下、失血過多暈厥,服用後可立即甦醒。根據李玄白流傳下來的說法,效果非常顯著)。

延胡索(六錢),懷熟地(八錢),當歸身,川續斷(酒洗炒),川芎(各六錢),川牛膝,人參,沉香乳香沒藥(去油,各五錢),真阿膠(蛤粉炒,八錢),辰砂(水飛),大附子,五味子(各五錢),金釵石斛(六錢),肉蓯蓉(八錢,酒洗),琥珀珍珠(上上者,各五錢)

白話文:

延胡索(18公克),生地(24公克,用酒炒熟),當歸身、川續斷(用酒清洗後炒)、川芎(各18公克),川牛膝、人參、沉香、乳香、沒藥(去除油脂,各15公克),阿膠(用蛤蜊粉炒過,24公克),硃砂(用水研磨)、附子、五味子(各15公克),金釵石斛(18公克),肉蓯蓉(24公克,用酒清洗),琥珀、珍珠(頂級,各15公克)

極細末,煉蜜丸如圓眼大,以好辰砂飛過為衣,蠟丸

家寶丹(馬銘鞠傳,不如李玄白方妙)。

專治婦人產難,胎衣不下,血暈,胎死腹中及產後小腹痛如刀刺,兼治胎前、產後一切諸病,雜症諸氣,中風,乳腫,血淋,胎孕不安。平時赤白帶下,嘔吐噁心,心氣煩悶,經脈不調或不通,翻胃,飲食無味,面唇焦黑,手足頑麻,一切風痰俱效。高存之每年修合普施。

白話文:

此藥專門治療婦女難產、胎兒不下、產後出血、胎死腹中,以及產後小腹疼痛劇烈如刀刺等症狀。此外,還能治療產前、產後各種疾病、雜症、中風、乳腺腫脹、血崩、胎兒發育不良等問題。平日裡,也能緩解白帶或赤帶下、噁心嘔吐、心煩氣悶、經絡不調或不通、翻胃、食不知味、面脣焦黑、手足麻木等症狀。各種風痰疾病皆可有效緩解。高存之每年都會製作此藥,並廣為施捨。

何首烏(二兩,取鮮者竹刀切片,曬乾),川烏(四兩,先用濕紙包煨,去皮,留待草烏同煮),草烏(四兩,溫水浸半日,洗去黑毛,刮去皮,與川烏同切厚片,將無灰酒和勻入砂器中,炭火慢煮,漸漸添酒,一日夜,以入口不麻為度),蒼朮(四兩,米泔浸一宿,去皮切片,酒炒),大當歸(二兩,酒洗),白附子(二兩,去皮),麻黃(去頭節,滾湯泡去沫),桔梗(炒),粉草(炙),防風,白芷,川芎,人參,天麻,大茴香(炒),荊芥(炒),白朮(麵炒,各四兩),木香,血竭細辛(各一兩)

白話文:

**何首烏:**兩百公克,新鮮的用竹刀切片曬乾。

川烏: 四百公克,先用濕紙包起來蒸熱,去皮,留著和草烏一起煮。

草烏: 四百公克,用溫水泡半日,洗去黑毛,颳去皮,和川烏一樣切成厚片,用無灰酒和勻後放進砂鍋中,用炭火慢慢煮,逐漸加入酒,煮到一天一夜,以入口不麻為止。

蒼朮: 四百公克,用米飯洗水浸泡一晚,去皮切片後,用酒炒。

大當歸: 兩百公克,用酒洗。

白附子: 兩百公克,去皮。

麻黃: 去掉兩端,用滾水泡去泡沫。

**桔梗:**炒。

粉草: 用火烤。

防風: 四百公克。

白芷: 四百公克。

川芎: 四百公克。

人參: 四百公克。

天麻: 四百公克。

大茴香: 四百公克,炒。

荊芥: 四百公克,炒。

白朮: 四百公克,用麵粉炒。

木香: 一百公克。

血竭: 一百公克。

細辛: 一百公克。

共極細末,蜜丸彈子大。每丸重二錢,酒化開,和童便下。如不能飲者,酒化開,白湯下。產後腹痛者,酒化開,益母湯下。更有男婦年久腹痛,諸藥不效者,服兩三丸即愈。室女經脈不通者,用桃仁蘇木紅花當歸煎湯下。惟勞熱有肺火者不宜服。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做成芝麻粒大小的蜜丸。每顆蜜丸重二錢,用酒化開後,加入小孩的尿液服用。如果不能喝小孩的尿液,也可以用酒化開後,用白開水服用。產後腹痛者,用酒化開後,加入益母草湯服用。還有男女因年久而腹痛,服用其他藥物都不見效者,服用兩三顆蜜丸即可痊癒。年輕女子經脈不通者,用桃仁、蘇木、紅花、當歸煎湯服用。不過,有勞熱體質、肺部有熱火者不宜服用。

治橫生。(高存之試驗。)

益母草(六兩)

酒煎濃汁,加童便一大杯。

治胞衣不下。(高存之屢試驗)。

芒硝(三錢)

酒煎服。宜加牛膝、當歸(各五錢)。然芒硝鹹寒太甚,用時極宜斟酌。

產後調理方(仲淳立。如產時惡露過多,無兒枕痛者,不可用此方)。

當歸身(三錢),川芎(一錢五分),生地(二錢),赤芍藥(一錢五分),延胡索(醋煮,二錢),牛膝(五錢),蒲黃(一錢五分),乾薑(炒黑,七分),肉桂(七分,火盛者並夏月勿用),山楂肉(三錢),五靈脂(醋煮去沙,一錢),桃仁(去皮尖),紅花(各八分),黑豆(炒,一合),杜仲(炒去絲,二錢),續斷(二錢),益母草(五錢,瘀血行腹痛去之),澤蘭葉(一錢),荊芥穗(一錢,炒)

白話文:

  • 當歸(3 錢)
  • 川芎(1.5 錢)
  • 生地黃(2 錢)
  • 赤芍藥(1.5 錢)
  • 延胡索(用醋煮過,2 錢)
  • 牛膝(5 錢)
  • 蒲黃(1.5 錢)
  • 乾薑(炒黑,0.7 錢)
  • 肉桂(0.7 錢,火氣旺盛者和夏季不使用)
  • 山楂肉(3 錢)
  • 五靈脂(用醋煮過去除沙子,1 錢)
  • 桃仁(去皮尖,0.8 錢)
  • 紅花(0.8 錢)
  • 黑豆(炒過,1 合)
  • 杜仲(炒過去除絲絮,2 錢)
  • 續斷(2 錢)
  • 益母草(5 錢,有瘀血或腹痛時去除)
  • 澤蘭葉(1 錢)
  • 荊芥穗(1 錢,炒過)

水煎,入童便服。過五七日,覺少腹已軟無塊,按之不痛,即將赤芍藥、蒲黃、肉桂、五靈脂、桃仁、紅花六味盡去之,另加白芍藥(三錢),麥門冬(三錢),五味子(七分)。如虛汗,去荊芥、川芎,加棗仁(五錢),驚悸亦加之。汗不止,加黃耆、人參(各二錢)。虛甚作喘,倍加人參、黃耆,倍麥門冬,去生地、當歸、桃仁、紅花。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加入童便服用。經過5-7天,覺得小腹已經變軟,摸起來不痛,就將赤芍藥、蒲黃、肉桂、五靈脂、桃仁、紅花這六味藥材去掉,另外加入白芍藥(3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7分)。如果出現虛汗,就去掉荊芥和川芎,加入棗仁(5錢),如果驚悸也加入棗仁。如果盜汗不止,就加入黃耆和人參(各2錢)。如果極度虛弱導致喘氣,就加倍使用人參和黃耆,加倍使用麥門冬,去掉生地、當歸、桃仁和紅花。

如脾胃弱不食、泄瀉,加人參(多少量人),肉果一錢五分),砂仁(七分),橘紅(八分)。腰痛無力是血虛,以鹿角膠(五錢),酒漿化,空心溫服。血暈及血不止,發熱作渴,用童便一味,是產後聖藥。

白話文:

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

加入人參(適量)、肉果(1.5錢)、砂仁(0.7錢)、橘紅(0.8錢)。

腰痛無力

為血虛所致,用鹿角膠(5錢),用酒溶化,空腹時溫服。

血暈及血不止、發熱口渴

使用童便(生男者為佳),是產後聖藥。

預防血暈神方(古方)。

將產,預將荊芥穗末(三錢),童便、沸湯各一杯聽用。兒一產下,即將前末同童便入湯調服,永無血暈之病。荊芥能引血歸經也。虛脫者,人參(五錢),乾薑(二錢),肉桂(二錢)。虛甚者,參至(一兩),加附子(童便制過,一錢。夏月去薑、桂,附子之半)。

白話文:

產婦臨產前,準備好荊芥穗粉末(三錢),童便和沸騰的水各一杯待用。嬰兒出生後,立即將荊芥穗粉末與童便加入湯中攪拌服用,能有效預防產後血暈症。因為荊芥具有引血歸經的功效。

如果產婦出現虛脫症狀,可以服用人參(五錢)、乾薑(二錢)、肉桂(二錢)。症狀嚴重者,增加人參用量至一兩,並加入用童便炮製過的附子(一錢。夏季去除乾薑、肉桂,附子減半)。

治產後虛脫兼防血暈。(予家素試之,神驗)。

人參(一兩),真蘇子(打碎,二兩),鹿角膠(五錢)

水二碗,酒一碗,煎至一碗,加童便一杯,預煎,候產下即服。

治產後虛喘。

己丑,予婦產後五日,食冷物,怒傷脾作泄,乃微嗽。又三日,泄不止,手足冷,發喘,床亦動搖,神飛蕩不守。一醫以人參五錢,附子五分療之,如故。加參、附,又不效。漸加至參三兩、附子三錢,一劑霍然起。

白話文:

己丑年,我妻子產後第五天,吃了生冷食物,又因為生氣傷了脾胃而腹瀉,並出現輕微咳嗽。又過了三天,腹瀉不止,手腳冰涼,呼吸困難,連牀鋪也在晃動,神志恍惚不寧。一位醫師用五錢人參、五分附子為她治療,但病情沒有好轉。又增加了人參和附子的用量,仍然沒有效果。逐漸增加到三兩的人參、三錢的附子,一劑藥後突然好轉。

於中甫夫人產後氣喘,仲淳投以人參五錢,蘇木五錢,麥門冬五錢,一劑愈。五日後,忽自汗無間,晝夜聞響聲,及飲熱茶湯,即汗遍體,投以人參五錢,黃耆五錢,加當歸身、生地黃,二劑,不效,即令停藥彌日。金壇俗忌未彌月不得診視。仲淳遍檢方書,至《證治要訣》治汗門內,有凡服固表藥不效者,法當補心。

白話文:

在中大夫人的產後氣喘中,仲淳使用了 5 錢人參、5 錢蘇木和 5 錢麥門冬,一劑藥就治癒了。五日後,中大夫人的身上突然出現不停的盜汗,晝夜都能聽到響聲,而且只要喝熱茶湯,就會出滿身大汗。仲淳又用了 5 錢人參、5 錢黃耆,並加上了當歸身和生地黃,連續用了兩劑藥,都沒有效果,只好暫時停藥等待一段時間。金壇有一個民間習俗,產後一個月內不讓醫生問診。仲淳翻遍了藥方書籍,直到在《證治要訣》中的治汗部分找到了這樣一段話:凡是服用固表藥物無效時,應採取補心的方法。

汗者,心之液也。灑然曰:是已。於夫人素稟有火氣,非不足也。產後陰血暴亡,心主血,故心無所養而病汗,亟以炒酸棗仁一兩為君,生地黃、白芍藥、麥門冬、五味子、枸杞、牛膝、杜仲、當歸身、阿膠、牡蠣龍眼肉大劑與之,至三十二劑,罔效。中甫懼曰:得無不起乎?或藥應更改乎?仲淳曰:非也。

白話文:

出汗是由心臟的體液所致。如果出汗清爽順暢,那就不會有問題。對於那些本來就有火氣的人,出汗並非是因為體液不足。產後陰血會迅速流失,而心臟主管血液,因此心臟沒有滋養,就會導致病態出汗。我緊急使用炒酸棗仁一兩作為君藥,加上生地黃、白芍藥、麥門冬、五味子、枸杞、牛膝、杜仲、當歸身、阿膠、牡蠣、龍眼肉等藥物,分大劑量服用,連續服用到三十二劑,卻沒有效果。中甫擔心著說:難道這個病治不好了嗎?還是藥方需要調整?仲淳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吾前所以投參、耆不應而遽止之者,以參、耆為氣分藥,劑且大,其不應者,必與證不合也。茲得其情,復何惑乎?蓋陰血者難成易虧者也,不可責效旦夕。仍投前劑,至四十二帖,忽得睡,汗漸收,睡愈熟。睡至四日夜,一醒霍然,顏色逾常。血足則色華也。

白話文:

我之前服用人參、黃耆卻無效而很快停止的原因,是因為人參、黃耆是補氣的藥物,藥量也很大。如果無效,一定是病情不適合。現在確定了病情,還有什麼好疑惑的呢?

陰血很難生成,容易虧損。不能指望在短時間內見效。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直到服到第四十二帖藥的時候,病人突然開始睡覺,汗也逐漸減少,睡得更香了。這樣睡了四天四夜,突然醒來,精神煥發,面色比以前還好。血氣充足了,所以面色紅潤。

王善長夫人產後腿疼,不能行立,久之飲食不進,困憊之極。仲淳診之曰:此脾陰不足之候。脾主四肢,陰不足故病下體。向所飲藥雖多,皆苦燥之劑,不能益陰。用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藥、酸棗仁為主;生地黃、甘枸杞、白茯苓、黃柏為臣;甘草、車前為使。投之一劑,輒效,四劑而起。昔人治病必求其本,非虛語也。

白話文:

王善長的妻子在產後出現腿部疼痛,無法行走,時間久了之後連飲食都進不去了,身體極度虛弱。仲淳為她診斷後說:「這是脾臟陰氣不足的徵兆。脾臟主管四肢,陰氣不足,所以下半身會出現疾病。」之前所服用的藥物雖然很多,但都是苦燥的藥方,無法滋補陰氣。我建議使用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藥、酸棗仁作為主要藥材;生地黃、甘草枸杞、白茯苓、黃柏作為輔助藥材;甘草、車前作為引導藥材。服下一劑藥後,病情就有了好轉,四劑藥後就能起身活動了。古人治病一定要探究根本,這話一點也不虛假。

施靈脩乃正,產後發寒熱,咳嗽不止,因本元虛弱,誤用薑、桂,勢甚劇,數劑輒定。

鱉甲(四錢),山楂肉(五錢),橘紅(二錢),當歸(二錢),青蒿子(二錢五分),白芍藥(四錢),牛膝(四錢),杜仲(二錢五分),棗仁(八錢),遠志肉(一錢),麥門冬(五錢),五味子(一錢),生地黃(四錢),茯神(三錢),益母草(五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鱉甲(12 克),山楂肉(15 克),橘紅(6 克),當歸(6 克),青蒿子(7.5 克),白芍藥(12 克),牛膝(12 克),杜仲(7.5 克),棗仁(24 克),遠志肉(3 克),麥門冬(15 克),五味子(3 克),生地黃(12 克),茯神(9 克),益母草(15 克),竹葉(30 片)

偶傷風,加荊芥(一錢),防風(五分)。咳嗽甚,加桑白皮(三錢)。有痰,加蘇子、貝母(各二錢)。腰痛,加枸杞子(五錢)。瘀血未盡,加黑豆(炒,一大把)。脾胃不佳,去牛膝、生地、益母草。

白話文:

如果偶爾傷風,可以加入荊芥(1 錢)和防風(0.5 錢)。

如果咳嗽嚴重,可以加入桑白皮(3 錢)。

如果有痰,可以加入蘇子、貝母(各 2 錢)。

如果腰痛,可以加入枸杞子(5 錢)。

如果瘀血未消,可以加入炒黑豆(一大把)。

如果脾胃不適,可以去掉牛膝、生地、益母草。

丸方:鱉甲(六兩),牛膝(酒蒸,六兩),青蒿子(四兩),懷生地,白芍藥,棗仁(各六兩),當歸身,真阿膠(重湯酒燉化入藥,各四兩),白茯苓(六兩),遠志肉,杜仲(各三兩),麥門冬(六兩),五味子(四兩),枸杞子(六兩),懷山藥(切片,炒黃,四兩),牡丹皮(酒蒸,二兩五錢),山茱萸肉(四兩),砂仁(炒,二兩),牡蠣粉(火煅通紅,淬入醋中,如此七次,研如飛面,三兩)

白話文:

丸藥配方:

  • 鱉甲(360 克)
  • 牛膝(酒蒸,360 克)
  • 青蒿子(240 克)
  • 懷生地黃(360 克)
  • 白芍藥(360 克)
  • 棗仁(360 克)
  • 當歸身(240 克)
  • 真阿膠(放入濃湯中溶化,240 克)
  • 白茯苓(360 克)
  • 遠志肉(180 克)
  • 杜仲(180 克)
  • 麥門冬(360 克)
  • 五味子(240 克)
  • 枸杞子(360 克)
  • 懷山藥(切片,炒黃,240 克)
  • 牡丹皮(酒蒸,150 克)
  • 山茱萸肉(240 克)
  • 砂仁(炒,120 克)
  • 牡蠣粉(用火燒紅,淬入醋中七次,研磨成極細粉末,180 克)

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五錢,空心白湯吞,飢時更進一服。

黃桂峰乃正,產後頭疼,大便秘。用生料五積散一劑,不效。仲淳加歸身一兩,一服大便通,頭疼立止。

白話文:

黃桂峯這位女士,產後出現頭痛和便祕。最初使用生料五積散治療,但無效。仲淳醫師在藥方中加入一兩的當歸,服用一次後,大便通暢,頭痛立即停止。

張璇浦乃正,產六朝發狂,持刀殺人。陰血暴崩,肝虛火炎故也。仲淳令先飲童便一甌,少止;再服龍齒澤蘭、生地、當歸、牛膝、茯神、遠志、酸棗仁大劑,仍加童便,頓服而止。

白話文:

張璇浦原本身體健康,生產後忽然發狂,拿刀殺人。這是因為陰血突然崩潰,導致肝血不足,虛火上升所致。名醫仲淳讓他先喝一杯童便,症狀稍有緩解;再服用大量的龍齒、澤蘭、生地、當歸、牛膝、茯神、遠志、酸棗仁等藥物,並加入童便,一次服下,發狂症狀立刻停止。

王六息乃正,產後驚悸,聞聲輒死,非用力抱持,則虛煩欲死,如是累月。仲淳曰:此心脾肝三經俱虛也。用人參、酸棗仁、茯神、遠志、芍藥、石斛、甘草、麥門冬、五味、丹砂為丸,以龍眼湯吞。彌月而愈。

白話文:

王六息是一位母親,生產後出現驚悸的症狀,聽到聲音就會嚇得昏迷,如果不使勁把她抱住,就會虛弱煩躁到瀕死的地步。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

名醫仲淳診斷後說:「這是因為她的心、脾、肝三條經絡都虛弱了。」

於是,仲淳使用了人參、酸棗仁、茯神、遠志、芍藥、石斛、甘草、麥門冬、五味子、丹砂等藥材製成藥丸,讓王六息用龍眼湯送服。一個月後,王六息的驚悸症狀就痊癒了。

賀函伯乃正,小產後陰血暴崩,作暈噁心,牙齦浮腫,喉嚨作痛,日夜叫號不絕。仲淳曰:此證因失血過多,陰氣暴虧,陽無所附,火空則發,故炎上,胸中覺煩熱,所謂上盛下虛之候也。法當降氣,氣降則火自降矣。火降則氣歸元,而上焦不煩熱,齒齦腫消,喉嚨痛止,陽交於陰而諸病自已爾。

白話文:

賀函伯的身體虛弱,小產後陰血大量崩漏,導致暈眩、噁心,牙齦浮腫,喉嚨疼痛,日夜不停地呼號。仲淳說:這是因為失血過多,陰氣突然虧損,陽氣無所附著,陽虛則火氣上升,所以感到胸中煩熱,這是上盛下虛的症狀。治療方法應該降氣,氣降則火自降。火降則氣歸於正位,上焦不再煩熱,牙齦腫消,喉嚨痛止,陽氣與陰氣交合,則諸病自愈。

蘇子(研細,二錢五分),麥門冬(去心,四錢),白芍藥(酒炒,四錢),青蒿子(二錢五分),牛膝(四錢),五味子(打碎,五分),鱉甲,生地黃,甘枸杞(各四錢),枇杷葉(三大片),川續斷(二錢),酸棗仁(炒爆研,五錢),橘紅(二錢)

白話文:

  • 蘇葉(研磨成粉,2.5錢)
  • 麥門冬(去心,4錢)
  • 白芍藥(用酒炒過,4錢)
  • 青蒿子(2.5錢)
  • 牛膝(4錢)
  • 五味子(打碎,0.5錢)
  • 鱉甲(4錢)
  • 生地黃(4錢)
  • 甘枸杞(4錢)
  • 枇杷葉(3大片)
  • 川續斷(2錢)
  • 酸棗仁(炒爆後研磨,5錢)
  • 橘紅(2錢)

河水二盅半,煎一碗,加童便一大杯,鬱金汁十二匙,空心服時,進童便一杯。

莊斂之次女,產後惡露未淨,至夜發熱,脾胃怯弱,腰腹大痛。時師謂產後氣血俱虛,投以人參、當歸諸補劑轉劇。斂之深以為憂,恐其成蓐勞也。余診視之,謂不數帖即痊矣,安用過慮?為疏一方:白芍藥(三錢),紅曲(二錢),山茱萸肉(四錢),橘紅(一錢五分),麥門冬(四錢),蘇子(二錢),車前子(二錢),炙甘草(八分),乾葛(一錢半),白扁豆(三錢),杜仲(三錢),牛膝(五錢),黑豆(八錢),澤蘭(一錢),青蒿子(四錢)。十劑而惡露淨,發熱已,腹痛亦止,但腰痛尚未盡除,而脾胃尚未健。

白話文:

莊斂之的二女兒,產後惡露未盡,到了晚上發燒,脾胃虛弱,腰腹部劇烈疼痛。當時的醫生認為產後氣血虧虛,使用人參、當歸等補劑,結果病情反而加重。莊斂之非常擔心,害怕女兒落得臥病在牀的下場。

我診斷後認為,不用開幾帖藥就能痊癒,何必過度擔憂?於是開了一張藥方:

  • 白芍藥(三錢)
  • 紅曲(二錢)
  • 山茱萸肉(四錢)
  • 橘紅(一錢五分)
  • 麥門冬(四錢)
  • 蘇子(二錢)
  • 車前子(二錢)
  • 炙甘草(八分)
  • 乾葛(一錢半)
  • 白扁豆(三錢)
  • 杜仲(三錢)
  • 牛膝(五錢)
  • 黑豆(八錢)
  • 澤蘭(一錢)
  • 青蒿子(四錢)

十劑藥服用後,惡露乾淨了,發燒退了,腹痛也止了,只是腰痛還沒有完全消除,脾胃還沒有恢復健康。

更為改定一方:白芍藥(四錢),山楂肉(三錢),橘紅(三錢),砂仁(二錢),麥芽(三錢),石斛(三錢),蓮肉(四十粒),白扁豆(三錢),杜仲(二錢),五味子(一錢),山茱萸肉(二錢),炙甘草(五分),沙參(三錢),牛膝(五錢)。十餘劑,脾胃亦佳,其病遂瘳。

白話文:

再次調整了一帖藥方:白芍藥(4錢),山楂肉(3錢),橘紅(3錢),砂仁(2錢),麥芽(3錢),石斛(3錢),蓮肉(40粒),白扁豆(3錢),杜仲(2錢),五味子(1錢),山茱萸肉(2錢),炙甘草(5分),沙參(3錢),牛膝(5錢)。這個藥方大約10多劑後,脾胃功能也改善了,她的疾病也就痊癒了。

懷生地,熟地(各五兩),麥門冬(去心),甘枸杞(去枯者及蒂,各六兩),杜仲(如法),川續斷(去蘆,各五兩),五味子(三兩),柏子仁(如法,六兩),酸棗仁(炒爆研,六兩),茯苓(三兩),青蒿子(四兩),山藥(五兩,炒),山茱萸肉(五兩),牡丹皮(闊而厚者,三兩半),鹿角膠(酒化入藥,六兩),橘紅(三兩),砂仁(炒,二兩)

白話文:

懷生地,熟地(各250克),麥門冬(去心),甘枸杞(去枯梗和蒂,各300克),杜仲(按規定處理),川續斷(去蘆,各250克),五味子(150克),柏子仁(按規定處理,300克),酸棗仁(炒爆研磨,300克),茯苓(150克),青蒿子(200克),山藥(250克,炒過),山茱萸肉(250克),牡丹皮(寬厚者,175克),鹿角膠(溶於酒中入藥,300克),橘紅(150克),砂仁(炒過,100克)

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錢,空心淡鹽湯吞。忌食鯽魚子、白萊菔。

治女人血崩。

人參,黃耆,麥門冬(各三錢),五味子(七分),杜仲,熟地,山茱萸(各二錢),枸杞子(三錢),續斷(一錢),荊芥穗(八分,炒),阿膠(二錢)

白話文:

人參、黃耆、麥門冬(各30克)

五味子(7克)

杜仲、熟地、山茱萸(各20克)

枸杞子(30克)

續斷(10克)

荊芥穗(8克,炒過)

阿膠(20克)

河水煎,日進三服。

又丸方,黃耆(二兩,蜜炙),人參(一兩),熟地(二兩),白芍藥(一兩五錢,酒浸切片,半生半炒),五味子,懷山藥,續斷(酒洗),杜仲(酥炙),柏子仁(酒浸二宿,蒸洗如泥),青蒿子(童便浸,陰乾),麥門冬,酸棗仁(各一兩五錢,炒),鹿角膠(三兩,酒燉化)

白話文:

再介紹丸劑配方:

  • 黃耆:2 兩,用蜂蜜炙過
  • 人參:1 兩
  • 熟地:2 兩
  • 白芍藥:1 兩 5 錢,用酒浸泡後切片,一半生用一半炒熟
  • 五味子:1 兩 5 錢
  • 懷山藥:1 兩 5 錢
  • 續斷:1 兩 5 錢,用酒洗過
  • 杜仲:1 兩 5 錢,用酥油炙過
  • 柏子仁:1 兩 5 錢,用酒浸泡兩晚,蒸洗成泥狀
  • 青蒿子:1 兩 5 錢,用童便浸泡,陰乾
  • 麥門冬:1 兩 5 錢
  • 酸棗仁:1 兩 5 錢,炒熟
  • 鹿角膠:3 兩,用酒燉化

共末,將酒化鹿角膠、柏子仁泥,同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錢,空心白湯下。

董龍山夫人患血崩,由於中年鬱怒,諸醫百藥不效。用大劑參、耆,遍覓胎髮百餘丸,火煅,調入藥服,久之,漸愈。火煅發,用小砂罐鹽泥煉極熟,將發入罐中封固,陰乾,以炭火圍之,候黑煙將盡即起,若青煙出,發枯不可用矣。非細心人不可任,蓋火候不可過也。

白話文:

董龍山夫人的妻子得了血崩,因為中年時鬱悶憤怒,許多醫生用盡各種藥方都沒用。於是,用上大劑量的參須、黃耆,廣泛收集了胎毛,做成了上百顆丸藥,用火煅燒後,調配到藥物中服用,服用了很長時間,漸漸康復。

煅燒胎毛的方法:用小砂罐和鹽泥煉製得非常熟透,把胎毛放入罐中封固,陰乾後,用炭火圍住燃燒,等到黑煙快燒盡了就起身,如果出現了青煙,胎毛就會枯焦,就不能用了。這不是細心的人能做的事情,因為火候不能過度。

顧太學叔夏內人,舟中為火所驚,身熱羸弱,幾成瘵。群醫誤投參、耆,勢危甚。仲淳以清肌安神之劑與之,戒以勿求速效。凡數十劑而安。

白話文:

顧太學的叔父的妻子,在船上被火嚇倒,身體發熱虛弱,差點成癆病。眾多醫生誤用了參、耆這些補藥,病情非常危險。仲淳用清涼肌膚、安神定驚的藥方治療,並告誡她不要急於求成。服用幾十劑藥之後,病情就穩定下來了。

麥門冬(二錢),鱉甲(小便炙,三錢),青蒿子,銀柴胡,桑白皮(冬採,蜜炙,忌鐵,各二錢),五味子(一錢),枇杷葉(二錢),白芍藥(一錢),生地黃(酒洗,一錢),薏苡仁(三錢)

白話文:

麥門冬(兩錢)

鱉甲(經小便炙過,三錢)

青蒿子(適量)

銀柴胡(適量)

桑白皮(冬季採集,用蜂蜜炙過,避免接觸鐵器,兩錢)

五味子(一錢)

枇杷葉(兩錢)

白芍藥(一錢)

生地黃(用酒洗過,一錢)

薏苡仁(三錢)

包海亭夫人,患腹痛連少腹上支心,日夜靡間,百藥不效。仲淳診其脈,兩寸關俱伏,獨兩尺實大,按之愈甚。詢知其起自暴怒,風木鬱於地中。投以芎藭(上),柴胡(中)、升麻(下)。下咽,噯氣數十聲,痛立已,已而作喘。仲淳曰:是升之太驟也。以四磨湯與之,遂平。

白話文:

包海亭的夫人患有腹痛,疼痛從下腹部一直延伸到上胸,日夜都痛,服用了很多藥物都沒有效果。仲淳為她診脈,發現左右關脈都沉伏,只有左右尺脈跳動有力,按壓時痛感加劇。詢問後得知疼痛是由於暴怒引起的,風木之氣鬱結在地中(肝膽)。仲淳開了以下藥方:

  • 芎藭(上層)
  • 柴胡(中層)
  • 升麻(下層)

服藥後,夫人發出數十聲噯氣,疼痛立刻消失。然而,之後她開始感到喘息。仲淳說:「這是升氣太急促的緣故。」於是又開了四磨湯給她,她的病情才平息下來。

甲申夏,舊婦因鬱火,痰喘身熱,手拳目張,半月不眠食。按其胃口不痛,諸醫疑其虛也,或云中暑,百藥試之,痰喘滋急。以皂角未嚏鼻通竅,痰上逆如沸。延楊石林診視,請亟吐之。先大夫曰:病久矣,虛甚,可奈何?石林曰:經云:上部無脈,下部有脈,其人當吐,不吐則死。即以鹽湯吞之,去白痰數碗,喘定。

白話文:

甲申年的夏天,一位老婦人因為鬱熱,導致痰濕上逆、呼吸困難、發燒、手指緊握、眼睛瞪大,半個月不眠不食。按她的胃部不痛,諸多醫師懷疑她虛弱,有人說她中暑,用盡各種藥物治療,但痰濕上逆的症狀更加嚴重。用皁角磨成粉末讓她聞,通暢鼻塞,但是痰濕仍上逆如沸騰。請楊石林醫師診治,他建議立刻催吐。先大夫說:這病已經拖延很久了,身體虛弱得很,怎麼辦呢?石林說:經書上說:上部沒有脈象,下部有脈象,這樣的人應該催吐,不催吐就會死亡。於是用鹽水灌服,吐出數碗白色痰液,呼吸困難的情況纔得到控制。

先大夫曰:何以藥之?石林曰:吐即藥也,待其熟寢,勿服藥,以養胃氣,夜半啜粥二碗。詰旦投六君子湯,數劑而起。石林者,里中博雅士,不行術而精方脈者也。

白話文:

我父親問道:「用什麼藥治療?」石林回答:「吐出來的物體就是藥,等到他睡熟了,不要給他吃藥,以養護他的胃氣,半夜時候給他喝兩碗粥。第二天早上再給他服用六君子湯,服用幾劑就可以痊癒了。」石林是村裡一個博學多才的人,雖然不從事醫術,卻精通藥方和脈象。

高存之夫人,患心口痛,一日忽大發,胸中有一物上升衝心,三婦人用力捺之不下,叫號欲絕。存之曾預求仲淳立此方,是日急煎服之。服一盞,衝上者立墮下,腹中作痛不升矣;再服,腹中痛者亦消。二日後,以病愈起洗沐,又忽作嘔,頭痛如劈。存之曰:此即前證,煎前藥服之,立安。

白話文:

高存之的夫人患有心口痛的毛病,有一天突然發作得很嚴重,她胸口裡有一個東西不斷向上衝撞到心臟,三名婦人都用力按壓都按不下去,她哭號著幾乎昏了過去。存之曾向仲淳請教過這個處方,這一天立刻煎服。喝下一碗藥,衝上來的東西立刻下墮,腹痛也消失了;再喝一碗,腹痛也消失了。兩天後,夫人因病好轉而起身梳洗打扮,突然又開始嘔吐,頭痛得像要裂開一樣。存之說:這是之前的病症又復發了,再煎之前服用的藥喝下去,立刻就平復了。

白芍藥(酒炒,三錢),炙甘草(五分),吳茱萸(湯泡三次,八分),白茯苓(二錢),延胡索(醋煮切片,一錢),蘇子(炒研,一錢五分),橘紅(鹽水潤過,一錢二分),後加半夏(一錢,薑汁拌炒),旋覆花(一錢),木通(七分),竹茹(一錢)。

白話文:

藥材:

  • 白芍藥(炒過,3 錢)
  • 甘草(炙過,5 分)
  • 吳茱萸(用熱水泡過 3 次,8 分)
  • 白茯苓(2 錢)
  • 延胡索(用醋煮過並切片,1 錢)
  • 蘇子(炒過並研碎,1 錢 5 分)
  • 橘紅(用鹽水泡過,1 錢 2 分)
  • 半夏(1 錢,用薑汁拌炒)
  • 旋覆花(1 錢)
  • 木通(7 分)
  • 竹茹(1 錢)

予婦今春忽患心痛連下腹,如有物上下撞,痛不可忍,急以手重按之,痛稍定,按者稍松,即叫號。仲淳曰:此必血虛也。脈之果然。急投以白芍藥(五錢),炙甘草(七分),橘紅(三錢),砂仁(炒,三錢),炒鹽(五分)。二劑稍定。已又以牛黃蘇合丸疏其氣,噯氣數次,痛徐解。

白話文:

今年春天,一位婦人突然感到心痛,連帶著下腹部疼痛,好像有什麼東西在上下碰撞,疼痛難忍。她急忙用手用力按著,疼痛稍稍緩解,手稍一放鬆,疼痛就再次大作。仲淳醫生說:「這一定是血虛。」檢查脈象後,確診了。急忙給她服用了白芍藥(五錢)、炙甘草(七分)、橘紅(三錢)、炒砂仁(三錢)、炒鹽(五分)。兩劑藥下去,情況稍有緩解。接著又用了牛黃蘇合丸疏通她的氣機,打嗝了幾次,疼痛慢慢減輕。

予問故。仲淳曰:白芍藥、甘草治血虛之聖藥也,因久鬱氣逆,故減甘草之半,仲景甲已化土之論詳矣,諸醫不解爾!炒鹽者何?曰:心虛以炒鹽補之,即水火既濟之意也。予懼俗師概以痰火、食積療心腹之痛,故疏其詳如左。

白話文:

我問他為什麼。仲淳說:「白芍藥和甘草是治療血虛的良藥,因為長時間氣血鬱滯,所以甘草減半,仲景在《甲已化土》中論述得很詳細,很多醫生不懂啊!」炒鹽有什麼作用?他說:「心虛用炒鹽來補,就是水火既濟的意思。」我擔心一般醫師常常以痰火、食滯來治療心腹痛,所以把詳細內容寫出來。

昔年予過曲河,適王宇泰夫人病心口痛甚,日夜不眠,手摸之如火。予問用何藥?曰:以大劑參、歸補之,稍定,今尚未除也。曰:得無有火或氣乎?宇泰曰:下陳皮及涼藥少許,即脹悶欲死。非主人精醫,未有不誤者。予又存此公案,以告世之不識虛實而輕執方者。

白話文:

過去我經過曲河,剛好王宇泰的夫人患有嚴重的心口痛,日夜難眠,用手摸她的胸口像著火一樣。我問她用過什麼藥?她說:用大量參和歸來補,稍微好一點,現在還沒痊癒。我說:難道有火或氣嗎?宇泰說:只要服用陳皮和少量寒涼藥,就會脹悶得想要死。如果不是主治醫師經驗豐富,肯定會誤診。我將這個案例記在心中,用來告誡那些不懂虛實,卻輕易開藥方的世人。

梁溪一婦人,喉間如一物上下作梗,前後扳痛。服仲淳方二十劑,全愈。

降香(一錢),川通草(五分,二味服三劑去之),蘇子(二錢),橘紅(二錢),枇杷葉(三片),人參(一錢),炙甘草(七分),石菖蒲(一錢),麥門冬(三錢),甘菊花(二錢),白芍藥(三錢),遠志(一錢),白豆蔻仁(四分),木瓜(二錢),石斛(酒蒸,二錢)

白話文:

中藥材:

  • 番降香:1 錢
  • 川通草:5 分(連續服用三劑後去除)
  • 蘇子:2 錢
  • 橘皮:2 錢
  • 枇杷葉:3 片
  • 人參:1 錢
  • 甘草(炙):7 分
  • 石菖蒲:1 錢
  • 麥門冬:3 錢
  • 甘菊花:2 錢
  • 白芍藥:3 錢
  • 遠志:1 錢
  • 白豆蔻:4 分
  • 木瓜:2 錢
  • 石斛(以酒蒸過):2 錢

蘆根汁一盅同煎,入薑汁二匙。

梁溪一女子,頭痛作嘔,米飲不能下。仲淳云:因於血熱,血虛火上炎。

麥門冬(五錢),橘紅(二錢),枇杷葉(三大片),蘇子(一錢五分),白芍藥(三錢),木瓜(二錢),白茯苓(二錢),甘菊花(一錢五分),烏梅肉(二枚),竹瀝(一杯),蘆根汁(半碗)

白話文:

麥門冬:5 錢

陳皮(橘紅):2 錢

枇杷葉:3 片大

蘇子:1.5 錢

白芍藥:3 錢

木瓜:2 錢

白茯苓:2 錢

甘菊花:1.5 錢

烏梅肉:2 枚

竹瀝:1 杯

蘆根汁:半碗

一二劑嘔止,頭尚痛,加天門冬(二錢),頭痛少止,再加土茯苓(二兩),小黑豆(一撮),全愈。

白話文:

吃了兩次中藥後,嘔吐症狀停止,但頭還是痛。於是醫生加了天門冬(兩錢),頭痛稍微減輕。再加了土茯苓(兩兩)和小黑豆(一小撮),最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