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湯

YI M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點點經》卷二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8%
肝經 15%
腎經 13%
胃經 11%
心經 8%
膀胱經 7%
心包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益母湯」及其組成介紹

中藥方劑「益母湯」,主要成分有:蒼朮、杜仲、枸杞子、羌活、茯苓、當歸、陳皮、淫羊藿、川芎、白朮、生薑、葛根、甘草。

組成介紹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枸杞子: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
  •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淫羊藿:具有補腎壯陽、益氣生精、祛風除濕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 中藥方劑「益母湯」由蒼朮、杜仲、枸杞子、羌活、茯苓、當歸、陳皮、淫羊藿、川芎、白朮、生薑、葛根、甘草等藥材組成。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等功效;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等功效;枸杞子具有滋陰、補氣等功效;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等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等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等功效;淫羊藿具有補腎壯陽、益氣生精等功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等功效;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等功效;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等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益母草(銼)1大劑,川芎2錢,當歸2錢。
大有補益,去舊生新。
水煎,去滓,入黃酒、童便各1盞服。

方劑組成解釋


益母湯由蒼朮、杜仲、枸杞子、羌活、茯苓、當歸、陳皮、淫羊藿、川芎、白朮、生薑、葛根、甘草等14味中藥組成。

蒼朮、白朮、茯苓、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虛弱、水濕停滯的症狀。

當歸、川芎、淫羊藿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可改善血瘀、氣滯所導致的疼痛症狀。

杜仲、枸杞子、羌活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可改善肝腎不足、筋骨無力的症狀。

陳皮具有理氣和胃的作用,可緩解脾胃虛弱所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痛的作用,可改善風寒入侵、氣血凝滯所導致的疼痛症狀。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作用,可改善風熱感冒、發熱口渴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益母湯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因此孕婦、月經量過多、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產後腹痛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

相同名稱方劑


益母湯, 出處:《女科切要》卷二。 組成:熟地1錢,陳皮1錢,香附1錢,阿膠1錢,益母草1錢,白朮1錢,蒲黃1錢,甘草1錢,黃芩1錢。 主治:涼血補血。主治:血崩。

益母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二。 組成:益母草(銼)1大劑,川芎2錢,當歸2錢。 主治:大有補益,去舊生新。主治:産後惡露不盡,攻衝心腹,或作眩暈,或寒熱交攻。

益母湯, 出處:《點點經》卷二。 組成:蒼朮1錢半,杜仲1錢半,枸杞1錢半,羌活1錢半,茯苓1錢半,當歸1錢半,陳皮1錢半,羊藿1錢半,川芎1錢半,白朮1錢,薑炭1錢,乾葛3錢,甘草3分。 主治:酒傷脾胃,四肢痠軟作戦,或筋搐痛。

益母湯, 出處:《回春》卷六。 組成:當歸1錢,川芎1錢,白芍(酒炒)1錢,熟地(薑汁炒)1錢,條芩1錢,陳皮1錢,香附(醋炒)1錢,阿膠(蛤粉炒)1錢,益母草1錢半,白朮(去蘆)1錢半,玄參8分,蒲黃(炒)8分,甘草4分。 主治:婦人血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