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吐血

湖廣張仲虎客邸耽於青樓,且多拂意之事,至冬底,發大寒熱,咳嗽。吳中醫者皆以外感治之,發表和解,無不遍試。適毛子晉拉予視之,見其神色消耗,脈氣虛數中時復一結,咳嗽有血,臥不貼席。予謂子晉曰:此陰虛內傷證也。陰精虧竭,故脈見虛數。內有瘀血,故結脈時見。

白話文:

太學生的許韜體型瘦弱,精神不濟,而且嗜酒好色,經常牙齒流血。在辛未年的春天,他右側乳房旁和肩背劇烈疼痛,連手都碰不得,摸上去就像摸到火一樣,日夜都無法入睡。醫生按照內傷進行治療,給他服用了桃仁、紅花、乳香、沒藥、延胡索、靈脂等藥物,二十多劑都沒有效果。他請我診斷,六脈虛弱而快速,其中肝腎最虛弱。我診斷他是陰虛火旺,應該滋養陰血,扶助脾胃,讓陰血逐漸滋生,虛火下降,疼痛自然就會停止。如果一定要用治療內傷的方法來止痛,只會損害胃氣,削減元氣,這是不可取的。

肺肝葉損,所以臥不能下。此不治之證,況誤認外感,多服發散,復蹈虛虛之故耶。不數日而歿。

太學許韜美形體卑弱,神氣短少,且素耽酒色,時常齒衄。辛未春,偶患右乳傍及肩背作痛異常,手不可近,捫之如火,日夜不眠。醫以內傷治之,服桃仁紅花、乳、沒、延胡、靈脂等藥,廿余劑不效。邀余診視,六脈虛數,肝腎為甚。予斷為陰虛火旺之證,當滋養陰血,扶持脾胃,俾陰血漸生,虛火降下,則痛不求其止而止矣。如必以和傷治痛為急,則徒敗胃氣,克削真元,非所宜也。

疏一方付之,用生地、牡丹皮、芍藥、牛膝、枸杞、續斷石斛甘草桑枝、麥冬、蘇子。囑其服十劑方有效,以陰無驟補之法耳。服至八劑後,復邀過看,診其脈氣漸和,精神漸旺,向未出房室,此則能步至中堂,但痛處未盡除,然而生機則躍躍矣。惜其欲速太過,惑於群小,棄置予方,復以前藥雜進。

白話文:

我給了她一劑藥方,包含生地、牡丹皮、芍藥、牛膝、枸杞、續斷、石斛、甘草、桑枝、麥冬和蘇子。囑咐她服用十劑纔有效,這是因為陰虛不能驟然補充。她服用了八劑後,又邀請我去看診。我診斷她的脈象逐漸平和,精神也漸漸旺盛起來。她之前只能待在房中,現在已經能走到中堂了。但疼痛感還沒完全消除,不過她的生命力已經顯現出來了。可惜她太急於求成,聽信了小人的話,放棄了我的藥方,又去服用以前的藥。

一月後,胃氣果敗,作嘔逆;陰血愈耗,發潮熱;脾氣傷盡,作腹脹。再半月而死矣。(已上三條附)。

2. 吐血三要法

宜行血,不宜止血。

血不行經絡者,氣逆上壅也。行血則血循經絡,不止自止。止之則血凝,血凝則發熱,惡食,病日痼矣。

宜補肝,不宜伐肝。

經曰: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者也。肝為將軍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職也。養肝則肝氣平而血有所歸,伐之則肝虛不能藏血,血愈不止矣。

白話文:

《黃帝內經》記載:五臟負責儲藏精氣,不會漏失。肝臟猶如身體的將軍,主要功能是儲藏血液。吐血是由於肝臟失職造成的。養護肝臟可以讓肝氣平穩,血液就有歸處;如果損傷肝臟,肝功能虛弱就無法儲藏血液,這樣一來,吐血會更加嚴重。

宜降氣,不宜降火。

氣有餘即是火,氣降即火降,火降則氣不上升,血隨氣行,無溢出上竅之患矣。降火必用寒涼之劑,反傷胃氣,胃氣傷則脾不能統血,血愈不能歸經矣。今之療吐血者,大患有二:一則專用寒涼之味,如芩、連、山梔、四物湯黃柏知母之類,往往傷脾作泄,以致不救。一則專用人參,肺熱還傷肺,咳嗽愈甚。

白話文:

身體有過多的氣就會變成火氣,氣下降的時候火氣也會下降,火氣下降了,氣就不會向上升,血液跟隨氣運行,就不會溢出到上部竅道而引起出血的毛病了。要降低火氣一定要用寒涼的藥物,但這反而會損傷胃氣,胃氣受損,脾臟就不能統攝血液,血液就更不能迴歸經脈了。現在治療吐血的醫生,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隻使用寒涼的藥物,例如黃芩、黃連、山梔子、四物湯、黃柏、知母等等,這些藥物常常會損傷脾臟引起腹瀉,導致患者無法康復。二是隻使用人參,肺熱還會損傷肺臟,咳嗽會更加嚴重。

亦有用參而愈者,此是氣虛喘嗽,氣屬陽,不由陰虛火熾所致,然亦百不一二也。

仲淳立論,專以白芍藥、炙甘草制肝。枇杷葉麥門冬、薄荷葉橘紅、貝母清肺。薏苡仁、懷山藥養脾。韭菜、番降香、真蘇子下氣。青蒿鱉甲銀柴胡牡丹皮地骨皮補陰清熱。酸棗仁炒研、白茯神養心。山茱萸肉、枸杞子補腎。予累試之輒驗,然陰無驟補之法,非多服藥不效。

白話文:

仲淳的中醫理論主要使用以下藥材:

  • 白芍藥和炙甘草:調節肝臟機能
  • 枇杷葉、麥門冬、薄荷葉、橘紅、貝母:清肺止咳
  • 薏苡仁、懷山藥:健脾益胃
  • 韭菜、番降香、真蘇子:行氣
  • 青蒿、鱉甲、銀柴胡、牡丹皮、地骨皮:滋陰清熱
  • 炒研酸棗仁、白茯神:養心安神
  • 山茱萸肉、枸杞子:補腎

我多次試驗驗證此方有效,但滋陰須循序漸進,若非長期服藥,難以奏效。

病家欲速其功,醫者張皇無主,百藥雖試,以致殞身。覆轍相尋不悟,悲夫!(鬱金治吐血聖藥,患無真者爾)。

白話文:

病人想要快速康復,醫生卻慌亂無措,各種藥物都試了,最終導致病人身亡。吸取了前車之鑑,卻依然不知悔改,真是可悲啊!(鬱金能治療吐血,只是很難找到真正的鬱金罷了)。

顧季昭患陰虛內熱,仲淳云:法當用甘寒,不當用苦寒。然非百餘劑不可,慎勿更吾方。欲加減,使吾徒略加增損可也。果百劑而安。

白話文:

顧季昭得了陰虛內熱的病,周仲淳說:治法應當使用甘寒的藥物,不應使用苦寒的藥物。但是,如果不用一百多劑藥,是無法治好的,請不要擅自更改我的方子。如果你要加減藥物,可以讓我的學生略微增減即可。果然,用了一百劑藥之後,病就好了。

天門冬,麥門冬,桑白皮,貝母,枇杷葉(各二錢),地骨皮(三錢),五味子(一錢),白芍藥(二錢),鱉甲(三錢),蘇子(研細,二錢),車前子(二錢)

白話文:

天門冬、麥門冬、桑白皮、貝母、枇杷葉(各 12 克)

地骨皮(18 克)

五味子(6 克)

白芍藥(12 克)

鱉甲(18 克)

蘇子(研磨成細粉,12 克)

車前子(12 克)

王司丞遜之患吐血,仲淳診之云:多服童便自愈。別去,貽書門人張選卿曰:遜之旋已勿藥矣,但相公年尊,右手脈弱甚,此非細故,可致意遜之預為計。時文肅公尚無恙,不兩月,而遜之疾瘳,文肅一病不起。

白話文:

王司丞遜之得了吐血的毛病,仲淳診斷後說:「多喝童便就能自愈。」後來離開,留下信給門人張選卿說:「遜之的病很快就痊癒了,不用吃藥。但是丞相年紀大了,右手脈象很弱,這不是小事,請你轉達遜之提前做好打算。」當時文肅公還安好,不到兩個月,遜之的病就痊癒了,而文肅公一病不起。

加味六味地黃丸(治吐血,趙冠山子服立起)。

地黃(半斤),天門冬,麥門冬,牛膝,鱉甲,黃柏,青蒿,五味子,橘紅,枇杷葉,懷山藥,山茱萸肉(各四兩),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二兩)

白話文:

生地黃(250 克)、天門冬、麥門冬、牛膝、鱉甲、黃柏、青蒿、五味子、橘紅、枇杷葉、懷山藥、山茱萸肉(各 200 克)、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 100 克)

煎方,蘇子(炒研,二錢),枇杷葉(三大片),生地黃(三錢),廣陳皮(二錢),白芍藥(三錢),茅根(一兩),麥門冬(五錢),桑白皮(二錢),番降香(一錢二分,血止去之),貝母(二錢),牛膝(四錢),鱉甲(四錢),甘草(一錢),天門冬(二錢)

白話文:

煎煮藥方:

  • 蘇子(炒熟研磨,兩錢)
  • 枇杷葉(三片)
  • 生地黃(三錢)
  • 陳皮(兩錢)
  • 白芍藥(三錢)
  • 茅根(一兩)
  • 麥門冬(五錢)
  • 桑白皮(兩錢)
  • 乳香(一錢二分,血止後去除)
  • 貝母(兩錢)
  • 牛膝(四錢)
  • 鱉甲(四錢)
  • 甘草(一錢)
  • 天冬(兩錢)

治陰虛喉痛。喉間血腥氣,聲啞,到此便難措手。

麥門冬(三錢),天門冬(三錢),薄荷(八分),貝母(三錢),蘇子(研,一錢),橘紅(二錢),炙甘草(一錢),百部(去心,三錢),款冬花蕊(二錢),鱉甲(如法,四錢),桑白皮(如法,四錢),懷生地(三錢)

白話文:

麥門冬(15克),天門冬(15克),薄荷(4克),貝母(15克),蘇子(研磨,6克),橘紅(10克),炙甘草(6克),百部(去心,15克),款冬花蕊(10克),鱉甲(處理後,20克),桑白皮(處理後,20克),懷生地黃(15克)

河水二盅,煎八分,加童便一杯,飢時服。

丸方,六味地黃丸中加鱉甲、天門冬、麥門冬、百部、五味子、真阿膠,各如山藥之數,煉蜜丸。每六錢,空心淡鹽湯吞,飢時白滾湯吞。(已上皆仲淳法)。

白話文:

丸藥配方,在六味地黃丸中加入鱉甲、天門冬、麥門冬、百部、五味子、真阿膠,各等於山藥的用量,煉製成蜜丸。

每丸六錢,用淡鹽湯送服,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以上皆為仲淳的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