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3)

1. 一切疳第三

《聖惠》:夫小兒疳疾者,其狀多端,雖輕重有殊,形證各異,而細窮根本,主療皆同。由乳哺乖宜,寒溫失節,臟腑受病,血氣不榮,致成疳也。其五臟及諸疳等,今以一方同療之,故謂一切疳也。

白話文:

《聖惠》:小兒患有疳疾,症狀表現多種多樣,雖然輕重程度不同,形體證狀各異,但是如果仔細追究根本原因,主要的治療方法都是相同的。是由於乳哺餵養不當、寒溫失調、臟腑受到損傷、血氣虧虛導致的。現在用一方藥物同時治療五臟及諸疳,所以稱為一切疳。

錢乙論諸疳云:疳在內,目腫腹脹,利色無常,或沫青白,漸瘦弱,此冷證也。疳在外,鼻下赤爛自揉,鼻頭上有瘡不著痂,漸繞耳生瘡。治鼻瘡爛蘭香散。(方見鼻疳門中。)諸瘡,白粉散主之(方見疳瘡門中。)肝疳,白膜遮睛,當補肝地黃丸主之(方見虛寒門。)心疳,面黃頰赤,身壯熱,當補心安神丸主之(方見虛熱門中。

白話文:

錢乙論述各種疳證雲:疳證在內,表現為眼睛腫脹、肚子脹大、大便顏色不正常,或泡沫呈青白色,逐漸消瘦虛弱,這是屬於寒證的疳證。疳證在外,表現為鼻下發紅、爛瘡,反覆自行揉捏,鼻頭上有瘡口不結痂,逐漸蔓延至耳朵周圍也有瘡。用蘭香散治療鼻下爛瘡(具體方藥見鼻疳證條目中)。各種瘡證,以白粉散為主要治療藥物(具體方藥見疳瘡證條目中)。肝疳證,癥狀為眼白上附著白膜,宜用補肝地黃丸為主要治療藥物(具體方藥見虛寒證條目中)。心疳證,癥狀為面色發黃、雙頰發紅,全身發熱,宜用補心安神丸為主要治療藥物(具體方藥見虛熱證條目中)。

)脾疳,體黃腹大,食泥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腎疳,極瘦,身有瘡疥,當補腎地黃丸主之。筋疳,瀉血而瘦,當補肝地黃丸主之。肺疳,氣喘,口鼻生瘡,當補脾肺益黃散主之。骨疳,喜臥冷地,當補腎地黃丸主之。諸疳皆依本臟補其母及與治疳藥。

白話文:

脾疳:身體發黃腹脹,喜歡吃泥土,應以補脾益黃散為主。(方子見胃氣不和門中。)腎疳:身體極度消瘦,身上有瘡疥,應以補腎地黃丸為主。筋疳:瀉血而瘦,應以補肝地黃丸為主。肺疳:氣喘,口鼻生瘡,應以補脾肺益黃散為主。骨疳:喜歡臥在涼爽的地方,應以補腎地黃丸為主。各種疳病都應該根據本臟來補其母,並與治疳藥一起服用。

冷則木香丸,熱則胡黃連丸主之(二方並見病後虛羸中。)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大病或吐瀉後,以藥吐下,致脾胃虛弱、亡津液。且小兒病疳,皆愚醫之所壞病。假如潮熱是一臟虛、一臟實而內發虛熱也,法當補母而瀉本臟則愈。假令日中發潮熱,是心虛熱也,肝為心母,則宜先補肝,肝實而後瀉心,心得母氣則內平而潮熱愈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怕冷,就給他服用木香丸,如果怕熱,就給他服用胡黃連丸。(這兩種藥方都適用於病後體虛的人。)疳病都是因為脾胃虛弱,津液不足所引起的。由於大病一場,或者嘔吐、泄瀉後,服用藥物導致脾胃虛弱,津液不足。而且小兒患疳病,都是庸醫誤治所造成的。假如發低燒是某一臟腑虛弱,另一臟腑實熱,而內部發生的虛熱,方法應該補虛弱的臟腑,瀉實熱的臟腑,這樣就會痊癒。假如在白天發低燒,這是心臟虛熱引起的,肝臟是心臟的「母親」,所以應該先補肝,肝臟實熱後再瀉心臟,心臟得到肝臟的「母親」之氣,那麼內部就會平和,低燒也就痊癒了。

醫見潮熱,妄謂其實,乃以大黃、牙硝輩諸冷藥利之,利既多矣,不能禁約而津液內亡,即成疳也。又有病癖,其疾發作寒熱,飲水脅下有形硬痛。治癖之法,當漸消磨,醫反以巴豆硇砂輩下之。小兒易虛易實,下之既過,胃中津液耗損,漸令疳瘦。又有病傷寒五、六日,間有下證,以冷藥下之太過,致脾胃津液少,即使引飲不止而生熱也。熱氣內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證變諸端,因亦成疳。

白話文:

醫生看到潮熱,就認為是實熱,於是用大黃、牙硝等寒涼藥物瀉利。瀉利多了,津液內耗,就會形成疳病。還有一種病叫癖病,發作時會出現寒熱,飲水後脅下有硬塊疼痛。治療癖病的方法應該是用緩和的藥物慢慢消磨。但是,醫生卻用巴豆、硇砂等瀉下藥物來治療。小孩子的體質容易虛弱或實熱,瀉下過度,胃中的津液就會耗損,慢慢就變成疳瘦。還有一種病叫傷寒,病程到了五、六天時,偶爾會出現瀉肚子的症狀。如果用寒涼藥物瀉下太多,就會導致脾胃津液不足,即使喝很多水也止不了渴,還會發熱。熱氣內耗,肌肉外消,其他邪氣侵襲,症狀就會千變萬化,最終也變成疳病。

又有吐瀉久病,或醫妄下之,其虛亦甚,津液燥損,亦能成疳。又有肥疳,即脾疳也。身瘦黃,皮乾而有瘡疥。其候不一,種種異端,今略舉綱紀:目澀或生白膜,唇赤,身黃干或黑,喜臥冷地;或食泥土,身有瘡疥,瀉青白黃沫,水利色變易,腹滿,身耳鼻皆有瘡,髮鬢作穗,頭大項細,極瘦,飲水,皆其證也。大抵疳病當辨冷熱、肥瘦。

白話文:

此外,還有因腹瀉等長期慢性疾病而生病的人,或者因醫生誤行瀉下之法,導致身體虛弱,津液枯竭,也會形成疳病。另有一種肥胖的小兒疳病,就是脾疳。患者身材瘦削枯黃,皮膚乾裂有瘡疥。症狀繁多,不盡相同,各有不一。現在略舉其綱領:眼睛乾澀或生白膜,嘴脣發紅,身體發黃乾枯或發黑,喜歡睡在寒冷的地方;或吃泥土,身上瘡疥,大便帶有青白黃色的泡沫,水樣便,顏色容易改變,腹滿,身體、耳朵、鼻子都有瘡,頭髮乾枯成穗狀,頭大頸細,消瘦到極點,飲水時都很困難,這些都是疳病的症狀。總之,疳病應當區分寒熱、肥瘦。

其初病者為肥熱疳;久病者為瘦冷疳。冷者木香丸,熱者胡黃連丸主之(方見同上。)冷熱之疳尤宜如聖丸。(方見疳瀉門中)故小兒之臟腑柔弱,不可痛擊,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凡有可下,量大小虛實而下之,則不至為疳也。初病津液少者,當生胃中津液,白朮散主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白話文:

那些剛開始得疳症的,是肥熱疳;得久了的,是瘦冷疳。冷的用木香丸,熱的用胡黃連丸為主。(藥方見上面的條文。)冷熱疳症都是尤為適合用聖丸。(藥方見疳瀉門中)所以小兒的臟腑柔弱,不能劇烈攻下,大下必損傷津液而形成疳症。凡有可下瀉的,要根據年齡、大小、虛實而下瀉,這樣就不會形成疳症。剛開始得病津液少的,應當生胃中津液,白朮散為主。(藥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惟多則妙。余見下。

張渙論:小兒百晬以後,形骨輕軟,腸胃細微,乳哺須是合宜,臟腑自然調適。若乳母寒溫失理,動止乖違,飲食無節,甘肥過度,喜怒氣亂,醉飽傷勞便即乳兒,定成疳病。又周晬以後,五歲以前,食物漸多,不擇生冷,恣食肥膩甘酸,並生疳氣。但小兒一切疳病,種類甚多,最為緊急。

白話文:

張渙說:小兒出生後百天內,形體骨骼柔軟,腸胃嬌嫩,哺餵乳汁一定要適宜,五臟六腑才能自然調適。但如果乳母寒熱失調,動作舉止失常,飲食無度,過度吃肥膩食物,情緒喜怒無常,酒醉飽食、勞累後立刻乳兒,一定會導致疳病。又出生後周歲後到五歲前,食物種類漸多,不挑選生冷食物,恣意食用肥膩甘酸食物,也會生出疳氣。但小兒疳病種類繁多,非常棘手。

《嬰童寶鑑》諸疳通論:夫小兒疳證,互諭多端,言詞煩迷,愈失大旨。但小兒發立焦黃,肌體瘦劣,腹肚疼痛,愛吃泥土,瀉痢無常,盜汗不止,腹大即喘,腳細難行,洞下脫肛,時時壯熱,面覆地臥,心喜啼呼,腹中蟲生,糞中有米,便如泔澱,嘔吐無時,有似瘦勞。更加寒顫,如此之狀即是疳也。

白話文:

《嬰童寶鑑》中關於諸疳的總論提到:小兒疳證,種類繁多,說法紛雜,容易讓人迷失方向。通常小兒得了疳證,會出現以下症狀:發育不良、體型消瘦、腹痛、愛吃泥土、經常腹瀉或痢疾、盜汗不止、腹部膨大、咳嗽喘息、走路困難、脫肛、時常發燒、趴在地上哭鬧、肚子有蟲子、大便中有米粒、嘔吐不止、身體消瘦。如果再加上畏寒發抖,那麼就可以診斷為疳證。

凡一十二種各異其名:在心為驚疳;在肝為風疳;在肺為氣疳;在脾為肉疳;在腎為急疳。此五臟之五疳外,更十二般疳而重言別論。乾疳雖能乳食,見者皆餐,最便酸鹹之物。急疳瀉痢脫肛,其糞五色,雖食不生肌肉,睡多汗出,此急疳之候也。風疳手足顫瘲,雙目微牽,或笑或嗔,爪甲青色,狀如神祟,此風疳之候也。

白話文:

共有十二種疳,分別為:

在心中叫做驚疳;在肝臟中叫做風疳;在肺中叫做氣疳;在脾中叫做肉疳;在腎中叫做急疳。

除了五臟的五種疳以外,還有另外十二種疳,被單獨列出討論。

乾疳雖然能吃奶,但看起來像是肚子餓了,最適合吃酸鹹的食物。

急疳會腹瀉、痢疾、脫肛,糞便五顏六色,即使吃東西也不會長肌肉,睡覺時會流汗,這些都是急疳的症狀。

風疳的手腳會顫抖抽搐,眼睛微微抽動,有時會笑有時會生氣,指甲是青色的,看起來像是被邪靈附體了,這些都是風疳的症狀。

肉疳眼澀而痛,食物不消,體羸黃瘦,四肢無力,腹脹氣喘,此肉疳之候也。脊疳蟲攻,脊膂指背皆癢,頭髮焦立,皮肉枯燥,兩脅脹滿,一日數利,脊如鋸齒,此脊疳之候也。口疳唇皮齒黑,舌上生瘡,兩齦潰爛,並蟲自出,此口疳之候也。腦疳鼻下赤爛,以手自揉,身熱體干,目赤如朱,此腦疳之候也。

白話文:

  1. 肉疳:
  • 眼睛乾澀且疼痛
  • 消化不良
  • 身體虛弱、黃瘦
  • 四肢無力
  • 腹脹、氣喘
  1. 脊疳:
  • 蟲子侵襲脊椎
  • 脊椎和背部瘙癢
  • 頭髮焦黃豎立
  • 皮膚枯燥
  • 兩側脹滿
  • 每天腹瀉多次
  • 脊椎骨像鋸齒一樣
  1. 口疳:
  • 嘴脣、牙齒發黑
  • 舌頭上長瘡
  • 兩側牙齦潰爛
  • 有蟲子從口中爬出
  1. 腦疳:
  • 鼻子下方紅色且潰爛
  • 用手揉鼻子
  • 身體發熱
  • 眼睛赤紅

食疳夜間潮熱,或即憎寒,手足俱冷,能乳即瘦,有如盜汗,此食疳之候也。奶疳因病後得之,乳母壅毒衝上,或是吃乳母之𨢎奶也。初只氣促,雖能乳食,漸加羸瘦,瀉久不止,三焦壅熱,五臟困乏,此奶疳之候也。蛔疳合面而臥,氣急面黃,時哭聲高,又似心痛;或即發作有時,只在月初(謂月朔蟲頭舉也。)脾疳常吃泥土、生米及鹽,心意不悅,身體黃,口內多涎,瀉痢有蟲,此脾疳之候也。

白話文:

食疳晚上發熱,或時而畏寒,手腳都冰冷,能哺乳就會消瘦,就像盜汗一樣,這是食疳的徵兆。奶疳是因為生病後得的,乳母的毒氣衝上來,或者吃了乳母的奶水也會得。一開始只是氣促,雖然能哺乳,但漸漸地消瘦,腹瀉長久不止,三焦壅熱,五臟睏乏,這是奶疳的徵兆。蛔蟲則總是面朝下趴著睡覺,氣急臉黃,時而高聲啼哭,又似心痛;或者發作有時候,只在月初(人們說月朔時蟲頭會抬起)。脾疳經常吃泥土、生米和鹽,情緒不好,身體發黃,嘴裡有很多涎液,腹瀉帶有蟲子,這是脾疳的徵兆。

氣疳或吃熱乳,或因重病,漸成此患;忽然咳嗽,初得更服冷藥,使日夕渾身壯熱,腳冷如冰,氣促而喘,漸漸目昏,此氣疳之候也。

白話文:

氣疳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吃熱奶\乳,一種是因患重病後逐漸引起。剛開始時會有咳嗽症狀,如果此時還吃下寒涼藥物,就會整天發熱,腳像冰塊一樣冷,呼吸短促並帶喘鳴,漸漸地會視力模糊,這些都是氣疳的徵兆。

《惠眼觀證》:疳病形候,本因餐瓜果油膩,恣食甘甜黏滑之物,故生疳氣。但見肌肉瘦弱,肚高腳細,臟腑或閉或泄,或澀或瀉,或滯或痢,則先調氣,兩日後,量大小下鮓湯丸通利(方見急慢驚風門中。

白話文:

《惠眼觀證》:疳病的成因是,吃了瓜果、油膩、甘甜、黏滑的食物,因此生了疳氣,就會見肌肉消瘦、肚子變大、腿變細,內臟功能異常,有的會閉結,有的會腹瀉,有的會便祕,有的會腹瀉,有的會腹瀉,先調整身體的氣,兩天後,根據病情的輕重,服用鮓湯丸來通利。具體的方子可以在「急慢驚風門」中找到。

)如許得脈細實,則重下鮓湯丸取下惡物,次日塌氣(方見腫滿門中)、勻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醒脾(方見利門中)、平胃(方見噦逆門中)調理,後常服烏犀角丸(方見肥疳門中)夾蘆薈丸(方未見。)參苓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吃一月日,長肥即安。若久患累經醫治,傳變川芎蒸疳勞,口生瘡,上焦虛熱往來,荏苒歲月,即成丁奚、哺露。

白話文:

如果脈象細而實,就用重下鮓湯丸來取出體內的惡物,隔天會出現塌氣(症狀是腫滿小腹)、勻氣(症狀是胃氣不和的小腹)、醒脾(症狀是利小腹)、平胃(症狀是噦逆的小腹)等症狀,再用烏犀角丸(症狀是肥疳的小腹)和蘆薈丸(方子還沒看到。)參苓散(症狀是胃氣不和的小腹)。吃一個月後,體重增加,病情就會穩定下來。如果長期患病,經過多次治療,演變成川芎蒸疳勞,嘴裡長瘡,上焦虛熱反覆發作,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丁奚、哺露。

此由脾氣大瘕虛怯,先宜塌氣,二日氣行,即下醒脾,貴得氣實而進少食,卻與勻氣夾柴胡丸與服(方見骨蒸門中),退骨蒸熱。如或熱退,即下蘆薈治勞。此病但多用勻氣調理,丁奚、哺露二候一同。但丁奚尤可便用鮓湯丸利之,取下疳蟲。若哺露腸腹多青筋,及吃物不變。

白話文:

這種病是因脾氣虛弱導致精神不振,首先應該宣通氣機,等氣機通後,再使用醒脾的藥物,以達到補氣健脾,減少飲食,再用勻氣治療方法,並加入柴胡丸同服,以退除骨蒸熱。如果熱症退去,再使用蘆薈治療勞瘵。治療這種病只要多用勻氣的治療方法,不管丁奚或哺露,都一律同治。但如果丁奚症,還可以適當地使用鮓湯丸來治療,以消除疳蟲。如果有哺露症,則腸腹部會有許多青筋,同時吃下的食物很難消化。

且用前調理,候一月氣實乃可通利。

《莊氏家傳》小兒二十四候:

第一候:瀉膿血,日漸瘦,是冷熱疳。第二候:腳細肚高,胸前骨生,愛吃泥土酸鹹;日久通身黃,時時吐逆下痢,腹內疼痛,是脾疳。第三候:鼻下赤爛,愛揉眼,兼血痢,是肺疳。乃因吃著承熱物或病奶,所損心肺,加之咳嗽,更以服涼冷藥過多,便上熱下冷,漸漸昏沉,日夜煩哭。第四候:皮膚皺,面無顏色,身上燥癢,心煩。

白話文:

第一期症狀:膿血洩出,日漸消瘦,是冷熱疳。

第二期症狀:雙腳細瘦,腹部高挺,胸前骨骼突出,喜歡吃泥土和酸鹹的東西;久了之後全身發黃,經常反胃、腹瀉,腹內疼痛,是脾疳。

第三期症狀:鼻下紅腫腐爛,喜歡揉眼睛,同時伴有血痢,是肺疳。都是因為吃了過於燥熱的食物,或是餵食了有病的奶水,損傷了心肺,再者加上咳嗽,又服用過多寒涼藥物,於是上熱下冷,逐漸昏沉,日夜煩躁哭泣。

第四期症狀:皮膚皺縮,臉色枯槁,身上乾燥瘙癢,心煩。

第五候:頭生瘡,毛髮稀疏,鼻生瘡,是肺疳。第六候:頭生瘡,毛髮稀焦,是肝疳。第七候:牙變黃赤不定,是腎疳。第八候:頭髮焦乾,鼻下瘡生,是肺疳。第九候:咬指甲,毛髮作穗,四肢沉重,是心疳。第十候:肚上筋生,齒齦蟲蝕,是骨槽疳。第十一候:吐逆腹脹,是胃疳,又名奶疳。

白話文:

第五候:長瘡在頭上,毛髮稀疏,鼻子生瘡,是肺結核。

第六候:長瘡在頭上,毛髮稀少焦黃,是肝結核。

第七候:牙齒變成黃色或紅色,時常不定的,是腎結核。

第八候:頭髮乾枯焦黃,鼻子下長瘡,是肺結核。

第九候:咬指甲,毛髮髮尾分岔,四肢沉重,是心結核。

第十候:肚子筋脈凸出,牙齦被蟲蛀,是骨髓結核。

第十一候:嘔吐逆泄腹脹,是胃結核,又稱乳母結核。

第十二候:齒齦臭爛,面無顏色,心不思食,是脾疳,又名口疳。第十三候:愛合面臥,多睡如醉,腹脹氣急。蓋是因曾吃生肉,如此腹內有蟲,是心脾疳。第十四候:鼻內干痛,口中臭氣,連翹有鮮血,是肝肺疳。第十五候:腳細肚高,並肚上有青脈,是脾疳。第十六候:非時生瘡,愛吃冷水,是熱疳。

白話文:

第十二候:牙齦腐爛,臉色蒼白,沒有食慾,是脾疳,又稱口疳。

第十三候:喜歡趴著睡,經常睡得像喝醉一樣,腹部脹滿,呼吸急促。可能是因為吃了生肉,所以肚子裡有蟲,是心脾疳。

第十四候:鼻子裡面疼痛,嘴巴有臭味,唾液中有鮮血,是肝肺疳。

第十五候:腳細肚子大,肚皮上有青筋,是脾疳。

第十六候:不適時生成癤瘡,喜歡喝冷水,是熱疳。

第十七候:皮膚上生粟子,糞中米出,是脾冷疳。第十八候:氣滿腹脹及口乾,是心胃疳。第十九候:愛餐生米麵、炭、磚瓦,是脾胃疳。第二十候:揉鼻揩眼及咬指甲,愛飲水,是肝渴疳。第二十一候:多寒熱,愛臥不起,是骨熱疳。第二十二候:愛飲水,眼目不開,是肝疳。

白話文:

第十七候:皮膚上長出像粟子一樣的東西,糞便中出現米粒,這是脾胃虛寒導致的疳病。

第十八候:氣息飽滿、腹部脹大,並伴有口乾舌燥,這是心胃虛弱導致的疳病。

第十九候:喜歡吃生米麵、炭、磚瓦等異物,這是脾胃虛弱導致的疳病。

第二十候:經常揉鼻子、擦眼睛、咬指甲,並喜歡喝水,這是肝臟虛熱導致的疳病。

第二十一候:經常感到寒冷和發熱,喜歡臥牀不起,這是骨骼虛熱導致的疳病。

第二十二候:經常口渴並感到眼睛不舒服,這是肝臟虛弱導致的疳病。

第二十三候:肌體或熱或涼,發渴無時,是急疳。第二十四候:齒齦黑,唇頤開,開則赤,是心疳積熱。

《顱囟經》治小兒孩子諸色疳疾,或腹內虛脹,驚癇,頭髮立,常咬手指,脊疳、疳勞,臂脛細弱,仍立不得;及鼻下常赤,清涕涎流不止,舌上生瘡,腦疳、口疳,腹上筋脈。保童丸

白話文:

《顱囟經》用於治療小兒的各種疳病,包括腹內虛脹、驚癇、頭髮豎立、經常咬手指、脊疳、疳勞、臂脛細弱、站立困難;以及鼻下經常發紅、清涕涎水不止、舌頭上生瘡、腦疳、口疳、腹部的筋脈。

保童丸配方:

  • 地黃(生地黃):100克
  • 熟地(熟地黃):100克
  • 當歸:50克
  • 白芍:50克
  • 川芎:30克
  • 荊芥:30克
  • 防風:30克
  • 柴胡:30克
  • 黃芩:30克
  • 黃連:30克
  • 白術:30克
  • 茯苓:30克
  • 甘草:15克
  • 生薑:12克
  • 大棗:12枚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水或米湯調服,每日三次,每次一湯匙。

虎睛(半隻),硃砂,麝子(各一分),牛黃,龍腦,巴豆,芎藭,桔梗羌活枳殼檀香茯神人參當歸,代赭,鶴蝨白朮(各半兩)

白話文:

  • 虎眼:半隻

  • 硃砂:一份

  • 麝香:一份

  • 牛黃:一份

  • 龍腦:一份

  • 巴豆:一份

  • 芎藭:半兩

  • 桔梗:半兩

  • 羌活:半兩

  • 枳殼:半兩

  • 檀香:半兩

  • 茯神:半兩

  • 人參:半兩

  • 當歸:半兩

  • 代赭:半兩

  • 鶴蝨:半兩

  • 白朮:半兩

上為末,下香、砂、巴豆,拌令勻,煉蜜丸如梧子大。一歲至五歲每日一丸,十歲每日兩丸,並空心米飲下,但稍知。孩子病甚,即加藥與之。孩子未較,奶母忌生冷、油膩、炙爆、毒魚、大蒜、米醋。

白話文:

把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底下是香附、砂仁、巴豆,拌勻,並加入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一歲至五歲的嬰孩每日服用一丸,十歲每日兩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但只能少量。如果嬰孩病情嚴重,即增加藥量服用。在嬰孩未曾痊癒前,哺乳的母親應忌食生冷、油膩、燒烤食物、毒魚、大蒜、米醋。

《顱囟經》治孩子疳痢、諸色疳,並一十五種病狀、一、腹大;二、皮膚黑黃;三、骨節粗;四、眼赤;五、口赤;六、鼻中生瘡;七、頭髮黃;八、咬指甲;九、愛吃土;十、愛吃甜物;十一、身熱;十二、頭大;十三、臍凸;十四、項細;十五、面無光。並宜常服,保童丸方

白話文:

《顱囟經》:治療兒童疳痢、各種疳病,以及伴隨的十五種疾病症狀:

  1. 腹部腫脹。

  2. 皮膚黑黃。

  3. 骨節粗大。

  4. 眼睛發紅。

  5. 口腔發紅。

  6. 鼻中生瘡。

  7. 頭髮發黃。

  8. 咬指甲。

  9. 喜歡吃泥土。

  10. 喜歡吃甜食。

  11. 身體發熱。

  12. 頭部過大。

  13. 肚臍凸出。

  14. 頸部細小。

  15. 面色無光。

此外,兒童應常服保童丸方以保持健康:

硃砂(半分),牛黃,麝香蟾酥(各少許),阿魏(二分)

白話文:

硃砂(0.5克),牛黃,麝香,蟾酥(各少量),阿魏(2克)。

上先將硃砂於淨器中研如粉,入諸藥。一時以蒸餅為丸,忌羊血、生冷等。

白話文:

首先把硃砂放在乾淨的器皿裡研成粉末,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然後用蒸好的餅做成藥丸,忌諱吃羊肉血和生冷的食物。

《顱囟經》治孩子疳氣,或釀肚脹,上筋脈,頭大項細,吃物不知足,夜中即起,腹內長鳴方。

大黃(一兩),陳橘皮(二兩,酸醋二合浸二日,曬乾),蜣螂(二十個,去翅足子,熱燒醋安之,以盃蓋地上去火毒,候冷取出,炒過)

白話文:

大黃(一兩)、陳橘皮(二兩,用酸醋二杯浸泡兩天,之後曬乾)、蜣螂(二十隻,去除翅膀、腳和內臟,用熱的醋浸泡,蓋上杯子去除火毒,等冷卻後取出,炒過)。

上件為末,蜜為丸。每日空心熟水下十丸,忌如常。

葛氏《肘後》:小兒一切疳方。

上用牛筋白皮少許,搗取一合或半合與服之。

《仙人水鑑》:小孩子頭髮焦黃赤,日漸黑瘦,宜服此,百中散

黃葵花,白芷延胡索(各二分),檳榔(十分,生用),鬱金(四分),干蚯蚓(一條,生用),黃鹽(六分,陶隱居云:北海黃鹽草粒粗,以作魚鮓及咸葅),干蝦蟆(末,少許),白米(一勺),牛肉脯(二分),倒懸囊(一個。灰蜘蛛是)

白話文:

黃葵花、白芷、延胡索(各二分),檳榔(十分,生用),鬱金(四分),乾蚯蚓(一條,生用),黃鹽(六分,陶隱居說:北海黃鹽草粒粗,用來做魚鮓和鹹葅),乾青蛙(末,少許),白米(一勺),牛肉脯(二分),倒懸囊(一個,是灰蜘蛛)。

上搗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空心,煎骨汁下一丸與吃了。專候所往,取下蟲。此疾求除根本。

《集驗方》治小兒疳氣不可療。神效丹

綠礬(用火煅通赤,取用釅醋淬過復煅,如此三度)

上細研,用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溫水下,日進兩三服。

《子母秘錄》治小兒疳方。

上用益母草絞汁,稍稍服。(益母草,茺蔚草也。俗名郁具金。田野間甚多)

白話文:

在上面服用益母草絞汁,稍稍喝一點。(益母草,就是茺蔚草。俗名鬱具金。田野之間很多)

《小兒宮氣方》治小兒一切疳疾。

蝸牛殼(七個,淨洗,不得自塵,令乾)

上向酥蜜中,瓷盒盛。卻用紙糊於飯甑內蒸之,下饋即安置,至飯熟取出細研。漸漸吃,一日令盡之。

《藥性論》殺疳蟲治疳瘦方。

上端午日取蝦蟆眉脂,以硃砂、麝香為丸如麻子大。疳瘦者空心一丸,腦疳以奶汁調灌鼻中。《顱囟經》以此藥治一切疳,吹鼻不吃。

白話文:

在端午這天取蟾蜍眉間的脂膏,加入硃砂、麝香,搓成像芝麻大小的丸子。疳瘦的人空腹服用一丸,腦疳則用奶汁調製後滴入鼻中。《顱囟經》用這種藥治療一切疳病,滴入鼻中後不服用食物。

《食療》治小兒疳方。

上瓜葉陰乾研末,酒服半錢。

《元和紀用經》,麝香丸,主小兒疳瘦,面黃發穗,骨立,減食,肌熱,驚癇,疳蟲。

白話文:

《元和紀用經》記載的麝香丸,是針對小兒疳瘦、面黃發穗、骨瘦如柴、食慾減退、肌膚發熱、驚癇、疳蟲等症狀的藥方。

麝香,蘆薈,胡黃連(末)

上等分,研勻。滴水丸黃米大。一歲三丸,三歲五丸至七丸,人參湯下,日三。無比奇效。一云胡黃連四分,餘二物各二分。療疳痢,溫瘧,無比尤驗,一名聖丸,疳藥無如此者。小兒癲癇,驚風,五疳,三蟲,服之立見功效,蛔蟲作疾,枯悴,久痢不住,熱藥調護最難得法,唯此若神。

白話文:

將上等草藥搗碎,磨成極細的粉末,再滴水調和,做成黃米大小的丸藥。依照服用者年齡,一歲服用三丸,三歲服用五丸,最多七丸,以人參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立刻就能見到神奇的效果。也有其他說法認為,胡黃連用四分,其他兩種藥物各用二分,這種藥丸也能有效治療疳痢和溫瘧,效果尤其顯著,被稱為「聖丸」,是治療疳疾最好的藥物。對於小兒癲癇、驚風、五疳、三蟲等疾病,服用後立即可見功效。即使是蛔蟲作亂、身體枯瘦、久痢不止,或熱症調養困難,服用此藥都能收到奇效,堪稱神藥。

經以四味飲、黑散紫丸至聖散五加皮治不能行,蜀脂飲並此麝香丸七方,謂之育嬰七寶。紫陽道士一名保子七聖至寶方,專為一書者,此是也。

白話文:

用四味飲、黑散、紫丸、至聖散、五加皮等藥物治療都不能行走,加上蜀脂飲和本麝香丸七種方法,統稱為育嬰七寶。有一名紫陽道士創了《保子七聖至寶方》一書,就是這些方法。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腹肚脹滿,手腳枯細,眼目口鼻生瘡,身體壯熱,痢下泔澱,日漸羸瘦,面無光澤。

青黛散

青黛雄黃,石鹽(各細研),硃砂(細研,水飛過),白礬(燒令汁盡),薰陸香(研入。各一兩),麝香(細研),蚺蛇膽(研),細辛,黃連(去須),青礬,黃礬(各燒通赤),鹽綠,黃柏(銼),苦參(銼),桂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乾薑(炮製,銼),藜蘆(去蘆須。各半分),附子(炮裂,去皮臍),熊膽(研入),莨菪子(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

白話文:

青黛、雄黃、石鹽(各研細),硃砂(先細研,再用水飛過),白礬(燒製令水份盡失),薰陸香(研入。各一兩),麝香(細研),蚺蛇膽(研),細辛,黃連(去除根須),青礬,黃礬(各燒製通紅),鹽綠,黃柏(切碎),苦參(切碎),桂心,杏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尖、雙仁,再用麩子炒至微黃),乾薑(炮製後,切碎),藜蘆(去除蘆鬚。各取一半),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臍),熊膽(研入),莨菪子(用水淘洗,去除浮者,再用水煮,使芽冒出。

焙乾,炒令黑黃色),石膽(細研。各一分),蝦蟆(一枚,塗醋炙微焦)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同研令勻。如疳在內,三歲每服以井花水一合調下半錢,一歲一字,三歲以上臨時加之。若口內疳瘡,以蒜一片,研和少許散,每夜塗之。須臾,自然流引涎出。若鼻內有瘡,用蒜如皂莢子大研和少散,納入鼻中。若外有疳瘡,以豬脂和散塗之立瘥。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然後混合均勻。嬰兒患內疳,三歲以下者,每次服用半錢,以井水調和服用。一歲的嬰兒,每次服用一個字的藥量;兩歲的嬰兒,每次服用兩個字的藥量;三歲以上的嬰兒,每次服用三錢的藥量。如果嬰兒口腔內有疳瘡,將一片大蒜研磨成泥,再加入少量藥粉,於每晚塗抹患處。不久後,疳瘡自然會流出唾液。如果嬰兒鼻腔內有瘡,將如皁莢子般大小的大蒜研磨成泥,再加入少量藥粉,放入嬰兒鼻腔中。如果嬰兒身上有疳瘡,將豬脂和藥粉混合塗抹患處,即可痊癒。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五膽丸

龍膽(去頭蘆),虎膽,熊膽,豬膽,蘆薈(亦名象膽),麝香,白礬(灰),荊芥(各一分)

白話文:

  • 龍膽(去除根部):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

  • 虎膽:具有清熱定驚、活血化瘀的功效。

  • 熊膽: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

  • 豬膽: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消癥的功效。

  • 蘆薈(也稱為象膽):具有清熱涼血、潤腸通便的功效。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 白礬(灰):具有止血、收斂的功效。

  • 荊芥: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功效。

上件藥都研為末,先取東引偏墜半斤碎銼,以水三大碗,煮至半碗,去滓;以慢火煎如膏,下諸藥末,又熬令可丸,即丸如綠豆大,用瓷器中收。如患諸疳有蟲者,或揩鼻、揩眼,手剜指甲及下部者,取一丸以荊芥湯化為汁,候兒睡後,點少許於鼻中。腦上、十指、下部中蟲聞,皆化為水。

白話文:

把上列藥物磨成粉末,先取半斤東引偏墜,弄碎後加入三大碗水,熬煮至剩半碗,過濾後再熬煮至濃稠如膏狀,加入其他藥物末,再熬煮至可以搓丸,搓成綠豆般大小的丸藥,放在瓷器中收存。若有患有諸疳(一種皮膚病)長蟲的人,或者是用東西摩擦鼻子、眼睛、手挖指甲及下部而受到感染的人,取一丸藥以荊芥湯化成汁,等孩子睡著後,將少量藥汁滴在鼻中。腦上、十指、下部若有蟲子感染聞到藥汁,都會化為水。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面腫項細,腹肚脹滿,四肢羸瘦,身上生瘡,鼻流清涕,頭髮稀疏,日漸尫弱。夜明砂丸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的治療小兒疳病的方劑:

小兒一切疳病,面部腫脹、頸項細小,腹肚脹滿,四肢瘦弱,身上生瘡,鼻涕清稀,頭髮稀疏,日漸體弱;

夜明砂丸方:

丹砂九兩,滑石、青黛各三兩,五倍子、甘草、巴豆、桃仁、艾葉各二兩,

石膏一兩。

以上各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丸,日服二次,以米湯送服。

夜明砂,蟬殼(各微炒),蘆薈,熊膽,硃砂,青黛(各細研),蜣螂(微炒,去翅足),蛇蛻皮(燒灰,半兩),蟬頭(一枚,炙黃焦),麝香,牛黃(各細研,一分)

白話文:

夜明砂,蟬殼(各略微炒一下),蘆薈,熊膽,硃砂,青黛(各研磨成細末),蜣螂(微炒一下,去掉翅膀和腳),蛇蛻皮(燒成灰,半兩),蟬頭(一個,烤至黃焦),麝香,牛黃(各研磨成細末,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糯米納在豬膽中,水煮熟,取出糯米,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成粉末,用糯米放入豬膽中,水煮熟,取出糯米,搓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以薄荷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加減服用。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青金丸方

蝦蟆(三分,塗酥炙黃焦),鶴蝨(半兩),黃連(去須),膃肭臍(酒製,炙微黃),麝香(細研),夜明砂(微炒),蘆薈,砒霜(以熟絹裹,取生豬肉半斤重裹,炙豬肉熟取出。各一分)

白話文:

蟾蜍(切成三份,塗抹香油,烤成焦黃),鶴蝨,黃連(去掉須),膃肭臍(用酒浸泡,烤成微黃),麝香(研磨細),夜明砂(微炒),蘆薈,砒霜(用熟絹包起來,再用生豬肉半斤重包起來,烤豬肉熟取出。每種各一份)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麝香令勻,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下以粥飲研破一丸服。三歲以上,相度加丸服之。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搗碎成粉末,研磨麝香,均勻混合,與煮過的棗肉一起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三歲以下兒童用粥服下,將一粒丸劑研碎服用。三歲以上的孩子,根據體質增加丸劑服用數量。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青金丹,一名,還命保生丹,,神秘,百發百中極驗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治療小兒各種疳病的青金丹,還有一個名字叫「還命保生丹」,這是個靈驗無比的良方。

雌蟾(一枚、仍以端午日午時取之。用蠅子系雙腳,稍寬得所,勿令損傷。以胡黃連一寸許,當心以線系,一半令入蟾口中,須系令定,倒懸之。以生銅器盛取蟾涎。至黃昏卻解放,勿令傷損,只取其涎。蟾肚下有斑點者是雄,不堪用;白淨者是雌蟾也。)青黛,蘆薈,人糞,蟬殼,豬牙皂角,雄黃(各一分)

白話文:

  • 雌蟾蜍(一枚,仍然在端午節正午時分取用。用蠅子綁住兩隻腳,稍微寬鬆一點,不要弄傷。用一寸左右長的胡黃連,用線當心綁住,一半讓它進入蟾蜍口中,必須綁緊,倒掛起來。用生銅器皿盛放蟾蜍涎液。到黃昏時放開,不要弄傷,只取它的涎液。蟾蜍腹部有斑點的是雄性,不能用;白淨的是雌蟾蜍。)

  • 青黛、蘆薈、人糞、蟬殼、豬牙皁角、雄黃(各一份)

上件藥用瓷瓶一所,納藥入瓶中。密蓋瓶口,黃泥固濟,候乾,以炭火燒之令通赤,去火。待冷。打破瓶取藥。細研為末,用蟾涎並麝香一分,和研令勻,丸如綠豆大,用銅盒子盛之。如有小兒患一切疳,先令暖漿水浴,以軟帛子拭乾後,更以溫水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用瓷瓶裝藥,把藥物裝入瓶子中,並把瓶口蓋緊,用黃泥密封後,等泥巴乾了後陶瓷瓶放進火爐燒至通紅,之後取出瓶子等它冷卻,然後打碎瓶子取藥。將藥研磨成粉末,加入蟾涎和麝香,研磨至均勻,做出綠豆般大小的藥丸,用銅盒子裝好。如果有小兒患了一切疳病,先讓小兒用溫水洗澡,用柔軟的布擦乾,再用溫水送服五粒藥丸,根據孩子的體重增減藥量。

若藥干,便以乳汁浸化破與服。須臾似醉,勿怪,是藥力。如蟾涎較少,和藥較硬,即更添入乳相和,同研為妙。

白話文:

如果藥物太乾,可以用乳汁浸泡,軟化後服用。不久後會感到類似喝醉的症狀,不要驚慌,這是藥效所致。如果蟾涎太少,藥物太硬,可以再加入乳汁混合,一起研磨,效果更好。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抵聖丸

麝香,熊膽,硃砂(各細研),瓜蒂,蚺蛇膽(各一分),蟾頭(一枚,炙令焦黃),赤小豆(炒熟),牛黃(細研。各半分)

白話文:

麝香、熊膽、硃砂(都研磨成細粉),瓜蒂、蚺蛇膽(各取一分),蟾蜍頭(取一枚,烤焦黃),赤小豆(炒熟),牛黃(研磨成細粉。各取半份)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令研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如兒小,即以乳汁化破與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物搗碎,篩成細末,全部研磨均勻,加入蜂蜜和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如綠豆一般。每次服用三粒,用粥水送服。如果兒童年幼,可用乳汁將藥丸化開後服用。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服用的數量。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神效,使君子丸

使君子,沒石子,木香,胡黃連,黃連(去須),熊膽,蘆薈(各細研),訶梨勒皮,阿膠(搗碎,炒令黃燥),仙靈脾,天靈蓋(塗酥炙令黃。各半兩),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使君子、沒石子、木香、胡黃連、黃連(去除須根)、熊膽、蘆薈(研為細末),訶梨勒皮、阿膠(搗碎,炒至金黃曬乾)、仙靈脾、天靈蓋(塗上酥油烤至金黃。各半兩),麝香(一分,研為細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水浸蒸餅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隨小兒大小加減用之。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長肌肉。丁香丸

母丁香(二七枚),胡黃連,黃連(去須。各半兩),硃砂(一分),牛黃(一分),麝香(各細研。一分),蝦蟆(一枚,用酒二升,爛煮去骨,入豬膽汁更熬成膏),蕪荑(一分),豬膽(五枚,去汁)

白話文:

  • 母丁香(27枚)

  • 胡黃連、黃連(去須。各半兩)

  • 硃砂(1分)

  • 牛黃(1分)

  • 麝香(各細研。1分)

  • 蟾蜍(1隻,用2升酒煮爛,去骨,再加入豬膽汁熬成膏)

  • 蕪荑(1分)

  • 豬膽(5個,去汁)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諸藥於蝦蟆膏內,和丸如粟大。空心粥飲下五丸,日晚再服。

白話文:

把前面說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蝦蟆膏內,和成如粟米般大小的丸子。空腹時,以粥送服五丸,早晚各服一次。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蘆薈(研細),麒麟竭,地龍(微炒),熊膽(研入。各半兩),蟾酥(半錢)

白話文:

胡黃連、蘆薈(研磨),麒麟竭、地龍(微炒),熊膽(研磨並加入。各半兩),蟾酥(半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麵糊和丸黃米大。空心以粥飲下三丸,晚後再服。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肌體乾瘦,發立毛焦,心神煩熱。熊膽丸

熊膽(研入),蝸牛(炒令微黃),黑狗膽,黃連(去須),胡黃連,丁香,麝香(細研),沉香鯉魚膽水銀(以棗肉少許,研令星盡),青黛(各一分)

白話文:

熊膽(研成粉末),蝸牛(炒到微黃),黑狗膽,黃連(去鬚),胡黃連,丁香,麝香(研磨成細粉),沉香,鯉魚膽,水銀(用少許棗泥研磨至水銀顆粒消失),青黛(各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黃米大。不計時候,以冷水下五丸,粥飲下亦得。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首先將藥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然後加入蜂蜜,搓成黃米大小的丸劑。不限時間,用冷水送服五粒丸,也可以用粥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日漸黃瘦,無問遠近皆效。龍膽散

龍膽(去蘆頭),木香,蝸牛(炒令黃),夜明砂,地龍(各微炒),熊膽,蘆薈,麝香(並細研。各一分),硃砂(細研,水飛過),青黛(細研。各半兩),乾蟾頭(一枚,炙令黃焦)

白話文:

  1. 龍膽(去除蘆葦頭):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

  2.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

  3. 蝸牛(炒至微黃):具有清熱止咳、平喘利尿的功效。

  4. 夜明砂:具有明目退翳、溫腎壯陽的功效。

  5. 地龍(微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6. 熊膽: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7. 蘆薈:具有清熱解毒、緩瀉通便的功效。

  8. 麝香(研磨成細粉):具有開竅醒腦、活血化瘀的功效。

  9. 硃砂(研磨成細粉,水飛提純):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

  10. 青黛(研磨成細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11. 乾蟾頭(炙製至焦黃):具有清熱解毒、化痰定驚的功效。

上件藥搗,羅為末,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更吹少許入鼻中,蟲子自出,黃白色可醫,黑色難治。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粥調勻後服用。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同時將少許藥末吹入患兒鼻中,蟲子便會自行排出。黃疸可以治癒,但是耳聾很難治療。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頭髮成穗,面目痿黃,鼻癢口乾,愛食泥土,心腹虛脹,肚有青筋,四肢壯熱。蘆薈丸方

白話文:

聖惠方:治療小兒一切疳症,頭髮成穗,面目痿黃,鼻癢口乾,愛食泥土,心腹虛脹,肚有青筋,四肢壯熱。

蘆薈丸配方:

  1. 蘆薈汁十五斤,

  2. 狗肉一斤,

  3. 麥芽一斤,

  4. 人參五錢,

  5. 白朮一斤,

  6. 茯苓一斤,

  7. 山藥一斤,

  8. 蓮子肉一斤,

  9. 芡實一斤,

  10. 糯米一斤,

  11. 蜂蜜一斤。

製法:

  1. 將蘆薈汁煮沸,再加入狗肉、麥芽、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肉、芡實、糯米,同煮至肉爛湯濃。

  2. 將蘆薈丸搗碎,與蜂蜜混合,製成丸劑。

蘆薈(細研),丁香(各半兩),生麝香(各細研),胡黃連,木香,牛蒡子(各一分),熊膽(半錢,細研),狗膽,豬膽,蟾頭(塗酥炙微焦各一枚),蝟膽(七枚),龍腦(一錢,細研),雞膽(十枚)

白話文:

蘆薈(細磨研碎),丁香(各半兩),生麝香(各細磨研碎),胡黃連,木香,牛蒡子(各一份),熊膽(半錢,細磨研碎),狗膽,豬膽,蟾蜍頭(塗抹酥油後烤到微微焦黃,各一枚),刺蝟膽(七枚),龍腦(一錢,細磨研碎),雞膽(十枚)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豬膽汁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冷水下一丸,兩歲以上加丸數服之。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體瘦皮乾,毛髮焦黃,心熱煩渴。殺疳,保童丸方

青黛(半兩),熊膽,蘆薈,蟾頭灰,蝸牛(炒令黃,為末),水銀(以少棗肉研,令星盡。各一分),黑狗膽(一枚),鯉魚膽(五枚),麝香(半分)

白話文:

  • 青黛(半兩):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止血。

  • 熊膽:清熱解毒,明目,止血。

  • 蘆薈:清熱瀉火,消炎解毒,止痛。

  • 蟾頭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

  • 蝸牛(炒令黃,為末):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平喘。

  • 水銀(以少棗肉研,令星盡。各一分):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消炎殺菌。

  • 黑狗膽(一枚):清熱解毒,明目,止血。

  • 鯉魚膽(五枚):清熱解毒,明目,止血。

  • 麝香(半分):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止痛。

上件藥以青黛等細研,次下諸膽、研令勻,入煉了蜜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以冷水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田父丸方田父,大蝦蟆也。)

田父(一枚,塗酥炙),蛇蛻皮(一條),母丁香(二七枚),夜明砂(微炒),麝香(細研。各一分),乾漆(搗碎,炒令煙出),硃砂(細研。各半兩)

白話文:

  1. 田父(一種昆蟲,烘烤後塗上酥油)1個

  2. 蛇蛻皮(蛇蛻下的皮)1條

  3. 母丁香(丁香的母株果實)27個

  4. 夜明砂(一種礦物,微炒過)少許

  5. 麝香(研成細粉,各1分)

  6. 乾漆(研成細末,炒至冒煙)半兩

  7. 硃砂(研成細粉)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先取半兩,用醋一中盞熬成膏,後入余藥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先取半兩,用一中盞醋熬成膏狀,然後加入其餘的藥材,和勻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用粥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青黛丸

青黛(一分),腦麝,膩粉,蟾酥(各一錢)

上件藥並都研令細,用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心腹虛脹,愛食泥土,四肢壯熱。闢宮丸方

闢宮(一枚,去頭腳尾,麵裹煨熟),麝香(半錢,細研),熊膽(研入),黃連(去須。各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蟾酥和丸如黍米大。每服研豬肝汁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搗碎成末,再加入蟾酥一起和勻,搓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研磨後,用豬肝汁送服五粒藥丸。兒童服用的劑量需要根據年齡和體重來調整,酌情增減。

《靈苑》,千金丸方,治小兒一切疳,久令兒肥壯無疾。

川楝子肉,川芎(等分)

上二味同為末,以豬膽汁杵和為丸如麻子大。量兒大小加減丸數。每以飯飲吞下,一日二服。常服三丸至五丸。《張氏家傳》丸如綠豆大,分五分。用硃砂、青黛、白定粉、光墨、密陀僧,名為五色丸。非時進米飲下。《孔氏家傳》治疳熱下蟲方同,用臘月干豬膽膏為丸,如干,湯化動,丸綠豆大,十丸、十五丸肉湯下。疳蟲如發,便看即見,稍遲便化。

白話文:

將以上中藥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調和,做成麻子大小的丸狀。根據幼兒的體型增減藥丸的數量,每日兩次,每次服用三到五粒。中醫《張氏家傳》的記載,將丸狀做成綠豆般大小,分成五份。使用硃砂、青黛、白定粉、光墨、密陀僧調製,稱之為五色丸。於非進食時服用,用米飲送服。中醫《孔氏家傳》記載的治療疳熱下蟲的方法類似,使用臘月醃製的豬膽膏做成丸狀。如果丸劑過於乾燥,可在湯中加熱攪動直至融化,將丸子捏成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十到十五粒,以肉湯送服。如果疳蟲發作, 立即服用即可見效,稍晚藥效便會消失。

太醫局,蘆薈丸,治疳氣羸瘦,面色痿黃,腹脅脹滿,頭髮作穗,揉鼻咬甲,好吃泥土;痢色無定,寒熱往來,目澀口臭,齒齦爛黑。常服長肌、退黃、殺疳蟲、進乳食。

白話文:

太醫局所制的蘆薈丸,可以治療疳氣引起的體弱消瘦、面色萎黃、腹部和側面腫脹、頭髮枯黃如穗、揉擦鼻子和咬指甲,以及喜歡吃泥土。它還可以治療痢疾顏色不固定、寒熱交替、眼睛乾澀口臭、牙齦腐爛發黑。經常服用蘆薈丸可以增肌健體,改善黃疸,殺死疳蟲,促進乳汁分泌。

干蝦蟆,大皂角(以上二味。淨分,同燒灰存性,為末。每末一兩入下項藥),青黛(一分,研),蘆薈(研),麝香(研),硃砂(飛,研。各一錢)

白話文:

  • 蟾蜍乾、大皁角果。將以上兩種藥材淨化後稱重後,一起燒成灰,保留原本的性質,然後搗成粉末,每兩重量的藥粉加入以下藥材:

  • 青黛 (一分,研磨)

  • 蘆薈 (研磨)

  • 麝香 (研磨)

  • 硃砂 (研磨,飛過一遍。各一錢)

上合研勻,用湯浸蒸餅和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歲服二十丸,不計時候,溫米飲下。更量大小加減。

《譚氏殊聖方》:聤耳頭瘡面腫光,撏眉咬甲色痿黃。嗞啀尿白時赤痢,炙燒食療未相當。夜明砂共炙蟾末,蘆薈神功等麝香。如此勿令遲救療,四味元來藥最良。

白話文:

《譚氏殊聖方》記載:耳朵發紅腫脹,臉上長了大瘡,眉毛稀疏,指甲發黃。時不時發出嗞啀聲,小便發白,有時還會痢疾,用炙燒艾灸和食療的方法都收效甚微。夜明砂和炙蟾蜍末,加上蘆薈、麝香,這四味藥材配合起來最好了,可以迅速治療上述症狀。

烏光丹(一名明蟾丸)

夜明砂(干,半兩),蟾末(五分,但是蟾頭。炙令焦黃,勿燒為灰),麝香,蘆薈(各一錢)

上為末,蒸餅皮為丸如綠豆大。溫水下三丸。

茅先生小兒疳及諸病,保童丸方

皂角灰,川烏頭(炮),硫黃(別細研),陳橘皮(去瓤。各一兩),白姜(半兩),川巴豆(六十粒,去皮心膜,不去油,浸湯一宿,別研)

白話文:

皁角灰、川烏頭(炮製過的)、硫黃(研磨成細細的粉末)、陳橘皮(去除內瓤。各一兩)、白姜(半兩)、川巴豆(六十顆,去除外皮和內膜,但不去除油脂,浸泡在水中一整夜,另外研磨成粉末)。

上件為末,拌合,用軟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濃煮飯飲下。

茅先生小兒疳疾,蘆薈丸方

黃連,木香,檳榔,丁香(各半兩),膩粉(一錢),蕪荑(去皮,取一分),青黛(羅過,三錢。一錢半入藥,一錢半為衣),麝香(少許)

白話文:

黃連、木香、檳榔、丁香(各十克),膩粉(五克),蕪荑(去皮,取六克),青黛(過濾,十五克。七點五克入藥,七點五克做衣),麝香(少許)。

上為末,研勻,用豬膽五個、川巴豆二十粒,同豬膽盞盛於飯面上蒸三、五次取出,只用豬膽油,不用巴豆。將油拌前藥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四丸,用蔥飯煎飲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攪拌均勻,再取五個豬膽、二十粒川巴豆,將藥末與豬膽汁同盛於飯碗中,隔水蒸煮三至五次,取出的只有豬膽油,不用川巴豆。將藥油與先前研磨的藥末拌勻,製成藥丸,每個藥丸和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十粒到十四粒,用蔥飯煎成藥湯後飲下。

茅先生治小兒疳方。

上用豬膽一個,以黃連末實一半,用巴豆一粒,須是全不損者安其中。又以黃連末實之及滿,著飯甑內蒸熟;取出黃連,去巴豆及豬膽汁,為細丸。每服五十丸,陳米飯飲吞下。

白話文:

拿出一個豬膽,用黃連粉的重量的一半,內放一顆巴豆,一定得是沒有任何損傷的,放置其中。再將其餘的黃連末確實放進蒸飯的蒸籠裡蒸熟,取出後去除巴豆和豬膽汁,做成小丸子。每次服用五十粒,用陳米飯送藥丸吞服。

《嬰孺》,青黛散,治小兒五種疳。若在內,則眼澀,腹脹,痢色無常定,或如疳澱;日漸羸瘦,此內疳之疾也。若鼻下赤爛,自揉其鼻,頭上有瘡,瘡不著痂,漸流利,繞耳生瘡,有時目赤,頭髮漸稀,頭皮光緊,漸漸嬴瘦,頭大項細,此名頭疳也。

白話文:

《嬰孺》中的青黛散,可治療小兒五種疳病。如果在體內,則眼澀,腹脹,痢疾的顏色不定,或像米澱粉;日漸消瘦,這就是內疳病。如果鼻下紅爛,自己揉鼻子,頭上長瘡,瘡口不結痂,逐漸流膿,耳朵周圍長瘡,有時眼睛紅,頭髮逐漸稀少,頭皮光亮緊繃,漸漸消瘦,頭大脖子細,這叫頭疳。

若唇口被蝕,齒齦作五色,或盡峭黑;舌下白瘡,上齶有孔子,口中見臭氣,齒齦被蝕,口唇敗爛,此名口疳也,若疳蝕脊膂,十指皆癢,自咬甲,頭髮焦乾,兩膂虛空,脊梁如鋸,有時腹脹,有時下痢,此脊疳也。若下部開脹,痢下膿血,有時赤爛,癢不可忍,痢無其度,臭不可堪,此名急疳之候也。

白話文:

如果嘴脣和口腔被腐蝕,牙齦呈現五顏六色,或者完全變成蒼黑色;舌頭下面有白色的瘡,上顎有孔;口中散發出臭氣,牙齦被腐蝕,口脣潰爛,這叫做口腔潰瘍。如果潰瘍腐蝕脊背和頸部,十個手指都癢,自己咬指甲,頭髮焦黃乾枯,兩側背部空虛,脊柱像鋸齒一樣,有時腹脹,有時腹瀉,這叫做背部潰瘍。如果下腹部脹大,腹瀉膿血,有時紅腫潰爛,癢得無法忍受,腹瀉沒有規律,臭氣難聞,這叫做急性潰瘍的徵兆。

此五種疳候,同治一方。使用各別,須審形候,依疳治之,大驗。

青黛(二兩),麝香,雄黃,硃砂,石鹽,蚺蛇膽,鹽綠,細辛,黃礬(燒汁盡),薰陸香,黃連,黃柏,苦參,杏仁(去皮尖,炒),桂心,乾薑(各一兩),藜蘆(燒灰),莨菪子(炒),附子(炮,半兩)

白話文:

  • 青黛(100公克)

  • 麝香、雄黃、硃砂、石鹽、蚺蛇膽、鹽綠、細辛、黃礬(燒成汁液)、薰陸香、黃連、黃柏、苦參、杏仁(去皮、尖端,炒過)、桂心、乾薑(各50公克)

  • 藜蘆(燒成灰)、莨菪子(炒過)、附子(炮製過,25公克)

上十九味,為散令勻,垍含收之,量病傳藥。若疳在內,以井華水調下,三服止,且將息。不減,再服一杏仁許;三歲半錢。量大小以意加減。若口中有瘡,用酥少許每夜安唇內,須臾自至瘡所。若鼻中瘡及鼻赤爛,以酥和綠豆大兩丸納鼻中,日三、二度。若頭上瘡,以散敷之。

白話文:

以上十九味藥材,磨成粉末混勻,用井華水調服,連續服用三次,應可治癒。若病情沒有減輕,可再服用一杏仁大小的藥粉,三歲兒童服用半錢。根據兒童的年齡和病情酌情加減藥量。若口中生瘡,每晚用少許酥油塗抹嘴脣內側,片刻即可見效。若鼻中生瘡,鼻部紅腫潰爛,用酥油和綠豆大小的兩丸藥丸塞入鼻中,每天三、四次。若頭上生瘡,將藥粉敷在瘡口上。

下部外赤爛,以散敷之。若脊膂空虛,准前與服,仍以酥和散摩脊膂上。亦治野雞痔病,綿裹納之;外有頭者,掐破,以散敷之。又治有瘡無名、諸癬疥,用豬脂和塗之。大人口中有瘡,綿裹含之。小兒白禿瘡,以泔清洗去痂,拭乾,先塗油,後敷散,瘥。忌漿水熱面、豬、魚、雞、齏、蒜、滑膩、一切動風物。

白話文:

如果肛門外皮變成紅色腐爛,將藥粉鋪於患處。如果脊骨部位空虛,按照前面的方法服用藥物,再將藥粉與酥油混合塗抹在脊背上。也可以治療野雞痔瘡,將藥物包在棉花中塞入肛門;如果有痔瘡的頭部凸出來,將其掐破,然後敷上藥粉。又可以治療沒有名稱的瘡,以及各種癬疥,將藥粉與豬脂混合塗抹患處。成年人如果口腔中有瘡,藥粉包在棉花中含在嘴裡。小孩如果得了白禿瘡,用淘米水清洗把瘡痂洗掉,等患處變乾,先塗抹油,然後敷藥,直到痊癒。治療期間禁忌喝熱的米湯、吃豬肉、魚、雞肉、發酵的米飯、大蒜、滋潤滑膩的食物,以及一切容易引發症狀的食物。

《嬰孺》治小兒疳,或頻壯熱,眼赤澀,多揩眼揉鼻及頭生瘡,毛髮自落。或視物不明,手足心熱,時出蛔蟲;或身生肥瘡及作痢;或青黃赤白不定,口及下部生瘡,乃至齒落生無辜,兄弟姊妹相傳而死者。神驗方。

白話文:

《嬰孺》古方,適用於治療小兒疳疾,症狀包括頻繁出現發熱、眼睛發紅發澀,並經常揉揉擦擦眼睛和鼻子,頭上長瘡,毛髮自行脫落;或者視力不明,手心腳心發熱,時常有蛔蟲排出;或者身上長出膿瘡,伴有腹瀉;或者身體青黃赤白、不定,嘴巴和下部生瘡,甚至掉牙,併發無辜症,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傳染,最終死亡。以下是一個神效驗證方。

黃連,苦參粉,龍膽(各一分),木香,丁香,青葙子犀角(併為末。各半分),硃砂(研),青黛,麝香,發(燒灰,各一銖),緋絹(方一寸。燒灰),石硫黃,雄黃,礬石(燒灰),胭脂(研),蚺蛇膽(各一銖,和前藥都研)

白話文:

黃連、苦參粉、龍膽(各一分),木香、丁香、青葙子、犀角(共磨成細末,各半分),硃砂(研磨成粉),青黛、麝香、頭髮(燒成灰,各一銖),緋絹(一平方英寸,燒成灰),石硫磺、雄黃、礬石(燒成灰),胭脂(研磨成粉),蚺蛇膽(各一銖,與前面藥物一起研磨)。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空腹清白飲下三丸,日再服。又有半豆許為末吹鼻中,取其一豆許吹下部中,亦取少許貼牙齦上。忌腥臊鮓魚、一切毒物、雞、豬、菘菜芹菜等物。

白話文:

上等品做成細粉,用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丸子。空腹時服用三粒,每天兩次。另有半粒豆的量磨成粉吹入鼻中,取一粒豆的量吹入肛門中,也取少許貼在上顎上。忌食腥味、臭味、醃魚、一切有毒的物品、雞、豬、白菜、芹菜等。

錢乙,膽礬丸,治疳消癖,進食止瀉,和胃遣蟲方。

膽礬(真者,一錢,為粗末),綠礬(須真者,二兩),大棗(四十個,去核),好醋(一升)

白話文:

膽礬(真正的膽礬,一錢,研成粗末),綠礬(一定要真品,二兩),大棗(四十個,去核),好醋(一升)

以上四物同熬,令棗爛。和後藥:

使君子(二兩,去皮),枳實(三兩,去瓤,炒),黃連,訶梨勒(去核。各一兩,併為粗末),巴豆(二七個,去皮,破之)

白話文:

使君子(120公克,去皮),枳實(180公克,去瓤,炒),黃連,訶梨勒(去核。各60公克,合併為粗末),巴豆(27個,去皮,破開)

以上五物同炒令黑,約三分干。入後藥:

夜明砂(一兩),蝦蟆灰(存五分性,一兩),苦楝根皮(末,半兩)

以上三物再同炒,候乾,同前四物杵,羅為末。

上用前膏和,入臼中杵千下;如末成,旋入熟棗肉,亦不可多,恐服之難化。太稠,即入溫水。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溫水下,不拘時。

白話文:

之前製做好的藥膏,搗碎成細末,倒進研缽中搗一千下,如藥末製成,加入熟棗肉。但棗肉不可加太多,以免服用後難以消化,若藥膏太稠,可加入溫水。可以製成藥丸就製成藥丸,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2、30丸,以米湯或溫水送服,不拘時間。

《良方》治小兒諸疳諸痢,食傷氣脹,體羸頭大,頭髮作穗,壯熱不食,多困,齒爛鼻瘡,丁奚潮熱等疾。牛黃煎

白話文:

《良方》治療小兒疳病、痢疾、食傷、氣脹、身體羸弱、頭大、頭髮像稻穗一樣蓬亂、高燒、不愛吃東西、睏倦、牙齒腐爛、鼻瘡、丁奚潮熱等疾病。

牛黃煎方

組成:

  • 牛黃一錢
  • 犀角一錢
  • 硃砂一錢
  • 麝香半錢
  • 琥珀二錢
  • 真珠四錢
  • 珍珠母四錢
  • 滑石二錢
  • 先蠶砂二錢
  • 硭硝一錢
  • 紫河車一兩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每次取一錢,用開水送服,一日二次。

功效:

清熱解毒,消積導滯,健脾益氣,益腎固齒。

主治:

小兒疳病、痢疾、食傷、氣脹、身體羸弱、頭大、頭髮像稻穗一樣蓬亂、高燒、不愛吃東西、睏倦、牙齒腐爛、鼻瘡、丁奚潮熱等疾病。

牛黃(二錢),麝香(一錢),龍腦(半錢),大蚵蚾(一枚,去皮骨腹胃,炙為末。無灰酒一盞,獖豬膽一枚同熬成膏),胡黃連,訶子(炮),使君子(去殼),蟬殼(不洗),沒石子,蘆薈,蕪荑,熊膽,夜明砂,硃砂,雄黃(各一分),木香,肉豆蔻(春夏各半分,秋冬各一分)

白話文:

  • 牛黃(二錢)

  • 麝香(一錢)

  • 龍腦(半錢)

  • 大蚵蚾(一枚,去除皮骨腹胃,烘烤成粉末。無灰酒一盞,獖豬膽汁一枚,一起熬成膏)

  • 胡黃連

  • 訶子(炮製)

  • 使君子(去殼)

  • 蟬殼(不清洗)

  • 沒石子

  • 蘆薈

  • 蕪荑

  • 熊膽

  • 夜明砂

  • 硃砂

  • 雄黃(各一分)

  • 木香

  • 肉豆蔻(春夏各半分,秋冬各一分)

上丸如麻子大。飲下五、七丸。驚疳,金銀薄荷湯下。乾疳腹脹,桃仁茴香湯下。疳蟲,東引石榴苦楝根湯下。五歲以上十丸。此丸尤治疳痢挾熱,而痢者不可服。

白話文:

將藥丸製成像麻子一般大小。一次服用五至七丸。驚嚇引起的疳積,可用金銀薄荷湯送服藥丸。乾疳引起腹部脹痛,用桃仁茴香湯送服藥丸。疳蟲引起的疳積,可以用東引石榴和苦楝根湯送服藥丸。五歲以上兒童服用,一次服用十丸。這些藥劑特別適合用來治療夾帶熱症的疳痢,但是患痢疾的人不能服用。

《良方》治瘴及五歲以上疳氣,腹脹氣喘。木香丸

青木香,大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厚朴,官桂(去無味者),羌活,京三稜獨活,乾薑(炮),甘草炙),芎藭,川大黃(銼,微炒),芍藥(各半兩),內豆蔻(六枚,去殼。止瀉方用),雞心檳榔,陳橘皮(去白。各二兩),牽牛子(一斤,淘去浮者,揩拭乾,熟,搗,取末四兩,余滓不用)

白話文:

青木香、大附子(用炮製去皮臍的方法炮製)、人參、厚朴、官桂(去掉無味的)、羌活、京三棱、獨活、乾薑(用炮製的方法炮製)、甘草(用炙制的方法炮製)、芎藭、川大黃(用刀銼成碎末,再用文火稍微炒一下)、芍藥(各半兩,二錢五分),內豆蔻(六枚,去殼,只用於抑制腹瀉的藥方中)、雞心檳榔、陳橘皮(去白,各二兩),牽牛子(一斤,用淘米水淘去浮在水面上的,揩拭乾水分,再用文火炒熟,搗成粉末取四兩,其餘的藥渣不要)

上十五味為末,瓷器盛之,密封。臨服用牽牛末二兩,藥末一兩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大。心腹脹滿,一切風勞冷氣,臍下刺痛,口吐清水白沫,醋心,痃癖氣塊,男子腎臟風毒攻刺四體;及陽毒腳氣,目昏頭痛,心間嘔逆及兩脅堅滿不消。臥時橘皮湯下三十丸,利為度。

白話文:

將以上的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瓷器密封保存。服用時,取牽牛末二兩,藥末一兩,一起研磨混合均勻,然後用蜂蜜煉成丸劑,丸子的形狀如同梧桐子一般。用於治療心腹脹滿、一切風勞引起的冷氣、臍下刺痛、口裡吐清水或白色泡沫、醋心(一種心臟疾病)、結塊的氣塊、男性腎臟因風毒引起的身體疼痛;以及陽毒引起的下肢水腫、視力不明、頭痛、心裏嘔吐逆氣,還有兩脅堅硬腫滿而且不消退的症狀。在睡覺前服用,用橘皮煎成的湯送服三十丸即可,服用後順利排泄即可。

此後每夜二十丸。女人血利,下血刺痛,積年血塊;胃口逆,手足心煩熱,不思飲食,薑湯下三十丸,取利,每夜更服二十丸。小兒五歲以上疳氣,腹脹氣喘,空心,溫湯下五、七丸。小者減丸數服。凡胸腹飽悶不消,脾泄不止,臨臥,溫酒下,取利。食毒、癰疽發背,嵐瘴氣,才覺頭痛,背膊拘急,便宜服之。

白話文:

從此之後,每晚服用二十顆丸藥。女人血崩,下血刺痛,積年血塊;胃口反胃,手足心煩熱,不想飲食,用薑湯送服三十顆丸藥,引導瀉下,每晚再服用二十顆丸藥。五歲以上的小兒疳氣,腹脹氣喘,空腹時,用溫熱的湯送服五到七顆丸藥。年紀小的孩子酌情減少丸藥的數量。凡是胸腹飽悶不消化,脾泄不止,在臨睡前,用溫熱的酒送服,引導瀉下。食物中毒、癰疽發背,風濕瘴氣,才感到頭痛,背部和肩膀拘急,可以立刻服用此藥。

快利為度。常服可以不染瘴疾。凡瘴疾皆因脾胃實熱所致,常以涼藥解。膈上壅熱,並以此藥通利彌善。此丸本治嵐瘴及溫瘧大效。李校理敦裕嘗為傳,刻石於大庾嶺,蒙效者不可勝數。予伯氏任閩中,嘗擁兵捕山寇,過漳浦,軍人皆感瘧。用此治之,應時患愈。予在江南時,值歲發溫瘧,以此藥濟人,其效如神。

白話文:

讓腸胃輕鬆快速通暢成為目標。經常服用可以不感染瘴疾。凡瘴疾都是因脾胃實熱引起的,常服用涼藥調理。膈上壅熱,同時服用此藥以便通利症狀會更好。這丸藥根本治嵐瘴及溫瘧的效果非常顯著。李校理敦裕曾經寫過傳記,將此藥方刻在石頭上放置在大庾嶺,蒙受藥方療效的人不計其數。我的伯氏管轄閩中時,曾經率領軍隊去逮捕山賊,經過漳浦時,軍人都感染了瘧疾。使用此藥方來治療,應時而病癒。我在江南時,遇到一年發生溫瘧,使用此藥方救助人,療效宛若神奇。

皆以得快利為度。又記:凡久瘧服藥訖,乃灸氣海百壯,又灸中管三十壯尤善。《張氏家傳》云:刑部李學士治疳御瘴方,得之於馬都丞,分兩稍別,木香、附子各二兩,大黃、人參、厚朴各一兩,桂、檳榔、豆蔻、陳皮各三兩,余皆半兩,牽牛子一升。

白話文:

大家都用能迅速見效的治病方法。又記載:一切久瘧病人在服藥完畢之後,就灸氣海穴一百壯,並且再灸中管穴三十壯效果尤其好。《張氏家傳》說:刑部官員李學士治療疳疾和瘴氣的方劑,是從馬都丞那裡得到的,藥物的分量略有不同。木香、附子各二兩,大黃、人參、厚朴各一兩,桂皮、檳榔、豆蔻、陳皮各三兩,其餘的藥各半兩,牽牛子一升。

《聚寶方》,朝黃連丸,小兒常服疳藥方

胡黃連(半兩),宣連,白蕪荑仁,木香(各二兩)

上四味為末,獖豬膽和於盞內,坐飯甑中蒸兩度,丸如粟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物研磨成粉末,再將豬膽汁加入杯子內,放在蒸飯的蒸籠中蒸兩次,丸成粟米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西京丁左藏,黃瓜丸,治小兒疳疾。

熟黃瓜(一個,去瓤留蓋,納好黃連,蓋卻;又蒸熟,去黃連),白蕪荑仁,麥櫱,夜明砂,龍膽草(各一分),巴豆(炒,去皮膜,五錢),神麯(豬膽浸一宿,慢火炙),麝香(各半兩)

白話文:

  • 熟黃瓜:一個,去瓤留蓋,放入黃連,蓋上;再蒸熟,去除黃連。

  • 白蕪荑仁、麥櫱、夜明砂、龍膽草:各一份。

  • 巴豆:炒熟,去皮膜,五錢。

  • 神麯:豬膽浸泡一夜,慢火烘烤。

  • 麝香:半兩。

上為細末,用蒸黃瓜丸如綠豆大。常服三丸,飯飲下。

西京丁左藏,紫霜丸,治小兒五疳、八痢,及一切疳。

木香,赤石脂龍骨,枳殼(去瓤,麩炒),附子,白姜(炮),黃連,肉豆蔻,密陀僧(各半兩),巴豆(一十五個、去皮膜,漿水半盞,煮盡水,去油,細研用),麝香(半錢)

白話文:

木香、赤石脂、龍骨、枳殼(去掉果瓤,用麩子炒過)、附子、白生薑(炮製過的)、黃連、肉豆蔻、密陀僧(各半兩)、巴豆(十五個,去掉皮和膜,用漿水煮到水乾,去掉油,研磨成細粉)、麝香(半錢)

上為末,蒸餅心和丸如麻子大。一歲一丸,三歲五丸。每服三丸湯使,如後常服溫水吞下。鼻癢、腦疳,橘皮湯下;吐瀉、食疳,生薑湯下;羸瘦、脾疳,煎棗湯下;疳氣肚脹,橘皮湯下;筋疳多瀉,鹽湯下;肝疳眼澀、生瘡,黃連湯下;骨蒸熱,覆地食泥土,臘茶清下。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末,並與蒸餅心和丸成麻子般大小的丸劑。一歲小孩服用一丸,三歲小孩服用五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熱湯送服,接下來通常服用溫水送服。如果鼻癢、腦疳,用橘皮湯送服;如果吐瀉、食疳,用生薑湯送服;如果羸瘦、脾疳,用煎棗湯送服;如果疳氣肚脹,用橘皮湯送服;如果筋疳多瀉,用鹽湯送服;如果肝疳眼澀、生瘡,用黃連湯送服;如果骨蒸熱,覆地食泥土,用臘茶清送服。

西京丁左藏,蝦蟆丸,肥孩兒,常服得效方。

干蝦蟆(大者一個,泔浸三宿,去腸肚、頭爪,淨洗,酥炙、令黃香),陳皮(去白,一分),胡黃連(一兩),鬱金,蕪荑仁(各半兩)

白話文:

  • 幹蝦蟆 ( 一個大隻的,用泔水浸泡三天,去除內臟、頭爪,清洗乾淨,油炸至金黃香脆 )

  • 陳皮 ( 去除白色部分,一分 )

  • 胡黃連 ( 一兩 )

  • 鬱金 ( 半兩 )

  • 蕪荑仁 ( 半兩 )

上為末,於陶器內用獖豬膽汁和,令稀稠得所,放飯上蒸熟為度;取出半日,丸如綠豆大。常服五、七丸,陳米飲下。

白話文:

將它搗成細末,放入陶器內用野豬膽汁和勻,調成稀稠適中的狀態,放置到米飯上蒸到熟透;取出後放置半天,丸成綠豆大小。每天服用五到七丸,用陳年米湯送服。

西京丁左藏,龍膽丸,治小兒疳,兼肥孩兒方。

龍膽草(二兩),青黛(一兩),麝香(一分)

上同研勻,饅頭底水浸爛如糊,和丸如綠豆大。常服殺蛔進食,長肌膚,大有神效。食後每服米飲下三丸至五丸。

白話文:

將上列所有中藥材研磨至均勻,並將饅頭底部泡水搗成糊狀,然後與中藥材混合,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劑。長期服用可以殺死蛔蟲、促進食慾,增強體質,效果很好。在飯後服用,每次服用三到五粒,用米粥送服。

《惠眼觀證》,烏梅散,治疳病經取腹中疼痛方。

烏梅,延胡索(各一分)

上二味為末。每服一大錢,水八分一盞,甘草一寸捶碎,煎至四分,去滓溫服。

《劉氏家傳》小兒疳,蘆薈丸方

蘆薈(研),黃連(去毛),白朮,使君子(肉),蕪荑仁(不見火。各一分),巴豆(半兩,連殼銀器內煅存性,取一分)

白話文:

蘆薈(研磨)

黃連(去除毛茸)

白朮

使君子(果肉)

蕪荑仁(不要用火炒過)

各一分

巴豆(半兩,連殼用銀器燒焙,保存藥性,取一份)

上末之。研飯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或七丸,飯湯下。

《劉氏家傳》治疳方。

草龍膽(末之),白蕪荑仁(去皮,研。各一兩)

上米飲丸如此○大,不拘時候。此藥能進食,長肌肉。須小兒會食方可服,蓋吃食方可疳也,日二、三歲至十數歲者可服。初服三、五日問下疳蟲是效,每服五丸。

白話文:

上味飲丸大小如米粒,不需拘泥服用時間。服用此藥後能增進食慾,並使肌肉生長。要等到兒童能夠自己進食後再服用,因為只有吃東西才能使疳病痊癒。此藥適用於兩、三歲至十幾歲的兒童。服用後三至五天內會排出疳蟲,每次服用五丸。

《劉氏家傳》象守陳南仲治小兒一切疳,諸藥無效方。

上用大麻子取瀝,和干蒸餅末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二十粒,空心粥飲下。

《張氏家傳》治小兒諸般疳。神麯散方

神麯,陳橘皮(不去膜),大黃(紙裹,炮熟),芍藥(各三銖),桔梗,芎,厚朴(薑製),枳殼(去瓤,麩炒),白茯苓(各一分),人參(四銖),甘草(二分,炙)

白話文:

神曲、陳年橘子皮(不去掉內膜)、大黃(用紙包裹後,烘烤至熟)、芍藥(以上各三銖)、桔梗、川芎、用薑處理過的厚朴、枳殼(去除囊瓤,用麩皮炒過)、白茯苓(以上各一分)、人參(四銖)、甘草(二分,炙烤過)

上為細末。無時候,入姜一片,如茶法煎一錢匕服。

《張氏家傳》,沉香丸,治小兒疳氣方。

沉香,巴豆(麵裹,油煎令黃色即出,入乳缽,研如面),肉豆蔻,大黃(濕紙裹,煨香熟),木香,乾薑(炮。各一兩),檳榔(二兩半),青橘皮(三分)

白話文:

沉香、巴豆(裹麵,先用油煎至黃色即可取出,倒入乳鉢中研磨成粉狀)、肉豆蔻、大黃(用濕紙包起來,烘烤至香熟)、木香、乾薑(炮製好。各取一兩)、檳榔(取二兩半)、青橘皮(取三分)

上件八味,麵糊為丸如綠豆大。小兒疳氣,以薑、橘皮湯下一丸至二丸。量大小加減吃。

《莊氏家傳》治小兒諸疳,頭面微腫,腹內作痛,色黃肚脹,不思飲食,多嗽不止。蘆薈丸方

蘆薈(研),蕪荑(各半分),乾蟾(用頭並脊背秤),木香,宣連,干蝸牛,辰砂(研。各一分),熊膽(真者,研,一錢),丁香(二錢,新者),麝香(一字,秤、研),使君子(取仁一分)

白話文:

  • 蘆薈(研磨成粉末)

  • 蕪荑(各取一半)

  • 乾蟾(只用頭和脊背,秤量重量)

  • 木香

  • 宣連

  • 幹蝸牛

  • 辰砂(研磨成粉末)

  • 熊膽(真品,研磨成粉末,一錢)

  • 丁香(二錢,新鮮的)

  • 麝香(一字,秤量重量,研磨成粉末)

  • 使君子(取果仁,一分)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兩服,米飲下。此藥常用至效,須久服見功。

《莊氏家傳》小兒疳傷丸子方

黃連,巴豆(去皮心,出油了),蕪荑,萆薢(各半兩)

上為末,獖豬膽丸,入麝少許,硃砂為衣,如麻子大。米飲下一兩丸,量兒大小。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並以硃砂為外衣,製成如芝麻大小的藥丸。以米湯送服一到兩丸,藥丸的數量依患者的年齡大小而定。

《莊氏家傳》,疳藥保童方

硃砂(一分,研),石菖蒲,牛膝,官桂(各半分)

上同為末,用白羊腎一對煮熟,一處搗,和丸如綠豆大。空心,溫水下二丸。

《莊氏家傳》疳疾二十四候:

第一候:瀉膿血,日漸瘦,是冷熱疳。宜服,八香丸

胡黃連(一錢),腦麝(各半錢),牛黃(半分),蘆薈(一錢半),蟾酥(五十子,作塊者亦得),白花蛇(半兩,酒浸去骨),蠍梢(一分)

白話文:

胡黃連(六克),腦麝(各三克),牛黃(三克),蘆薈(九克),蟾酥(三十粒,也可以用塊狀的),白花蛇(三十克,浸泡在酒精中並去除骨頭),蠍梢(六克)

上為細末,豬膽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丸,米飲下,一日三服。如患甚,仍用生米泔調作散,半錢服。治小兒脾疳,面黃多睡,手足浮腫方。

白話文:

把藥材磨成細末,將豬膽丸做成黃米那麼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五粒丸子,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如果病情嚴重,還是用生的米湯調作散劑,每次服用半錢。用來治療小兒脾胃積滯、面色發黃、嗜睡、手足浮腫的疾病。

桑白皮(焙),漢防己(焙),人參,茯苓,胡黃連(炮),麝香(各一分)

白話文:

桑白皮(事先以火焙炒過),漢防己(事先以火焙炒過),人參,茯苓,胡黃連(用砲製加工過),麝香(各種藥材各取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用米飲下五丸,一日二服。

第二候:腳細肚高,胸前骨生,愛吃土泥酸鹹。日久通身黃,時時吐逆下痢,腹內疼痛,是脾疳。宜服此:

虎睛(一對、焙),牛黃,硃砂,麝香(各一分),桔梗(半兩,煨)

上為末,煉蜜丸。生薑湯下三丸至五丸。

治小兒脾疳,瀉血、肚大、氣喘方。

丁香,白朮,龍腦,乾蠍,胡黃連,夜明砂(炒。各一分)

上為末,軟飯丸米粒大。蕪荑湯下。

第三候:鼻下赤爛,愛揉眼,無血痢,是肺疳。乃因吃者乘熱物或病奶,所損心肺;加之咳嗽,更以服涼冷藥過多,便上熱下冷,漸漸昏沉,日夜煩哭方:

白話文:

第三候:鼻孔下面紅腫潰爛,喜歡揉眼睛,並且沒有痢疾,是肺癆病。這是由於食用熱食或飲用不乾淨的牛奶,損傷心肺所致;再加上咳嗽,又服用過多過涼的藥物,便導致上面發熱,下面發冷,漸漸昏沉,晝夜不停地哭鬧。

龍腦,硃砂(各一分),鉤藤,玄參(各一兩),胡黃連(半兩,炮),麝香(一錢)

白話文:

龍腦和硃砂各1分,鉤藤和玄參各1兩,胡黃連半兩(炮製過),麝香1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黃米大。米飲下三丸至五丸。

治小兒五疳、八痢,及發焦黃、肚脹、手足瘦細,肚上筋脈起,揩眼,鼻涕垂至口,咬指甲。或下部生瘡及大小便不通。宜服此藥療之方。

白話文:

這種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兒五疳、八痢、發焦黃、肚脹、手足瘦細、肚上筋脈凸起、摸眼睛、鼻涕流到嘴巴、咬指甲。或者下體生瘡、大小便不通。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

蘆薈,夜明砂(炒),蛇蛻皮(灰),黃牛角(屑。各一分),蟾酥(少許)

上為末,更入麝香少許,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用米飲下。服藥間仍先用桃柳湯洗浴孩兒了,將青皂衣蓋之。更用藥一丸至二丸,安在孩兒臍中。便著醋麵糊與青皂帛貼之,候蟲出為度。如無蟲,但汗出為妙。服藥三日後,宜減一丸。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再加入少許麝香,用蜂蜜煉成綠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米湯送服。服藥期間,仍然先用桃柳湯清洗孩子,然後用青皁衣蓋住孩子。再把一到兩丸藥物放入孩子的肚臍中。之後用醋麵糊和青皁布敷貼在肚臍上,等到蟲子爬出來為止。如果沒有蟲子,只要孩子出汗就好。服用藥物三天後,應減少一丸。

第四候:皮虛皺,面無顏色,身上燥癢,心煩,宜用藥療之。

治小兒五疳,面色黃瘦,身體壯熱,吃乳食不能消化;眼目澀痛及胸膈痰涎,愛食酸鹹,常多瀉痢。宜服此方。

胡黃連,母丁香,黃連(微炒,去毛),蘆薈,熊膽(研。各半兩),麝香(一分,細研),蟾頭(一枚,塗酥炙焦黃)

白話文:

胡黃連、母丁香、黃連(稍微炒過、去掉毛)、蘆薈、熊膽(研磨。各半兩)、麝香(一分,研磨細緻)、蟾蜍頭(一個,塗上豬油炙烤焦黃)

上為末,用牛膽和丸綠豆大。如患心臟疳,煎蕪荑甘草湯下三丸。食疳瀉血或赤白痢,新汲水下三丸。吐逆不止及水瀉,生薑湯下。眼疳,羊子肝血與酒和,看多少,微煎,下三丸。

白話文:

把藥磨成細末,用牛膽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如果病人患有心臟疾病,將蕪荑和甘草煎成湯,服用三丸藥。如果病人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腹瀉出血或赤白痢疾,用剛打上來的冷水服用三丸藥。如果病人患有嘔吐不止或水瀉,用生薑湯服用。如果病人患有眼疾,用羊子的肝血和酒混合,看要多少,稍微煎一下,服用三丸藥。

第五候:毛髮稀疏,鼻生瘡,是肺疳。

治小兒一切疳,肌膚消瘦,瀉痢不止,口鼻生瘡,水穀不化方。

蝦蟆(灰),白礬,烏賊魚骨(炙),密陀僧(各一分),麝香(半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豆大。溫水下三丸。(《聖惠》方同,但麝香用半兩。)

第六候:頭生瘡,毛髮稀焦,是肝疳。方:

肉豆蔻,蟾灰(全者。各一個),桔梗(炮),茯苓(煨),大黃(煨。各一兩),腦麝(各一錢)

上為末,軟飯丸麻子大。粟米飲下三丸,只可兩服。

治小兒頭項細,心腹脹滿,皮膚干皺,毛髮焦黃,鼻下赤爛,口舌生瘡,瀉痢不止,日漸羸瘦方。

大蟾(一個,去四足,劈開腹,去肛腸;入胡黃連一兩,和在內,線縫合。以濕紙三重裹,用泥固濟四面,令乾。微火出陰氣。更用炭三斤燒令通赤即住。候冷,淨去泥土,細研如粉),麝香,熊膽,蘆薈(各半兩)

白話文:

大蟾蜍(一隻,去除四肢,劈開腹部,去除肛門和腸子;加入一兩黃連,混合在內部,用線縫合。用三層濕紙包裹,用泥漿固封四面,讓其乾燥。用小火去除陰氣。再用三斤木炭燒至通紅,立即停止。待冷卻後,清洗掉泥土,研磨成粉)、麝香、熊膽、蘆薈(各半兩)。

上一處細研如泥,麵糊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三丸,乳汁亦得。三歲以上加丸。

第七候:牙變黃赤不定,是腎疳。宜服此藥。

治小兒腎疳,並疝氣偏墜寒熱方。

沒藥(炮),甘草(各一分),硫黃,木香(炮),胡黃連(各一分)

上為末,用蒸棗肉丸如麻子大。蓯蓉湯下三丸,可兩服。

白話文:

將藥材打成粉末,用蒸過的棗泥做成麻子般大小的丸子。搭配蓯蓉湯服用三丸,可服用兩次。

治小兒五疳瘦羸。定命牛黃丸

牛黃,硃砂,雄黃,麝香,丁香,腦子(各一錢),瓜蒂(三個),蟾酥(半分)

上為末,用溫水浸,蟾酥和丸如楑米大。每服先用溫水化兩丸,滴入兩鼻中,令嚏三五聲。再以溫水下三五丸,日可三服,神妙。《聖惠》亦有此方,但瓜蒂用三十枚、丁香一分,余藥皆同。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溫水浸泡,將蟾酥和藥丸揉成像楑米一樣大。每次服用時,先用溫水融化兩粒藥丸,滴入兩個鼻孔中,使之打噴嚏三到五聲。然後用溫水服用三到五粒藥丸,每天可以服用三次,效果十分神奇。在《聖惠》中也有這個處方,但使用了三十個瓜蒂和一分丁香,其他藥物都相同。

第八候:頭髮焦乾,鼻下瘡生,是肺疳。

理小兒五疳、八痢,腹脹羸瘦,頭髮焦乾,口鼻生瘡方。

黃連,白蕪荑(與黃連同炒焦),夜明砂(用水淘五次,焙。各一兩)

上為末,獖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三丸至五丸,不計時候,麥門冬熟水下。久患疳氣,服藥無效,或腹脹氣促不能飲食,米欲下,取出疳蟲即瘥。

白話文:

把藥碾成粉末,用野豬膽汁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一次吃三到五丸,不拘時間,用熟麥門冬湯送服。長期患有疳病,服用其他藥物無效,或出現腹脹、氣促、不能飲食的症狀,米飯一吃就拉肚子,取出疳蟲後即可痊癒。

第九候:咬指甲,毛髮作穗,四肢沉重,是心疳。

治五疳、八痢,心藏熱方。

蘆薈(半兩,研),輕粉,青黛,香墨,飛羅面(各一錢),使君子(一個),蝸牛(五個,和肉炒焦,細研),麝香(半錢)

白話文:

蘆薈(半兩,研磨成粉),輕粉,青黛,香墨,飛羅石(各一錢),使君子(一個),蝸牛(五個,與肉一起炒焦,研磨成細粉),麝香(半錢)

上為末,研細,滴水為丸芥子大。生地黃汁化下一丸至二丸,薄荷湯亦得。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物研磨成細末,並在其中滴入一滴水,以芥子大小為一丸。然後使用生地黃汁來化開一丸或兩丸的藥丸,也可以用薄荷湯來化開藥丸。

治小兒疳渴,常服五疳不生方。

大蝦蟆(兩個,長流水內刮去肚腸之法,酒三升,瓶內煮令爛,去骨,研如粉),黃連(四兩,別為末),麝香(一錢),硃砂(一錢半)

白話文:

  • 大蟾蜍(兩個,在長流水中颳去肚腸,用三升酒在瓶中煮至腐爛,去掉骨頭,研磨成粉末)

  • 黃連(四兩,另研磨成粉末)

  • 麝香(一錢)

  • 硃砂(一錢半)

上先將蝦蟆膏與黃連末同研,後更與麝香、硃砂等研勻,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陳米飲下。如患疳,用黃蠟茶調下。如難丸,入些酒麵糊不妨。

白話文:

首先將蝦蟆膏和黃連末一起研磨,然後再與麝香、硃砂等研磨均勻,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陳米湯送服。如果是患有疳病,就用黃蠟茶調服。如果難以做成藥丸,加入一些酒麵糊也可以。

第十候:肚上筋生,齒齦蟲食脾,骨槽疳。

治小兒脾疳手足浮腫方。

桑白皮(炮),漢防己,人參,茯苓,胡黃連,麝香(各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食前,米飲下五丸。與第一候第一方同。

治小兒疳蝕動唇齒及瘡生方。

蟾頭(一個大者。燒灰),麝香(半錢)

上研勻如粉,摻於瘡上,立效。

治小兒一切疳毒有瘡方。

苦楝皮(五斤,銼),七姑葉(半兩,銼),甘草,白礬(各二兩),蔥白(十莖)

白話文:

苦楝樹皮(五斤,切碎),七姑草葉子(半兩,切碎),甘草,白礬(各二兩),蔥(十根)

上粗搗令勻,用水五斗煮五、七沸,旋旋添洗瘡處。如久患,兩服立效。

第十一候:吐逆腹脹是胃疳,又名奶疳。

治小兒因吃著患熱病,奶次腹痛;並及驚風、毒奶,便乃下痢吐逆。又名奶疳。

桃仁(去皮尖,炒),胡黃連(各半兩),沉香,硃砂(別研。各一分),金箔(五片)

白話文:

  • 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炒熟)

  • 胡黃連(各半兩)

  • 沉香

  • 硃砂(研磨成粉。各一分)

  • 金箔(五片)

上為末,軟飯丸麻子大。米飲下五丸,奶汁下亦得。

治小兒胃疳及進食方。

胡黃連,蘆薈(各一分),肉豆蔻(一個),檳榔,乾蟾(炙。各半個),夜明砂(半分,炒),硃砂,麝香(各半錢)

白話文:

胡黃連、蘆薈(各二錢),肉豆蔻(一個),檳榔、乾蟾(炒至微黃。各一錢),夜明砂(一錢,炒至微黃),硃砂、麝香(各半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一歲一丸,米飲及乳汁下亦得。如是疳盛,次加二丸至三丸,取下蟲屎為驗。五日一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再以蜂蜜煉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一歲的嬰兒可以服用一丸,可以用米湯或母乳送服。如果疳積症狀嚴重,可以逐漸增加藥丸的數量,最多服用到三丸,以排出蟲屎為判斷標準。每五天服用一次。

第十二候:齒齦臭爛,面無顏色,心不思食,是脾疳。又名口疳。

治小兒唇口及齒根宣露,牙齦生瘡臭爛方。

葶藶(炒),胡黃連(各二錢),黃丹(半兩)

上為末。每半錢於牙齦上貼之,不得咽津。

治小兒鼻下赤爛,心煩躁;鼻中生瘡,漸漸轉多。及身上焦燥,日夜疼痛。急治之方。

訶子(二個),豆蔻(三個),黃連(六分),防風(半兩),硃砂一分)

上為末,飯丸麻子大。每服荊芥湯下三丸。

第十三候:愛合面臥,多睡如醉,腹脹氣急,是心脾疳。

治小兒合面臥地,多睡;或氣急面黃,哭聲高叫;或心痛口乾。蓋是因曾吃生肉,如此腹內有蟲。

鶴蝨(二分),茯苓(一兩,煨),木香(一分),苦楝根(三兩),檜株根(半兩)

上先將二味根用水一斗煎成膏,然後杵三味為末,搜和成丸黍粒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

治小兒一切疳。蝸牛丸

蝸牛(四十九枚,用小罐子一個,泥固濟令密,燒通赤,煙盡為度,去泥,只用蝸牛灰),蛇蛻皮(二條,為末),蘆薈,熊膽,夜明砂(淘泥,炒),黃連(各一分),瓜蒡(一十四個,別為末),麝香(半錢),乾蟾(一個,要前腳以前一截,用泥固濟罐子,與蛇皮一處燒,煙盡為度,用)

白話文:

蝸牛(49 枚,用一個小罐子,用泥巴密封,燒到通紅,煙霧消失即可,去掉泥巴,只用蝸牛灰),蛇蛻皮(2 條,研磨成末),蘆薈,熊膽,夜明砂(淘洗,炒),黃連(各一份),牛蒡(14 個,分別研末),麝香(半錢),乾蟾(一個,取前腳以前的一部分,用泥巴密封在罐子裡,與蛇皮一起燒,煙霧消失即可,使用)。

上為末,豬膽丸綠豆大。飯飲下三丸。(《聖惠》方同。)

第十四候:鼻內干痛,口中臭氣,齒根有鮮血,是肝肺疳。

治小兒腸鳴瀉痢,口鼻乾,常有鮮血,日夜痛方。

白朮(炮),硫黃(各一分),枳殼(炒),胡黃連,當歸(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熟水調下。

治小兒一切疳方。

蟾頭(一個,炙),膩粉,豆豉,蕪荑,黃連(各一分)

上為末,軟粟米飯為丸麻子大。早晚米飲下。

第十五候:腳細肚高,並肚上有青脈,是脾疳。

治小兒通身黃瘦,大小便結澀,脾所召也。

漢防己(炒),甘草(炙。各一兩),桑白皮,木通,木香(各半兩),檳榔(一個),胡黃連(一分)

白話文:

  • 漢防己(炒制):1兩

  • 甘草(炙制):1兩

  • 桑白皮:半兩

  • 木通:半兩

  • 木香:半兩

  • 檳榔:一個

  • 胡黃連: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生薑少許,煎至五六分,溫二服。

治小兒疳氣,進飲食。黃耆散

黃耆五味子,厚朴(薑汁炙),白朮,陳橘皮,芍藥,甘草(炙),蒼朮,乾薑,乾蠍,當歸(各一兩),木瓜(三兩)

白話文:

黃耆、五味子、厚朴(用薑汁炙過)、白朮、陳橘皮、芍藥、甘草(炙過)、蒼朮、乾薑、乾蠍子、當歸(各一兩)、木瓜(三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第十六候:非時生瘡,愛吃冷水,是熱疳。

治小兒肝臟風熱,眼中不見物,及有汗方。

石決明乳香(各一分),龍膽(二分),大黃(半兩煨)

白話文:

  • 石決明:1份

  • 乳香:1份

  • 龍膽:2份

  • 大黃:半兩(煨)

上為末。每服兩錢,用薄荷溫水調下。

治小兒一切疳熱渴方。

蚧蝦蟆(大者用二個),蝸牛蟲(半升,用井水淘、洗淨為度。然後用新瓦罐子一個,入二味蟲在罐內。用鹽泥固濟了,不得透風。更進火燒,令通赤。候冷,二味取出,不用餅子),大黃,黃連(各二分),麝香(一分)

白話文:

  1. 蚧蝦蟆(大的用兩個):大個的蛤蟆,用兩個。

  2. 蝸牛蟲(半升):用半升蝸牛,用井水淘洗乾淨。

  3. 新瓦罐子一個:準備一個新的瓦罐。

  4. 入二味蟲在罐內:將蛤蟆和蝸牛一起放入瓦罐中。

  5. 用鹽泥固濟了,不得透風:用鹽泥將瓦罐的開口封住,不能透風。

  6. 更進火燒,令通赤:再放入火中燒,燒到通紅。

  7. 候冷,二味取出,不用餅子:等瓦罐冷卻後,取出蛤蟆和蝸牛,不要用餅子。

  8. 大黃,黃連(各二分):大黃、黃連各用二分。

  9. 麝香(一分):麝香用一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芥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飲下。

第十七候:皮膚上生粟子,糞中米出,是脾冷疳。

治小兒疳氣脾虛。冷香連丸

胡黃連,宣連(各半兩)

上為末,軟飯為丸如黍米大。每服空心,夜臥用溫水下五丸。

治小兒一切疳方。

蘆薈,胡黃連,硃砂,青黛,麝香(各一分),蟾酥(少許)

上為末,飯為丸芥子大。每服空心臨臥,溫水下五、七丸。

第十八候:氣滿腹脹及口乾,是心胃疳。

治小兒疳氣,腹虛腫有似水氣方。

肉豆蔻(一個),木香(炮),麝香,硃砂(各一分),胡黃連(半兩,煨)

上為末,飯為丸麻子大。米飲下三、五丸。

治小兒通黑,狀如鬼形,是疳病所致。方:

丁香,木香,熊膽,乾薑(各一分),蜣螂(一個,去手足,用麵炒)

上為末,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五丸,二宜湯下。如無,只米飲下。

第十九候:愛餐生米麵、炭、甑、瓦,是脾胃疳。

治小兒驚風五疳,,蘆薈丸方

蘆薈,胡黃連,牛黃,天竺黃,草龍膽,茯苓(各半兩),腦麝,人參,川大黃,雄黃(各一分),生犀(屑,二分)

白話文:

蘆薈、胡黃連、牛黃、天竺黃、草龍膽、茯苓(各半兩),腦麝、人參、川大黃、雄黃(各一分),犀牛角(研成粉末,二分)。

上為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三丸,薄荷湯下,溫酒亦得。化下亦無妨。

治小兒夜間壯熱或憎寒,手足冷。雖然能食,只是消瘦,往往下痢。方:

胡黃連(一兩),桔梗(一分),麝香(一錢),鐵焰粉(二分,炒)

上為末,糯米糊研作丸,麻子大。米飲下三、五丸。

第二十候:揉鼻揩眼及咬指甲,愛飲水,是肝渴疳。宜先用止渴藥。

治小兒疳渴方。

人參,乾葛,黃芩柴胡,甘草(炮。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候冷,分為五服。每吃藥時,更點鉛白霜、寒水石共研一字服之,方治疳。

白話文:

將前述的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一杯水,煎成五分(原藥液量的五分之一),去除藥渣。等到藥液冷卻後,分為五次服用。每次服用藥物時,另外點上鉛白霜、寒水石,研磨成一字狀,一起服用,才能治療疳病。

小兒殺疳令肥,保貞丸方

上用大蝙蝠一個,用罐子內盛,火煅存性。候冷研細,麝香少許,用粳米飯為丸黍粒大。熟水下三丸。

白話文:

  1. 使用一隻完整的大蝙蝠,把它放在罐子裡,用火煅燒,直到它變硬。

  2. 等它冷卻後,研磨成細粉。

  3. 加入少量的麝香。

  4. 用粳米飯將它們混合成黍米大小的藥丸。

  5. 用溫水服用三粒。

第二十一候:多寒熱,愛臥不起,骨熱疳,用藥療之。

治小兒骨熱。解毒犀角散

柴胡(銀州者),川大黃,甘草(炙),川芎,茯苓,芍藥,面葛,桑白皮,地骨皮,山梔子仁,黃芩,貝母(各半兩)

白話文:

柴胡(以銀州產的為佳),川大黃,炙甘草,川芎,茯苓,芍藥,面葛,桑白皮,地骨皮,山梔子仁,黃芩,貝母(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青蒿一枝、小麥十粒,煎七分,溫溫服。大叚有患,更入麻黃連翹二味,與前藥等分為末,煎服之。見效。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加入青蒿一枝、小麥十粒,煎煮到剩下七分之一,溫熱服用。如果疾病嚴重,再加入麻黃、連翹兩種藥物,與前面的藥物等分研磨成粉末,煎煮服用。就會見效。

治小兒因驚後天瘹,並一切疳熱。黑錫丸

黑錫(一塊,可半果子大),水銀(半兩),金銀箔(各一兩)

以上四味同熬,細作砂子。

蘆薈(半兩),硃砂,牛黃(各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綠豆大。一歲以下梨汁化一丸服之,一歲以上用酒或溫水下兩丸。

第二十二候:愛飲水,眼目不開,是肝疳。

治小兒手足動,眼目不開,有時語笑;或即嗔怒,兼多驚,手指甲青,狀形似死,妄稱天瘹。通神丸

白話文:

治療小孩手腳抽動,眼睛閉著不睜開,有時會說話或笑;有時候又生氣發怒,而且很容易受到驚嚇,指甲青黑色,看起來好像死了,因而胡亂稱之為天瘹。通神丸的配方是:

茯苓,龍齒(各煨。半兩),鉛丹,胡黃連(各一分),銀箔(五片),麝香(一錢),釣藤(一兩,煨)

白話文:

茯苓、龍齒(各半兩,先煨過),鉛丹、胡黃連(各一分),銀箔(五片),麝香(一分),釣藤(一兩,先煨過)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每十丸,米飲下。

治小兒疳渴,和氣止吐逆方。

人參,白茯苓(各一兩),木香,藿香,甘草(炙。各一分),乾葛(二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溫服。

第二十三候;肌體或熱或涼,發渴無時,是急疳。

治小兒驚熱後生疳。宜服,天竺黃丸

天竹黃(研),青黛,白附子,黃連(炒),地龍(炒),麝香(研),夜明砂(淨洗,炒用),龍膽(各一分),乾蠍(五個,炒)

白話文:

  • 天竹黃(研磨成粉)

  • 青黛

  • 白附子

  • 黃連(炒過)

  • 地龍(炒過)

  • 麝香(研磨成粉)

  • 夜明砂(清洗乾淨,炒過後使用)

  • 龍膽草(各取一份)

  • 乾蠍子(五個,炒過)

上為末,拌和勻,用糯米粥丸如麻子大。淡薑湯下三丸。切忌雞肉

白話文:

把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糯米粥將其丸成如芝麻般大小的丸子。用淡薑湯送服三粒。服用後切忌食用雞肉。

第二十四侯:齒齦黑,唇懶開;赤則心疳積熱。

治小兒心臟積熱生疳。桃花丸

寒水石(一兩,用炭火燒熱,研如面細),硃砂(半錢,細研,合和如桃花色)

白話文:

寒水石(一兩,用炭火燒熱,磨成粉末)

硃砂(半錢,研磨成細粉,與寒水石混合,直到呈桃花色)

上為末,水浸蒸餅丸如粟米大。冷水下三、五丸,服旬日,自然安妙。

《莊氏家傳》治小兒疳。蘆薈丸方

蘆薈,大蝦蟆(一個,用酥塗,炙令黃),青黛,鶴蝨,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用豬膽為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五丸,三歲以上十丸。如要治風疳,更入羌活。

《莊氏家傳》,蘆薈丸,治小兒疳及驚熱方。

蘆薈(一兩),使君子(用仁),青黛(各半兩),胡黃連(一兩半)

上為細末,入麝香一錢,研勻。獖豬膽為丸黃米大。每服一、二十丸,溫熟水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疳藥方。

胡黃連,丁香,蘆薈(各半兩),牛黃(半錢),麝香(半字),熊膽(一分)

上件六味,滴水為丸。每服五丸,冷水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夏至後立秋前,宜服殺疳退黃瘦、肥孩兒,使君子丸

白話文:

《莊氏家傳》中記載,在立秋前到夏至後,應給兒童服用殺疳退黃瘦、肥孩兒、使君子丸來治療疾病。

殺疳退黃瘦:

  • 該藥方可治療疳疾,使兒童的面色由黃瘦轉為紅潤。

肥孩兒:

  • 該藥方可使兒童的身體變得肥胖。

使君子丸:

  • 該藥方可治療兒童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使君子,宣連,胡黃連,木香,丁香,天竺黃,肉豆蔻(各二分。先搗為末,後研),雄黃,青黛,麝香,牛黃(各一分),蝦蟆(一個,去肚中物,酒浸一宿,炙黃焦,為末),龍腦(少許)

白話文:

使君子、宣連、胡黃連、木香、丁香、天竺黃、肉豆蔻(各二分。先搗碎成末,研磨至更加細膩)、雄黃、青黛、麝香、牛黃(各一分)、蝦蟆(一個,去除腹中雜物,用酒浸泡一夜,炙烤至焦黃成末)、龍腦(少量)

上件為末,用狗膽湯浸一宿,取汁相和,麵糊為丸如黍米大。米飲下,隨小兒大小加減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有疳,頭大項細,潮熱及驚;四肢羸瘦,鼻下赤爛,口舌生瘡,瀉利不調。或時嘔吐,腳細肚大,毛髮焦黃,一切驚疳,宜服此藥方。

白話文:

《莊氏家傳》中記載,治療小兒疳病,症狀為:頭大而頸細,潮熱且易受驚;四肢瘦弱,鼻孔下方發紅脫皮,口腔和舌頭長了瘡,腹瀉和便祕交替出現。有時會嘔吐,腳細肚子大,毛髮焦黃。針對上述症狀,建議採用以下藥方:

大蟾(一枚,去腳、肚、腸、四足,淨洗,入胡黃連一兩在內用線縫合,濕紙三五重裹,然後泥固,候乾,用炭火三斤,燒令通赤,為末。入諸藥合和),雄黃(末),麝香(各一分),牛黃,生龍膽(各半分),蘆薈(二錢)

白話文:

大蟾蜍(一隻,去除腳、肚、腸、四肢,清洗乾淨,裡面放入一兩胡黃連,用線縫合,用三到五層濕紙包裹,然後用泥密封,等待乾燥,用三斤木炭燒成通紅,碾成粉末。將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雄黃(粉末),麝香(各一分),牛黃,生龍膽(各半分),蘆薈(二錢)。

上件都細研為末,合一處研細,又卻取糯米粥為丸如黃米粒大。每服五七丸,溫米飲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疳氣方。

蘆薈,天竺黃,牛黃,熊膽,胡黃連,輕粉,青黛,雄黃(各一錢)

上件,同研細。入獖豬膽和丸黃米大。米飲下五七丸。

《孔氏家傳》,截疳丸

巴豆(六錢,去皮膜,紙囊裹,出盡油,取霜),黃連(半兩、為末),輕粉(一錢匕),京三稜(炮,取末,二錢),麝香(半錢匕),皂角(和皮用,四錢,炙令半生半熟,拌)

白話文:

巴豆(六錢,把外皮和內膜去掉,用紙張包起來,榨盡油,取出凝結的霜狀油),黃連(半兩,研磨成粉末),輕粉(一錢匕,《本草綱目》:輕粉,即輕粉,得自鉛礦,毒劇。),京三稜(炮製,研磨成粉末,二錢),麝香(半錢匕),皁角(連皮使用,四錢,烘烤到半生半熟,和其他的藥材拌在一起)。

上為末,以爛飯為丸如綠豆大,更以硃砂為衣。每服臨臥,米飲吞下。量兒歲數加減。初服時四歲小兒可三丸,不瀉,瀉即歇一日與五丸。常服止一兩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末,用煮好的飯捏成像綠豆般大小的丸子,再用硃砂塗一層外衣。每天晚上睡覺前,用米湯送服。服用劑量根據孩子的年齡增減。剛開始服用時,四歲的小孩可以吃三丸,如果沒有腹瀉,那就停止服用一天,然後再服用五丸。通常服用一兩丸即可。

《孔氏家傳》治小兒疳藥方。

黃連(二兩),川楝子(一兩),芎(半兩)

上為末,豬膽汁拌和,卻入豬膽中,線子系定,於石器內漿水煮五七沸,取出;掛、風一宿,傾出。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與豬膽汁混合,然後倒入豬膽中,用線子繫好,放在石器容器內,加入漿水煮沸五到七次,然後取出;掛起來,風乾一晚,再將丸藥倒出來。丸藥的大小約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到七粒,用米湯送服。

《孔氏家傳》,搜疳丸

胡黃連(半兩),宣連,蕪荑仁(各一兩),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次入蕪荑,研勻方入麝。以獖豬膽汁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不拘時,日二三服。

白話文:

先將麝香磨成細末,接著放入嫩柳絮,將兩者研磨均勻後再加入麝香。取獖豬的膽汁,加入麵粉糊中煮熟後做成丸,每顆藥丸約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不拘服用時間,每天服用兩三次。

《孔氏家傳》治疳亦可常服方。

豆蔻仁,使君子仁,南木香(各一分),黃連(半兩)

上為細末,飯為丸。每服十丸,飯飲下。

《孔氏家傳》毛世顯小兒疳藥方。

上用牛膽釀五靈脂,研細,再用膽汁丸。每服五七丸,米飲下。

《孔氏家傳》小兒疳藥方。

黃連(二兩),蕪荑(略炒,去扇),胡黃連(各一兩),青橘(浸,去白),使君子(用仁),神麯(炒。各半兩),麝香(研,一分)

白話文:

黃連(二兩):一種苦寒的中藥,用於治療熱症、痢疾等。

蕪荑(略炒,去扇):蕪荑核,炒後去殼。

胡黃連(各一兩):一種黃連的變種,藥性比黃連更強,用於治療痢疾、腸炎等。

青橘(浸,去白):青橘皮,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

使君子(用仁):使君子果實中的種子,用於治療痢疾、腹瀉等。

神麯(炒。各半兩):神曲,炒後。

麝香(研,一分):麝香,研磨成粉。

上為細末。豬膽熬面為糊,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熟水下。

《孔氏家傳》治疳無比丸

代赭石(二錢),蕪荑(去皮),雷丸,乾漆,神麯(各半兩)

白話文:

代赭石(二錢)

蕪荑(剝皮)、雷丸、乾漆、神麯(各半兩)

上為末,粟米糊為丸如芥子大。每七丸至十丸,米飲下。食前,日二用麝熏之,如有蟲,即下。

《王氏手集》治小兒疳患,牛黃膏

巴豆(紙二十重裹,出油盡,白雪色),鬱金(為衣。各一兩),英粉(二兩,不可見火,做粉,臘日入水瓶盛,用糯米一升,至清明日取曬乾),使君子(十個大者,用肉),雷丸(半兩)

白話文:

  • 巴豆(用二十層紙包裹,直到油全部滲出,成為雪白色)

  • 鬱金(做成外衣。各一兩)

  • 英粉(二兩,不要讓它接觸火,做成粉末,在臘月盛入水瓶中,用糯米一升,到清明節時取出曬乾)

  • 使君子(十個大的,用肉包著)

  • 雷丸(半兩)

上件為末,麵糊丸如○大。飲下三五丸,量大小。

《王氏手集》,斧磓丸,殺疳,溫脾胃,思食生肌。韓道昌方

沒石子(白者),肉豆蔻(去皮。各一個),使君子(十四個,去皮),楝丁香,蘆薈(細研),木香(細銼),碙砂(水飛),荊三稜(微炮,銼碎),胡黃連(各半兩)

白話文:

白礬(白色的)、肉豆蔻(去皮,各一塊)、使君子(十四粒,去皮)、楝丁香、蘆薈(研成細粉)、木香(研成細末)、磦砂(研成細粉,用水漂洗過的)、荊三稜(略微烘烤後研碎)、胡黃連(各半兩)

以上九味同為末。

白礬,綠礬,膽礬(各半兩)

上件三味礬用釅醋一升,去核熟棗肉一兩,只得於石器內,慢火熬成稀膏,後入九味藥在內,熬稠,取出。石上塗少熟油,磓千百下,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食前,陳粳米飲下。

白話文:

將三種上等的礬,加入一升濃醋中,再加入一兩去核熟棗肉,一起放入石器器具中,用小火慢慢熬成稀糊狀,然後加入九種藥物,繼續熬煮至糊狀,取出。在石頭上塗抹少許熟油,將藥糊研磨一千到一千次,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顆,飯前服下,以陳年的粳米粥送服。

《趙氏家傳》治小兒十五種疳。蘆薈丸方

蘆薈(銼研、一分),白蕪荑(焙),川芎(炒。各半兩),使君子(麵裹、炮,一兩)

上三味搗為細末,入蘆薈於乳缽內同研極細,以羊膽三個取汁,和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

白話文:

將人參、黃芪、白朮、蘆薈四種藥物搗成細末,將蘆薈放入乳鉢中一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取三個羊膽,取出膽汁,將藥粉與蒸餅混合,做成如麻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顆藥丸,用米湯送服。

《吉氏家傳》治疳肚如鼓方。

密佗僧,風化灰(各一錢),黃丹(半錢)

上為末。以豬肉炙一片,用藥半錢蘸上與吃。如不食吃,乳母嚼與。

《吉氏家傳》治諸疳,蚵蚾丸

蚵蚾(一個,淘,浸一宿,去骨,炙黃色),胡黃連(末),巴豆(去心油,醋煮十數沸),青黛,硃砂(為衣。各一錢),麝香(少許),定粉(一分,研),宣連(一兩,煨,去毛後炮,出火氣)

白話文:

蚵蚾(一個,洗淨,浸泡一晚,去除骨頭,然後烤至金黃色),胡黃連(研成末),巴豆(去除心油,用醋煮沸十多次),青黛,硃砂(用來塗抹。各取一錢),麝香(少許),定粉(一分,研磨),宣連(一兩,用火煨過,去除毛髮後炮製,去除火氣)

上件為末,紅米飯丸。每服二丸,米飲下,乳汁亦可。

《吉氏家傳》治疳,皂角丸,方。

乳香,沒藥,麝香(各少許),檳榔,硃砂(各一錢),膩粉(二錢),巴豆(七粒),白丁香(四十九粒)

白話文:

乳香、沒藥、麝香(各少許),檳榔、硃砂(各一錢),膩粉(二錢),巴豆(七粒),白丁香(四十九粒)。

上各細研,用煮棗肉為丸綠豆大。每服三丸,皂角湯下。

《吉氏家傳》治一切疳,蘆薈丸方

蘆薈,硃砂(各一錢),蕪荑,胡黃連(各二錢),熊膽(半錢),巴豆(去盡油,二七粒),蟾(一個),麝香(少許)

白話文:

蘆薈、硃砂(各一錢),蕪荑、胡黃連(各二錢),熊膽(半錢),巴豆(去盡油,二七粒),蟾蜍(一個),麝香(少許)

上末,用醋酒化蘆薈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飯飲下。

《吉氏家傳》治疳調中,順氣丸

枳殼(一兩),大黃(一兩半、炒),木香,柴胡(各半兩),桂心(一分),人參,茯苓(各三分)

上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香熟水下。

《吉氏家傳》治疳困方。

龍膽草,蚌粉

上件等分。每服半錢,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諸疳,蚵蚾丸,方

巴豆(十五粒,冷水浸,去心皮、膜,出油,用水煮十沸),硃砂(為衣),青黛,定粉(各一錢),麝香(半錢),胡黃連(一兩,去毛,炒,地上去火毒)

白話文:

  • 巴豆(十五顆,用冷水浸泡,去除心皮和膜,炸出油,用清水煮沸十次)

  • 硃砂(作為外衣)

  • 青黛

  • 定粉(各一錢)

  • 麝香(半錢)

  • 胡黃連(一兩,去除絨毛,炒製,祛除地裡的火毒)

上末,紅米飯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或乳香湯下,不計時。

《朱氏家傳》疳藥,常服長肌膚,去百蟲。保童丸方

青黛,宣連,硃砂(各二錢),蘆薈(一錢),使君子(十個),腦、麝(各半錢)

上件八味用獖豬膽煉過,為丸。三丸、五丸,熟水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疳疾方。

宣連(用巴豆半兩,拍碎,水三升,煮令乾。用水洗宣連,去巴豆不用),使君子仁,蕪荑仁(各一兩),青黛(半兩),肉豆蔻(二兩,醋麵裹、煨熟),輕粉,麝香(各少許)

白話文:

宣連(用四分之一兩巴豆,拍碎,加三升水熬煮至乾,用清水洗淨宣連,把巴豆去除不用),使君子仁,蕪荑仁(各一兩),青黛(四分之一兩),肉豆蔻(二兩,用醋麵裹起來後烘烤成熟),輕粉,麝香(少許)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七丸,飯飲吞下,不計時候。

洪州張道人傳治小兒一十二種疳:肝疳、急疳、風疳、肉疳、脊疳、蟲疳、腦疳、食疳、蛔疳、脾疳、腎疳、心疳。定生死;有此候者,取得蟲,青者死;黃者可治。須服,定命丹,方。

白話文:

洪州有位張道人,據說他能治小兒的十二種疳病:肝疳、急疳、風疳、肉疳、脊疳、蟲疳、腦疳、食疳、蛔疳、脾疳、腎疳、心疳。他辨別生死的方法是:如果能取得蟲子,青色的蟲子表示孩子會死;黃色的蟲子表示可以治好。病人必須服用定命丹,其處方如下:

木香,夜明砂,麝香(各一分),蟬蛻(三個),胡黃連(二錢),金銀箔(各五片)

白話文:

  • 木香:1 份(約 3 克)

  • 夜明砂:1 份(約 3 克)

  • 麝香:1 份(約 3 克)

  • 蟬蛻:3 個

  • 胡黃連:2 錢(約 6 克)

  • 金箔:5 片

  • 銀箔:5 片

上件為末,軟大米飯為丸麻子大。米飲下三粒,日三服。忌酸鹹油膩。

第一肝疳:小兒雖飲奶乳,漸喜肉食,尤愛酸鹹。只服前定命丹,次服此藥。

肉豆蔻(三個),枳殼(焙、三分),茯苓,胡黃連(各半兩),大黃,甘草(各一兩),丁香,麝香(各二錢)

白話文:

肉豆蔻(三個),枳殼(焙過,三分),茯苓,胡黃連(各半兩),大黃,甘草(各一兩),丁香,麝香(各二錢)。

上八味為末。每服一字,米飲下,日二服。久者五服,有效。

第二急疳:小兒疳痢,下赤色膿血,下部脫肛。雖有精神,命在須臾。但服此沉香丸方。

沉香,人參,蠍,胡黃連,乳香(各一分),龍骨,甘草(各一兩)

上件棗肉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日二服。久患七服,見效。

第三風疳:小兒手足拘拳,眼目不開,有時自笑;或嗔怒驚叫,手爪甲青,狀似鬼形,色似天瘹。須服此金箔茯苓散

白話文:

第三類風疳:小兒手腳僵直緊握,眼睛閉著不睜開,有時自己笑起來;或發怒大叫,手指甲發青,形狀像鬼,皮膚顏色像天花,需要服用這個金箔茯苓散。

金箔(五片),茯苓,牛膝,胡黃連(各一兩),龍骨(一分,生),木香,麝香(各一錢)

上件為末。每服一字,米飲下,日二服。忌油膩。

第四肉疳:眼目常痛,飲食不下,食物不消,日漸羸瘦,服此調中丸

鱉甲(醋炙),當歸,黃耆,人參,附子(炮),桂心,胡黃連(各一兩),雄黃(少許)

白話文:

鱉甲 (用醋炙過), 當歸, 黃耆, 人參, 附子 (砲製過), 桂心, 胡黃連 (各一兩), 雄黃 (少許)

上為末,棗肉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湯下。忌魚、油物。

第五脊疳:十指爪甲癢痛,頭髮焦乾,腹肚虛鳴,脊骨如鋸;時時下痢,狀如青澱,或膿或血,服此,硃砂丸方

天靈蓋(炙,一個),柴胡(燒),白朮,麝香(各一錢),檳榔(一個)

上件蒸棗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棗湯下。

第六口疳漏失

第七腦疳:鼻下赤爛,身心煩躁,鼻內生瘡,頭髮自落,日夜痛無休歇,狀似鬼形。服此安息丸

白話文:

第七種腦膜炎:鼻下發炎腐爛,身體和精神煩躁不安,鼻內長瘡,頭髮自然脫落,晝夜劇烈疼痛,外表看起來像鬼一樣。服用此安息丸配方

安息香,丁香,胡黃連,麝香,雄黃(各一兩),肉豆蔻(二錢),金銀箔(各五片)

白話文:

安息香、丁香、胡黃連、麝香、雄黃(各 31 公克),肉豆蔻(6 公克),金箔、銀箔(各 5 片)

上件煉蜜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

第八食疳:小兒夜間壯熱,或時憎寒,手足或冷;兼生陰汗,漸加消瘦,多饒虛腫,往往下痢。鐵粉丸方,鐵粉(此是熬鹽𨫼子,凡要用,將燒紅或醋潑外,其鹽霜色起,刮,鐵粉也),硃砂(各二錢),木香,桔梗(各半兩),胡黃連(一錢),青州蠍(五個)

白話文:

第八種疳病:小兒夜晚發高燒,有時會怕冷,手腳有時冰冷;並伴有盜汗,逐漸消瘦,大多有虛腫,常常腹瀉。鐵粉丸的藥方:鐵粉(這是熬鹽蚳子的,凡是要用時,將它燒紅或用醋潑灑外層,鹽霜的顏色浮現時,刮下來,就是鐵粉)、硃砂(各二錢)、木香、桔梗(各半兩)、胡黃連(一錢)、青州蠍(五個)

上件為末,白米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

第九蛔疳:小兒合地,面無顏色,啼聲乍高,狀似心痛。往往口乾,發動有時。醫人不識,妄呼見祟。不知小兒曾吃生肉,肉化為蟲,此方大效。苦楝丸

白話文:

九、蛔蟲作祟:小兒的身體像在地上拖行,臉色蒼白,啼哭的聲音時而高亢,狀似心痛。經常口乾,發作時則沒有規律。醫師不認識此症,就把它當成見鬼作祟。不知道小兒曾經吃生的肉類,導致肉類化為蛔蟲,此方的療效十分顯著。

苦楝根,鶴蝨,硃砂(各一兩),檳榔(三個),麝香(一錢)

上件為末,麵糊丸小豆大。每服三丸,白湯下。日可三服,忌毒物。

第十奶疳:由乳母胃氣不足,小兒吃著冷奶,便生吐逆,漸成奶疳,宜急治。莫交腫毒,便身通黃,狀似橘皮。宜服,木香散

白話文:

第十、奶疳:由於乳母的胃氣不足,小兒吃著涼的奶,便生吐逆,逐漸形成奶疳,需要趕緊治療。不要等到腫毒相互連結、全身發黃、皮膚像橘子皮一樣。應當服用木香散方。

黃耆,人參,龍腦(各一分),蠍,乾薑,橘皮(去白。各一兩),附子,甘草(各一兩)

上件為末。每服一字,乳香湯調服,日進二服。重者不過七服。忌毒物。

第十一脾疳:小兒常吃泥土,日久遍身通黃。人不識,或呼為陰黃。宜服,虎睛丸

白話文:

第十一脾疳:小兒經常吃泥土,時間久了,遍身發黃。一般人都不熟悉這種病,或稱之為陰黃。適合服用虎睛丸。

虎睛(一個),牛黃(二錢),桔梗,麝香,胡黃連(各一錢)

上件為末,煉蜜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前,米飲下。日二服。

第十二肺疳:小兒多是吃著熱味食及病奶,損傷心肺,便生喘嗽。愚醫不辨冷熱,以藥攻之,變成黃腫,漸覺昏沉。服此杏仁散

白話文:

第十二種肺疳:小孩子大多是進食熱性食物和患病動物的奶,損傷了心肺,於是產生喘咳。不明智的醫生不辨冷熱,用藥猛攻,於是發展成黃腫,逐漸陷入昏迷。服用此杏仁散。

杏仁(二、七個),甘草,款冬花(各二錢),麝香,胡黃連(各一錢),半夏(湯洗七度,半兩)

白話文:

杏仁 ( 二、七粒 ) 、甘草、款冬花 ( 各二錢 ) 、麝香、胡黃連 ( 各一錢 ) 、半夏 ( 煮七次,半兩 ) 。

上件為末。每服一字,棗湯調下。日進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