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丸

CHAI H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三焦經 13%
心包經 13%
脾經 7%
心經 7%
胃經 7%
大腸經 7%
腎經 7%
膽經 7%
小腸經 6%
肺經 0%
膀胱經 0%
肝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柴胡丸:滋補氣血,改善熱邪引起的疾病

柴胡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桂枝、甘草、鱉甲、柴胡、赤茯苓、人參、木香、大黃、枳殼等。它具有滋補氣血,改善熱邪引起的疾病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它味鹹、甘,性寒,歸肝、腎經。滋陰可以增強造血功能,補益氣血,改善體質和增強體力。清熱瀉火可以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引起的疾病。平肝息風可以滋陰潛陽,益精凝神,適用於肝風內動,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痛、抽搐、痙攣、驚厥等症。此外,鱉甲還有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柴胡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柴胡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化痰、益氣健脾、安神定驚、止瀉、健脾、醒神、寧心、利水消腫、利尿通淋等功效。赤茯苓性平,味甘淡,歸心、脾、腎經,具有益氣健脾、利水滲濕、清熱化痰等功效。臨牀上,赤茯苓可適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脾虛泄瀉等症狀。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柴胡丸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咳嗽、哮喘、胸悶氣短、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柴胡丸是一種安全有效的中藥方劑,可以長期服用。

傳統服藥法


柴胡半兩(去苗),赤茯苓1分,人參1分(去蘆頭),木香1分,桂心1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銼),鱉甲半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5丸,用溫水送下,二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柴胡為君藥,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之功。赤茯苓為臣藥,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之功。人參為佐藥,具有補氣健脾之功。木香為佐藥,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桂枝為佐藥,具有發汗解肌之功。大黃為使藥,具有通便泄熱之功。枳殼為使藥,具有理氣寬胸之功。甘草為使藥,具有緩急和中之功。鱉甲為使藥,具有清熱涼血之功。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發汗解肌、通便泄熱之功,故不宜長期服用。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身體消瘦肺結核胰臟炎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骨質疏鬆症咳嗽腹瀉食慾不振眼睛模糊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 組成:柴胡(去苗)1兩,貝母(去心)半兩,知母(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芎藭半兩,款冬花半兩,黃耆(銼)1兩半。 主治:虛勞吐血,胸膈煩滿。

柴胡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組成:柴胡(去苗)1兩,紫菀(去土)1兩,白茯苓(去黑皮)1分,雄黃(研)1分,人參1分,黃芩(去黑心)1分,牛膝(生)半兩,丹砂(研)半兩,馬兜鈴半兩。 主治:寧心志,止咳嗽,除肌熱。主治:熱勞。

柴胡丸, 出處:《聖惠》卷十六。 組成:柴胡(去苗)1兩,桔梗(去蘆頭)1兩,子芩1兩,赤芍藥1兩,黃耆(銼)1兩,枳殼(麸炒微黃,去瓤)1兩,鱉甲(塗醋炙微黃,去裙襕)1兩,人參(去蘆頭)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時氣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能食飲。

柴胡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柴胡半兩(去苗),赤茯苓1分,人參1分(去蘆頭),木香1分,桂心1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枳殼1分(麸炒微黃,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銼),鱉甲半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襕)。 主治:小兒寒熱結實,或熱攻衝心肺,氣急,晝夜有汗,日漸消瘦,不吃乳食。

柴胡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一。 組成:柴胡1兩(去苗),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葳蕤3分,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人參1兩(去蘆頭),天門冬1兩半(去心,焙),地骨皮3分,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連1兩(去須),知母1兩,羚羊角屑1兩,大麻仁1兩半(銼如膏),生乾地黃1兩半。 主治:利心肺,除煩熱,利大腸。主治:熱勞。

柴胡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柴胡(去苗)1兩,鱉甲(醋多,去裙襕)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焙)1兩,山梔子仁1兩,常山1兩,知母(切,焙)1兩,秦艽(去苗土)1兩,黃芩(去黑心)1兩,白朮1兩,檳榔(銼)1兩,桔梗(炒)1兩,芍藥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貝母(去心)1兩,人參1兩,熟乾地黃(焙)1兩,前胡(去蘆頭)1兩,防風(去叉)1兩,紫菀(去苗土)1兩,麻黃(去根節)1兩,黃耆(細銼)1兩,陳橘皮(去白,麸炒)1兩,桂(去粗皮)1兩,京三棱(炮,銼)3兩。 主治:虛勞寒熱,羸瘦食減,肢體困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