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中丸

DIAO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心經 22%
肺經 22%
胃經 22%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調中丸:中醫方劑補氣健脾,治小孩脾胃虛弱、怕冷

調中丸是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白朮、人參和甘草,具有補氣健脾、溫中散寒、益氣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孩脾胃虛弱、怕冷、腹瀉等症狀。

藥方組成與功效介紹

  1. 白朮:性味苦、辛、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腹瀉、水腫、自汗、盜汗等症狀。

  2. 人參:性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元、生津、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倦怠無力、食慾不振、失眠多夢等症狀。

  3.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主治功效

調中丸具有補氣健脾、溫中散寒、益氣生津的功效,可適用於治療小孩脾胃虛弱、怕冷、腹瀉等症狀。

總結

調中丸是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白朮、人參和甘草,具有補氣健脾、溫中散寒、益氣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孩脾胃虛弱、怕冷、腹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茯苓、人參、木香、桂心、大黃(濕紙裹煨)、枳殼(麩炒,去皮瓤)、甘草(炙)、鱉甲(醋炙)各等分。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歲服2丸,至5歲3丸,熱水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三味藥合用,可以有效健脾益氣、溫中散寒,緩解小兒脾胃虛寒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3. 本方有滑腸作用,大便溏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低血壓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胃腸出血脖子頸項酸痛腹瀉身體消瘦手腳冰冷食慾不振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眼睛模糊

相同名稱方劑


調中丸, 出處:《保嬰撮要》卷九。 組成:白朮5分,人參5分,甘草(炒)5分。 主治:小兒脾胃虛寒。

調中丸, 出處:《本事》卷十。 組成:乾薑(炮)、橘紅、白朮、茯苓(去皮)、木香、縮砂仁、官桂(去粗皮,不見火)、良薑各等分。 主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調中丸,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人參半兩,白朮半兩,鱉甲半兩,柴胡半兩,茯苓半兩,三棱半兩,當歸半兩,陳皮半兩。 主治:化癖進食長肌。主治:榮衛不和,脾虛多病,肌體清瘦,或發寒熱,面色痿黃。

調中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組成:白朮1兩半,高良薑1兩半,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人參1兩,京三棱(炮)1兩,紅豆蔻半兩,乾薑(炮)半兩,枳殼(去瓤,麸炒)3分。 主治:傷寒後宿食不消。

調中丸, 出處:《顱囟經》卷上。 組成:柴胡、茯苓、人參、木香、桂心、大黃(濕紙裹煨)、枳殼(麸炒,去皮瓤)、甘草(炙)、鱉甲(醋炙)各等分。 主治:小兒諸疳,或熱攻衝心,肺氣急,晝夜有汗,日漸羸瘦,不吃乳食。

調中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當歸半兩(銼,微炒),川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附子1個(炮裂,去皮臍),狼毒半分(炒黃),巴豆10個(去皮心,出油盡),杏仁12個(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細辛1分,豉4合(炒微焦)。 主治:小兒胎寒虛,脹滿,不嗜食,大便青,夾白膿,及欲發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