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黃散

Y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八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肺經 21%
胃經 20%
心經 10%
腎經 6%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肝經 1%
膽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益黃散

益黃散是一個中藥方劑,主治嘔吐腹瀉、不吃不喝,時間久了就體弱,將會變成慢性驚嚇病。

益黃散組成

益黃散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包括人參、白扁豆、黃耆、茯苓、神麴、石蓮肉、白芷、木香、甘草、藿香等。

益黃散功效

益黃散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補氣、養胃、健脾、止瀉、止嘔、安神等。它可以幫助改善消化不良、腹瀉、嘔吐、體虛等症狀。

益黃散的組成中藥材介紹

  • 甘草
    • 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
    •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扁豆
    • 性平味甘,入脾、胃經。
    • 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 白芷
    • 味辛性溫,歸肺、胃經。
    •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茯苓
    •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
    • 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耆
    •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
    • 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藿香
    •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
    • 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 木香
    •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
    • 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人參
    •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
    • 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等功效。
  • 神麴
    • 性甘溫,入脾、胃二經。
    • 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益黃散總結

益黃散是一個中藥方劑,組成包括人參、白扁豆、黃耆、茯苓、神麴、石蓮肉、白芷、木香、甘草、藿香等。益黃散具有補氣、養胃、健脾、止瀉、止嘔、安神等功效。它可以幫助改善消化不良、腹瀉、嘔吐、體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陳橘皮1兩,青橘皮半兩,訶子肉半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食前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益黃散由人參、白扁豆、黃耆、茯苓、神麴、石蓮肉、白芷、木香、甘草、藿香等中藥組成。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健脾、寧心益智的功效;白扁豆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神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石蓮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白芷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醒脾開胃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藿香具有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益黃散具有益氣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功能紊亂。此外,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對中藥過敏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暴食症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四肢抽搐腹瀉夜間盜汗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心情煩燥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益黃散, 出處:《活幼口議》卷二十。 組成:四聖湯加訶子、陳皮。 主治:調中進食。主治:脾胃虛弱,腹肚泄利。

益黃散, 出處:《幼科類萃》卷五。 組成:陳橘皮1兩,青橘皮半兩,訶子肉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小兒脾疳泄瀉。

益黃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陳皮(去白)5錢,肉豆蔻(炮)5錢,丁香2錢,訶子肉(炮,去核)2錢,甘草2錢半。 主治:脾虛受冷,水谷不化,泄瀉注下,盜汗出多。

益黃散, 出處:《痘治理辨》。 組成:丁香1分,訶子(煨)1分,青皮(去瓤)1分,陳皮(去白)1分,木香1分。 主治:胃冷嘔吐,脾虛泄瀉,或因瘡煩躁,渴飲冷水過多,致傷脾胃。

益黃散,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陳皮(去白)1兩,丁香2錢(1方用木香),訶子(炮,去核)5錢,青皮(去白)5錢,甘草(炙)5錢。 主治:脾胃虛弱,脾疳,腹大身瘦。

益黃散, 出處:《誠書》卷八。 組成:人參(去蘆)1錢,白扁豆(去皮,炒)1錢,黃耆1錢,茯苓1錢半,神曲(炒)2錢,石蓮肉(炒)1分,白芷5分,木香5分,甘草5分,藿香葉3葉。 主治:嘔逆吐瀉,不進飲食,久則羸弱,將成慢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