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附:指南總論 (4)

回本書目錄

附:指南總論 (4)

1. 論中風證候

中風總論,夫風為天地浩蕩之氣,正順則能生長萬物,偏邪則傷害品類。人或中邪,固鮮有不致斃者,故入臟則難愈。如其經絡空虛而中傷者,為半身不遂,手腳癱瘓,涎潮昏塞,口眼喎斜,肌膚不仁,痹瘁攣僻。隨其臟氣,所為不同,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反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

白話文:

中風總論

風是天地間廣大無邊的氣體,當它順暢運行時,就能滋養萬物;而當它偏頗異常時,就會損傷各種事物。如果人受到邪風侵襲,鮮有不死,因為如果邪風侵入臟腑,就難以醫治。如果經絡空虛而受邪氣所傷,就會導致半身不遂、手腳癱瘓、口角流涎、神志不清、口眼歪斜、肌肉麻木、抽搐攣縮。根據邪氣侵犯的臟腑,症狀也會有所不同,或左或右。邪氣減弱,正氣反而加強,正氣驅動邪氣,導致口角歪斜、肢體不遂。

蓋風性緊暴,善行數變,其中人也卒,其眩人也暈,激人涎浮,昏人神亂,故推為百病長,聖人先此以示教,太醫編集,所以首輪中風也。

白話文:

風的特性緊促暴烈,變化多端。風邪侵入人體,會突然導致中風,讓人頭暈目眩,引起流涎,使精神昏亂。因此,中醫將風推為百病之長。古聖人將此作為教導的重點,太醫們編書輯錄醫學知識,也將中風列為首論。

論諸風之由,夫中風者,皆因陰陽不調,臟腑氣偏,榮衛失度,血氣錯亂,喜怒過傷,飲食無度,嗜欲恣情,致於經道,或虛或塞,體虛而腠理不密。風邪之氣中於人也,其狀奄忽,不省人事,涎潮昏塞,舌強不能言者,可先與通關散搐鼻,次服至寶丹,此藥性涼,稍壯人可與,氣虛及年高人不可與服,只與後藥。卒中風筋急頭眩者,可與七寶丹

白話文:

談到各種中風的原因,中風都是因為陰陽失衡,臟腑氣血偏盛或偏衰,導致氣血失調,血氣紊亂,喜怒過度,飲食無節,慾望放縱,致使經絡氣血要麼虛弱,要麼不通,身體虛弱而毛孔不密。風邪之氣入侵人體,表現為意識喪失,昏迷不醒,流涎,口鼻不通,舌頭僵硬不能說話等症狀,可以先用通關散通鼻,然後服用至寶丹。此藥性涼,身體稍壯的人可以服用,氣虛和老年人不能服用,只能服用以下藥物。突然中風,筋脈拘急,頭暈者,可以服用七寶丹。

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筋攣骨痛者,可與小續命湯追風應痛丸。中風邪氣入臟,狂言恍惚,與排風湯。中風手足癱瘓,多與青州白丸子。中風項背拘強,牙關緊急者,可與三五七散。中風手足戰掉,腰腳緩弱,可與活絡丹、七寶丹。年高腳弱者,可與黃耆丸

白話文:

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抽搐,骨頭疼痛: 可以使用小續命湯和追風應痛丸。

中風導致風邪進入內臟,胡言亂語,神志恍惚: 可以使用排風湯。

中風導致手腳癱瘓: 大多使用青州白丸子。

中風導致頸背僵硬,牙關緊咬: 可以使用三五七散。

中風導致手腳顫抖,腰腳虛弱: 可以使用活絡丹或七寶丹。

年老導致腳力衰弱: 可以使用黃耆丸。

論諸風氣中,此病多生於驕貴之人,因事激挫,忿怒而不得宣泄,逆氣上行,忽然仆倒,昏迷不省人事,牙關緊急,手足拘攣。其狀與中風無異,但口內無涎聲,此證只是中氣,不可妄投取涎,發汗等藥,反生他病。但可與七氣湯,分解其氣,散其壅結,其氣自止。七氣湯連進效速,更可與蘇合香丸

白話文:

關於風氣中證(一種中醫病症),這種病症常見於富貴傲慢的人。他們因為受了委屈或憤怒而無法發洩,導致氣機逆行上衝,突然暈倒,昏迷不醒,牙關緊閉,手足抽搐。

這種病症的表現與中風相似,但口中沒有涎沫聲。這種病症只是氣鬱證,不要隨意給病人服用化痰、發汗等藥物,以免誘發其他疾病。

可以使用七氣湯來分解氣機,疏通壅塞,氣機自然會止住。七氣湯可以連續服用,效果較快。還可以配合蘇合香丸服用。

論中風半身不遂,皆因風邪中於經絡,氣血行遲,機關縱緩,故手足不遂,口眼喎斜,可與七寶丹。偏風語言謇澀,可與小續命湯。偏風走注疼痛,身體麻木,可與活絡丹。偏風恍惚不定,可與排風湯。偏風痰涎盛者,可與青州白丸子。拘急腳弱口噤者,可與龍虎丹。癱瘓手足不遂,可與透冰丹。偏風筋脈攣急,可與驅風丸乳香趁痛散乳香丸、七寶丹。

白話文:

關於中風後半身不遂

中風導致半身不遂,都是因為風邪入侵經絡,導致氣血運行緩慢,身體機能受損,因此手腳不靈活,嘴巴和眼睛歪斜。可以服用七寶丹緩解。

偏癱導致語言模糊

偏癱導致語言模糊不清,可以服用小續命湯。

偏癱導致疼痛、身體麻木

偏癱導致疼痛、身體麻木,可以服用活絡丹。

偏癱導致神志恍惚

偏癱導致神志恍惚,可以服用排風湯。

偏癱導致痰液增多

偏癱導致痰液增多,可以服用青州白丸子。

偏癱導致腳部拘急、無力、口齒不清

偏癱導致腳部拘急、無力、口齒不清,可以服用龍虎丹。

偏癱導致手腳癱瘓

偏癱導致手腳癱瘓,可以服用透冰丹。

偏癱導致筋脈攣急

偏癱導致筋脈攣急,可以服用驅風丸、乳香趁痛散、乳香丸或七寶丹。

論諸風骨節疼痛,皆因風氣入於筋絡及骨節疼痛,或攻註腳手痛,或拘攣伸屈不得者,可與乳香趁痛散、追風應痛丸、活絡丹、乳香丸、沒藥丸太岳活血丹皆可服。宜先與五香散淋渫,次用活血丹塗之。

白話文:

討論所有和風有關的骨頭和關節疼痛,皆是因為風氣進入筋絡以及骨節而疼痛,或者攻擊腳手導致疼痛,或者痙攣無法伸縮。可以服用乳香趁痛散、追風應痛丸、活絡丹、乳香丸、沒藥丸、太嶽活血丹。應該先用五香散淋浴,然後再用活血丹塗抹。

論風濕證候,皆因腠理虛,風與寒濕氣傷之。每遇夜間,或三、四更以來,腰背倦痛,轉側不得,或身體倦痛者,為有寒濕也,與小續命湯。大便秘,小便多,身疼痛者,可與朮附湯。若骨節煩疼者,可與乳香趁痛散。或身體麻木,足脛弱者,可與追風應痛丸、黃耆丸。腰痛甚者,可與青娥丸

白話文:

談到風濕症候,都是因為皮膚腠理虛弱,受到風寒濕氣的侵害。每逢夜晚,或凌晨三、四點以後,腰背痠痛難當,輾轉難眠,或全身痠痛者,是寒濕造成的,可以服用小續命湯。大便乾燥,小便頻繁,身體痠痛者,可以服用朮附湯。若關節疼痛者,可以服用乳香趁痛散。或身體麻木,小腿無力者,可以服用追風應痛丸、黃耆丸。腰痛嚴重者,可以服用青娥丸。

論諸風大便不通,皆因風邪熱滯,腸胃津液乾燥秘澀,可與麻仁丸三和散。不通,即與皂莢丸,如通即止之,不可久服。如氣虛及老人,不可與皂莢丸,只與麻仁丸、三和散、四物湯加去白青皮等分同煎。秘甚者,可與神功丸,不可與虛、老人服。

白話文:

討論各種風邪導致的大便不通的情況,都是因為風熱停滯,腸胃津液乾燥,便祕難解。可以給予麻仁丸、三和散等藥物。大便不通時,再給予皁莢丸。如果大便通暢後,就要停止使用。不宜長期服用。

如果患者氣虛或年紀大,不適合服用皁莢丸,可只給予麻仁丸、三和散,並在四物湯中加入適量去白青皮同煎。

便祕特別嚴重者,可以給予神功丸,但虛弱或年紀大者不宜服用。

論諸風小便不通,皆因小腸積熱,膀胱壅滯不利,可與導赤散雞蘇丸三黃丸、三和散。秘甚者,與神功丸、五苓散

白話文:

當所有風熱導致的小便不通暢時,都是由於小腸中積聚了熱氣,膀胱也因此阻塞不通。這時可以服用導赤散、雞蘇丸、三黃丸或三和散來改善。如果阻塞得非常嚴重,可以使用神功丸或五苓散。

論風濕腳氣候,皆因風濕毒氣入於腳膝之間,其狀或赤腫,或冷痛,或麻木不仁,或腳軟而緩,或憎寒壯熱作渴,筋脈拘急,可與俞山人降氣湯、排風湯、小續命湯、小降氣湯。痛者,與石南丸、追風應痛丸、乳香趁痛散。腳軟不能行者,與黃耆丸、木瓜丸。小便秘澀,與導赤丸五淋散、三和散。

白話文:

談到風濕腳氣的病症,都是因為風濕毒氣侵入腳膝之間,它的表現有:

  • 紅腫
  • 冷痛
  • 麻木不仁
  • 腳部無力遲緩
  • 怕冷、發熱口渴
  • 筋脈抽筋收緊

可以服用俞山人的降氣湯、排風湯、小續命湯、小降氣湯。

如果疼痛,可以服用石南丸、追風應痛丸、乳香趁痛散。

腳軟不能走路,可以服用黃耆丸、木瓜丸。

小便不利,可以服用導赤丸、五淋散、三和散。

大便秘者,與麻仁丸。秘甚者,與神功丸。衝心悶者,與三和散。搶腰痛者,可與大烏沉湯。不以輕重,皆用五香散淋渫。若腳腫生瘡者,透冰丹。

白話文:

  • 大便祕結的人,可以用麻仁丸。
  • 便祕非常嚴重的人,可以用神功丸。
  • 心臟不舒服、悶氣的人,可以用三和散。
  • 腰部疼痛的人,可以用大烏沉湯。
  • 不論病症的輕重,都可以用五香散淋洗。
  • 如果腳部腫脹生瘡,可以使用透冰丹。

論諸風頭目昏眩,皆因痰壅上盛,可與青州白丸子。頭目昏眩多痰者,可與辰砂化痰丸。痰盛昏眩,可與半夏丸天南星丸。心肺有熱,與龍腦芎犀丸。痰盛項強,急與金沸草散。痰多膈熱者,可與川芎丸。心胸不利,口苦舌乾,可與透冰丹、羌活丸防風丸。痰甚心忪浮者,可與牛黃清心丸。痰盛渴嘔者,可與天南星丸。

白話文:

論證各種風濕引起的頭暈目眩

這些頭暈目眩都是因為痰液凝聚在頭上導致的,可以用清州白丸子來治療。

如果頭暈目眩是因為痰液過多引起的,可以用辰砂化痰丸治療。

痰液過多導致頭暈目眩,可以用半夏丸或天南星丸治療。

心肺有熱,可以用龍腦芎犀丸治療。

痰液過多導致頸部僵硬,需要立即服用金沸草散。

膈肌痰熱過多,可以用川芎丸治療。

心胸不暢,口苦舌乾,可以用透冰丹、羌活丸或防風丸治療。

痰液非常多,心神不安,可以用牛黃清心丸治療。

痰液過多導致口渴嘔吐,可以用天南星丸治療。

論諸風瘙癢癮疹,皆因血氣不順,面如蟲行瞤動。血氣凝滯者,可與排風湯、胡麻散消風散四生丸。甚者,多服皂莢煎丸何首烏丸

白話文:

論述各種皮膚瘙癢、發疹的病症,都是由於血氣運行不暢所致,表現為面部發紅、發熱,如同蟲子在皮膚上爬行。血氣瘀滯的人,可以用排風湯、胡麻散、消風散、四生丸治療。症狀嚴重的,可以多次服用皁莢煎丸、何首烏丸。

論諸風頭痛目暈,皆因風虛氣上攻頭目,可與太陽丹白龍丸茶調散川芎丸。太陽穴痛,與急風散塗痛處。眼昏頭痛者,可與消風散、追風散。痰熱頭痛者,可與防風丸。年高虛弱人風寒入腦,頭痛發眩者,與朮附湯、羌活丸、三五七散。偏正頭風兩太陽穴及眉稜骨痛,牽引兩眼昏暗者,可與遇仙散。

白話文:

談論各種風寒導致的頭痛、頭暈,都是由於風邪虛弱氣血上衝頭部所致。可以服用太陽丹、白龍丸、茶調散、川芎丸。太陽穴疼痛,可以用急風散塗抹患處。眼睛昏花頭痛,可以服用消風散、追風散。痰熱導致的頭痛,可以服用防風丸。年老體弱的人風寒入侵大腦,導致頭痛頭暈,可以服用朮附湯、羌活丸、三五七散。偏正頭風,即兩側太陽穴及眉稜骨疼痛,導致雙眼昏暗,可以服用遇仙散。

論諸風熱上攻面生熱瘡者,可與驅風丸、龍虎丹、排風湯、胡麻散、何首烏散、羌活丸、川芎丸、白龍丸、芎犀丸。或如蟲行,可與追風散。

白話文:

對於風熱上攻,導致面部生熱瘡的人,可以服用以下藥方:驅風丸、龍虎丹、排風湯、胡麻散、何首烏散、羌活丸、川芎丸、白龍丸、芎犀丸。如果感覺熱瘡像是蟲子在爬,可以服用追風散。

論諸風恍惚驚悸,皆因體虛受風邪,心氣不足,入於心經者,與定志丸降心丹平補鎮心丹、辰砂妙香散。熱者,牛黃清心丸

白話文:

談論各種風寒引起的恍惚不安和驚悸,都是因為身體虛弱受到風邪侵襲,心氣不足所致。風邪侵入心經的,可以使用定志丸、降心丹、平補鎮心丹、辰砂妙香散。如果出現發熱症狀,可以使用牛黃清心丸。

論諸風挫枕轉筋,皆因氣虛,項筋轉側不得,筋絡不順疼痛,與通關散、消風散、大三五七散或追風散。痰涎盛,與白丸子。

白話文:

凡是風寒痹阻導致的枕部疼痛、筋攣,都是由於正氣不足,頸部筋絡扭轉不能伸展,筋絡不通暢而出現疼痛。可以服用通關散、消風散、大三五七散或追風散。痰液過多者,可以服用白丸子。

論諸風痰逆嘔吐,諸風初發時,痰逆嘔吐者,可與溫中化痰丸橘皮半夏湯藿香湯半夏散。嘔吐者立止,可常服。

白話文:

對於由於風邪或痰氣上逆導致的嘔吐,在風邪剛發作,痰氣上逆嘔吐的時候,可以使用溫中化痰丸、橘皮半夏湯、藿香湯、半夏散等藥方。嘔吐的症狀立即可止,並且可以長期服用。

論諸風腳膝緩弱,皆因夙虛,氣血衰弱,行止無力,可與黃耆丸、木瓜丸、俞山人降氣湯。不赤不腫而痛者,可與洗風湯淋沃洗之。

白話文:

討論所有腳膝關節無力疼痛的風疾,都是因為體質虛弱,氣血衰弱,活動走動時無力,可以服用黃耆丸、木瓜丸、俞山人降氣湯。如果關節沒有紅腫,但是疼痛,可以用洗風湯淋洗患處。

論破傷風證,皆因打撲傷破,風入發腫者,可與上員散,生薑自然汁調藥貼患處。內損者,與太岳活血丹。血不止者,與花蕊石散

白話文:

破傷風症狀,都是因為外傷破損,風氣侵入而引發腫脹的。

  • **外傷破損引發腫脹者:**可用上員散研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成藥膏,敷貼在患處。
  • **內傷損傷者:**服用太嶽活血丹。
  • **出血不止者:**服用花蕊石散。

論纏喉風證,皆因積熱痰涎上攻咽喉,口開不得,水漿不下,與碧雪,竹管子吹入喉中。甚者,與雄黃解毒丸玉屑無憂散

白話文:

纏喉風

這種病症皆是因過熱的痰液黏液上衝到咽喉,導致嘴巴無法張開,水也無法吞嚥。用碧雪(一種草藥)、竹筒將藥粉吹入喉中。嚴重的,服用雄黃解毒丸、玉屑無憂散(中藥)。

論傷寒證候

傷寒總論,《活人書》云:「傷寒正名有一十六條:傷寒、傷風、傷寒見風、傷風見寒、風濕、中濕、風溫、濕溫、溫毒、中暍、熱病、溫病、痓病、溫瘧、晚發、疫癘,外證一十六條。外有六證相似:中暑、傷痰、食積、虛勞、瘴瘧、腳氣,與傷寒相似,而實非傷寒,此證人不曉,皆言即傷寒也。」若不仔細分辨證候虛實用藥,則誤人性命在反掌之間,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傷寒論總論》中記載,傷寒主要症狀有十六種:傷寒、傷風、傷寒見風、傷風見寒、風濕、中濕、風溫、濕溫、溫毒、中暍、熱病、溫病、痓病、溫瘧、晚發、疫癘。這些都是外感的十六種病症。

此外,還有六種外感病症與傷寒相似:中暑、傷痰、食積、虛勞、瘴瘧、腳氣。這些病症與傷寒很像,但實際上並不是傷寒。如果不懂得仔細辨別症狀的虛實並用藥,可能會導致誤診而使人喪命。因此,瞭解這些區別非常重要。

論傷寒得病之由,凡傷寒初得病,便不進飲食,發熱一向不止,頭痛或渾身痛,或自汗惡風,憎寒壯熱者,乃是傷風傷寒證也。便須問病得幾日,有汗無汗,惡風不惡風,或渴或不渴,或嘔逆或不嘔逆,小便通或不通,得幾日,須用仔細審問,方可用藥。傷寒證與雜病不同,若不對證,妄投藥餌,罪犯非輕,誤人多矣。

白話文:

談論傷寒發病的原因,凡是傷寒剛發病,就會停止進食,發熱持續不止,頭痛或全身痛,或者自汗惡風,畏寒怕熱的,這是傷風傷寒的症狀。

這時必須詢問病患發病天數,有汗還是無汗,惡風不惡風,是否口渴或不渴,是否嘔吐或不嘔吐,小便通暢或不通,發病幾天了。必須細心詢問,才能根據症狀用藥。傷寒症狀與雜病不同,如果用藥不對症,亂用藥物,罪過不輕,害死人不少。

論傷寒傷風證候,凡傷風者,皆因脫衣感冒,被風吹霎著,則灑然骨寒毛起,惡風自汗者,乃是傷風證也。凡風吹則體自寒,惡風無汗者,是傷寒證也。

白話文:

論述傷寒與傷風的症狀:

凡是傷風的人,都是因為穿著不適當,被風吹得很急,就會突然感到骨頭發寒,毛孔豎起,怕風且自發出汗的,這就是傷風的症狀。

凡是被風吹了而身體自己發寒,怕風但不出汗的,這是傷寒的症狀。

論傷寒表證,傷寒初得病一、二日。頭痛身體痛,惡寒或微喘者,體虛及老人,可與五積散聖散子。此二藥,病多日及不惡風者,不可服,並夏、秋之間,亦不可輕服。緣中暑似傷寒,若中暑人誤服此二藥,如抱薪救火,其害非輕,切宜審實仔細用藥。少壯者,夏、秋宜用金沸草散、來蘇散人參輕骨散蔥白散和解散神朮散之類可服也。

白話文:

傷寒表證的論述

當傷寒發病一兩天時,症狀為頭痛和全身痠痛,怕冷或輕微咳嗽。如果身體虛弱或老年人,可以服用五積散或聖散子。

這兩種藥如果病人發病多日或不惡寒,就不能服用。而且在夏季和秋季,也不可輕易服用。因為中暑的症狀類似於傷寒,如果中暑的人誤服這兩種藥,就如同「抱薪救火」,後果嚴重。一定要仔細辨別,謹慎用藥。

對於年輕強壯的人來說,夏季和秋季可以服用金沸草散、來蘇散、人參輕骨散、蔥白散、和解散、神朮散等藥物。

初得病一、二日,頭痛發熱,身體痛,惡寒無汗者,可與蔥白散八解散、金沸草散、人參輕骨散。初得病一、二日或三日,自汗頭痛,惡風或嘔者,可與升麻葛根湯敗毒散香蘇散蔥白散、人參輕骨散、和解散、神朮散之類皆可用。若發汗後熱已退了,可與和氣藥嘉禾散正氣散

白話文:

如果剛發病一兩天,有頭痛、發熱、全身痠痛、怕冷但不流汗的症狀,可以服用蔥白散、八解散、金沸草散或人參輕骨散。

如果剛發病一兩三天,有自發性盜汗、頭痛、怕風或嘔吐的症狀,可以服用的藥方有升麻葛根湯、敗毒散、香蘇散、蔥白散、人參輕骨散、和解散或神朮散等。

如果發汗後體熱已經退了,可以服用和氣藥如嘉禾散或正氣散。

論傷寒重證,病人四、五日至六、七日,不惡風寒,及發熱煩渴嘔逆,手掌中及腋下微有汗出,大便不通,小便赤,得三、四日,腹中滿,微喘,狂言譫語者,切不可妄投熱藥,只可與小柴胡湯一貼,先進一服。如人行十餘里未通,候半日久,可又進一服,以大便通出燥糞則愈,此里證也。

白話文:

討論傷寒的重症,病人發病四、五到六、七天,不畏風寒,發熱煩渴,噁心嘔吐,手心和腋下有輕微出汗,大便不通,小便赤色,經過三、四天,腹部脹滿,輕微喘息,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千萬不要亂用熱藥,只能給予小柴胡湯一帖,先服用一劑。如果服藥後,病人走動十幾里路仍未排便,等候半天後,可以再服一劑。直到大便排出乾糞便,就會痊癒。這是太陽經虛證。

煩渴者,與五苓散。或手足冷,吐瀉,不可與小柴胡湯,只服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之屬。如調理通後,恐虛、老人須用平補藥,可與嘉禾散、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

白話文:

口乾舌燥的人,可以服用五苓散。如果手腳冰冷,伴隨嘔吐腹瀉,就不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只能服用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等藥方。如果身體經過調理後,仍然虛弱,老年人需要服用平補的藥物,可以服用嘉禾散、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

論和解證候,傷寒傷風,往來寒熱,胸脅間痛,乾嘔及大便秘者,可用小柴胡湯一貼,病重者再服半貼方效。或言渴者,或小便澀,兼服五苓散。傷風四、五日,身發熱,惡寒項強,而手足溫,及大便不通者,多用小柴胡湯、敗毒散、秦艽鱉甲散之類。婦人傷寒三、五日至七、八日,月經當行,或經水才去,作寒熱,忽然譫語,如見鬼神狀,日可夜甚,此乃熱入血室也,用四物湯等分,加柴胡煎服。如不退,用小柴胡湯,兼入生地黃捶碎煎。

白話文:

關於和解證候的討論

患有傷寒或傷風的人,往往出現以下症狀:寒熱交替、胸脅疼痛、乾嘔和大便不通。此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一副,病重者再服半副會見效。

如果病人感到口渴或小便不暢,還可以配合服用五苓散。

傷風四、五天後,出現發熱、惡寒、脖子僵硬,但手腳溫暖,且大便不通的症狀,通常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敗毒散、秦艽鱉甲散等藥方。

婦女傷寒三、五天到七、八天後,月經應該來卻沒有來,或者月經剛過,卻出現寒熱、胡言亂語,好像看到鬼神似的,白天症狀較輕,晚上較重。這是熱毒侵犯了血室所致,可用等份的四物湯,加入柴胡煎服。如果症狀仍不消退,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生地黃搗碎煎煮。

傷寒陽證嘔逆發熱,兼參苓白朮散、和解散輩,乃和解證也。

論傷寒陽證,傷寒陽證,面赤作熱發渴,至五、六日不止,或服熱藥過多,熱甚發狂煩躁,或瀉赤汁膿血者,可服三黃丸、四順飲洗心散。或大便秘結,與小柴胡湯之類。

白話文:

討論傷寒陽證:

傷寒陽證的症狀:

  • 面色潮紅
  • 感覺發熱
  • 口渴
  • 持續超過五、六天

可能的誘發因素:

  • 服用過多溫熱藥物
  • 體內熱氣太盛,導致神志不清和煩躁
  • 拉出帶血或膿液的赤褐色大便

治療方法:

  • **內服藥物:**三黃丸、四順飲、洗心散
  • **針對大便祕結的情況:**小柴胡湯等藥物

論傷寒陰證,傷寒三、二日,五、七日,身體疼痛不可轉側,自汗四肢厥冷,瀉而不渴,或吐逆泄瀉,臍腹痛,或有咽喉痛者,可與理中丸、理中湯。四肢冷甚,腹痛氣急者,與姜附湯,多加甘草煎,及附子理中丸並服。更重者,用法煉黑錫丹金液丹二氣丹之類,隨輕重而用之。

白話文:

關於傷寒陰證,傷寒三、四日,或五、六日,全身疼痛難以轉動,自發性出汗,四肢手腳冰冷,腹瀉卻不口渴,或有嘔吐、腹瀉,臍部或腹部疼痛,或有咽喉痛,可以服用理中丸或理中湯。如果四肢極度寒冷,腹痛、氣促,可以使用姜附湯,加重甘草煎煮,也可以搭配附子理中丸一起服用。病情更嚴重的患者,可以使用煉黑錫丹、金液丹、二氣丹等藥方,根據病情輕重程度使用。

瀉止四肢暖,有寒熱,卻用五積散、聖散子、十華散之類,微汗則解,不然則毒氣再復,便難治也。

白話文:

當四肢冰冷出現腹瀉停止的症狀,並且伴有寒熱時,可以使用五積散、聖散子、十華散等藥物。如果稍微出汗,症狀就會解除;如果沒有出汗,毒氣就會復發,就很難治療了。

論傷寒陰陽二證,有陰厥,有陽厥,最宜仔細審問。傷寒陽證,熱氣深則反厥,若只認四肢厥冷,便投熱藥,此害人性命在頃刻間。發藥者極用仔細審問,如是自疑,寧不發藥,教他更請醫者看視,不可亂髮藥也。

白話文:

討論傷寒的陰陽兩類症狀,有陰厥(四肢冰冷)、有陽厥(身體發熱),最重要的是仔細詢問。傷寒陽證的人,熱氣深入體內才會出現厥逆,如果只看到四肢冰冷就用熱藥,會在瞬間危及生命。開藥的醫生必須極為仔細地詢問,如有疑慮,寧可不開藥,請病人再找其他醫師診療,不可以隨便開藥。

論傷寒陰厥證,若初得病,四肢厥冷,身上起粟,大便不調,或瀉或嘔,此寒厥也,可與理中丸、理中湯之類。

論傷寒陽厥證,若初得病,身便熱,頭痛,大便不通。至六、七日,渴甚狂言,揭衣被,不定迭,腳手厥冷。此乃熱極而發厥冷,必竟少時又卻溫熱,切不可便投熱藥,且與小柴胡湯之類。昔有國醫孫用和一法探之,須仔細察審外證,方可用藥。凡傷寒四肢厥冷,當察問病之因,若證不明,未辨陰陽者,且與四味理中丸甘草再和勻,作四順理中丸服,探之。若是陰厥,則服藥了,形靜不熱,定迭,當漸加前件理中湯等。

白話文:

討論傷寒陽厥證,如果剛開始得病,就發熱、頭痛、大便祕結。到了六七天,會非常口渴、胡言亂語、掀開被子,坐立不安,腳手冰冷。這是因為發熱過度而導致厥冷,必定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再次發熱。絕對不能立刻用熱性藥物,可以先使用小柴胡湯之類的藥物。

以前有一個國醫叫孫用和,他有一個探查的方法,必須仔細觀察外在症狀,才能用藥。凡是傷寒導致四肢厥冷的,要詢問致病原因。如果證狀不明確,還無法判斷陰陽虛實,可以先給予四味理中丸加入甘草再混合均勻,製成四順理中丸服用,來探查。

如果是陰厥,服藥後身體會安靜下來,不會發熱,會比較平穩,這時可以逐漸加入之前的理中湯等藥物。

若是服四順理中丸了,如煩躁,不定迭,煩渴狂言,自揭衣被者,此是陽厥,不可投熱藥,當用前件小柴胡湯之類。

白話文:

如果服用「四順理中丸」後出現煩躁、反覆不定、口渴、胡言亂語,甚至自行掀開棉被等症狀。這是「陽厥」證,不能再使用溫熱藥物,應該改用前面提到的「小柴胡湯」等藥方。

論傷寒潮熱,傷寒五、七日至十日以上,早晨稍惺惺,至申、酉前後發熱不惡寒,微有汗,大便不通三、二日,或譫語而渴者,與小柴胡湯三、五服,重者五、七服,以大便微利,熱須退。有渴者,可與五苓散。猶有煩躁及熱未退者,宜加七寶洗心散,或與秦艽鱉甲散調理也。

白話文:

談論傷寒發燒:傷寒經過五、七天到十天以上,早晨有點清醒,到了下午四、五點左右開始發燒,不覺得冷,微微出汗,兩、三天解不出大便,或者昏言亂語並且口渴,可以用小柴胡湯服用三、五次,病情嚴重的用五、七次,等到大便稍為通暢,發燒就會退了。如果口渴,可以用五苓散。

如果還有煩躁不安和發燒沒有退,應該加上七寶洗心散,或者使用秦艽鱉甲散來調理。

論傷寒頭痛,傷寒雖退,而頭痛不止者,諸陽所聚,熱毒氣上攻,頭痛不止者,可與龍腦芎犀丸、太陽丹、白龍丸、川芎丸之類。

白話文:

討論傷寒引起的頭痛,雖然傷寒已經退去,但頭痛仍持續,這是因為陽氣聚集,熱毒之氣向上侵襲所導致的。治療這種頭痛,可以使用龍腦芎犀丸、太陽丹、白龍丸、川芎丸等藥物。

論傷寒發渴,傷寒至五、七日,渴甚,或發熱不惡寒,大便如常,小便赤,是胃中虛躁,可與五苓散,甚者與竹葉湯。發熱渴者,與柴胡湯,仍加栝蔞煎。

白話文:

討論傷寒發渴的問題。傷寒進入第五或第七天,口渴得很厲害,或者發熱但是不畏寒,大便正常,小便發紅,這是胃中虛熱的表現,可以用五苓散治療,嚴重時可以使用竹葉湯。發熱口渴的病人,可以使用柴胡湯,再加入冬瓜煎煮服用。

論傷寒嘔逆,傷寒嘔逆有三證:胃中有寒而嘔逆者,可與參苓白朮散、五苓散、四君子湯;胃中亦有熱,或發渴口乾,或小便赤澀,與小柴胡湯或五苓散,其小柴胡湯極止熱嘔,或少氣吐逆者,用竹葉湯立效。

白話文:

談論傷寒嘔吐

傷寒嘔吐有以下三種情況:

  • **胃寒嘔吐:**可服用黨參、茯苓、白朮散、五苓散或四君子湯。
  • **胃寒熱嘔吐:**有口渴、口乾或小便赤澀等症狀,可服用小柴胡湯或五苓散。其中,小柴胡湯特別適用於熱嘔。
  • **氣虛嘔吐:**出現氣促、嘔吐,可服用竹葉湯,效果顯著。

論傷寒吐逆,傷寒吐逆者,胃寒。吐而身冷,或服冷藥太多,而不渴,大便如常,或自利,或吐蛔蟲者,此胃中寒也,可與人參丁香散、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理中丸、人參丸、嘉禾散。

白話文:

關於傷寒嘔吐

傷寒嘔吐,是因為胃寒。嘔吐後身體發冷,或者服用過多寒涼藥物,但口渴,大便正常,或者腹瀉,或者嘔吐蛔蟲,這些都是胃中寒氣所致。可以服用以下藥方:人參丁香散、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理中丸、人參丸、嘉禾散。

論傷寒發喘,傷寒喘急者,皆因風寒,邪乘於肺,經氣上盛發喘,可與麻黃湯華蓋散款冬花散人參潤肺丸養肺丸或潤金散、款肺皆可服也。

白話文:

論述傷寒引起的氣喘。傷寒導致氣喘急促,都是因為風寒邪氣侵入肺部,經氣上湧而發作。可以服用麻黃湯、華蓋散、款冬花散、人參潤肺丸、養肺丸或潤金散、款肺等藥物治療。

論傷寒咳嗽,傷寒咳嗽者,由寒邪乘虛入於肺經,或飲水過多,停飲咳嗽微喘,發熱而渴,或不渴,或寒熱,脅下痛者,可與小青龍湯三、二服。如脅下痛甚者,必有停飲,於小青龍湯內,加入醋炒芫花少許同煎,不可多用,多則瀉人。如發寒熱,咳嗽未盡,更進小柴胡湯,每服加五味子二十粒同煎,或與秦艽鱉甲散。

白話文:

討論傷風咳嗽,傷風咳嗽是由於寒邪趁機入侵肺經,或者喝水過多,導致咳嗽微喘。發熱口渴,或者不渴,或者發冷發熱,肋骨下方疼痛的,可以服用小青龍湯三、兩次。如果肋骨下方疼痛厲害,一定有飲水停滯,在小青龍湯中加入醋炒芫花少許一起煎服,不可多用,用多了會洩瀉。如果發冷發熱,咳嗽未盡,可以再服用小柴胡湯,每次加五味子二十粒一起煎服,或者服用秦艽鱉甲散。

論傷寒吐血發衄,傷寒五、七日,發鼻衄或吐血者,熱盛氣壅則衄血或吐血,切不可妄投熱藥,可與雞蘇丸、薄荷煎,煎茅根湯或茅花汁冷送下,甚者可與三黃丸。如渴,兼服五苓散、清心散加真蒲黃煎服。

白話文:

中醫古文:

論傷寒吐血發衄,傷寒五、七日,發鼻衄或吐血者,熱盛氣壅則衄血或吐血,切不可妄投熱藥,可與雞蘇丸、薄荷煎,煎茅根湯或茅花汁冷送下,甚者可與三黃丸。如渴,兼服五苓散、清心散加真蒲黃煎服。

在傷寒病中,如果在發病五到七天後出現鼻子出血(流鼻血)或吐血,這是由於熱邪過盛,氣血壅塞所致。此時切不可亂用熱性的藥物。

可以服用雞蘇丸、薄荷煎液、煎煮茅根湯或茅花汁,趁冷服用。病情較重的患者,可以服用三黃丸。

如果患者出現口渴,可以同時服用五苓散、清心散,再加入真蒲黃煎煮後服用。

論傷寒咽喉疼痛,傷寒咽喉痛,皆因內熱氣秘,陽毒上熏,則咽喉痛。痰盛者,可與如聖湯。甚者,可與四順飲、犀角飲、洗心散皆可服之。

白話文:

談論傷寒引起的咽喉痛,傷寒引起的咽喉痛,都是因為體內熱氣鬱結,陽氣向上燻蒸,導致咽喉疼痛。痰液旺盛的,可以使用如聖湯。嚴重的,可以使用四順飲、犀角飲、洗心散。

論傷寒腹痛,傷寒有熱腹痛者,三、四日大便不通,繞臍腹痛,或發熱不惡寒,或渴者,此乃胃中有燥糞,故發痛也。切不可用熱藥,且如正氣散、理中湯及諸推積性熱藥,皆不可用,誤人性命。只可與小柴胡湯加芍藥少許同煎,一、二服如未效,可至三、四服,取大便通為度。

白話文:

講述傷寒導致的腹痛。傷寒患者若有腹痛發熱,三四天沒有大便,繞著肚臍疼痛,或者發熱但不畏寒,或口渴,這是因為胃中有乾燥糞便,所以引起疼痛。切不可使用溫熱藥物,像正氣散、理中湯以及其他溫熱藥物,都不能用,會危及生命。只能用小柴胡湯加上少許芍藥一起煎服,一兩次服藥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增至三四次,以大便通暢為度量。

傷寒腹痛有寒證,因服冷藥過多,大便自利,腹中痛,手足冷者,可與理中丸,甚者與附子理中丸、理中湯。未效,用姜附湯多加甘草煎,用諸熱藥即止。氣虛及老人傷寒後腹痛,大便如常,無熱,只是腹痛者,與黃耆建中湯,多服取效。

白話文:

感冒引起腹痛,有以下寒證:服用了過多寒涼藥物,導致腹瀉、腹痛,手腳冰涼。可以服用理中丸,嚴重時可服用附子理中丸或理中湯。若無效,可使用薑附湯加重甘草分量煎煮服用,服用其他熱性藥物也能止痛。

氣虛或老年人感冒後腹痛,大便正常,無發熱,只是腹痛,可以服用黃耆建中湯,多服用直至見效。

論傷寒大小便秘,傷寒大便秘者,可與麻仁丸。未通者,與神功丸、三黃丸。有熱者,與四順清涼飲。後以參苓白朮散、嘉禾散補之。小便秘結者,與五苓散、導赤散、五淋散皆可與之。

白話文:

討論傷寒導致的大、小便不通

大便不通

  • 若有大便不通的症狀,可以服用麻仁丸。
  • 如果服用麻仁丸後仍不通,可以改用神功丸或三黃丸。
  • 如果有發熱的症狀,可以服用四順清涼飲。
  • 便通後,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嘉禾散來補益身體。

小便不通

  • 若有小便不通的症狀,可以服用五苓散、導赤散或五淋散。

論傷寒後自汗,傷寒後自汗者,可服牡蠣散、止汗散,兼嘉禾散、黃耆建中湯人參煎服,又人參當歸散小麥同煎。

白話文:

討論傷寒後自汗的問題。傷寒後出現自汗的患者,可以服用牡蠣散、止汗散,再搭配嘉禾散、黃耆建中湯加入人參煎煮服用。另外,也可以將人參當歸散加入小麥一同煎煮。

論傷寒後自利,傷寒後腹痛,大便自利,手足冷者,可服理中丸之類,見腹痛條內。

論傷寒後黃疸,傷寒眼睛及遍身發黃疸,小便不利,或頭上汗出者,可與五苓散。以山茵陳、山梔子各少許,銼碎,二錢,煎湯調,多服效。

白話文:

治療傷寒後黃疸,症狀為眼珠及全身發黃疸,小便不通暢,或頭部出汗,可以用五苓散。取適量茵陳蒿和梔子,搗碎,各取二錢,煎湯服用,連服數次即可見效。

論傷寒後腹滿,傷寒後腹滿者,不思飲食,或食後不消化,腹脅脹滿者,可與勻氣散沉香降氣湯蓬煎丸思食丸、參苓白朮散。甚者,與青木香丸,兼嘉禾散、四君子湯、木香分氣丸木香散木香流氣飲,看虛實用之。

白話文:

中醫古文:

論傷寒後腹滿,傷寒後腹滿者,不思飲食,或食後不消化,腹脅脹滿者,可與勻氣散、沉香降氣湯、蓬煎丸、思食丸、參苓白朮散。甚者,與青木香丸,兼嘉禾散、四君子湯、木香分氣丸、木香散、木香流氣飲,看虛實用之。

討論傷寒後腹脹,傷寒後腹脹的人,食慾不振,或者進食後不消化,腹部和肋部脹滿,可以用勻氣散、沉香降氣湯、蓬煎丸、思食丸、參苓白朮散。情況嚴重的,加上青木香丸,同時配合嘉禾散、四君子湯、木香分氣丸、木香散、木香流氣飲,根據虛實情況使用。

論傷寒後患痢,傷寒後患痢,多是熱證,或下純膿,或下純血,可與黃連阿膠丸駐車丸。血多者,與地榆散胃風湯兼服。

白話文:

如果傷寒後發生痢疾,大多是因為熱邪所致,可能會排出純膿或純血,可用黃連阿膠丸或駐車丸治療。如果出血較多,可以同時服用地榆散和胃風湯。

論傷寒中濕證,傷寒一身盡痛,轉側不得,骨節煩疼,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額上汗出,此中濕氣也,可多服五苓散利小便,次用朮附湯兼服之。

白話文:

論傷寒濕症

患有傷寒濕症的人,全身疼痛無處不痛,無法翻身側躺,骨節痠痛煩躁,小便不順暢,但大便卻很通暢,額頭冒汗,這都是濕氣入侵的表現。

可以多服五苓散來利尿,再搭配朮附湯一起服用。

論傷寒後調理,傷寒本無補法,不可用太溫藥補之。若補甚,則再發熱。但可用微溫藥調理,只可與參苓白朮散。虛弱、老人,用嘉禾散之類調理。

白話文:

在傷寒病後調理方面,傷寒病本身沒有補虛的療法,不可使用太溫熱的藥物來補養身體。如果補得太過,就會再次發熱。只能用微溫的藥物來調理,例如「參苓白朮散」。對於體質虛弱或年老的人,可以用「嘉禾散」之類的藥物來調理。

論傷暑證候,夏月傷暑,亦云伏暑,謂其人從熱中來,便從涼處坐臥,不知被外涼冷之氣閉,暑熱氣伏在腠理中,不能發泄,故曰伏暑。其證自汗惡寒,或背惡寒而渴,或面垢如未洗面人,或板齒燥,當門二齒乾,是伏暑也。嘔逆而渴者,及臥不及席,也是傷暑也,可與五苓散、桂花丸、大順散香薷散

白話文:

談論傷暑證狀,在夏季被暑熱所傷,又稱伏暑,意思是指人在炎熱環境中待過,隨後到涼爽的地方坐下或躺臥,不知不覺中被外在的涼氣所閉,暑熱之氣被壓抑在皮膚腠理中,無法散發出來,因此稱為伏暑。其證狀包括自汗惡寒,或者背部惡寒伴隨口渴,或者面部污垢如同未洗臉的人,或者牙齒緊咬乾燥,門牙乾枯,這就是伏暑。嘔吐反胃伴隨口渴,以及躺在牀上都覺得蓋不住的感覺,也是傷暑的證狀,可以使用五苓散、桂花丸、大順散、香薷散等藥物治療。

發熱甚者,可與香薷散、竹葉湯、枇杷葉散、小柴胡湯冷服,立效。

白話文:

對於發熱嚴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具有解熱作用的藥材,例如香薷散、竹葉湯、枇杷葉散、小柴胡湯,以冷服的方式飲用。這些藥方可以迅速見效。

論傷暑吐瀉,中暑嘔吐,發熱悶亂,或霍亂吐瀉,可與消暑丸、五苓散、桂苓丸、香薷散之類。

白話文:

對於中暑導致嘔吐、腹瀉、發燒、胸悶、煩躁等症狀,或是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可以服用以下中藥:

  • 消暑丸:清暑熱,化濕熱,止嘔吐。
  • 五苓散:利尿,消腫,止嘔吐。
  • 桂苓丸:清熱,止嘔吐,斂汗。
  • 香薷散:清暑熱,化濕熱,止嘔吐,解表。

論停痰證候,有痰在胸膈之間,亦能憎寒壯熱,惡風自汗,咽喉不利,只是頭不痛,身體不疼者,可與金沸草散、消飲丸、辰砂化痰丸、倍術丸之類皆可與。

白話文:

討論痰濕停滯的症狀,如果痰停留在胸膈之間,也會出現畏寒發熱、惡風自汗、咽喉不利的症狀,但不會感到頭痛或身體疼痛。這種情況可以服用金沸草散、消飲丸、辰砂化痰丸、倍術丸等藥物。

論傷食證候,病有頭痛發熱惡寒,或腹滿吐逆,身體不痛,只是四肢倦怠,其證非傷寒也。此是傷食,在腸胃之間,可與感應丸、獨聖丸、蓬煎丸、嘉禾散、思食丸,諸傷食藥皆可服。氣虛、老人,可服五積散,吞下青木香丸順氣散之類。

白話文:

討論因飲食不節導致的傷食證候:

症狀包括頭痛、發熱、惡寒,或腹脹、嘔吐,但身體沒有疼痛,只有四肢無力倦怠。這些症狀與傷寒不同。

這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食物積滯在腸胃,可以用以下藥物治療:感應丸、獨聖丸、蓬煎丸、嘉禾散、思食丸等專門治療傷食的藥物。

對於氣虛的人和老年人,可以使用五積散,或吞服青木香丸、順氣散等理氣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