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牡蠣散
本文目錄
主治功效
現代運用於病後、手術後或產後身體虛弱、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肺結核等所致自汗、盜汗屬體虛衛外不固,又復心陽不潛者。
傳統服藥法
研末。
豬膽汁調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與玉屏風散均可用治衛氣虛弱,腠理不固之自汗。但本方補斂並用而以固澀為主,為收斂止汗的代表方,善治體虛衛外不固,又復心陽不潛之自汗盜汗。玉屏風散則以補氣為主,以補為固,屬於補益劑,且黃耆、防風相配,補中寓散,故宜於表虛自汗或虛人易感風邪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相同名稱方劑
牡蠣散, 出處:《得效》卷七。 組成:牡蠣末。 主治:不渴而小便失利。
牡蠣散, 出處:《三因》卷七。 組成:牡蠣。 主治:破傷風,口噤、強直。
牡蠣散, 出處:《得效》卷十二。 組成:牡蠣粉。 主治:外腎腫大,莖物通明。
牡蠣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組成:牡蠣半兩,膽礬半兩。 主治:紫癜風。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牡蠣粉1兩,麻黃根1兩,赤石脂1兩。 主治:小兒盜汗不止。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牡蠣粉半兩,車前子半兩,桂心半兩,黃芩半兩。 主治:婦人傷中尿血。
牡蠣散, 出處:《千金》卷十。 組成:牡蠣3兩,白朮3兩,防風3兩。 主治:止汗。主治:卧即盜汗,風虛頭痛。
牡蠣散,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四。 組成:左顧牡蠣(文片色白正者)2兩。 主治:肺氣盛,不得卧而喘,脈滿大。
牡蠣散,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牡蠣1塊(用破草生包縛,入火內煅令通紅,去火候冷取出研)。 主治:收斂瘡口。主治:臁瘡。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牡蠣1兩(燒爲粉),車前子1兩,桂心3分,黃芩1兩,澤瀉3分,葵子1兩。 主治:虛勞小便出血。
牡蠣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組成:牡蠣(熬)3分,常山(銼)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桂(去粗皮)3分。 主治:瘧痢。
牡蠣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蒼朮(米泔浸一宿,去黑皮,炒)1兩,白朮半兩,防風(去叉)1兩,龍腦1兩。 主治:小兒自汗,作熱。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十三。 組成:牡蠣1兩(燒爲粉),龍骨1兩半,黃連1兩(去須,微炒),烏梅肉3分(微炒)。 主治:傷寒壯熱,下痢煩渴。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牡蠣(燒爲粉)1兩,車前子1兩,桂心1兩,黃芩1兩,熟乾地黃1兩,白龍骨(燒令赤)1兩。 主治:勞損傷中尿血。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牡蠣粉1兩,麻黃根1兩,杜仲1兩(去粗皮,微炙,銼),黃耆2兩(銼),白茯苓、敗蒲扇灰1兩。 主治:虛勞盜汗。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四。 組成:牡蠣粉1兩,寒水石1兩,鉛霜半兩(細研),朱砂半兩(細研如面),甘草末半分(生用),故扇灰半分。 主治:心熱,汗出不止。
牡蠣散, 出處:《局方》卷八。 組成:黃耆(去苗土)1兩,麻黃根(洗)1兩,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1兩。 主治:斂汗固表。主治:虛勞不足,自汗盜汗,心悸遺精。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十二。 組成:牡蠣1兩(燒爲粉),白茯苓3分,人參3分(去蘆頭),白朮3分,白芍藥3分,麻黃根3分。 主治:傷寒,脈候軟弱,神氣羸劣,虛汗不止。
牡蠣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 組成:枯白礬4兩,黃丹(炒)2兩,牡蠣粉2兩。 主治:陰囊兩傍生瘡,或陰濕水出,甚癢甚苦,夜則抓之無足,後必自痛,或兩腋及腳心常汗濕者。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十四。 組成:牡蠣(燒爲粉)1兩,桂心1兩,白芍藥1兩,鹿茸(塗酥微炙去毛)1兩,龍骨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傷寒後虛損,心多忪悸,夜夢泄精。
牡蠣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組成:牡蠣(燒)1兩,白茯苓(去黑皮,銼)半兩,人參半兩,白朮半兩,芍藥半兩,龍骨(燒)半兩,熟乾地黃(焙)半兩。 主治:傷寒後羸劣,虛汗不止。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三。 組成:牡蠣1兩(燒爲粉),熟乾地黃1兩,龍骨1兩,蒲黃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乾薑1兩(炮裂,銼)。 主治:婦人白崩不止,面色黃瘦,臍下冷痛。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牡蠣1分(燒爲粉),伏龍肝1分(細研),甘草3分(炙爲赤,銼),蒼朮1分(銼,炒熟),麝香3分(細研)。 主治:小兒(??)啼,或吐瀉,腹脹胸滿。
牡蠣散, 出處:《産寶》。 組成:牡蠣2錢,人參2錢,黃耆(生)2錢,當歸3錢,熟地3錢,麻黃根(麻黃發汗,根止汗,宜用根)1錢,小麥麸皮(炒黃)2錢。 主治:婦人産後,陰虛盜汗,睡中汗出,覺則止者。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九。 組成:牡蠣1兩(燒爲粉),龍骨1兩,烏梅肉半兩,白頭翁半兩,女萎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微炒),當歸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白膿痢,晝夜無數。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牡蠣2兩(燒爲粉),龍骨1兩,雞肶胵10個(微炙),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鹿角屑1兩(微黃)。 主治:婦人臟腑久冷,小便滑數。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牡蠣粉3分,龍骨3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黃耆半兩(銼),雞腸草半兩,白茯苓半兩,桑螵蛸3分(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遺尿,體瘦心煩,不欲食。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十二。 組成:牡蠣1兩(燒爲粉),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熟乾地黃1兩,白朮1兩,白芍藥半兩,龍骨1兩,黃耆2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半兩(去心)。 主治:傷寒,汗出不解。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牡蠣粉3兩,龍骨3兩,桂心1兩,棘刺1兩(微炒),白芍藥1兩,蒼朮2兩(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柏子仁1兩,車前子1兩,桑螵蛸1兩(微炒)。 主治:虛勞夢泄,乏力盜汗。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牡蠣1兩(以濕紙裹後卻以泥更裹候乾,用大火燒通赤),白礬3兩(燒令汁盡),黃丹3兩,膩粉1兩,雄黃1兩(細研),雌黃半兩(細研),麝香2錢(細研),麒麟竭1兩。 主治:墜車落馬傷損,筋骨疼痛,皮肉破裂,出血不止。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十四。 組成:牡蠣1兩半(燒爲粉),紫菀1兩(洗去苗土),旋覆花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1兩(去蘆頭),萎蕤1兩,沙參3分(去蘆頭),黃耆1兩(銼),柴胡1兩(去苗)。 主治:傷寒後肺痿勞嗽,唾多稠涎,羸瘦喘促,仍多盜汗。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牡蠣粒半兩,知母1分,恆山半兩,烏梅肉半兩(微炒),人參半兩(去蘆頭),鱉甲2分(塗酥炙微黃,去裙襕),川升麻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豉心1分,桃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六,麸炒微黃)。 主治:小兒痰癖,瘧發無時。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八。 組成:牡蠣粉1兩,龍骨1兩,黃耆1兩(銼),白朮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川芎半兩,熟乾地黃半兩,五味子半兩,人參3分(去蘆頭),白茯苓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産後體虛汗出,心煩,食少乏力,四肢羸弱。
牡蠣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牡蠣(煅)2兩,黃耆1兩,乾地黃(生者)1兩,麻黃根1兩(一方無麻黃根)。 主治:小兒盜汗。或小兒病後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卧癒甚,久而不止,羸清枯瘦,短氣煩倦;或因病後血少虛弱,消瘦潮熱煩渴,腠理不密,盜汗不止。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三。 組成:牡蠣3分(燒爲粉),朱砂半兩(細研),龍齒3分,蘆薈3分,黃連1兩(去須),鐵粉1兩(細研),澤瀉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丹1分,栝樓根1兩,雞肶胵3分(炙令黃色),桑螵蛸半兩(微炒),胡粉1分,赤石脂2兩。 主治:消中。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一。 組成:牡蠣1兩半(燒爲粉),知母1兩半,犀角屑1兩,前胡1兩(去蘆頭),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虎頭骨1兩半(塗酥炙令黃),鱉甲2兩(塗酥炙令黃,去裙襕)。 主治:熱勞百節煩疼,漸漸羸瘦,不能飲食,日晚或惡寒,兼盜汗。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牡蠣(燒爲粉)1兩,川芎1兩,熟乾地黃1兩,白茯苓1兩,龍骨1兩,續斷半兩,當歸(銼,微炒)半兩,艾葉(微炒)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五味子半兩,地榆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産後惡露不絕,心悶短氣,四肢乏力,不能飲食,頭目昏重。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牡蠣1兩(燒爲粉),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麻黃半兩(去根節),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濕溫傷寒,四肢或時壯熱,或時厥冷,汗多自出(如珠子者生,如油者死),頭額熱疼,面色赤黑,聲多乾叫,寸口脈浮洪大,關尺脈沉實,息數不勻。
牡蠣散, 出處:《聖惠》卷九。 組成:牡蠣1兩(燒爲粉),甘草1兩(炙散赤,銼),乾薑1兩(炮裂,銼),柴胡2兩(去苗),木通1兩(銼),桂心1兩,黃芩1兩,栝樓根1兩,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傷寒六日,其人已發汗而不解,胸脅滿,小便不多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麻黃根湯
相似度 71%
參耆麻黃根湯
相似度 71%
參耆四物湯
相似度 66%
當歸二黃湯
相似度 66%
調胃參耆湯
相似度 66%
母雞湯
相似度 66%
角皂皮丸
相似度 66%
固本止崩湯
相似度 66%
皂根丸
相似度 66%
浮麥散
相似度 66%
急救陰陽湯
相似度 66%
聖癒湯
相似度 66%
加味黃耆建中湯
相似度 66%
人參生化湯
相似度 61%
聖愈湯
相似度 61%
加味聖癒湯
相似度 61%
收汗生陽湯
相似度 61%
生陽湯
相似度 61%
調中托裏散
相似度 61%
固氣填精湯
相似度 61%
麥煎湯
相似度 60%
五寶飲
相似度 60%
參附耆蠣湯
相似度 60%
黃耆四物湯
相似度 60%
補虛寧血湯
相似度 60%
參耆歸朮膏
相似度 60%
參耆歸附湯
相似度 60%
養衛化毒湯
相似度 60%
自汗主方
相似度 58%
補方丸
相似度 57%
回陽正氣飲
相似度 57%
補氣養榮湯
相似度 57%
催乳湯
相似度 57%
托裏當歸湯
相似度 57%
保元八珍湯
相似度 57%
安神熟地黃散
相似度 57%
參耆托裏散
相似度 57%
滋榮養氣扶正湯
相似度 57%
續氣回陽湯
相似度 57%
八物湯
相似度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