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調散

CHA DI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活人方》卷三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肝經 15%
胃經 13%
心經 10%
脾經 10%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5%
三焦經 4%
心包經 3%
腎經 1%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茶調散」介紹


中藥方劑組成(16種)

  • 麻黃: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辛平,清熱解毒、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益氣補中、健脾益氣、燥濕、健脾止瀉、止渴。
  • 薄荷:辛涼,發汗解表、清涼止痛、興奮神經。
  • 川芎:辛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
  • 大黃:苦寒,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
  • 當歸:辛溫,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辛溫,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滑石:辛甘,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
  • 黃芩: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
  • 桔梗:甘辛,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荊芥:辛溫,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連翹:苦寒,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芒硝:苦鹹,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
  • 石膏:苦甘,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梔子:性寒味苦,止血、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主治功效:

  • 感冒初期、鼻子塞住、不斷打噴嚏、頭痛聲音沙啞,外感風寒、內有熱氣。
  • 咳嗽痰液,咽喉乾燥,大小便不通暢,體內火氣過旺。

總結:

中藥方劑「茶調散」組成包括麻黃、甘草、白芍、白朮、薄荷、川芎、大黃、當歸、防風、滑石、黃芩、桔梗、荊芥、連翹、芒硝、石膏、梔子等16種中藥材,具有發汗解表、清熱利尿、瀉火解毒、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感冒初期、鼻子塞住、不斷打噴嚏、頭痛聲音沙啞,外感風寒、內有熱氣,咳嗽痰液,咽喉乾燥,大小便不通暢,體內火氣過旺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 滑石、石膏、黃芩、桔梗、甘草、薄荷、荊芥、防風、川芎、當歸、麻黃、連翹、白芍、大黃、芒硝、白朮、梔子等中藥均具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的功效。
  • 滑石、石膏、黃芩、桔梗、甘草、薄荷、荊芥、防風、川芎、當歸、麻黃、連翹、白芍、大黃、芒硝、白朮、梔子等中藥配伍使用,可增強其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的功效。
  • 茶調散是一首臨床常用的外感風熱病方劑,可有效緩解外感風熱病所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咳嗽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茶調散性寒,體虛者慎用。
  • 茶調散不宜長期服用。
  • 茶調散服用後,可出現大便稀溏、腹痛等副作用。

相關疾病


顏面抽搐頭痛鼻塞原發性高血壓慢性鼻炎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腎絲球腎炎暈眩打噴嚏全身性水腫食慾不振多痰眼睛模糊心胸煩熱怕冷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茶調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五引《餘居士選奇方》。 組成:香白芷2兩半(炒),川芎1兩(銼,炒),甘草1兩(銼,炒),川烏頭半兩(炮,銼)。 主治:偏正頭風,諸藥不癒者。

茶調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組成:石膏(碎,研)2兩,羌活(去蘆頭,生用)1兩,蒼朮(去皮)1兩,甘草(半生半炙)1兩,芎藭1兩,茵陳蒿1兩,荊芥穗1兩,桂(去粗皮)半兩。 主治:傷寒頭痛不止。

茶調散, 出處:《急救仙方》卷三。 組成:川芎1兩,防風1兩,羌活1兩,甘草半兩,木賊1兩,石膏(炒)1兩,石決明(煅)1兩,荊芥1兩,薄荷葉1兩,甘菊花1兩。 主治:男子、婦人一切風腫癢痛,翳,爛弦,風氣眼淚。

茶調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菊花、細辛(去苗葉)、石膏(研)、莎草根(炒去毛)各等分。 主治:定偏正頭痛。清爽神志,通和關竅,消惡汗。主治:首風。諸風,痰壅目澀,昏眩頭疼,心憒煩熱,皮膚痛癢,風毒壅滯。

茶調散,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瓜蒂不拘多少,好茶中停。 主治:催吐,發汗。主治:伏梁起於臍,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已,令人病煩心,先以本方吐之兼汗,以禹功導水等奪之;一切沉積水氣,兩脅刺痛,中滿不能食,頭目眩者。

茶調散, 出處:《活人方》卷三。 組成:滑石2兩,石膏2兩,黃芩2兩,桔梗2兩,甘草2兩,薄荷1兩,荊芥1兩,防風1兩,川芎1兩,當歸1兩,麻黃1兩,連翹1兩,白芍1兩,大黃1兩,朴消1兩,白朮5錢,黑山梔5錢。 主治:疏風解表,清熱消痰。主治:冒風初起,鼻塞噴嚏,頭痛聲重,外寒內熱,痰嗽咽乾,二便結澀,內火有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