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建中湯

Huang Qi Jian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肺經 22%
胃經 20%
肝經 8%
心經 5%
腎經 5%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耆建中湯」介紹

中藥方劑「黃耆建中湯」,是選用多種中藥材配伍而成的方劑,具有補益氣血、健脾益胃、溫陽補腎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陽虛等症狀。

桂枝

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生薑

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大棗

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B1、B2、C、鐵元素、黃酮類、皁苷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大棗適用於緩解因氣滯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改善腸道菌羣,促進腸道消化吸收,增強腸道功能,達到止瀉效果;可調經理氣,改善氣血不足、肝鬱脾虛等症;可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症狀;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可補中益氣、健脾胃,改善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狀;可補血養肝,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提高解毒能力;可健運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黃耆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飴糖

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補氣、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中益氣、潤燥、解毒等。飴糖能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改善氣虛乏力、疲倦懶惰、面色蒼白等症狀;能潤肺化痰,止咳平喘,改善咳嗽、咳痰、胸悶氣短等症狀;能滋潤肺臟,改善肺燥咳嗽、咽喉乾燥、口乾舌燥等症狀;能生津止渴,改善口渴、咽乾等症狀;能補益中氣,升陽舉陷,改善脾胃虛弱、腹痛腹瀉、嘔吐食少等症狀;能滋潤乾燥,改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能清熱解毒,化解毒素,改善中毒或不良反應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黃耆建中湯」是以桂枝、生薑、大棗、白芍、黃耆、飴糖等中藥材組成的複方,具有補益氣血、健脾益胃、溫陽補腎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陽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上七味,以水1.5升,煮取600毫升,入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200毫升,日三服。

方劑組成解釋


方中黃耆甘溫益氣升陽,增強益氣健中之力,使陽生陰長諸虛不足得益,裡急得除;桂枝、芍藥溫養脾陽;生薑、大棗鼓舞脾陽以資氣血生化之源,與芍藥,炙甘草同用則緩急止痛,益氣和陰,固表止汗。共奏溫中補虛,緩急止痛,和陰陽,調營衛之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嘔吐及中滿者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經常疲勞想睡左下腹側部痛四肢痿軟無力口瘡嘴破口角炎大汗淋漓,留特別多汗下腹部痛腹瀉伴隨不消化食物上腹胃脘痛肚臍周圍腹痛右下腹側部痛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糖尿病氣喘心絞痛痤瘡肺結核胰臟炎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建中湯, 出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組成:黃耆、人參、桔梗、白芍藥、甘草各等分。 主治:裏虛,腹中痛。

黃耆建中湯, 出處:《痘學真傳》卷七。 組成:人參1錢,黃耆1錢,甘菊花1錢,白芍藥2錢,桂枝5分。 主治:痘自7-8朝以後,內毒已解,而餘毒未盡,如中虛腹響,肢冷汗出,精神倦者。

黃耆建中湯, 出處:《證治要訣類方》卷一。 組成:黃耆2錢,白芍2錢,肉桂7分,人參1錢,甘草5分。 主治:陽明病汗多或反無汗,如蟲行皮中狀者。痘瘡遍身起發,惟四肢不起者;痘瘡發熱腹痛,大便自利者。

黃耆建中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小建中湯加黃耆1兩半。 主治:溫養中氣。主治:虛勞病,陰陽氣血俱虛,裏急腹痛,喜溫喜按,形體羸瘦,面色無華,心悸短氣,自汗盜汗。現用於胃、心、肺等慢性消耗性疾患。

黃耆建中湯, 出處:《肘後方》卷四。 組成:小建中湯加黃耆2兩,人參2兩。 主治:男女因積勞虛損,或大病後不復常,若四肢沉滯,骨肉疼酸,吸吸少氣,行動喘惙,或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中虛悸,咽乾唇燥,面體少色,或飲食無味,陰陽廢弱,悲憂慘戚,多卧少起。久者積年;輕者纔百日,漸至瘦削,五臟氣竭,則難可振復。

黃耆建中湯, 出處:《百一》卷四引陸彥安方。 組成:黃耆3分(去蘆),白朮3分,枳殼3分(湯浸,去瓤),前胡3分,杏仁2分(去皮尖),柴胡2分(銀州者),人參2分,白茯苓2分,甘草2分,當歸2分,川芎2分,半夏2分(湯洗7次),黃芩2分,白芍藥2分,羚羊角2分,生地黃2分,麥門冬(去心)2分。 主治:虛勞有熱,胸中煩,手足熱,心怔忡,口苦咽乾,咳嗽潮熱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