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散

HE JI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一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0%
膽經 8%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解散 」,由柴胡、桔梗、枳殼、前胡、甘草、茯苓、半夏、黃芩、葛根、薄荷、連翹、白芍、川芎等13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咳嗽氣喘等症。

柴胡: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解肌發汗、止痛的功效。

桔梗:味苦、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的功效。

枳殼:味酸、苦,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止咳化痰的功效。

前胡:味苦、辛,歸肺、肝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散風熱的功效。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半夏: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的功效。

葛根:味甘、辛,歸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透疹、生津止渴、止瀉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薄荷:味辛、涼,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的功效。

連翹:味苦、辛,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的功效。

白芍: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的功效。

川芎:味辛、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和解散 」,由13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咳嗽氣喘等症。

傳統服藥法


防風2錢,桔梗2錢,荊芥4分,升麻1錢5分,乾葛2錢,薄荷3錢,蟬退2錢,力子2錢,覆花2錢,枳殼5分,木通1錢。
為散服。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桔梗、枳殼、前胡、薄荷均為辛涼解表藥,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熱的作用。甘草、茯苓、半夏、黃芩、葛根均為苦寒清熱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白芍、川芎均為甘溫和中藥,有養血和營、活血通絡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疏散風熱、解表散熱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炎胰臟炎瘧疾鼻塞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嘔吐暈眩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和解散, 出處:《雞峰》卷五。 組成:川芎、羌活、獨活、厚朴、蒼朮、細辛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散寒邪,解利傷寒。主治:溫疫。

和解散, 出處:《活人心統》卷一。 組成:柴胡、茯苓、甘草、黃芩、葛根、防風、薄荷、芍藥、北梗。 主治:傷寒得汗未解,或發而未汗。

和解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一。 組成:紫蘇、杏仁、陳皮、半夏、前胡、薄荷、葛根、甘草(炙)、桔梗、桑白皮。 主治:傷風,鼻塞咳嗽,胸脅竄痛,發熱口渴。

和解散,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柴胡、桔梗、枳殼、前胡、甘草、茯苓、半夏、黃芩、葛根、薄荷、連翹、芍藥、川芎。 主治:四時傷寒發汗後,經中有餘熱未解。

和解散, 出處:《局方》卷二(紹興續添方)。 組成:厚朴(去粗皮,薑汁炙)4兩,陳皮(洗)4兩,藁本半斤,桔梗半斤,甘草半斤,蒼朮(去皮)1斤。 主治:和脾胃,逐風邪。助胃驅邪,和解百病。主治:四時傷寒,瘴病初起,傷食,胃寒腹痛,濕瘧。頭痛,憎寒壯熱,煩躁自汗,咳嗽吐痢。冷瘴初發。胸腹滿悶,頭眩發熱;傷風初作,未分證候。腹痛嘔吐。

和解散,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 組成:蒼朮(淨洗)4兩,厚朴(制)1兩,桔梗(去蘆)4兩,藿香葉2兩,前胡(洗,去蘆)2兩,柴胡(洗,去蘆)2兩,當歸(洗)2兩,赤芍藥2兩,川芎4兩,陳皮(去瓤,炒)4兩,甘草(炙)4兩,神曲(炒)4兩,麥糵(炒)4兩,赤穫苓4兩,半夏曲2兩。 主治:正氣,除寒邪,闢瘟疫。主治:感寒,表裏未辨,頭痛惡心,發熱煩疼,不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