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華蓋散
熱性指數:寒性指數:
寒熱分析:
由於您尚未登入,或是系統中沒有您的經絡體質數據,所以無法呈現分析訊息,了解如何取得經絡體質...
複方歸經比例:
主治功效:
現代應用於肺炎、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感冒、咳嗽、百日咳。
傳統服藥法:
方劑組成解釋:
相同名稱方劑:
華蓋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糯米。 主治:禿瘡。
華蓋散,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麻黃、杏仁、茯苓、陳皮、桑皮、前胡、蘇子、桔梗、甘草、生薑。 主治:傷寒咳嗽。
華蓋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五。 組成:阿膠半兩(蛤粉炒如珠子,去蛤粉),黃芩1分,人參(去蘆)1分。 主治:唾血,吐血。
華蓋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麻黃3兩(不去節),甘草1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 主治:解表,滋潤皮膚。主治:咳嗽。
華蓋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八。 組成:知母、人參、茯苓、紫蘇、烏梅、杏仁、白桑皮、麻黃、甜葶藶、甘草、五味子各等分。 主治:傷寒。
華蓋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1兩,甜葶藶(隔紙炒)1兩,桑根白皮(銼)1兩,大黃半兩(濕紙裹,煨熟)。 主治:肺癰。
華蓋散,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杏仁、僵蠶、力子、防風、甘草、蘇子、瓜蔞、川貝、連翹、荊芥、前胡、炙麻黃。 主治:肺受風痰,表實喘促標閉。
華蓋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桑白皮1兩,神曲1兩(炒),桔梗1兩,人參3分,百合3分,甘草(炙)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 主治:上喘咳嗽;兼治膈熱。
華蓋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九。 組成:黃耆(銼)1兩,人參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防風(去叉)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3分。 主治:肺氣壅熱,胸膈痞悶,痰唾咳嗽。
華蓋散,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赤茯苓1錢5分,桑白皮1錢5分,橘紅1錢5分,蘇子1錢5分,乾葛1錢,桔梗1錢,杏仁1錢,麻黃5分,生薑3片。 主治: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胸膈脹滿,頭目昏眩。
華蓋散, 出處:《醫學啓蒙》卷四。 組成:紫蘇子(炒)1兩,赤茯苓1兩,陳皮1兩,桑白皮1兩,杏仁1兩(去皮尖),麻黃1兩,枳殼5錢,生薑5錢,半夏5錢。 主治:肺受風寒,咳嗽聲重,胸膈煩滯,頭目昏眩。
華蓋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九引《醫學切問》。 組成:蒼朮2兩,桔梗1兩,厚朴1兩,杏仁5錢,陳皮5錢,烏梅5錢,麻黃2錢,甘草1兩。 主治:傷風冒濕,頭目昏重,憎寒壯熱,四肢疼痛,咳嗽失音,涕唾稠粘。
華蓋散, 出處:《扁鵲心書》。 組成:麻黃4兩(浸,去沫),蒼朮8兩(米泔浸),陳皮2兩,官桂2兩,杏仁2兩(去皮尖),甘草2兩。 主治:傷寒,頭痛發熱,拘急;感冒,鼻多清涕,聲音不清;四時傷寒,瘟疫瘴氣。
華蓋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紫蘇子(炒)、麻黃(去根節)、杏仁(去皮尖)、陳皮(去白)、甘草半兩(炙),桑白皮1兩,赤茯苓(去皮)1兩。 主治: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昏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華蓋散, 出處:《三因》卷十二。 組成:甜葶藶半兩,苦葶藶半兩(并用紙隔炒),茯苓1分,人參1分,細辛1分,乾薑1分(炮),桔梗(銼,炒),杏仁1分(去皮尖,麸炒),紫菀1分,款冬花1分,甘草1分(炙),陳皮1分。 主治:肺虛,或感風寒暑濕,及勞逸、抑鬱、憂思、喜怒、飲食饑飽,致臟氣不平,咳唾膿血,漸成肺痿,憎寒發熱,羸瘦困頓,皮膚甲錯,將成勞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五味杏仁湯
相似度 76%
麻黃甘草湯
相似度 72%
加味華蓋散
相似度 71%
紫蘇丸
相似度 70%
定喘化痰湯
相似度 70%
調肺湯
相似度 66%
固金養榮湯
相似度 66%
麻黃瀉白散
相似度 66%
寧嗽化痰湯
相似度 63%
九寶丹
相似度 62%
緩息湯
相似度 62%
降氣化痰湯
相似度 62%
白前飲
相似度 61%
加味三拗湯
相似度 61%
加減三拗湯
相似度 61%
蛤蚧湯
相似度 61%
六安煎
相似度 61%
三抝湯
相似度 60%
茯苓杏仁甘草湯
相似度 60%
加味芎蘇飲
相似度 60%
加味枳桔二陳湯
相似度 58%
清金加減百合固金湯
相似度 58%
散寒清金湯
相似度 58%
除邪清肺湯
相似度 58%
止嗽清宣丹
相似度 58%
蘇杏二陳湯
相似度 58%
蘇子六安散
相似度 57%
蘇子湯
相似度 57%
金沸草湯
相似度 57%
神秘湯
相似度 57%
紫蘇散
相似度 57%
杏蘇二陳丸
相似度 57%
通補肺督丸
相似度 55%
清金利肺湯
相似度 55%
祛邪止嗽丸
相似度 55%
消風寧嗽散
相似度 55%
杏仁半夏湯
相似度 55%
參蘇半夏湯
相似度 55%
止迷湯
相似度 54%
攢風散
相似度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