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七散

SAN WU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扁鵲心書》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0%
肝經 17%
肺經 12%
腎經 7%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膽經 5%
胃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三五七散 」,由人參、麻黃、川芎、肉桂、當歸、烏頭、甘草組成,主治邪風侵入耳朵,導致嘴巴和眼睛歪斜。

麻黃性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甘草性味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三五七散 」方中,麻黃辛溫發汗,散風寒而解表;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而止痛;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而止血;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而活絡止痛;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肉桂溫經散寒,活血祛瘀;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邪風侵入耳朵,導致嘴巴和眼睛歪斜之效。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3兩(炮,去皮臍),山茱萸5兩,山藥7兩。
上為末。
每服2錢匕,酒調服;或咬服,每服囚大錢,水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1個,煎7分,去滓服。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卷一○九引作「三五七湯」。

方劑組成解釋


  • 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生津的功效。
  • 麻黃:具有發汗、散寒、平喘、止咳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烏頭: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發汗、散寒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含有麻黃,有升高血壓的作用,高血壓患者慎用。
  • 本方含有烏頭,有毒性,使用時需遵醫囑。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坐骨神經痛耳聾麻痺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三五七散, 出處:《扁鵲心書》。 組成:人參1兩,麻黃(去節)1兩,川芎1兩,官桂1兩,當歸1兩,川烏5錢,甘草5錢。 主治:賊風入耳,口眼歪斜。

三五七散, 出處:《得效》卷三。 組成:人參3錢,附子3錢,北細辛3錢,甘草5錢,乾薑5錢,山茱萸5錢,防風5錢,山藥5錢。 主治:陽虛眩暈,頭痛惡寒,耳鳴或耳聾。

三五七散,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四。 組成:附子(炮)3兩,細辛3兩,山茱萸5兩,乾薑(炮)5兩,防風7兩,山藥(炒)7兩。 主治:八風五痹,肢體不仁,或風寒入腦,頭痛目旋,耳內蟬嗚。

三五七散, 出處:《三因》卷七。 組成:大附子3兩(炮,去皮臍),山茱萸5兩,山藥7兩。 主治:外感風寒,惡寒,頭痛,眩暈,口眼歪斜,耳聾,以及風濕寒痹。感寒頭眩,惡寒,口眼歪斜,耳聾。風濕寒痹。腦風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