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泄瀉

李左,泄瀉有年,脈來右寸關豁大而浮,大為氣血,浮為陰虧。茲補火生土為治。

白朮(三錢),懷藥(炒,八分),肉果(二錢),神麯(炒,一錢),白芍(炒,三錢),炙草(六分),蒼朮(炒,一錢),防風,五味(五分),車前(二錢),薑炭(二錢),益智仁(煨,一錢),菟絲子(三錢)

白話文:

白術(15克),懷山藥(炒過,4克),肉桂(10克),炒神曲(5克),炒白芍(15克),甘草(3克),炒蒼朮(5克),防風,五味子(2.5克),車前草(10克),烤薑(10克),煨益智仁(5克),菟絲子(15克)

許右,先痢轉瀉,雖由重就輕,但身懷六甲,須防胎元不固。

冬朮(炒,三錢),砂仁(炒,八分),茯苓(一錢五分),懷藥(炒,三錢),白芍(炒,一錢),炙草(四分),蘇梗(三錢),木香(三分)

白話文:

巴戟天(炒,3 錢),砂仁(炒,8 分),茯苓(1 錢 5 分),淮山藥(炒,3 錢),白芍(炒,1 錢),甘草(炙,4 分),蘇梗(3 錢),木香(3 分)

楊左,久病面青形瘦,寒熱日至,脈至數而無情。近來泄瀉,雖因傷食所致,而身體因此而愈虧,理姑先為培固。

白話文:

楊左,長期患病,臉色青白,身體瘦弱,寒熱交替,脈搏跳動快但無力。最近又拉肚子,雖然是因飲食不當所致,但身體因此更加虛弱,所以應先考慮調養身體。

懷藥(五錢),芡實(炒,三分),冬朮(炒,二錢),楂肉(炒,一錢),神麯(炒,一錢),炙草(六分),白芍(炒,一錢五分),扁豆(炒,三錢),建蓮(炒,三錢)

白話文:

白扁豆(五錢),芡實(炒,三分),茯苓(炒,二錢),山楂肉(炒,一錢),神麴(炒,一錢),甘草(六分),白芍(炒,一錢五分),扁豆(炒,三錢),蓮子(炒,三錢)

邵右,脾泄久而傷陰。

冬朮(炒,三錢),白芍(炒,一錢五分),炙草(六分),五味子(三分),建蓮(炒,三錢)

白話文:

  • 冬朮(炒過,3 錢)

  • 白芍(炒過,1.5 錢)

  • 甘草(炙過,0.6 錢)

  • 五味子(0.3 錢)

  • 蓮子(炒過,3 錢)

馬左,素蘊濕熱,近傷暑食,以致腹滿而納少,泄瀉不已。先擬疏導法。

生冬朮(三錢),小川樸(薑汁炒,一錢),神麯(炒,一錢),車前子(炒,二錢),炒楂肉(二錢),萊菔子(炒,一錢五分),焦麥芽(三錢),六一散(二錢),茵陳(三錢)

白話文:

生冬朮(15克)

小川樸(炒過,用薑汁炒,5克)

神曲(炒過,5克)

車前子(炒過,10克)

炒山楂肉(10克)

萊菔子(炒過,7.5克)

焦麥芽(15克)

六一散(10克)

茵陳(15克)

劉左,挾積挾寒,腹痛泄瀉。

冬朮(炒,二錢),麥芽(炒,三錢),神麯(炒,二錢),澤瀉(二錢),煨姜(二),煨木香(四分)

白話文:

冬朮(炒,12克),麥芽(炒,18克),神麴(炒,12克),澤瀉(12克),煨生薑(12克),煨木香(2.4克)

李左,寒積停滯,脾氣先傷,運化失職,清濁不分,合汙下降,而泄瀉無度。

白朮(土炒,三錢),神麯(炒,二錢),麥芽(炒,三錢),山楂(二錢),澤瀉(一錢五分),車前(炒,一錢五分),煨姜(二),木香(炒,三分)

白話文:

  • 白朮(先用土炒製,三錢)
  • 神曲(炒製,二錢)
  • 麥芽(炒製,三錢)
  • 山楂(二錢)
  • 澤瀉(一錢五分)
  • 車前子(炒製,一錢五分)
  • 生薑(煨熟,二片)
  • 木香(炒製,三分)

童(童),熱泄。

葛根(一錢),黃芩(一錢五分),神麯(炒,二錢),楂肉(炒,二錢),六一散(三錢)

白話文:

葛根(6克),黃芩(9克),炒神曲(12克),炒山楂肉(12克),六一散(18克)

周右,脾肺氣衰,為咳為泄。法宜補火以生土,培土以生金。

益智仁(炒,六分),煨肉果(一錢),遠志(炒,七分),五味子(三分),懷藥(八錢),冬朮(炒,五錢),炙草(六分),車前子(二錢),炒神麯(一錢),訶子肉(炒,一錢)

白話文:

  • 益智仁(炒過,六克)
  • 煨肉果(三克)
  • 遠志(炒過,七克)
  • 五味子(三克)
  • 懷藥(八克)
  • 冬朮(炒過,五克)
  • 炙草(六克)
  • 車前子(二克)
  • 炒熟的神曲(三克)
  • 訶子肉(炒過,三克)

許左,清晨溏泄,脈至軟弱。脾失健運,而氣亦不固。

土炒冬朮(三錢),炒神麯(一錢),炒肉果(一錢),煨木香(四分),防風(一錢),遠志(炒,七分),炒車前子(一錢五分)

白話文:

  • 炒冬朮:3 錢

  • 炒神麯:1 錢

  • 炒肉果:1 錢

  • 煨木香:4 分

  • 防風:1 錢

  • 炒遠志:7 分

  • 炒車前子:1 錢 5 分

王,濕積交滯。以四苓散

澤瀉,白朮,茯苓,豬苓

2. 腫脹

查左,久瘧傷脾,今寒熱雖減,兩足至下午漸見浮腫。半由脾虛,半由飲食不節。急宜戒口,否則須防腹滿。

黨參(三錢),苓皮(三錢),冬朮(炒,三錢),炙草(三分),神麯(炒,八分),焦穀芽(三錢),建蓮(炒,三錢)

白話文:

黨參(15克),茯苓皮(15克),炒白朮(15克),炙甘草(1.5克),炒神麴(4克),焦穀芽(15克),炒蓮子(15克)

孫右,肺失清肅之令,脾乏健運之力,良由久瘧正虛,不慎飲食,不避風寒,以致面浮腹滿,咳嗽便溏,兩足按之如泥,腫脹之由來也。

白話文:

孫右先生,是因為肺部失去清肅功能,脾臟缺乏健運能力。這是因為他長期患有瘧疾,身體虛弱,飲食不節制,沒有好好避開風寒之氣。因此,他出現了臉部浮腫,腹部脹滿,咳嗽,大便稀溏,雙腳按壓後感覺像泥巴一樣,這都是水腫形成的原因。

麥冬(二錢),丹皮(炒,一錢),桑皮(一錢),苓皮(四錢),腹皮(三錢),車前子(炒,一錢五分),制香附(一錢),楂炭(一錢五分),神麯(八分),草果(煨,三錢),生茅朮(五錢),姜皮(七分),蘇梗(三錢),麥柴(去節,一兩)

白話文:

  • 麥冬:30克
  • 丹皮(炒):15克
  • 桑皮:15克
  • 苓皮:60克
  • 腹皮:45克
  • 車前子(炒):22.5克
  • 制香附:15克
  • 楂炭:22.5克
  • 神麯:12克
  • 草果(煨):45克
  • 生茅朮:75克
  • 姜皮:10.5克
  • 蘇梗:45克
  • 麥柴(去節):150克

邵左,酒客中虛,土衰則損及於肺,陽衰則土不運行,寒水反來侮土,犯及中焦,腹為脹滿,射及於肺而喘咳,注於下焦則足腫。法當溫培肺脾。

白話文:

邵左,酒客身體虛弱,脾胃功能虛弱造成肺氣受損,陽氣衰弱導致脾胃運作不良,寒濕之氣反彈侵犯脾胃,影響到中焦(上腹部),導致腹部脹滿,波及肺部引起喘咳,流入下焦(下腹部)引起足部水腫。治療方法應當溫暖補益肺脾。

茅朮(炒,一錢五分),陳皮(一錢),腹皮(三錢),茄皮(一錢五分),姜皮(八分),苓皮(四錢),苡米(炒,四錢),車前(一錢五分),楂炭(一錢),桑皮(一錢五分),澤瀉(一錢),椒目(三分),桂枝(皮,四分),雞鉅子(三錢)

白話文:

炒茅術(1.5錢),陳皮(1錢),腹皮(3錢),茄皮(1.5錢),姜皮(0.8錢),苓皮(4錢),炒苡米(4錢),車前子(1.5錢),楂炭(1錢),桑皮(1.5錢),澤瀉(1錢),椒目(0.3錢),桂皮(0.4錢),雞內金(3錢)

金左,氣虛中滿,陽衰水泛,耗散破氣,恐非所宜。勉商補火生土益氣,以冀土勝濕。

黨參(一兩),熟附子(四分),炮姜(五分),茯苓(五錢),車前子(四錢),當歸(一錢),腹皮(三錢),葫蘆巴(三錢),杜赤豆(八錢),其艾(炒,四分)

白話文:

黨參(60克),熟附子(12克),炮製後的乾薑(15克),茯苓(30克),車前子(24克),當歸(6克),腹皮(18克),葫蘆巴(18克),杜赤豆(48克),艾葉(炒製後,12克)

張右,痞散成臌,氣滯作脹,中滿由於臟寒,足腫因於濕滯。主以溫中健脾。

焦茅朮(一錢五分),桂枝皮(四分),川樸(四分),萊菔子(一錢),通草(一錢),枳殼(四分),蘇子(炒,一錢五分),白芥子(一錢五分),車前子(一錢五分),腹皮(四錢),香附(一錢),蘆巴(一錢),椒目(四分),大麥柴(一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焦茅朮:1.5 克

桂枝皮:0.4 克

川樸:0.4 克

萊菔子:1 克

通草:1 克

枳殼:0.4 克

炒蘇子:1.5 克

白芥子:1.5 克

車前子:1.5 克

腹皮:4 克

香附:1 克

蘆巴:1 克

椒目:0.4 克

大麥柴:12 克

將上述材料煎煮後,代替水飲用。

王左,腫脹先見眼泡,繼見便溏,胸脘不適,飲食不節。脾胃有傷,運行失職。擬用平胃、五皮兩方治之。

茅朮(炒,一錢),川樸(五分),陳皮(一錢),炙草(二分),腹皮(三錢),苓皮(四分),砂仁(炒,一錢),焦曲(一錢)

白話文:

  • 茅朮(炒過,一錢)

  • 川樸(五分)

  • 陳皮(一錢)

  • 甘草(炒過,二分)

  • 腹皮(三錢)

  • 苓皮(四分)

  • 砂仁(炒過,一錢)

  • 焦曲(一錢)

吳左,腹已腫脹,大便時溏,納穀漸減,脈見細弱。培土運化之中,參以補火生土。但非他恙可比,家事不能撇開,藥餌亦難於見功。

白話文:

吳左,肚子已經腫脹,大便稀溏,食慾逐漸減退,脈象細弱。在培補脾胃的同時,也需要加入補腎生脾的藥物。但是他的情況不同於其他疾病,家中事務不能丟開,藥物調理也難以奏效。

茅朮(炒,一錢),苓皮(四錢),川樸(五分),腹皮(炒,三錢),陳皮(一錢),神麯(一錢),車前(炒,二錢),遠志(炒,七分),姜皮(五分),桂枝皮(四分),葫蘆巴(炒,二錢),大麥柴(一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用炒過的茅朮一錢、苓皮四錢、川樸五分、炒過的腹皮三錢、陳皮一錢、神麴一錢、炒過的車前子二錢、炒過的遠志七分、姜皮五分、桂枝皮四分、炒過的葫蘆巴二錢、大麥草一兩,煎煮成湯代水飲用。

又,腹雖少寬,而舌光無苔,必因瀉傷陰分。溫燥之藥,又在禁例。滋補之藥,亦非土衰者所宜。且商五皮飲加味,以理氣機,庶無偏勝之慮。

白話文:

此外,雖然患者的腹脹稍微減緩,但舌頭光亮且無舌苔,這表示是由於瀉藥傷及陰分所致。溫燥的藥物,在這種情況下是禁止使用的。滋補的藥物,也不適合於脾胃虛弱的人。因此,我們可以加味商五皮飲來調理氣機,這樣纔不會有偏勝的疑慮。

蘇梗(三錢),焦曲(五分),焦穀芽(二錢),大腹皮(三錢),苓皮(四錢),陳皮(一錢),姜皮(六錢),白芍(炒,一錢五分),穭豆皮(二錢),大麥柴(去節,一兩),燈心(六寸)

白話文:

蘇梗(15克),焦曲(2.5克),焦穀芽(10克),大腹皮(15克),茯苓皮(20克),陳皮(5克),生薑皮(30克),炒白芍(7.5克),穭豆皮(10克),大麥草(去節,50克),燈心(30釐米)

吳左,腹滿板硬如石,兩足腫脹,光亮而冷,脈來沉細帶數,兩尺更空,粥飲過多即作脹,稍冷食之即溏泄,上為噁心,舌見光紅無苔,肌瘦如削,臥不成寐。其為命門無陽,脾不運化,寒水上泛,心陽不能下交於腎,無疑矣。閱近服之方,無非黃柏、川連、麥冬、知母,雪上加霜,氣血凝滯,無怪乎食減而腹日滿。

白話文:

吳左,腹部脹滿堅硬如石頭,兩條腿腫脹,表面光亮而冰冷,脈象沉細且次數較多,兩尺脈搏更加空洞,多喝粥或飲水就會腹脹,稍有寒涼飲食就拉肚子,噁心嘔吐,舌頭光紅無苔,身體瘦得皮包骨,躺下難以入睡。他的情況顯然是命門無陽、脾胃功能失調,寒水上泛,心陽無法下交腎臟。最近服用的藥方都是以黃柏、黃連、麥冬、知母等寒涼之品爲主,無異於雪上加霜,導致氣血凝滯,難怪食慾減退,肚子卻一天比一天脹。

商用濟生腎氣丸,炒焦作湯,清晨飲之,以補水中之火,腎氣旺則膀胱之氣自化而水得下行。用立齋法,以理中湯溫培脾土,脾氣旺則土能剋水而水不上泛,亦清晨服之。與前方間日進,每日晚間,以泄水而不傷陰,理氣而不傷正,疏其水道,耐心服之,或有愈者。濟生腎氣丸,炒焦,煎湯去渣,清晨服之。

白話文:

服用濟生腎氣丸,炒焦後煮成湯藥,在清晨飲用,可以補充水中的陽氣(命門火)。腎氣旺盛,膀胱的氣化功能就會恢復正常,水液就能向下運行了。

同時按照立齋法,服用理中湯溫補脾胃之氣。脾氣旺盛,就能剋制水液,防止水液上泛。理中湯也應在清晨服用。

這兩種藥方間隔著服用,每天晚上服用瀉水藥,既能排出水液又不傷陰,也能理氣而不傷正氣。通過疏通水道和耐心服藥,可能會出現好轉。

濟生腎氣丸的服用方法:炒焦後煎湯,去掉渣滓,清晨服用。

焦冬朮(三錢),焦穀芽(三錢),杜赤豆(一兩),苡米(四錢),煎湯代茶

日間服,黨參(八錢),冬朮(一兩),山藥(六錢),萊菔子(一錢),車前子(二錢),茯苓(四錢),炒白芍(五錢),炙草(二分),當歸(一錢五分),廣皮(一錢),神麯(八分),杏仁(炒,三錢),炮薑炭(三分),焦穀芽(炒,一兩)

白話文:

日間服用:

  • 黨參:8 錢
  • 冬朮:1 兩
  • 山藥:6 錢
  • 萊菔子:1 錢
  • 車前子:2 錢
  • 茯苓:4 錢
  • 炒白芍:5 錢
  • 炙草:2 分
  • 當歸:1 錢 5 分
  • 廣皮:1 錢
  • 神麴:8 分
  • 杏仁(炒):3 錢
  • 炮薑炭:3 分
  • 焦穀芽(炒):1 兩

晚服方,桑枝皮(一錢),姜皮(三分),腹皮(炒,二錢),苓皮(炒,三錢),穭皮(二錢),通草(六分),車前子(三錢),蘇梗(一錢),蠶繭(三個),椒目(三分),燈心(五寸),麥柴(一兩),上二味煎湯代水

白話文:

晚服湯藥方:

  • 桑枝皮(6克)
  • 生薑皮(1.8克)
  • 炒過的橘皮(12克)
  • 炒過的茯苓皮(18克)
  • 杏仁皮(12克)
  • 通草(3.6克)
  • 車前草(18克)
  • 蘇梗(6克)
  • 蠶繭(3個)
  • 花椒(1.8克)
  • 燈心草(3釐米)
  • 麥稈(60克)

將麥稈和燈心草煎煮成水,取煎出的水煎煮其他藥材。

尹左,面色淡黃無神,眼色浮腫。土衰濕勝之象,須防腫脹腹滿之變。

茅朮(一錢五分),焦神麯(一錢),焦麥芽(三錢),赤苓(三錢),澤瀉(一錢),防風(一錢),苡米(三錢),穀芽

白話文:

  • 茅朮:1.5克

  • 焦神麯:1克

  • 焦麥芽:3克

  • 赤苓:3克

  • 澤瀉:1克

  • 防風:1克

  • 苡米:3克

  • 穀芽:適量

楊左,肺受寒邪,脾有濕濁,久咳不已,面足虛浮。須防中滿。

茅朮(二錢),防風(一錢),赤苓(三錢),神麯(一錢),陳皮(一錢五分),蘇葉(一錢),桑皮(一錢),澤瀉(一錢),苡米(炒,一兩),姜皮(四分)

白話文:

茅朮(12 克),防風(6 克),茯苓(18 克),山藥(6 克),陳皮(9 克),蘇葉(6 克),桑皮(6 克),澤瀉(6 克),炒苡米(60 克),姜皮(2.4 克)

楊左,起於水瀉,漸見遍身腫脹,不思納穀。脾胃兩傷,飲食不節,恐有腹滿之患。

白朮(炒,三錢),神麯(炒,一錢),陳皮(炒,一錢),苓皮(炒,一錢),車前子(炒,一錢五分),黨參(三錢),菔子(炒,五分),焦穀芽(二錢),赤豆(一兩)

白話文:

白術(炒過,三錢),神麴(炒過,一錢),陳皮(炒過,一錢),茯苓皮(炒過,一錢),車前子(炒過,一錢五分),黨參(三錢),萊菔子(炒過,五分),焦穀芽(二錢),赤小豆(一兩)

管左,面目淡黃無神,膝蓋痠疼,足踝腫脹。此係土衰濕勝,恐成疸臌。擬用茵陳五苓加味,以培勝濕。

茅朮(一錢),赤豬苓(四錢),澤瀉(一錢),茵陳皮(二錢),桂枝(三分),防風(一錢),獨活(一錢)

白話文:

茅朮:1 克

赤豬苓:4 克

澤瀉:1 克

茵陳蒿:2 克

桂枝:0.3 克

防風:1 克

獨活:1 克

邵右,滯下赤白愈後,而中脘痞悶。今逐漸脹滿,暴露青筋,按之不堅,色無神而肉脫。肝脾兩傷,藥難見效。

當歸(三錢),白芍(炒,一錢五分),苓皮(四錢),神麯(炒,五分),黨參(四分),白朮(炒,一錢五分),萊菔子(炒,四分),砂仁殼(三分),桂枝皮(三分),大腹皮(炒,一錢五分)

白話文:

當歸(15克),

炒白芍(7.5克),

苓皮(20克),

炒神麯(2.5克),

黨參(2克),

炒白朮(7.5克),

炒萊菔子(2克),

砂仁殼(1.5克),

桂枝皮(1.5克),

炒大腹皮(7.5克)

高左,腫先起於面目,並見溏泄,風也,濕也,脾土衰也。

茅朮(一錢),苓皮(四錢),澤瀉(一錢五分),豬苓(一錢五分),苡米(炒,一兩),桂枝(炒,四分),車前子(四錢),神麯(炒,一錢五分),通草(二錢),防風(二錢),赤小豆(一兩),大麥柴(一兩)

白話文:

茅朮(5克),茯苓皮(20克),澤瀉(7.5克),豬苓(7.5克),炒苡仁(50克),炒桂枝(2克),車前子(20克),炒神曲(7.5克),通草(10克),防風(10克),赤小豆(50克),大麥芒炒(50克)

範左,脹於中脘,脈至右關有力,左手脈沉,乃是氣滯木鬱之症。

生熟香附(三錢),姜皮(生,四錢),砂仁殼(三分),茅朮(炒,一錢),腹皮(三錢),苓皮(四錢),陳皮(一錢),蘇梗(五錢)

白話文:

生熟香附(15克),生薑皮(20克),砂仁殼(1.5克),炒茅朮(5克),腹皮(15克),茯苓皮(20克),陳皮(5克),蘇梗(25克)

虞右,寒入三陰而大瘧,更兼木鬱氣滯,土衰濕勝,以致遍身作脹,胸腹漸滿,大便溏泄,腹滿不減,此脹門之所最忌,況面色帶青,天庭尤甚。凡病見此色道,吉少凶多,忝在親情,豈忍坐視?但不能安靜調養,不能節戒飲食,不能除煩消惱,不能耐心服藥,恐勞無功。

白話文:

虞右先生,寒氣侵襲三陰經絡而導致嚴重的瘧疾,加上肝氣鬱結不暢,脾胃虛弱,濕氣過盛,因此全身感到脹滿,胸腹逐漸積聚,大便溏瀉,腹脹的情況沒有緩解。這種情況是中醫忌諱的「脹門」,更何況虞右先生的臉色有青紫之色,尤其是額頭部位更加明顯。凡是病情出現這種症狀,吉少兇多,我與虞右先生有親戚關係,難道能袖手旁觀嗎?但是如果虞右先生不能靜心調理,不能節制飲食,不能消除煩惱,不能耐心服藥,恐怕治療會徒勞無功。

茅朮炭(一錢),通草(一錢),陳皮(一錢),白朮(一錢),茯苓皮(二錢),黨參(四錢),腹皮(二錢),萊菔子(三錢),半夏(三錢),香附(一錢),神麯(一錢五分)

白話文:

茅朮炭(5克),通草(5克),陳皮(5克),白朮(5克),茯苓皮(10克),黨參(20克),腹皮(10克),萊菔子(15克),半夏(15克),香附(5克),神麴(7.5克)

王左,飲食不節,勞力過度。傷脾伐胃,恐成滿。

茅朮(炒,一錢),澤瀉(一錢),車前子(炒,一錢五分),廣皮(一錢五分),苓皮(四錢),神麯(一錢),麥芽(三錢),防風(一錢),杜仲(四錢)

白話文:

茅朮(炒,5克),澤瀉(5克),車前子(炒,7.5克),廣皮(7.5克),苓皮(20克),神麴(5克),麥芽(15克),防風(5克),杜仲(20克)

龎左,痢未止而腹已滿,青筋暴露。土敗木賊,吉少凶多。

黨參(炒,五錢),神麯(炒,二錢),枳殼(一錢),萊菔子(炒,一錢),車前子(炒,三錢),茯苓(二錢),蘇梗(三錢),砂仁(六分),肉桂(一分),黃芩(八分)

白話文:

黨參(炒過,50克),神曲(炒過,20克),枳殼(10克),萊菔子(炒過,10克),車前子(炒過,30克),茯苓(20克),蘇梗(30克),砂仁(6克),肉桂(1克),黃芩(8克)

王左,脹獨起於中宮,雖因痢後飲食不節,實成於脾胃失於健運,險症也。慎之慎之。

川樸(五分),茅朮(炒,八錢),萊菔子(一錢),苓皮(四錢),神麯(六分),黨參(五錢),桂枝皮(四分),腹皮(一錢),車前(三錢),蠶繭(三枚)

白話文:

  • 川樸:5 分(約 1.5 克)

  • 茅朮(炒):8 錢(約 24 克)

  • 萊菔子:1 錢(約 3 克)

  • 苓皮:4 錢(約 12 克)

  • 神麯:6 分(約 1.8 克)

  • 黨參:5 錢(約 15 克)

  • 桂枝皮:4 分(約 1.2 克)

  • 腹皮:1 錢(約 3 克)

  • 車前:3 錢(約 9 克)

  • 蠶繭:3 枚

胡左,腫脹愈後復發,又加腹痛便泄無度,雖由脾土未旺,亦由飲食失宜。先擬五皮飲加味,以健運中土為治。

茅朮,炒陳皮,五加皮,腹皮,苓皮,桂枝皮,山藥,車前,神麯(炒),楂炭,木香,桑皮(炙)

白話文:

茅術(炒過)

陳年橘皮(炒過)

五加皮

腹皮(豬或牛的腹膜)

茯苓皮

桂枝皮

山藥

車前草

神麴(炒過)

山楂炭

木香

炙桑皮

高右,咳嗽已久,更兼發熱腹脹,脈數無情,先咳後滿。先從肺家治之。

地骨皮(二錢),桑白皮(二錢),陳皮(一錢五分),腹皮(三錢),姜皮(六分),黃芩(一錢),香附(一錢五分),苓皮(四錢)

白話文:

地骨皮(12克),桑白皮(12克),陳皮(9克),腹皮(18克),姜皮(3.6克),黃芩(6克),香附(9克),茯苓皮(24克)

王左,腹脹愈而腫者,數次矣。今脈細弱,腹熱溲熱。溫補不合,且從降火治之。

黑梔(一錢),黃柏(一錢),知母(炒,一錢),腹皮(一錢),丹皮(炒,一錢),苓皮(三錢),通草(三錢),車前(炒,一錢五分),肉桂(一分),麥柴(一兩)

白話文:

  • **黑梔子:**1 錢

  • **黃柏:**1 錢

  • **知母(炒):**1 錢

  • **腹皮:**1 錢

  • **丹皮(炒):**1 錢

  • **苓皮:**3 錢

  • **通草:**3 錢

  • **車前(炒):**1 錢 5 分

  • **肉桂:**1 分

  • **麥柴:**1 兩

宗左,水臌。

桑皮(一錢五分),骨皮(二錢),黑梔(一錢),通草(四錢),車前(五錢),白朮(二錢),神麯(炒,一錢五分),澤瀉(一錢),防風(一錢),烏藥(一錢),椒目(五分)

白話文:

桑樹皮(1.5錢),骨頭皮(2錢),黑色的梔子(1錢),通草(4錢),車前草(5錢),白朮(2錢),炒過的酒糟(1.5錢),澤瀉(1錢),防風(1錢),烏藥(1錢),黑胡椒(0.5錢)

此方,可以大小便下而腹寬矣。

邊童,寒熱癖塊,由來已久,近又兼風寒積滯,以致面目遍身浮腫。

茅朮(炒一錢),防風(一錢),白芷(一錢),苓皮(三錢),黃芩(三錢),車前(三錢),通草(一錢),桑皮(一錢),陳皮(一錢),苡米(四錢),麥芽(三錢),澤瀉(一錢)

白話文:

茅術(炒過一錢),防風(一錢),白芷(一錢),茯苓皮(三錢),黃芩(三錢),車前草(三錢),通草(一錢),桑皮(一錢),陳皮(一錢),苡仁(四錢),麥芽(三錢),澤瀉(一錢)

何右,腹滿已久,去年秋季脈尚有神,猶可挽回。今見細澀帶數,青筋暴露,都是忌疑,症是血臌。勉商活絡通行一法,有效再商。如不見功,再行斟酌。

白話文:

何先生,腹脹已經一段時間了。去年秋天,您的脈象還有活力,病情尚可控制。現在您的脈象細小、澀滯,還有頻數,加上青筋暴起等徵兆,都令人擔憂。您的病症是血瘀積聚導致的腹脹。我建議先嘗試用通利血脈的方法治療,如果有效,我們再進一步討論治療方案。如果治療沒有效果,我們再考慮其他對策。

宗左,去年脹勢重險,投藥效於八九,只要調理氣血,飲食小心,可以望痊。功敗垂成,雖屬接手之不明,亦由病者之欲速誤之也。今便溏溲短,脈細無神,皆由正氣不足。勉商培土分消。倘得小溲通長,大便完固,再酌。否則難挽。

白話文:

去年,宗左先生的脹氣症狀很嚴重。雖然用藥後症狀有八九成的改善,但只要調理氣血,小心飲食,就有望痊癒。然而,功虧一簣,雖然部分原因是接手的醫師不明病理,但也因為病人過於急於求成而導致治療失敗。

現在,宗左先生的便溏、小便短少,脈象細弱無力,都是因為正氣不足造成的。建議使用溫補腎陽、利尿消脹的藥物。如果小便通暢、大便成形,再根據情況調整藥物。否則,情況恐怕難以挽回。

白朮炭(五錢),澤瀉(一錢五分),茯苓(一兩),車前(炒,四錢),通草(三錢),神麯(炒,一錢),楂肉(炒,一錢),陳皮(五分),肉桂(二分),赤豆(一兩)

白話文:

白朮炭(25公克),澤瀉(7.5公克),茯苓(50公克),車前子(炒過的,20公克),通草(15公克),神麯(炒過的,5公克),山楂肉(炒過的,5公克),陳皮(2.5公克),肉桂(1公克),赤小豆(50公克)

又,投培土分消,小水漸通而未長,大便以得成條,還能應效。但人事宜慎,飲食宜節,為囑。

原方,加黨參五錢,萊菔子六分為囑。

錢右,色脈無虧,而見浮腫。此肺氣窒塞,肝氣亦滯而不宣。

青皮(一錢),陳皮(一錢),苓皮(四錢),腹皮(二錢),姜皮(三分),蘇梗(二錢),砂仁殼(三分)

白話文:

  • 青皮:1 錢

  • 陳皮:1 錢

  • 茯苓皮:4 錢

  • 肉桂皮:2 錢

  • 生薑皮:0.3 錢

  • 紫蘇梗:2 錢

  • 砂仁殼:0.3 錢

蔣右,腹滿臍凸,脾不運行,氣虛作腫。擬用補中益氣加減,以滋化源。

升麻(三分),柴胡(三分),黨參(炒,四錢),車前(炒,二錢),冬朮(二錢),當歸(三錢),黃耆(三錢),白芍(一錢),炙草(二分),茯苓(五錢),腹皮(二錢),肉桂(三分),川連(三分),木香汁(三匕),葫蘆巴(二錢)

白話文:

  • 升麻(1.5克)
  • 柴胡(1.5克)
  • 炒黨參(20克)
  • 炒車前子(10克)
  • 冬朮(10克)
  • 當歸(15克)
  • 黃耆(15克)
  • 白芍(5克)
  • 炙甘草(1克)
  • 茯苓(25克)
  • 腹皮(10克)
  • 肉桂(1.5克)
  • 川連(1.5克)
  • 木香汁(3 湯匙)
  • 葫蘆巴(10克)

周左,先痢後腫,顯脾土未能健運。議薑桂理中治之。

黨參(炒,四錢),炙草(二分),苓脾(四錢),冬朮(三錢),山藥(三錢),肉果(煨,一錢),炮姜(三分),桂枝皮(一分),車前(一錢五分),神麯(一錢),穀芽(三錢)

白話文:

黨參(炒過,四錢),甘草(炙過,二分),茯苓(四錢),山藥(三錢),肉桂(煨過,一錢),乾薑(炒過,三分),桂枝皮(一分),車前子(一錢五分),神麴(一錢),麥芽(三錢)

某,酒客中虛,胸滿背脹,無非脾氣不充,健運失職,得泄則適,雖是濕濁之去路,須防成膈、腹滿之恙。

焦白朮(二錢),陳皮(一錢),茯苓(二錢),砂仁(六分),神麯(炒,一錢),雞鉅子(二錢),葛花(一錢)

白話文:

  • 白朮(12 克)

  • 陳皮(6 克)

  • 茯苓(12 克)

  • 砂仁(3.6 克)

  • 神麴(炒過,6 克)

  • 雞內金(12 克)

  • 葛花(6 克)

莫左,大瘧便溏傷脾,腹滿,面無華色,脈至少神,疏利之藥雖效,究非虛症所宜,可暫可久。擬用補中益氣,以滋化源,兼以分消。

白話文:

不要下瀉。大瘧疾會導致便溏、脾氣受損、腹脹、面色黯淡,脈搏虛弱、精神不佳。雖然瀉藥有效,但這不是虛症的治療方法,可能會治一時之效,但不能長久。建議使用補中益氣的藥物,來滋養身體,並結合消導藥物。

升麻(三分),柴胡(三分),黨參(炒,四錢),黃耆(五錢),半夏(一錢),車前(炒,四錢),蘇子(六分),萊菔(炒,五分),草果(煨,八分),腹皮(炒,三錢),陳皮(一錢五分),茅朮(炒,一錢五分),五味(三分),肉桂(三分),茯苓(六分)

白話文:

升麻:3 克

柴胡:3 克

黨參(炒):4 錢

黃耆:5 錢

半夏:1 錢

車前子(炒):4 錢

蘇子:6 分

萊菔(炒):5 分

草果(煨):8 分

腹皮(炒):3 錢

陳皮:1 錢 5 分

茅術(炒):1 錢 5 分

五味子:3 分

肉桂:3 分

茯苓:6 分

和尚,本乎下者,寒濕居多,先見嘔吐,繼見足腫,浮及於上,須防腹滿。

豬苓(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五分),苓皮(四錢),茅朮(炒,一錢五分),桂枝(四分),車前(二錢),通草(一錢),陳皮(一錢五分),桑皮(二錢),苡米(一兩),赤豆(一兩)

白話文:

豬苓(15克),澤瀉(15克),苓皮(60克),茅朮(炒熟,15克),桂枝(6克),車前子(30克),通草(15克),陳皮(15克),桑皮(30克),苡米(150克),赤小豆(150克)

王左,大瘧後,脾虛腹滿。

腹皮(三錢),草果(六分),茅朮(炒,一錢五分),苓皮(四錢),桂枝皮(五分),車前(四錢),通草(二錢),苡米(一兩),陳皮(一錢五分),姜皮(三分),蘇梗(三錢),赤豆(一兩)

白話文:

腹皮(15克),草果(3克),茅術(炒,7.5克),茯苓皮(20克),桂枝皮(2.5克),車前草(20克),通草(10克),薏仁(50克),陳皮(7.5克),薑皮(1.5克),蘇梗(15克),赤小豆(50克)

高右,先喘後脹,從表入里,脾肺之寒濕沉痼。今腹大而不能左臥,脈至遲細,此脹門中所忌。主以溫通脾肺,以觀效否。

白話文:

高先生,先有呼吸困難,後腹脹,從體表部位往內部器官推移,是脾和肺的寒濕之氣積聚已久。現在肚子很大,沒辦法朝左側躺,脈搏跳動緩慢細微,這是脹氣的禁忌。主要治療方法是溫暖暢通脾和肺,觀察是否有效果。

桂枝皮(六分),焦茅朮(一錢五分),蘇子(炒,一錢),杏仁(一錢),草果(五分),萊菔(一錢),桃仁(一錢),生熟香附(二錢),車前子(一錢五分),澤瀉(一錢),茯苓皮(四錢),腹皮(二錢),黨參(三錢),延胡(生炒,一錢),姜皮(五分)

白話文:

桂枝皮(0.6 公克)

焦茅術(1.5 公克)

蘇子(炒過,1 公克)

杏仁(1 公克)

草果(0.5 公克)

萊菔(1 公克)

桃仁(1 公克)

生熟香附(2 公克)

車前子(1.5 公克)

澤瀉(1 公克)

茯苓皮(4 公克)

腹皮(2 公克)

黨參(3 公克)

延胡索(生炒過,1 公克)

姜皮(0.5 公克)

鄭左,腹滿先從咳嗽,今雖下身為甚,理當開肺,兼以理脾,滲濕清熱。擬用五子五皮合四苓治之。

杏仁(去皮尖,一錢五分),蘇子(炒,一錢五分),菔子(炒,一錢五分),車前子(炒,四錢),苡米(炒,四錢),腹皮(炒,三錢),苓皮(炒,四錢),陳皮(一錢五分),姜皮(六分),澤瀉(一錢五分),黑梔(一錢五分),通草(二錢),防風(一錢),陳麥柴(去節,一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杏仁(去皮尖,7.5 克),蘇子(炒過,7.5 克),菔子(炒過,7.5 克),車前子(炒過,20 克),苡米(炒過,20 克),腹皮(炒過,15 克),苓皮(炒過,20 克),陳皮(7.5 克),姜皮(3 克),澤瀉(7.5 克),黑梔子(7.5 克),通草(10 克),防風(5 克),陳麥秸稈(去節,50 克),煎湯替代水

周右,腹雖腫滿,按之如棉,經水不行。良由氣滯,氣行則血自行矣。

蘇梗(四錢),苓皮(四錢),腹皮(三錢),陳皮(一錢五分),丹皮(一錢),山楂(三錢),香附(二錢),丹參(三錢),木香(三分)

白話文:

  • 蘇梗:4錢

  • 茯苓皮:4錢

  • 炙甘草:3錢

  • 陳皮:1錢5分

  • 丹皮:1錢

  • 山楂:3錢

  • 香附:2錢

  • 丹參:3錢

  • 木香:3分

蔣左,久痢脾敗,胃傷已成,癉腹重險症也。

苓皮(四錢),腹皮(三錢),穭皮(四錢),丹皮(炒,一錢),冬瓜皮(四錢),生熟砂仁(一錢),藕(一兩)

白話文:

苓皮(20公克),腹皮(15公克),穭皮(20公克),丹皮(炒過,5公克),冬瓜皮(20公克),生熟砂仁(5公克),蓮藕(50公克)

楊左,雖因咳嗽而成腫脹,論症宜先開肺,但六脈無神,腫甚於下,面黃舌淡,純乎寒水為殃。急宜溫培脾土為主。

白話文:

楊左,雖然咳嗽導致腫脹,但依據病症應該先治療肺部。但是六脈無力,腫脹集中在下肢,面色發黃舌頭顏色淡,純粹是寒濕作祟。應該立即以溫補脾胃為主。

茯苓(一兩),苡米(一兩),茅朮(二錢),熟附(一錢),桂枝皮(八分),通草(二錢),車前子(三錢),防己(二錢),椒目(一錢),東壁土(一兩)

白話文:

茯苓:6 克

薏苡仁:6 克

茅術:1.2 克

熟地黃:0.6 克

肉桂皮:0.5 克

通草:1.2 克

車前子:1.8 克

防己:1.2 克

辣椒:0.6 克

土茯苓:6 克

尤左,右三部沉分數大有力,胸脘不舒,中宮滿悶,上為嘔吐,二便艱澀。症屬木旺土衰,濕熱內閉,有升無降,虛中挾實之恙。用擬清降一法,以效否再商。

白話文:

腹部左側和右側的脈象沉而有力,胸部腹部的氣息不順暢,胸口悶脹,會嘔吐,排便排尿困難。症狀表現為肝氣過旺、脾胃虛弱,濕熱聚積在體內,向上升而不能向下運化,體內虛實夾雜。擬使用清熱利濕瀉火的方法治療,再根據療效再行商量。

半夏(二錢),陳皮(一錢五分),黃芩(一錢),吳萸(三分),枳殼(一錢),苓皮(四錢),腹皮(二錢),萊菔(二錢),車前(一錢五分),蘇梗(三錢),竹茹(一錢),姜(一)

白話文:

半夏(10 克),陳皮(7.5 克),黃芩(5 克),吳茱萸(1.5 克),枳殼(5 克),苓皮(20 克),腹皮(10 克),萊菔子(10 克),車前子(7.5 克),蘇梗(15 克),竹茹(5 克),生薑(一塊)

又,脹有虛實之分,又有寒熱之別。前言濕熱內閉,用清降法,連投三四劑,腹滿減去五六,右關數大亦減二三,小便已能通利。其為諸張腹大,皆屬於熱,並非臟寒生滿病可知。舌泛純紅,此亦熱逼陰傷之據。至於飲食不貪,亦由胃陰肺液之涸。茲且養胃投之。

白話文:

另外,脹氣分為虛實,也有寒熱之分。前面提到濕熱內閉,使用清降法,連續服用三四劑後,腹脹減少了五六成,右關脈數也減少了二三成,小便也通暢了。那些肚子脹大的人,都是屬於熱證,並非臟寒引起的腹脹。舌質呈純紅色,這也是熱氣迫害導致陰液受傷的證據。至於飲食不振,也是由於胃陰和肺液虧虛所致。現在先調理胃氣。

冬瓜皮(五錢),穭皮(二錢),腹皮(二錢),鮮桑枝皮(二錢),黃芩(一錢),黑梔(一錢),麥冬(一錢五分),川貝(三錢),鬱金(七分),麥仁(四錢),細菖蒲(五分),木香汁(三匕),燈心(五寸)

白話文:

  • 鮮冬瓜皮(25克)

  • 穭皮(10克)

  • 腹皮(10克)

  • 鮮桑枝皮(10克)

  • 黃芩(5克)

  • 黑梔(5克)

  • 麥冬(7.5克)

  • 川貝(15克)

  • 鬱金(3.5克)

  • 麥仁(20克)

  • 細菖蒲(2.5克)

  • 木香汁(15毫升)

  • 燈心(15釐米)

又,腹脹已寬八九,大小便亦漸通利。惟口舌仍然碎爛,胃口未開,氣有時上升,此係餘火未清耳。

前方,加鮮石斛(三錢),薄荷(一錢),車前(一錢),川連(一分),去黃芩、桑皮。

白話文:

調整處方:

加入:

  • 鮮石斛 三錢
  • 薄荷 一錢
  • 車前 一錢
  • 川連 一分

移除:

  • 黃芩
  • 桑皮

又,腹脹已寬,舌紅稍減,不思納穀,脈數未能全退。餘火未清,而神情倦怠,正氣已虛,急宜扶正養胃。經曰:得谷則昌,有胃則生。宗此立方。

白話文:

此外,腹部脹氣已經較為緩解,舌頭發紅的情況也略有減輕,但患者沒有食慾,脈搏次數仍未完全恢復正常。體內的餘熱尚未完全消退,而患者精神倦怠,說明正氣已經虛弱,急需扶助正氣和調養胃氣。醫經上說:「獲得食物才能昌盛,有胃才能生存。」根據這個原則來制定治療方案。

人參(一錢),麥冬(一錢),元參(一錢),扁豆(三錢),砂仁(四分),穭皮(一錢),丹參(一錢),香粳米(百粒),燈心(五寸)

白話文:

人參(0.5 克),麥冬(0.5 克),元參(0.5 克),扁豆(1.5 克),砂仁(0.25 克),穭皮(0.5 克),丹參(0.5 克),香粳米(100 粒),燈心(約 12.7 公分)

黃右,清肅之令失職,膀胱之氣不化宣,以致水氣錯行,兩足漸腫及腹,泛及上中二焦,已見咳喘難臥,重險之症。勉商理氣道水,清金肅化之法。

白話文:

黃先生,因為主管機關沒有盡責,所以膀胱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導致水液代謝異常,兩腳逐漸水腫,並且蔓延到腹部、胸腔和上半身,已經出現咳嗽、喘鳴和無法躺著睡覺等症狀,情況十分危急。建議採取理氣、化痰、利水和清熱化痰的方法進行治療。

桑皮(一錢),姜皮(三分),腹皮(二錢),苓皮(四錢),陳皮(八分),通草(八分),車前(二錢),麥冬(一錢),椒目(五分),麥柴(一兩),蘇子(一錢)

白話文:

  • 桑樹皮(5克)

  • 薑皮(1.5克)

  • 豬腹膜(10克)

  • 茯苓皮(20克)

  • 陳年橘子皮(4克)

  • 通草(4克)

  • 車前草(10克)

  • 麥冬(5克)

  • 花椒(2.5克)

  • 麥稈草(50克)

  • 紫蘇子(5克)

又,病去六七,已有生機。

焦茅朮(二錢),當歸(三錢),神麯(炒,一錢五分),穀芽(三錢),苓皮(三錢),陳皮(一錢),通草(一錢),車前子(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

白話文:

焦茅術(12 克),當歸(18 克),炒神曲(9 克),穀芽(18 克),苓皮(18 克),陳皮(6 克),通草(6 克),車前子(9 克),麥冬(9 克)

靈左,腫脹一門,有因風客於表者,宜散;有因濕注於下者,宜分利;有因氣虛中滿者,宜培土;有命門無權火不生土者,宜補腎益陽;有臟寒生滿者,宜助火;有諸脹腹大,皆屬於火者,宜清理;有食填胸者,宜攻。

白話文:

腹脹這一類症狀,有因風寒客於身體表面的,宜用散風藥物;有因濕邪停留在體內的,宜用利水藥物;有因氣虛中焦水濕不能運化的,宜用補脾胃藥物;有因腎氣不足,陽氣不能溫煦脾土的,宜用補腎益陽藥物;有因臟腑虛寒導致水濕不能運化的,宜用溫中散寒藥物;有各種原因引起腹脹腹大,而屬於熱盛的,宜用清熱利濕藥物;有因飲食積滯於胸胃的,宜用消食化積藥物。

今因久瘧,無不傷脾,土衰則不運,為此便溏,日夜無度,精液不能上歸於肺,肺氣不能通調下輸,膀胱司化失職,水氣逆行,膚腠腫脹,下身為甚,按脈弦數,甚於左關,此屬濕鬱而化火矣。當培土健脾,開泄肺氣,通調水道,佐以清熱利氣。

白話文:

現在患有長期的瘧疾,沒有哪個不傷脾胃的。脾胃虛弱,就不能正常運作,導致腹瀉不止,日夜不停。精液不能上升歸於肺,肺氣無法通調下輸,膀胱失控,水液逆行上衝,皮膚和腠理都腫脹,下半身尤為嚴重。把脈後發現脈象弦數,左關脈比其他位置更甚,這是濕氣鬱結化熱的表現。應當補益脾胃,疏通肺氣,疏通水道,再配以清熱利氣的藥材。

大麥仁(一兩),連翹(三錢),黑梔(一錢),丹皮,神麯(一錢五分),通草(二錢),車前(四錢),茯苓(一兩),大腹皮(三錢),蘇梗(一錢),陳皮(一錢五分),草果(五分),黃芩(一錢),茅朮(一錢),赤豆(一兩)

白話文:

大麥仁(50克),連翹(15克),黑梔(5克),丹皮,神曲(7.5克),通草(10克),車前子(20克),茯苓(50克),大腹皮(15克),蘇梗(5克),陳皮(7.5克),草果(2.5克),黃芩(5克),茅朮(5克),赤小豆(50克)

王右,六脈沉細,胸腹作脹,大便時溏,氣喘咳嗽,逆甚見血。此中陽大虧,肺失所生,而肝木乘虛來侮,須防腫滿之劇。

白話文:

王右,六脈沉細無力,胸腹脹滿,大便稀溏,氣喘咳血,呼吸困難時,還會咳出帶血絲的痰。這是因為中陽氣嚴重虛衰,肺部功能失常,而肝氣虛弱,乘虛侵犯所導致的。必須提防病情發展成嚴重的腹部腫脹。

炮姜(一錢),冬朮(四錢),苓皮(四錢),葫蘆巴(二錢),五味子(三分),懷藥(五分),陳皮(八分),穀芽(炒,三錢),神麯(炒,一錢)

白話文:

炮製過的薑(一錢),冬朮(四錢),茯苓皮(四錢),葫蘆巴(二錢),五味子(三分),懷山藥(五分),陳皮(八分),炒過的穀芽(三錢),炒過的酒麴(一錢)

又,原方,加蘇子(一錢),黨參(三錢),歸身(二錢),香附(一錢),去懷藥、穀芽。

吳右,左弦右弱,瘧後漸見腹滿攻撐,面色淡黃無神。雖因瘧邪不清,究由脾土失運,濕濁蘊於中焦,成疸臌之所由來也。治濕與培土,又加理氣分消。

白話文:

吳右,左脈弦,右脈弱,瘧疾後逐漸出現腹脹撐痛,面色淡黃無光澤。儘管由於瘧疾邪氣未清,追究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調,濕濁積聚於中焦,導致黃疸腹脹。治療方法是祛濕健脾,再配合疏理氣機,消散積水。

茅朮(一錢),草果(煨,一錢),車前(一錢),苓皮(四錢),桑皮(一錢),桂枝皮(三分),陳皮(一錢),腹皮(三錢),茵陳(二錢),通草(七分),蘇梗(二分),姜皮(五分)

白話文:

茅術(1 錢)

草果 (烘烤過,1 錢) 車前草 (1 錢) 茯苓皮 (4 錢) 桑白皮 (1 錢) 桂枝皮 (3 分) 陳皮 (1 錢) 厚樸皮 (3 錢) 茵陳 (2 錢) 通草 (7 分) 蘇梗 (2 分) 生薑皮 (5 分)

吳左,舌光如鏡,六脈細數腫脹,倏忽無定,大便溏泄不止。脈症合參,剛燥劫陰殆盡,血虛則氣無所附。且為育陰治陽。

白話文:

吳左的舌頭光亮如鏡,六種脈象都細小、數次,且浮腫,忽快忽慢,大便溏泄並且無法止住。將脈象和症狀綜合考慮,患者的燥熱體質已經嚴重消耗了體內的陰液,氣血虛弱,造成氣血無法順利運行。因此,治療方針應以滋養陰液、調和陽氣為主。

生地(四錢),萸肉(一錢五分),丹皮(一錢),苓皮(三錢),澤瀉(一錢),山藥(三錢),麥冬(二錢),五味(五分),穭皮(二錢)

白話文:

  • 生地黃(4錢)

  • 萸肉(1錢5分)

  • 丹皮(1錢)

  • 苓皮(3錢)

  • 澤瀉(1錢)

  • 山藥(3錢)

  • 麥冬(2錢)

  • 五味子(5分)

  • 穭皮(2錢)

又,前投制陽納氣法,而腫脹已平。今頸足漸漸復脹,乃元氣未復,早行勞動所致。急急安養為要,非當健脾理氣治之。

白話文:

另外,上次服用了滋補陽氣並攝取元氣的方法,腫脹的情況已經好轉。現在頸部和腳部又逐漸浮腫,那是因為元氣還沒有恢復,早起做勞動導致的。當務之急是好好調養,而不是應該健脾理氣來治療。

當歸(一錢五分),砂仁(五分),神麯(六分),白朮(炒,二錢),穀芽(炒,二錢)

吳,脾土素虛,去年雖患腹滿之疾。今遍體生瘡而腹又滿,據述因瘧而起,此暑濕之邪不清耳。

車前子(一錢五分),澤瀉(一錢),陳皮(一錢),苓皮(一錢),腹皮(一錢),苡米(四錢),草果(四錢),山梔(五分),神麯(一錢),殭蠶(二錢),菖蒲(三分),紅棗(五個)

白話文:

車前子(15克),澤瀉(10克),陳皮(10克),苓皮(10克),腹皮(10克),苡米(40克),草果(40克),山梔子(5克),神曲(10克),殭蠶(20克),菖蒲(3克),紅棗(5顆)

又,原方,加枳殼(四分),銀花(三錢),姜皮(四分),荊芥(一錢),去澤瀉、神麯、陳皮、紅棗。

白話文:

另外,在原來的藥方中,增加以下藥材:

  • 枳殼(四分)
  • 銀花(三錢)
  • 姜皮(四分)
  • 荊芥(一錢)

同時,移除澤瀉、神麯、陳皮、紅棗。

陳右,年過六旬,陽衰氣弱,腹節結癥瘕,散而成臌。今納穀少而脈細弱,培補脾土之中,兼補火之法,但症非輕,見功甚難。

白話文:

陳右,年過六十,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腹部裡有硬塊和積聚,這些積聚散開後形成腹脹。現在他吃東西很少,脈搏細弱,治療時既要補脾胃,又要補陽氣,但是他的病情不輕,想要見效很困難。

焦茅朮(一錢),苓皮(四錢),肉桂(四分),當歸(三錢),木瓜(一錢),熟附(五分),腹皮(二錢),陳皮(一錢)

白話文:

焦茅朮 (1 克)

茯苓皮 (4 克)

肉桂 (0.25 克)

當歸 (3 克)

木瓜 (1 克)

熟附子 (0.5 克)

牡丹皮 (2 克)

陳皮 (1 克)

丁左,受寒濕風,更加飲食不節,勞力傷脾,遍身腫脹,胸腹更甚,咳逆音啞,六脈沉細。法當溫通,以助陽抑陰。

白話文:

丁先生,受到寒氣、濕氣和風邪入侵,再加上飲食不節制,過度勞累損傷脾臟,導致全身腫脹,胸腹部位尤其嚴重,同時出現咳嗽、反胃和聲音嘶啞的症狀,脈象沉細無力。治療方法應以溫通療法為主,幫助陽氣升發,抑制陰氣。

麻黃(三分),桂枝(四分),熟附(五分),川樸(六分),苓皮(三錢),茅朮(八分),澤瀉(一錢),腹皮(二錢),生薑(一)

白話文:

  • 麻黃:三分

  • 桂枝:四分

  • 熟附子:五分

  • 川樸:六分

  • 茯苓皮:三錢

  • 白術:八分

  • 澤瀉:一錢

  • 橘皮:二錢

  • 生薑:一

胡左,腹脹起於中脘,今見青筋暴露,臍凸,兩足按之如泥,使見溏泄,右關沉弦而數。此木侮土衰,土不勝濕,培土製木,乃是正治。

白話文:

腹脹始於中脘(上腹部),現在看到青筋暴露,肚臍凸出,兩邊按壓如按在泥土上,大便稀溏,右關脈沉細而快。這是因為木氣(肝膽之氣)太強,土氣(脾胃之氣)太弱,土氣無法運化水濕,應採用滋養土氣,抑制木氣的方法治療。

汪右,木侮土衰,氣逆腹脹。

苓皮(四錢),腹皮(二錢),香附(二錢),陳皮(一錢),烏藥(一錢五分),蘇梗(三錢),神麯(炒,一錢),桑皮(一錢),沉香(三分),木香(三分)

白話文:

苓皮(4錢),

腹皮(2錢),

香附(2錢),

陳皮(1錢),

烏藥(1錢5分),

蘇梗(3錢),

神麴(炒過,1錢),

桑皮(1錢),

沉香(3分),

木香(3分)

周右,形瘦腹滿,時脹時寬,更兼便堅溲短,六脈細弱。症屬氣血枯槁,木侮土衰,單腹脹之重者。

生冬朮(三錢),陳皮(一錢),茯苓(一錢五分),穀芽(三錢),柏子仁(炒,三錢),大麥仁(炒,三錢),當歸(一錢)

白話文:

生冬朮(18克)

陳皮(6克)

茯苓(9克)

穀芽(18克)

炒柏子仁(18克)

炒大麥仁(18克)

當歸(6克)

上藥,煎送小溫中丸

朱右,六淫之中,惟風火之性最速。脹有風腫一門,其來自上而下;又有諸腫腹大一門,皆屬於火。今脹起於面目而至足,且陰囊赤爛,可謂非風火乎。至於爛處流水,乃是肺氣不能通調水道以輸化,非關脾不克運之濕熱症也。

白話文:

桑皮(1.5錢),地骨皮(2錢),姜皮(0.5錢),苓皮(3錢),腹皮(3錢),蘇子葉(1錢),防風(1錢),通草(2錢),黃芩(1錢),山梔(1錢),大麥芒(5錢)。煎煮成湯,用來代替水。

桑皮(一錢五分),地骨皮(二錢),姜皮(五分),苓皮(三錢),腹皮(三錢),蘇子葉(一錢),防風(一錢),通草(二錢),黃芩(一錢),山梔(一錢),大麥芒(五錢),煎湯代水

穆右,右脈獨大而甚於關尺,舌根苔黃,足腫按之如泥。宜宗濕過熱伏法。

茵陳(四錢),黑梔(一錢),黃芩(一錢),通草(一錢),腹皮(三錢),楂炭(三錢),車前(三錢),蘇梗(三錢),姜皮(八分),神麯(一錢五分),燈心(一團),菖蒲(四分),大麥柴(一兩)

白話文:

茵陳(16克),黑梔子(4克),黃芩(4克),通草(4克),腹皮(12克),山楂炭(12克),車前子(12克),蘇梗(12克),生薑皮(3克),神曲(6克),燈芯(一團),菖蒲(1.6克),大麥芽(40克)

又,少腹略寬,脈數亦減,舌上黃厚之苔,已減其半。

原方,加苡米(一兩),大麥冬(一錢),去楂、芩。

袁左,脈來遲滯,胸腹板硬。此中陽衰弱,臟寒生滿。治以溫通。

葫蘆巴(炒,一錢),草果仁(煨,六分),苓皮(炒,四錢),桂枝皮(五分),川樸(一錢),烏藥(一錢),熟附(五分),蘇梗(三錢),穀芽(三錢),沉香汁(三匕)

白話文:

葫蘆巴(炒,10克),草果仁(煨,6克),苓皮(炒,40克),桂枝皮(5克),川樸(10克),烏藥(10克),熟附(5克),蘇梗(30克),穀芽(30克),沉香汁(3小匙)

蔣右,土衰木賊,陽衰水泛,腫脹之勢,汩汩而成。

黨參(砂仁拌炒,四錢),熟附(五分),白芍(炒,一錢),淡乾薑(四分),冬朮(炒,一錢五分),炙草炭(一分)

白話文:

黨參(與砂仁拌炒後,使用四錢)

熟地黃(五分)

白芍(炒過後,使用一錢)

乾薑(使用四分)

茯苓(炒過後,使用一錢五分)

甘草(炙燒過後,使用一分)

張童,遍身腫脹,按足如泥,脈來遲滯無力。此中陽衰弱,水泛來侮,其致病之由,雖因瘧傷,半由飲食不節。培土之中,宜兼補火,佐以分消,但須節飲食為先。

白話文:

張童全身水腫,按壓腳部像踩到泥一樣,脈搏細弱遲緩。這是因為他的陽氣虛弱,水濕氾濫入侵所致。導致生病的原因,雖然是因為瘧疾的侵襲,但也有一半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在健脾養胃的同時,也需要溫補陽氣,輔以分化水濕。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節制飲食。

生茅朮(一錢),草果(煨,六分),苓皮(炒,四錢),腹皮(炒,三錢),陳皮(炒,二錢),防風(一錢),桂枝皮(五分),穀芽(三錢),車前子(二錢),姜皮(六分),椒目(五分),麥芽(炒,三錢)

白話文:

生茅朮:1 錢

草果(烘焙):6 分

茯苓皮(炒):4 錢

肉桂皮(炒):3 錢

橘皮(炒):2 錢

防風:1 錢

桂枝皮:5 分

大麥芽:3 錢

車前子:2 錢

生薑皮:6 分

花椒:5 分

麥芽(炒):3 錢

方右,勞倦傷陽,脾虛發腫,六脈遲細而澀。法當水中補火,即可以生土。但症已重,求效甚難。

金匱腎氣丸(四兩),每日服四錢,炒焦,煎湯服之。

薛右,土敗木賊,脾虛發腫,此係年深月久,積勞鬱而成,乃腫脹之重症也。甚至喘而不能偃臥,肺胃兩傷極矣。勉商金匱腎氣丸,清晨服之,以補水中之火;再用生脈理中加減,合投以補土生金,勉間進之。有效再診。

白話文:

薛右,脾氣虛弱導致身體浮腫,這是因為長年累月的勞累和鬱悶積累而成,是浮腫中的重症。甚至出現喘息無法躺平的情況,肺胃兩臟受損嚴重。應考慮服用金匱腎氣丸,清晨服用,以補益水中的火氣;再使用生脈理中加減方,共同服用,以補益脾胃生金。隔段時間後再診治。

金匱腎氣丸,每日清晨,四錢,炒焦,煎湯服。

黨參(三錢),冬朮(二錢),苓皮(四錢),炮姜(五分),砂仁(鹽水炒,三分),五味子(五分),炙草(一分),蘇子,萊菔子(一錢),白芥子(一錢),桂枝皮(三分),晚服

白話文:

黨參(3錢),冬術(2錢),茯苓皮(4錢),炮薑(0.5錢),砂仁(用鹽水炒過,0.3錢),五味子(0.5錢),炙甘草(0.1錢),蘇子,萊菔子(1錢),白芥子(1錢),桂枝皮(0.3錢),晚上服用

王左,肺屬金而畏火,酒性熱質濕。素來嗜飲,濕熱不攘而留於胃。熱性上炎,肺受灼而先見音雌。濕熱下注,氣不化而繼見腹滿。今舌紅口渴咽痛,二便不爽,脈見右關有力,經云諸脹腹大皆屬於熱,此病是也。

白話文:

王左,肺部屬於金屬,害怕火,酒性溫熱潮濕。他一向愛喝酒,濕熱之氣沒有排出,而積留在胃裡。熱氣上冒,肺部受灼,所以先出現聲音沙啞。濕熱之氣下注,氣不宣通,接著出現腹脹。現在舌紅口渴咽喉痛,大小便不暢,脈象見右手關脈有力。經書上說,各種腹部脹大的情況都屬於熱證,這就是病人的情況。

川連(四分),黃芩(一錢),大黃(三錢),芒硝(一錢五分),枳殼(一錢),洋參(三錢),當歸(三錢),車前(一錢五分),通草(一錢),苓皮(四錢),腹皮(三錢),萊菔子(一錢)

白話文:

川連(0.6 克),黃芩(3 克),大黃(9 克),芒硝(4.5 克),枳殼(3 克),洋參(9 克),當歸(9 克),車前(4.5 克),通草(3 克),茯苓(皮)(12 克),荷葉(9 克),萊菔子(3 克)

楊左,命門無陽,火不生土,土不制水,寒邪射肺,足腫腹脹,氣逆不能偃臥,所由來也。脈見屋漏、魚翔、蝦游、雀啄,此陰陽離散,真元將脫之憂。

白話文:

楊左,腎陽不足,腎火無法生化脾土,脾土無法運化水濕,寒邪侵襲肺部,導致足部浮腫、腹部脹滿,氣息逆亂,無法躺臥,這是問題產生的原因。

脈象顯示屋漏、魚翔、蝦遊、雀啄等異狀,這表明陰陽離散,真元將要脫離身體的危險情況。

金匱腎氣丸(四錢),炒焦,煎湯服(去渣)。

五加皮(一錢),苓皮(四錢),腹皮(二錢),葫蘆巴(三錢),炮姜(六分),熟附(四分),車前(二錢),川七(一錢五分),通草(四分),黨參(二錢),椒目(八分),沉香汁(三匕)

白話文:

五加皮(6克),茯苓皮(24克),肉桂皮(12克),葫蘆巴(18克),乾薑(3.6克),熟地黃(2.4克),車前子(12克),三七(9克),通草(2.4克),黨參(12克),秦椒(4.8克),沉香汁(9克)

另用赤豆(一兩),冬朮(三錢),煎湯代水。

施右,先脘痛而腹滿,後腫及於遍體,大便時溏,小溲艱澀,面目光亮,足按如泥,兩手脈門腫脹亦甚。脈雖不可為憑,據症而論,乃是脾土失運,肺氣失降,水道不得通調,水氣逆行膚腠。擬用培土分消,以冀健運司化。

白話文:

施右,一開始是腹部絞痛和腹脹,後來腫脹擴散到全身,大便時而溏稀,小便困難澀痛,臉色發亮,按壓腳部感覺像泥巴,兩手脈搏明顯腫脹。雖然脈象不可作為依據,但根據症狀來看,是脾土運化失常,肺氣不能下行,導致水液運行不暢,水氣逆流於皮膚和肌肉組織中。打算採用補益脾土、分消水濕的治療方法,期望健運脾胃,促進水液代謝。

苓皮(四錢),腹皮(三錢),桑皮(炒,一錢),陳皮(一錢),姜皮(五分),車前子(二錢),生茅朮(一錢五分),通草(一錢),神麯(炒,三錢),防風(一錢),澤瀉(一錢),黑梔(一錢五分),葶藶子(一錢),椒目(五分),大棗(三),麥柴(一兩)

白話文:

茯苓皮(16克),荷葉(12克),桑白皮(炒,4克),陳皮(4克),生薑皮(2克),車前子(8克),生蒼朮(6克),通草(4克),神曲(炒,12克),防風(4克),澤瀉(4克),梔子(6克),葶藶子(4克),黑胡椒(2克),大棗(3枚),麥冬(40克)

朱右,右關沉實有力,大便堅如彈丸,腹滿而硬。脈症合參,虛中挾實,下之,且以探之。

洋參(三錢),當歸(二錢),大黃(三錢),枳實(一錢),炙草(一分),萊菔子(二錢)

白話文:

西洋參(15克),當歸(10克),大黃(15克),枳實(5克),炙甘草(5克),萊菔子(10克)

蔡左,瘀凝脈絡,滿腹暴露青筋,脾土陽衰,腫脹而兼便溏,瘧還未已,正氣大傷,症屬重險。勉商通絡行瘀,溫中培土。

白話文:

蔡左:這名病人是氣血鬱滯在經脈,腹部布滿了青筋。脾胃陽氣衰弱,導致水腫並且大便溏稀。瘧疾還沒有痊癒,正氣嚴重受損,情況非常嚴重。建議使用疏通經絡、化瘀、溫暖中焦、培補脾胃的治療方法。

蒺藜(炒,二錢),紅花(三分),肉桂(三分),黨參(四錢),冬朮(炒,三錢),神麯(炒,一錢),草果(煨,三分),車前(一錢五分),腹皮(二錢),穀芽(炒,三錢),桑枝(一錢五分)

白話文:

炒蒺藜(2錢)

紅花 (3分) 肉桂 (3分) 黨參 (4錢) 炒冬朮 (3錢) 炒神麯 (1錢) 煨草果 (3分) 車前 (1錢5分) 腹皮 (2錢) 炒穀芽 (3錢) 桑枝 (1錢5分)

過右,經停瘀積,腹脹成臌。

桃仁泥(二錢),赤勺(一錢),歸尾(二錢),牛膝(二錢),紅花(二錢),鬱金(沖,四分)

顧左,先從頭面脹起,而後及於腹,神色脈象俱奪,症屬險途。從先喘後脹者治之。

馬兜鈴(一錢),黑梔(四分),石菖蒲(三分),通草(一錢),桑皮一錢),車前子(炒,三錢),杜赤豆(四錢),百合(一兩)

白話文:

馬兜鈴 (1 錢)

黑梔子 (0.4 錢)

石菖蒲 (0.3 錢)

通草 (1 錢)

桑皮 (1 錢)

炒車前子 (3 錢)

赤小豆 (4 錢)

百合 (1 兩)

周右,單單腹脹,按之如綿,舌光無津,脈來細弱,神形消瘦,氣血敗壞,法宜培補。

熟地(五錢),黨參(三錢),炮姜(六分),炙草(一分),白芍(一錢),五味(三分)

白話文:

熟地黃(5 克),黨參(3 克),乾薑(0.6 克),炙甘草(0.1 克),白芍(1 克),五味子(0.3 克)

王左,中土衰敗,腹脹如臌,症屬難挽,商培土抑木製水,以盡人事。

生冬朮(一兩),茯苓(一兩),車前子(炒,五錢),肉桂(八分),瓜皮,即冬瓜皮代水

尤,膨脹。

黨參(一兩二錢),生茅朮(二錢),生冬朮(二兩),炙草炭(一分),萊菔子(炒,一錢),澤瀉(二錢),枳殼(炒,三分),小茴香(七分),黑山梔(八分),煨草果(六分),木瓜(二錢),陳皮(一錢),肉桂(五分),苓皮(一兩),蘇梗(三錢),生熟砂仁(四分),白芍(炒,三錢),丹皮(一錢),當歸(三錢)

白話文:

黨參(50克),生白朮(10克),生蒼朮(100克),炙甘草(5克),炒萊菔子(5克),澤瀉(10克),炒枳殼(1.5克),小茴香(3.5克),黑山梔(4克),煨草果(3克),木瓜(10克),陳皮(5克),肉桂(2.5克),茯苓皮(50克),蘇梗(15克),生熟砂仁(2克),炒白芍(15克),丹皮(5克),當歸(15克)

另用大麥柴(一兩),燈心(一錢),赤豆(二兩),煎湯代水。

清晨服方,洋參(二錢),通草(三錢),車前子(五錢),葫蘆巴(炒,二錢)

另用向陽東壁土煎湯,去土煎藥,送腎氣丸三錢。

又,擬補火生土,以止泄。

黨參(一兩),冬朮(炒,二兩),炙草炭(一分),肉桂(三分),車前子(二錢),白芍(炒,三錢),遠志(炒,七分),益智仁(八分),神麯(炒,一錢),肉果(煨,一錢),山藥(三錢),煨木香(四分)

白話文:

黨參(50克),炒冬朮(100克),炙甘草(5克),肉桂(1.5克),車前子(10克),炒白芍(15克),炒遠志(3.5克),益智仁(4克),炒神麯(5克),煨肉果(5克),山藥(15克),煨木香(2克)

又,擬酸甘化陰,澀以固脫之法。

白芍(炒,三錢),赤石脂(煅,三錢),龍骨(煅,二錢),訶子肉(煨,一錢),炙草(三分),五味子(六分),御米殼(炙,二個)

白話文:

白芍(炒,15克),赤石脂(煅燒,15克),龍骨(煅燒,10克),訶子肉(煨熟,5克),炙甘草(1.5克),五味子(3克),御米殼(炒,2個)

蒲左,腹滿跗腫,左弦右弱,納減便溏,中虛之象。舌白滑,濕淫之徵。擬用四苓以培土分消,但症非輕,不能節養,恐其加重。

白話文:

蒲公英:腹脹、浮腫,左脈弦急、右脈虛弱,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像是身體虛弱的徵兆。舌苔白而滑膩,是濕氣入侵的跡象。打算用四苓湯來補土、消水,但情況不輕,如果無法節制飲食,恐怕會加重病情。

茅朮(三錢),豬苓(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五分),赤苓(三錢),焦神麯(一錢)

劉左,攻痢丸散,無不傷中,腹雖少寬,兩足腫脹未減,難保無上泛之虞。姑用小溫中丸,每日服四錢,十劑後再商。

白話文:

劉左的攻痢丸散雖然能治痢疾,但都會損傷脾胃。雖然症狀稍有減輕,但兩腿腫脹沒有好轉,恐怕會引起全身浮腫的隱憂。先暫用小溫中丸,每日服用四錢,服用十劑後再另行商討。

王左,上有表邪,咳而見血,下有濕濁,兩足腫脹,邪不能解,濕不能利,恐成風水。

生苡米(一兩五錢),連皮赤苓(五錢),滑石(五錢),防風(一兩),荊芥(炒,一錢五分),青桑枝皮(鹽水炒,一錢五分),通草(一錢五分),車前子(三錢)

白話文:

生苡仁(60克),連皮茯苓(20克),滑石粉(20克),防風(40克),炒荊芥(6克),鹽水炒青桑樹皮(6克),通草(6克),車前子(12克)

又,原方,加竹茹(一錢),茅針花(一錢)。

馮右,木侮土衰,氣虛下陷,腹脹筋露,肌肉消瘦,脈細弦勁,症勢重險。擬扶脾陽,兼以平木為治。

黃耆(元米炒),冬朮,陳皮(炒),升麻,柴胡,洋參(炒),白芍,炙草,腹皮,車前(鹽水炒),木香(煨),草果仁,老蘇梗

白話文:

黃耆(用元米炒過)

冬朮 陳皮(炒過) 升麻 柴胡 洋參(炒過) 白芍 炙草 腹皮 車前(用鹽水炒過) 木香(煨過) 草果仁 老蘇梗

趙左,風水逆走膚腠,並夾面積,致成腫脹,惜乎日數已久,體虛難效耳。

通草(三錢),車前(炒,一錢),蘇梗(一錢),郁李仁(二錢),東壁土(一兩),煎湯代水

又方,生茅朮(一錢),萊菔子(炒,一錢),川樸(鹽水炒,一錢),苓皮(六錢),陳皮(二錢),腹皮(酒炒,二錢),澤瀉(炒,一錢),神麯(一錢),楂炭(二錢),枳殼(八分),防風(一錢五分),紫蘇(一錢),姜皮(六分)

白話文:

另一種方子:

  • 茅術(1錢)
  • 萊菔子(炒過,1錢)
  • 川樸(用鹽水炒過,1錢)
  • 苓皮(6錢)
  • 陳皮(2錢)
  • 腹皮(用酒炒過,2錢)
  • 澤瀉(炒過,1錢)
  • 神麯(1錢)
  • 山楂炭(2錢)
  • 枳殼(8分)
  • 防風(1錢5分)
  • 紫蘇(1錢)
  • 姜皮(6分)

又,原方,加冬朮(三錢)。

徐左,寒水侵脾,風邪入肺,以致喘咳為腫。

生茅朮(二錢),赤苓(八錢),澤瀉(一錢五分),豬苓(一錢五分),車前(鹽水炒,五錢),通草(三錢),紫蘇(一錢),郁李仁(一錢),防風(一錢),加東壁土(一兩)

白話文:

生白朮(30 克),赤苓(120 克),澤瀉(22.5 克),豬苓(22.5 克),車前子(用鹽水炒過,75 克),通草(45 克),紫蘇(15 克),鬱李仁(15 克),防風(15 克),加入東壁土(150 克)

楊左,能食不運,脹起中宮,便時腹痛。且先健運脾土。

神麯(一錢五分),麥芽(三錢),枳殼(炒,三錢),楂肉(炒,三錢),焦茅朮(七分)

蔡左,中氣不運,腹為腫脹,便溏不為稍寬,六脈細澀,症屬棘手。

生茅朮(一錢五分),生冬朮(二錢),川樸(一錢),枳殼(六分),苓皮(四錢),通草(二錢),滑石(三錢),陳皮(一錢五分),草果(五分),車前(三錢),神麯(一錢),腹皮(一錢)

白話文:

生茅草根(1.5克),生冬草根(2克),川樸(1克),枳殼(0.6克),茯苓皮(4克),通草(2克),滑石(3克),陳皮(1.5克),草果(0.5克),車前草(3克),麴菌(1克),豬肚皮(1克)

又,甘遂(二兩),大戟(二兩),芫花(二兩),蘆巴(四兩),為末醋調敷

白話文:

另外,取甘遂(兩錢),大戟(兩錢),芫花(兩錢),蘆巴(四錢),研成細末,用醋調和敷用。

邵左,膀胱無司化之權,小水不從水而出,漬於下而泛及中焦,腹為之漸滿,脈至三五不調,細澀無神,陽氣之衰,不待言矣。所投補中與八味,頗覺相宜,但水勢橫逆,惟恐後不濟事,茲且開通膀胱之水,能得順趨而下,急則治標之法,擬方候酌。

白話文:

邵先生,膀胱沒有發揮排尿功能,小便不能通過正常的管道排出,積在下方並擴散到腹部中段,導致腹部逐漸脹滿。脈象出現每三到五次脈搏纔有一次正常跳動,脈象細小澀滯而無力,這顯示陽氣衰弱,無需多言。您所服用的補中益氣湯和八味丸,感覺效果還不錯,但是小便積滯不暢的問題仍然存在,擔心日後治療效果不佳。現在建議先疏通膀胱,讓小便能夠順利排出,這是一種暫時緩解症狀的方法,具體用藥處方還需要進一步考慮。

生茅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陳皮,腹皮,蘇梗,赤豆,麥芒,椒目

又,兩投分水,小溲數而短赤,昨又發熱惡寒。此是暑風外襲於表,宜兼疏解。

香薷(一錢),通草(三錢),滑石(三錢),車前(炒,五錢),王不留行(三錢),東壁土(一兩)

白話文:

香薷(1 克),通草(3 克),滑石(3 克),車前草(炒過,5 克),王不留行(3 克),東壁土(30 克)

又,原方,加黨參(五錢)。

又,生茅朮(二錢),茯苓(一兩),澤瀉(二錢),肉桂(四分),熟附(五分),冬朮(一兩),滑石(三錢),枳殼(四分),桂枝(五分),黨參(一兩),赤豆(六錢),磨沉香(三分)

白話文:

此外,可以使用:生茅朮(12克),茯苓(60克),澤瀉(12克),肉桂(2.4克),熟附子(3克),冬朮(60克),滑石(18克),枳殼(2.4克),桂枝(3克),黨參(60克),赤小豆(36克),磨碎的沉香(1.8克)。

又,屬屢投分泄,而小水不去,不獨膀胱不能化,而且腎氣亦不開合。商滋腎法,以通關節。

黃柏(炒,一錢),知母(鹽水炒,一錢),肉桂(五分),茯苓(一兩),此方先服

晚,服濟生腎氣丸(四錢)。

夏左,風為六氣之長,善行而數變,膚腠不密,著之則遍體浮腫。法當疏泄手太陽之經。

蟬蛻(十隻),地骨皮(三錢),桑白皮(二錢),苓皮(五錢),姜皮(六錢),陳皮(二錢),防風(一錢),荊芥(一錢),加楊樹嫩頭(五錢)

白話文:

蟬蛻(10 隻)

地骨皮(4.5 克)

桑白皮(3 克)

苓皮(7.5 克)

姜皮(9 克)

陳皮(3 克)

防風(1.5 克)

荊芥(1.5 克)

楊樹嫩頭(7.5 克)

蔣左,肝脾二傷,濕鬱化熱。擬中滿分消法,但病勢極重,不可輕視。

冬朮(炒,六錢),川樸(姜炒,一錢),腹皮(炒,三錢),神麯(炒,一錢),陳皮(二錢),玉金(七分),麥冬(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乾薑(四分),川連(三分),官桂(七分),黃芩(二錢),燈心(一團)

白話文:

冬朮(炒製,六錢)

川樸(與薑同炒,一錢)

腹皮(炒製,三錢)

神麯(炒製,一錢)

陳皮(二錢)

玉金(七分)

麥冬(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

乾薑(四分)

川連(三分)

官桂(七分)

黃芩(二錢)

燈心草(一團)

又,原方,加赤苓(三錢)。

倪左,土衰濕聚,外發瘍瘡,內為腫脹。擬建中分導。

白朮(炒,六錢),茅朮(炒,一錢五分),赤苓(三錢),陳皮(一錢),荊芥(二錢),穀芽(三錢),蘇梗(一錢),腹皮(一錢),銀花(二錢),苡米(二錢),車前(三錢),川樸(四分)

白話文:

白朮(炒過,6錢),茅朮(炒過,1.5錢),赤苓(3錢),陳皮(1錢),荊芥(2錢),穀芽(3錢),蘇梗(1錢),腹皮(1錢),銀花(2錢),苡米(2錢),車前子(3錢),川樸(0.4錢)

蔣左,風濕鬱於膚腠,遍身浮腫。宜先開泄肺氣。

桑皮,防風,苓皮,陳皮,荊芥,姜皮,腹皮,加皮

薛左,酒濕傷中,脾敗成臌,醫藥難效。

冬朮,腹皮,川樸,砂仁殼,陳皮,苓皮

楊左,腫從下起,濁濕居多。濕之所以為患者,由土衰不能勝濕,膀胱不能司化。

茯苓(一兩),肉桂(三分),小茴香(一錢),黑牽牛(二錢),車前子(二錢),通草(一錢),加綠色頭鴨腳(一雙)

白話文:

茯苓(60 克),肉桂(18 克),小茴香(6 克),黑牽牛(12 克),車前子(12 克),通草(6 克),加上綠頭鴨腳(一對)

又,腫勢漸減,藥不外溫通膀胱,培土勝濕。

原方,加防己(一錢)。

潘左,腹滿中空,兩足腫脹,便溏溲短。脾土大傷,症非輕視。

冬朮(五錢),腹皮(炒,三錢),川樸(一錢),枳殼(五分),陳皮(一錢五分),苓皮(四錢),車前子(炒,三錢),香附(一錢),滑石(三錢),香茹(八分),砂仁殼(三分)

白話文:

冬朮 5錢

炒腹皮 3錢

川樸 1錢

枳殼 5分(重量單位)

陳皮 1錢5分

苓皮 4錢

炒車前子 3錢

香附 1錢

滑石 3錢

香茹 8分

砂仁殼 3分

虞左,中脘脹滿,按之堅硬,舌底紅而苔黃,口渴,脈至關,獨見弦洪而大。經云:諸脹腹大皆屬於火,又云:下則脹已,此其似乎。

白話文:

左邊腹脹,中間的胃部脹滿,按壓起來很硬,舌頭底下的血管呈紅色,舌苔發黃,口渴,脈搏跳動到手腕關節部位,只有弦脈洪大。經書上說:所有肚子脹大的都屬於熱證,又說:只要消除了腹脹,熱證就已消退,這似乎很符合這個情況。

川連(四分),檳榔(一錢),枳殼(炒,一錢),瓜蔞仁(三錢),腹皮(炒,三錢),焦楂(三錢),山梔(六分),黃芩(八錢),半夏(二錢),乾薑(二分),礞石滾痰丸(三錢),清晨服

白話文:

川貝母(四分之一量),檳榔(一分量),炒過的枳殼(一分量),瓜蔞仁(三份量),炒過的腹皮(三份量),焦山楂(三份量),山梔子(六分量),黃芩(八份量),半夏(二份量),乾薑(二分量),礞石滾痰丸(三份量),每日清晨服用。

又,投泄熱下降之劑而有應效,仍宗前法,佐以扶正。

川連,陳皮,枳殼,神麯,腹皮,楂炭,豬苓,黃芩,半夏,乾薑,川樸,冬朮,澤瀉,知母,赤苓,炙草,澤蘭

白話文:

川連,陳皮,枳殼,神曲,腹皮,山楂炭,豬苓,黃芩,半夏,乾薑,川樸,冬術,澤瀉,知母,赤茯苓,甘草,澤蘭

小溫中丸(四錢),用洋參(一錢),冬朮(二錢),煎湯送下。

某,六脈沉細如絲,陽衰極矣,火不生土,土不生金,金寒水冷,臟無陰,司化失職,小水因而短少,水無去路,蓄於中而腹滿,注於下而足腫,泛於上而喘急。除金匱腎氣丸,其他皆非對症,惜乎晚矣。

白話文:

這個患者,脈象細弱如絲,代表陽氣極度衰弱。陽氣無法滋養脾土,脾土無法生金,金氣寒涼,水氣也冷。腎臟缺乏陰液,失去濡養的功能,導致小便短少。水液無法排出,蓄積在腹部導致腹滿,流注到下肢導致足部浮腫,上泛則會引起喘促。目前最適合的治療是金匱腎氣丸,其他藥方都不對症。可惜發現得太晚了。

腎氣丸(三錢),人參(五分)煎湯送下。

過左,大瘧初愈,復受寒濕,以致足腫便溏。宜培土分利為主。

赤苓,豬苓,澤瀉,茅朮,神麯,苡米,陳皮,麥芽

楊左,臟寒生病,脘如抱甕。議與助陽一法治之。

熟附(一錢),生薑(二),桂枝皮(六分),焦白朮(二),廣皮(一錢),苓皮(炒,二錢)

周左,中虛發脹,便溏而不為少寬,身熱脈來細數。症屬棘手,藥難見效。

六神散,去扁豆,加神麯(炒)、柴胡、白芍、山梔(炒)、腹皮(炒)、車前子。

白話文:

六神散:移除扁豆,加入炒神曲、柴胡、白芍、炒山梔、炒腹皮、車前子。

某,眼泡浮脹,兩足亦脹,胸腹滿悶。此飲食飢飽失宜,脾胃氣滯不運。擬用胃苓湯主之。

白話文:

某人,眼皮浮腫,雙腳也腫脹,胸腹脹滿,悶悶不舒服。這是因為飲食沒有節制,損傷了脾胃,導致氣機滯留在體內,無法正常運作。打算使用胃苓湯來治療。

川樸,腹皮,茅朮,豬苓,澤瀉,陳皮,炙草,蘇梗,姜皮,苓皮,萊菔子

邱左,考之腹脹一門,便泄而腹脹不減者,重症也。今痛泄月餘,而腹日腫脹,脈又見軟弱,面帶青色,此乃木侮土衰之象。

白話文:

邱左在《考之腹脹》中提到,腹脹伴隨腹瀉,腹脹卻不消退,這是重症。現在腹瀉伴隨疼痛已經一個多月,而腹部日漸腫脹,脈搏又很微弱,臉色發青,這是木氣過盛,土氣虛弱的徵兆。

鳳黨(八錢),冬朮(五錢),連皮茯苓(六錢),神麯(炒,一錢),廣皮(一錢),炙草(一分),菔子(一錢五分),白芍(三錢),肉桂(五分),腹皮(二錢),川樸(去皮,五分),車前子(一錢)

白話文:

鳳冠草(8錢)

冬朮(5錢)

連皮茯苓(6錢)

炒神曲(1錢)

廣陳皮(1錢)

炙甘草(1分)

白蘿蔔籽(1錢5分)

白芍(3錢)

肉桂(5分)

大腹皮(2錢)

去皮川樸(5分)

車前子(1錢)

宋左,脾肺氣滯,遍身浮腫,時重時輕,以疏理氣機,兼培土,能避風寒,節飲食,自然漸愈。

腹皮,苓皮,桑皮,廣皮,姜皮,川通,焦蒼朮,焦麥芽

殷左,脈至弦數,左關尺沉分有力,睪丸陰莖微腫,胸腹不寬,去年曾患囊癰出膿,乃濕熱閉結下焦而成。今脈象見症如此,濕熱乘虛注於中下二焦,不生外瘍,恐有腹脹之慮。擬用淡滲分泄、理氣法。

白話文:

殷左脈搏跳動強勁、細長,左關尺脈沉而有力,睪丸和陰莖稍微腫脹,胸腹部較為狹窄。去年曾患過囊袋生膿症,這是因為濕熱閉阻在下腹部所致。現在脈象和症狀顯示,濕熱趁虛襲擊中下二焦,沒有形成外部膿瘍,但恐怕會有腹脹的隱憂。建議使用淡滲利尿、疏通氣機的方法。

連翹,廣皮,蘇梗,燈心,廣木香

管左,兩足浮腫,按之如泥,面黃無神,脈軟少力。乃脾土衰弱,寒水將有及中上之勢。

茅朮,赤苓,澤瀉,香附,焦曲,穀芽

殷童,夾食夾風夾濕,面目胸腹肢體無處不腫。擬用胃苓合投。

苓皮,川樸,茅朮,焦曲,山楂,防風,姜皮,燈心

吳左,脈來左弦右弱,中虛腹瀉。此土衰木侮之象。

茅朮(土炒),廣皮(炒),腹皮(炒),炒丹皮,炒苓皮,炒車前子,炒姜皮,宣木瓜,焦麥芽,麥柴(一兩)

白話文:

**茅朮(炒):**茅草根,經過炒製。

廣皮(炒): 廣陳皮,經過炒製。 腹皮(炒): 豬肚皮,經過炒製。 炒丹皮: 丹參根皮,經過炒製。 炒苓皮: 茯苓的皮,經過炒製。 炒車前子: 車前草的種子,經過炒製。 炒姜皮: 生薑的皮,經過炒製。 宣木瓜: 曬乾的木瓜。 焦麥芽: 炒焦的麥芽。 麥柴(一兩): 小麥秸稈,取一兩。

宋,脾氣運行失職,痰積交凝,脘右肋下,癥如拳大。本當培土溫中,緩圖自效,而誤用攻伐,以致徹散成臌,諸症迭出,而成棘手。茲先培中土治之。

白話文:

宋代,脾氣運行失調,導致痰液積聚凝結,在胃部右側肋骨下形成一個拳頭大小的腫塊。本應使用溫陽益氣的方法來調理脾胃,慢慢地讓腫塊自行消散,卻誤用了攻伐之法,導致腫塊潰散變成腹脹,各種症狀接連出現,變得棘手。因此,現在應先培補中土,來治療這個問題。

冬朮,焦穀芽,苓皮(炒),腹皮(炒),白芍(炒),大麥柴,煎代水

蔣左,瘧後胸腹脹滿,先從足起,自下而上,濕熱居多。但汗出如雨,舌無苔而光,不獨土衰,而衛外之陽,守中之陰,俱虛矣。用藥宜乎和平為當。

白話文:

蔣左在得了瘧疾後,胸腹脹滿,症狀從腳部開始,由下往上發展,主要是濕熱過多導致。但是他出汗過多,舌頭沒有舌苔而且發亮,不只是脾胃虛弱,連保護身體的外陽和維持體內平衡的陰氣都虛弱了。用藥應該以平和調理為主。

苓皮,廣皮,鮮地骨皮,鮮冬瓜皮,炒苡米,生熟砂仁,生熟車前,浮麥(炒),白芍(炒)

張左,風濕熱於肺胃,遍身腫脹,兩足尤甚,色紅而熱。擬與疏表理氣泄熱。

香茹,防風,荊芥,桑皮,苓皮,廣皮,腹皮,姜皮,楂炭,澤瀉,黃芩,車前,炒焦曲,大麥柴,代水

又,原方,去黃芩、桑皮,加茅朮。

周右,大小便不利,胸腹四肢腫脹,重症也。開之,泄之。

瓜蔞仁,焦枳實,杜蘇子,杏仁,葶藶子,菔子,腹皮,苓皮,車前(炒)

又,通身腫脹退去八九,納穀後胸腹攻撐,脾氣未能健運。兼以培土。

茅朮,焦曲,砂仁,穀芽(炒),苓皮,白朮(炒),車前子

楊右,腹大而軟,脈來滯細,面不浮,足不腫。此氣鬱成臌。

香附(三錢),苓皮(四錢),腹皮(炒,三錢),陳香圓皮(五分),砂仁殼(三錢),舊鼓皮(炙存性,二錢)

白話文:

香附子(15克),茯苓皮(20克),炙腹皮(15克),陳皮(2.5克),砂仁殼(15克),炙舊鼓皮(10克)

又,腹能少寬,加味再進。

原方,加細青皮(一錢),大麥柴(五錢),煎代。

又,上不見咳,面不見浮,非風也。足不見腫,小溲通利,非濕也。腹大如箕,按之外軟內實,便溏日來兩次,脈不遲亦不數,亦非寒,亦非火。細細參之,似屬氣鬱,前投理氣,初若有效,既又不應。改投培土行瘀,再探之。

白話文:

此外,患者不咳嗽也不浮腫,所以不是風邪。腳不腫,小便通暢,所以不是濕邪。肚子像簸箕一樣大,按壓感覺外面軟裡面硬,每天有兩次稀便,脈搏不遲也不數,所以不是寒邪或火邪。深思熟慮後,懷疑是氣鬱。先前服用了理氣藥,一開始好像有效,後來又沒有效果。改用滋補脾土、活血化瘀的藥物,再觀察看看。

焦白朮,楂炭,紅花,丹參,丹皮,香附,焦曲,車前子,腹皮,桃仁,葫蘆巴,以上分量均以三錢

又,投理氣行瘀,俱不應效,改投鎖補兼施。

黨參(炒,四錢),萊菔(三錢),焦曲(二錢),香附(三錢),腹皮(三錢),廣皮(二錢),木香(四分),沉香(五分),降香(一錢)

白話文:

  • 黨參(炒過,4 錢)

  • 萊菔子(3 錢)

  • 焦曲(2 錢)

  • 香附(3 錢)

  • 腹皮(3 錢)

  • 廣皮(2 錢)

  • 木香(4 分)

  • 沉香(5 分)

  • 降香(1 錢)

又,不喘不咳,病不在表,亦不在上。腹不痛,大便溏,亦非實結。開鬼門,潔淨腑,俱用不著。脈不遲數,口不渴,不怯寒,大熱大寒之品,亦不合。足不腫,小水長,分利去濕之品,亦不合。按之軟,其為氣滯,十有八九。余方不過如此,或欲速,再請明眼酌治之。

白話文:

此外,如果不喘不咳,病不在於體表或上半身。腹部不痛,大便稀溏,也不是實的結塊。因此,打開「鬼門」(指肛門)和清腸胃的藥物都不適用。脈搏不慢也不快,不口渴,不畏寒,大熱或大寒的藥物也不合適。腳不腫脹,小便量多,利水除濕的藥物也不合適。按壓時感覺軟,多半是氣滯造成的。我的方劑就這些,如果想要快一點,可以再請有經驗的醫師酌情調整。

原方,加苓皮(四錢),繭殼(三個)。

此症起於產後,年久不愈,至小產後大投行瘀而愈。

張左,濕熱蘊於中焦,面目見黃,胸腹為脹。茵陳五苓散主之。

茵陳(八錢),生苡米(三錢),生茅朮(三錢),赤苓(六錢),豬苓(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五分),黑梔(一錢),腹皮(三錢),廣皮(一錢五分),黃柏(八分)

白話文:

茵陳(40 克),生苡仁(15 克),生茅朮(15 克),赤苓(30 克),豬苓(7.5 克),澤瀉(7.5 克),黑梔子(5 克),腹皮(15 克),廣皮(7.5 克),黃柏(4 克)

某左,土衰濕勝,郁久防成中滿,面色萎黃,納食作脹,兩足至晚浮腫,或嘔或瀉,都是脾胃兩傷之據。

茅朮(炒),焦白朮,焦曲,焦楂,遠志,茯苓,澤瀉,砂仁,廣木香

潘右,腹滿中空,兩足浮腫,便溏溲短。脾土已傷,症非輕淺。

邵左,風熱散走,遍身作痛。此外內兩兼,先為分解。

洋參(一錢),荊芥(一錢),防風,茯苓(一錢),甘草(一錢),枳殼(一錢),桔梗(一錢),柴胡(八分),川芎(一錢),銀花(五錢),前胡,羌獨活(各一錢),牛蒡子(二錢)

白話文:

洋參(15公克),荊芥(15公克),防風(適量),茯苓(15公克),甘草(15公克),枳殼(15公克),桔梗(15公克),柴胡(10公克),川芎(15公克),銀花(75公克),前胡(適量),羌獨活(各15公克),牛蒡子(30公克)

孔左,六脈沉細,食後中脘脹悶不適,脾胃陽衰也。

炮姜(一錢),遠志(五分),益智仁(八分),焦白朮(二錢),黨參(三錢),製半夏(二錢),官桂(三分),五穀蟲(一錢),雞金(一錢)

白話文:

炮製後的生薑(一錢)

遠志(五分)

益智仁(八分)

炒過的茯苓(二錢)

黨參(三錢)

炮製後的半夏(二錢)

桂皮(三分)

五穀蟲(一錢)

雞內金(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