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溫中丸

XIAO WEN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0%
肝經 15%
肺經 10%
膽經 8%
大腸經 8%
心經 5%
三焦經 3%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腎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膽經
大腸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溫中丸」 組成:青皮、香附、蒼朮、半夏、白朮、陳皮、苦參、黃連、鐵砂 主治功效:積聚痞塊:指體內有氣血凝滯、痰飲凝聚所形成的腫塊或硬結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鐵砂:增強藥效、收斂止血

小溫中丸,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健脾、化痰消積、理氣行氣、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

此方劑常用於治療積聚痞塊,即體內有氣血凝滯、痰飲凝聚所形成的腫塊或硬結。

小溫中丸中的青皮、香附、蒼朮、半夏、白朮、陳皮等藥材,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化痰消積、健脾益氣等功效,可幫助改善氣血運行,促進痰飲排出,緩解積聚痞塊。

苦參、黃連等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幫助清熱解毒,消除炎症,促進積聚痞塊的消散。

鐵砂具有增強藥效、收斂止血的功效,可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並幫助止血,防止積聚痞塊破潰出血。

總之,小溫中丸是一款具有補氣健脾、化痰消積、理氣行氣、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的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積聚痞塊,可幫助改善氣血運行,促進痰飲排出,緩解積聚痞塊,清熱解毒,消除炎症,促進積聚痞塊的消散。

傳統服藥法


針砂10兩(醋炒7次,令通紅,另研),苦參2兩(夏加冬減),白朮5兩,山楂2兩,吳茱萸1兩(冬加夏減),蒼朮半斤,川芎半斤(夏減),神曲半斤,香附米1斤(童便浸1宿,炒)。
制肝燥脾。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80丸,食前鹽湯送下。脾虛,須用白朮湯使。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青皮、香附、蒼朮、半夏、白朮、陳皮、苦參、黃連、鐵砂組成。青皮、香附、蒼朮、半夏、白朮、陳皮具有行氣、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緩解積聚痞塊的症狀;苦參、黃連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的功效,可消除積聚痞塊;鐵砂具有化痰、軟堅的功效,可軟化積聚痞塊。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結、消痞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黃熱病全身性水腫皮膚顏色發黃面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小溫中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蒼朮、川芎、香附、神曲、針砂(醋炒紅)。 主治:疸,食積。

小溫中丸, 出處:《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組成:蒼朮2兩(炒),神曲2兩(炒),針砂2兩(醋煅),半夏2兩,川芎1兩,梔子1兩,香附4兩。 主治:黃疸,食積。

小溫中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三二引《新效方》。 組成:針砂10兩(醋炒令紅,醋淬7次,再炒,另研),蒼朮半斤,神曲半斤,川芎半斤,梔子半斤,香附1斤。 主治:五疸諸積。

小溫中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青皮1兩,香附4兩(便浸),蒼朮2兩,半夏2兩,白朮半兩,陳皮1兩,苦參半兩,黃連1兩(薑汁炒),針砂2兩(醋炒)。 主治:積聚痞塊。

小溫中丸, 出處:《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組成:針砂8兩(醋炒),香附8兩,神曲8兩(炒),白朮5兩(炒),半夏5兩(洗),甘草2兩,陳皮5兩(和白),黃連2兩,苦參3兩。 主治:脾胃停濕,水谷不分,面色萎黃。

小溫中丸, 出處:《醫統》卷十八。 組成:針砂10兩(醋炒7次,令通紅,另研),苦參(夏加冬減),白朮5兩,山楂2兩,吳茱萸1兩(冬加夏減),蒼朮半斤,川芎半斤(夏減),神曲半斤,香附米1斤(童便浸1宿,炒)。 主治:制肝燥脾。主治:黃疸與食積。黃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