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畹香

《張畹香醫案》~ 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

1. 卷下

風溫身熱退,昏語去,瀉止,惟尚咳嗽有痰,脈尚弦,胃口不開,當用甘寒。

根生地(六錢),麥冬(三錢),生甘草(一錢半),桔梗(二錢),象貝(三錢),橘紅(八分)生穀芽(四錢),冬桑葉(一錢半),地骨皮(三錢),川石斛(三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中藥配方:

  • 麥冬根(60克)
  • 麥冬(30克)
  • 生甘草(15克)
  • 桔梗(20克)
  • 象貝(30克)
  • 橘紅(8克)
  • 生穀芽(40克)
  • 冬桑葉(15克)
  • 地骨皮(30克)
  • 川石斛(30克)
  • 竹葉(30片)

身熱七八日,咳嗽有痰,水瀉腹痛,有昏語,口大渴,舌鮮紅,診脈弦小數,是邪在心肺之間,當用上焦法。其瀉在肺,與大腸相表裡也(上焦以邪入心包為重症。)

白話文:

身體發熱七八天,咳嗽有濃黃色或白色的粘液,腹痛腹痛,神智不清,口裡非常口喝,舌頭鮮紅色,脈象細小而有力。這是因為邪氣位於心肺之間,應該採用治療上焦的方法。腹痛腹痛是因為肺部有病,肺和大腸相表裡。(上焦病症中,邪氣進入心包為重症。)

羚羊角(二錢,先煎),根生地(六錢),麥冬(三錢,不去心),連翹(三錢,不去心),生苡仁(六錢),茯苓(三錢),象貝(三錢),橘紅(八分),川鬱金(一錢半),川石菖蒲(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竹葉(四十片)

白話文:

羚羊角(12 克,先煎煮)

生地(36 克)

麥冬(18 克,不去心)

連翹(18 克,不去心)

生苡仁(36 克)

茯苓(18 克)

象貝(18 克)

橘紅(4.8 克)

川鬱金(9 克)

川石菖蒲(9 克)

冬桑葉(9 克)

竹葉(40 片)

病久屬虛,逢勞則發,謂之勞復,古用補法,今脈雖數,而沉虛作冷,因乎坐久,責之陽虛,第筋骨作酸,總屬血事,再擬歸脾湯加減。

白話文:

慢性疾病屬於虛症,因為勞累而發作,稱為勞復。以前用補法治療,現在雖然脈象數快,但是沉弱而且寒冷,這可能是因為久坐,導致陽氣虛弱。但是,由於筋骨 痠痛,總與血有關係,打算再加減歸脾湯來治療。

東洋參(一錢半),焦冬朮(三錢),清炙綿耆(三錢),炒棗仁(三錢),茯神(三錢),廣木香(一錢),當歸(三錢),陳皮(八分),清炙甘草(一錢),遠志炭(八分),熟地炭(五錢),生薑(二片),紅棗(七枚),桂圓肉(十四枚)

白話文:

東洋參(1.5克),焦冬朮(3克),清炙甘草(3克),炒棗仁(3克),茯神(3克),廣木香(1克),當歸(3克),陳皮(0.8克),清炙甘草(1克),遠志炭(0.8克),熟地炭(5克),生薑(2片),紅棗(7枚),桂圓肉(14枚)

上焦肺脹,已有一年,是為最難愈之症。今已治有效驗,而復然如前,必有誤食油膩之故。

栝蔞皮(八錢),枳殼(二錢),桔梗(三錢),象貝(三錢),淡黃芩(三錢),冬桑葉(一錢半),杏仁(三錢),蘇薄荷葉(一錢半),陳皮(八分),連翹(三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栝樓皮(40 克),枳殼(10 克),桔梗(15 克),象牙貝殼(15 克),淡黃芩(15 克),冬桑葉(7.5 克),杏仁(15 克),薄荷葉(7.5 克),陳皮(4 克),連翹(15 克),竹葉(30 片)

肝痛在心絡,痛發則牽及背肋,用柔補絡分,稍瘥而不通除根。

大熟地(六錢),當歸(三錢),桂枝(一錢半),柏子仁(三錢),生白芍(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炒甘杞子(三錢),遠志炭(一錢),制香附(三錢),淡附子(一錢半),

白話文:

大熟地(36克),當歸(18克),桂枝(9克),柏子仁(18克),生白芍(18克),清炙甘草(9克),炒甘杞子(9克),遠志炭(6克),制香附(18克),淡附子(9克)

十三齡室女,去冬患下焦肝痛,六脈弦數,當用張石頑先生法。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炒小茴(一錢半),酒延胡(一錢半),生白芍(三錢),生牡蠣(五錢),降真香(一錢),生香附(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地骨皮(三錢)

白話文:

當歸(15克),川楝子(15克),炒小茴香(7.5克),酒延胡索(7.5克),生白芍(15克),生牡蠣(25克),降真香(5克),生香附(7.5克),冬桑葉(7.5克),地骨皮(15克)

肝痛在胃,已有月餘,舌苔,脈弦數,怕冷,當用河間法。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桂枝(一錢),酒炒延胡(一錢半),陽春砂(八分,炒),炒白芍(二錢),礬半夏(二錢),陳皮(八分),枳殼(一錢半),川鬱金(一錢半)

白話文:

當歸(15克),川楝子(15克),桂枝(5克),酒炒延胡索(7.5克),陽春砂(4克,炒過),炒白芍(10克),礬半夏(10克),陳皮(4克),枳殼(7.5克),川鬱金(7.5克)

作瀉已久,用運脾已效,再當香砂法。

黨參(三錢),焦冬朮(三錢),茯苓(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半夏曲(二錢),陳皮(八分),廣木香(一錢),陽春砂(八分,同煎),煨益智仁(一錢半),炮薑炭(八分),紅棗(七枚)

白話文:

黨參(15克),焦冬朮(15克),茯苓(15克),清炙甘草(7.5克),半夏曲(10克),陳皮(5克),廣木香(5克),陽春砂(5克,與其他藥材一起煎服),煨益智仁(7.5克),炮薑炭(5克),紅棗(7枚)

休息痢已有四年,用藥痛尚在,而已少解,脈尚弦,舌尚黃,再當前法。

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淡黃芩(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廣木香(一錢半),炒川連(一錢),青皮(一錢),川楝子(三錢),酒延胡(一錢半),制香附(三錢)

白話文:

  • 當歸:3錢

  • 炒白芍:3錢

  • 淡黃芩:3錢

  • 清炙甘草:1.5錢

  • 廣木香:1.5錢

  • 炒川連:1錢

  • 青皮:1錢

  • 川楝子:3錢

  • 酒延胡:1.5錢

  • 制香附:3錢

腹痛響瀉或嘔,胃不開,舌黃,頭面腫,當屬肝分之風熱。

大生地(五錢),當歸(三錢),生白芍(三錢),桂枝(一錢),炙甘草(一錢半),炒半夏曲(三錢),生牡蠣(五錢),陳皮(八分),澤瀉(三錢)

白話文:

大生地:5 錢

當歸:3 錢

生白芍:3 錢

桂枝:1 錢

炙甘草:1.5 錢

炒半夏曲:3 錢

生牡蠣:5 錢

陳皮:0.8 錢

澤瀉:3 錢

少年耳聤,皆由膽分之分熱,誤服補劑,每致久聾。現在少陽司令,故耳痛流水,又發寒熱,腹痛作瀉不爽,皆肝膽病也。

白話文:

少年人耳朵痛,都是因為膽氣過熱造成,如果誤服補養藥物,常常會導致長期耳聾。現在少陽經氣當令,所以耳痛流水,還伴隨著發冷發熱,肚子痛腹瀉不舒服,這些都是肝膽疾病引起的。

柴胡(一錢半),薄荷(一錢半),桂枝(一錢),清炙甘草(一錢半),防風(一錢),連翹(三錢),滑石(三錢),龍膽草(一錢半,酒炒),苦丁茶(三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

白話文:

軟柴胡(1.5克),薄荷(1.5克),桂枝(1克),清炙甘草(1.5克),防風(1克),連翹(3克),滑石(3克),龍膽草(1.5克,酒炒),苦丁茶(3克),當歸(3克),炒白芍(3克)

胸腹痛響,作瀉如痢,舌黃,背冷,兩手皆弦細小數,當屬風木之乘脾。

當歸(三錢),生白芍(五錢),桂枝(一錢半),清炙甘草(一錢半),川楝子(三錢),酒延胡(一錢半),廣木香(一錢),炒丹皮(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陳皮(八分)

白話文:

當歸(15克),生白芍(25克),桂枝(7.5克),炙甘草(7.5克),川楝子(15克),酒延胡(7.5克),廣木香(5克),炒丹皮(15克),陽春砂(4克,與其他藥材共煎),陳皮(4克)

咳嗽已去,惟右乳曾經作突,嗣後則成小瘡,今則延走乳上近腋下,診脈弦小,此屬肝風鬱熱。

生地(五錢),炙鱉甲(四錢),生牡蠣(五錢),炒丹皮(三錢),冬桑葉(一錢半),晚蠶砂(三錢),赤芍(二錢),夏枯草花(三錢),連翹(三錢),生甘草節(二錢)

白話文:

  • 五錢菟絲子

  • 四錢炙過的鱉殼

  • 五錢生牡蠣

  • 三錢炒過的丹皮

  • 一錢半冬桑葉

  • 三錢晚蠶砂

  • 二錢赤芍藥

  • 三錢夏枯草花

  • 三錢連翹

  • 二錢生甘草節

寒勢往來,已有半年,頭痛,冷汗,咳嗽,腹作痛瀉,六脈弦小細數,無汗者用逍遙散。有汗者當以清骨散

白話文:

寒症反覆發作已有半年,症狀包括頭痛、盜汗、咳嗽、腹痛、腹瀉,六種脈象都細小且數快,沒有出汗的話可服用逍遙散。有出汗時則應服用清骨散。

青蒿梗(三錢),炙鱉甲(五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茯苓(三錢),焦冬朮(一錢半),清炙甘草(一錢半),陽春砂(八分,同煎),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新會皮(八分)荷葉(一角)

白話文:

青蒿莖(30克),烤鱉殼(50克),當歸(30克),炒白芍(30克),茯苓(30克),焦冬朮(15克),炙甘草(15克),陽春砂(8克,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冬桑葉(15克),生牡蠣(50克),新會陳皮(8克),荷葉(一片)

五月先肝氣作痛,後即咳嗽失紅,且腹痛作瀉,或如痢,或水瀉,舌黃脈弦,少有寒熱,鄙見總當用清肝法。

當歸(三錢),生白芍(五錢),桂枝(一錢半),清炙甘草(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六錢),廣木香(一錢),炒川連(一錢),澤瀉(三錢),陳皮(一錢半)

白話文:

當歸(15克),生白芍(25克),桂枝(7.5克),清炙甘草(7.5克),冬桑葉(7.5克),生牡蠣(30克),廣木香(5克),炒川連(5克),澤瀉(15克),陳皮(7.5克)

期早而多又延,色淡,仍諸筋骨痛,少寐多淋,是當益涼兼澀。

大生地(八錢),歸身(三錢),炒丹皮(三錢),生牡蠣(五錢),炒懷藥(四錢),炒沙苑子(四錢),川續斷(三錢),茯神(三錢),石葦(四錢),炒棗仁(三錢,勿研),陳皮(八分)

白話文:

  • 生地(16克)
  • 當歸(6克)
  • 炒丹皮(6克)
  • 熟地(10克)
  • 炒懷山藥(8克)
  • 炒沙苑子(8克)
  • 川斷(6克)
  • 茯苓(6克)
  • 石菖蒲(8克)
  • 炒酸棗仁(6克,不要磨碎)
  • 陳皮(1.6克)

休息痢已有四年,尚腹痛,胸腹與足皆腫,解出如墨水,脈弦細,當屬痢在厥陰。(兩劑已效。)

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淡黃芩(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廣木香(一錢半),炒川連(一錢),小青皮(一錢半),陳皮(八分),陽春砂(八分,同煎),制香附(三錢),

白話文:

當歸(15克),炒白芍(15克),淡黃芩(15克),清炙甘草(7.5克),廣木香(7.5克),炒川連(5克),小青皮(7.5克),陳皮(4克),陽春砂(4克,一同煎煮),制香附(15克)

因跌胸痛,業經嘔出瘀血多,多乃不當必泛作嘔,或痰或飲,診脈弦細,是當調其肝胃。

礬半夏(三錢),陳皮(八分),炒川連(八分),炮薑炭(八分),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廣鬱金(一錢半),杏仁(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制香附(三錢),

白話文:

礬半夏(3錢)

陳皮(8分)

炒川連(8分)

炮薑炭(8分)

當歸(3錢)

炒白芍(3錢)

廣鬱金(1.5錢)

杏仁(3錢)

陽春砂(8分,一同煎煮)

制香附(3錢)

汗不止,仍當益陰上收汗。有汗者,以無汗而愈也。至經至,無論何病,當從經治。胸中滿,仍當舒木。胃不知飢,再擬肝胃法,兼以收汗。

白話文:

如果出汗不止,仍應補充陰氣,將汗液向上收斂。有出汗症狀的人,可通過補氣來達到不出的目的。當症狀嚴重時,無論是什麼疾病,都應從經絡入手治療。胸中脹滿,仍然要調理肝氣。如果胃沒有飢餓感,再考慮採取肝胃調理的方法,同時收斂汗液。

地骨皮(四錢),根生地(六錢),當歸(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天花粉(三錢),炒丹皮(三錢),丹參(三錢),新會皮(八分),川石斛(四錢),宣木瓜(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地骨皮(20克),根生地(30克),當歸(15克),陽春砂(4克,一起煎煮),天花粉(15克),炒丹皮(15克),丹參(15克),新會皮(4克),川石斛(20克),宣木瓜(15克),荷葉(半片)

肝痛已用補劑,其胸中塊在,須久藥可平,至現在食稍減,舌苔,右手滯,當進通胃。

大生地(八錢),歸身(三錢),甘杞子(三錢),柏子仁(四錢),生牡蠣(五錢),炙鱉甲(五錢),冬桑葉(一錢半),炒丹皮(三錢),制香附(三錢),製半夏(二錢),陳皮(八分)

白話文:

  • 生地黃(8 錢)
  • 當歸(3 錢)
  • 枸杞子(3 錢)
  • 柏子仁(4 錢)
  • 生牡蠣(5 錢)
  • 炙鱉甲(5 錢)
  • 冬桑葉(1.5 錢)
  • 炒丹皮(3 錢)
  • 制香附(3 錢)
  • 制半夏(2 錢)
  • 陳皮(0.8 錢)

病經月餘,舌白,腹痛作溏,氣急,咳嗽痰多,夜汗,此屬冬溫失治致此,診脈弦小,當用外寒內熱之法。

蘇薄荷葉(一錢半),杏仁(三錢),象貝(三錢),桔梗(一錢半),冬桑葉(一錢),生甘草(一錢半),連翹(三錢),生苡仁(五錢),茯苓(三錢),白蔻殼(一錢),酒黃芩(三錢),竹葉(二十片)

白話文:

半夏葉(1.5 錢),杏仁(3 錢),海螺殼(3 錢),桔梗(1.5 錢),桑葉(1 錢),甘草(1.5 錢),連翹(3 錢),薏仁(5 錢),茯苓(3 錢),白豆蔻殼(1 錢),黃芩(3 錢),竹葉(20 片)

腹痛響作瀉,以風木法,瀉已止,而痛尚未去,舌淨,診脈左關當起,是肝氣之未淨也。

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制香附(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澤瀉(二錢),焦山梔(三錢),丹參(四錢),炒丹皮(三錢),冬桑葉(一錢)

白話文:

當歸(15克),炒白芍(15克),川楝子(15克),酒元胡(7.5克),制香附(15克),陽春砂(4克,一同煎煮),澤瀉(10克),焦山梔(15克),丹參(20克),炒丹皮(15克),冬桑葉(5克)

久嗽聲啞,痰臭脈大,當用甘寒。

羚羊角(二錢先煎),杏仁(三錢),麥冬(三錢),生甘草(一錢半),桔梗(二錢),象貝(三錢),冬桑葉(一錢半),陳皮(八分),金銀花(三錢),連翹(三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用羚羊角(兩錢,先煎)

杏仁(三錢)

麥冬(三錢)

生甘草(一錢半)

桔梗(兩錢)

象貝(三錢)

冬桑葉(一錢半)

陳皮(八分)

金銀花(三錢)

連翹(三錢)

竹葉(三十片)

乾咳五十餘日,連少腹右有塊震痛,氣急,咳時有汗,胃不開,口燥,診左手弦大,右手弦數,舌右邊黃,是屬肺燥之夾肝風者。

白話文:

持續咳嗽五十多天,伴有右下腹塊狀疼痛,氣喘,咳嗽時出汗,胃口不佳,口乾,診脈左手弦脈強,右手弦脈細數,舌頭右側發黃,屬於肺熱乾燥夾雜有肝風的病症。

杏仁(三錢),象貝(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半),陳皮(八分),麥冬(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根生地(五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杏仁(15克),象貝(15克),桔梗(10克),生甘草(7.5克),陳皮(4克),麥冬(15克),冬桑葉(7.5克),生牡蠣(25克),陽春砂(4克,與其他藥材一同煎煮),根生地(25克),竹葉(30片)

久有咳嗽,已五六年,現在又傷風帶起,是夾有外感,當先祛之。

蘇薄荷葉(一錢半),杏仁(三錢),栝蔞皮(三錢),桔梗(二錢),象貝(三錢),冬桑葉(二錢)酒黃芩(三錢),白蔻殼(一錢),連翹(三錢),生甘草(一錢半),陳皮(八分),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蘇薄荷葉(1.5錢),杏仁(3錢),栝樓皮(3錢),桔梗(2錢),海象牙(3錢),冬桑葉(2錢),黃芩用酒炒過(3錢),白蔻殼(1錢),連翹(3錢),生甘草(1.5錢),陳皮(0.8錢),竹葉(30片)

重風溫已有六日,咳嗽氣急,口渴舌黃,背冷自汗,診脈弦大,當用辛涼。

蘇薄荷葉(一錢半),酒黃芩(三錢),羚羊角(二錢,先煎),桔梗(三錢),生甘草(一錢半),栝蔞皮(三錢),苦杏仁(三錢),象貝(三錢),冬桑葉(一錢),橘紅(八分),連翹(三錢),竹葉(四十片)

白話文:

  • 薄荷葉 1.5 克
  • 黃耆 3 克
  • 羊角 2 克
  • 甘草 1.5 克
  • 藿香皮 3 克
  • 苦杏仁 3 克
  • 象貝 3 克
  • 冬桑葉 1 克
  • 橘紅 0.8 克
  • 連翹 3 克
  • 竹葉 40 片

曾經失經至年餘,現在寒熱往來,口苦,胸脹欲嘔,咳嗽,診脈弦細,舌淨,是屬肝病。當用清骨散法。

青蒿梗(一錢半),炙鱉甲(五錢),生地(五錢),當歸(三錢),冬桑葉(一錢),生牡蠣(五錢),降真香(一錢),川鬱金(一錢半),炒丹皮(三錢),生白芍(三錢),陳皮(八分),荷葉(一角)

白話文:

青蒿莖(1.5克),炙烤過的鱉甲(5克),生生地黃(5克),當歸(3克),冬桑葉(1克),生鮮牡蠣(5克),降真香(1克),川鬱金(1.5克),炒過的丹皮(3克),生白芍(3克),陳皮(0.8克),荷葉(1片)

肝風射肺,既經嗽血,又復痛瀉,脈弦細,再當用土中拔木法。

生地炭(六錢),當歸(三錢),生白芍(四錢),桂枝(一錢半),清炙甘草(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川斷續(三錢),宣木瓜(三錢),生牡蠣(五錢),茯苓(三錢)

白話文:

木炭(6克),當歸(3克),生白芍(4克),桂枝(1.5克),清炙甘草(1.5克),冬桑葉(1.5克),川斷續(3克),宣木瓜(3克),生牡蠣(5克),茯苓(3克)

胸中痛,胃下開,脈弦數,當用河間法。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桂枝尖(一錢),酒延胡(一錢半),炒白芍(二錢),柏子仁(三錢),遠志炭(八分),白蔻殼(一錢),礬半夏(二錢),陳皮(八分),荷葉(一角)

白話文:

當歸(15克),川楝子(15克),桂枝尖(5克),酒延胡(7.5克),炒白芍(10克),柏子仁(15克),遠志炭(4克),白蔻殼(5克),礬半夏(10克),陳皮(4克),荷葉(一片)

屢次崩後,致變化不已,今已失紅,復歷用肝法,乃頭眩不瘥,而兩太陽與齒作痛。又且腹作溏,舌黃,左手尤弦數。此皆肝血虛,風熱上升之象。

白話文:

多次流產後,身體變化不定,現在已經沒有月經了。再次使用治療肝臟的方法,但頭暈不癒,太陽穴和牙齒疼痛。另外,大便稀溏,舌頭發黃,左手脈象尤其弦緊而跳動。這些都是肝血虛弱,風熱上犯的徵象。

大生地(一兩),歸身(四錢),炒刺蒺藜(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八錢),生白芍(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甘菊炭(一錢半),骨碎補(三錢),炒丹皮(三錢),薄荷(一錢半),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生地黃(60克),當歸(24克),炒刺蒺藜(18克),桑葉(9克),生牡蠣(48克),白芍(18克),甘草(9克),菊花炭(9克),補骨脂(18克),炒丹皮(18克),薄荷(9克),乾荷葉(6克)

八月間初發瘧,屬間日至,今仍間日,盜汗,診脈左手弦大,右手弦,是久瘧必虛。又汗多者,求無汗而愈,當遵柯氏法。

白話文:

八月初次發作瘧疾,屬於間日發作,現在仍是間日發作,盜汗不止。診脈:左手脈弦而大,右手脈弦。這是瘧疾久治不愈,必見虛弱。還有盜汗的人,希望在無汗的情況下痊癒,應當遵循柯氏的方法。

制首烏(六錢),炙鱉甲(五錢),文元黨(三錢),炮薑炭(一錢),蜜炙桂枝(一錢半),炒白芍(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當歸(三錢),礬半夏(二錢),陳皮(八分),杏仁(三錢),紅棗(七枚)

白話文:

首烏(60 克),炙鱉甲(50 克),文元黨(30 克),炮薑炭(10 克),蜜炙桂枝(15 克),炒白芍(30 克),清炙甘草(15 克),當歸(30 克),礬半夏(20 克),陳皮(8 克),杏仁(30 克),紅棗(7 枚)

高年素有咳血,茲又發作,肋背抽痛,痰中帶血,脈弦細,舌白,有寒熱,當用肝風射肺法。

青蒿梗(三錢),炙鱉甲(五錢),生地(五錢),當歸(三錢),川續斷(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橘紅(八分),生白芍(三錢),象貝(三錢)

白話文:

青蒿梗(15克),烤過的鱉甲(25克),生地(25克),當歸(15克),川續斷(15克),桑葉(7.5克),生牡蠣(25克),橘紅(4克),生白芍(15克),象貝(15克)

產後左手脈應細虛,而右手弦大,喉燥,肌熱,動則有汗,肌膚作腫,當屬血虛,肝風為病。產已彌月,身子尚未乾淨,服藥後經多且旺,其色紅,間有黑塊,恐日久致成崩漏也。

白話文:

生產後,左手脈象細弱,而右手脈象弦大。伴有口乾舌燥、肢體發熱、活動後出汗、皮膚腫脹等症狀。這屬於血虛,肝風內動導致的疾病。產後已經一個月,惡露還未乾淨。服藥後,惡露增多增旺,顏色鮮紅,還夾雜著黑色的塊狀物。如果拖延時間,恐會導致崩漏。

大生地(六錢),當歸(三錢),炙鱉甲(五錢),地骨皮(五錢),炒白芍(三錢),生牡蠣(五錢),澤瀉(一錢半),川石斛(三錢),陳皮(八分),麥冬(三錢)

白話文:

大生地:6 錢

當歸:3 錢

炙鱉甲:5 錢

地骨皮:5 錢

炒白芍:3 錢

生牡蠣:5 錢

澤瀉:1.5 錢

川石斛:3 錢

陳皮:0.8 錢

麥冬:3 錢

目科分五輪八廓,若現物不清,是腎輪之事,方書以目力之衰,以石決明五味子同用,可使目視得力,用之頗效。惟脈弦細,藥不宜過重。

白話文:

中醫學將眼睛分為五輪八區,如果出現視力模糊,通常與腎臟輪有關。醫書上記載,眼睛老花時,可用決明子搭配五味子一起使用,可以改善視力。經臨牀驗證,這個方法效果不錯。但是,如果脈搏細弱,則表示藥物過於滋補,可能會造成負擔。

熟地炭(六錢),炙龜板(四錢),北五味子(二錢,搗碎),煅石決明(五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制香附(三錢),炒懷山藥(四錢),合歡(三錢),密蒙花(三錢),廣木香(八分),炒甘杞子(三錢)

白話文:

熟地黃(60克),炙龜板(40克),北五味子(20克,搗碎),煅石決明(50克),當歸(30克),炒白芍(30克),制香附(30克),炒懷山藥(40克),合歡皮(30克),密蒙花(30克),廣木香(8克),炒枸杞子(30克)

大瘧後,咳嗽,舌黃,盜汗,腹痛響瀉,脈弦大,當屬出於厥陰。

青蒿梗(三錢),炙鱉甲(五錢),蜜炙桂枝(一錢半),清炙甘草(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生白芍(五錢),半夏曲(三錢),陳皮(八分),當歸(三錢),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半

,半 ** (一份))** (**))

肺瘧無補法,久則必邪不淨。茲身上有汗已透,而頭上尚不至流,診脈右手尚弦大,左關獨數,胃口兩便均好,鄙見總屬肺瘧。

白話文:

肺部瘧疾無法用補藥治療,時間一長必定邪氣沒有清除乾淨。現在患者身上已經出汗,但是頭上還沒流汗,診斷脈象右手仍然弦大,左關脈獨自數動,胃口和大小便都很好。我認為綜合症狀,屬於肺部瘧疾。

蘇薄荷葉(一錢半),淡豆豉(三錢),滑石(三錢),白芥子(一錢半),白蔻殼(一錢半),象貝(三錢),酒黃芩(三錢),桔梗(一錢半),炙甘草(八分),冬桑葉(一錢),絲瓜葉(三片)

白話文:

蘇薄荷葉(6克)

淡豆豉(12克)

滑石(12克)

白芥子(6克)

白蔻殼(6克)

象貝(12克)

酒黃芩(12克)

桔梗(6克)

炙甘草(3克)

冬桑葉(4克)

絲瓜葉(3片)

六脈滯大,大便作溏,掌心作熱,當屬肺分有濕熱,嗜臥者,即其徵也。

生茅朮(三錢),六一散(三錢),淡黃芩(三錢),焦梔子(三錢),生薏苡仁(六錢),半夏曲(三錢,醋水炒),陳皮(八分),廣木香(八分)

白話文:

  • 生白朮(15克)

  • 六一散(15克)

  • 淡黃芩(15克)

  • 焦梔子(15克)

  • 生薏苡仁(30克)

  • 半夏曲(15克,用醋水炒過)

  • 陳皮(4克)

  • 廣木香(4克)

肺瘧寒熱已去,而大便響瀉,初時痛,今已不痛,今日舌苔尚黃,脈弦數去,而右手滯大,左手已有滑利之象。大抵暑淨而濕熱未除,再從肺治。

白話文:

肺部因瘧疾引起的寒熱症狀已經消失,但大便有響亮的腹瀉,一開始腹瀉時會疼痛,現在不疼了。今天檢查,舌苔仍然發黃,脈象像弦子一樣緊且數次跳動後又停止,而且右手的脈搏遲緩有力,左手的脈象已經有輕快順暢的跡象。總體來看,夏季的暑熱已經消退,但濕熱之邪尚未完全清除,治療時仍需從肺部入手。

生苡仁(六錢),茯苓(三錢),大豆卷(五錢),象貝(三錢),通草(一錢半),六一散(三錢),根生地(四錢),陳皮(八分),焦梔子(三錢),苦杏仁(三錢),竹葉(二十四片)

白話文:

生薏仁(36克),茯苓(18克),大豆卷(30克),象貝(18克),通草(9克),六一散(18克),根生地(24克),陳皮(2.4克),焦梔子(18克),苦杏仁(18克),竹葉(24片)

冬溫後,尚有餘熱作躁,脈細數,右關少帶滯象,舌黑苔已浮起,兩邊黃去而微白滑,喉燥喜飲,面色紅,左太陽與目牽痛,耳孔痛。吳氏以溫邪治肺,餘熱由於肺陰之虛,故曰根生地,可以除血中之熱。此症由於病中經至,血分更虛,所以從無汗出,法當滋其肺陰。陰分一滋,則表裡皆輟矣。至目牽耳痛,總屬夾有肝風與火,再擬滋肺陰,息肝風火。

白話文:

在寒冬進補溫養後,如果仍然有餘熱躁動不安,脈搏細而跳動較快,右關脈位稍帶停滯的象徵,舌頭黑苔已經浮起,兩邊黃色苔轉為微白且光滑,喉嚨乾燥喜歡喝水,臉色發紅,左太陽穴與眼睛連接處疼痛,耳孔疼痛。

吳氏用溫邪治肺的方劑,餘熱是由於肺陰虛弱造成的,所以說是根生的疾病,可以用來去除血液中的熱氣。這個症狀是因為病中經過,導致血氣更加虛弱,所以纔不會出汗,治療方法應該是滋潤肺陰。肺陰滋潤後,表裡證狀都會消除。

至於眼睛連接處和耳孔疼痛,總的來說是因為夾雜著肝風和肝火,再擬定滋潤肺陰,平息肝風肝火的方劑。

北沙參(五錢),根生地(三錢),麥冬(六錢),生白芍(三錢),羚羊角(一錢半,先煎),丹皮(三錢),元參(三錢),焦梔子(三錢),冬桑葉(二錢),象貝(五錢),陳皮(八分),砂殼(一錢半)

白話文:

  • 北沙參(25 克)
  • 根生地(15 克)
  • 麥冬(30 克)
  • 生白芍(15 克)
  • 羚羊角(7.5 克,先煮)
  • 丹皮(15 克)
  • 元參(15 克)
  • 焦梔子(15 克)
  • 冬桑葉(10 克)
  • 象貝(25 克)
  • 陳皮(4 克)
  • 砂殼(7.5 克)

感風在肝,業經出汗,且有冷汗。然六脈弦數,舌黃燥,有肺分之熱邪未淨也。小溲有時黃,大便亦有時溏,今年秋暑太酷,未必不夾有濕邪也。

白話文:

因風寒侵襲肝臟而發病,已經出汗,但還有冷汗。然而脈搏弦緊且快,舌苔黃燥,表明肺部還有未清除的熱邪。小便有時發黃,大便有時稀溏,今年秋天的暑氣太過酷烈,可能還夾雜有濕邪。

羚羊角(二錢,先煎),六一散(三錢),生苡仁(五錢),大豆卷(五錢),桔梗(二錢),連翹(三錢),通草(一錢半),陳皮(八分),茯苓(三錢),麥冬(三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羚羊角(12 克,先煎)

六一散(18 克)

生薏苡仁(30 克)

炒大豆(30 克)

桔梗(12 克)

連翹(18 克)

通草(9 克)

陳皮(4.8 克)

茯苓(18 克)

麥冬(18 克)

竹葉(15 片)

出瘄已有三日,舌黃無嗽與瀉,惟身熱大汗,背上已見,脈弦滯,當托風熱。

羚羊角(一錢半),連翹(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象貝(三錢),蟬蛻(二錢)苦杏仁(三錢),冬桑葉(一錢),金銀花(二錢),大力子(五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羚羊角(1.5克),連翹(3克),桔梗(2克),生甘草(1克),象貝(3克),蟬蛻(2克),苦杏仁(3克),冬桑葉(1克),金銀花(2克),大力子(5克),竹茹(1丸)

二三月出瘄,總當以風溫法,至嗜臥者,風也。《內經》風溫之為病,身灼熱,汗自出,身重咳嗽嗜臥,則嗜臥者,風也。口渴者,溫而化火也。喉痛者,肺火也。大小便不解,喉痛,當治肺且托瘄。舌尖紅,有昏語,當兼及心,再擬心肺上焦法。

白話文:

在二、三月的時候,如果出現瘄疫(一種傳染病),總是以風溫治療法為主。而對於特別愛睡覺的患者,是風邪導致的。

《黃帝內經》中記載:風溫引起的疾病,會導致身體灼熱發汗,身體沉重、咳嗽和嗜睡。因此,嗜睡是由於風邪造成的。

口渴是溫邪化火所致。喉嚨痛是肺火引起的。大、小便不通,同時伴有喉嚨痛,應治療肺部並兼顧瘄疫。

如果舌尖發紅,並且有神志不清的症狀,表示心臟也受到影響,需要同時考慮治療心肺上焦。

炒大力子(三錢),桔梗(二錢),羚羊角(二錢,先煎),根生地(四錢),麥冬(三錢,不去心),元參(五錢),苦杏仁(三錢),冬桑葉(一錢),川鬱金(一錢半),石菖蒲(一錢),象貝(三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炒大力子(15公克),桔梗(10公克),羚羊角(10公克,先煎),根生地(20公克),麥冬(15公克,不去核),元參(25公克),苦杏仁(15公克),冬桑葉(5公克),川鬱金(7.5公克),石菖蒲(5公克),象貝(15公克),竹葉(30片)

瘄後已無餘嗽,惟素瀉仍有,乃又有寒熱,無物不嘔,舌黃薄,診脈弦數,較前已大,當屬肝陽之犯胃,即作嘔。亦當責之風木乘脾,脾胃兩受,是木邪之盛,當先除其嘔,與喉梗胸痛,進退法。

白話文:

得過麻疹後,沒有剩下的咳嗽,但是以前拉肚子的情況還在,又開始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什麼東西都吐出來,舌苔黃而薄,診脈結果弦而數,比之前嚴重許多。這應該是肝臟的陽氣侵犯到胃,才會引發嘔吐。也應該說是風寒濕熱等因素侵襲到脾臟,脾胃同時受到影響,也就是木邪旺盛的緣故。應該先把嘔吐、喉嚨堵塞和胸痛等症狀消除,然後再使用進退法治療。

川連(八分,薑汁炒),薑製半夏(三錢),陳皮(八分),苦杏仁(三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一錢半),烏鰂骨(三錢),陽春砂(八分,沖),澤瀉(一錢半),宣木瓜(一錢半),茯苓(三錢),鮮生薑(二片)

白話文:

川連(8公分,用薑汁炒過)

薑製半夏(3錢)

陳皮(8公分)

苦杏仁(3錢)

當歸(3錢)

炒白芍(1.5錢)

烏鰂骨(3錢)

陽春砂(8公分,沖洗過)

澤瀉(1.5錢)

宣木瓜(1.5錢)

茯苓(3錢)

鮮生薑(2片)

間日發瘧,總在少陽,止後復發,總屬復未經調養,總屬勞復。今又止,而右手已小,左手尚弦且澀,法當溫養肝膽。

白話文:

每隔一天發作一次瘧疾,病源總在少陽膽經。瘧疾初癒後又再次發作,是因為沒有好好調養,導致勞累復發。現在瘧疾又再次停止,但右手指已經變小,脈象仍然緊繃且澀,應該溫養肝膽。

制首烏(六錢),炙鱉甲(五錢),當歸(三錢),製半夏(二錢),陳皮(八分),炒白芍(二錢),懷山藥(四錢),清炙甘草(一錢),蜜炙桂枝(八分),黑穭豆衣(六錢)

白話文:

何首烏(6 錢)

烤鱉甲(5 錢)

當歸(3 錢)

炮製半夏(2 錢)

陳皮(8 分)

炒白芍(2 錢)

山藥(4 錢)

清烤甘草(1 錢)

蜜炙桂枝(8 分)

黑豆皮(6 錢)

瘄後身初涼,大便溏,咳嗽痰少,知苔少,胃不開,脈已緩,再從肺治,甘寒法。

根生地(六錢),生白芍(三錢),生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象貝(三錢),麥冬(三錢),冬桑葉(一錢),生苡仁(五錢),茯苓(八錢),生穀芽(四錢),竹葉(二十四片)

白話文:

地黃(六錢)、生芍藥(三錢)、生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貝母(三錢)、麥冬(三錢)、桑葉(一錢)、生薏苡仁(五錢)、茯苓(八錢)、生穀芽(四錢)、竹葉(二十四片)

身熱已有四日,昨日已三天,有汗,是逢年經得泄,即瘄輕。今日診脈尚數,當未淨,面色紅,喉痛,舌上無苔,當用肺風熱法。

白話文:

發燒已經持續四天了,從昨天開始已經到了第三天,患者發汗,月經順利排出後,發燒症狀就減輕了。今天診脈仍有發熱徵象,說明體內的熱邪尚未完全清除,面色發紅,喉嚨疼痛,舌面上沒有舌苔,適宜採用針對肺部風熱的治療方法。

蘇薄荷葉(一錢半),苦杏仁(三錢),羚羊角(一錢半,先煎),桔梗(二錢),生甘草(八分),酒炒黃芩(三錢),冬桑葉(一錢),象貝(三錢),連翹(三錢),元參(四錢),麥冬(一錢半),竹葉(三十斤)

白話文:

蘇薄荷葉(1.5 克),苦杏仁(3 克),羚羊角(1.5 克,先煎),桔梗(2 克),生甘草(0.8 克),用酒炒過的黃芩(3 克),冬桑葉(1 克),象貝(3 克),連翹(3 克),元參(4 克),麥冬(1.5 克),竹葉(30 千克)

久瀉舌淨,腹中響,間有作痛之時,診脈弦數,是必有肝脾。然響較多痛少,瀉如水,是脾虛甚,再擬舒肝扶土法。

白話文:

長期腹瀉,舌頭乾淨,腹部有迴音,偶爾疼痛。把脈後發現脈象弦而數,肯定是肝脾功能失調。但是腹中迴音很多,疼痛較少,腹瀉像水一樣,說明脾虛很嚴重,因此需要考慮舒肝扶土法。

當歸(三錢),生白芍(三錢),清炙甘草(三錢),炒懷山藥(六錢),草決明(三錢),焦茅朮(二錢),生地炭(五錢),北五味子(十四粒),冬桑葉(一錢),茯苓(三錢),制香附(二錢)

白話文:

當歸 15 克,生白芍 15 克,生甘草 15 克,炒懷山藥 30 克,草決明 15 克,炒白術 10 克,生地 25 克,五味子 7 克,冬桑葉 5 克,茯苓 15 克,制香附 10 克

出瘄已滿月,而又受風,身熱有汗,頭脹舌燥,口夜間渴,小溲熱,診脈弦數,已有四日,舌微黃而燥,腹中有時痛,擬辛涼合甘寒法。

白話文:

出天花後滿一個月,又受了風寒,身體發熱出汗,頭脹舌燥,夜晚口渴,小便熱,脈象弦而數,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四天,舌苔微黃而乾燥,腹部偶有疼痛,打算採用辛涼合甘寒的方法治療。

蘇薄荷葉(一錢半),冬桑葉(一錢),酒炒黃芩(三錢),生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生白芍(三錢),象貝(三錢),連翹(三錢),羚羊角(一錢半),焦山梔(三錢),陳皮(八分),竹葉(三錢)

白話文:

蘇薄荷葉(1.5 克),冬桑葉(1 克),炒過的黃芩(3 克),甘草(1 克),桔梗(1.5 克),芍藥(3 克),象貝(3 克),連翹(3 克),羚羊角(1.5 克),焦山梔(3 克),陳皮(0.8 克),竹葉(3 克)

肝風齒痛後,右手芤,左手澀,再益肝血,血足風滅也。舌苔尚滑,胃有濕痰,須消之。

大生地(八錢),當歸(三錢),甘杞子炭(三錢),茶菊炭(五錢),礬半夏(三錢),陳皮(八分),懷山藥(四錢),煅石決明(五錢),川續斷(三錢),茯苓(三錢),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 生地黃(約100克)
  • 紅參(約45克)
  • 黑枸杞子(約45克)
  • 菊花炭(約75克)
  • 半夏曲(約45克)
  • 陳皮(約10克)
  • 山藥(約60克)
  • 炒決明子(約75克)
  • 川續斷(約45克)
  • 茯苓(約45克)
  • 荷葉(一小片)

瘄後脈虛,舌尚黃,大便素有瀉病,是腎虛。當先祛外感之風熱下移。

沙參(四錢),麥冬(三錢),根生地(六錢),象貝母(三錢),生苡仁(五錢),茯苓(三錢),生白芍(一錢半),生穀芽(四錢),新會皮(八分),生玉竹(四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北沙參(24克),麥冬(18克),根生地(36克),象貝母(18克),生苡仁(30克),茯苓(18克),生白芍(9克),生穀芽(24克),新會皮(4.8克),生玉竹(24克),荷葉(6克)

經停三個月,曾經患暑邪十五日。今邪淨胃開,而六脈弦大,稍有數意,是素屬陰虛有熱之體,若以孕論,脈欠靜緩。大凡孕脈,初時喜靜小也,過於有力,每服不穩。茲尚未確,宜以涼滋肝分。

白話文:

病狀經歷了三個月,曾經有十五天的暑邪病史。現在暑邪已淨,胃口已開,但六脈脈象弦大有力,脈搏稍快。這是原本屬於陰寒體質,但現在體內有熱的緣故。如果按懷孕脈象來看,脈搏不夠沉緩。一般懷孕脈象,初期時脈搏細小而沉靜。脈象過於有力,服用藥物後常不收功。懷孕與否尚未確診,宜用涼性藥物滋養肝臟。

大生地(六錢),歸身(三錢),川續斷(三錢),陽春砂(八分,沖),川石斛(三錢),新會皮(八分),生白芍(三錢),麥冬(三錢),女貞子(三錢),懷山藥(四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中藥材及用量:

  • 生地黃(6錢)
  • 當歸(3錢)
  • 川斷(3錢)
  • 陽春砂(8分,沖服)
  • 川斛(3錢)
  • 新會陳皮(8分)
  • 白芍(3錢)
  • 麥冬(3錢)
  • 女貞子(3錢)
  • 淮山藥(4錢)
  • 荷葉(1角)

暑濕已余,熱去,小溲長,胃漸開,是邪當淨。述左手沉部有力且數,大凡左手屬血,是血分之熱矣。第初時夾有肝痛,大抵素屬肝熱耳。

白話文:

暑氣濕邪過盛,現在熱氣已退,小便增多,胃口逐漸恢復,說明邪氣正準備清除乾淨。

你左手沉脈有力且跳動頻繁。左手脈屬血,所以是血熱的緣故。不過,一開始時還有肝痛,可能是原本就屬於肝熱體質。

生地(五錢),歸身(一錢半),生白芍(三錢),川續斷(三錢),川石斛(三錢),新會皮(八分),生穀芽(四錢),川鬱金(一錢),柏子仁(三錢),炒丹皮(一錢半),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生地(25克),當歸(7.5克),白芍(15克),川續斷(15克),川石斛(15克),新會陳皮(4克),發芽大米(20克),川鬱金(5克),柏子仁(15克),炒丹皮(7.5克),乾荷葉(一片)

舌黃,胃不開,脈滯,因食麵而作瀉,南面善助濕熱,且動肝氣。擬除面積,兼以調胃。

麥芽(五錢,要焦),建曲(二錢),半夏曲(二錢),陳皮(八分),廣木香(八分),澤瀉(二錢),焦梔子(三錢),生白芍(三錢),茯苓(三錢),陽春砂(六分,沖),荷葉(一角)

白話文:

炒麥芽:半兩,炒到焦黑

建曲:二錢

半夏曲:二錢

陳皮:八分

廣木香:八分

澤瀉:二錢

焦梔子:三錢

生白芍:三錢

茯苓:三錢

陽春砂:六分,用沸水沖泡

荷葉:一角

今日右手頗有收斂之象,而關脈頗滑利有神,左關較前亦當收小,是屬震象矣。茲惟有時腹中痛,且胃脹,再擬調肝保元法。

白話文:

今天右手脈象有收斂的傾向,而關脈卻很滑利有力,左關脈也比以前要小一些,這屬於震動的徵兆。現在只是偶爾肚子痛,而且胃脹,我打算再嘗試調整肝氣和保元氣的方法。

大生地(六錢),當歸(三錢),陽春砂(八分,沖),生牡蠣(八錢),川續斷(五錢),炒白芍(三錢),制香附(二錢),新會皮(一錢),建石斛(三錢),鹽水炒條芩(二錢),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 生地黃(36克)

  • 當歸(18克)

  • 陽春砂(4.8克,磨成粉,沖服)

  • 生牡蠣(48克)

  • 川續斷(30克)

  • 炒白芍(18克)

  • 制香附(12克)

  • 新會陳皮(6克)

  • 建石斛(18克)

  • 鹽水炒車前子(12克)

  • 荷葉(一片,烘乾)

凡出瘄,葉氏曰,須按時令治之。春令用風溫法,風溫淨則風瘄自已。茲已六日,身熱五日後出瘄,以背上有為齊,大便瀉,舌燥白,診脈弦數,當用辛涼合甘寒法。

白話文:

對於蕁麻疹的治療,葉氏說,必須根據季節進行。春天使用溫熱的方法,溫熱清除後,風寒蕁麻疹就會自行痊癒。這位患者已經六天了,發熱五天後出現蕁麻疹,背上出現劃痕狀小包,大便腹瀉,舌頭乾白,診脈弦數,應採用辛涼搭配甘寒的方法治療。

蘇薄荷葉(一錢半),連翹(三錢),冬桑葉(一錢),桔梗(二錢),象貝(三錢),生甘草(八分),蟬衣(一錢半),苦杏仁(三錢),酒黃芩(二錢),麥冬(三錢),羚羊角(一錢半,先煎),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 薄荷葉:1.5 錢
  • 連翹:3 錢
  • 冬桑葉:1 錢
  • 桔梗:2 錢
  • 象貝:3 錢
  • 生甘草:8 分
  • 蟬蛻(蟬衣):1.5 錢
  • 苦杏仁:3 錢
  • 酒黃芩:2 錢
  • 麥冬:3 錢
  • 羚羊角:1.5 錢(先煎)
  • 竹葉:30 片

診脈澀且大,左手尤澀,澀屬血虛,當益血分。

大生地(八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二錢),川續斷(三錢),炒杜仲(三錢),懷山藥(四錢),制狗脊(三錢),甘杞子(三錢),炙龜板(四錢),麥冬(三錢)

白話文:

生地(40克),當歸(15克),炒白芍(10克),川斷(15克),炒杜仲(15克),懷山藥(20克),制狗脊(15克),枸杞子(15克),炙龜板(20克),麥冬(15克)

外感後,餘邪總當涼解,況肺熱怕反傷也。身涼後尚咳痰,左肋素有塊,今自覺痰從此起,查左肋下是肝位,此塊當屬向來做工夫之故。然無形狀,非真有瘀也,不過絡中之氣鬱耳。古人云。清金可以平木,則但清其肺,而肝自可耳。

白話文:

感染外邪後,殘留的邪氣應該用涼性藥物來化解,尤其是肺熱的患者,更不能用溫熱的藥物,以免加重病情。

如果身體涼了之後還咳嗽有痰,而且左肋處一直有硬塊,現在感覺痰液從這個部位產生,根據左肋下方是肝臟的位置,這個硬塊應該是由過去的練功鍛鍊造成的。

不過這個硬塊沒有具體的形狀,並不是真正的瘀血,只是經絡中的氣血鬱結而已。古人說,清熱金屬性的肺可以平抑木性的肝,因此只治療肺熱,肝臟的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

生玉竹(四錢),桔梗(二錢),象貝(三錢),麥冬(三錢),地骨皮(三錢),根生地(六錢)橘紅(八分),冬桑葉(一錢半),炒丹皮(一錢半),煅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

白話文:

生玉竹(20克),桔梗(10克),象貝(15克),麥冬(15克),地骨皮(15克),根生地(30克),橘紅(4克),冬桑葉(7.5克),炒丹皮(7.5克),煅牡蠣(25克),陽春砂(4克,與其他藥材同煎)

凡病之起於產後,總屬虛症,以去血過也,轉側則淋如注,而大便之難,古人每以益血潤腸如攻下,殆今之產科每不知也。至腸上下有塊,按之不痛,屬肝氣之不舒,自覺氣悶,不能消遣,即此再擬前法加減。脈弦是肝病之象,蛔蟲屬肝,蟲由於濕熱。

白話文:

凡是產後發生的疾病,一般都屬於虛症,因為產婦失血過多所致。產婦側身躺臥時,小便淋漓不止,大便困難,古人往往用補血潤腸的方法來治療,類似於現代的瀉下法。可惜的是,現在的產科醫生往往不瞭解這一點。

如果產婦腸道上下出現硬塊,按壓卻不疼痛,則屬於肝氣不舒。產婦會自覺氣悶,無法消化食物,此時,可以根據前述方法進行加減治療。脈象弦緊是肝病的徵象,蛔蟲也與肝臟有關,而蛔蟲又由濕熱引起。

大生地(六錢),歸身(三錢),懷山藥(五錢),炒沙苑子(五錢),生牡蠣(六錢),陽春砂(八分,同煎),炙龜板(四錢),川續斷(三錢),生龍骨(三錢),陳皮(一錢半),生白芍(三錢)

白話文:

  • 生地(36公克)

  • 當歸(18公克)

  • 淮山藥(30公克)

  • 炒菟絲子(30公克)

  • 生牡蠣(36公克)

  • 陽春砂(4.8公克,與其他藥材一起熬煮)

  • 炙龜甲(24公克)

  • 川續斷(18公克)

  • 生龍骨(18公克)

  • 陳皮(9公克)

  • 生白芍(18公克)

胃口稍減,由於飯時淘氣,且致左肋下作脹,轉矢,氣不暢,診脈稍數,舌苔右黃,當以香砂法加減。

半夏曲(三錢),陳皮(八分),陽春砂(八分,沖),廣木香(八分),當歸(三錢),炒白芍(二錢),生牡蠣(五錢),澤瀉(三錢),柏子霜(三錢),炒丹皮(三錢),焦梔子(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半夏(三錢),陳皮(八分),陽春砂(八分,沖服),廣木香(八分),當歸(三錢),炒白芍(二錢),生牡蠣(五錢),澤瀉(三錢),柏子霜(三錢),炒丹皮(三錢),焦梔子(三錢),荷葉(一角)

暑邪五天,舌已黃,晚間作熱有汗,熱甚則言,脈左手尚數,右手已緩,適逢期至,當用熱從血泄法。

益元散(四錢),連翹(三錢,不去心),川鬱金(一錢半),石菖蒲(八分,九節者),丹參(五錢),當歸(三錢),炒丹皮(三錢),赤芍(二錢),茺蔚子(三錢),麥冬(三錢,不去心),陳皮(八分),竹葉(二十四片)

白話文:

益元散(20克)

連翹(15克,不去掉果核)

川鬱金(7.5克)

石菖蒲(4克,需用九節的)

丹參(25克)

當歸(15克)

炒丹皮(15克)

赤芍(10克)

茺蔚子(15克)

麥冬(15克,不去掉根)

陳皮(4克)

竹葉(24片)

氣急咳嗽無痰,汗甚多,諸筋抽痛,飯不得下,診脈浮弦,口渴,小便熱,是屬肝喘。

降真香(一錢半),炒蘇子(二錢,後煎),杏仁(三錢),當歸(三錢),川續斷(三錢),半夏曲(三錢),陳皮(八分),生香附(一錢半),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生牡蠣(五錢)

白話文:

  • 降真香:1.5錢
  • 炒蘇子:2錢(煎後再加)
  • 杏仁:3錢
  • 當歸:3錢
  • 川續斷:3錢
  • 半夏曲:3錢
  • 陳皮:8分
  • 生香附:1.5錢
  • 川楝子:3錢
  • 酒元胡:1.5錢
  • 生牡蠣:5錢

咳嗽舌黃,已有十日,下午作熱,脈弦細,兩肋痛,當屬肝風之妨肺。

青蒿梗(三錢),炙鱉甲(五錢),當歸(三錢),生白芍(三錢),地骨皮(四錢),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軟柴胡梢(一錢半),半夏曲(二錢),陳皮(八分),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青蒿梗(15克),炙烤過的鱉殼(25克),當歸(15克),生白芍(15克),地骨皮(20克),曬乾的桑葉(7.5克),生牡蠣(25克),軟柴胡梢(7.5克),半夏曲(10克),陳皮(4克),竹葉(30片)

石頑曰:凡痛自上至下,須用溫劑,閱病原,病在肝腎,肝主筋,筋病治肝,二便屬腎,便病治腎,皆有古訓。擬溫通與補益兼施。

白話文:

石頑說:凡是從上至下的疼痛,都需要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在病因考察中,病在肝腎。肝主筋,筋病治肝;二便屬腎,便病治腎。這些都是古訓。治療時應當兼施溫通和補益的方法。

熟地炭(六錢,要透),當歸(三錢),柏子仁(四錢),甘杞子(三錢,淡鹽水炒),制香附(三錢),桂枝(一錢半),炒懷山藥(六錢),炒菟絲餅(三錢),煅牡蠣(五錢),川續斷(三錢),真桑寄生(三錢)

白話文:

熟地炭(60公克,要透徹燒過)

當歸(30公克) 柏子仁(40公克) 甘枸杞子(30公克,用淡鹽水炒過) 制香附(30公克) 桂枝(15公克) 炒懷山藥(60公克) 炒菟絲子(30公克) 煅牡蠣(50公克) 川續斷(30公克) 真桑寄生(30公克)

大流鼻衄,止後而有涕赤色,耳響頭痛。

北沙參(五錢),麥冬(三錢),根生地(六錢),山茶花(三錢),冬桑葉(一錢半),蘇薄荷葉(一錢半),杏仁(三錢),炒丹皮(三錢),桔梗(二錢),羚羊角(一錢半,先煎),生甘草(一錢半),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北沙參(25克),麥冬(15克),根生地(30克),山茶花(15克),冬桑葉(7.5克),蘇薄荷葉(7.5克),杏仁(15克),炒丹皮(15克),桔梗(10克),羚羊角(7.5克,先煎),生甘草(7.5克),竹葉(30片)

痛瀉已去,寒熱亦減,舌淨,脈仍弦,再當調肝,述腹中有塊梗痛,胃不開。

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半夏曲(三錢),新會皮(八分),澤瀉(一錢半),青蒿梗(一錢半),炙鱉甲(四錢),川石斛(三錢),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當歸(15克)

炒白芍(15克) 生牡蠣(25克) 陽春砂(4克,與牡蠣共煎) 半夏曲(15克) 新會皮(4克) 澤瀉(7.5克) 青蒿梗(7.5克) 炙鱉甲(20克) 川石斛(15克) 乾荷葉(6克)

寒熱往來,頭痛胸肋痛,咳嗽氣急,舌黃,已有五日,脈弦細,口苦欲嘔,當屬少陽受風之症。

軟柴胡(一錢半),蘇薄荷葉(一錢半),酒炒黃芩(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礬半夏(二錢),陳皮(八分),川鬱金(一錢半),栝蔞皮(三錢),苦杏仁(三錢),生牡蠣(五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 軟柴胡 1.5 克
  • 蘇薄荷葉 1.5 克
  • 酒炒黃芩 3 克
  • 冬桑葉 1.5 克
  • 礬半夏 2 克
  • 陳皮 0.8 克
  • 川鬱金 1.5 克
  • 栝蔞皮 3 克
  • 苦杏仁 3 克
  • 生牡蠣 5 克
  • 竹肉 1 丸

六脈全芤,婦人崩漏,茲小產後,血分大虛,故有此脈。冷氣上衝,丹溪曰:凡自覺冷者,非真冷也,此屬肝氣之逆。

白話文:

六脈跳動有力而擴張,婦女出現崩漏現象,這是小產後,氣血極度虛弱造成的脈象。冷氣上沖,丹溪說:凡是自覺發冷的,並不是真正的冷,這是肝氣逆亂所致。

大生地(六錢),當歸(三錢),炙鱉甲(四錢),炙龜板(四錢),懷山藥(四錢),煅牡蠣(四錢),陽春砂(八分,沖),川續斷(三錢),新會皮(八分),建石斛(三錢)

白話文:

生地黃(6錢),當歸(3錢),炙鱉甲(4錢),炙龜板(4錢),懷山藥(4錢),煅牡蠣(4錢),陽春砂(8分,衝開服用),川續斷(3錢),新會皮(8分),建石斛(3錢)

六脈已起,胃口亦開,是病已淨盡,若論補法,則惟涼滋肺胃,是熱病之後路。

大生地(八錢),炒白芍(三錢),麥冬(三錢),北沙參(五錢),懷山藥(四錢),茯苓(三錢),象貝(三錢),新會皮(八分),建石斛(三錢),生苡仁(四錢),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 生地黃 (8 錢)
  • 炒白芍 (3 錢)
  • 麥冬 (3 錢)
  • 北沙參 (5 錢)
  • 懷山藥 (4 錢)
  • 茯苓 (3 錢)
  • 象貝 (3 錢)
  • 新會陳皮 (0.8 錢)
  • 建石斛 (3 錢)
  • 生薏仁 (4 錢)
  • 乾荷葉 (一小片)

肺氣感冒,三日是半經,業經大汗,據理應涼淨,若未淨,當再三日,然亦無大苦,有汗者,不應再汗,況頭眩足滯痛皆瘥,脈數已流利,擬再清肺。

白話文:

肺氣感冒,過了三天是病程的一半,理論上應已涼爽清淨。如果還沒清淨,再等三天,但也不必過於擔心。有出汗的,就不應該再出汗了,更何況頭暈腳痛的症狀都已消失,脈搏也變得順暢,準備再調理一下肺部。

苦杏仁(三錢),連翹(三錢),桔梗(一錢半),生苡仁(八錢),礬半夏(二錢),陳皮(八分)茯苓(三錢),生甘草(八分),冬桑葉(一錢),焦梔子(三錢),竹葉(三十片),荷葉(一角)

白話文:

苦杏仁 (15 克)

連翹 (15 克)

桔梗 (7.5 克)

生苡仁 (40 克)

礬半夏 (10 克)

陳皮 (4 克)

茯苓 (15 克)

生甘草 (4 克)

冬桑葉 (5 克)

焦梔子 (15 克)

竹葉 (30 片)

荷葉 (1/4 片)

右脈已滑,有力有神,左寸亦然,惟左關尚澀,是總由肝血之虛,再當補其肝血,兼以養絡。

熟地(八錢),當歸(三錢),陳龜膠(三錢,烊沖),真驢膠(三錢,烊沖),懷山藥(四錢)川續斷(三錢),炒杜仲(三錢),柏子仁(三錢),制狗脊(三錢),建石斛(三錢),新會皮(八分)

白話文:

  • 熟地黃:8克
  • 當歸:3克
  • 陳龜版膠:3克(隔水融化)
  • 真驢皮膠:3克(隔水融化)
  • 山藥:4克
  • 川續斷:3克
  • 炒杜仲:3克
  • 柏子仁:3克
  • 制狗脊:3克
  • 石斛:3克
  • 新會陳皮:0.8克

經年或瀉或燥,今已肝陽犯胃作嘔,用喻氏進退法而愈,惟瀉仍有不痛而響,以肝症合觀,當屬風木乘脾,第又有別,以其風勝也。

白話文:

多年來,時而腹瀉時而便祕,現在肝陽侵犯胃部,導致嘔吐。運用喻氏進退法治療後痊癒,但腹瀉有時仍然沒有疼痛感,只會發出響聲。從肝臟疾病來看,應該是風木之邪侵犯脾臟。但這裡又有不同之處,因為風邪較盛。

當歸(三錢),生白芍(五錢),桂枝(一錢半),清炙甘草(一錢半,要焦),懷山藥(五錢)澤瀉(三錢),炒刺蒺藜(三錢),冬桑葉(一錢),宣木瓜(三錢),新會皮(八分)

白話文:

當歸(15克),生白芍(25克),桂枝(7.5克),清炙甘草(7.5克,炒焦),懷山藥(25克),澤瀉(15克),炒刺蒺藜(15克),冬桑葉(5克),宣木瓜(15克),新會皮(4克)

診脈甚流利而緩,緩即屬脾脈之本象,所謂脈貴有神者即此,非可進熱,再用益陰健骨法。

熟地(八錢),炒杜仲(三錢),柏子仁(三錢),懷山藥(四錢),當歸(三錢),制狗脊(二錢,去毛),真桑寄生(三錢),炒白芍(二錢),川續斷(三錢),懷牛膝(三錢,炒),建石斛(三錢)

白話文:

  • 熟地黃(8 錢,炒過)

  • 杜仲(3 錢)

  • 柏子仁(3 錢)

  • 山藥(4 錢)

  • 當歸(3 錢)

  • 制牛膝(2 錢,去除毛茸茸的部分)

  • 真桑寄生(3 錢)

  • 炒白芍(2 錢)

  • 川斷續(3 錢)

  • 牛膝(3 錢,炒過)

  • 建石蒜(3 錢)

發時純熱,口大渴有汗,總屬癉瘧。今日移早,瘧本將愈,惟不令出汗,明日須再至。飲後胸微脹,是水不速下,舌苔較昨厚,仍微黃色,口喉燥甚,是熱傷肺津。白虎湯本生津去熱之藥,祛熱生津,於病本合,先有頭眩肢重,本有濕熱痰,脈數不滯,斷非伏暑,再擬白虎湯復入祛濕消痰,兼以生津。

白話文:

發作的時候只有發熱,口很渴有汗,總體來說屬於瘧疾。今天提前移早,瘧疾原本快要好了,但是不能讓它出汗,明天還得再發作一次。喝完後胸部略脹,是水沒有很快下去,舌苔比昨天厚,仍然是微黃色,口喉乾燥得很,是熱傷了肺部的津液。白虎湯原本是生津去熱的藥,祛熱生津,符合病症的根本,之前有頭暈肢體沉重的症狀,原本就有濕熱痰,脈搏數不滯,肯定不是伏暑,再用白虎湯加上祛濕消痰的藥,也能生津。

石膏(一兩),知母(三錢),生甘草(一錢半),連翹(三錢),苦杏仁(三錢),赤茯苓(五錢),陳皮(八分),生苡仁(六錢),象貝(三錢),枳殼(一錢半),白粳米(三錢)

白話文:

生石膏(60 克),知母(15 克),生甘草(7.5 克),連翹(15 克),苦杏仁(15 克),赤茯苓(25 克),陳皮(4 克),生苡仁(30 克),象貝(15 克),枳殼(7.5 克),白粳米(15 克)

用白虎湯後,大熱大汗已止,舌苔前半已去,而根尚有黃色,口苦且膩,掌心尚熱,小溲赤,診脈左手已小,右手稍有滯象,惟皆數,數屬邪未淨,想癉瘧由於暑邪之在肺,再擬肺入法,惟素有濕邪,復入祛濕。

白話文:

服用白虎湯後,高燒大汗已經停止,舌苔前半部的黃苔已經褪去,但根部仍然泛黃,口中苦膩,手心仍然發熱,小便偏紅,左手脈象已經變弱,右手脈象略有滯澀感,但仍然偏數,脈數表示邪氣尚未完全清除。推測瘧疾是由於暑邪侵犯肺部所致,因此準備繼續採用清肺的方法,但是因為體內尚有濕邪,所以同時兼顧祛濕。

羚羊角(二錢,先煎),象貝(三錢),通草(一錢),陳皮(八分),連翹(三錢),麥冬(三錢),赤茯苓(三錢),生苡仁(八錢),六一散(三錢),焦梔子(三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羚羊角(6 克,先煎煮)

象貝(9 克)

通草(3 克)

陳皮(2.4 克)

連翹(9 克)

麥冬(9 克)

赤茯苓(9 克)

生苡仁(24 克)

六一散(9 克)

焦梔子(9 克)

竹肉(1 丸)

昨日又勞,今日又有寒熱,舌黃口渴脈數。凡寒熱,有出於肺與少陽膽者,有出於肝者,有出地募原者,有出營衛之和者,今逢勞則發,當責營之衛不和,出汗大便溏,衛病也。乾嘔或有清水,肝病也。今日先擬調和營衛法。

白話文:

昨天你又勞累過度,今天又出現發熱怕冷的症狀,舌苔黃、口渴、脈搏跳動快。所有發熱怕冷的病症,有些是由於肺和少陽膽的問題,有些是由於肝的問題,有些是由於經絡氣血不足引起的,有些是由於營衛失調引起的。現在你因為勞累而發病,應該責怪營衛不和。出汗多、大便稀溏,這是衛氣的病症。乾嘔或伴有清水,這是肝的病症。今天先考慮調和營衛的方法。

東洋參(一錢半),陳皮(八分),炒白芍(三錢),陽春砂(六分,沖),生冬朮(三錢),礬半夏(三錢),炮薑炭(八分),生薑(二片),當歸(三錢),桂枝(一錢),茯苓(三錢),紅棗(七枚)

白話文:

東洋參(15克),陳皮(8克),炒白芍(30克),陽春砂(6克,備用時沖入),生冬朮(30克),礬半夏(30克),炮薑炭(8克),生薑(2片),當歸(30克),桂枝(10克),茯苓(30克),紅棗(7枚)

舌淨脈平,惟鼻間尚有紅色,當益其陰。

大生地(八錢),北五味(十四粒),川石斛(三錢),丹皮(三錢),炙龜板(五錢,先煎),懷山藥(四錢),新會皮(八分),山茶花(三錢),麥冬(三錢),茯苓(三錢)

白話文:

生地黃(8錢)

川貝母(14粒)

川石斛(3錢)

丹皮(3錢)

茯苓(5錢),先煮過

懷山藥(4錢)

新會陳皮(8分)

山茶花(3錢)

麥冬(3錢)

茯苓(3錢)

伏邪論每至下午,或純熱,或純寒,或寒熱相間,日日如是。今身熱三日,涼後第六日又熱,第七日出汗身涼,診脈已緩,舌白燥,小溲赤短,是汗後。書以汗多者禁利小便,口味淡,胃火未淨,口氣亦然,鄙見仍屬肺分受風化火之候,頭不脹,胸不悶,脈雖滯,腰腿雖酸,總非伏邪。再擬清涼肺胃法。

白話文:

伏邪論

每天到了下午,身體會發熱或發冷,或者冷熱交替,天天下午都這樣。現在發熱已經三天了,退燒後第六天又發熱,第七天出汗後身體變涼,診脈發現脈搏已經變緩,舌頭乾燥發白,小便發紅發短,這是出汗後的徵象。

醫書上說出汗很多的人不能用通利小便的藥,口味偏淡,說明胃火還沒有清除乾淨,口氣也是這樣。我認為這仍然是肺部受風熱侵襲的徵兆,頭部不脹痛,胸部不悶,雖然脈搏較滯,腰腿痠疼,但總體來說不是伏邪。

再製定清涼肺胃的治療方法。

羚羊角(二錢,先煎),連翹(三錢,不去心),焦梔子(三錢),苦杏仁(三錢),鮮生地(八錢),麥冬(三錢,不去心),陳皮(八分),茯苓(三錢),桔梗(一錢半),象貝(三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藥材:

  • 羊角(6 克,先煎)
  • 連翹(9 克,不去心)
  • 焦三仙(9 克)
  • 苦杏仁(9 克)
  • 鮮生地(24 克)
  • 麥冬(9 克,不去心)
  • 陳皮(2.4 克)
  • 茯苓(9 克)
  • 橘皮(4.5 克)
  • 象貝(9 克)
  • 竹葉(30 片)

肺風感冒,身已涼,舌已淨,脈小數,口渴少寐,頭眩痛瘥,指木腰痛,呼吸腰間痛,是筋中病,大便不解已有四日,是夾有勞乏。

白話文:

肺部受風寒導致的感冒,身體已經不覺得冷了,舌苔也乾淨了,脈絡細弱而跳動得較快,口渴且不容易入睡,頭暈頭痛的症狀已經痊癒,手指關節和腰部疼痛,呼吸時感到腰部疼痛,是筋骨方面的疾病,大便四天沒有通暢,是由於身體過度勞累導致。

北沙參(六錢),麥冬(三錢),根生地(五錢),象貝(三錢),生石決明(三錢),生穀芽(五錢),新會皮(八分),川石斛(三錢),茯苓(三錢),生玉竹(四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 北沙參:六錢
  • 麥冬:三錢
  • 生地黃:五錢
  • 象貝:三錢
  • 生石決明:三錢
  • 生穀芽:五錢
  • 新會皮:八分
  • 川石斛:三錢
  • 茯苓:三錢
  • 生玉竹:四錢
  • 竹葉:三十片

前日寒熱頭脹,今日又冷且戰後熱,熱時無汗,頭上與身尚覺木,腰背穿痛,舌黃滑,診脈兩手皆滯,書以木屬濕痰,合脈怕作伏邪,第冷時作戰是瘧象,而瘧屬肝分。擬用肺分法,勿用小柴胡引賊也。

白話文:

前天出現寒熱交替,頭部發熱,冷時發抖,熱時不冒汗,頭身仍覺麻木,腰背疼痛,舌頭黃而濕滑,診脈兩手皆無力,書上說是肝屬木氣過於旺盛,全脈象都像是潛伏的邪氣,只有在冷時發抖的現象,是屬於肝臟的虛弱。所以採用肺部調理的方法,不需要用小柴胡引發出病邪。

蘇薄荷葉(一錢半),礬半夏(三錢),杏仁(三錢),厚朴(一錢),白芥子(一錢),陳皮(八分),滑石(三錢),酒黃芩(一錢半),白蔻殼(一錢),桔梗(二錢),蘇梗(二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薄荷葉(1.5克),半夏(3克),杏仁(3克),厚朴(1克),白芥子(1克),陳皮(0.8克),滑石(3克),黃酒(1.5克),白豆蔻(1克),丁香(2克),蘇合香(2克),荷葉(1片)

肝風齒痛月餘,右腫去而左又腫,頭額痛,診脈尚弦,總由血虛生風。

炒刺蒺藜(三錢),生地(八錢),炒茶菊炭(一錢半),炒半夏曲(三錢),蔓荊子(三錢),當歸(三錢),甘杞子炭(三錢),陳皮(八分),明天麻(一錢半),生牡蠣(六錢),生石決明(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炒刺蒺藜(9克)

生地(24克)

炒茶菊炭(4.5克)

炒半夏曲(9克)

蔓荊子(9克)

當歸(9克)

甘杞子炭(9克)

陳皮(3克)

明天麻(4.5克)

生牡蠣(18克)

生石決明(9克)

荷葉(一片)

由癉瘧後,帶起胃濕熱邪,現在舌黃已減,而根未除,目筋尚紅,鼻柱色膏,臥不安口巳燥,而食後水運,診脈稍有滑象,是濕熱未罷之候,祛疾務盡,再用前法。

白話文:

在得過瘧疾之後,帶來了胃裡濕熱的邪氣。現在舌頭黃苔已經減輕,但根源還沒有去除,眼筋仍然泛紅,鼻頭顏色發紫。睡覺不安,口已發乾,但飯後容易腹瀉,診脈稍有滑動。這是濕熱未除的徵兆。想要根除疾病,必須徹底清除,再用之前的方法。

生苡仁(八錢),生蒼朮(二錢),礬半夏(五錢),陳皮(八分),羚羊角(二錢,先煎),連翹(三錢),澤瀉(一錢半),陽春砂(八分,沖),茯苓(三錢),綿茵陳(三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生薏仁(80克),生蒼朮(20克),明礬半夏(50克),陳皮(8克),羚羊角(20克,先煎),連翹(30克),澤瀉(15克),陽春砂(8克,沖服),茯苓(30克),綿茵陳(30克),竹肉(1丸)

失紅右肋下痛,舌黃,大小溲均熱,診脈右手弦,左關獨起,是必由於熱傷肝絡。

降真香(一錢半),制香附(三錢),根生地(三錢),生白芍(一錢半),川鬱金(三錢),炒丹皮(三錢),生牡蠣(五錢),焦梔子(三錢),炒蘇子(三錢,後煎),冬桑葉(一錢),軟柴胡(一錢半),竹肉(一丸)

白話文:

沉香(15克),制香附(30克),生地(30克),生白芍(15克),川鬱金(30克),炒丹皮(30克),生牡蠣(50克),焦梔子(30克),炒蘇子(30克,最後煎煮),冬桑葉(10克),軟柴胡(15克),竹肉(1丸)

身熱出汗,小溲赤短,頭痛且眩,兩足滯,診脈浮弦數,已有三日,尚渴,身上不怕冷而熱,舌上無苔微白。書以無苔者邪在肺,身熱有汗者屬風,頭尚痛者邪未淨。頭眩者濕痰,兩足滯兩手木者,亦屬濕痰。擬祛肺分之風熱濕痰。

白話文:

頭痛眩暈,已經三天了,口渴,身上不怕冷,苔膩。苔膩,說明體內有濕痰淤滯。擬祛濕痰。

蘇薄荷葉(一錢半),冬桑葉(一錢),生米仁(八錢),酒黃芩(五錢),炒大力子(三錢),礬半夏(三錢),連翹(三錢),苦杏仁(三錢),陳皮(八分),桔梗(一錢半),絲瓜葉(三片),荷葉(一角)

白話文:

薄荷葉 1.5 錢

桑葉 1 錢

生米仁 8 錢

酒黃芩 5 錢

炒大力子 3 錢

礬半夏 3 錢

連翹 3 錢

苦杏仁 3 錢

陳皮 0.8 錢

桔梗 1.5 錢

絲瓜葉 3 片

荷葉 1/4 片

今日診脈皆起,惟欠長,且有數意,總屬血分之虛。張氏書以脈洪大者可重用地黃,惟脈小者不能,以脈小為不能載重藥也。再擬前法。

白話文:

今天問診的患者脈象都比較虛弱,只有長脈的患者比較欠缺。而且這幾位患者的脈象都有好幾種不同的變化,總的來說都屬於氣血不足。張氏的醫書上說,如果脈象洪大,可以大量使用生地黃。但如果脈象細微,就不可以使用,因為脈象細微表示身體無法承受強烈的藥物。因此,考慮採用之前的療法。

大熟地(六錢),當歸(三錢),真驢皮膠(三錢,烊沖),甘杞子(三錢),炒杜仲(三錢),川續斷(三錢),蘄艾絨(一錢),建石斛(三錢),陳皮(八分),炮薑炭(三錢),紅棗(七枚)

白話文:


熟地黃 36 克

當歸 18 克

阿膠 18 克(烊化沖服)

枸杞子 18 克

炒杜仲 18 克

川續斷 18 克

艾絨 6 克

石斛 18 克

陳皮 4.8 克

炮薑炭 18 克

紅棗 7 枚

診兩手脈皆滯,舌苔根黃厚,頭脹雖瘥而未除,胃開氣衝,至喉作癢而乾嘔,所患者是肝胃不和,頭脹是陽氣不達顛頂,故有起落,而據脈與苔,恐有濕病之起,故以越鞠丸加減。

白話文:

檢查兩隻手的脈象都顯得滯澀,舌苔根部發黃且厚重,頭脹雖然有所好轉但尚未痊癒,胃氣上衝,到了喉嚨便產生搔癢感並乾嘔,患者的病症是肝胃不和,頭脹則是陽氣無法上升到頭頂,所以會有時好時壞的現象。根據脈象和舌苔,恐怕會併發濕熱病,因此使用越鞠丸來加減治療。

焦茅朮(三錢),半夏曲(三錢),煨葛根(一錢半),制香附(三錢),炒建曲(二錢),炮薑炭(六錢),陳皮(八分),陽春砂(八分,沖),茯苓(三錢),鮮荷葉(一角)

白話文:

焦茅朮:3 錢

半夏曲:3 錢

煨葛根:1 錢半

制香附:3 錢

炒建曲:2 錢

炮薑炭:6 錢

陳皮:8 分

陽春砂:8 分(沖服)

茯苓:3 錢

鮮荷葉:1 角

暑濕七日,尚未通陽,頭痛汗不得出,尚有寒,舌苔甚薄,當在上焦,惟胸悶稍加中焦藥,至腹中流走作痛,必夾有肝氣,嗜臥是濕邪。擬上中焦法,兼以舒肝。

白話文:

暑濕已經持續了七天,陽氣仍然沒有貫通。頭痛卻不出汗,說明還有寒氣。舌苔很薄,證明病邪在胸臆的上焦。胸悶繼續加重,說明病邪開始進入中焦。腹部疼痛明顯,表明同時兼有肝氣鬱結。嗜睡是因為有濕邪。治療方法應以疏通上中焦為主,同時兼顧疏肝。

蘇薄荷葉(一錢半),連翹(三錢),桔梗(一錢半),川鬱金(一錢半),白蔻殼(一錢半),六一散(四錢),半夏曲(二錢),杏仁(三錢),厚朴(一錢),陳皮(八分),絲瓜葉(二片),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蘇薄荷葉(7.5克),連翹(15克),桔梗(7.5克),川鬱金(7.5克),白蔻殼(7.5克),六一散(20克),半夏曲(10克),杏仁(15克),厚朴(5克),陳皮(4克),絲瓜葉(2片),竹葉(30片)

間日瘧後,胃開脈弦數,舌黃,想間日瘧後,仍當溫肝,惟夾有外風在肺,打嚏咳嗽有痰,喉中覺熱,復入清肺可耳。

白話文:

間歇性發燒(瘧疾)後,胃氣旺盛,脈象弦細而跳動頻繁,舌苔發黃。建議仍需溫補肝臟,但由於同時伴有外風侵犯肺部,出現打噴嚏、咳嗽、有痰、喉嚨感覺灼熱的症狀,因此應添加清肺的藥物。

制首烏(六錢),當歸(一錢半),象貝(三錢),生玉竹(四錢),炙鱉甲(四錢),冬桑葉(一錢),桔梗(一錢半),炒白芍(二錢),杏仁(三錢),生甘草(八分),荷葉(一角)

白話文:

何首烏(6錢),當歸(1.5錢),象貝(3錢),生玉竹(4錢),炙鱉甲(4錢),冬桑葉(1錢),桔梗(1.5錢),炒白芍(2錢),杏仁(3錢),生甘草(0.8錢),荷葉(一角)

右邊肋間穿痛,且痛時作嘈,必欲食之,診脈弦細,舌中黃,是屬絡中肝痛,而夾有胃熱與痰。

生地炭,炙鱉甲,製半夏,冬桑葉,當歸,煅牡蠣,陳皮,川續斷,柏子仁(三錢),軟柴胡梢(一錢),炒丹皮(三錢)

白話文:

生地(炭化)、炙過的鱉甲、炮製過的半夏、冬桑葉、當歸、煅燒過的牡蠣、陳皮、川續斷、柏子仁(三錢)、軟柴胡梢(一錢)、炒過的丹皮(三錢)

齒痛已有月餘,大痛亦三四日,兩太陽痛,診脈數,舌白燥,當用肝分法。

炒刺蒺藜(三錢),蔓荊子(三錢),薄荷(一錢半),生地(六錢),羚羊角(一錢半,先煎)冬桑葉(一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二錢),生牡蠣(五錢),陳皮(八分),荷葉(一角)

白話文:

炒刺蒺藜(15克),蔓荊子(15克),薄荷(7.5克),生地黃(30克),羚羊角(7.5克,先煎),冬桑葉(5克),當歸(15克),炒白芍(10克),生牡蠣(25克),陳皮(4克),荷葉(約1/4片)

感風出瘄,已有五日,業經有汗,無須辛期。舌黃,口渴。脈數,當用涼劑,且素屬火體,是氣有餘,血不足,茲姑先祛外邪。

白話文:

感冒發熱已經五天了,已經出汗了,不需要辛溫治療。舌苔發黃,口渴。脈搏較快,應該使用清熱涼性的藥物。而且患者本來體質偏熱,現在氣血旺盛,血液不足,先考慮祛除外來的邪氣。

羚羊角(一錢半,先煎),桔梗(三錢),蟬蛻(一錢半),連翹(三錢),炒大力子(一錢半)酒黃芩(三錢),象貝(三錢),陳皮(八分),苦杏仁(三錢),冬桑葉(一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羚羊角(1.5克,先煎)

桔梗(3克)

蟬蛻(1.5克)

連翹(3克)

炒大力子(1.5克)

酒黃芩(3克)

象貝(3克)

陳皮(0.8克)

苦杏仁(3克)

冬桑葉(1克)

竹茹(1丸)

身熱七日,涼後舌苔微黃,胃不開,鼻間有紅,小溲黃,診右手尤弦,有數意,是餘邪化熱之候,當清涼肺胃。

北沙參(五錢),天花粉(三錢),連翹(三錢),陳皮(八分),麥冬(三錢),山茶花(三錢)象貝(三錢),炒丹皮(三錢),焦梔子(四錢),茯苓(三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北沙參(25 克),天花粉(15 克),連翹(15 克),陳皮(4 克),麥冬(15 克),山茶花(15 克),象貝(15 克),炒丹皮(15 克),焦梔子(20 克),茯苓(15 克),竹葉(30 片)

嗽血已止,而口不知味,必有外感,舌黃,午後胸前塞,兩腿痠痛,手顫不寐,大約受有暑濕熱,當用甘寒。

六一散(四錢),桔梗(三錢),象貝(三錢),焦梔子(三錢),知母(三錢),枳殼(一錢半)通草(一錢半),木防己(三錢),生石膏(六錢),冬桑葉(一錢),茯苓(三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六一散(20克),桔梗(15克),象貝(15克),焦梔子(15克),知母(15克),枳殼(7.5克),通草(7.5克),木防己(15克),生石膏(30克),冬桑葉(5克),茯苓(15克),竹葉(30片)

伏邪十日,冷顫雖去,汗雖有,而小溲未長,口中尚膩脈弦滯,當清其肺濕。

杏仁(三錢),半夏曲(三錢),陳皮(八分),六一散(四錢),通草(一錢半),連翹(三錢)枳殼(一錢半),焦梔子(三錢),酒炒黃芩(三錢),桔梗(二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杏仁(13.5 公克)、半夏曲(13.5 公克)、陳皮(3.6 公克)、六一散(18 公克)、通草(6.75 公克)、連翹(13.5 公克)、枳殼(6.75 公克)、焦梔子(13.5 公克)、酒炒黃芩(13.5 公克)、桔梗(9 公克)、竹葉(30 片)

寒熱已有三四日,頭脹咳嗽,小溲赤,脈右寸弦浮數,當屬上焦暑風,因新感風寒引起。

薄菏(一錢半),白蔻殼(一錢),杏仁(三錢),連翹(三錢),枳殼(一錢半),桔梗(二錢)冬桑葉(一錢半),象貝(三錢),陳皮(八分),竹葉(二十四片)

白話文:

薄荷(1.5錢)

白蔻殼(1錢)

杏仁(3錢)

連翹(3錢)

枳殼(1.5錢)

桔梗(2錢)

冬桑葉(1.5錢)

象貝(3錢)

陳皮(0.8錢)

竹葉(兩片)

先瀉十餘日,止後反腹痛,且有寒熱,脈滯大,是皆濕熱不得開廓之故。

厚朴(一錢半),杏仁(三錢),川鬱金(一錢半),枳殼(一錢半),六一散(四錢),茯苓(三錢),通草(一錢半),桔梗(二錢),半夏曲(二錢),陳皮(八分),荷葉(一角)

白話文:

  • 厚朴:1.5 錢

  • 杏仁:3 錢

  • 川鬱金:1.5 錢

  • 枳殼:1.5 錢

  • 六一散:4 錢

  • 茯苓:3 錢

  • 通草:1.5 錢

  • 桔梗:2 錢

  • 半夏曲:2 錢

  • 陳皮:0.8 錢

  • 荷葉:1 角

頭痛身熱十餘日,大便瀉,舌黃,口渴咳嗽,是上焦暑濕夾風。

薄荷(一錢半),生苡仁(五錢),象貝(三錢),茯苓(三錢),杏仁(三錢),連翹(三錢),桔梗(三錢),陳皮(一錢),六一散(四錢),川鬱金(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薄荷 (1.5 克),生薏仁 (5 克),蛤蚧 (3 克),茯苓 (3 克),杏仁 (3 克),連翹 (3 克),桔梗 (3 克),陳皮 (1 克),六一散 (4 克),川鬱金 (1.5 克),桑葉 (1.5 克),竹葉 (30 片)

前日受寒,昨日先冷作顫,熱轉神昏,至今早始涼,此刻診兩手脈弦細,舌白口苦胃不開,是邪尚未化火,怕成瘧疾。

白話文:

前天受了寒,昨天先感到寒冷並發抖,然後發熱變得神志不清。到了今天早上才開始退燒,現在檢查,你的兩手脈象細而緊,舌苔白、口苦,胃口不好。這是因為邪氣還沒有轉化成火熱,擔心會轉成瘧疾。

蘇薄荷(一錢半),苦杏仁(三錢),乾薑(一錢),桂枝(一錢半),蘇梗(二錢),姜半夏(三錢),枳殼(一錢半),桔梗(一錢半),白蔻仁(五分,沖),陳皮(八分),生薑(二片)

白話文:

  • 薄荷:1.5 克

  • 苦杏仁:3 克

  • 乾薑:1 克

  • 桂枝:1.5 克

  • 蘇梗:2 克

  • 姜半夏:3 克

  • 枳殼:1.5 克

  • 桔梗:1.5 克

  • 白蔻仁:0.5 克(搗碎)

  • 陳皮:0.8 克

  • 生薑:2 片

下午發熱,不作冷,汗不透澈。脈數弦,舌黃,口不渴,小溲赤,已有兩三天,當屬伏邪之輕者,當用上中焦法,五日可望解,十天可已。

白話文:

下午發燒,但不畏寒,汗出不暢。脈搏快而弦緊,舌頭發黃,不口渴,小便發紅,這些症狀已經持續兩三天了。應該是輕微的伏邪(體內潛伏的病邪),應採用治療中焦的方法。預計五天就能緩解,十天就能痊癒。

蘇薄荷葉(一錢半),連翹(三錢),通草(一錢半),半夏曲(二錢),杏仁(三錢),厚朴(一錢),焦梔子(三錢),酒炒黃芩(一錢半),滑石(三錢),陳皮(八分),荷葉(一角)

白話文:

蘇薄荷葉(1.5 克),連翹(3 克),通草(1.5 克),半夏曲(2 克),杏仁(3 克),厚朴(1 克),焦梔子(3 克),酒炒黃芩(1.5 克),滑石(3 克),陳皮(0.8 克),荷葉(1/4 片)

胃中梗塞,或酸或苦,無物不嘔,已有三月,舌黃厚,脈弦細,當屬肝陽犯胃。

炒川連(一錢),杏仁(二錢),陳皮(八分),降真香(一錢),炒乾姜(三錢),姜半夏(二錢),當歸(三錢),川鬱金(一錢半),枳殼(一錢半),廣木香(一錢),生白芍(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川連:1 錢

杏仁:2 錢

陳皮:8 分

降真香:1 錢

炒乾薑:3 錢

姜半夏:2 錢

當歸:3 錢

川鬱金:1.5 錢

枳殼:1.5 錢

廣木香:1 錢

生白芍:3 錢

荷葉:一片

產後左關本虛,以嗣育皆肝藏事,產後去血過多,故須百日後始復。今況又外感風熱,出汗太多。今均已愈,惟胃口尚不如前,左關尚小,再擬益血壯筋。

白話文:

產後左側的脈象本來就虛弱,而且懷孕生子都與肝臟有關,產後失血過多,所以需要一百天才能恢復。現在的情況是又受到外來的風熱,導致出汗太多。現在雖然都已經痊癒,但是胃口還不如從前,左側的脈象還比較弱,建議再調理一段時間補氣血和強健筋骨。

大生地(八錢),炒白芍(三錢),炒杜仲(三錢),地骨皮(三錢),歸身(三錢),制狗脊(三錢),建石斛(三錢),陳皮(八分),甘杞子(三錢),川續斷(三錢),炒丹皮(三錢)

白話文:

大生地(40 克),炒白芍(15 克),炒杜仲(15 克),地骨皮(15 克),歸身(15 克),制狗脊(15 克),建石斛(15 克),陳皮(4 克),甘杞子(15 克),川續斷(15 克),炒丹皮(15 克)

傷風,脈弦滯去而稍數,舌仍黃,耳響聾。咳嗽與痰尚有,再當前法。

北沙參(六錢),麥冬(三錢),象貝(五錢),冬桑葉(一錢半),石菖蒲(一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半),滑石(三錢),薄荷梗(二錢),生苡仁(六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北沙參 (6 克)

麥冬 (3 克)

象貝 (5 克)

冬桑葉 (1.5 克)

石菖蒲 (1 克)

桔梗 (2 克)

生甘草 (1.5 克)

滑石 (3 克)

薄荷梗 (2 克)

生苡仁 (6 克)

竹肉 (1 丸)

諸筋抽痛,足底作癢,頭風作痛,右寸大,余均虛,當屬肝血虛風。

大生地(六錢),歸身(三錢),川續斷(三錢),炒刺蒺藜(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炒旱蓮草(一錢半),茯苓(三錢),懷山藥(三錢),炒白芍(二錢),麥冬(三錢),生牡蠣(五錢)

白話文:

大地黃(6克),當歸身(3克),川斷(3克),炒蒺藜(3克),桑葉(1.5克),炒旱蓮草(1.5克),茯苓(3克),懷山藥(3克),炒白芍(2克),麥冬(3克),生牡蠣(5克)

伏邪八日已有汗,舌黃口渴唇焦。今日有昏語,胸中痛,動則欲嘔,是屬上焦心肺,現在走心,兼有肝氣,須防嘔蛔與痙。

白話文:

受到邪氣入侵,汗出八日,舌頭發黃、口渴、嘴脣乾燥。今天出現神志不清,胸部疼痛,一動就想要嘔吐,這些都屬於上焦(心肺)的症狀。現在邪氣已經蔓延到心,並伴有肝氣,需要注意防止嘔吐蛔蟲和抽搐。

羚羊角(二錢,先煎),鮮生地(八錢),麥冬(三錢),連翹(三錢),金銀花(三錢),石菖蒲(一錢半),川連(八分,薑汁炒),歸尾(三錢),益元散(三錢),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陳皮(八分),竹肉(一丸)

白話文:

羚羊角(30克,先煎)

鮮生地黃(120克)

麥冬(45克)

連翹(45克)

金銀花(45克)

石菖蒲(22.5克)

川連(12克,用薑汁炒過)

歸尾(45克)

益元散(45克)

川楝子(45克)

酒元胡(22.5克)

陳皮(12克)

竹肉(1顆)

冬溫惡寒去,皮膚有涼時,而仍有熱時,口能渴,舌漸化燥,大便瀉,小便有,是移熱已解,而肺陰餘熱未除,再當遵葉氏甘寒法矣。惟太陽經與兩手腕牽掣,且嘔酸綠水,是仍屬夾有肝氣,法當復入肝藥,而避去甘味,以嘔家忌甘也。

白話文:

冬天感到溫暖,不再畏寒。皮膚有時涼爽,有時仍然發熱。口渴,舌頭逐漸乾燥。大便稀溏,小便正常。這些症狀表明發熱已經減輕,但肺部的餘熱尚未消除。此時應繼續採用葉氏的甘寒方法治療。但是,太陽經與兩個手腕部位仍然疼痛,且嘔吐酸綠色的水。這說明仍然夾雜著肝氣。治療方法應當再次加入肝藥,但避免使用甘味,因為嘔吐者忌甘。

苦杏仁(三錢),象貝(五錢),生白芍(二錢),焦梔子(三錢),栝蔞皮(三錢),陳皮(八分),冬桑葉(二錢),天花粉(三錢),苦桔梗(一錢半),黃芩(三錢),連翹(三錢),生薑(二片)

白話文:

苦杏仁(10克),象貝(16克),生白芍(6克),焦梔子(10克),栝蔞皮(10克),陳皮(2.5克),冬桑葉(6克),天花粉(10克),苦桔梗(5克),黃芩(10克),連翹(10克),生薑(2片)

此姜所以除嘔也,平肝也。丹溪有生薑梔子湯,用以通肝熱,祈勿泥。

感風肌熱已久,今已有汗,而舌黃口燥,咳嗽痰如水,喉癢,診脈弦數。據書風溫日久,表裡均熱,當用甘寒。

苦杏仁(三錢),生甘草(一錢),桔梗(二錢),羚羊角(二錢,先煎),根生地(六錢),地骨皮(三錢),冬桑葉(一錢半),橘紅(八分),麥冬(三錢),生玉竹(三錢),象貝(五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苦杏仁(15克)

生甘草(5克)

桔梗(10克)

羚羊角(10克,先煎)

生地(30克)

地骨皮(15克)

冬桑葉(7.5克)

橘紅(4克)

麥冬(15克)

生玉竹(15克)

象貝(25克)

竹肉(5克)

濕瘧以溫脾得止,述胃開,大便已燥,小溲亦長,舌苔黃去而尚厚仍滑,尚非過燥之候。擬再祛濕溫中。

東洋參(三錢),陳皮(八分),茯苓(三錢),生苡仁(六錢),焦冬朮(三錢),炮薑炭(一錢半),清炙甘草(八分),廣木香(一錢),礬半夏(三錢),桂枝(一錢半),炒穀芽(五錢),生薑(二片),紅棗(七枚)

白話文:

東洋參:3 錢

陳皮:0.8 錢

茯苓:3 錢

生薏仁:6 錢

焦冬朮:3 錢

炮薑炭:1.5 錢

清炙甘草:0.8 錢

廣木香:1 錢

礬半夏:3 錢

桂枝:1.5 錢

炒穀芽:5 錢

生薑:2 片

紅棗:7 顆

少腹痛,氣升作嘔,診脈兩關尺獨大,咳嗽多痰,患經四載,此屬奔豚,當用石頑先生法。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酒元胡(一錢半),生牡蠣(六錢),烏鰂骨(三錢),降真香(一錢半),生香附(一錢半),炒白芍(三錢),澤瀉(三錢)

白話文:

當歸(15克),川楝子(15克),小茴香(15克,炒過),酒元胡(7.5克),生牡蠣(30克),烏鰂魚骨(15克),降真香(7.5克),生香附(7.5克),炒白芍(15克),澤瀉(15克)

四帖痛去,而咳嗽多痰,再以前法,復以息風。

外感去後,帶起肝痛作嘔,口渴,脈弦數。

歸鬚(三錢),炒川連(一錢),杏仁(三錢),炒白芍(三錢),川楝子(三錢),半夏曲(三錢),降真香(一錢),鮮生地(二片,泡),酒元胡(一錢半),陳皮(八分),生香附(一錢半)

白話文:

歸鬚(9克)

炒川連(3克) 杏仁(9克) 炒白芍(9克) 川楝子(9克) 半夏曲(9克) 降真香(3克) 鮮生地(兩片,浸泡) 酒元胡(4.5克) 陳皮(2.4克) 生香附(4.5克)

兩劑痛嘔皆去。

診脈沉弦,五更腹痛作溏,當用建中加減。

當歸(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制香附(三錢),生白芍(五錢),南天燭(六錢),陽春砂(八分,沖),川續斷(三錢),桂枝(一錢半),炒丹皮(三錢),陳皮(一錢)

白話文:

  • 當歸:3 錢

  • 清炙甘草:1.5 錢

  • 生牡蠣:5 錢

  • 制香附:3 錢

  • 生白芍:5 錢

  • 南天燭:6 錢

  • 陽春砂:0.8 錢(先煎)

  • 川續斷:3 錢

  • 桂枝:1.5 錢

  • 炒丹皮:3 錢

  • 陳皮:1 錢

厥陰大瘧自愈後,左肋生有瘧母且多,咳嗽痰少,診脈右手已調,右關弦數。大凡瘧母,久則必失紅,且塊形日增痛,今已患有咳嗽,豈已愈之事,故用薛氏法八劑未效。鄙見仍須進之,藥足其瘧母自消。

白話文:

瘧疾病患自癒後,左肋長了許多瘧疾腫塊,合併咳嗽但痰少,診脈時發現右手脈象已正常,但右手關脈位置有弦脈且脈率較快。瘧疾腫塊通常會隨著時間發展而消失,但在病情延宕的情況下,容易導致臉色蒼白,且腫塊會逐漸變大並伴隨疼痛。現在患者已併發咳嗽,難道真的已經痊癒了嗎?因此,按照薛姓醫師的方法服用了八劑藥物,但效果不佳。我的看法是,仍然需要繼續服用藥物,等藥物劑量足夠,瘧疾腫塊自然會消失。

炙鱉甲(六錢),當歸(三錢),小青皮(一錢半),旋覆花(三錢,包煎),炙龜板(四錢),生牡蠣(六錢),柏子仁(四錢),青蔥管(二支),生地(五錢),軟柴胡梢(一錢半),冬桑葉(一錢)

白話文:

炙鱉甲(36克),當歸(18克),小青皮(9克),旋覆花(18克,包煎),炙龜板(24克),生牡蠣(36克),柏子仁(24克),青蔥管(2根),生地黃(30克),軟柴胡梢(9克),冬桑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