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畹香

《張畹香醫案》~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卷上

冬溫十四日,身似涼,脈仍大有數意,而久按無力,是屬邪減退,舌亦滑潤,尚灰,兩邊黃,面紅,目白紅色,口舌自覺燥,仍屬肝肺之餘熱未淨也。查溫病,古有葳蕤湯,其意首存津液也。此症病中經,至未經通走,故致肝熱而作驚多怒,湯中有白薇,能定驚涼血,擬以治此。

白話文:

連續發燒14天後,身體感覺涼快,脈象仍強而有力,但按壓時間長會感覺無力,這是病邪減退的徵兆。舌頭仍然光滑潤滑,但顏色偏灰,兩側發黃。臉色潮紅,眼睛呈現白色和紅色,嘴巴和舌頭感覺乾燥。這表明肝肺餘熱尚未完全清退。

查閱溫病古籍,有葳蕤湯一方,其意在於首重補充津液。此症患者病邪滯留在經脈之中,未能順利通走,因此導致肝熱而產生容易受到驚嚇、發怒等症狀。方中含有白薇,可以平息驚悸、涼血止血,用來治療此症。

玉竹(三錢),北沙參(三錢),炒麥冬(三錢),白薇(三錢),炒丹皮(三錢),象貝母(三錢)陳皮(一錢),焦山梔(三錢),茯苓(四錢),連翹(三錢),冬桑葉(二錢),金銀花(二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生玉竹(15克),北沙參(15克),炒麥冬(15克),白薇(15克),炒丹皮(15克),象貝母(15克),陳皮(5克),焦山梔(15克),茯苓(20克),連翹(15克),冬桑葉(10克),金銀花(10克),竹肉(1丸)

如時昏時清,當去白薇,加砂殼(一錢半)以運濕舒肝,以素體有濕多郁也。

大便以增液而解,可知其沸陰之熱,精液得滋潤,必不以苦寒而燥之也。診脈左手已細軟,右關已大去而尚有數象,舌苔尚黑燥。然有脫象,喉舌尚燥,再當遵《條辨》法,養其肺陰,用清燥湯

白話文:

大便通過補充津液而變得通暢,說明體內有虛熱,精液得到滋潤,就不會因為苦寒的藥物而乾燥了。診脈時,左手脈已變得細軟,右手關脈已大大消失,但仍有脈象較快的情況,舌苔仍是黑色乾燥的。但是有脫水的跡象,喉嚨和舌頭仍很乾燥,再應該遵循《條辨》的方法,滋養肺陰,使用清燥湯。

沙參(八錢),麥冬(五錢),根生地(六錢),生白芍(三錢),陳皮(一錢),知母(三錢)天花粉(三錢),象貝母(五錢),生穀芽(五錢),羚羊角(三錢,先煎),元參(三錢),冬桑葉(一錢半)

溫邪先里解,而後出表,故能出汗且多㾦,是夾濕之體,肌肝尚蒸蒸然,舌苔仍黑,惟較前減,再當增液托邪,加以開肺,助之出表而全解。

白話文:

溫邪(風熱)先鬱積在體內,然後發散到體表,所以能出汗並且汗液多黏。這是濕氣夾雜在體內的情況,肌肉和肝臟仍然悶熱,舌苔仍然發黑,只是比之前有所減輕。接下來應繼續增加體液,托出邪氣,同時打開肺氣,幫助邪氣發散出來,才能完全康復。

地骨皮(四錢),苓皮(五錢),黃芩(三錢,酒炒),北沙參(六錢),麥冬(三錢,連心)元參(三錢),根生地(五錢),桔梗(二錢),連翹(四錢),羚羊角(二錢,另包先煎),象貝母(五錢),金銀花(三錢),蟬蛻(一錢半)

白話文:

  • 地骨皮:4 錢
  • 苓皮:5 錢
  • 黃芩:3 錢(炒酒)
  • 北沙參:6 錢
  • 麥冬:3 錢(連心)
  • 元參:3 錢
  • 根生地:5 錢
  • 桔梗:2 錢
  • 連翹:4 錢
  • 羚羊角:2 錢(另包,先煎)
  • 象貝母:5 錢
  • 金銀花:3 錢
  • 蟬蛻:1.5 錢

兩太陽與腰痛,稍有咳嗽喉啞痛,脈左關反大,而舌苔燥,當用從症不從脈法。

杏仁(三錢),蘇薄荷(二錢半,淨葉),冬桑葉(二錢半),象貝母(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半),射干(一錢半),麥冬(三錢),連翹(三錢),酒黃芩(一錢半),枳殼(一錢半),竹葉(二十四片)

白話文:

材料:

  • 杏仁:15克
  • 蘇薄荷(只用葉子):12.5克
  • 冬桑葉:12.5克
  • 象貝母:15克
  • 桔梗:10克
  • 生甘草:7.5克
  • 射干:7.5克
  • 麥冬:15克
  • 連翹:15克
  • 酒黃芩:7.5克
  • 枳殼:7.5克
  • 竹葉(切成片狀):適量

厥陰瘧已止,停藥又起,左手虛,再以何人法。

制首烏(六錢),文黨參(三錢),炙鱉甲(五錢),青蒿梗(三錢),炮薑炭(一錢),冬桑葉(一錢半),煅牡蠣(五錢),當歸(三錢),桂枝(一錢),炙甘草(一錢半),炒白芍(三錢)

白話文:

何首烏(6錢)、西洋參(3錢)、炙鱉甲(5錢)、青蒿梗(3錢)、炮薑炭(1錢)、冬桑葉(1.5錢)、煅牡蠣(5錢)、當歸(3錢)、桂枝(1錢)、炙甘草(1.5錢)、炒白芍(3錢)

諸筋骨痛,咳嗽,無味,脈澀,當滋血息風。

大生地(六錢),當歸(三錢),丹參(四錢),川續斷(三錢),甘杞子(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炒白芍(二錢),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陳皮(八分)

白話文:

  • 大生地:6 克

  • 當歸:3 克

  • 丹參:4 克

  • 川續斷:3 克

  • 甘枸杞:3 克

  • 冬桑葉:1.5 克

  • 炒白芍:2 克

  • 生牡蠣:5 克

  • 陽春砂:0.8 克(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 陳皮:0.8 克

痛瘥而作瀉,胃不開,舌尚黃,脈左手關尚弦,再以肝法建中湯法。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桂枝(一錢半),酒元胡(一錢半),炒白芍(四錢),清炙甘(一錢半),川續斷(三錢),制香附(三錢),川石斛(三錢),陳皮(八分),礬半夏(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當歸(15克),川楝子(15克),桂枝(7.5克),酒元胡(7.5克),炒白芍(20克),清炙甘草(7.5克),川續斷(15克),制香附(15克),川石斛(15克),陳皮(4克),礬半夏(15克),荷葉(一片)

寒熱往來,出汗已有四個月,脈弦細,此屬肝虛。當用清骨散

青蒿梗(三錢),炙鱉甲(五錢),生地(六錢),當歸(三錢),地骨皮(四錢),銀胡(一錢半),秦艽(一錢半),生牡蠣(五錢),川石斛(三錢),新會皮(八分)

白話文:

艾草(3 錢)

紫珠草(5 錢)

生地黃(6 錢)

當歸(3 錢)

地骨皮(4 錢)

銀胡(1.5 錢)

秦艽(1.5 錢)

生蠔(5 錢)

川石斛(3 錢)

新會皮(8 分)

氣急是老病,今傷風半個月,自然氣愈急,咳嗽無痰,脈左手大,右手弱,尚身熱頭痛。擬清金平木法。

蘇薄荷(一錢半),杏仁(三錢),連翹(三錢),生甘草(一錢半),杏梗(三錢),象貝(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麥冬(三錢),陳皮(八分),竹葉(卅片)

白話文:

薄荷葉(1.5克),杏仁(3克),連翹(3克),甘草(1.5克),杏仁梗(3克),貝殼(3克),桑葉(1.5克),牡蠣(5克),陽春砂(0.8克,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麥冬(3克),陳皮(0.8克),竹葉(30片)

外感後,諸恙皆去,胃亦開,再益其陰。

大生地(六錢),歸身(三錢),續斷(三錢),川石斛(三錢),甘杞子(三錢),新會皮(八分),炒白芍(三錢),丹參(三錢),茯苓(三錢),制狗脊(三錢)

白話文:

生地(6錢),當歸(3錢),續斷(3錢),石斛(3錢),枸杞子(3錢),陳皮(8分),炒白芍(3錢),丹參(3錢),茯苓(3錢),杜仲(3錢)

風木乘脾,口燥背冷腹痛,氣急咳嗽,總屬肝也。

當歸(三錢),生白芍(五錢),桂枝(一錢半),清炙甘(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澤瀉(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生茅朮(一錢半),制香附(三錢),陳皮(八分),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當歸(3錢生、5錢白)

桂枝(1錢5分)

清心蓮子(1錢5分)

冬桑葉(1錢5分)

生牡蠣(5錢)

澤瀉(3錢)

陽春砂(8分,共煎)

生附子(1錢5分)

制香附(3錢)

陳皮(8分)

乾荷葉(1片)

書以傷風不忌油膩,每致耳聾,又年未四旬,從無虛致耳聾之事,耳病有四條,彼動云虛者,不知醫也。

滾痰丸(三錢,同煎),滑石(三錢),冬桑葉(一錢半),杏仁(三錢),象貝(三錢),橘紅(八分),桔梗(二錢),刺蒺藜(三錢,炒),薄荷梗(三錢),川石菖蒲(八分),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滾痰丸(三分,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滑石(三分),冬桑葉(一分五),杏仁(三分),象貝(三分),橘皮(八分),桔梗(二分),炒刺蒺藜(三分),薄荷梗(三分),川石菖蒲(八分),竹葉(三十片)

外感夾肝,身已涼,胃不開,甘寒法。

杏仁(三錢),麥冬(三錢),生甘草(一錢半),桔梗(二錢),生穀芽(四錢),陽春砂(八分同煎),生牡蠣(五錢),象貝(三錢),陳皮(八分),冬桑葉(一錢半),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杏仁(15克),麥冬(15克),生甘草(7.5克),桔梗(10克),生穀芽(20克),陽春砂(4克,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生牡蠣(25克),象貝(15克),陳皮(4克),冬桑葉(7.5克),乾荷葉(5克)

痛瘥,大便已解,診右寸起徐弱,再以前法。

熟地,當歸(三錢),甘杞子(三錢),淡附子(一錢半),桂枝(一錢半),生白芍(三錢),續斷(三錢),制香附(三錢),陽春砂(八分,沖),懷牛膝(三錢),桂圓肉(十四枚)

白話文:

熟地黃,當歸(9克),枸杞子(9克),生附子(4.5克),桂枝(4.5克),生白芍(9克),續斷(9克),製香附(9克),陽春砂(2.4克,沖服),懷牛膝(9克),桂圓肉(14枚)

身涼後,尚舌黃,口渴,小溲短,氣急,是餘邪化火。惟諸筋作痛,是屬辛勞之業,病後血虛,故而致作痛。

羚羊角(二錢,先煎),杏仁(三錢),象貝(三錢),桔梗(三錢),續斷(三錢),根生地(五錢),陳皮(八分),冬桑葉(一錢半),生甘草(一錢半),栝蔞皮(三錢),生穀芽(四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皮   九升派金百貫錢印

身涼後,尚舌黃厚,大便不解,口渴咳痰,再當泄其風熱。

羚羊角(二錢先煎),杏仁(三錢),枳殼(一錢半),栝蔞仁(八錢),象貝(三錢),陳皮(八分),桔梗(二錢),川鬱金(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焦山梔(三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羚羊角(6克,先煎)

杏仁(9克)

枳殼(4.5克)

栝樓仁(24克)

海螺(9克)

陳皮(2.4克)

桔梗(6克)

鬱金(4.5克)

桑葉(4.5克)

炒梔子(9克)

竹節藥(1丸)

背冷氣急,腰痛舌黃,口燥,有汗,脈浮弦大,當屬少陽經感風。

蘇薄荷(一錢半,淨葉),羌活(一錢半),黃酒芩(二錢),杏仁(三錢),桂枝(一錢),清炙甘(一錢),姜半夏(二錢),陳皮(八分),連翹(三錢),焦山梔(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水薄荷(1.5錢,只用葉子)

羌活(1.5錢)

黃岑(2錢)

杏仁(3錢)

桂枝(1錢)

生薑半夏(2錢)

陳皮(0.8錢)

連翹(3錢)

焦山梔子(3錢)

荷葉(1/4片)

少陽症,身已涼,舌黃,口渴,咳嗽,痰厚,諸筋尚痛,脈平,當祛餘風熱。

羚羊角(一錢半,先煎),天花粉(三錢),生白芍(三錢),生穀芽(四錢),陳皮(八分),象貝(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續斷(三錢),杏仁(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荷葉(一角)

白話文:

羚羊角(1.5錢,先煎)

天花粉(3錢)

生白芍(3錢)

生穀芽(4錢)

陳皮(0.8錢)

象貝(3錢)

冬桑葉(1.5錢)

續斷(3錢)

杏仁(3錢)

陽春砂(0.8錢,與羚羊角同煎)

荷葉(1片)

胸中痛兼及腰間,作嘔黃水作苦,已有一月,診脈弦細,咳嗽寒熱,此屬少陽厥陰之合病。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桂枝(一錢半),炒川連(八分),半夏曲(三錢),陳皮(八分),真降香(一錢),生香附(一錢半),杏仁(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生薑(二片)

白話文:

當歸(15克),川楝子(15克),酒元胡(7.5克),桂枝(7.5克),炒川連(4克),半夏曲(15克),陳皮(4克),真降香(5克),生香附(7.5克),杏仁(15克),冬桑葉(7.5克),生薑(2片)

丁家沿之病,業將就痊,是知其病中走經,故用逍遙散法,而發疹出汗而解矣。若不從此著眼,勢必發狂,否則身熱至百餘日,而變幻叢生,為不治矣。所以學醫,總須多讀書,多看各家書籍,自然腹中淵博,胸有準繩。今將現在滋肺托邪,為前後調治之的方。特從尊處一轉,祈閱後仍付原人寄去為望,專此字達,並候在茲賢弟日安不一。兄畹香頓首。

白話文:

丁家沿的病已經快好了,我知道他患的是走經病,所以用了逍遙散療法,發疹出汗後就痊癒了。如果不這樣治療,必然會發狂,否則高燒一百多天,病變叢生,就沒救了。所以學習醫術,一定要多讀書,多看各家的醫書,自然能學識淵博,胸中有準則。現在我把滋補肺氣、託扶邪氣、前後調治的藥方給您。特地從您的住處寄來,請您過目後再寄還給原來的病人。專門寫信給您,並在此候候賢弟安好。兄長畹香頓首。

暑濕入肝,用藥胸痛作嘔皆去,而今日上午作冷作熱,出汗口渴,氣急舌黃,左手弦細,右手弦數。又以兩尺空大,因詢經事,再三詢問,始知已至五日,今日已止,則似瘧非瘧,夢多昏話,口苦,皆熱入血室之症矣。是怕為纏綿之兆,為多變幻之症矣。茲姑用逍遙散,復以暑法,為內外雙解之法程。

白話文:

濕熱進入肝臟,服藥後胸痛噁心想吐的症狀都消除,但今天早上出現間歇性發冷發熱的症狀,還伴隨著出汗、口乾、呼吸急促、舌苔黃、脈搏弦細,右手脈數偏多。此外,兩尺脈孔寬大,詢問月經情況,再三追問後才得知已經第五天,今天已經停止。症狀有點像瘧疾,但又有點不像,還會做夢、胡言亂語、口苦,這些都是熱症進入血室的表現。這種病症容易纏綿不休,變化多端。目前先用逍遙散治療,再配合祛暑的方法,採取內外雙解的治療方案。

柴胡(一錢半),薄荷(一錢半),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益元散(三錢),杏仁(三錢),麥冬(三錢),連翹(三錢),金銀花(三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柴胡(7.5克),薄荷(7.5克),當歸(15克),炒白芍(15克),川楝子(15克),酒元胡(7.5克),益元散(15克),杏仁(15克),麥冬(15克),連翹(15克),金銀花(15克),竹茹(1丸)

診脈已大起,惟全澀,澀屬血虛,惟舌稍黃,且有肝氣。擬滋補肝陰氣分復入舒肝。

大生地(一兩),當歸(三錢),續斷(三錢),制狗脊(三錢),真龜膠(三錢,烊沖),甘杞子(三錢),炒杜仲(三錢),建石斛(三錢),陽春砂(八分,研煎),懷山藥(四錢),新會皮(八分),桂圓肉(十枚)

白話文:

  • 生地:1兩

  • 當歸:3錢

  • 續斷:3錢

  • 制狗脊:3錢

  • 真龜膠:3錢(用熱水融化,再沖服)

  • 甘杞子:3錢

  • 炒杜仲:3錢

  • 建石斛:3錢

  • 陽春砂:8分(研磨成粉,與煎劑一起煎)

  • 懷山藥:4錢

  • 新會皮:8分

  • 桂圓肉:10枚

產後又溫邪後,脈左手小且調,是屬吉象。惟有數意,寐回冷汗,耳響,皆虛也。

生地(八錢),地骨皮(四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川石斛(三錢),新會皮(八分),黑穭豆皮(四錢),生牡蠣(四錢),炙龜板(三錢),生穀芽(四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生地黃(8錢),地骨皮(4錢),當歸(3錢),炒白芍(3錢),四川石斛(3錢),新會陳皮(8分),黑豆皮(4錢),生牡蠣(4錢),炙龜甲(3錢),生綠豆芽(4錢),荷葉(一片)

產後病外感,愈後迄今,五個月期未至,述飲食起居均好,脈亦右手好,左手沉小。虛是屬肝血之虛,當調其肝。

白話文:

產後得病是受外邪入侵,到現在已經五個月了,月經還沒有來,她說飲食起居都很正常,脈象右手的脈象良好,左手的脈象沉細。虛弱徵狀是屬於肝血虛弱,應該調理肝臟。

熟地(八錢),當歸(三錢),烏鰂骨(三錢),酒炒白薇(三錢),茜草(一錢半),續斷(三錢),甘杞子(三錢,炒),煅牡蠣(五錢),炮薑炭(五分),炒杜仲(三錢)

白話文:

熟地黃(8錢),當歸(3錢),烏賊骨(3錢),用酒炒過的白薇(3錢),茜草(1.5錢),續斷(3錢),炒過的枸杞子(3錢),煅烤過的牡蠣(5錢),用火烤製的生薑炭(5分),炒過的杜仲(3錢)

外感後,左手已靜,右手尚大,舌黃未去,面頭上有熱細瘰,肺主皮毛,頭為諸陽之首,當責肺分之濕熱,再擬清養肺陰法。

白話文:

風邪入侵後,左手已經恢復正常,但右手仍有餘熱,舌苔黃色尚未消退,臉上有細小的熱疹。肺臟主管皮膚,頭部是所有陽經的起始點,因此應將這些症狀歸咎於肺部的濕熱,再擬定清養肺陰的方法。

北沙參(六錢),麥冬(三錢),生地(五錢),生苡仁(六錢),象貝(三錢),炒丹皮(三錢),茯苓(三錢),百合(三錢),陳皮(八分),地骨皮(三錢),連翹(三錢),竹葉(二十片)

白話文:

北沙參(36克),麥冬(18克),生地黃(30克),生苡仁(36克),象貝(18克),炒丹皮(18克),茯苓(18克),百合(18克),陳皮(4.8克),地骨皮(18克),連翹(18克),竹葉(20片)

日發熱出汗,稍覺有冷,而病者不覺,總當以肺熱論。至發作有時,熱後出汗身涼,是寒熱分明,當從瘧治,第日發舌薄,即瘧亦在肺分,不必用柴胡少陽法也。惟純熱無寒,謂之癉瘧,當用白虎湯。若稍有寒,則桂枝白虎。茲姑減一等法,仍擬肺法,以蔻殼白芥子易桂枝可耳。

白話文:

每天發燒出汗,稍微覺得有點冷,但患者沒有感覺,總歸是認為肺部有熱。到發作的時候,發熱之後出汗,身體發涼,這是寒熱分明,應當用治療瘧疾的方法。但是如果每天發作,舌苔薄,即使是瘧疾,也屬於肺部,不必使用治療少陽經的柴胡。只有純粹發熱沒有寒氣的,叫做癉瘧,應當使用白虎湯。如果稍微有點寒氣,則使用桂枝白虎湯。現在姑且降低一級的治療方法,仍然採用治療肺部的辦法,可以用蔻殼和白芥子代替桂枝就可以。

杏仁(三錢),連翹(三錢),生薏仁(五錢),知母(三錢),六一散(三錢),白芥子(一錢半),白蔻殼(一錢),象貝(三錢),通草(一錢半),焦山梔(三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杏仁(15克),連翹(15克),生薏仁(25克),知母(15克),六一散(15克),白芥子(7.5克),白蔻殼(5克),象貝(15克),通草(7.5克),焦山梔(15克),竹葉(30片)

初起身熱,至今八日,面紅頭痛,口渴,舌黃滑,小便赤短,解時大便如水隨出,診脈左手數大,右亦然,而脾尤覺大,當屬冬溫,冬溫用三焦法。至左脅與背筋掣,與左邊頭尤痛,是素有肝氣,此時由外感帶起。又溫病往往有大便作瀉,乃肺移熱於大腸,由濕體之故,並非挾熱下利。

白話文:

生病一開始就發熱,持續到今天已有八天,臉紅頭痛,口渴,舌苔黃而潤滑,小便赤色而少,解小便時會隨之拉出大量水樣大便,診脈時發現左手脈象數大,右手也是,其中脾脈尤為大,這是典型的冬季溫病,應採用三焦法治療。

到後來,左脅和背部肌肉牽扯性疼痛,左邊頭部疼痛尤為劇烈,這是因為原本就有肝氣鬱結,此時受外邪感誘而發作。此外,溫病患者常常會出現大便瀉泄的情況,這是因為肺部的熱氣移轉到大腸,並且與體內濕氣有關,並不是因為熱邪導致的下利。

薄荷(一錢半),杏仁(三錢),白蔻仁(八分,沖),象貝(五錢),栝蔞皮(三錢),桔梗(一錢半),酒黃芩(三錢),厚朴(一錢),連翹(三錢),茯苓(四錢),陳皮(八分),桑葉(一錢半)

白話文:

薄荷 1.5 克,杏仁 3 克,白蔻仁 0.8 克(沖泡),象貝 5 克,栝蔞皮 3 克,桔梗 1.5 克,酒黃芩 3 克,厚朴 1 克,連翹 3 克,茯苓 4 克,陳皮 0.8 克,桑葉 1.5 克

暑濕從無大便攻瀉之理,此症患經二十餘日,歷服枳殼蔞仁多劑,昨日又以制軍,致舌苔雪花呃逆,昨用益陰固脾,瀉瘥呃減,惟舌尚雪花,若胃口日開無礙,脈仍弦,再擬復脈加減。

白話文:

暑濕病症中,不可能出現沒有大便的情況。這個病人已經生病二十多天了,期間多次服用枳殼、蔞仁等藥物。昨天又服用了制軍,導致舌苔變白、呃逆。昨天使用益陰固脾的藥物,瀉下減少了,呃逆也減輕了,但舌苔還是白的。如果胃口逐漸恢復正常,脈象仍然弦緊,可以考慮再次使用復脈加減。

生地炭(六錢),炒白芍(三錢),炒麥冬(三錢),清炙甘(三錢,勿少),懷山藥(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旋覆花(三錢,包煎),陳皮(一錢),炙龜板(四錢),廣木香(一錢),生苡仁(六錢),紅棗(七枚)

白話文:

  • 生地炭:30 克
  • 炒白芍:15 克
  • 炒麥冬:15 克
  • 清炙甘草:15 克(勿少於 15 克)
  • 懷山藥:25 克
  • 陽春砂:4 克(與其他藥物一起煎煮)
  • 旋覆花:15 克(包裹煎煮)
  • 陳皮:5 克
  • 炙龜板:20 克
  • 廣木香:5 克
  • 生苡仁:30 克
  • 紅棗:7 枚

暑濕誤下,致舌雪花,口燥甚,大便已止,呃已去,出冷汗,脈左手已小,右手尚大,再以前法。

真大生地(六錢),生白芍(五錢),麥冬(五錢),清炙甘(三錢,勿少),地骨皮(四錢),陳皮(一錢半),陽春砂(八分,同煎),炙龜板(四錢),黑穭豆皮(五錢),生牡蠣(五錢),澤瀉(三錢)

白話文:

  • 真大生地:6錢

  • 生白芍:5錢

  • 麥冬:5錢

  • 清炙甘草:3錢(不可少)

  • 地骨皮:4錢

  • 陳皮:1錢半

  • 陽春砂:8分(與其他藥材共煎)

  • 炙龜板:4錢

  • 黑穭豆皮:5錢

  • 生牡蠣:5錢

  • 澤瀉:3錢

瘧後或間日,或日日,已兩個月,熱轉輕有汗,汗後又冷,汗後嗜臥,轉側身重,舌白苔滑,或有時黃滑,口燥不能飲,飲後嘔黃水,噯風,腹痛,口味淡且滯,胃久不開,診脈皆滯緩,熱時之數不作憑。此屬太陰經濕瘧,為日已久,且在秋中,擬溫劫濕邪。

白話文:

瘧疾病後,發燒間隔一天或每天,持續了兩個月,發燒變輕微並出汗,出汗後又發冷,出汗後喜歡躺著,翻身時身體沉重,舌苔白滑,有時黃滑,口乾無法喝水,喝水後嘔吐黃水,打嗝放屁,腹部疼痛,口味淡而滯口,胃部長期不適,把脈都感覺阻塞緩慢,發熱時脈搏的次數不能作為依據。這屬於太陰經濕瘧,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且在秋季,準備溫化消除濕邪。

葉氏方。

焦茅朮(三錢),草果仁(六分),檳榔(一錢),製半夏(五錢),藿香(二錢),炒乾姜(八分),白芥子(一錢半),厚朴(一錢半),陳皮(八分),桂枝(八分),鮮老薑(二片,泡)

白話文:

苦蒿 3 克,草果仁 0.6 克,檳榔 1 克,半夏 5 克,藿香 2 克,乾薑 0.8 克,芥子 1.5 克,厚朴 1.5 克,陳皮 0.8 克,桂枝 0.8 克,生薑 2 片(泡水)

患肚癰後致弱,所以脈虛小之至,嗣後逢吃力,必咳嗽失血,又腰足骨痠,是可知肝腎陰分至虛。

熟地(六錢),炙龜板(四錢),當歸(三錢),續斷(三錢),北五味(一錢,搗碎),炒杜仲(三錢),炮薑炭(一錢),建石斛(三錢),新會皮(八分),制狗脊(三錢)

白話文:

熟地黃(6錢),炙燒過的龜甲(4錢),當歸(3錢),續斷(3錢),搗碎的北五味子(1錢),炒過的杜仲(3錢),炮製過的薑炭(1錢),建石斛(3錢),新會柑皮(8分),處理過的狗脊(3錢)

肝病脹均差,而如崩亦減而帶甚,脈仍弦數,再以調肝。

大生地(六錢),當歸(三錢),生白芍(三錢),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生牡蠣(六錢),炒丹皮(三錢),澤瀉(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石葦(五錢)

白話文:

大地黃(60克),當歸(30克),生白芍(30克),川楝子(30克),酒元胡(15克),生牡蠣(60克),炒丹皮(30克),澤瀉(30克),陽春砂(8分,同煎),石葦(50克)

久咳痰臭氣急,口味甜,小溲紅,診脈弦大,當屬肺分風熱。

羚羊角(二錢,先煎),苦杏仁(三錢),象貝(三錢),桔梗(一錢半),橘紅(八分),冬桑葉(一錢半),連翹(三錢),焦山梔(三錢),栝蔞皮(三錢),蘇薄荷葉(一錢半),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羚羊角(6 克,先煎),苦杏仁(9 克),象貝(9 克),桔梗(4.5 克),橘紅(2.4 克),冬桑葉(4.5 克),連翹(9 克),焦山梔(9 克),栝蔞皮(9 克),蘇薄荷葉(4.5 克),竹葉(30 片)

久嗽,用藥臭痰已瘥,口味尚甜,脈尚弦而已小,再以甘寒。

羚羊角(二錢,先煎),元參(五錢),根生地(六錢),桔梗(三錢),麥冬(三錢),生甘草(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象貝(三錢),枳殼(一錢半),焦山梔(三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羚羊角(6克,先煮)

元參(15克)

生地(18克)

桔梗(9克)

麥冬(9克)

甘草(4.5克)

冬桑葉(4.5克)

象貝(9克)

枳殼(4.5克)

焦山梔(9克)

竹瀝丸(一丸)

久嗽夾有肝氣,今又外感,舌黃胃不開,怕冷,氣塞,再以金木法。

杏仁(三錢),麥冬(三錢),生甘草(一錢半),桔梗(二錢),白蔻殼(一錢),冬桑葉(一錢),生牡蠣(五錢),羚羊角(一錢半,先煎),陽春砂(八分,同煎),生穀芽(四錢),半夏曲(二錢),陳皮(八分)

白話文:

  • 杏仁(15克)
  • 麥冬(15克)
  • 甘草(7.5克)
  • 桔梗(10克)
  • 白蔻殼(5克)
  • 冬桑葉(5克)
  • 牡蠣(25克)
  • 羚羊角(7.5克,先煎)
  • 陽春砂(4克,與羚羊角同煎)
  • 穀芽(20克)
  • 半夏曲(10克)
  • 陳皮(4克)

上焦肺脹,已有一年,咳嗽痰少,口渴,舌黃,大便痛瀉,小溲少,脈弦細,當治上焦。

栝蔞皮(八錢),枳殼(一錢半),桔梗(三錢),象貝(三錢),陳皮(八分),冬桑葉(一錢半),生苡仁(六錢),茯苓皮(六錢),連翹(三錢),淡黃芩(三錢),薄荷葉(一錢半),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 冬瓜皮:120 克
  • 枳殼:22.5 克
  • 桔梗:45 克
  • 貝母:45 克
  • 橘皮:10 克
  • 桑葉:22.5 克
  • 薏仁:90 克
  • 茯苓皮:90 克
  • 連翹:45 克
  • 黃芩:45 克
  • 薄荷葉:22.5 克
  • 竹葉:30 片

去年三月間,忽然失紅,至今則有咳嗽,昨日寒熱,咳嗽而不失血,右脅痛,當用清金平木法。

杏仁(三錢),象貝(三錢),白蔻殼(一錢),桔梗(二錢),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麥冬(三錢),生玉竹(三錢),陳皮(八分),竹葉(二十四片)

白話文:

杏仁(15克),象貝(15克),白蔻殼(5克),桔梗(10克),冬桑葉(7.5克),生牡蠣(25克),陽春砂(4克,與其他藥物一同煎煮),麥冬(15克),生玉竹(15克),陳皮(4克),竹葉(24片)

產甫滿月,即發乾咳,至今半載,咳嗽未去,喉啞,盜汗,氣急,小溲熱,少寐,胃不開,舌黃,診右手甚虛,左手弦數,當屬肝風之妨肺。

白話文:

產後滿一個月後,產婦就開始出現乾咳,至今已持續半年,咳嗽未癒。同時伴有喉嚨沙啞、盜汗、氣喘、小便發熱、睡眠不佳、食慾不振,舌苔發黃。診脈後發現右手脈搏虛弱,左手脈搏弦急,應屬於肝風影響肺部。

大生地(六錢),生白芍(三錢),歸身(三錢),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沖),半夏曲(二錢),陳皮(八分),澤瀉(二錢),甘杞子(三錢),冬桑葉(一錢半)

白話文:

*生,二錢(二)

***,五)((若若文五()三三二,,,,,二(二,)

動則氣喘,屬腎虛,煙氣亦咳喘,屬肺分氣衝,脈弦細是肝沖。大抵肝腎之氣衝肺,而肺氣亦虛。

文元黨(四錢),焦冬朮(三錢),礬半夏(三錢),陳皮(八分),酒炒熟地(六錢),紫石英(三錢),當歸(三錢),煅牡蠣(四錢),炮姜(八分),五北味(一錢,搗碎)

白話文:

  • 熟地黃(炒過)6錢
  • 茯苓(黨參)4錢
  • 蒼朮(經過炭烤)3錢
  • 半夏(用明礬泡過)3錢
  • 陳皮(切碎)8分
  • 紫水晶3錢
  • 當歸3錢
  • 牡蠣(煅燒過)4錢
  • 炮製過的生薑8分
  • 枸杞子、山茱萸、菟絲子、五味子、覆盆子(合稱為「五北味」,搗成碎粉)1錢

所云刀譜中一方,其用玉竹、黃耆龍眼肉熬膏,代蜜為丸,為壯筋骨補氣血之用。觀藥品和平,大抵黃耆補表氣,龍眼肉補肝血,以玉竹為君者,玉竹有黃老之名,久服可仙,本草稱其益氣生津,功能不減人參,惟須多多益善耳。於足下體質,洵屬有益之至,惟鄙見欲其速效,若再加入熟地一斤,當歸一斤,川續斷一斤,於筋骨更有裨益,合否乞酌之。

白話文:

書中所說的方劑,是用玉竹、黃耆、龍眼肉熬煮成膏狀,再代替蜂蜜做成藥丸,用於強健筋骨和補氣血。從藥材來看,它們都很溫和。黃耆主要補氣,龍眼肉補肝血,而玉竹是君藥。玉竹又名黃老,傳說服用了它就能成仙。本草綱目說它能益氣生津,效果不亞於人參,只是用量要多多益善才好。對於您的體質,這方劑確實很有幫助。但依愚見,若想快速見效,不妨再多加熟地、當歸、川續斷各一斤,這樣對筋骨會更有好處。不知這樣建議您是否考慮?

肝痛已瘥,左脈尚弦數,述患經一年,曾經期至如崩,現尚早而如崩,腹中痛而脹,口渴,是可知其血之熱而不攝。

白話文:

肝臟疼痛已經好轉,但左手的脈搏仍然緊而跳動較快。患者述說患病一年,曾有過如同崩潰般的月經,現在仍然提前來潮且流量較多。腹中疼痛且脹氣,口渴。從這些症狀可以得知患者體內有熱且氣血失控。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生牡蠣(六錢),炒丹皮(三錢),生白芍(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澤瀉(三錢),茺蔚子(五錢),焦梔子(三錢),烏鰂骨(三錢)

白話文:

當歸(15克)

川楝子(15克)

酒元胡(7.5克)

生牡蠣(30克)

炒丹皮(15克)

生白芍(15克)

陽春砂(4克,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澤瀉(15克)

茺蔚子(25克)

焦梔子(15克)

烏鰂骨(15克)

咳嗽背冷,身上覺脹,脈弦浮,舌淨,當屬肺脹,用上焦法。

薄荷葉(一錢半),杏仁(三錢),栝蔞皮(五錢),白蔻殼(一錢),枳殼(二錢),桔梗(三錢),象貝(三錢),冬桑葉(一錢半),連翹(三錢),陳皮(一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薄荷葉(1.5錢)

杏仁(3錢)

栝蔞皮(5錢)

白蔻殼(1錢)

枳殼(2錢)

桔梗(3錢)

象貝(3錢)

冬桑葉(1.5錢)

連翹(3錢)

陳皮(1錢)

竹葉(30片)

久嗽舌黃,脈弦數,氣急發熱,當屬傷風帶起肝氣,又有重感。

薄荷葉(一錢半),白蔻殼(一錢),杏仁(三錢),瓜皮(三錢),連翹(三錢),象貝(三錢)生甘草(一錢),桔梗(三錢),冬桑葉(一錢半),刺蒺藜(三錢,炒),陳皮(八分),竹肉(一丸)

白話文:

薄荷葉(1.5克),白蔻殼(1克),杏仁(3克),瓜皮(3克),連翹(3克),象貝(3克),生甘草(1克),桔梗(3克),冬桑葉(1.5克),炒刺蒺藜(3克),陳皮(0.8克),竹肉(1丸)

肝鬱氣急,曾經音啞,吐紫血而愈。茲又氣急,先天癸至,周身又有風餅,是病屬肝氣風之升,據書當先通經水。

白話文:

肝氣鬱結,導致呼吸困難,發出嘶啞的聲音,吐出紫色的血後病情好轉。現在又出現呼吸困難,月經來潮,全身還有風疹塊,這表明病情屬於肝氣升浮。根據醫書,目前的治療重點應放在通經血。

丹參(五錢),當歸(三錢),茺蔚子(五錢),赤芍(二錢),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降真香(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刺蒺藜(三錢,炒),炒丹皮(三錢)

白話文:

丹參(25 克),當歸(15 克),茺蔚子(25 克),赤芍(10 克),川楝子(15 克),酒元胡(7.5 克),降真香(7.5 克),冬桑葉(7.5 克),刺蒺藜(15 克,炒),炒丹皮(15 克)

外感後用下法,大便已解,雖舌黃未去,而知味不渴,是內邪亦去其大半,乃耳脹腳手不能動,動則痛不可忍,是固產後血分之虛,帶起肝風。

白話文:

感染外邪後使用瀉下治療,大便已通暢,雖然舌頭還發黃,但味覺正常且不口渴,說明內在邪氣也已清除大半。但是出現了耳朵發脹、手腳不能動彈,一動就疼痛難忍,這是產後血氣虛弱,引發了肝風。

根生地(六錢),當歸(三錢),續斷(三錢),丹參(四錢),羚羊角(二錢,先煎),桂枝(一錢半),刺蒺藜(三錢,炒),片薑黃(三錢),生白芍(三錢),宣木瓜(三錢),嫩桑枝(一尺)

白話文:

  • 根生地:六克
  • 當歸:三克
  • 續斷:三克
  • 丹參:四克
  • 羚羊角:二克(先煎)
  • 桂枝:一克半
  • 刺蒺藜:三克(炒)
  • 片薑黃:三克
  • 生白芍:三克
  • 宣木瓜:三克
  • 嫩桑枝:一尺

大流鼻衄,甚至成桶,今已止而面色痿白,耳響,兩太陽痛,腰痠,舌黃,脈弦細,當用甘寒肺金。

根生地(八錢),元參(五錢),麥冬(三錢),象貝(三錢),炒丹皮(三錢),山茶花(三錢)生甘草(一錢半),桔梗(二錢),北沙參(五錢),生穀芽(四錢),竹葉(二十片)

白話文:

黨參(8錢),元參(5錢),麥冬(3錢),象貝(3錢),炒丹皮(3錢),山茶花(3錢),生甘草(1.5錢),桔梗(2錢),北沙參(5錢),生穀芽(4錢),竹葉(20片)

又外感,脈弦細,仍屬少陽症,已有三日。

柴胡(一錢半),酒黃芩(三錢),杏仁(三錢),半夏曲(二錢),陳皮(八分),冬桑葉(一錢半),炒川連(八分),川鬱金(一錢半),生香附(一錢半),枳殼(一錢半),連翹(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柴胡(15 克)

酒黃芩(30 克)

杏仁(30 克)

半夏曲(20 克)

陳皮(8 克)

冬桑葉(15 克)

炒川連(8 克)

川鬱金(15 克)

生香附(15 克)

枳殼(15 克)

連翹(30 克)

荷葉(5 克)

兩耳停痛且聾,而又痛響作瀉,以肝膽法,耳痛已去,惟尚流膿,即腹痛亦去,而口渴作響,改為水瀉,脈尚弦,再以風木法。

白話文:

兩個耳朵的疼痛和耳鳴同時消失,但是卻發出像腹痛一樣的聲音,用調理肝膽的方法,耳痛已經治癒,但是耳朵仍然流出濃液,腹痛也已經消失,但是卻感到口乾舌燥並且伴隨著腹痛的聲音,脈象仍然是緊而有力,再次使用調理風木的方法。

當歸(三錢),生白芍(三錢),桂枝(一錢),清炙甘(二錢),廣木香(一錢),焦茅朮(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宣木瓜(三錢),澤瀉(三錢),生牡蠣(五錢),生苡仁(五錢)

白話文:

  • **當歸:**9克

  • **生白芍:**9克

  • **桂枝:**3克

  • **清炙甘草:**6克

  • **廣木香:**3克

  • **焦茅朮:**4.5克

  • **冬桑葉:**4.5克

  • **宣木瓜:**9克

  • **澤瀉:**9克

  • **生牡蠣:**15克

  • **生苡仁:**15克

十八齡咳嗽失紅,已有兩年,寒熱已有十月,舌黃,咽中曾經艾炙,肋痛腹中痛瀉診脈浮弦小數。大抵五月間起病,初時由於暑風濕熱,久則傳入厥陰,清金平木法。

白話文:

一位18歲的患者有兩年咳嗽,伴有失聲,寒熱交替發作已有十月。舌苔黃,咽喉曾經艾灸治療。肋骨和腹部疼痛,腹瀉。診脈為浮弦小數。這種病情通常始於五月,最初是由於暑熱濕邪所致,久而久之傳入厥陰經,因此需要用清金平木的方法治療。

杏仁(三錢),桔梗(三錢),象貝(三錢),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沖),青蒿梗(三錢),炙鱉甲(五錢),六一散(四錢),冬桑葉(一錢半),生苡仁(五錢),通草(一錢半),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杏仁 (3 錢)、桔梗 (3 錢)、象貝 (3 錢)、生牡蠣 (5 錢)、陽春砂 (8 分,沖服)、青蒿梗 (3 錢)、炙鱉甲 (5 錢)、六一散 (4 錢)、冬桑葉 (1.5 錢)、生苡仁 (5 錢)、通草 (1.5 錢)、竹葉 (30 片)

氣衝咳嗽吐痰,逢酒煙則甚,總屬肝腎之虛氣上衝也。

熟地炭(八錢),當歸(三錢),淡附片(一錢半),炮薑炭(一錢),紫石英(三錢),五味子(二錢,搗碎),清炙草(一錢半),煅磁石(三錢),甘杞子(三錢),炒補骨脂(三錢),核桃肉(二枚)

白話文:

熟地黃(8錢),當歸(3錢),生附片(1.5錢),炮薑(1錢),紫石英(3錢),五味子(2錢,搗碎),生甘草(1.5錢),煅磁石(3錢),枸杞子(3錢),炒補骨脂(3錢),核桃仁(2個)

胃中痛先流涎,嘔清水味酸,每發如此。現尚不發,惟噯氣,舌白燥,胃不開,診脈沉澀,法當滋肝舒氣。

生地炭(六錢),當歸(三錢),制香附(三錢),廣木香(一錢),炮薑炭(一錢),清炙甘(一錢半),懷牛膝(三錢),炒半夏曲(三錢),陳皮(八分),甘杞子炭(三錢),生薑(二片),紅棗(七枚)

白話文:

  • 生地炭:6 克

  • 當歸:3 克

  • 制香附:3 克

  • 廣木香:1 克

  • 炮薑炭:1 克

  • 清炙甘草:1.5 克

  • 懷牛膝:3 克

  • 炒半夏曲:3 克

  • 陳皮:0.8 克

  • 甘杞子炭:3 克

  • 生薑:2 片

  • 紅棗:7 枚

作瀉已有四個月,舌黃,口微渴,腹響,診脈平,小溲如常,是當調其脾胃。

生冬朮(三錢),茯苓(三錢),廣木香(一錢),半夏曲(三錢),陳皮(八分),清炙甘(一錢半),澤瀉(三錢),陽春砂(八分,沖),焦梔子(三錢),生苡仁(五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冬朮(三錢)

茯苓(三錢)

廣木香(一錢)

半夏曲(三錢)

陳皮(八分)

炙甘草(一錢半)

澤瀉(三錢)

陽春砂(八分,沖服)

焦梔子(三錢)

生苡仁(五錢)

荷葉(一角)

傷風后帶起陰虛,當用甘寒,兼息肝風。

杏仁(三錢),根生地(六錢),麥冬(三錢),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續斷(三錢),象貝(三錢),桔梗(二錢),冬桑葉(一錢半),生甘草(一錢半),羚羊角(一錢半,先煎),竹肉(一丸)

白話文:

(**一個)

那隻),

一())))))))

冬溫十二日,舌中間灰色,兩邊白滑(是濕體故滑,)大便作瀉,喉痛,述口舌燥,是仍在肺陰,怕熱而不寒,可用甘寒法,手牽動,足筋痛,易於發怒,是仍屬肝風之動,舌尖紅,是心經之虛熱。最怕作蒙,查清金可以制木,而肺與心同為上焦,再擬生津去熱,復入利水之藥,小溲清長,其病自愈矣。

白話文:

冬天過後第十二天,舌頭中間呈灰色,兩側白而光滑(濕氣導致光滑),大便稀瀉,喉嚨疼痛,患者訴說口舌乾燥,說明體內仍有肺陰不足,畏熱而不畏寒,可用滋陰降熱的方法治療。手腳抽動,筋骨疼痛,容易發怒,說明肝風仍未平息。舌尖發紅,是心經虛熱。最擔心的是神志不清,查明金氣旺盛可以剋制肝木,而肺和心同屬上焦,再考慮滋生津液、清熱利水的藥物。小便清澈且量多,病情自然就會好轉。

又脈沉大而滯,是濕體之象,數屬化熱,而大屬陽脈,於病不悖,若小溲一長,其從無汗泄者,即可得汗而解。

北沙參(六錢),麥冬(三錢),羚羊角(二錢,先煎),連翹(三錢),炒丹皮(三錢),焦梔子(三錢),茯苓(四錢),生苡仁(四錢),象貝(五錢),陳皮(八分),冬桑葉(一錢半),燈心(一丸)

白話文:

北沙參(36克)

麥冬(18克)

羚羊角(12克,先煎)

連翹(18克)

炒丹皮(18克)

焦梔子(18克)

茯苓(24克)

生苡仁(24克)

象貝(30克)

陳皮(4.8克)

冬桑葉(9克)

燈心(1丸)

寒熱出冷汗,咳嗽痰紅,腹痛響瀉,兩腕腰痛,自正月至今,當屬肝風之射肺失紅。

青蒿梗(三錢),炙鱉甲(五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地骨皮(四錢),炙甘草(一錢半),桂枝(八分),生牡蠣(六錢),冬桑葉(一錢半),生地(五錢),續斷(三錢)

白話文:

  • 青蒿梗:3 錢

  • 炙鱉甲:5 錢

  • 當歸:3 錢

  • 炒白芍:3 錢

  • 地骨皮:4 錢

  • 炙甘草:1.5 錢

  • 桂枝:0.8 錢

  • 生牡蠣:6 錢

  • 冬桑葉:1.5 錢

  • 生地:5 錢

  • 續斷:3 錢

正月二十六日起,寒熱咳嗽痰紅,脈弦細,舌白,口渴,氣急。此屬風溫失紅(三月初一日)

元參(五錢),根生地(六錢),麥冬(三錢),羚羊角(一錢半,先煎),山茶花(三錢),象貝(三錢),桔梗(三錢),冬桑葉(一錢半),橘紅(八分),連翹(三錢),薄荷(一錢半),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元參(30克),根生地(36克),麥冬(18克),羚羊角(9克,先煎),山茶花(18克),象貝(18克),桔梗(18克),冬桑葉(9克),橘紅(4.8克),連翹(18克),薄荷(9克),竹葉(30片)

風溫十天,咳嗽作瀉,腹痛,舌黃口渴,脈弦數,是已化火,尚冷作熱,當表裡均解。

薄荷葉(一錢半),杏仁(三錢),淡黃芩(三錢),生白芍(三錢),生甘草(一錢半),生苡仁(六錢),象貝(三錢),桔梗(二錢),連翹(三錢),枳殼(一錢半),羚羊角(一錢半,先煎),竹肉(一丸)

白話文:

薄荷葉(5克),杏仁(10克),淡黃芩(1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5克),生苡仁(20克),象貝(10克),桔梗(7克),連翹(10克),枳殼(5克),羚羊角(5克,先煎),竹肉(1粒)

初時喉痛,作冷作熱,已有十日,欲嘔胸肋痛,咳嗽,尚無汗出,脈弦細,舌黃,是少陽經感風熱,當用逍遙散。

白話文:

一開始喉嚨痛,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已經持續十天了。有想嘔吐的感覺,胸肋處疼痛,咳嗽,但沒有出汗。脈搏弦細,舌頭發黃。這是少陽經受了風熱之邪引起的,應該使用逍遙散來治療。

薄荷葉(一錢半),柴胡(一錢半),歸鬚(三錢),赤芍(二錢),桂枝(八分),冬桑葉(一錢半),杏仁(三錢),川鬱金(一錢半),生香附(一錢半),降香(一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薄荷葉(1.5克),柴胡(1.5克),歸鬚(3克),赤芍(2克),桂枝(0.8克),冬桑葉(1.5克),杏仁(3克),川鬱金(1.5克),生香附(1.5克),降香(1克),荷葉(約1克)

風溫後又感風邪,致作冷出汗,舌白,脈弦,再當甘寒。

杏仁(三錢),象貝(三錢),冬桑葉(一錢半),麥冬(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陽春砂(八分,同煎),白蔻殼(一錢),根生地(五錢),陳皮(八分),竹葉(二十四片)

白話文:

杏仁(9克),象貝(9克),冬桑葉(4.5克),麥冬(9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陽春砂(2.4克,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白蔻殼(3克),根生地(15克),陳皮(2.4克),竹葉(24片)

外感後帶起肝風,虛頭暈。

生地(六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懷山藥(三錢),生石決明(五錢),煨天麻(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半夏曲(一錢半),陳皮(八分),續斷(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生地黃(6錢),當歸(3錢),炒白芍(3錢),懷山藥(3錢),生石決明(5錢),煨製的天麻(1錢半),桑樹的葉子(1錢半),半夏薑塊(1錢半),陳皮(8分),續斷(3錢),荷葉(1角)

風溫後,邪已淨,惟胃不開,稍有咳痰,兩脈甚虛。

北沙參(五錢),麥冬(三錢),生地(五錢),生白芍(三錢),象貝(三錢),新會皮(八分)生穀芽(四錢),茯神(三錢),冬桑葉(一錢半),清炙甘草(一錢),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北沙參(25 克),麥冬(15 克),生地黃(25 克),生白芍(15 克),象貝(15 克),新會陳皮(4 克),生穀芽(20 克),茯神(15 克),桑葉(7.5 克),炙甘草(5 克),荷葉(一片)

腹腰作痛,期早而多如崩狀,脈弦大,當調其肝。

大生地(六錢),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炒小茴香(一錢半),酒元胡(一錢半),烏鰂骨(三錢),白薇(三錢),茺蔚子(五錢),續斷(三錢),制香附(三錢)

白話文:

材料:

  • 大生地:6錢
  • 當歸:3錢
  • 川楝子:3錢
  • 炒小茴香:1.5錢
  • 酒元胡:1.5錢
  • 烏鰂骨:3錢
  • 白薇:3錢
  • 茺蔚子:5錢
  • 續斷:3錢
  • 制香附:3錢

身已涼,大便已解而不暢,惟咳嗽與痰氣急,咳時肋尚痛,舌苔尚黃厚,口燥而不渴,六脈弦小數,多夢話,再當涼肝息風。

白話文:

身體已經涼了,大便雖然解了但還是不暢通,主要是咳嗽和痰氣急促,咳嗽時肋骨部位還會痛,舌苔仍然是黃厚,嘴巴乾但不太渴,六脈細小而緊澀,常說夢話,仍然應該以清肝降火、平息肝風為治療原則。

根生地(五錢),生白芍(三錢),羚羊角(二錢,先煎),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炙鱉甲(五錢),當歸(三錢),象貝(三錢),陳皮(八分),陽春砂(八分,同煎),柏子仁(四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生地黃(5 錢),生白芍(3 錢),羚羊角(2 錢,先煎),冬桑葉(1.5 錢),生牡蠣(5 錢),炙鱉甲(5 錢),當歸(3 錢),象貝(3 錢),陳皮(0.8 錢),陽春砂(0.8 錢,與羚羊角一同煎),柏子仁(4 錢),竹茹(1 丸)

身熱三日,出冷汗,咳嗽有痰,胃不開,口燥頭眩,診脈弦,當用甘寒。

根生地(六錢),麥冬(三錢),地骨皮(四錢),生穀芽(四錢),象貝(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生石決明(五錢),冬桑葉(一錢半),新會皮(八分),續斷(三錢),竹葉(二十四片)

白話文:

六錢的根生地

三錢的麥冬

四錢的地骨皮

四錢的生穀芽

三錢的象貝

二錢的桔梗

一錢的生甘草

五錢的生石決明

一錢半的冬桑葉

八分的陳皮

三錢的續斷

二十四片的竹葉

胃痛大瘥且能食,而痛在右肋,診左手尚弦,右手已虛,厥陰大瘧後致此,是當再以清肝法。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炙鱉甲(五錢),青蒿梗(三錢),軟柴胡(一錢半),炒白芍(三錢),茯神(三錢),礬半夏(三錢),陳皮(八分),制香附(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當歸(18克)

川楝子(18克)

酒元胡(9克)

炙鱉甲(30克)

青蒿梗(18克)

軟柴胡(9克)

炒白芍(18克)

茯神(18克)

礬半夏(18克)

陳皮(4.8克)

制香附(18克)

荷葉(半個)

久經失紅,咳嗽右肋痛,總怕失紅復起,少寐即血分之虛,脈弦細,再當清金潤肺。大抵勞力持重之體,未有不虛者。

白話文:

長期失血,咳嗽伴有右側肋骨疼痛,擔心失血再次發生,少眠則表示氣血虛虧,脈象細而弦,仍須清熱潤肺。凡是勞作繁重的人,沒有不虛弱的。

生玉竹(五錢),大生地(八錢),生白芍(三錢),冬桑葉(一錢半),象貝(三錢),陳皮(八分),炒丹皮(三錢),麥冬(三錢),生牡蠣(五錢),軟柴胡梢(一錢半)

白話文:

生玉竹(25 公克),大生地(40 公克),生白芍(15 公克),冬桑葉(7.5 公克),象貝(15 公克),陳皮(4 公克),炒丹皮(15 公克),麥冬(15 公克),生牡蠣(25 公克),軟柴胡梢(7.5 公克)

咳嗽失紅,雖從去年發作,然昨診六脈弦數,決其出於肺臟。今日述胃不開,逢食即吐,不能起床,勢必夾有風溫。擬再用風溫失紅例治。

白話文:

患者咳嗽止血,雖然從去年開始發作,但昨天診脈發現六脈弦數,確定是由肺部引起的。今天患者表示胃部不適,進食後即嘔吐,無法起身,必是同時夾有風熱病症。計畫再次採用風熱失血的治療方式。

元參(五錢),根生地(六錢),麥冬(三錢),山茶花(三錢),冬桑葉(三錢),炙甘草(一錢半),絲瓜絡(三錢)

白話文:

元參(25克),根生地(30克),麥冬(15克),山茶花(15克),冬桑葉(15克),炙甘草(7.5克),絲瓜絡(15克)

自七月間起病,初時間日,今成兩發,小溲赤,足酸,腹中痛,肋痛,診脈弦細,當屬厥陰大瘧。

青蒿根(三錢),炙鱉甲(五錢),當歸(三錢),制首烏(六錢),煅牡蠣(五錢),青皮(一錢半),半夏曲(三錢),陳皮(八分),桂枝(一錢),炒白芍(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

白話文:

青蒿根(15克),炙烤後的鱉甲(25克),當歸(15克),經過加工的首烏(30克),煅燒過的牡蠣(25克),青皮(7.5克),半夏(15克),陳皮(4克),桂枝(5克),炒過的芍藥(15克),清烤過的甘草(7.5克)

夜多盜汗,舌黃滑,大便溏,胃亦不開,診脈弦小數,當益陰調土。

地骨皮(三錢),炙鱉甲(四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二錢),礬半夏(三錢),陳皮(八分),廣木香(一錢),黑穭豆衣(四錢),生牡蠣(五錢),清炙甘草(八分),荷葉(一角)

白話文:

地骨皮:3 克

炙鱉甲 :4 克 當歸 :3 克 炒白芍 :2 克 礬半夏 :3 克 陳皮 :0.8 克 廣木香 :1 克 黑穭豆衣 :4 克 :5 克 清炙甘草 :0.8 克 荷葉 :一片(以四分之一片為準)

兩肋與肋及腰背,皆脹滿塞悶,胃亦不開,每至午則痛,診右手弱,是素屬六陰,而左關獨起,是必屬肝氣之走絡。擬通其絡。

白話文:

胸腔兩側、肋骨和腰背部位都感覺脹滿不舒服,連胃部也打不開,每天到了中午就疼痛。檢查右手的脈搏虛弱,表示體質原本偏向陰寒,但左手的關脈卻跳動明顯,這一定是肝氣循經流注造成的。打算打通經絡來改善這個狀況。

當歸(四錢),炒白芍(三錢),生牡蠣(五錢),澤瀉(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炙鱉甲(五錢),旋覆花(三錢,包煎),片子薑黃(三錢),半夏曲(三錢),陳皮(八分),青蔥管(兩支)

白話文:

當歸(20克),炒白芍(15克),生牡蠣(25克),澤瀉(15克),陽春砂(4克,和藥一起煎煮),炙鱉甲(25克),旋覆花(15克,用紗布包起來煎煮),片仔薑黃(15克),半夏曲(15克),陳皮(4克),青蔥管(2根)

寒熱十三日,胸胃塞痛,脈弦細,當用逍遙散。

軟柴胡(一錢半),薄荷(一錢半),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炒白芍(二錢),川鬱金(一錢半),半夏曲(二錢),陳皮(八分),生香附(一錢半),荷葉(一角)

白話文:

軟柴胡(15克)

薄荷(15克)

當歸(30克)

川楝子(30克)

酒元胡(15克)

炒白芍(20克)

川鬱金(15克)

半夏曲(20克)

陳皮(8克)

生香附(15克)

荷葉(1/4片)

二月上旬身熱,今已涼,咳嗽多痰,冷汗,舌黃口燥,大便溏,氣急,診脈弦數,當屬風溫,久則化火之候。

根生地(六錢),麥冬(三錢),栝蔞皮(三錢),生苡仁(五錢),枳殼(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象貝(三錢),生甘草(一錢半),橘紅(八分),桔梗(三錢),焦山梔(三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天花粉(6 克),麥冬(3 克),栝樓皮(3 克),生苡仁(5 克),枳殼(1.5 克),冬桑葉(1.5 克),海螺殼(3 克),生甘草(1.5 克),陳皮(0.8 克),桔梗(3 克),炒梔子(3 克),竹瀝(1 粒)

鼻紅止,尚耳響,稍有咳嗽頭痛,當再治肺陰。

蘇薄荷葉(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麥冬(三錢),生甘草(一錢半),象貝母(三錢),根生地(六錢),桔梗(二錢),陳皮(八分),焦梔子(三錢),炒刺蒺藜(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薄荷葉(1.5 克),桑葉(1.5 克),麥冬(3 克),甘草(1.5 克),貝母(3 克),地黃(6 克),桔梗(2 克),陳皮(0.8 克),炒梔子(3 克),炒蒺藜(3 克),荷葉(10 克)

喉癢燥則嘔,間有稀水,味不酸,頭筋脹痛,腹脹,脈右手調,左手有數意,舌黃,大抵濕熱為病。

滑石(三錢),半夏曲(三錢),陳皮(八分),茯苓(四錢),生苡仁(五錢),連翹(三錢),焦山梔(三錢),通草(一錢),陽春砂(八分,沖),淡豆豉(三錢),絲瓜葉(二片),竹葉(二十片)

白話文:

滑石(15克),半夏(15克),陳皮(4克),茯苓(20克),苡仁(25克),連翹(15克),梔子(15克,炒焦),通草(5克),芒硝(4克,沖服),豆豉(15克),絲瓜葉(2片),竹葉(20片)

風邪解後,尚有餘熱,診脈稍弦滯,舌黃,乾咳作空嘔,出汗。擬用甘寒以解餘邪。

北沙參(六錢),麥冬(三錢),根生地(六錢),生甘草(一錢半),桔梗(一錢半),象貝(三錢),地骨皮(三錢),橘紅(八分),生穀芽(四錢),元參(三錢),竹肉(一丸)

白話文:

北沙參(36克),麥冬(18克),根生地(36克),生甘草(9克),茜茜(9克),象貝(18克),地骨皮(18克),橘紅(4.8克),生山藥(24克),元參(18克),竹茹(1丸)

濕瘧用溫燥脾經已效,第瘧症雖口渴,亦當用溫,況舌黃而滑,脈未滑利,據理仍當溫燥中焦,兼以通陽。

東洋參(一錢半),焦冬朮(三錢),當歸(三錢),陳皮(八分),厚朴(一錢),礬半夏(三錢),桂枝(一錢),炮薑炭(一錢),炒穀芽(五錢),陽春砂(同煎,八分),廣木香(八分),生薑(二片),紅棗(五枚)

白話文:

東阿參(1.5 克),焦冬朮(3 克),當歸(3 克),陳皮(0.8 克),厚朴(1 克),礬半夏(3 克),桂枝(1 克),炮薑炭(1 克),炒穀芽(5 克),陽春砂(同煎,0.8 克),廣木香(0.8 克),生薑(2 片),紅棗(5 枚)

舌白體肥,胃不甚開,大便易溏,或時作嘈,診脈短澀。在抵脾胃多濕痰,擬祛痰益脾。

焦冬朮(三錢),茯苓(三錢),製半夏(三錢),陳皮(八分),生益智仁(一錢半),炒穀芽(五錢),炒苡仁(六錢),廣木香(一錢),焦梔子(三錢),連翹(三錢),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焦冬朮(15克)

茯苓(15克)

製半夏(15克)

陳皮(4克)

生益智仁(7.5克)

炒穀芽(25克)

炒苡仁(30克)

廣木香(5克)

焦梔子(15克)

連翹(15克)

乾荷葉(一片)

今日診兩手,皆較前大而有力,右滑利,惟左手尚澀,左手屬血,澀屬血虛,再擬肝腎血分葉。

大生地(八錢),當歸(三錢),甘杞子(三錢),炒棗仁(三錢),茯神(三錢),炒杜仲(三錢),川續斷(三錢),制狗脊(三錢),懷山藥(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半)

白話文:

生地黃(8錢),當歸(3錢),枸杞子(3錢),炒酸棗仁(3錢),茯苓塊(3錢),炒杜仲(3錢),川續斷(3錢),制狗脊(3錢),淮山藥(5錢),茯苓(3錢),陳皮(1錢5分)

傷風日久,痰黏喉中有聲,脈弦,當用甘寒法。

杏仁(三錢),馬兜鈴(三錢),象貝(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半),麥冬(三錢)陳皮(八分),冬桑葉(一錢半),連翹(三錢),根生地(六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 杏仁:3 克

  • 馬兜鈴:3 克

  • 象貝:3 克

  • 桔梗:2 克

  • 生甘草:1.5 克

  • 麥冬:3 克

  • 陳皮:0.8 克

  • 冬桑葉:1.5 克

  • 連翹:3 克

  • 根生地:6 克

  • 竹葉:30 片

婦女以肝臟為先天,肝血若足,自無胎產之病,或易於小產者,非氣不能包,即屬肝虛生熱,致胎元不穩,此症小產後,右手已起,左手稍小,惟似有微數意,可知是肝虛生熱之體,再擬柔益肝臟。

白話文:

對於女性來說,肝臟是先天之本。如果肝血充足,就不會有懷孕和生產方面的疾病。如果容易流產,不是因為氣不足以孕育,就是因為肝氣虛弱導致肝火上炎,使得胎兒不穩定。這位女性在流產後,右手已經發育起來,左手稍小,但似乎還有點脈象,可以看出是肝氣虛弱、肝火上炎的體質。因此,需要採取溫和的方法滋補肝臟。

炒白芍(三錢),大生地(六錢),歸身(三錢),甘杞子炭(三錢),真驢膠(三錢,烊沖),川續斷(三錢),懷山藥(四錢),新會皮(八分),建石斛(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 炒白芍:30 克
  • 大生地:60 克
  • 歸身:30 克
  • 甘杞子炭:30 克
  • 真驢膠:30 克(溶解後沖入)
  • 川續斷:30 克
  • 懷山藥:40 克
  • 新會皮:8 分
  • 建石斛:30 克
  • 荷葉:1 角

暑邪二十二日,舌上已有雪花,六脈弦大,是屬病久陰虧,斷無下攻之理,乃以制軍傷其脾分,據書速須救陰,今且呃逆,是肝氣亦起,病屬棘手之至。姑擬救法,合否乞高明裁之。

白話文:

暑熱入侵超過二十二天,舌苔上已出現白色斑點,六種脈象都緊而有力,這是因為體內陰氣虛弱,病程過久所致,根本不會下行攻擊身體。但因暑熱侵犯而過度使用強烈的藥物,傷及脾臟。根據醫書,此時應急救體內陰氣。現在又出現呃逆,說明肝氣也開始活躍,病情變得很棘手。暫時擬定了一個治療方案,請高明之人裁奪是否合適。

生地炭(六錢),炒白芍(三錢),生苡仁(五錢),清炙甘草(三錢),炒麥冬(一錢半),炒懷藥(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陳皮(八分),地骨皮(四錢),旋覆花(三錢,包煎),此復脈,加減是救法。

白話文:

生地黃(6錢),炒白芍(3錢),生薏苡仁(5錢),生甘草(3錢),炒麥冬(1錢5分),炒淮山藥(5錢),陽春砂(8分,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陳皮(8分),地骨皮(4錢),旋覆草(3錢,包起來煎煮),這是治療復脈的藥方,根據情況加減用藥即可。

診脈惟右關已起,各脈欠有精長之象,大抵病後不復元,雖冬令脈宜靜小,第總由血不應脈,再擬兩益肝脾。

人參(八分),茯苓(三錢),炒棗仁(三錢),生地炭(六錢),當歸(三錢),陳皮(八分),廣木香(一錢),清炙甘草(一錢半),遠志炭(八分),焦冬朮(三錢),桂圓肉(十四顆),生薑(二片),紅棗(七枚)

白話文:

人參(0.8 兩),茯苓(15 克),炒棗仁(15 克),生地炭(30 克),當歸(15 克),陳皮(0.8 兩),廣木香(5 克),清炙甘草(7.5 克),遠志炭(0.8 兩),焦冬朮(15 克),桂圓肉(70 顆),生薑(2 片),紅棗(35 枚)

表寒已解,咳嗽愈多,痰不易出,當用甘寒。

杏仁(三錢),麥冬(三錢),生甘草(一錢半),象貝(三錢),桔梗(二錢),羚羊角(一錢半,先煎),陳皮(八分),冬桑葉(一錢半),枳殼(一錢半),梔子(三錢),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杏仁(15克),麥冬(15克),生甘草(7.5克),象貝(15克),桔梗(10克),羚羊角(7.5克,先煎),陳皮(4克),冬桑葉(7.5克),枳殼(7.5克),梔子(15克),竹葉(30片)

瘧愈後仍自間日之寒熱分明,而自汗甚輕,胃開不甚旺,舌淨稍黃,口微渴,腹中知嘈,是元虛邪輕之候,想體肥固多濕痰,而久瘧陰虛。擬溫經法以截。

白話文:

瘧疾痊癒後,仍間隔一天出現寒熱明顯,但自汗很輕微,胃口不太好,舌頭乾淨稍微發黃,口裡有點渴,腹部覺得不適,這是元氣虛弱、邪氣較輕的徵候。考慮到患者體型肥胖,體內可能有較多濕痰,而長期的瘧疾導致陰虛。建議採用溫經的方法來治療。

制首烏(六錢),炙鱉甲(四錢),炮薑炭(八分),製半夏曲(三錢),當歸(三錢),炒穀芽(四錢),新會皮(八分),青蒿梗(一錢半),茯神(三錢),焦丹參(三錢),生薑(二片),紅棗(七枚)

白話文:

當歸 (3 錢)

炮薑炭 (8 分)

製半夏曲 (3 錢)

炙鱉甲 (4 錢)

制首烏 (6 錢)

炒穀芽 (4 錢)

新會皮 (8 分)

青蒿梗 (1.5 錢)

茯神 (3 錢)

焦丹參 (3 錢)

生薑 (2 片)

紅棗 (7 枚)

怕冷去,咳嗽亦瘥,痰有,舌淨,惟胃不開,診脈弦小,當用甘寒法。

苦杏仁(三錢),麥冬(三錢),根生地(五錢),炒白芍(二錢),冬桑葉(一錢半),象貝(三錢),桔梗(二錢),生穀芽(四錢),新會皮(八分),川石斛(三錢),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苦杏仁(15克),麥冬(15克),桔梗(五錢),炒芍藥(10克),冬桑葉(7.5克),象牙貝(15克),桔梗(10克),生麥芽(20克),陳皮(4克),石斛(15克),乾荷葉(半張)

身已涼,而右脅尚痛,咳嗽痰紅,今日當治肺陰。

根生地(六錢),元參(五錢),麥冬(三錢),山茶花(三錢),象貝(三錢),炒丹皮(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羚羊角(二錢,先煎),桔梗(二錢),側柏葉(三錢),陳皮(八分),竹葉(四十片)

白話文:

根生地:6 錢

元參:5 錢

麥冬:3 錢

山茶花:3 錢

象貝:3 錢

炒丹皮:3 錢

冬桑葉:1.5 錢

羚羊角:2 錢(先煎)

桔梗:2 錢

側柏葉:3 錢

陳皮:8 分

竹葉:40 片

診右手調,左手浮大,關尺虛,解大便時心腹痛,大便難,少寐,氣急,是屬肝熱,當用更衣丸法。

白話文:

診斷時發現右手脈象調和,左手脈象浮大,關脈和尺脈虛弱。大便時出現心腹部疼痛,排便困難,睡眠不足,呼吸急促,這些症狀表明屬於肝火旺盛。此時應該使用更衣丸的方法治療。

丹參(四錢),當歸(三錢),柏子仁(四錢),蘆薈(三錢),漂辰砂(八分,沖),生地(五錢),丹皮(三錢),梔子(三錢),生白芍(三錢),燈心(三十寸)

白話文:

丹參(20克),當歸(15克),柏子仁(20克),蘆薈(15克),辰砂(4克,研末沖服),生地黃(25克),丹皮(15克),梔子(15克),白芍(15克),燈心(100釐米)

上焦肺脹,用藥已效,再以上焦法,第患經一年,為最難愈之事,必忌口為要。

栝蔞皮(八錢),枳殼(三錢),桔梗(三錢),象貝(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生苡仁(六錢),茯苓皮(五錢),羚羊角(三錢,先煎),淡黃芩(三錢),焦梔子(三錢),陳皮(一錢半),竹葉(四十片)

白話文:

栝樓皮(48克),枳殼(18克),桔梗(18克),海螺殼(18克),桑樹葉(9克),生薏米(36克),茯苓皮(30克),羚羊角(18克,先煎煮),黃芩(18克),焦枯梔子(18克),陳皮(9克),竹葉(40片)

頭脹,背間怕冷,腰肋咳時作痛,胸膈塞悶作嘔,診脈浮微,右手中部稍數而澀,舌淨,當屬肺邪。

蘇薄荷葉(五錢半),白蔻仁(一分,研沖),冬桑葉(一錢半),象貝(三錢),杏仁(三錢),桔梗(二錢),枳殼(一錢半),栝蔞皮(三錢),連翹(三錢),陳皮(八分),竹葉(二十四片)

白話文:

蘇薄荷葉(約 25 公克)

白荳蔻仁(約 0.5 公克,研成粉)

冬桑葉(約 7.5 公克)

象牙貝殼(約 15 公克)

杏仁(約 15 公克)

桔梗(約 10 公克)

枳殼(約 7.5 公克)

栝樓皮(約 15 公克)

連翹(約 15 公克)

陳皮(約 4 公克)

竹葉(24 片)

純熱,出汗口渴,舌黃燥,腰痛足重頭眩,診左手淨虛小數,右手浮部亦然,中沉兩候滯大,當屬癉瘧,是暑濕熱痰之在肺者,白虎湯。

白話文:

發燒出汗,口渴,舌頭發黃乾燥,腰部疼痛,雙腳沉重,頭暈目眩。診脈時發現,左手脈象空虛微弱,右手脈象浮表,中間部分有兩個脈象滯塞。應當屬於癉瘧,是由於暑濕熱痰存在於肺部,可用白虎湯治療。

石膏(八錢),知母(三錢),生甘草(八分),生苡仁(八錢),礬半夏(三錢),陳皮(八分)茯苓(三錢),六一散(三錢),連翹(三錢),苦杏仁(三錢),桂枝(八分),白粳米(三錢)

白話文:

石膏(120 克),知母(45 克),生甘草(12 克),生苡仁(120 克),礬半夏(45 克),陳皮(12 克),茯苓(45 克),六一散(45 克),連翹(45 克),苦杏仁(45 克),桂枝(12 克),白粳米(45 克)

用白虎湯癉瘧已減,舌黃退而未淨,頭眩腰足重滯皆去,脈服虛小皆去,而尚數,中沉之滯大已除,大便溏,小溲長,口渴去而燥,再擬涼肺通溲法。

白話文:

用白虎湯治療瘧疾,已經減輕了發作頻率。舌苔黃色已消退但尚未完全乾淨。眩暈、腰腿痠重等症狀都已消失,脈搏虛弱細小也已消失,但仍偏快。中焦下沉的濕熱瘀滯已基本消除,大便仍然溏軟,小便量較多,口渴已消失但仍有些乾燥。打算再次採用清涼肺部、利尿的方法。

根生地(五錢),連翹(三錢),生苡仁(八錢),茯苓(三錢),六一散(三錢),焦梔子(三錢),通草(一錢半),陳皮(八分),象貝(三錢),羚角(一錢半,先煎),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根生地(30克),連翹(18克),生苡仁(48克),茯苓(18克),六一散(18克),焦梔子(18克),通草(9克),陳皮(4克),象貝(18克),羚羊角(9克,先煎),竹葉(30片)

中年每患齒痛,是欲脫之象,總由肝血之虛,虛則生風,耳下筋痛,是肝風也。茲瘧止已久,胃口亦好,味苦舌黃,且素屬多濕多痰之體,擬涼血息風,兼以消痰。

白話文:

中年人經常有牙痛,這是牙齒即將脫落的徵兆,主要是因為肝血虛弱,虛弱就會生風,導致耳下筋脈疼痛,這是肝風引起的。最近瘧疾已經停止發作,胃口也很好,但是舌苔黃,口味苦,而且過去體質就容易濕氣重、痰多,打算採用涼血、息風、化痰的治療方法。

生地(六錢),當歸(三錢),炒刺蒺藜(三錢),冬桑葉(一錢),生牡蠣(六錢),炒丹皮(三錢),礬半夏(二錢),陳皮(八分),炒白芍(三錢),川石斛(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生地(36克),當歸(18克),炒刺蒺藜(18克),冬桑葉(6克),生牡蠣(36克),炒丹皮(18克),礬半夏(12克),陳皮(5克),炒白芍(18克),川石斛(18克),荷葉(1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