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聿青

《張聿青醫案》~ 卷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

1. 腫脹

馮(右),面浮足腫,朝則面甚,晚則足甚。產後營虛,陽氣挾濕上行也。先治其標。

蘇子(三錢),杏仁泥(三錢),炒枳殼(一錢),粉歸身(二錢),羌活(一錢),磨沉香(三分沖),雲茯苓(三錢),炒於潛術(二錢),青防風(一錢),越鞠丸(三錢開水先服)

白話文:

炒製的蘇子(3錢),杏仁泥(3錢),炒製的枳殼(1錢),粉末狀的歸身(2錢),羌活(1錢),研磨成粉的沉香(3分沖泡),雲苓(3錢),炒製的於潛術(2錢),青風防(1錢),越鞠丸(3錢,用開水先服)

儲(左),脹勢既松之後,適交春令,肝藏之氣,勃然升發。流行之機,皆為之阻。大腹仍脹,寅卯木旺,氣覺攻撐。脈細而弦。恐成氣脹大症。

白話文:

腹部脹氣的情況在減緩之後,正值春季,肝臟的氣息旺盛上升。氣流的運行受到阻礙,肚子仍然脹大,寅卯時分木氣旺盛,會有氣體脹滿的感覺。脈搏細而緊,擔心會演變成嚴重的氣脹病。

酒炒白當歸(二錢),廣皮(一錢),土炒東白芍(二錢),炒川椒(四分),制香附(二錢),建澤瀉(一錢五分),豬苓(二錢),金鈴子(一錢五分),砂仁(七分),連皮苓(四錢),上徭桂(五分研末飯為丸先服)

白話文:

  • 炒製過的當歸(2錢)
  • 廣陳皮(1錢)
  • 土炒白芍(2錢)
  • 炒製過的川椒(4分)
  • 炮製過的香附(2錢)
  • 木澤瀉(1錢5分)
  • 豬苓(2錢)
  • 金鈴子(1錢5分)
  • 砂仁(7分)
  • 帶皮的豬苓(4錢)
  • 上等桂皮(5分研磨成粉,與飯一起服用,作為首劑藥)

二診,辛溫以通陽氣,寅卯脹覺略平。據述露坐受寒而起。經謂臟寒生滿病。再守溫臟為法。

制香附(二錢),新會皮(一錢),澤瀉(一錢五分),雲茯苓(四錢),木豬苓(二錢),廣鬱金(一錢五分),上沉香(二分),上徭桂(三分),木香(四分),砂仁(四粒),酒炒湘軍(四分後五味研末為丸)

白話文:

製作成湯藥:

  • 香附:2 錢
  • 新會皮:1 錢
  • 澤瀉:1 錢 5 分
  • 雲茯苓:4 錢
  • 木豬苓:2 錢
  • 廣鬱金:1 錢 5 分
  • 上沉香:2 分
  • 上徭桂:夾心
  • 木香:4 分
  • 砂仁:4 粒
  • 酒炒湘軍:4 分(研磨成粉後製成藥丸)

左,溫補脾腎,脹滿遞減,神情亦振。藥既應手,再當擴充。

西潞黨(三錢),野於朮(三錢),川桂木(五分),炮姜(五分),澤瀉(一錢五分),炙綿耆(三錢),熟附片(四分),淡吳萸(四分),茯苓(三錢),牛膝(三錢)

白話文:

西潞黨參 (3 錢)

野山藥 (3 錢)

肉桂 (0.5 錢)

乾薑 (0.5 錢)

澤瀉 (1.5 錢)

炙黃耆 (3 錢)

熟地黃片 (0.4 錢)

吳茱萸 (0.4 錢)

茯苓 (3 錢)

牛膝 (3 錢)

二診,宣布五陽,脹勢漸退,然中脘按之作痛。此飲食傷滯。當補脾之不足,疏胃之有餘。

黨參枳實,豬苓,熟附片,公丁香,炮姜,澤瀉,於朮,青皮,上廣皮,雞內金

白話文:

黨參:補氣養血

枳實:理氣消脹

豬苓:利水去濕

熟附片:溫腎壯陽,活血化瘀

公丁香:消食健胃,止嗝

炮姜:溫中散寒,止咳化痰

澤瀉:利水消腫

於朮: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青皮:理氣和胃,燥濕化痰

上廣皮:理氣降逆,止嘔止瀉

雞內金:消食健胃,化瘀止痛

左,至暮不能納食,食即脹滿,至天明其滿始退。脈象沉弦。此由脾陽不振,所以至暮則陽無以化,而脹滿輒甚。鼓脹根源,未可忽視。

白話文:

到了傍晚,吃不下東西,吃了就會肚子脹,直到天亮脹氣才會退去。把脈的時候,脈象沉細而緊。這是因為脾胃陽氣虛弱,所以到了傍晚陽氣無法消化食物,脹氣就會加重。鼓脹的根源在於脾胃,不可忽視。

上川樸,連皮苓,建澤瀉,大腹皮,炒於潛術,草果仁,炒枳實,熟附片,木豬苓,炙雞內金,老薑衣

白話文:

上等川芎,連皮茯苓,建中澤瀉,豬大腸膜,炒製於潛江術後,草果仁,炒製枳實,熟地黃片,木豬苓,炙烤雞內金,老薑皮

馮(左),腫勢不增不減,氣急痰鳴,大便溏行,小便涓滴,心中灼熱懊煩。脈沉弦重按帶滑。此水氣逆射於肺,而痰火交熾於胸中,勢恐喘脫。

白話文:

姓馮的患者,腫脹情況沒有變化,氣短痰多,大便稀溏,小便點滴,心窩處灼熱煩悶。脈象沉緊弦滑。這是水氣逆沖到肺部,痰熱在胸中交織,擔心會喘息脫力。

葶藶子(一錢),大腹皮(三錢),炒蘇子(三錢),花檳榔(一錢),豬苓(二錢),光杏仁(三錢),桑白皮(二錢),建澤瀉(二錢),舟車丸(一錢五分),竹瀝達痰丸(一錢五分二丸和勻通草湯下)

白話文:

葶藶子(5克),大腹皮(15克),炒蘇子(15克),花檳榔(5克),豬苓(10克),光杏仁(15克),桑白皮(10克),建澤瀉(10克),舟車丸(7.5克),竹瀝達痰丸(7.5克,溶於通草水中服用)

周(左),由肢體疲軟,漸至食入運遲,腹笥脹滿,臍下尤甚,咳嗽痰多。脈形沉細,苔白少華。此由脾腎陽衰,不足以運旋鼓舞,土為火子,真陽不治,則土德愈衰,木邪愈肆。補火生土,一定之理也,特王道無近功耳。飲食一切,必須謹慎,以盛納在胃,運化在脾也。知者當能察之。

白話文:

(病患)周,起先是四肢疲軟無力,漸漸地進食後消化變慢,腹部脹滿,尤其肚臍下方最嚴重,還會咳嗽且痰多。脈象細弱無力,舌苔白色且薄。這是因為脾腎陽氣虛弱,不足以運化氣血,脾胃屬於火土,真陽無法滋養,那麼脾胃的功能就會更差,肝木邪氣就會更加嚴重。補火生土,這是肯定的道理,但就是沒有速成的王道。飲食上的一切,都必須謹慎,因為食物要儲存在胃中,並在脾胃中運化。有智慧的人應該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別直參(二錢),製半夏(三錢),炒椒目(五分),炮姜(四分),炙內金(一錢五分),土炒野於朮(二錢),茯苓(七錢),川桂木(四分),炒蘇子(三錢),橘紅(一錢),熟附片(八分),澤瀉(一錢五分)

白話文:

  • 別直參:兩錢

  • 製半夏:三錢

  • 炒椒目:五分

  • 炮姜:四分

  • 炙內金:一錢五分

  • 土炒野於朮:兩錢

  • 茯苓:七錢

  • 川桂木:四分

  • 炒蘇子:三錢

  • 橘紅:一錢

  • 熟附片:八分

  • 澤瀉:一錢五分

某,濕熱隨風流布,水濕之氣,上溢高源,面色帶浮。宜分利濕熱,略佐祛風。

製半夏,通草,防風,白殭蠶,羌活,茯苓,生薏仁,澤瀉,陳皮

白話文:

半夏:處理半夏,讓其去除毒性。

通草:處理通草,讓其去除纖維。

防風:處理防風,讓其去除雜質。

白殭蠶:處理白殭蠶,讓其去除外殼。

羌活:處理羌活,讓其去除雜質。

茯苓:處理茯苓,讓其去除泥土。

生薏仁:使用生薏仁。

澤瀉:使用澤瀉。

陳皮:處理陳皮,讓其去除內膜。

某,氣喘略定,而水濕之邪,仍不得泄,兩足腫大。的屬水氣橫溢,勢非輕小。

葶藶,大腹皮,瞿麥,焦蒼朮,豬苓,苓皮,澤瀉,新會皮,炙內金,車前子,炒冬瓜皮

白話文:

葶藶:一種利尿草藥

大腹皮:訶子樹的果皮,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瞿麥:一味中藥,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焦蒼朮:用火烤過的蒼朮,具有利尿健脾的功效

豬苓:一種真菌,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苓皮:茯苓的外皮,具有利尿健脾的功效

澤瀉:一種水生植物,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新會皮:新會陳皮,具有理氣化痰的功效

炙內金:經過炙制的豬膽結石,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

車前子:一種中藥,具有利尿清熱的功效

炒冬瓜皮:用火炒過的冬瓜皮,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

周(左),足腫稍退,面部仍浮,腹笥膨急,而不自覺脹,其濕熱橫溢於皮膚肌肉可知。上則痰多,下則便閉。運脾利濕泄濁,再望應手。

白話文:

病情:周先生左腳腫脹消退了一些,但臉部浮腫仍在,腹部脹滿,但感覺不到脹氣,濕熱瘀積在皮肉之間。上半身痰多,下半身大便不通。

治療方針:使用健脾祛濕、通便的藥方,應該很快就能看到效果。

大腹皮(二錢),茯苓皮(三錢),建澤瀉(一錢五分),五加皮(二錢),豬苓(二錢),範志曲(一錢五分),上廣皮(一錢),炙內金(一錢五分),老薑衣(三分),小溫中丸(三錢先服)

白話文:

大腹皮(10克),茯苓皮(15克),建澤瀉(7.5克),五加皮(10克),豬苓(10克),範志曲(7.5克),上廣皮(5克),炙內金(7.5克),老薑衣(1.5克),小溫中丸(15克先服)

二診,體半以下,腫勢漸消,而體半以上,仍腫不退。脈沉細,舌苔黃滑。濕熱溢於皮膚肌肉,用金匱越婢湯,以發越脾土之濕邪。

白話文:

第二次診察,身體下半身的腫脹逐漸消退,但上半身仍然腫脹未消。脈象沉細,舌苔黃滑。濕熱之邪溢於皮膚肌肉,使用金匱越婢湯,以發散脾臟的濕邪。

甘草(三分),茯苓皮(四錢),炙內金(一錢),煨石膏(二錢),大腹皮(二錢),生麻黃(五分另煎去沫後入),陳橘皮(一錢),老薑(三片)

白話文:

甘草(3 分)

白術(4 錢)

生內金(1 錢)

石膏(2 錢)

大腹皮(2 錢)

麻黃(5 分,另煮後去除泡沫後加入)

陳皮(1 錢)

老生(3 片)

三診,太陽膀胱為六經之首,主皮膚而統衛,所以開太陽之經氣,而膀胱之府氣自通。小溲較暢,面浮膚腫略退。再風以勝濕,淡以滲濕,溫脾土以燥濕。

白話文:

三種診斷方法:太陽膀胱經是六條經絡之首,主管皮膚並統管衛氣,所以打開太陽經的經氣,膀胱的府氣自然通暢。小便較通暢,面部浮腫略微消退。再用風氣勝過濕氣,淡味藥物滲泄濕氣,溫補脾土以乾燥濕氣。

青防風(一錢),川芎(一錢),木豬苓(二錢),澤瀉(一錢五分),川羌活(一錢),大腹皮(二錢),連皮苓(三錢),川樸(一錢),廣皮(一錢),姜衣(四分)

白話文:

青防風(6克),川芎(6克),木豬苓(12克),澤瀉(9克),羌活(6克),大腹皮(12克),連皮苓(18克),川樸(6克),廣陳皮(6克),薑皮(2.4克)

朱(幼),遍體虛浮,腫滿窒塞,小溲不利,氣逆喘促。脈沉,苔黃質膩。此脾虛而濕熱氾濫莫制。將至喘脫。

大腹皮(二錢),廣陳皮(一錢),赤小豆(三錢),細木通(一錢),羌活(一錢),制川樸(一錢),川椒目(七分),雲茯苓皮(三錢),建澤瀉(二錢),舟車丸(三錢開水先服)

白話文:

大腹皮(2 錢),廣陳皮(1 錢),赤小豆(3 錢),細木通(1 錢),羌活(1 錢),制川樸(1 錢),川椒目(0.7 錢),雲茯苓皮(3 錢),建澤瀉(2 錢),舟車丸(3 錢,先用開水服下)

二診,腫勢雖減,腹仍脹滿,腿股晶澈潰爛,胃呆厭食。濕熱充斥,尚在險途。

大腹皮(三錢),漢防己(酒炒三錢),生薏仁(五錢),川通草(一錢),廣皮(一錢),黑山梔(三錢),連皮苓(五錢),滑石塊(四錢),光杏仁(三錢),枇杷葉(四片)

白話文:

  • 山楂(3錢)
  • 防己(用酒炒過,3錢)
  • 生薏米(5錢)
  • 川通草(1錢)
  • 厚朴皮(1錢)
  • 黑梔子(3錢)
  • 生茯苓(帶皮,5錢)
  • 滑石(4錢)
  • 杏仁(3錢)
  • 枇杷葉(4片)

師云、潰爛不致傷命,險在腹脹厭食。炒冬瓜泥可服。水果甜物忌。鹽大忌,以秋石代之。(清儒附志)

白話文:

老師說:潰爛性疾病不至於致命,危險在於腹脹和食慾不振。可以服用炒冬瓜泥。甜味水果需避免食用。鹽是大忌,可用秋石取代。

三診,浮腫已退,而濕熱下趨,兩足糜爛。急延瘍科商治。

西茵陳,赤白苓,澤瀉,生薏仁,車前子,臺白朮,製半夏,廣皮,木豬苓,粉當歸

白話文:

  • 茵陳
  • 赤苓和白苓
  • 澤瀉
  • 生薏仁
  • 車前子
  • 太白朮
  • 製半夏
  • 廣皮
  • 木豬苓
  • 粉當歸

範(左),目窠先腫,漸至腿足俱脹,脘腹不舒。脈細沉遲。此濕寒氾濫,水氣重症,方興未艾之際也。

川樸,澤瀉,廣皮,大腹皮,防風,羌活,川芎,豬苓,防己,五加皮,桂枝,姜衣,炙內金(一錢五分研先調服)

白話文:

川貝母、澤瀉、橘皮、生薑皮、防風、羌活、川芎、豬苓、防己、五加皮、肉桂枝、生薑外皮、製成細末的生鐵粉(1錢5分,先研磨成細末調服)

經云、水之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觀於此益信。(清儒志)

二診,脘腹脹舒足腫未退。

蒼朮,川樸,五加皮,連皮茯苓,炒冬瓜皮,廣皮,薏仁,大腹皮,建澤瀉,木豬苓,姜衣,雞內金(炙研調服)

白話文:

  • 蒼朮

  • 川芎

  • 五加皮

  • 連皮茯苓

  • 炒冬瓜皮

  • 廣皮

  • 薏仁

  • 大腹皮

  • 建澤瀉

  • 木豬苓

  • 薑皮

  • 雞內金(烤研後與藥物調劑服用)

三診,腫勢已退,偏右頭痛。濕漸解而風未解也。

炒冬瓜皮,青防風,連皮茯苓,川芎,白朮,生熟薏仁,川羌活,白殭蠶,豬苓,澤瀉

以上三方初劑腹腫退,三劑全愈矣。(清儒志)

吳(左),遍體虛浮,氣逆難臥。水氣逆射於肺。未可忽視。

葶藶子(八分),光杏仁(三錢),大腹皮(二錢),炙桑皮(二錢),廣皮(一錢),香附子(二錢),炒蘇子(三錢),茯苓皮(四錢),川樸(一錢),生薑衣(四分),雞內金(一錢五分炙研先調服)

白話文:

葶藶子(8 公克)

光杏仁(15 公克)

大腹皮(10 公克)

炙桑皮(10 公克)

廣皮(5 公克)

香附子(10 公克)

炒蘇子(15 公克)

茯苓皮(20 公克)

川樸(5 公克)

生薑衣(2 公克)

雞內金(7.5 公克,炙熱後研磨,先行服下)

二診,導水下行,氣喘虛浮,一毫不退。脈沉細如絲。此由命火式微,水氣氾濫,而逆射於肺。恐逆甚而喘而厥而脫,不可不慎。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引導水分往下走,氣喘浮動,一點都沒退。脈象沉細如絲。這是因為命火衰微,水氣氾濫,逆流到肺部。擔心逆流嚴重導致氣喘、厥脫,不可不謹慎。

熟附片(五分),炒冬瓜皮(五錢),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雲茯苓(三錢),川桂技(五分),臺白朮(一錢五分),川樸(一錢),杏仁(三錢),老薑(一錢五分)

白話文:

熟附片(5 克):溫補腎陽

炒冬瓜皮 (5 克):清熱利水,用炒過的提升脾胃作用

酒炒杭白芍 (1.5 克):活血止痛,用酒炒過提升效果

雲茯苓 (3 克):健脾利濕

川桂技 (5 克):溫補腎陽,加強熟附片的效果

臺白朮 (1.5 克):健脾益氣

川樸 (1 克):溫中理氣,緩解胃痛

杏仁 (3 克):平喘止咳

老薑 (1.5 克):溫中散寒,增強溫補效果

王,由足腫而至遍體虛浮,兩脛紅赤,二便不利。脈形沉滑。此脾虛而濕熱氾濫,水氣重症。為勢正盛也。

蒼朮(一錢五分),防風(一錢五分),茯苓皮(五錢),廣皮(一錢五分),五加皮(三錢),大腹皮(三錢),川芎(一錢),酒炒漢防己(一錢五分),黑醜(四分),湘軍(一錢),炙內金(一具後三味研細先調服)

白話文:

蒼朮(1.5 錢),防風(1.5 錢),茯苓皮(5 錢),廣皮(1.5 錢),五加皮(3 錢),大腹皮(3 錢),川芎(1 錢),酒炒漢防己(1.5 錢),黑醜(0.4 錢),湘軍(1 錢),炙內金(1 個,先將後三味研磨成細粉,調服)

榮(右),胎前作腫,產後未消,茲將三月有餘,反覺面浮腹滿。此脾陽虛而不能旋運,水濕氾濫莫制也。勢在正盛。

白話文:

腫物位於身體左側,在胎兒期就已經形成,產後還沒有消退,現在已經超過三個月,反而覺得臉部浮腫、腹部脹滿。這是因為脾臟陽氣虛弱,不能正常運行水液,導致水濕氾濫而無法控制。現在正值腫勢發展旺盛的時期。

土炒於朮(一錢五分),大腹皮(二錢),炙黑草(二分),炮姜(五分),廣皮(一錢),炒冬瓜皮(四錢),連皮苓(四錢),生熟薏仁(各二錢),建澤瀉(一錢五分),官桂(五分後入),炙內金(一錢半研末調服)

白話文:

炒過的土茯苓(一錢五分)

大腹皮(二錢)

黑草(二分)

炮製過的生薑(五分)

廣皮(一錢)

炒過的冬瓜皮(四錢)

帶皮的蓮子(四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建澤(一錢五分)

官桂(五分,後加入)

內金(一錢半,研磨成粉末後溶進服用的藥液中)

二診,腹脹消,膚仍腫,微帶嗆咳。產後脾虛,濕不旋運。再運濕溫中,以參調氣。

土炒於朮,豬苓,茯苓皮,澤瀉,葶藶子,生熟薏仁,炮姜,廣皮,光杏仁,五加皮,官桂,炙內金(研末調服),炒冬瓜皮

白話文:

  • 土炒於朮: 將於朮炒至土黃色

  • 豬苓: 生用豬苓

  • 茯苓皮: 生用茯苓皮

  • 澤瀉: 生用澤瀉

  • 葶藶子: 生用葶藶子

  • 生薏仁: 生薏仁

  • 熟薏仁: 熟薏仁

  • 炮姜: 炮製過的生薑

  • 廣皮: 橘皮

  • 光杏仁: 去皮的杏仁

  • 五加皮: 五加皮

  • 官桂: 桂枝

  • 炙內金(研末調服): 研磨成細末的炙內金,調服

  • 炒冬瓜皮: 炒製過的冬瓜皮

曹(左),胃脘作痛,漸至腹大,泄瀉之後,痛勢雖止,面目肢體俱腫,朝則面甚,暮則足甚。脈細沉弦。此水飲之氣,郁遏脾陽,水從瀉去,而脾以瀉虛。致水氣泛溢。水脹根源也,不可輕視。

白話文:

曹某,胃部疼痛,逐漸發展到腹部腫脹。腹瀉後,疼痛雖有所緩解,但面部和四肢都腫脹了。早晨面部腫脹明顯,晚上腳部腫脹更甚。脈象細弱、沉細、弦緊。這是由於水飲之氣鬱結於脾臟,阻滯了脾陽的功能。腹瀉時水液排出,導致脾氣虛弱,從而使水氣泛濫。這是水腫的根本原因,不可輕視。

蒼於朮(各二錢),川樸(一錢),製半夏(二錢),豬苓(二錢),羌活(一錢),防風(一錢),連皮苓(五錢),陳皮(一錢),磨沉香(三分),澤瀉(一錢五分),藿香(三錢),川芎(一錢),杜蘇子(三錢)

白話文:

蒼朮(6 克)、川樸(3 克)、制半夏(6 克)、豬苓(6 克)、羌活(3 克)、防風(3 克)、連皮苓(15 克)、陳皮(3 克)、沉香粉(1 克)、澤瀉(5 克)、藿香(9 克)、川芎(3 克)、蘇子(9 克)

某,養肝之體,疏肝之用,參以苦辛而泄肝濁,脹勢仍然不減,以前偏左為甚,今則中脘偏右為甚,噁心頻嘔痰水,喉間痰聲漉漉。左脈細弦,右脈滑大。此由肝橫太過,無形之氣,挾停痰積水內阻,致脾肺升降之道,窒塞不通耳。再擬行水氣,散痞結,參入芳化,以流氣機而開鬱阻。

白話文:

這個患者有養肝的體質和疏肝的作用,使用苦辛成分來排除肝臟裡的濁氣,但脹氣現象仍然沒有減輕,以前偏左邊較嚴重,現在則偏右邊較嚴重,噁心、頻繁嘔吐痰水,喉嚨裡有痰液聲響。左脈細小且弦緊,右脈滑動且強大。這是由於肝氣橫行太過,無形的氣體挾帶著痰液積水在內部阻礙,導致脾胃和肺部的升降功能受阻不通暢。考慮再使用利水氣、散結塊、加入香氣化痰的藥材,以促進氣血運行而疏通鬱結。

橘皮,旋覆花白芥子,茯苓,老薑,薏仁,製半夏,大腹皮,玉樞丹(五分磨沖)

白話文:

  • 橘皮
  • 旋覆花
  • 白芥子
  • 茯苓
  • 老薑
  • 薏仁
  • 製半夏
  • 大腹皮
  • 玉樞丹(研磨成粉,取五分溶於水中)

凡腫脹氣升,宜降其氣。惟足腫不可降氣,代赭亦宜留意。(清儒附志)

鄒(左),由氣逆痰升,而致面浮足腫,朝則面甚,暮則足甚。脈滑苔白質膩。此外感風邪,與內濕相合,遂致風濕相搏,風旋則面浮,濕墜則足腫。恐成腫脹之症。

白話文:

鄒(左),因為氣息逆流和痰氣上升,導致面部浮腫和腳部腫脹。早上時面部浮腫更嚴重,晚上時腳部腫脹更嚴重。脈搏滑動,舌苔白色,質地油膩。另外感受了風寒,與體內的濕氣相結合,導致風濕交加。風一吹動就面部浮腫,濕氣積聚導致腳部腫脹。擔心會演變成腫脹的疾病。

羌活(一錢),藿香(一錢五分),橘紅(一錢),茯苓(三錢),川樸(五分),前胡(一錢),防風(一錢),西黨參(二錢),製半夏(一錢五分),杜蘇子(炒研三錢),茅朮(一錢五分)

白話文:

羌活(6 克),藿香(9 克),橘紅(6 克),茯苓(18 克),川樸(3 克),前胡(6 克),防風(6 克),西黨參(12 克),製半夏(9 克),杜蘇子(炒研後 18 克),茅朮(9 克)

二診,降氣除濕合方,兩脛腫脹大退,而足跗仍腫,面色帶浮。脈象濡滑。風旋於上,濕墜於下,再培土利濕。

炙綿耆(二錢),漢防己(一錢五分),炒木瓜皮(一錢五分),生熟薏仁(四錢),上徭桂(四分),白茯苓(三錢),炒冬瓜皮(三錢),炒於朮(一錢五分),大腹皮(二錢)

白話文:

熾張耆耆,

熾張耆耆,

熾張耆耆,

熾張薏薏,

熾張徭徭,

熾張茯茯,

熾張葖葖,

熾張朮朮,

熾張藟藟

邵,由足腫而致遍體虛浮,二便不利。脈象沉弦,舌苔白滑。脾虛濕邪不運,溢入肌膚,名曰飲腫。恐水氣逆射而致氣喘。擬開鬼門法。

白話文:

邵熟しみ

炙麻黃(五分),北細辛(三分),煨石膏(四錢),製半夏(一錢五分),橘紅(一錢),桂枝(四分),淡乾薑(四分),光杏仁(三錢),生甘草(二分),大腹皮(二錢)

白話文:

用炙過的麻黃(5 克),北細辛(3 克),用炭火煨過的石膏(40 克),製備好的半夏(1.5 克),橘紅(1 克),桂枝(0.4 克),淡乾薑(0.4 克),光杏仁(30 克),生甘草(0.2 克),大腹皮(20 克)。

陳岳林,平人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氣機施化,無一息之停者也。吸菸之體,濕痰必盛。況食百合,百合性寒黏膩,寒則傷脾,膩則助濕,脾土不運,濕滯不行,清濁升降,因而失司。濁氣在上,則生䐜脹,以致大腹脹滿,繃急如鼓,中脘尤甚,常覺火熱,以濕鬱則生熱也。

白話文:

陳嶽林認為,正常人體內的清氣會上升,濁氣會下降,氣機運行不息。而吸菸者體內濕痰一定會增多。再加上食用百合,百合性寒黏膩,寒氣會損傷脾臟,黏膩會加重濕氣,導致脾土運化失常,濕邪停滯不流。清氣和濁氣的升降秩序就會紊亂。濁氣上浮,就會產生脹滿,導致腹部脹大,繃緊如鼓,尤其是中脘部位(肚臍上方)最為嚴重。經常會感到火熱,這是因為濕邪鬱結生熱的緣故。

濁氣不降,則清津不升,所以濕熱甚而轉生口渴。小溲紅赤,且覺熱痛,大便不克暢行,所以脹滿更甚,噫氣酸濁。良由土滯則木鬱,土中有木,方能為脹,前人有腫屬於脾,脹屬於肝之說為此。脈象沉鬱,而且帶數。一派濕熱閉郁情形,鼓脹之症也。為今之計,惟有泄化濕熱,以舒脾困,兼泄府濁,以望氣機流行。

白話文:

廢棄物無法排出時,新鮮的營養物質就無法吸收,因此濕氣和熱氣嚴重,進而轉變成口渴。小便呈現紅色且感覺灼熱疼痛,大便也不暢通,因此脹氣更加嚴重,打嗝的氣味酸臭。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肝氣鬱結。前人有「腫脹屬於脾,脹氣屬於肝」的說法,就是這個原因。脈象深沉、緩慢且帶有數感。這是濕熱鬱結的表現,也是鼓脹症狀的原因。現在要做的,就是清除濕熱,緩解脾胃的虛弱,同時清除體內的廢物,讓氣機通暢。

川雅連(四分吳萸一分同炒),雲茯苓(三錢),炒杏仁(三錢),大腹皮(二錢),方通草(一錢),綿茵陳(二錢),上川樸(一錢),生薏仁(四錢),廣皮(一錢),炒神麯(二錢),滑石(三錢),雞內金(一錢炙研末調服),小溫中丸(三錢開水先送下)

白話文:

川雅連(四分,與吳茱萸一分一同炒過)

雲茯苓(三錢)

炒杏仁(三錢)

大腹皮(二錢)

方通草(一錢)

綿茵陳(二錢)

上川樸(一錢)

生薏仁(四錢)

廣皮(一錢)

炒神麯(二錢)

滑石(三錢)

雞內金(一錢,炙烤後研磨成粉,調服)

小溫中丸(三錢,用開水送服)

孫(左),情志抑鬱,氣機不運,濕熱從而閉阻,三焦升降失司,以致大腹脹滿,腿股腫脹,肢體面目發黃。脈糊滑,苔白罩灰。鼓脹重症。勉擬辛開淡滲苦泄。

白話文:

孫(左)的患者,情緒鬱悶,氣血運行不暢,濕熱因此閉阻,三焦(上、中、下焦)升降失調,導致腹部脹大,腿股腫脹,肢體和臉色發黃。脈象模糊而滑,舌苔白中帶灰。這是腹脹重症。勉強考慮辛辣發散、清淡利尿、苦味瀉下的治療方法。

上川樸(一錢),大腹皮(三錢),炒杏仁(三錢),海金砂(三錢),綿茵陳(二錢),上廣皮(一錢),範志曲(二錢),炙內金(二錢),焦麥芽(三錢)

白話文:

  • 上川貝母(10 克)
  • 大腹皮(30 克)
  • 炒杏仁(30 克)
  • 海金砂(30 克)
  • 綿茵陳(20 克)
  • 上廣陳皮(10 克)
  • 範志曲(20 克)
  • 炙內金(20 克)
  • 焦麥芽(30 克)

儲(左),似瘧之後,濕戀未清,而服血肉大補之劑,致令濕熱壅滯,壓墜府氣,少腹作脹。再服養血以助濕,甘寒以伐氣,遂致濕熱充斥三焦,大腹膨脹,延及胸脘,二便不利。脈數,舌紅苔膩。鼓脹重症也。欲止其脹,當疏其氣,欲疏其氣,當運其脾,欲運其脾,當泄其濕,以脾為坤土,土惡濕也。特謀事在人,成事不在人耳。

白話文:

肚子脹大(左側),像得了瘧疾後,濕氣還沒有去除乾淨,卻服用了大補氣血的藥物,導致濕熱壅塞,壓制了腹中的氣,小腹脹痛。接著又服用補血的藥物來滋生濕氣,服用寒涼的藥物來驅散氣,最後導致濕熱充斥在三焦,腹部嚴重脹大,蔓延到胸腔和腹腔,大、小便不通。脈搏跳動很快,舌頭紅潤、舌苔厚膩。這是脹氣的嚴重症狀。想要止住脹氣,就應該疏通氣。想要疏通氣,就應該調理脾胃。想要調理脾胃,就應該祛除濕氣,因為脾胃屬於坤土,土性厭惡濕氣。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上川樸,茵陳,光杏仁,廣藿香,大腹皮,建澤瀉,陳皮,赤豬苓,範志曲,焦麥芽,通草,小溫中丸

白話文:

川貝母、茵陳蒿、杏仁、廣藿香、厚朴、澤瀉、陳皮、赤茯苓、神曲、炒麥芽、通草、溫中丸

二診,脹勢輕退,而中脘仍然痞滿,食入不舒,溲少便阻。腸中之流行稍暢,而胃中之氣濕結滯,不能通降。雖略起色,尚難深恃。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腹部脹氣的症狀稍微減退,但中腹部仍感脹滿不適,飲食後感覺不舒暢,小便量少、大便不通暢。腸道蠕動略微暢通,但胃部仍有氣濕積滯,無法順利通降。雖然症狀略有改善,但仍不宜過於樂觀。

川雅連,整砂仁,炙內金,廣陳皮,上川樸,炒枳殼,制香附,淡乾薑,連皮檳,越鞠丸

湯(左),冬溫之後,繼以便血,旋即大腹脹大,二便澀少。此濕熱內滯,流行不宣。鼓脹重症也,未可輕視。

上川樸(二錢),木豬苓(二錢),大腹皮(二錢),西茵陳(二錢),方通草(一錢),陳皮(一錢),杏仁(三錢),範志曲(二錢),桃仁(三錢),建澤瀉(二錢),雞內金(四個炙研細末調服)

白話文:

上川貝母(2錢),木豬苓(2錢),大腹皮(2錢),西洋蓍草(2錢),方通草(1錢),陳皮(1錢),杏仁(3錢),麥芽曲(2錢),桃仁(3錢),澤瀉(2錢),雞內金(4個,炒香研成細末後調服)

二診,脹勢大減,溲亦稍利,然大腹仍然脹大。雖見轉機,尚不足恃也。

杏仁,範志曲,茯苓皮,連皮檳,瞿麥,豬苓,桃仁,西茵陳,新會皮,川椒目,通草,小溫中丸

三診,脹勢大退,臍突稍收,按之亦漸覺軟。既得疊見轉機,當仿效方進退。

制川樸(一錢),木香(五分),廣藿香(一錢),大腹皮(一錢五分),上廣皮(一錢),木豬苓(一錢五分),澤瀉(二錢),杏桃仁(各二錢),範志曲(三錢),瞿麥(三錢),白茯苓(三錢),砂仁(七分後下),西茵陳(一錢),小溫中丸(開水送下)

白話文:

川貝(1 克)、木香(0.5 克)、廣藿香(1 克)、大腹皮(1.5 克)、上廣皮(1 克)、木豬苓(1.5 克)、澤瀉(2 克)、杏仁(各 2 克)、麥芽(3 克)、瞿麥(3 克)、白茯苓(3 克)、砂仁(0.7 克,後下)、西茵陳(1 克)、小溫中丸(開水送服)

宣(左),脈象弦大,久按濡滑腹滿不舒,而並無脹大情形,足跗帶腫。此氣虛脾不運旋,濕寒內阻。中滿之症,圖治非易。

白話文:

脈象:弦脈洪大,按壓久了變為濡滑。

症狀:肚子脹滿不適,但不是脹大,腳背水腫。

原因:這是氣虛脾胃運作不順暢,濕寒在體內阻滯。中滿的證型,治療起來並不容易。

西潞黨(二錢木香四分煎汁收入),杭白芍(二錢炙甘草三分拌炒),連皮茯苓(五錢),野於朮(一錢枳殼六分煎汁收入),上徭桂(四分去粗皮後入),澤瀉(二錢),豬苓(二錢),制香附(三錢),淡吳萸(五分),姜衣(三分),雞內金(一具炙研細末調服)

白話文:

材料:

  • 木香 2 錢,煎汁後加入
  • 白芍 2 錢,與炙甘草 3 分拌炒
  • 茯苓(連皮)5 錢
  • 澤瀉 2 錢
  • 豬苓 2 錢
  • 制香附 3 錢
  • 淡吳茱萸 5 分
  • 生薑衣 3 分
  • 雞內金 1 個,炙後研成細末服用

步驟:

  1. 煎木香和枳殼取汁。

  2. 白芍和炙甘草一同炒。

  3. 將所有材料(包括木香和枳殼煎汁)混合。

  4. 上藥桂(去粗皮後)研粉後放入。

  5. 將雞內金炙烤後研成細末,調服。

二診,投劑之後,脈症尚屬和平,未便遽事更張。

野於朮(二錢),砂仁(四粒),制香附(三錢),生熟薏仁(各二錢),木香(三分),土炒廣皮(一錢),炒白芍(一錢五分),茯苓皮(五錢),上徭桂(四分),瞿麥(二錢),生薑衣(三分),陳米蛀屑(三錢包),

白話文:

野山藥(20克),砂仁(4克),炮製香附(30克),生熟薏仁(各20克),木香(3克),土炒廣皮(10克),炒白芍(15克),茯苓皮(50克),上等桂皮(4克),瞿麥(20克),生薑的外皮(3克),陳米中的蛀蟲屑(用布包起來,30克)

三診,脹滿較松,欲噯不爽。右關脈尚帶弦搏。木旺土衰,木旺則其氣衝突,土衰則運化無權。再疏肝之用,柔肝之體。

白話文:

三診,腹部脹滿較鬆軟,想要打嗝卻打不出來。右手關脈仍然帶有弦脈跳動。肝氣旺盛,脾氣虛弱,肝氣旺盛就會氣息上逆,脾氣虛弱就會運化功能失職。再次疏理肝經的作用,使肝臟柔順。

制香附(二錢小青皮一錢同炒),焦秫米(三錢包),炒白歸身(二錢),炙烏梅肉(一枚),炒木瓜皮(一錢五分),酒炒杭白芍(二錢),金鈴子(切一錢五分),干橘葉(一錢五分),陳米蛀屑(絹包三錢)

白話文:

製香附(兩錢)

小青皮(一錢),一同炒製

焦秫米(三錢),包入布袋中

炒白歸身(兩錢)

炙烏梅肉(一顆)

炒木瓜皮(一錢五分)

酒炒杭白芍(兩錢)

金鈴子(切碎,一錢五分)

幹橘葉(一錢五分)

陳米蛀屑(用布袋包起來,三錢)

四診,脈象柔軟,左關部久按才見弦象。兩日內胸腹舒泰,並不脹滿,起病以來,未有之境。藥既應手,踵效方消息之。

白話文:

經過四種診斷,發現脈象柔軟,在左關脈位長時間按壓後纔出現弦脈的跡象。患者在兩日內胸腹感覺舒暢,沒有脹滿感,從發病以來,這是從未有過的舒適狀態。由於藥物對症,所以治療效果很快就會顯現。

川連(三分吳萸五分同炒),酒炒白芍(一錢五分),金鈴子(一錢五分),烏梅(一個),醋炒青皮(一錢五分),焦秫米(三錢包),炒木瓜皮(一錢五分),酒炒歸身(二錢),醋炒香附(二錢),陳米蛀屑(絹包三錢)

白話文:

川連(三分),吳茱萸(五分),同炒

酒炒白芍(一錢五分)

金鈴子(一錢五分)

烏梅(一個)

醋炒青皮(一錢五分)

焦秫米(三錢,包起來)

炒木瓜皮(一錢五分)

酒炒歸身(二錢)

醋炒香附(二錢)

陳米蛀屑(三錢,用絹布包起來)

某,大腹脹滿,筋露臍突,小溲澀少。脾虛而濕熱壅滯。鼓脹重症,鞭長莫及。

於朮炭,廣皮,制香附,木香,豬苓,茯苓皮,砂仁,建澤瀉,舟車丸

(原注)服後便溏三次,腹中自覺寬舒。

薛御之,濕盛多痰之體,感冒風邪,襲於肺衛,以致由咳而引動伏飲,咳日以劇,右脅作痛。濁痰瀰漫,神機不運,神識模糊。疊化濁痰,神情轉慧。至於痰濕之變態,如阻營衛而為寒為熱,郁遏中氣,苔起灰黴困乏脾陽,脾土不能運旋鼓舞,而大便燥結,清中之濁不降,濁中之清不升,而轉幹燥,傳變種種,肌表之溫風,化疹外達,而濕痰究仍內困,所以病退之後,而疲憊自若。漸至氣阻濕墜,少腹之滿,頓從上僭,不特入腹過臍而且上支胸脘,食入攻撐大便澀少。

白話文:

薛御之,由於身體濕氣過盛、痰液較多,感染了風寒感冒,進而侵襲了肺部的防護系統。於是,原本的咳嗽症狀加劇,右脅也跟著疼痛。渾濁的痰液在體內蔓延,導致精神不振,神志不清。經過治療,將濁痰化解後,精神狀況才逐漸好轉。

至於痰濕的變化,可以像是阻礙氣血運行而導致寒熱交替,或是鬱積在中焦而形成舌苔發灰發黴,進而抑制脾胃的陽氣,使得脾胃無法運作順利,導致大便乾燥結塊,體內的濁氣無法排出,清氣無法上升,轉而變得乾燥。變化多端,皮膚表面的溫熱風邪會化成疹子發出來,而濕痰仍然會內積於體內,因此即便病情好轉,疲憊感還是會持續存在。

隨著時間推移,氣血受阻,濕氣下墜,下腹的飽滿感會突然往上蔓延,不僅會進入腹部超過肚臍,甚至還會往上延伸到胸腔。進食後會產生腹脹感,大便也會變少且乾燥。

右寸細澀,關部弦滑,尺部沉微,左部俱見小弱。都由脾為濕困,陽氣不能運行,土滯而木不扶蘇,遂令濕之流於下者,隨左升之氣而逆從上行,腸胃流行之機,悉為之阻,為脹為撐之所由來也。下病過中,圖治非易。擬條達肝木,泄府濁而運脾陽。冀得小溲漸暢,濕流氣宣,方是好音耳。

白話文:

右手寸部脈象細小而粗,關部脈象弦緊而滑利,尺部脈象沉細而微弱,左手寸關尺三部脈象都顯得微弱無力。這些脈象都說明瞭患者的肝氣運行不順,不能夠健運肝氣,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水液代謝異常,聚集在體內形成水氣。水氣向下逆流,又因為肝氣不足,不能夠疏通氣機,導致水氣停留在胃腸道中,造成腹滿腹痛。由於水氣過多,導致氣機閉阻,所以才會出現腹滿腹痛的症狀。治療這種情況比較困難,需要疏肝利水,健運肝氣,同時也要利水除溼,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氣。如果小便能夠順利排出,水氣得到宣通,病情才會有所好轉。

淡吳萸(三分蜜水浸後取出焙乾鹽水炒),陳皮(一錢蜜水浸後取出焙乾陳壁土炒),連皮苓(五錢),鹽水炒香附(一錢五分),炒枳殼(一錢),木豬苓(二錢),川楝子(切一錢五分),霞天曲(二錢炒),雞內金(一枚要不落水者研調服),澤瀉(一錢五分),小溫中丸(三錢開水送下)

白話文:

淡吳茱萸:

用鹽水浸泡過的吳茱萸,炒乾後再用鹽水炒過。

陳皮:

將陳皮用蜜水浸泡後炒乾,再用陳壁土炒過。

連皮茯苓:

用帶皮的茯苓,切成薄片。

鹽水炒香附:

將香附用鹽水炒過。

炒枳殼:

將枳殼炒過。

木豬苓:

使用木豬苓。

川楝子:

將川楝子切片。

霞天曲:

將霞天曲炒過。

雞內金:

將一整枚雞內金研磨成粉末服用,避免用過濾水。

澤瀉:

使用澤瀉切片。

小溫中丸:

用開水送下三錢的小溫中丸。

孫(右),向有痰喘,經月以來,腿足腫脹,漸至腹亦堅,滿喘更加甚。肺氣不能下輸,水濕因而泛溢,深入重地,有喘脫之虞。勉從先脹於下而復滿於上者,亦必先治其上而後治其下之意立方。

白話文:

孫(先生),一向有痰喘的毛病,最近一個月以來,腿腳腫脹,逐漸蔓延到腹部,腫脹加劇,喘氣也更嚴重了。肺氣無法下行,水濕因此氾濫,深入到下半身,有喘息脫力的危險。根據他先從下肢開始腫脹,後來上腹部也跟著腫脹的情況,治療時也必須先治療上半身,然後再治療下半身的原則來開立藥方。

桂枝,炙麻黃,光杏仁,大腹皮,製半夏,廣皮,煨石膏,連皮苓,炒蘇子,炒枳殼

二診,開經氣以通膀胱,猶然不減。鼓脹重症,為勢正盛,有喘厥之虞。

葶藶子,漢防己,磨檳榔,磨沉香,香附,光杏仁,防風,茯苓皮,廣皮,炒蘇子,大腹皮,萊菔子,炙內金

白話文:

  • 葶藶子:葶藶子的種子
  • 漢防己:防己科植物防己的根
  • 磨檳榔:檳榔仁磨成粉
  • 磨沉香:沉香木磨成粉
  • 香附:香附子
  • 光杏仁:杏仁,去皮後
  • 防風:防風藤的根
  • 茯苓皮:茯苓的外皮,乾燥後
  • 廣皮:廣陳皮
  • 炒蘇子:蘇子炒熟後
  • 大腹皮:大腹子的外皮
  • 萊菔子:萊菔(蘿蔔)的種子
  • 炙內金:內金(豬的胃壁)烤製後

改方加黑錫丹一錢先服。

童(左),遍體浮腫,身半以上為甚。脾虛水濕泛溢,風與濕搏也。鼓脹重症,未可忽視。

蜜炙麻黃(五分),防風(一錢),大腹皮(二錢),澤瀉(一錢五分),茯苓皮(五錢),豬苓(二錢),川芎(一錢),陳皮(一錢),羌活(一錢),瞿麥(三錢),姜衣(三分),炒冬瓜皮(一兩),生薏仁(七錢二味煎湯代水)

白話文:

中藥材:

  • 蜜炙麻黃:5 克
  • 防風:1 克
  • 大腹皮:2 克
  • 澤瀉:1.5 克
  • 茯苓皮:5 克
  • 豬苓:2 克
  • 川芎:1 克
  • 陳皮:1 克
  • 羌活:1 克
  • 瞿麥:3 克
  • 姜衣:0.3 克
  • 炒冬瓜皮:12 克
  • 生薏仁:7.2 克(用來煎湯代替水)

左,腫退甚速,而雜食甜膩以助濕,甘寒以損脾,以致腫勢復起。急宜謹慎口腹,以免自貽伊戚之譏。

大腹皮,新會皮,木豬苓,葶藶子,茯苓皮,杏仁泥,黑山梔,白通草,香豆豉,建澤瀉,生熟薏仁,枇杷葉,

白話文:

  1. 大腹皮:陳皮

  2. 新會皮:新會產的陳皮

  3. 木豬苓:豬苓菌

  4. 葶藶子:葶藶的種子

  5. 茯苓皮:茯苓的外皮

  6. 杏仁泥:杏仁磨成泥

  7. 黑山梔:山梔子

  8. 白通草:通草

  9. 香豆豉:發酵的黑豆

  10. 建澤瀉:浙江建陽產的澤瀉

  11. 生熟薏仁:生的和炒熟的薏仁

  12. 枇杷葉:枇杷樹的葉子

龔(左),面色目眥帶黃,腹笥脹大,漸至便利色赤,半載有餘,脹勢並未以利見消。脈數帶滑。良以濕熱充斥三焦。鼓脹重症,不能許治也。

白話文:

患者眼睛發黃,肚子脹大了,逐漸出現大便帶血的狀況,已經超過半年,腹脹的情況依舊沒有因為腹瀉而消退。脈象快速且滑。主要是濕熱充滿了身體的三焦,腹脹嚴重,無法承諾治療。

生熟薏仁,藿香,上廣皮,木豬苓,建澤瀉,赤茯苓,上川樸,茵陳,範志曲,杏仁,大腹皮,方通草

白話文:

**生熟薏仁:**生曬和炒香後的薏仁

藿香: 藿香葉 上廣皮: 廣州產的陳皮 木豬苓: 豬苓的木質部分 建澤瀉: 福建產的澤瀉 赤茯苓: 紅色的茯苓 上川樸: 四川產的上等川樸 茵陳: 茵陳蒿 範志曲: 範志培育的麴黴 杏仁: 杏樹的核 大腹皮: 橘皮的內側 **方通草:**通草

陳(左),瘕塊久而散漫,大腹脹大如鼓,二便不利。脈滯苔白。此脾虛而濕熱壅滯三焦。鼓腹重症,勉方圖幸。

白話文:

陳(左),腫塊長期存在並擴散,腹部膨脹如鼓,大小便不順。脈搏遲緩,舌苔白色。這是脾虛導致濕熱壅滯在三焦。重症腹部膨脹,勉力用方祈求好運。

川樸,茵陳,連皮苓,連皮檳,杏仁,通草,木香,砂仁,炙蟾皮,上廣皮,於朮,甘遂(二分煨透),黑醜(四分),炙內金(一具以上三味研末先調服)

白話文:

川芎、茵陳、帶皮茯苓、帶皮檳榔、杏仁、通草、木香、砂仁、炙過的蟾蜍皮、上等的廣皮、蒼朮、甘遂(二分,炒透)、黑醜(四分)、炙過的內金(一具,以上三味研成細末,先に調合して服用する)

(原注)此方服後瀉下,脹退十之三。嘔吐,乃甘遂未煨透之故。

二診,瀉下甚暢,大腹亦覺寬暢,但小溲不暢。雖見轉機,仍不足恃。

前方去甘遂黑醜,加範志曲薑汁,單用炙內金一錢五分研末調服。

陸(左),大腹脹大,按之堅硬,陰囊腫脹。脈形濡滯。此脾虛木旺,鼓脹重症,恐難以人力而與造化爭功。勉仿經旨工在疾瀉之意。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白話文:

(病症)患者肚子脹大、堅硬,陰囊腫脹,脈象濡滯。

(病因)這是脾虛和肝氣過旺導致的嚴重腹脹,恐怕很難靠人力治療。不過,我們可以盡力遵循醫療原則,以瀉下的方式治療。謀事在人,成敗在天。

炙蟾皮(五錢),大腹皮(二錢),川樸(一錢),縮砂仁(七分),連皮苓(三錢),野於朮(一錢五分),廣皮(一錢),炙內金(一具),紅芽大戟(三分),甘遂(三分),千金子(三分四味研細開水先服)

白話文:

炒蟾蜍皮(5錢),大腹皮(2錢),川樸(1錢),縮砂仁(7分),帶皮茯苓(3錢),野生茯苓(1錢5分),廣皮(1錢),炒豬胃(1個),紅芽大戟(3分),甘遂(3分),千金子(3分。將這四味藥研細,用開水先行服用)

二診,腫脹稍松,然仍膨大如鼓,小溲不利,陰囊腫脹。鼓脹重症,未可以暫時取效,而便為足恃。

大腹皮,廣陳皮,川樸,澤瀉,炙蟾皮,豬苓,舟車丸(三錢)

馬(右),中空無物者曰鼓,實中有物者曰蠱。少腹有形,盤踞日久,茲則其形漸大,腹脹如箕,按之堅硬。此氣血阻滯不行,致脾土不克旋運。蠱脹重症,不能許治。

白話文:

鼓狀(右):中空沒有東西的稱為鼓,實心有東西的稱為蠱。小腹處有腫塊,盤踞很久,這個腫塊逐漸變大,肚子脹得像簸箕,按下去很硬。這是氣血阻滯不通,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蠱脹症狀嚴重,無法確定是否能治癒。

酒炒當歸鬚,延胡索,臺烏藥,南楂炭,沉香曲蓬莪朮,制香附,上廣皮

白話文:

炒過的當歸鬚、延胡索、臺烏藥、南楂炭、沉香曲、蓬莪朮、炮製過的香附、廣陳皮

二診,脹勢稍松。姑守前意以覘動靜。

金鈴子,制香附,臺烏藥,延胡索,兩頭尖,當歸鬚,炒蓬朮,川桂木,南楂炭,蔥白

白話文:

翻譯:

水仙花的根被稱爲水仙子

三診,脹勢較松。然蠱脹重症,仍難圖治。

兩頭尖(三錢),臺烏藥(一錢五分),鶴蝨(二錢),單桃仁(去皮打三錢),制香附(二錢),使君子肉(二錢),楂炭(三錢),雷丸(一錢五分),檳榔(一錢),耆婆萬病丸(三錢先服)

白話文:

尖頭草(3錢),烏藥(1.5錢),小飛蓬(2錢),桃仁(去皮,打碎,3錢),炮製香附(2錢),使君子肉(2錢),山楂炭(3錢),雷丸(1.5錢),檳榔(1錢),耆婆萬病丸(3錢,先服)

範(左),身熱大勢雖退,脈仍未靜,溏泄之後,轉為便閉腹笥脹滿,按之不柔。此邪少濕多,邪去濕留,濕困脾土,鼓舞運旋不及,則大腸傳化失司,所謂濕閉是也。宜調氣泄濁。

白話文:

範(左):雖然高燒的主要症狀已經退去,但脈象仍然浮動不寧。在腹瀉之後,又出現了大便不通,腹部脹滿的症狀,按壓腹部時感到堅硬不軟。這是因為邪氣減少,濕氣過多,邪氣排出後,濕氣滯留在體內,阻礙了脾臟的運作,導致大腸傳化的功能失常,這就是所謂的「濕閉」證。治療宜以疏通氣機,宣泄濁氣為主。

川樸,廣皮,大腹皮,鬱金,小溫中丸,桔梗,枳殼,光杏仁,砂仁

江(左),痰飲咳逆多年,氣血逆亂,痰每帶紅。日來兼感風邪,風與濕合,溢入肌膚,面浮膚腫,喘咳不平,腹脹脘痞,小便不利。脈數浮滑,舌苔白膩。有喘脹之虞。

白話文:

很多年以前(痰), 痰液很黏稠, 是由風寒溼邪所致, 導致咳嗽、氣喘、腹脹。

前胡(一錢五分),荊芥(一錢),光杏仁(三錢),橘紅(一錢),茯苓皮(四錢),葶藶(五分),防風(一錢),製半夏(一錢五分),白前(一錢五分),大腹皮(二錢),生薑衣(四分),川樸(一錢)

白話文:

前胡(0.75 克),荊芥(0.5 克),杏仁(1.5 克),橘紅(0.5 克),茯苓皮(2 克),葶藶(0.25 克),防風(0.5 克),半夏(0.75 克),白前(0.75 克),大腹皮(1 克),生薑衣(0.2 克),川樸(0.5 克)

二診,痰喘稍平,浮腫亦減,然中脘仍然作脹。肺胃之氣,升多降少,致風與濕橫溢肌膚。效方再望應手。

大腹皮(二錢),川樸(一錢),杏仁(三錢),生薏仁(四錢),煨石膏(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炙麻黃(四分),陳皮(一錢),枳殼(一錢),茯苓皮(三錢炒),生薑(二片),冬瓜皮(三錢炒)

白話文:

  • 大腹皮:2 錢
  • 川樸:1 錢
  • 杏仁:3 錢
  • 生薏仁:4 錢
  • 煨石膏:3 錢
  • 製半夏:1 錢 5 分
  • 炙麻黃:4 分
  • 陳皮:1 錢
  • 枳殼:1 錢
  • 茯苓皮(炒):3 錢
  • 生薑:2 片
  • 冬瓜皮(炒):3 錢

三診,開上疏中,適交節令,痰氣鬱阻不開,痰出不爽,腹脹面浮足腫,小溲不利。脈形細沉。夫痰飲而致隨風四溢,都緣脾腎陽虛,不能旋運,所以氾濫橫行。有喘脹之虞。擬千緡湯出入以開痰,真武以溫腎而行水。

白話文:

經過三診,開立疏通中氣的藥方。恰逢節氣交替,導致痰氣鬱結不通,痰液無法順利排出,出現腹脹、面浮、腳腫,小便不暢的症狀。脈象細而沉。痰液積聚並隨風四溢,都是因為脾腎陽氣虛弱,無法調動氣血運行,因此泛濫橫行。有喘息腹脹的危險。打算採用千金緡湯來化痰,真武湯來溫補腎陽以利水。

製半夏(一錢五分),橘紅(一錢),大腹皮(二錢),生薑衣(四分),真武丸(三錢),皂莢子(蜜炙二粒),枳實(一錢),連皮苓(三錢),炒於朮(一錢五分)

白話文:

製作半夏湯:

  • 半夏(1.5錢)
  • 橘紅(1錢)
  • 大腹皮(2錢)
  • 生的山藥(4分)
  • 真武丸(3錢)
  • 茯苓子(加蜂蜜或糖)兩顆
  • 苡仁(帶皮,3錢)
  • 炒於菟(1.5錢)

改方去皂莢子加葶藶。

四診,開肺之氣,溫腎之陽,肺合皮毛,遍身自汗,水氣因而外越,面浮膚腫大退,胸悶較舒,脹滿大退,痰亦爽利。然大便不行,足腫未消。還是水氣內阻,不得不暫為攻逐之。

白話文:

進行了四診,疏通肺氣,溫暖腎陽,肺與皮膚相通,遍身出汗,水氣因此向外排出,浮腫消退,胸悶緩解,腹脹減輕,痰也順利咳出。但大便不通,足部腫脹未消。這是因為水氣仍然阻滯在體內,不得不暫時採用攻逐的方法。

大腹皮(二錢),姜衣(四分),白茯苓(三錢),冬瓜皮(四錢炒),澤瀉(一錢五分),上廣皮(一錢),於朮(二錢),生熟薏仁(各二錢),製半夏(一錢五分),禹功散(先調服一錢)

白話文:

大腹皮(10克),薑衣(2克),白茯苓(15克),冬瓜皮(20克,炒過),澤瀉(7.5克),上廣皮(5克),蒼朮(10克),生熟薏仁(各10克),製半夏(7.5克),禹功散(先調服5克)

五診,痰化為水,泛溢肌膚,先得暢汗,水濕之氣,從汗外溢,繼以緩攻,水濕之氣,從而下達,故得腹脹面浮俱減。擬運土分化。再望轉機。

白話文:

根據五行診斷,痰濕化為水液,泛溢至肌膚表面。先讓患者出暢快大汗,使水濕之氣從汗水中排出。然後緩慢調治,使水濕之氣從下走而通利,所以腹脹和浮腫的症狀都會減緩。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等待好轉的契機。

葶藶(五分),橘紅(一錢),冬朮(二錢),大腹皮(二錢),炒範志曲(二錢),光杏仁(三錢),茯苓皮(三錢),豬苓(二錢),澤瀉(一錢五分),生熟薏仁(各二錢),枳殼(七分),生薑衣(四分)

白話文:

葶藶(5 克),橘紅(10 克),冬朮(20 克),大腹皮(20 克),炒麴(20 克),光杏仁(30 克),茯苓皮(30 克),豬苓(20 克),澤瀉(15 克),生薏仁、熟薏仁(各 20 克),枳殼(7 克),生薑衣(4 克)

施芷園,嗜飲濕熱素盛,濕釀為濁,濁阻清道。先起鼻塞,經治而愈。於是濕釀成飲,飲阻肺胃。嗆咳多痰,停飲在胃,中州痞阻,壅極而決,上吐下瀉者屢。然雖經吐瀉,而飲邪之根蒂未除。

白話文:

施字,指的是津液,而就,自己毒,,吐,,,,,,,,,,黨,、、、、。、、,、,,,,,,,,,,,,,,,,,,,,,,,,,,,,,,,,,,,,,,,,,,,,;;;;;,,,、、、、、、、、、、、,。、、、、、、、、、、、、、、、、、、,,,,,,,,,,,,,。。。。。,,,,,,,,,,,,,,,,,;;;;,;,,,,,,,,,,,,,,,,,,,,,,,,,,,。。,,,,,,,,,,,,,,,,,,,,、、、,,,,,,;;,,;;;;,,,,,,,,,,,,,,,,,,,,,,,,,,,,,,,,,,,,,,,,,,,,,,,,,,,,,,,,,,,。,,,,,,,,,,,,,,,,,,,,,,,,,,,,,,,,,,,,,,,,,,,,,,,,,,,,,,,,,,,,,。。。,。。。,,,,,,,,,,,,,,,,,,,,,,,,,,,,,

脾肺胃二臟一腑之氣,已是暗損,遂致痰飲化水,滲入肌膚,火必炎上,水必就下,所以先從足腫,漸及脛股,玉莖陰囊一皆腫脹,今則腹滿脘硬,食入發喘,脈象沉弦,此痰飲而變成水氣之症也。花甲之年,舌光無苔,病實正虛,恐水氣逆射於肺,而致喘勢暴盛。擬降肺疏胃,運脾利濕,兼進牡蠣澤瀉散使之入下。

白話文:

脾、肺、胃三個臟腑的元氣已經暗中受損,導致痰液化成水,滲入皮肉,火熱必然向上升,水分必然向下流,所以先從腳部開始腫脹,逐漸蔓延到小腿和大腿,陰莖和陰囊也都腫脹起來。現在則腹部脹滿,胃脘部位堅硬,吃東西會發喘,脈象沉細而緊,這是痰液化成水氣導致的症狀。到了花甲之年,舌苔光亮無苔,身體已經虛弱,擔心水氣逆行到肺部,導致喘氣更加嚴重。打算用藥物幫助降肺氣、疏胃氣、運脾氣、利濕氣,同時服用牡蠣澤瀉散,讓水氣向下排出。

甜葶藶(七分),大腹皮(二錢),五加皮(二錢),生薏仁(四錢),澤瀉(一錢五分),川樸(一錢),連皮苓(四錢),雞內金(三錢),車前子(二錢),炒冬瓜皮(五錢),牡蠣澤瀉散(三錢)

白話文:

甜葶藶(14克),大腹皮(8克),五加皮(8克),生薏仁(16克),澤瀉(6克),川樸(4克),連皮苓(16克),雞內金(12克),車前子(8克),炒冬瓜皮(20克),牡蠣澤瀉散(12克)

附錄牡蠣澤瀉散方(並方解)

牡蠣,澤瀉,蜀漆,葶藶,栝蔞根,商陸根(熬),海藻(洗去咸各等分),

白話文:

生蠔、澤瀉、生漆、葶藶、栝樓根、商陸根(熬煮)、海藻(洗去鹹味)等分。

凡腫脹日,甚能得暢瀉,病必轉輕。然病久元虛,恐氣不運藥,雖進猛劑,徒然頻利,水仍不下曾見頻利而水不下者,服崑山丸藥,依然下水而愈。同一瀉下,不如擇善而行,非畏葸也。濕熱壅遏,前人有牡蠣澤瀉散一方,專治水蓄於下,上焦之氣,不能下化,故用商陸葶藶,從肺及腎,開其來源之壅,而後牡蠣海藻之軟堅,蜀漆澤瀉之開泄,方能得力。用栝蔞根者,恐行水之氣過駛,有傷上焦之陰,仍使之從脾吸陰,還歸於上。

白話文:

每當水腫患者,能盡情瀉泄水液,病情必會好轉。然而,病情久拖、元氣虛弱的人,恐怕藥物無法發揮作用,即使服用猛藥,也只能頻頻瀉下,水腫仍未消退。曾見過頻瀉而水腫未消的患者,服用崑山丸藥,水腫就消除了。既然都是瀉下的藥物,不如選擇效果較好的,並非畏首畏尾。濕熱壅塞的病症,前人有牡蠣澤瀉散一方藥方,專門治療水分蓄積在下焦,上焦之氣無法下行,故用商陸、葶藶,從肺及腎臟,疏通水氣的來源,然後才能使牡蠣、海藻軟堅,蜀漆、澤瀉開泄,發揮功效。若使用栝蔞根,恐怕行水之氣過於急促,損傷上焦之陰,仍須讓水氣從脾臟吸收陰液,回歸上焦。

其方下注云、小溲大暢,即止後服。以商陸行水,有排山倒岳之勢也。又、三白散專治囊腫膚腫腹脹。如牡蠣澤瀉散仍未得效,然後服神祐丸。此方專下水氣之重者。然恐但利而不瀉,宜以重藥而輕服之,所謂緩攻是也。此二方皆生平每投輒效者。倘得腫勢大退,清其淵藪,不外五皮五苓之類。

白話文:

這個藥方的注意事項說明:小便通暢無阻,就立即停止服用。因為商陸有排山倒海般的水利作用。另外,三白散專門治療囊腫、皮膚腫脹和腹脹。如果牡蠣澤瀉散仍然沒有效果,再服用神祐丸。這個藥方專門針對水氣過重的人。然而,擔心只利而不瀉,宜用重藥而少量服用,這就是所謂的「緩攻」。這兩種藥方都是我一生中經常使用且有效驗的。如果腫脹大幅消退,清理體內積水,可以用五皮五苓之類的藥材。

扶正可以祛邪,而祛邪即能保正,所以瀉下之後,不在補藥中求針線也。所慮者,既瀉既利,病仍不退,不慮其虛脫也。三白散用白牽牛,其用黑牽牛者,合茴香二味名禹功散,亦屬屢用屢驗,但力量較三白神祐兩方不如遠甚。管見所及,聊備呈閱。

白話文:

扶助正氣可以去除邪氣,而去除邪氣又可以保護正氣,因此瀉下之後,無需在補藥中尋找針線。所擔心的問題是,既瀉又利,病情仍未消退,無需考慮其虛脫的問題。三白散使用白牽牛,使用黑牽牛的則與茴香兩種藥物一起合稱為禹功散,也屬於屢試屢驗的方劑,但其效果比三白神祐兩方差得多。管見所及,僅供參考。

邱景林,痰飲多年,痰多咳嗽,氣從上升。邇來兩足虛腫,納減無味,小溲短少,寐中汗出,而往往遺尿不禁。脈沉弦。重按少力,苔白質膩。脾肺腎三臟均虛,命陽不能化水外出,遂致水溢肌膚,蒸變無權,致胃納日以呆頓。開太陽,逐痰水,原屬痰飲必效之方,惟久病多虛,姑以陽氣為重。

白話文:

邱景林,患有痰飲多年,咳出大量痰液,氣往上衝。最近雙腳水腫,食慾不振且味覺變差,小便量少,睡夢中出汗,且經常不自主地遺尿。脈搏沉而弦細,按壓時力道較弱,舌苔白膩。脾臟、肺臟和腎臟三臟皆虛弱,人體陽氣無法化解水液並排出體外,導致水液滲透至皮膚,蒸化功能不足,因此胃口日漸遲鈍。治療時應疏通陽經脈絡,祛除痰飲,這是治療痰飲的有效方法。但由於患者虛弱時間較長,因此應以補益陽氣為主。

元米炒黨參(三錢),菟絲子(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三錢),熟附片(三分),煨益智(一錢),補骨脂(三錢),陳皮(一錢),炒於朮(一錢),炒穀芽(二錢),玫瑰花(二朵)

白話文:

炒過的米、黨參(3錢)、菟絲子(3錢)、製過的半夏(1錢5分)、茯苓(3錢)、熟附片(3分)、煨過的益智(1錢)、補骨脂(3錢)、陳皮(1錢)、炒過的蒼朮(1錢)、炒過的穀芽(2錢)、玫瑰花(2朵)

又,溫助命陽,以生脾土,遺尿得定,而足仍虛腫,胃呆少納,小溲短少。水溢肌膚,原系脾腎兩虛,不能化水外出。舌白轉黃,口膩而苦,濕中生熱,遂成濕熱壅遏之局。恐變延入腹。擬金匱防己茯苓湯法。

白話文:

另外,溫和助長命門真陽,使脾土生化,遺尿可以穩定,但是雙腳仍然腫脹,胃口不好,吃不進東西,小便量少且短。水濕外溢至皮膚,主要是因為脾腎虛弱,無法將水濕轉化並排出體外。舌頭顏色從白色轉黃,口中有黏膩感,並且有苦味,濕氣中蘊含熱氣,逐漸形成濕熱壅塞的局面。擔心病情會延及腹部。擬用金匱要略中的防己茯苓湯治療。

炙綿耆(一錢五分),茯苓(四錢),漢防己(三錢),澤瀉(二錢),豬苓(二錢),大腹皮(二錢),製蒼朮(二錢),宣木瓜(一錢五分),通草(一錢),生薏仁(一兩),炒冬瓜皮(一兩二味煎湯代水)

白話文:

用炙過的棉耆(1.5錢)、茯苓(4錢)、漢防己(3錢)、澤瀉(2錢)、豬苓(2錢)、大腹皮(2錢)、製過的蒼朮(2錢)、宣木瓜(1.5錢)、通草(1錢)、生薏仁(1兩)、炒過的冬瓜皮(1兩),煎湯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