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原著,華岫雲編

《種福堂公選良方》~ 卷三·公選良方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公選良方 (8)

1. 諸瘡

治禿瘡方:

雞子油,松香,小兒頭髮

香油煎油成膏,塗上即愈。

治一切禿瘡並陰陽頑癬:

用不落水豬網油攤開,將松香研細,摻在網油上,卷如煤頭,在燈火上燒著,下用蚌殼,內放生礬末少許,受滴下之油,乘熱攪勻,冷定搽在患處。或用攤油紙攤膏貼更好。

白話文:

  1. 用不落水豬網油攤開,把松香研磨成細粉,混合在網油上。

  2. 將網油捲成煤球狀,在燈火上點燃。

  3. 在蚌殼內放少許生礬末,放在燃燒的網油下,收集滴下的油。

  4. 在油熱的時候攪拌均勻,待冷卻後塗抹在患處。

  5. 或者用攤油紙攤平膏藥貼在患處效果更好。

治禿瘡方:

先用黃齏汁洗之,醋湯亦可。

皂莢(七個廁內浸七日洗淨曬乾火煅),榆白皮(煅),枯礬,牛煙膠,輕粉,霜梅肉,銅青

白話文:

  1. 皁莢:七個皁莢浸泡在尿液中七天,洗淨曬乾後,用火煅燒。

  2. 榆白皮:煅燒後的榆樹皮。

  3. 枯礬:硫酸鐵。

  4. 牛煙膠:牛結石。

  5. 輕粉:四氧化三砷。

  6. 霜梅肉:白霜和梅粉的混合物。

  7. 銅青:鹼式的碳酸銅。

將醋浸調搽。

又方:

白松香(四兩),肉墩頭屑(三兩燒灰存性),碎新青布(二兩燒灰存性)

將多年竹燈烙窩,放鬆香在內燒烊,連油滴出,以碗受之,將前三味調勻敷之,四五日後,待其自落即愈。

治對口瘡神效方

用活鯽魚一尾,去腸鱗搗爛,加發垢四兩,白蜜少許攪勻,從瘡外圈入,裡面敷之極厚,留一孔出氣,外以紙貼之,一二日即愈。

白話文:

取一條鯉魚,去除魚腸和鱗片,搗碎後加入四兩葛根粉和少許蜂蜜攪拌均勻,從瘡口的邊緣填進去,裡面厚厚地敷上藥,留一個孔讓瘡口透氣,用紙蓋住外側。一兩天後就會痊癒。

又方:名蟾蜜膏

飛鹽(五分),蔥白(三莖),活蝦蟆(三個),蜜(一兩)

白話文:

飛鹽(四分之一湯匙),蔥白(三根),活青蛙(三個),蜂蜜(一湯匙)

共搗一處敷之。

又方:

婦人頭上油垢(三錢),黑背鯽魚(一個約一兩),豬眼梢(一對)

上同搗爛敷之。

又方:

將雄豬眼梢肉三錢,剁爛如泥,加滑石末□錢,和勻敷患處,頂上以膏藥蓋之,拔去僵肉,放出黃水即愈。

白話文:

把雄性豬眼窩處的肉三錢,剁碎成泥,加入滑石粉末若干錢,混合均勻敷在患處,上面用膏藥蓋著,如果能拔出僵化的肉,放出黃色的膿汁,就會痊癒。

又方:

鮮茄蒂(七個乾者加倍),鮮何首烏(一兩)

上用河水三碗,煎一碗,食遠服,一服出膿,兩服收口。

治痄腮方:

用陳石灰不拘多少,炒七次,地土窨七次,醋調敷立愈。

又方:

山梔末、飛面各等分,豬膽汁、好醋各半,薄調敷患處。

治拍蟹毒:即手大指食指間所生,俗名丫指。

用活蟹打爛塗之。

治指上疔瘡:名天蛇頭,又名雄公蛋。

用雞子一枚,頂上敲一小孔,先去其清放杯內,後去其黃,仍以清入殼。將蜈蚣一條煅灰,明雄黃末一錢,二味共納入殼攪和,以指入殼,周圍以棉紙封固三四層,候一晝夜打碎,遠遠拋擲,切不可聞其臭氣,此瘡立愈。一方只用蜈蚣為末,雞子不去黃,套指上候熱,再換一個即愈。

白話文:

取一個雞蛋,在蛋殼頂端敲一個小洞,先將蛋清倒入杯中,再取出蛋黃,再將蛋清倒回蛋殼中。將一條蜈蚣煅燒成灰,取一錢明雄黃末,將兩種藥物一起放入蛋殼中攪拌均勻,用手指伸入蛋殼,用棉紙封住蛋殼周圍三四層,等待一晝夜後將蛋殼打破,將其拋棄得遠遠的,切忌聞到其臭氣,瘡就會立即痊癒。另一種方法只用蜈蚣研磨成末,雞蛋不取出蛋黃,將其套在手指上等待其發熱,再換上一個新的即可痊癒。

又方:

豬膽一個,入雄黃末一分,攪勻套指上,二三時即愈。

又方:

雄黃細末,和蜒蚰搗爛敷之即愈。

又方:

雄黃(七分),白芷(三分)

共為末,入雄豬膽內,套指上立愈。

治坐板瘡方:生在臀上,俗名臀支瘡。

用八九月間的西瓜皮,刮薄存一粒米厚者,日中曬脆研細,瘡有膿則乾摻,無膿將自己津涎調末敷上,少頃瘡中即流出水來,敷二次即愈。

白話文:

用八九月間的西瓜皮,削成薄片,厚度約一粒米,在日正當中時曬乾研細。如果有膿的傷口,直接將瓜皮粉末敷上;若無膿,就用自己的口水調和瓜皮粉末敷上。敷上後不久,傷口就會開始流出水來。敷二次傷口就會痊癒。

治爛腿方:

用白芷、黃蠟、飛丹片粉,各等分,蔥頭搗豬髓調敷,油紙紮住,七日一換,二次痊愈。

白話文:

使用白芷、黃蠟、飛丹片粉,各等份,將蔥頭搗碎後,加入豬骨髓調勻敷上患處,用油紙包紮固定,七天換藥一次,兩次即可痊癒。

治腳面生瘡不收口:

松香,枯礬,杉木灰(各一錢)

共為末,用麻油調塗,數次即愈。

治脫疽方:此症發於腳趾,漸上至膝,色黑,內痛不可忍,逐節脫落而死,亦有發於手者。

土蜂窠研細,醋調搽,應手而愈,真神方也。

治陰濕腳瘡久爛:

銅青,膽礬(各五分),飛丹(二錢),密陀僧,輕粉,石膏(煅各一錢)

白話文:

銅青、膽礬各五分,飛丹二錢,密陀僧、輕粉、煅石膏各一錢。

上研末,臨臥時摻上,痛一夕即結痂,或有癢處,毒水不幹,又摻上,癢極擦之。

治腳指縫爛:

鮮鵝掌黃皮陰乾,燒灰存性為末,摻之極效。

又方:

好黃丹一味,摻三五次即愈。

又方:

松蘿茶末摻之。

治腳指縫濕爛癢方:

用三白頭升藥底少許,和白糖霜打爛敷之。

治腳指頭上臭爛瘡方:俗名臭田螺。

青石屑(用市中多人踏者,又要潔淨者,須研極細。),絲棉灰(少許),冰片(少許)

白話文:

青石屑(使用人流量大的市集中的青石屑,而且要非常乾淨的,研磨得非常細。)

絲棉灰(少量)

冰片(少量)

三共和勻摻上,外以膏藥貼之即愈。

治行路足腫方:

用草鞋浸尿缸內半日,以磚一塊,燒紅置鞋於上,將足踏之,令熱氣入足內,腫即消。

臁瘡方

陳石灰,坑砂(煅),伏龍肝百草霜(各一兩)

白話文:

  • 陳石灰:陳年的石灰,通常在中醫中用於治療濕熱、化痰、止瀉等症狀。

  • 坑砂(煅):煅燒過的坑砂,一般用於清熱、化痰、止瀉等症狀。

  • 伏龍肝:是一種礦物,通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症狀。

  • 百草霜:一種中藥材,通常用於治療清熱、化痰、止瀉等症狀。

上共為末,先將蔥艾煎湯洗之,桐油調敷,將草紙紮緊。

又方:修船舊油灰(煨),東丹,石膏(煨各等分)

上研極細,先將豆腐溫水洗淨患處,用麻油調藥敷之極厚,三日一洗一換,最無不愈。

白話文:

將藥搗成極細的粉末,先用溫水把患處清洗乾淨,然後用麻油調和藥粉,敷在患處上,敷得厚厚的,三天洗一次、換一次藥,幾乎沒有治不好的。

又方:

桐油,菜油,麻油(各五錢),松香(制一兩),飛丹(制三錢),銅綠(二錢),黃占,白占(各五錢)

白話文:

  • 桐油、菜油、麻油:各 15 克

  • 松香:15 克(加工過)

  • 飛丹:4.5 克(加工過)

  • 銅綠:3 克

  • 黃佔、白佔:各 15 克

先將三油熬數滾,後入松香黃白占,再熬數滾,後入飛丹銅綠細末收之,攤隔紙膏貼之。一方:松香只用三錢,銅綠只用一錢五分。

白話文:

  1. 將三種油先熬沸幾次,再加入松香和黃白佔,繼續熬煮幾次,之後加入飛丹和銅綠的細末,然後收起。將這些藥膏平鋪在紙上,貼在患處。

  2. 另一種方法是:只用三錢的松香和一錢五分的銅綠。

治臁瘡久不收口方:

杭州破黑傘紙燒灰,飛丹,輕粉(各一錢),牛腳胎(煅至周圍焦枯,以刀刮下,再煅再刮,直下至無心,為末,三錢。)

白話文:

  • 杭州產的黑傘紙燒成灰,丹砂、輕粉(各一錢)。

  • 牛腳蹄(煅燒至周圍焦枯,用刀刮掉焦枯部分,再煅燒再刮除,一直到沒有心為止,研成細末,三錢)。

四味與豬油同搗極爛,做夾紙膏,以針刺孔,先以蔥椒飛鹽湯洗淨,拭乾貼之,生肌長肉,再貼五六日,收口而愈。

白話文:

將四味藥材與豬油一起搗成極細膩的藥膏,做成夾紙膏。先用針刺出孔洞,再用蔥、辣椒、飛鹽湯清洗乾淨,擦乾後貼上藥膏。藥膏能生髮肌膚、長出新肉,再貼五六天,傷口就會癒合而痊癒。

又方:

用鮮桑白根皮一斤,生豬板油四兩,共搗作餅,將一餅貼之,每日換一餅,五六日後,換生肌末藥。用赤石脂乳香沒藥白占冰片,炒黃輕粉,煅過狗脛骨,以麻油調塗碗內復定,燒蘄艾燻黑碗內藥,連番十餘次,方以此藥做夾紙膏貼之,數日即愈。

白話文:

將新鮮的桑白皮一斤和四兩的生豬板油搗成餅,每天更換一片,五、六天後再換上生肌的中藥。用赤石脂、乳香、沒藥、白佔、冰片、炒過的黃輕粉、煅燒過的狗脛骨,一起用麻油調勻塗在碗裡,覆蓋住藥物,燃燒艾草讓碗內的藥物燻黑,連續燻十幾次後,再用這些藥物做成膏藥貼上,幾天後就會痊癒。

治濕爛臁瘡,並一切頑瘡不收口者:

麻油,柏油(各二兩五錢),管仲(三錢),象皮(五分切片),血餘(一大團)

白話文:

麻油、柏油(各 50 克),管仲(7.5 克),象皮(1.25 克切片),血餘(25 克)

同煎至發枯,去發再煎,滴水成珠,下炒飛丹五錢,方下後藥:硃砂,兒茶,輕粉,沒藥(去油),川椒,樟腦(各五分),乳香(去油三錢五分),血竭(一錢)

白話文:

把前面熬好的藥汁和發枯一起熬到發枯,去出發枯再熬煮,然後滴入藥汁就會變成珍珠狀的汁液,然後把炒過的飛丹五錢加入藥汁,最後再加入這些藥材:硃砂、兒茶、輕粉、沒藥(去除油脂)、川椒、樟腦(各五分)、乳香(去除油脂三錢五分)、血竭(一錢)。

共為末,攪勻離火候半冷,下黃蠟二錢五分,杭粉一兩五錢,如法熬成膏,攤貼患處,一日一換神效。

治臁瘡久不愈者:秘傳夾紙膏

老松香,樟腦,虢丹(炒),水龍骨(即舊船底內油石灰)

共為細末,溶化松香,以小青油和之,以油紙隨瘡大小作夾膏,洗淨瘡後貼之,二三日一換即愈。若不效,加白芷、川芎、螵蛸於前膏內。若不加入,以此三味煎湯洗之亦效。凡臁瘡用夾膏,須用舊傘紙以甘草湯煮,密刺其孔,比他紙尤效。如用尋常油紙,須用甘草、白芷、花椒荊芥煎湯煮過,曬乾攤膏,則不痛,且不生拐。

白話文:

把中藥細細研磨成粉末,將松香溶化,用小青油調和,用油紙按照傷口的大小做成夾心膏。將傷口清洗乾淨後貼上夾心膏,每二、三天更換一次,即可痊癒。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可以將白芷、川芎、螵蛸加入夾心膏中。即使不加入藥物,用這三味中藥煎煮的藥湯清洗傷口也有效果。凡是治療瘡瘍時使用夾心膏,一定要用浸泡過甘草湯的舊傘紙。在紙上戳上許多小孔,效果比其他紙張都要好。如果使用一般的油紙,則需要用甘草、白芷、花椒、荊芥煎煮的藥湯將油紙煮過,曬乾後再塗抹藥膏,這樣就不會疼痛,也不會生出膿瘡。

又方:

麻油(九兩),大活雄鯽魚(一個約斤許者),大楓子肉(去油四兩)

同熬至魚焦枯濾去渣,將油再煎,滴水不散,將油稱見分量,每油一分,用飛炒過黃丹半分,加銀硃二錢收之,攤貼。若不能收口,用哺胎不出雞子,瓦上煅存性,研極細摻上即收口,此摻藥方,不但治臁瘡,凡結毒癰疽炙瘡久爛者,立能收口生肌。

白話文:

一起熬煮到魚焦枯後,濾去渣,將油再煎煮,滴水不分散開,把油稱量後看到分量,每壹分油,用飛炒過的黃丹半錢,加二錢銀硃收好,攤塗敷貼。如果不能收口,用哺胎(一種藥物)不生雞子,在瓦上煅燒並保持藥性,研磨極細,混合在(油中)上面即可收口。這個混合藥方的藥方,不僅可以治療臁瘡,凡是結毒的癰疽和被火灼傷而久爛的,立即就能收口生新肌。

又方:名白玉膏

乳香,沒藥,象皮,白蠟(各五錢),輕粉(四錢),密陀僧,鉛粉,黃蠟(各二兩)

以上除蠟,俱為極細末,先用真桐油一斤,放鍋內火上滾透,去沫油,先入密陀僧末攪勻,取起入二蠟溶盡攪勻,待油稍溫,方入細藥,攪三百餘遍,以大棉紙攤上陰乾,隨瘡大小煎成膏貼,待瘡中毒水流出,膏藥遍黑,再換新者貼之。

白話文:

上述除蠟方,皆為極細末。

先用真桐油一斤,放在鍋裡用火加熱至滾透,去除泡沫和油沫。

先加入密陀僧末攪勻,取出加入二蠟溶化攪勻。

待油稍溫時,再加入細藥,攪拌三百多次。

用大棉紙攤開陰乾。

依照瘡的大小煎成膏藥貼上。

等瘡中的毒水流出,膏藥變黑後,再換新的繼續貼。

又方:名紫脂膏

好麻油(四兩),淨花椒(三錢),蔥頭(七大個連須七寸長)

三味同煎至蔥焦脆去渣,入白色松香五錢,黃佔六錢,文火煎化,去上面浮出渣滓,煎至油麵上有花紋,急離火傾碗內,加入好銀硃一錢,攪勻收之,待冷凝將碗合土地上三日,去火毒,攤夾紙膏貼之,紙只要一面刺孔,每膏貼五日一換。如痛者用甘草湯先洗,癢者花椒湯洗。

白話文:

將三種藥材一起煎煮,直到蔥焦脆後將渣滓濾掉,加入白色松香五錢、黃佔六錢,用小火煎煮,並且將上面浮出的渣滓去除,煎煮至油麵上有花紋出現,立即離火倒入碗中,加入好銀硃一錢,攪拌均勻收好,待冷卻凝固後將碗蓋好放置於土地上三天,以除去火毒,將藥膏塗抹於夾紙上,紙張只須一面刺孔,每張藥膏貼敷五天後更換。如果患處疼痛,可用甘草湯先清洗;如果患處發癢,可用花椒湯清洗。

若貼一膏即流盡黃水者,貼至五六膏而愈。若貼至三膏,方流盡黃水者,須貼至二十膏而愈。凡初貼之膏出水者,膏中有毒氣在內,揭下則無用。水盡後再貼之膏須存之,以待後來將長肉結蓋時用,此貼過舊膏貼之,以為收功最妙。

白話文:

如果貼敷一塊膏藥就流滿黃水,則繼續貼敷五六塊膏藥就可以痊癒。如果貼敷到三塊膏藥,黃水才流盡,則需要貼敷到二十塊膏藥才能痊癒。凡是最初貼敷的膏藥就出水的,說明膏藥中含有毒氣,揭下來就沒有用了。黃水流盡後再貼敷的膏藥需要留著,等到後來長肉結痂時再用。這種貼敷過期的膏藥,用來收功是最好的。

治濕毒臁瘡方:爐甘石用童便制八九次,豬油調搽神效。

又方:

伏龍肝,蚌殼灰(各一兩),輕粉(一錢半)

或加蒼朮一錢,黃柏一錢,各炒焦為末,和勻用菜油調攤夾紙膏,將針刺孔扎瘡上,三日一換,先用花椒米泔煎滾洗瘡。

白話文:

也可以酌加炒焦的蒼朮一錢、炒焦的黃柏一錢,研成粉末,用菜油調勻,塗在紙上紮在傷口上,每三天換一次。在換藥之前,先用花椒米加水煎煮至沸騰,清洗傷口。

治濕瘡方:

桑樹根上土中鮮白皮,去粗皮切細,同生豬油放石臼內打糍,先用冷茶洗瘡拭乾,用此藥敷之,外以油紙蓋之,將帛紮緊,換四五次即愈。加白蠟同搗作餅,反復貼之,一日夜再換,拔去毒水臭腐,生肌收口。濕瘡與臁瘡有別,濕瘡有水窠頭,不爛而甚癢,臁瘡必爛而痛。

白話文:

將桑樹根上土中鮮白皮取下,去除粗糙的樹皮並切成碎塊,然後與生豬油一起放入石臼內搗成泥。先用冷茶清洗傷口並將其擦乾,然後敷上此藥,並用油紙蓋住傷口,再用布條紮緊。更換藥物四到五次,即可痊癒。若加入白蠟一起搗成餅狀,反覆貼敷,每天晚上再更換一次,即可拔出毒水和消除膿腐,生出新肉並使傷口收口。濕瘡與臁瘡是有區別的,濕瘡有水泡,不潰爛但很癢;臁瘡則必然潰爛並疼痛。

凡治濕瘡切不可用升藥及冰片,非惟不能奏效,反致潰爛難愈。凡遠年濕風瘡癢甚,諸藥不效者,必有蟲在內,須用藥引出其蟲,則用藥有效矣。凡治濕瘡,先用鉛打薄片貼之,以帛扎住,毒水自流,流盡然後用藥,方易見效。

白話文:

  • 治療濕瘡時千萬不能使用升藥和冰片,不僅不能奏效,反而會導致潰爛難愈。

  • 那些患有多年濕風瘡癢,各種藥物都不起作用的人,必然是體內有蟲,必須用藥引出蟲子,然後用藥纔能有效。

  • 治療濕瘡時,先用鉛片貼在患處,再用布條紮住,毒水就會自行流出,流盡後再用藥,這樣才能容易見效。

又方:疥瘡白泡亦治。

楓子肉(一兩),蛇床子(炒),煙膠(瓦上炒乾),黃柏末,自死龜板(炒灰各五錢),黃丹(二錢水飛炒紫),真輕粉(五分)

白話文:

楓子肉(50公克),蛇牀子(炒過的),鴉片膏(在瓦片上炒乾的),黃柏末,死掉的烏龜殼(炒成灰,各20公克),黃丹(10公克,用水飛後,炒成紫色的),真輕粉(2.5公克)

上為細末,桐油調搽,上以油紙復扎,五日一換,三次即愈,柏油調藥更妙。一方無煙膠,有煅龍骨,用熟桐油調藥。

白話文:

將藥打成粉末,用桐油調成膏狀,再塗抹在患處,用油紙包紮起來,每五天更換一次,三次即可治癒。柏油調藥效果更好。另一種叫做「無煙膠」的藥,含有煅龍骨,用熟桐油調製而成。

又方:

黃柏末,銀硃,飛丹(各五錢),煨石膏,龜板(燒灰),蚌殼灰(各一兩),輕粉(二錢),嫩松脂(三錢)

共為細末,菜油調作夾紙膏貼。

又方:名蔥連膏

飛丹(二錢),乳香,沒藥,黃連(各五分),血竭(一錢),冰片(一分),松香(五錢),蓖麻子(十八粒),蔥白(帶須七根)

白話文:

  • 飛丹(二錢):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痛消腫的功效。

  • 乳香(五分):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止血的功效。

  • 沒藥(五分):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

  • 黃連(五分):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血竭(一錢):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

  • 冰片(一分):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

  • 松香(五錢):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止血止瀉的功效。

  • 蓖麻子(十八粒):一種中藥,具有潤腸通便、殺蟲止瀉、消腫止痛的功效。

  • 蔥白(帶須七根):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止咳化痰的功效。

共為末,將蔥頭打爛和勻,以菜油調做夾紙膏貼之。

治臁濕瘡方。

黃丹,無名異(各五錢),輕粉(一錢),乳香,沒藥,樟水,水龍骨,百草霜(各一兩)

白話文:

黃丹、無名異(各五錢),輕粉(一錢),乳香、沒藥、樟水、水龍骨、百草霜(各一兩)

共為細末,桐油調夾紙膏貼之,前後翻換神效。或加血竭、血餘兒茶、螵蛸、銀硃、銅綠等藥,貼過舊膏藥藏好,以備日後收瘡口之用。

白話文:

將傷口清理乾淨,用桐油和藥膏混合的藥膏貼在傷口處,並經常更換,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也可以在藥膏中加入血竭、血餘兒茶、螵蛸、銀硃、銅綠等藥物,用完的舊藥膏不要丟掉,留著備用,可以幫助收斂傷口。

治一切瘡毒,隨貼隨愈,並治風濕、癰疽、癱瘓、鶴膝風等症俱神效:

南星,川大黃桃仁羌活半夏,草烏,川烏,紅花獨活當歸(各四錢)

白話文:

南星、川大黃、桃仁、羌活、半夏、草烏、川烏、紅花、獨活、當歸(各十六公克)

用真麻油一斤,加生薑一兩,蔥白不拘多少,亂頭髮一團,入藥內熬焦枯色,用絹濾去渣,用上好松香一斤,入濾過清油內,又熬至胡桃花起,先加入密陀僧二兩,再徐徐加入硫黃末半斤,投此二味時,務須慢慢灑入,不可太多太驟,以滴水成珠為度,將此膏藥傾入水中去火毒。

白話文:

使用一斤的純正麻油,加入一兩生的薑片,蔥白不拘多數,再加入一團亂髮,將它們放入藥物中熬煮至焦枯的顏色,接著用絹布過濾去除渣滓,再加入一斤上好的松香,放進過濾好的清油中,繼續熬煮至胡桃仁的顏色,首先加入二兩的密陀僧,然後慢慢加入半斤的硫磺粉,在加入這兩種材料時,一定要慢慢灑入,不能一下加入太多,以滴水成珠為標準,將這個藥膏傾入水中以去除火毒。

治熱毒濕瘡,遍體生瘡,痛而不癢,手足尤甚,黏著衣被,日夜不得眠者:

石菖蒲三斗為末,鋪席上臥五六日即愈。

治諸瘡弩肉,如蛇頭凸出寸許者:

烏梅肉煅灰,摻上即愈。

治膿窩瘡:名雞黃煎

煨石膏(三錢),寒水石(二錢),黃丹,硫黃(各一錢)

共研極細末,將雞子黃熬出油調敷。

又方:

大黃(三錢半),吳萸(去梗一錢半)

共研細末,菜油調搽即效。

諸瘡摻藥方:

煅熟石膏(一兩),松香,白芷(各三錢),樟腦(二錢),輕粉(五分),冰片(一分)

上為極細末,熬熟豬油調搽。治白泡瘡更效。

治天泡瘡方:

黃柏末(一錢半),輕粉(一錢),雄黃(一錢),青黛(二錢),滑石(一錢),寒水石(二錢火煅)銀硃(一錢半),辰砂(五分),鉛粉(二錢),側柏葉末(一錢)

白話文:

  • 黃柏末:1.5錢

  • 輕粉:1錢

  • 雄黃:1錢

  • 青黛:2錢

  • 滑石:1錢

  • 寒水石:2錢(火煅)

  • 銀硃:1.5錢

  • 辰砂:0.5錢

  • 鉛粉:2錢

  • 側柏葉末:1錢

上為細末,絲瓜葉打汁調搽立效。

又方:

綠豆裝入粗瓦瓶內。以毛竹筷一把塞緊瓶口,再用瓦盆一個,底下鑿一孔,將瓶倒插於盆孔內,盆內用礱糠炭屑燒之,綠豆油即在箸頭上滴出,下以碗收之,俟出火毒,用油抹點瘡上,二三次立愈。

白話文:

將綠豆裝入粗瓦瓶內。用毛竹筷子一把塞緊瓶口,再取一個瓦盆,底座處鑿一個孔,將瓶倒插入盆中之孔洞內。在盆內放入礱糠和炭屑燒燃,綠豆油會在筷子的前端滴出,用碗在下方接住。等到綠豆油的火毒消除後,將油塗抹在瘡口處,兩到三次就會痊癒。

又方:

青黛,滑石

各等分,馬蘭汁調敷。

又方:

石膏,黃柏,青黛

各等分為末,扁柏汁調敷。

治痱子方:

臘雪收藏瓶內封口,至端午日放黃瓜在瓶中浸之封好,遇有痱子敷上即愈。

治痱瘡癢痛方:

滑石(五錢),綠豆粉(四兩微炒)

上研細和勻,以棉撲之。一方有棗葉一兩。

治痤痱作癢,抓之又痛,難於坐臥者:名苦參湯

苦參四兩,大菖蒲二兩,河水五瓢,同煎數滾,添水二瓢,蓋片時,臨洗和入雄豬膽汁四五枚,洗之避風甚效。

白話文:

將苦參四兩、大菖蒲二兩和五瓢河水一起煮沸幾次,再加兩瓢水,蓋上鍋蓋しばらく,臨洗時加入四五枚雄豬膽汁,用此水清洗患處,避風效果很好。

治一切熱癤:

芙蓉葉菊花葉同煎水頻洗,或搗爛敷之甚效。

治凍瘡久不愈,年年發歇,先癢後痛,後即腫破出黃水,及出血不止者:名雉腦膏

白話文:

治療凍瘡長久不癒、年年復發,先感到發癢、接下來疼痛,之後腫脹破裂、流出黃水,甚至流血不止的症狀:叫做雉腦膏。

雉腦(一枚搗爛),黃蠟,清油

上三味,以文火熬成膏,去渣瓷器盛,用每日塗瘡上。一方用大蒜梗煎湯洗之。

白話文:

將上列三種藥物用文火熬煮成膏狀,去除渣滓後放入瓷器容器中保存,每天塗抹在瘡口上。另外一種方法是用大蒜梗煎煮湯液,用來清洗瘡口。

又方:

白蘿蔔打碎或切碎,內揀大者切二三寸一段,同用水煮一二十滾,不可太爛,亦不可太生,以所煮湯熏洗浸,並將所煮蘿蔔在瘡上摩擦,一日洗三次,連洗三日即愈,永不發。

白話文:

用白蘿蔔打碎或切碎。選出較大的切成2、3寸左右的長度,和水同煮10-20滾,不能煮得太爛,也不可太生。用煮好的湯來燻洗浸泡患處,並用煮好的蘿蔔在患處摩擦。每天清洗3次,連續清洗3天即可痊癒,並且不再復發。

治冬月手足開裂方:

用清油五錢,文火煎沸,先入黃蠟一塊煎化,再入光粉、五倍子少許,熬令稠紫色為度。先以熱湯洗患處,火上烘乾,即用藥敷其上,以紙貼之,其痛立止,入水亦不落。若油中入粉多則硬而成塊,須以火炙動挑敷亦不妨。一方無五倍子。一方加魚膠、白芨末。

白話文:

用清油五錢,用小火煎沸,先加入一塊黃蠟煎化,再加入少許光粉、五倍子,熬到稠紫色即可。先用熱水清洗患處,在火上烘乾,然後將藥敷在患處,用紙貼上,疼痛立刻消失,入水也不會脫落。如果油裡加的粉太多,就會變硬成塊,需要用火烘烤,再挑起來敷上,也是可以的。另一個方子沒有五倍子。另一個方子加了魚膠、白芨末。

又方:名油胭脂

用生豬板油去筋膜一兩,入鍋熬淨,再入黃佔五錢,白佔三錢,同化清,次入銀硃黃丹各五分攪勻,以軟能攤開為妙,敷之即愈。

白話文:

取用一兩生豬板油,去除筋膜,放入鍋中熬煮至乾淨,再加入五錢黃佔和三錢白佔,一起融化攪拌均勻,然後加入五分銀硃黃丹,攪拌均勻。用軟布將藥膏攤開,敷在患處即可治癒。

又方:

用童子剃下頭髮,洗淨令乾,將一二兩放杓內熬烊,入羊油再同熬,令其無滓,去火俟冷如膏藥,捻成細條,放入縫內,一日夜裂縫即不痛矣。

白話文:

用乾淨的童子頭髮,清洗乾淨曬乾。取一兩到二兩頭髮放入勺子裡熬成液狀。加入羊油一起熬製,攪拌均勻,讓它沒有雜質。將其與火隔離使其冷卻像藥膏,捻成細條狀,放入縫隙內,一天一夜後裂縫便不會疼痛了。

治湯火瘡方:當歸,生地(各一兩),麻油(四兩),黃占(一兩白者只用五錢)

上先將當歸、生地,入油煎枯去渣,將蠟溶化攪勻,候冷即成膏矣。用塗患處,將細紙蓋之極效。若發背癰疽潰爛者,用之亦甚效。凡死肉潰爛將脫,止有些些相連者,宜用剪刀剪去,蓋死肉有毒,去遲則傷新肉矣。死肉去盡,尤宜速貼,蓋新肉最畏風寒,切不可忽也。

白話文:

首先將當歸、生地黃,放入油中煎炸至乾枯後去除渣滓,將蠟溶化攪拌均勻,待冷卻後即製成膏藥。將膏藥塗抹於患處,用細紙蓋好,效果極佳。如果患有背部癰疽潰爛的人,也可以用此膏藥,效果亦佳。凡是腐爛即將脫落的死肉,只需留下少許相連的部分,然後用剪刀將死肉剪去,因為死肉有毒,如果不儘快去除,就會傷害到新肉了。死肉去除乾淨後,更應儘快貼上膏藥,因為新肉最怕風寒,不可忽視。

又方:

豬毛煅存性研末,加輕粉硼砂少許,麻油調和,敷之立效,且無斑痕。

白話文:

  1. 將豬毛燒成灰,研磨成粉末。

  2. 加入少量輕粉和硼砂。

  3. 用麻油調和均勻。

  4. 將混合物敷在患處,立竿見影,並且不會留下疤痕。

又方:

用雞子黃置銀石器中,熬出油,調胡粉敷之。

治湯泡方:

將煮熟雞子黃,炒出油一杯,調生大黃末一兩搽之。

治火湯熱油傷方:

用生雞子清,好陳酒沖和調敷,三次必愈。

治火燒爛神方:凡遇此症,切不可浸冷水中,熱毒內攻,必爛至骨。

用好陳酒一二十斤,傾入浴缸內,略燒溫,令患者坐酒中浸之,極重者不死。

治火燙傷方:

急使一、二歲小兒,不拘男女,撒尿於室中結實淨土地上,少頃取地面上浮膩滑濕之土敷之,即日止痛,解火毒甚妙。

白話文:

即使是一、二歲的小孩,不論男女,將尿液撒在室內堅固乾燥的土地上,過一會兒取表面油膩滑潤的泥土敷在患處,當天疼痛即可停止。緩解熱毒的效果非常好。

治湯泡火燒方:此症切不可用冷水澆洗。

如藥不便,先飲童便一碗,或生蘿蔔汁一碗,再將生大黃細末,或香油,或生桐油調敷。如爛至肌肉者,用山野人家百草霜三錢,輕粉一錢五分,研末香油調敷甚效。

白話文:

如果患處已化膿,可先喝一碗童尿或一杯生蘿蔔汁,然後將研磨成細末的生大黃、香油或生桐油混合後敷在患處。如果已潰爛至肌肉,可用三錢的山野人家百草霜和一錢五分滑石,研磨成粉,再加入香油,混合後敷在患處,頗爲有效。

治初燙與潰爛方:名解毒行血膏

當歸,劉寄奴,頭髮(洗淨),生地(各一兩)

將麻油六兩,銅鍋內煎至發化藥黑,濾去渣,下白佔八錢,不住手攪勻,候藥稍溫,下生寒水石、煨大黃、嫩黃柏、生礬末各一兩,輕粉末二錢,攪至藥冷,埋土內出火毒,患者塗之。

白話文:

  1. 將六兩麻油倒入銅鍋中,將麻油加熱至呈現出黑色藥水,過濾殘渣,加入八錢白佔,不斷用手攪拌至藥水略微溫熱。

  2. 加入一兩生寒水石、煨大黃、嫩黃柏、生礬末,以及二錢輕粉末,繼續攪拌至藥水冷卻。

  3. 將藥水埋入土中,以火除去毒性,讓患者塗抹。

治漆咬瘡方:木形人每患此症。

用杉木皮煎湯洗之,蟹殼湯洗亦可。

又方:

將活蟹搗爛塗上即愈。

取瘡,中多骨方:

烏骨雞脛骨,實以砒石,鹽泥封固,煅紅出火毒研末,飯丸粟米大,將白紙捻送入孔中,以拔毒膏貼之,其骨自出。

白話文:

使用烏骨雞的脛骨,裡面塞滿砒霜,用鹽泥封好,煅燒至變紅,取出後研磨成粉末,做成米粒大小的藥丸,用白紙捻成細絲,將藥丸塞入患部,再用拔毒膏貼上,烏骨雞的骨頭就會自己掉出來。

諸丹毒

治蛇丹方:

刺鱔魚尾血,同蜒蚰搗塗。

治火丹方:

將蜒蚰搗爛,磨好京墨汁和塗之。

又方:

柏葉,蚯蚓泥(韭菜地上者尤妙),黃柏,大黃(各五錢),赤小豆,輕粉(各三錢)

白話文:

  • 柏樹葉

  • 蚯蚓泥(尤其是生長在韭菜上的泥土效果最好)

  • 黃柏

  • 大黃(各五錢)

  • 紅豆

  • 輕粉(各三錢)

共研末,新汲水調搽。凡生火丹流火,切不可吃豬肉,吃則發腫不消。

又方:

將冬青樹葉搗爛,和入雞子清,敷患處,以絹縛之,一周時即愈。

治流火方:

鮮紫蘇,鮮鳳仙花

將二味洗淨,連根葉搗爛,放木盆內,以滾水衝入,將腳架盆上,熏至可洗,以軟帛洗之立愈。十餘年者,不過洗三四次不發矣。

白話文:

將兩味草藥洗淨,連根葉一起搗爛,放進木盆裡,用滾水沖入,將腳架在盆上,燻蒸到可以洗的時候,用柔軟的絲綢洗洗就立刻痊癒了。患病超過十幾年的,洗個三四次就不再發作了。

治流火毒方:

大黃,山梔,黃柏,雄黃,南星

上為末,將瓦花搗汁,調敷立效。

無名腫毒

治無名腫毒未成:初起五天之內,照方一服即消。如毒旺者,接連三服,無不消盡,真神方也。

雞蛋一個,傾在碗內攪勻,入芒硝一錢,隔湯燉熟,用三白酒照量飲,食盡為度。

白話文:

取雞蛋一個,倒在碗內攪勻後,加入一錢重的芒硝,隔水蒸熟,用三白酒配服用,吃完為止。

內托護心散:防毒氣攻心。

真綠豆粉(一兩),乳香(五錢),燈心灰

上共為末和勻,以生甘草一兩煎濃湯,調一錢,時時呷之。

治男婦小兒一切無名腫毒:

將苦絲瓜連筋帶子,燒存性為末,每服三錢,白蜜湯送下,日二服,夜一服,則腫消毒散,不致內攻,真妙方也。

白話文:

把苦瓜連同筋帶子一起燒成灰燼,服用時取三錢灰燼,用白蜜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晚上一次,那麼腫脹和炎症就會消散,不會向內擴散,這是一個真正妙方。

治一切無名腫毒,魚口便毒,楊梅結毒等症即消:名二角消毒散

雄羊角(二斤),血餘炭(一斤),穿山甲(半斤),角刺灰(一斤)

白話文:

  • 雄羊角(二斤):雄性山羊的羊角,重量為二斤。

  • 血餘炭(一斤):動物血的殘渣經過炭化後製成的藥品,重量為一斤。

  • 穿山甲(半斤):穿山甲的肉,重量為半斤。

  • 角刺灰(一斤):角刺樹的灰燼,重量為一斤。

上四味,俱用文武火煅灰存性,每服二錢或三錢,酒送下。

治一切無名腫毒,瘰癧尤效:名四制鯪鯉丸。

歸尾(五錢),大黃,荊芥,桔梗,乳香(炙),沒藥(炙各二錢),黃芩連翹(各三錢),防風羌活(各二錢半),全蠍(一錢),蟬蛻(二十個去頭),殭蠶(二十五個),牛皮膠(一兩土炒)雄黃(七分)

白話文:

歸尾(五錢)、大黃、荊芥、桔梗、乳香(先用火烤過)、沒藥(先用火烤過,各二錢)、黃芩、連翹(各三錢)、防風、羌活(各二錢半)、全蠍(一錢)、蟬蛻(二十個,已經去除頭部)、殭蠶(二十五個)、牛皮膠(一兩,已經用土炒過)、雄黃(七分)。

用金頭蜈蚣四條,去頭足分作四樣法制:一條用薑汁搽焙乾,一條用香油搽焙乾,一條用醋搽焙乾,一條用酥搽炙。再用穿山甲四兩,亦作四制:一兩用紅花五錢煎湯煮焙乾,一兩用牙皂五錢煎湯煮焙乾,一兩用紫草節五錢煎湯煮焙乾,一兩用蘇木五錢煎湯煮焙乾。上藥共為細末,真米醋打糊為丸,每丸重一錢二分,硃砂一錢五分共為衣,瓷瓶收貯,瓶內放麝香五分以養之。每服一丸,滾酒送下,未成內消,已成出膿,神效。

白話文:

使用金頭蜈蚣四條,去除頭足分成四種方法製作:一條用薑汁塗抹後烘乾,一條用香油塗抹後烘乾,一條用醋塗抹後烘乾,一條用酥塗抹後烘烤。再用穿山甲四兩,也分成四種製作方法:一兩用紅花五錢煎煮後烘乾,一兩用牙皁五錢煎煮後烘乾,一兩用紫草五錢煎煮後烘乾,一兩用蘇木五錢煎煮後烘乾。將以上藥材共研細末,用真米醋調成糊狀做成丸劑,每丸重一錢二分,硃砂一錢五分共做成藥衣,將丸劑放入瓷瓶中收存,瓶中放麝香五分以保持藥效。每次服用一丸,用滾燙的酒送服。還沒生成內部潰瘍,已經生成膿瘡,療效顯著。

治諸毒已成未膿之際,服此毒不內攻:名琥珀蠟礬丸

白礬(一兩二錢),黃蠟(一兩),雄黃(一錢二分),琥珀(一錢另研極細),硃砂(一錢二分),白蜜(二錢)

白話文:

  • 白礬(50克)

  • 黃蠟(50克)

  • 雄黃(5克)

  • 琥珀(5克,研磨成極細粉末)

  • 硃砂(5克)

  • 白蜜(10克)

上四味,先研極細,另將蜜與蠟,銅杓內溶化,離火片時,候蠟四邊稍凝,方入上藥攪勻,共成一塊。一人將藥火上微烘,眾手急丸小寒豆大,硃砂為衣,瓷瓶收貯,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食後送下。病甚者,早晚日進二次。

白話文:

上面的四種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另外將蜂蜜和蠟在銅杓內融化,離火片刻,等到蠟的四邊略微凝固,再加入藥粉攪拌均勻,做成一塊藥丸。由一人將藥丸放在火上稍微烘烤一下,眾人趕緊將藥丸丸成小寒豆的大小,再用硃砂做外衣,收藏在瓷瓶中。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在飯後服用。病情嚴重的,早晚各服用一次。

移毒方:凡毒在緊要處,移在閒處,庶不傷命。

地龍裝在經霜絲瓜內,煅枯焦連瓜為末,每瓜末三錢,入麝香二分,乳香、沒藥各五分,雄黃一錢,蟾酥一分,黃蠟一兩,共為末蠟丸,每服三分。上部要處,甘草、桂枝麻黃煎酒下,即移在手上而散。如在背上,羌活、防風、姜煎湯下,移在背上。如下部,木瓜、牛膝、靈仙、陳皮、獨活、姜煎湯下,移在足上。神效。

白話文:

將地龍裝入經霜的絲瓜內,燒成灰燼,並將灰燼和絲瓜一起磨成粉末。每瓜粉末三錢,加入麝香二分,乳香、沒藥各五分,雄黃一錢,蟾酥一分,黃蠟一兩,一起磨成粉末,再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三分。如果疼痛在上半身,服用甘草、桂枝、麻黃煎煮的藥酒,並將藥丸移至手部。如果疼痛在背部,服用羌活、防風、生薑煎煮的藥湯,並將藥丸移至背部。如果疼痛在下半身,服用木瓜、牛膝、靈仙、陳皮、獨活、生薑煎煮的藥湯,並將藥丸移至足部。此方藥效顯著。

治陰症諸毒膏:

附子肉桂,川烏,草烏,大戟芫花,甘草,甘遂(各七錢),一方加乾薑一兩四錢,附子

白話文:

附子、肉桂、川烏、草烏、大戟、芫花、甘草、甘遂(各七錢),有一方加上乾薑一兩四錢,附子

麻油二斤煎

治陽症腫毒膏。

馬錢子(四兩),大黃,生地(各二兩),薄荷玄參,黃柏,黃芩,梔子,血餘(各一兩),蝸牛(十個)

白話文:

  • 馬錢子:4 兩

  • 大黃:2 兩

  • 生地:2 兩

  • 薄荷:1 兩

  • 玄參:1 兩

  • 黃柏:1 兩

  • 黃芩:1 兩

  • 梔子:1 兩

  • 血餘:1 兩

  • 蝸牛:10 個

上用麻油煎去渣,滑石研末收。

治諸惡瘡腫核,赤暈已成膿,不肯用針刺,以此藥代之。但用小針點破瘡頭,貼上膏藥,膿即自潰,此秘妙良方:

白話文:

治療各種惡瘡腫核,紅暈已經形成膿,而不願意用針刺破它,可以用這種藥代替。只需用小針刺破瘡頭,貼上膏藥,膿就會自行潰破,這是非常靈驗的良方:

蓬砂,血竭,輕粉(各一錢半),金頭蜈蚣(一個),蟾酥(五分),雄黃(一錢),冰片(少許),麝香(一分)

白話文:

蓬砂、血竭、輕粉(各 6 克),金頭蜈蚣(1 隻),蟾酥(2.5 克),雄黃(5 克),冰片(少許),麝香(0.5 克)。

上為細末,用蜜和為膏,看瘡有頭處,用小針挑破,以藥少許,放紙上封貼,次早其膿自出。如腋下有耍孩兒,名暗疔瘡,或有走核,可於腫處,用針挑破,如前用之。忌雞羊魚酒面等物,吃白粥三日為妙。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蜜和成膏狀。觀察瘡口有膿頭的地方,用小針挑破,將藥膏少許放在紙上,封貼在瘡口上,第二天早上膿就會自動流出來。如果腋下有像小孩子的乳頭的腫塊,稱為暗疔瘡,或是有走核,可以將腫塊處用針挑破,然後像前面一樣使用藥膏。忌食雞、羊、魚、酒、麵等食物,吃白粥三天最好。

肉桂,白芷,當歸,玄參,赤芍,生地,大黃,土木鱉(各二兩),上阿魏(二錢),輕粉(四錢),槐枝柳枝(各一百段),血餘(一兩),東丹(四十兩),沒藥末(三錢),乳香(五錢),麻油(五斤)

白話文:

肉桂、白芷、當歸、玄參、赤芍、生地、大黃、土木鱉(各二兩);上阿魏(二錢);輕粉(四錢);槐枝、柳枝(各一百段);血餘(一兩);東丹(四十兩);沒藥末(三錢);乳香(五錢);麻油(五斤)。

將藥入油熬熟,濾過煉成膏,每油一斤,加丹六兩五錢,夏秋再加五錢。

治癰疽神應膏

真阿魏(三錢),麝香(二錢),硃砂(四錢),雄黃,五靈脂,甘草(各一兩),川烏,草烏(各四兩)

白話文:

  • 真阿魏:3錢

  • 麝香:2錢

  • 硃砂:4錢

  • 雄黃:1兩

  • 五靈脂:1兩

  • 甘草:1兩

  • 川烏:4兩

  • 草烏:4兩

將新鮮鬧羊花十斤,揀去梗葉,打自然汁,入瓦器中煎成膏,如稠糖為度。將藥為細末,入羊花膏內攪勻,勿令凝底。用大瓷盆幾個,每盆將藥攤一薄層,置烈日中曬乾,取入瓷瓶封固。

白話文:

將十斤新鮮的含笑花,去除莖葉,用果汁機打成汁,放入瓦器中熬成膏狀,濃稠度類似糖漿即可。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含笑花膏中攪拌均勻,避免膏狀物沉於底部。使用幾個大瓷盆,每一個瓷盆將藥物攤鋪成薄薄一層,置於烈日下曬乾,收取後放入瓷瓶中並密封。

如遇腫毒,用酒調勻如半乾糊,將筆蘸藥,先從紅腫上面畫一圈,待藥將干,再畫第二層於圈內,與前圈相連,即將酒潤舊干圈上;待第二圈將干,再畫第三層於圈內,與第二層相連,又將酒潤外邊干處。每幹一層,再畫進一層,止空當頭,如豆大一孔,使毒氣從此而出。圈完用酒常潤藥上,不可間斷,至半日乃止。

白話文:

如果遇到腫毒,使用酒將藥調勻,調至如半乾泥漿的狀態。用筆蘸取藥物,先從紅腫的上方開始畫一圈。等該圈藥物將乾未乾時,再畫第二圈於圈內,圈與圈之間要連接,並用酒潤濕舊圈邊緣處。等第二圈藥物將乾未乾時,再畫第三圈於圈內,圈與圈之間要連接,再用酒潤濕舊圈外圍處。每畫完一圈,就再往內畫一圈,直到只剩下豆子大小的孔洞,使毒氣從孔洞中排出。畫完幾圈之後,持續用酒將塗抹的藥物潤濕,不可間斷,持續到半天纔可以停止。

待藥自乾落,不必洗去,其毒自消。一方只用三味:新鮮鬧羊花五十斤,打爛絞汁熬膏;川烏草烏末各一兩,和入膏內。用法同前。

白話文:

等藥膏自然乾掉脫落,不需要洗掉,藥物的毒性便會自行消除。另一種方法只用三種藥材:新鮮的鬧羊花五十斤,打爛後榨汁熬成膏狀;川烏、草烏各一兩,研成末,與藥膏混合。使用方法同前。

八仙膏

龍骨,赤石脂,兒茶,血竭,乳香,沒藥(各一錢),輕粉(五分或一錢),冰片(二分)

用麻油二兩,入當歸五錢,煎枯去渣,入龍石茶竭四味,再煎一二沸,次入乳沒,略煎勻,後入黃佔五錢,溶化冷定,入輕冰攤貼。

白話文:

  • 將二兩麻油倒入鍋中。

  • 加入五錢的當歸,一起煎煮至乾枯。

  • 加入四種龍石茶竭,再煎煮一兩次。

  • 接著加入乳沒,稍微煎煮均勻。

  • 最後加入五錢的黃佔,煮至溶化後冷卻凝固。

  • 再加入輕冰攤平塗抹。

松香(鍋內溶化,傾入清水內片時,揉白取用,約一斤。),蓖麻子(六兩淨),柏油(二兩),白蠟(二兩),大黃,銀硃(各二兩),左顧牡蠣(二兩用粗草包好入火內煨存性)

白話文:

松香:在鍋中融化,倒入清水中片刻,揉搓使變白,取用約一斤。

蓖麻子:去殼淨重六兩。

柏油:二兩。

白蠟:二兩。

大黃:二兩。

銀硃:二兩。

左顧牡蠣:二兩,用粗草包好,放進火裡煨存性。

捶膏之法:在光平青石上,先將松香一二兩,與蓖麻一二兩,鋪於石上,用鐵錘打碎,干則加蓖麻,濕則加松香,余藥亦漸漸摻入,捶至極細膩為度,遇無名腫毒,攤貼用麝香少許,初起者一張便效。若已潰者,用阿魏少許,即止痛且易收口。此膏忌見火,須隔湯燉軟攤之。

白話文:

捶膏的方法:在一塊光滑的青石板上,先將兩錢松香和兩錢蓖麻鋪在石頭上,用鐵錘打碎,乾燥的時候就加蓖麻,濕潤的時候就加松香,其它的藥物也漸漸摻入,一直搗碎至極其細膩的程度。如果遇到不知名的腫毒,塗抹時加入少量麝香,剛發生的腫毒,用一張膏藥就會見效。如果已經潰爛的,加入少量阿魏,就能止痛並且容易癒合。這種膏藥忌諱見火,必須隔水燉軟後再塗抹。

蜜膏:治一切臁瘡痰癧廣瘡下疳久不收口者:

松香(一斤四兩醋蔥汁煮過為末篩淨一斤),黃占,白占(各一兩),輕粉(一兩),乳香,沒藥樟冰,象牙末(炒),竹蛀屑,龍骨(火煅),赤石脂(醋煅),海螵蛸(去殼),人中白(煅),麵粉(炒各五錢),兒茶(三錢),血竭(六錢),白蜜(一兩),桐油(十三兩)

白話文:

  • 松香(一斤四兩,用醋和蔥汁煮過,碾成粉末,過篩,淨重一斤)

  • 黃佔、白佔(各一兩)

  • 輕粉(一兩)

  • 乳香、沒藥、樟腦、象牙末(炒過)、竹蛀屑、龍骨(火煅)、赤石脂(用醋煅燒過)、海螵蛸(去殼)、人中白(煅燒過)、麵粉(炒過,各五錢)

  • 兒茶(三錢)

  • 血竭(六錢)

  • 白蜜(一兩)

  • 桐油(十三兩)

上十八味,先用松香溶化,次下桐油,次下黃白二占,次下龍骨等藥,次下輕粉,次下象牙末,次下乳沒,次下樟冰,次下白蜜。

白話文:

以上十八味藥材,首先用松香溶化,然後加入桐油,再加入黃佔和白佔,接著加入龍骨等藥材,然後加入輕粉,再加入象牙末,然後加入乳沒,再加入樟冰,最後加入白蜜。

生肌收口膏:治諸瘡並下疳及輕粉毒。

乳香,沒藥(各去油),兒茶,血竭,輕粉(各一錢),寒水石,水龍骨(各煅),韶粉(各三錢)發灰,黃占,白占(各二錢),麻油(四兩)

白話文:

乳香、沒藥(各去油)、兒茶、血竭、爽身粉(各一錢),寒水石、水龍骨(各煅),白及粉(各三錢)鼠尾草灰、黃丹、白芨(各二錢),麻油(四兩)

將油先熬數沸下蠟,後下藥末,用槐枝攪勻攤膏。先以防風、荊芥、苦參、黃柏、黃連、連翹、銀花、甘草、槐花、綠豆粉各三錢,煎湯洗淨其瘡,然貼後之。一方有鬱金一味。

白話文:

  1. 首先將油加熱,直到沸騰。

  2. 之後加入蠟,讓它融化。

  3. 再加入藥末,用槐枝攪拌均勻。

  4. 然後將混合物攤開成膏狀。

  5. 首先用防風、荊芥、苦參、黃柏、黃連、連翹、銀花、甘草、槐花和綠豆粉各三錢煎成湯。

  6. 用藥湯清洗傷口。

  7. 接著將膏藥貼在傷口上。

  8. 另一種膏藥的配方中含有鬱金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