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嘔吐

脈:嘔吐無他,寸緊滑數,微數血虛,單浮胃薄,芤則有瘀,最忌澀弱。

嘔吐者,有聲有物,胃氣有所傷也。

保中湯,治嘔吐不止,飲食不下。

藿香梗,白朮(去蘆,各一錢),陳皮半夏(薑製),白茯苓(去皮。各八分),黃連(土炒),黃芩(去朽,土炒),山梔(薑汁炒,各一錢),砂仁(三分),甘草(二分)

白話文:

藿香莖、白朮(去皮,各一錢),陳皮、半夏(用薑汁製過),白茯苓(去皮,各八分),黃連(土炒),黃芩(去朽,土炒),山梔子(用薑汁炒過,各一錢),砂仁(三分),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長流水和膠泥澄清二鍾,煎至一鍾,稍冷頓服。

嘔噦清水冷涎,脈沉退者,是寒吐也。

理中湯,治胃寒嘔吐清水冷涎。

人參,茯苓(去皮),白朮(去蘆),乾薑(炒),陳皮,藿香,丁香,半夏(薑汁炒),砂仁(炒),官桂(各二分)

白話文:

人參、茯苓(去皮)、白朮(去蘆)、乾薑(炒過)、陳皮、藿香、丁香、半夏(用薑汁炒過)、砂仁(炒過)、官桂(各 2 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烏梅一個,水煎,徐徐溫服。寒極手足冷,脈微、吐不出者,加附子,去官桂,煩躁加辰砂、炒米。

白話文:

服用上一劑藥:生薑三片,烏梅一顆,加水煎煮,慢慢溫熱服用。若寒氣極盛,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嘔吐困難者,可加入附子,去掉官桂;若出現煩躁不安,可加入辰砂和炒米。

煩渴脈數嘔噦者,是熱吐也。

黃連竹茹湯,治胃熱煩渴嘔吐。

黃連(薑汁炒),山梔(炒黑),竹茹(各一錢),人參(五分),白朮(去蘆),茯苓(去皮),陳皮,白芍(炒),麥門冬(去心),甘草(三分),炒米(一撮),發熱加柴胡

白話文:

黃連(用薑汁炒過),山梔子(炒黑),竹茹(各一克),人參(0.5克),白朮(去掉蘆葦根),茯苓(去皮),陳皮,白芍藥(炒過),麥門冬(去掉心),甘草(0.3克),炒米(少量),如果發熱,再加柴胡。

上銼一劑,烏梅一個、棗一枚,水煎。徐徐溫服。

嘔噦痰涎者,是痰火也。

二陳湯,治痰火嘔吐也。

陳皮,半夏(姜炒),茯苓(去皮),甘草,加人參、白朮、竹茹、砂仁、山梔(炒)、麥門冬(去心,各等分)、烏梅(一個)。

白話文:

陳皮、生薑炒過的半夏、去皮的茯苓、甘草,再加入人參、白朮、竹茹、砂仁、炒過的山梔、去核的麥門冬(各等份)、一顆烏梅。

上銼一劑,姜三片、棗一枚,水煎,不拘時徐徐溫服。

水寒停胃嘔吐者,宜燥濕也。

茯苓半夏湯,治水寒停胃嘔吐。

茯苓(去皮),半夏(薑汁炒),陳皮,蒼朮(米泔浸炒),厚朴(薑汁炒。各一錢),砂仁(五分),藿香(八分),乾薑(炒,三分),烏梅(一個),甘草(三分)

白話文:

茯苓(去皮)、半夏(用薑汁炒過)、陳皮、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厚朴(用薑汁炒過,各一錢)、砂仁(五分)、藿香(八分)、乾薑(炒過,三分)、烏梅(一個)、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水一鍾、生薑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時塗徐溫服。

飽悶作酸嘔吐者,是停食吐也。香砂平胃散,治停食嘔吐。(方見傷寒)。

白話文:

口腹飽脹疼痛,想吐出酸水,這是因為積食引起嘔吐。用香砂平胃散來治療積食嘔吐。(具體配方請參閱傷寒論)

久病嘔吐者,脾胃不納穀也。

六君子湯,治久病胃虛嘔吐。

人參(去蘆),白朮(去蘆),茯苓(去皮),白芍(炒),山藥(炒),當歸(各一錢),藿香,砂仁(各五分),蓮肉(十粒),烏梅(一個),半夏(薑汁炒),陳皮(各八分),甘草(三分),炒米(百粒)

白話文:

  • 人參(去掉根須)
  • 白朮(去掉根須)
  • 茯苓(去皮)
  • 炒白芍
  • 炒山藥
  • 當歸(各一錢,約3克)
  • 藿香、砂仁(各五分,約1.5克)
  • 蓮子(十粒)
  • 烏梅(一個)
  • 薑汁炒半夏
  • 陳皮(各八分,約2.4克)
  • 甘草(三分,約0.9克)
  • 炒米(一百粒)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徐徐溫服。

噁心者,心中兀兀然無奈,欲吐不吐,欲嘔不嘔,此為噁心,非心經病。胃口有寒、有熱、有痰火、有胃虛、有停食、有水飲,與嘔吐同治法。

白話文:

噁心

症狀:心口煩躁不安,想要嘔吐卻又吐不出來,好像要嘔吐卻又吐不出來。這是一種噁心的感覺,並不是心經出了問題。

成因

胃部有寒氣、熱氣、痰火、胃虛、食物停滯、水飲等原因,與嘔吐的治療方法相同。

梁太府乃因患頭暈嘔吐,聞藥即嘔。諸醫措手。余以伏龍肝為末,水丸塞兩鼻孔,用保中湯以長流水入膠泥攪澄煎,稍冷,頻服之而安。

白話文:

梁太府因頭暈嘔吐,聞到藥味就嘔吐。其他醫生都無計可施。我用伏龍肝研成細末,用水調成丸狀塞入他的兩個鼻孔。然後用保中湯調和長流水,倒入調和好的膠泥中攪拌澄清後煎煮。待藥液稍涼,讓他頻繁服用,病情便好轉了。

信陵府桂臺殿下夫人,患因性氣不好,一怒即便嘔吐、胸膈不利、煩躁不睡、腹痛便閉、食下即吐,已經八日,心慌喘急垂危,後事已備,舉家哭泣。召余診,六脈虛微,此血虛胃弱,氣鬱痰火也。以二陳湯加姜連、酒芩、炒梔、當歸、酒芍、香附、竹茹、白朮,入竹瀝、薑汁,二服而安。

白話文:

信陵府桂臺殿下的夫人,因為脾氣不好,生氣後就會嘔吐、胸悶腹脹、心煩失眠、腹痛便祕,吃東西就吐,已經持續了八天,心慌氣促,瀕臨死亡,已經準備好後事,全家人都在哭泣。我被請去診斷,六脈虛弱無力,這是血虛胃弱,再加上氣鬱痰火。我使用二陳湯,添加了生薑、黃芩、炒梔子、當歸、酒芍藥、香附、竹茹、白朮,加入竹瀝和薑汁,兩次服用後就平安無事了。

2. 翻胃

脈:反胃噎膈,寸緊尺澀,緊芤或弦虛寒之厄,關沉有痰,浮澀脾積,浮弱虛氣,澀小血弱,若澀而沉,七情所搏。

白話文:

脈象:

  • 反胃噎膈:寸脈緊而尺脈澀滯。緊而芤軟或弦硬,表示虛寒之災。

  • 關脈沉細:有痰濕。

  • 浮脈澀滯:脾胃積熱。

  • 浮脈微弱:氣虛。

  • 澀脈而細小:血虛。

  • 如果脈象澀滯而沉細,說明七情鬱結。

夫膈噎翻胃之症,皆由七情太過而動五臟之火,熏蒸津液而痰益盛,脾胃漸衰,飲食不得流行,為膈、為噎、為翻胃也。丹溪云:年高者不治。蓋年少之人,氣血未虛,用藥劫去痰,雖得暫愈,其病立復。所以然者,氣虛則不能運化而生痰,血虛則不能滋潤而生火也。又云:此症切不可用香燥之藥而厚滋味。

白話文:

膈噎和反胃的症狀都是由於七情過度,導致五臟之火旺盛,蒸騰津液,痰液增多,脾胃虛弱,飲食不能正常運行,於是形成了膈噎、噎塞、反胃等症狀。丹溪說:年紀大的人不要治療。這是因為年輕人的氣血還沒有虛弱,用藥祛除痰液,雖然可以暫時痊癒,但病情很快就會復發。原因是:氣血虛弱不能運化水谷而產生痰液,氣血虛弱不能滋潤臟腑而產生虛火。又說:此症千萬不能使用芳香燥烈的藥物和味道濃鬱的食物。

蓋症屬熱燥,故不可用香燥之藥。香能散氣,燥能耗血,厚滋味能助火而生痰也。粗工不識病源,但見斯疾,便以峻劑撥之而取刻效,以圖厚賄。不思病危,復而不救,可不嘆哉!

白話文:

因為這個病症的根本是熱燥,所以不能用香燥性的藥物。香藥會散發氣血,燥藥會消耗血液,濃厚的味道會滋生火氣並產生痰液。粗心的醫生不懂得病的根源,只要看到這種病症,就用強烈的藥物去壓制並快速見效,以此來獲得豐厚的報酬。他們沒想到病人病況危急,最終無法救治,真是令人惋惜啊!

大凡膈噎翻胃,不可服辛熱香燥,最能耗血。糞如羊屎者不治,大腸無血故也。口吐白沫者不治,氣血俱憊故也。

白話文:

凡是出現胸悶呃逆和胃氣上翻的,不能服用辛熱香燥的食物,這些食物最容易耗損氣血。糞便像羊屎的無法治癒,這是因為大腸中沒有血液。口裡吐出白沫的也無法治癒,這是因為氣血都已衰竭。

翻胃者,胃虛吐食而不納也。

安胃湯

人參(五分),白朮(三分),茯苓(去皮),山藥(炒),當歸陳皮半夏(薑汁炒),藿香(各一錢),砂仁(五分),黃連(薑汁炒),蓮肉(各八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人參(3克),白朮(1.8克),茯苓(去皮),山藥(炒熟),當歸,陳皮,半夏(用薑汁炒過),藿香(各6克),砂仁(3克),黃連(用薑汁炒過),蓮肉(各4.8克),甘草(1.8克)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烏梅一個,水煎溫服。

順氣和中湯,治嘔吐翻胃、嘈雜吞酸、痞悶噫氣、噎膈、心腹刺痛、噁心吐痰水。

白話文:

順氣和中湯

功效:

  • 治療嘔吐反胃
  • 嘈雜吞酸(胃中發出嘈雜聲、吞嚥時有酸味)
  • 痞悶噫氣(胃中脹滿、打嗝)
  • 噎膈(胸中堵塞)
  • 心腹刺痛
  • 噁心吐痰水

陳皮(鹽水浸炒,一錢),半夏(薑汁炒,七分),白茯苓(去皮,七分),白朮(去蘆,土炒,八分),枳實(麩炒,五分),香附(醋浸炒,一錢),砂仁(炒,三分),黃連(薑汁和豬膽汁拌炒,六分),山梔(薑汁炒黑,一錢),神麯(炒,六分),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陳皮(用鹽水浸泡後炒過,一錢) 半夏(用薑汁炒過,七分) 白茯苓(去皮,七分) 白朮(去蘆後,用土炒過,八分) 枳實(用麩皮炒過,五分) 香附(用醋浸泡後炒過,一錢) 砂仁(炒過,三分) 黃連(用薑汁和豬膽汁拌炒,六分) 山梔(用薑汁炒至變黑,一錢) 神麴(炒過,六分) 甘草(炙烤過,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長流水入膠泥攪,澄清水一鍾,煎至七分,入竹瀝、童便、薑汁,不拘時,細細溫服。如氣虛加黃耆、人參各八分;如血虛加當歸七分、川芎五分;如氣惱或氣不舒暢加烏藥五分、木香三分;如胸膈飽悶加蘿蔔子炒六分;如心下嘈雜醋心加吳茱萸四分,倍黃連、白朮;如嘔吐不吐加藿香梗七分。

白話文:

服用一劑湯藥:

  • 生薑三片
  • 用長流水拌入黃土,澄清清水一碗
  • 煮沸,保留七成水量
  • 加入竹瀝、童便、薑汁,不限定服用法,慢慢溫熱服用。

根據不同情況加入以下藥材:

  • 氣虛:黃耆、人參,各 8 分
  • 血虛:當歸 7 分,川芎 5 分
  • 氣鬱或氣不順:烏藥 5 分,木香 3 分
  • 胸膈飽脹:炒過的蘿蔔子 6 分
  • 心悸不安:吳茱萸 4 分,倍量黃連和白朮
  • 嘔吐不止:藿香梗 7 分

太倉丸,治噎膈翻胃,脾胃虛弱,不思飲食。

白豆蔻(二兩),砂仁(二兩),陳倉米(一升,黃土炒熟)

白話文:

白豆蔻:2 兩 砂仁:2 兩 陳倉米:1 升(炒熟的黃土米)

上為細末,薑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淡薑湯送下。

氣血虛而翻胃者,宜攻補兼濟也。

王道無憂散,治翻胃膈噎。

當歸,白芍(炒),川芎,生地黃(各八分),赤芍(五分),白朮(土炒),白茯苓(去皮。各一錢二分),赤茯苓,砂仁,枳實(麩炒),香附,烏藥,陳皮,半夏(薑汁炒),藿香,檳榔豬苓木通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黃柏(人乳炒),知母(人乳炒),黃芩(炒,各八分),粉甘草(三分)

白話文:

當歸、白芍(炒過)、川芎、生地黃(各 8 分,約 2.7 克) 赤芍(約 1.7 克) 白朮(炒過)、白茯苓(去皮,各 4 克) 赤茯苓、砂仁、枳實(炒過)、香附、烏藥、陳皮、半夏(用薑汁炒過) 藿香、檳榔、豬苓、木通、天門冬(去芯)、麥門冬(去芯) 黃柏(用人乳炒過)、知母(用人乳炒過)、黃芩(炒過,各 2.7 克) 粉甘草(1 克)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年老之人,陰血枯槁,痰火氣結,升而不降,飲食不下者,乃成膈噎之病也。

當歸養血湯

當歸,白芍(炒),熟地,茯苓(去皮。各一錢),貝母(去心),栝蔞(去殼),枳實(麩炒),陳皮,厚朴(薑汁炒),香附,撫芎,蘇子(炒、各七分),沉香(五分),黃連(用吳茱萸同炒,去茱萸,用連八分。)

白話文:

當歸、白芍藥(炒過)、熟地黃、茯苓(去皮,各一錢)、貝母(去心)、栝樓(去殼)、枳實(麩皮炒過)、陳皮、厚朴(薑汁炒過)、香附子、撫芎、蘇子(炒過,各七分)、沉香(五分)、黃連(和吳茱萸一起炒過,去掉吳茱萸,只用黃連八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棗一枚,水煎,竹瀝磨沉香調服。

年少之人,有患膈噎者,胃脘血燥不潤,便閉塞而食不下也。

生津補血湯,治年少胃脘血燥,故塞。

當歸,白芍(炒),熟地黃,生地黃,茯苓(去皮,各一錢),枳實(麩炒),陳皮,黃連(炒),蘇子,貝母(去心。各七分),砂仁,沉香(各五分)

白話文:

當歸、炒白芍、熟地黃、生地黃、去皮茯苓(各一錢) 麩炒枳實、陳皮、炒黃連、蘇子、挖去種子的貝母(各七分) 砂仁、沉香(各五分)

上銼一劑,姜一片、棗一枚,水煎,竹瀝、沉香同服。

翻胃因氣惱者,宜順氣化痰清火也。

四子調中湯,治翻胃,或小便赤、大便閉及痰氣壅盛者。

青皮(五分,去穰,麩炒),陳皮(五分),枳實(麩炒,一錢),香附(炒一錢),黃連(薑汁炒,七分),半夏(薑汁炒,二錢),栝蔞仁(炒,一錢),蘇子(炒),白芥子(炒),桃仁(去皮尖。各一錢五分),茯苓(去皮),木通(各一錢),沉香,芒硝(各五分)

白話文:

青皮(5 克,去核後,用麩子炒) 陳皮(5 克) 枳實(用麩子炒,1 克) 香附(炒,1 克) 黃連(用薑汁炒,0.7 克) 半夏(用薑汁炒,2 克) 栝蔞仁(炒,1 克) 蘇子(炒) 白芥子(炒) 桃仁(去皮尖,各 1.5 克) 茯苓(去皮) 木通(各 1 克) 沉香 芒硝(各 0.5 克)

上銼一劑,生薑五片,水煎,稍熱服。

五子散,治氣膈鼓脹噎食。

白蘿蔔子,紫蘇子白芥子(各五錢),山楂子(去核),香附子(去毛。各一錢。)

白話文:

白蘿蔔籽、紫蘇籽、白芥子(各五錢) 山楂籽(去核,一錢) 香附籽(去毛,一錢)

上各為末,合一處,作芥末用。

秘方神妙不測者,有起死回生之功也。

奪命丹

裘(一個),麝香(一分),孩兒茶(二分),金絲黃礬(三分),硃砂(春二分、夏四分、秋六分、冬八分)

白話文:

裘:1 個 麝香:0.1 錢 孩兒茶:0.2 錢 金絲黃礬:0.3 錢 硃砂:春、冬各 0.2 錢;夏 0.4 錢;秋 0.6 錢

上裘乃土糖裘,即蜣螂所滾之彈丸,糞土之下皆有。用彈中有白蟲者如指大與大蠐螬一樣,將彈少破一點,蓋住火煅過大黃色存性,不要燒焦了。入前藥內,並彈共為末,燒酒調,空心服。如覺飢,用大小米煮粥,漸漸少進,一日二三次,不可多吃,一日徐徐進一碗半足矣。

白話文:

上裘指土塊球,是由蜣螂滾動的球狀糞土,可以在糞土堆的下面找到。取用裡面有白色蟲子的球,大小與手指一樣,比大蚯蚓略小。稍微破開一點球,用火燒烤大黃(藥名),直到變成暗黃色,但不要烤焦。將烤好的大黃加入前面的藥物中,一起研成細末,用燒酒調和,空腹服用。如果感到飢餓,可以用大米或小米煮粥,逐漸少食,一天服用兩到三次,不要過量,一天慢慢服用一碗半就足夠了。

慎不可多服,多則病復不可治矣。忌生冷醬炒、厚味蔥蒜、酒面炙爆等物,及氣惱五十以後,一二服即效。

二豆回生丹,治翻胃噎食。

硼砂(二錢),雄黃(二錢),乳香(一錢),硃砂(二錢),黑豆(四十九粒),綠豆(四十丸粒),百草霜(五錢,微火炒過用)

白話文:

硼砂(12 克),雄黃(12 克),乳香(6 克),硃砂(12 克),黑豆(49 粒),綠豆(40 粒),百草霜(30 克,用小火炒過)

上共為細末,用烏梅三十個,取肉和丸,如指頂大,硃砂為衣。每噙化一丸良久,將麵餅一個茶泡爛與食之。不吐乃藥之效。若吐,再噙化一丸。忌油膩、鹽醋、怒氣、房勞。

白話文:

總共以上細末為材料,使用烏梅 30 個,挖出果肉並製作成丸狀,大小約為手指頂端,將硃砂粉末作為外層包覆。每次含化一丸並長時間保持,然後沖泡一塊麵餅並與藥丸一起食用。若服藥後沒有嘔吐,表示藥效發揮了。若嘔吐了,再次含化一丸。服藥期間忌食油膩、鹹醋、生氣、房事等。

神灸翻胃法,以男左女右手拿棍一條,伸手拄棍在地與肩一般高,肩上有窩名肩井穴,灸三炷即效。

灸法,治翻胃神效。

膏盲(二穴,令病人兩手交在兩膊上,則脾骨開,以手揣摩第四椎骨下,兩旁各開二寸,四肋三間之中,按之痠痛是穴,灸時手搭兩膊上不可放下,灸至百壯為佳),膻中(一穴,在膺部中,行兩乳中同陷中,仰臥取之,灸七壯,禁針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䯒外臁兩筋間,灸七壯。)

白話文:

膏盲(2 個穴位) 讓患者將雙手交疊在肩膀上,脾骨會打開。用手按壓第四椎骨下方,在兩側各開 2 英寸,肋骨之間第四個間隙。按壓時感到痠痛的地方就是穴位。在施灸時,手要搭在肩膀上不能放下,灸到 100 壯為佳。

膻中(1 個穴位) 位於胸部中央,兩乳頭連接線的中間凹陷處。仰臥時取穴,施灸 7 壯。

禁忌事項 禁止針刺三里穴(2 個穴位),位於膝蓋下方 3 英寸,腓腸肌外側兩筋之間。施灸 7 壯。

收功保後者,宜調養血氣也。

養血助胃丸,治嘔吐翻胃愈後,用此養元氣,健脾胃、生血脈、調榮衛、清鬱氣,收功保後。

白話文:

**養血助胃丸:**用於治療嘔吐和胃脹氣恢復期。此藥丸可以滋補元氣,健運脾胃,生長血脈,調和氣血,清除體內鬱結之氣,鞏固療效,預防復發。

當歸(酒洗,一兩),川芎(一兩),白芍(鹽酒炒,一兩),人參(去蘆,五錢),扁豆(薑汁炒,六錢),白朮,山藥(炒,一兩),蓬肉(去心皮,一兩),甘草(炙,三錢。)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淨,一兩) 川芎(一兩) 白芍(用鹽和酒炒過,一兩) 人參(去掉鬚根,五錢) 扁豆(用薑汁炒過,六錢) 白朮(一兩) 山藥(炒過,一兩) 蓬肉(去芯和外皮,一兩) 甘草(炙過的,三錢)

上為細末,薑汁打神麯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滾水送下。

補遺秘方

七傷通氣散,治十膈五噎、腹內久積、氣塊傷力、嘔吐膨脹,此散諸病皆治。

白話文:

七傷通氣散

用途:治療十膈五噎、腹部長期積塊、氣結損傷身體、嘔吐脹氣等疾病。這款藥散能夠治療這些疾病。

牙皂(二兩,火煅),大黃(二兩,麵包燒熟),硇砂(二錢),巴豆(六錢,去油,二錢),當歸(二錢半)

白話文:

牙皁(120克,火烤) 大黃(120克,包裹後燒烤) 硇砂(10克) 巴豆(36克,去掉油分,加12克) 當歸(15克)

上為末,每眼一分或二分,量人大小虛實加減用之。引用好酒一口調服,不飲酒者,滾白水亦可。引不許多,引多動一二行。此藥服之,不吐則瀉,不瀉則吐。兼治小兒驚風痰響、上竄天吊,吐痰即愈。(又治中風不語。)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細末,每隻眼睛用一分或二分,根據個人的體質強弱,增減用量。用一口好酒送服,不喝酒的人可以用溫開水送服。送服的量不要太多,過多會刺激腸胃引起噁心或腹瀉。服用此藥,如果不嘔吐就會腹瀉,如果不腹瀉就會嘔吐。同時可以治療兒童驚風、痰鳴、上竄痙攣,吐出痰液後即可痊癒。(也可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失語。)

劉海田治翻胃方,用馬蛇兒(即野地蠍虎),用公雞一隻,籠住餓一日,只與水吃,換淨肚腸,把蛇兒切爛,與雞食之,取糞焙乾為末。每服一錢,燒酒送下。

白話文:

劉海田醫師治療嘔吐的藥方:

材料:土蠍子(即野地蠍虎),公雞一隻

作法:

  1. 將公雞關在籠子裡餓一天,只給水喝,讓它的肚子清空。
  2. 將土蠍子切碎,餵給雞吃。
  3. 取出雞的糞便,烘乾研成粉末。

用法:

每服一錢(約3公克),用燒酒送服。

治噎食效方,用醋蛾曬乾為末,每服一錢,用酒空心下即愈,永不再發。

治噎食秘方,用活蠍虎一個入燒酒內,浸七日,將酒頓熟,去蠍虎,只飲酒即愈。治蟲亦同。

治噎食病並回食病(回食者,食下即吐也)

用初出窯石灰礦投入鍋中滾水內化開去渣,止用清水煮乾,炒黃色為度,黃色難得,牙色即可。用罐收貯,黃蠟封口,勿令泄氣,過一二年的無用。凡人四十內外,身體壯健者用四分;如年老體弱者,止用二分或二分半、三分為止。以好燒酒一二鍾,能飲者三四鐘調服。此方專治回食病,哽咽年深,或吐出蟲,或下蟲,其疾即愈,如不吐不下,遇發再服一次,不發不必服,自然痊好。

白話文:

把剛從窯中取出、未經加工的石灰石投入沸水中溶解,去除雜質,只用清水煮乾,炒至變成黃色即可。黃色較難得到,牙齒的顏色也可以。用罐子盛裝,用黃蠟封口,不要讓氣體外洩。超過一兩年就會失效。一般人若在四十歲前後,身體強健者用四分;如果年老體弱者,只用二分或二分半、三分即可。用好的燒酒一或二杯,能喝酒的人可用三或四杯,調和後服用。此方專門治療食物噎住病,如果噎住多年,可能會吐出蟲子,或排出蟲子,疾病就會好。如果沒有吐或排出,發作時再服用一次,不發作時不必服用,自然會痊癒。

治噎食方

皮硝(二錢,飛過),孩兒茶(一錢),麝香(半分)

上為細末,作三服,黃酒送下,永除根不發。

治噎膈方

新石灰(三錢),大黃(一錢)

上用黃酒一鍾煎,去渣服酒。

八仙膏,專治噎食。

生藕汁,生薑汁,梨汁,蘿蔔汁,甘蔗汁,白果汁,竹瀝,蜂蜜

白話文:

  • 生藕汁:新鮮蓮藕榨出的汁液
  • 生薑汁:新鮮生薑榨出的汁液
  • 梨汁:新鮮梨子榨出的汁液
  • 蘿蔔汁:新鮮蘿蔔榨出的汁液
  • 甘蔗汁:新鮮甘蔗榨出的汁液
  • 白果汁:新鮮白果榨出的汁液
  • 竹瀝:竹子燃燒後收集的液體
  • 蜂蜜:蜜蜂採集的花蜜

上各汁一盞加一處,盛飯甑蒸熟,任意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