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半夏湯

FU LING BAN XI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28%
胃經 21%
心經 14%
腎經 7%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茯苓半夏湯

組成: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半夏:性味辛溫,歸肺、胃、小腸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茯苓: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主治:

中暑暴厥。

茯苓半夏湯 中藥方劑的功效與作用介紹

  1.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2.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3.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總結:

茯苓半夏湯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孕婦水腫、先兆流產、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茯苓、半夏、枳實、桔梗、厚朴、大腹皮、木通、蒼朮、陳皮。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作用。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三味藥合用,可有效緩解中暑昏倒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茯苓半夏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脹、腹瀉等。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胰臟炎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膽囊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暈眩多痰皮膚顏色發黃頭部出汗噁心反胃吞咽障礙心下胃脘部有跳動現象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半夏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三。 組成:茯苓、半夏、生薑、陳皮、厚朴。 主治:心下有水,嘔吐噦者。

茯苓半夏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一。 組成:制半夏(醋炒)4錢,茯苓2錢,甘草2錢。 主治:中暑忽然昏倒。

茯苓半夏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三。 組成:茯苓、半夏、枳實、桔梗、厚朴、大腹皮、木通、蒼朮、陳皮。 主治:水結胸,但頭汗出,心下滿,揉之汩汩有聲者。

茯苓半夏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2兩,半夏(湯洗7遍,炒乾)3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主治:傷寒嘔噦,心下悸動,胸膈有滯水,往往頭眩。

茯苓半夏湯,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三。 組成:茯苓4兩,半夏2錢半(湯洗7遍),旋覆花3錢,甘遂(銼末,炒)1錢。 主治:酒疸。心下懊痛,足膝胚滿,小便黃,面發赤斑,由大醉當風入水,濕加於熱,內蒸脾氣。

茯苓半夏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茯苓1錢,半夏(薑汁炒)1錢,厚朴(薑汁炒)1錢,乾薑(炒)5分,丁香5分,官桂5分,砂仁5分,陳皮1錢,藿香8分,柿蒂1錢,茴香7分,沉香3分,木香3分,甘草3分。 主治:水寒停胃發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