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腫毒

疔疽一切腫毒神方(仲淳立,屢試神驗)。

甘菊(連根打碎,一兩五錢),紫花地丁(五錢),甘草(水炙,三錢),鼠黏子(炒研,一兩五錢),栝蔞根(二錢),貝母(去心,三錢),金銀花(五錢),白芷(一錢五分),懷生地(三錢),白芨(三錢),連翹(二錢五分),五爪龍(五錢,即茜草)

白話文:

材料:

  • 生甘菊(連根搗碎,約 50 克)
  • 紫花地丁(約 20 克)
  • 甘草(水炙後,約 10 克)
  • 炒鼠黏子(研磨成粉,約 50 克)
  • 栝蔞根(約 6.6 克)
  • 貝母(去心,約 10 克)
  • 金銀花(約 20 克)
  • 白芷(約 5 克)
  • 懷生地(約 10 克)
  • 白芨(約 10 克)
  • 連翹(約 8.3 克)
  • 五爪龍(即茜草,約 20 克)

先用夏枯草(六兩),河水六碗,煎三大碗,去渣,入前藥,煎一碗,不拘時服。潰後加黃耆(鹽水炒,五錢),麥門冬(五錢),五味子(一錢)。

白話文:

先用夏枯草(300克)和河水6碗一起煮,煎成3碗後,濾去渣滓,加入之前煎煮的藥物,再煎煮成1碗,不限時間服用。

藥物潰爛後加入:

  • 黃耆(用鹽水炒過,25克)
  • 麥門冬(25克)
  • 五味子(5克)

2. 秘傳治癰疽訣

凡未發疽,大熱作渴及愈後作渴,大小便秘,神昏,作嘔,不食,不知痛,全犯者不治,腰痛者不治。清便自調,神思清爽,能食,知痛,不嘔,夜能睡,微發熱者,易治。

白話文:

凡是還沒長出毒瘡的時候,出現發高燒、口渴、病癒後仍然口渴、大小便不通、精神昏沉、嘔吐、不思飲食、感覺不到疼痛,這些症狀全部出現的,無法醫治;腰部疼痛的,無法醫治。大便通暢,精神清爽,能吃東西,感覺到疼痛,不嘔吐,晚上能睡覺,只有輕微發熱的,才容易醫治。

癰疽發熱,作渴,不知痛,用黃耆(君),麥門冬(上),五味(中),甘草(下),煎湯服。大小便秘,用大黃下之。毒氣攻心,神昏,作嘔,不食,用護心托裡散綠豆粉(上),硃砂(中),乳香(下),俱為極細末,和勻。每服三錢,白滾湯下。

白話文:

中醫古文:

癰疽發熱,作渴,不知痛,用黃耆(君),麥門冬(上),五味(中),甘草(下),煎湯服。大小便祕,用大黃下之。毒氣攻心,神昏,作嘔,不食,用護心託裡散;綠豆粉(上),硃砂(中),乳香(下),俱為極細末,和勻。每服三錢,白滾湯下。

當癰疽(化膿性皮膚感染)引起發燒、口渴,但患者感覺不到疼痛時,使用黃耆(主藥),麥門冬(補氣、清熱),五味子(補腎、固澀),甘草(補氣、緩解疼痛)煎煮成湯服下。

如果患者有嚴重便祕,可以使用大黃瀉下積滯。

如果毒氣攻心,導致神志不清、噁心、嘔吐、不能進食,使用護心託裡散:

  • 綠豆粉(清熱解毒)
  • 硃砂(鎮驚安神)
  • 乳香(活血化瘀)

將這些藥材全部磨成極細的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沸水送服。

圍陰症瘡瘍。(外勢平而不起,色黑黯,其痛沉在肉裡者,用此)。

紅藥子(四兩),白芨(一兩五錢),白蘞(一兩五錢),乳香(六錢),沒藥(六錢),硃砂(三錢),雄黃(三錢),麝香(一錢),冰片(一錢),黑狗下頦(一個,煅存性),豌豆粉(一兩)

白話文:

紅藥子(120 克)

白芨(45 克)

白蘞(45 克)

乳香(18 克)

沒藥(18 克)

硃砂(9 克)

雄黃(9 克)

麝香(3 克)

冰片(3 克)

黑狗下巴(一個,燒製後磨成細粉)

豌豆粉(30 克)

各另研為極細末,和勻,以醋蜜調敷,四圍以極滾醋蘸潤,兼可服。

圍陽症瘡瘍。(外勢高腫散大,色紅甚者帶紫,但發亮鮮明,發熱,大小便不利,用此)。

大同鹼(以桑皮綿紙襯滾湯淋下,十分),加桑灰淋汁(三分),下硃砂,雄黃,乳香,沒藥,冰片,白芨,白蘞,蟾酥(俱中),麝香,牛黃(俱下),明礬(上),五倍子,大黃(上上)

白話文:

桑皮棉紙放在滾水中燙過(十分鐘),加入桑木灰淋出的汁液(三分之一),然後加入硃砂、雄黃、乳香、沒藥、冰片、白芨、白蘞、蟾酥(將這些藥材搗碎成末)、麝香、牛黃(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最後加入明礬(將其放在最上面)、五倍子、大黃(將這兩味藥材放在最上面)。

各藥另研為細末,待汁冷,和勻,入上好小口磁器罐中,口上用鉛套套上,外以黃蠟封好,令固密聽用。

灸癰疽藥餅

夜明砂(五錢),月經布灰(存性,一錢),麝香(三分),冰片(三分),乳香(一錢),沒藥(一錢),明礬(研細,一錢五分),雄黃(一錢)

白話文:

夜明砂(2.5 克)

月經布灰(保留原始性質,0.5 克)

麝香(0.15 克)

冰片(0.15 克)

乳香(0.5 克)

沒藥(0.5 克)

明礬(研成細粉,0.75 克)

雄黃(0.5 克)

蕎麥麵拌勻做薄餅,放疽頭上,加大炷艾火灸之。先令病者吃些米飲,及托裡等湯藥。每灸至百壯,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但得一爆,其瘡立愈。元氣弱者停一會再灸,鎮日夜灸方好。

白話文:

將蕎麥麵粉和勻,作成薄餅,敷在癰疽上,再用大炷艾絨灸之。先讓病人喝點米湯,以及託裡等湯藥。每次灸百壯,疼痛者灸到不痛,不痛者灸到痛,只要有一次爆發,癰疽立癒。元氣虛弱者,停一會兒再灸,徹夜連續灸纔好。

治發背及腫毒圍藥

騰黃二錢五分(研細),五倍子末(二兩)

米醋調,敷圍。

治發背神方

一法:但用敗龜板一味,去肋塗黃蠟,炙透,內服外敷。錫山保安寺僧秘訣也。有奇效。(馬銘鞠傳)。

白話文:

一種方法:只使用一面龜殼,去掉肋骨,塗上黃蠟,用火炙透。內服外用。這是錫山保安寺僧人的祕方,療效奇特。(馬銘鞠傳授)

又方,血竭(一錢),雄黃(一錢),沒藥(五分),麝香(五釐)

研細末,用綿紙為捻,長一尺二寸,將藥四五分,以真麻油潤,燃著燈頭,令病人避風處端坐,執燃者離瘡四五分,自外而內徐徐照之,瘡上微微覺熱,即心神快爽,不可太過,恐傷好肉。初用三條,每日加一條,漸加七條;勢消,每日減一條,直薰至紅腫消盡為度。可貼太乙膏琥珀,薰一次,隨用敷藥,日日如此。

白話文:

把中藥研磨成細末,用棉紙搓成長さ1尺2寸的捻子,用四五分的藥量,再用麻油潤濕,點燃燈頭。讓病人避風端坐,拿着燈頭離傷口四五分的地方,從外到內慢慢照射。當傷口感受到微微的熱度時,病人即會感到精神振奮,不要照射過度,以免傷到健康的肉。

一開始使用三根捻子,每天增加一根,逐漸增加到七根。當病情減輕時,每天減少一根,一直薰到紅腫完全消退為止。可以用太乙膏加上琥珀,薰一次之後敷上中藥,每天都這樣做。

薰時將豬蹄湯掠去油,用新羊毛筆潤湯,將敷藥洗淨始熏,熏罷用後敷藥:車前子(連根葉)、豨薟草、金銀花五爪龍(俱用鮮者,各等分),搗爛,加多年陳小粉,調敷四圍紅腫處,中留一孔,恐出膿。如瘡口大,用蔥葉(滾水泡批開,去內涎水)。拍熟貼之。如瘡口久不合,恐流膿水,再以藥敷之。

白話文:

燻蒸時,先將豬蹄湯中的油撇掉,用新的羊毛筆沾取湯汁。將敷藥清洗乾淨後,再開始燻蒸。燻蒸結束後,再敷上以下藥物:車前子(連根葉)、豨薟草、金銀花、五爪龍(都用新鮮的,各等分)。將這些藥物搗爛,加入陳年小粉(即滑石粉),攪拌後敷在紅腫處的周圍,中間留一個孔,以防膿液流出。如果瘡口較大,可以用蔥葉(用滾水泡開,去除內部口水)。拍打後貼在瘡口上。如果瘡口長時間不癒合,有膿液流出,再用藥物敷上。

太乙膏方

玄參白芷,生地,甘草,當歸,血餘(多),大黃(多)

白話文:

玄參:清熱涼血。

白芷:祛風散寒,止痛。

生地:清熱涼血,養陰。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藥性。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血餘:活血化瘀,止血。

大黃:瀉熱通便,清肝降火。

治背毒初起。(由於郁者,遠志一味可治)。

遠志肉(甘草汁煮去骨,五錢),甘草(一錢五分),甘菊花葉(一兩,鮮),貝母(三錢),鮮忍冬藤(五錢),紫花地丁(五錢,鮮),連翹(一錢),白芨(三錢)

白話文:

遠志(用甘草汁煮過,去掉骨頭,5錢)

甘草(1錢5分)

甘菊花葉(1兩,新鮮)

貝母(3錢)

忍冬藤(5錢,新鮮)

紫花地丁(5錢,新鮮)

連翹(1錢)

白芨(3錢)

托裡敗毒散

綿黃耆(鹽水炒,三錢,或五錢,或八錢,或一兩),甘草節(水炙,二錢可加至四五錢),赤芍藥(二錢),金銀花(三錢),茜草(江西出細如燈芯者佳,三錢),何首烏(鮮者,五錢),真白殭蠶(炙研,六分),白芨(二錢五分),皂角刺(一錢),貝母(去心,二錢),栝蔞根(三錢),穿山甲(土炒研,一錢),鼠黏子(炒研,一錢),蟬退(去翅爪,一錢)

白話文:

  • 黃耆(鹽水炒,三錢、五錢、八錢或一兩)
  • 甘草(水炙,二錢,可增加至四五錢)
  • 赤芍藥(二錢)
  • 金銀花(三錢)
  • 茜草(江西產的細條狀者為佳,三錢)
  • 何首烏(新鮮的,五錢)
  • 白殭蠶(炙後研磨,六分)
  • 白芨(二錢五分)
  • 皁角刺(一錢)
  • 貝母(去心,二錢)
  • 栝蔞根(三錢)
  • 穿山甲(土炒研磨,一錢)
  • 鼠黏子(炒研,一錢)
  • 蟬蛻(去翅爪,一錢)

先用夏枯草五兩,河水五大碗,煎三碗,入前藥同煎,至一碗,不拘時服。陰症去後五味,加人參(三錢),麥門冬(五錢)。

白話文:

先用夏枯草 250 公克,加入 5 大碗河水熬煮成 3 碗,加入前一次的藥汁一起熬煮,熬至剩下 1 碗。不限時間服用。陰症症狀消失後,加入人參(15 公克)、麥門冬(25 公克)。

潰後服藥

人參(三錢),麥門冬(五錢),綿黃耆(蜜炒,五錢或一兩),甘草(炙,二錢),五味子(蜜蒸,一錢),白芍藥(酒炒,三錢),金銀花(三錢),山藥(三錢,炒)

白話文:

人參(15克),麥門冬(25克),綿黃耆(經蜂蜜炒過,25-50克),甘草(經炙烤,10克),五味子(經蜂蜜蒸過的,5克),白芍藥(經酒炒過的,15克),金銀花(15克),山藥(15克,炒過)

水二盅,煎一盅。難得收口,加肉桂。胃氣弱,加生薑三五片,大棗三枚。

白話文:

用水兩碗,煎到剩一碗。如果口難受,就加肉桂。如果胃氣虛弱,就加生薑三到五片,大棗三顆。

癰疽潰瘍,忌術。腫瘍,忌當歸。

替針散

繭殼一個,煅存性,為末,酒調下。不可多服。

去爛肉方

巴豆炒煙起,焦黑為度,碾極細末,敷上。去舊生新。

長肉方

用無人見處自死竹,蘸菜油燒,滴下油,用磁碟盛之。搽上即生肉,神驗。

護膜礬蠟丸

白礬(明亮者,研,二兩),黃蠟(一兩,熔化提起,待稍冷,入礬末,不住手攪勻,加蜜五六錢和勻)

白話文:

白明礬(選擇明亮的,研成細末,二兩);黃蠟(一兩,熔化提起來,待稍冷後,加入白礬末,不停攪拌均勻,再加入五六錢蜂蜜攪勻)。

眾手丸如梧子大。蠟冷不能丸,以滾湯燖之便軟。硃砂為衣。每二十九,漸加至三四十丸,白湯或酒吞。此藥護膜,防毒氣內攻,未破即內消,已破即便合。一日之中,服百粒方有功。終始服過半斤,必萬全。病愈後,服之尤佳。

白話文:

把藥丸做成梧桐子大小。如果藥丸因為蠟冷而無法搓成,可以用滾燙的熱水燙一下就會變軟。用硃砂塗抹藥丸。從一開始服用29顆藥丸,逐漸增加到30至40顆。可以用白開水或酒送服。這種藥丸可以保護粘膜,防止毒氣侵襲。如果粘膜沒有破損,藥丸會被吸收;如果粘膜破損,藥丸會迅速癒合。每天服用100顆藥丸纔有效。服用到半斤以上,病情一定會痊癒。病情痊癒後,繼續服用藥丸效果會更好。

又方,白礬(生研末,四兩),真黃蠟(二兩半),加煉蜜(七八錢),硃砂(研如飛面,水飛如法,六錢),攪勻,急須眾手為丸如梧子大。每四錢,白酒吞。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白礬(搗成細末,四兩),真黃蠟(二兩半),加煉蜜(七八錢),硃砂(研磨得像粉末,依法水飛,六錢),攪拌均勻,立即用多個人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四錢,用白酒送服。

治癰疽,對口,疔瘡,發背一切無名惡腫毒。方名無敵大將軍

桑柴灰(將柴另燒,取其炭火,置一大缸內,待其自化成白灰,取一斗,綿紙襯入淘籮內,清滾水淋下汁,磁缸盛貯,淋至汁味不苦澀咸則止,將汁入磁碗中,重湯燖濃如稀糊為度),茄杆燒灰(淋制如前法,用一斗),礦灰(即石灰,須柴燒者佳,一斗,淋汁如前法),三味熬調和勻,名三仙膏。亦可點癰疽之稍輕者。

白話文:

桑柴灰(將桑柴燒成炭火,放在一個大缸中,讓它自己變成白灰。取一斗白灰,放在襯有棉紙的淘籮裡,倒入滾燙的清水,將汁液收集到陶瓷罐中。繼續淋水,直到汁液味道不苦澀鹹膩為止。將汁液倒入陶瓷碗中,用大火熬煮,使其濃稠如稀糊。)

茄杆燒灰 (製作方法同桑柴灰,用一斗茄杆。)

礦灰 (即石灰,最好是用柴火燒製的。一斗,淋汁方法同前。)

將這三種灰燼混合攪拌均勻,稱為三仙膏。三仙膏也可以治療一些較輕的癰疽。

再和鹼水(熬膏一兩),加入後開細藥,則成全方。每三仙膏(五兩),真正自收蟾酥(三錢五分,酒化令勻),梅花冰片(二錢),真正牛黃(一錢),珍珠(二錢,三味俱研如飛面),透明雄黃(二錢),明礬(三錢),硃砂(一錢五分),白硼砂(二錢),八味另研如飛面方妙。

白話文:

再加入鹼水(熬成的膏體一兩重量),開細藥後攪拌均勻,就形成了完整的方劑。每三仙膏(五兩),加入真正自己採集的蟾酥(三錢五分,用酒化開使其均勻),梅花冰片(二錢),真正牛黃(一錢),珍珠(二錢,以上三味都研磨成極細的粉末),透明雄黃(二錢),明礬(三錢),硃砂(一錢五分),白硼砂(二錢),後八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效果最佳。

真麝香(須用當門子,即麝香最上乘者,一錢,碾勻),銅青(一錢五分),硇砂(二分五釐),火硝(三錢),輕粉(二錢),乳香(二錢,打碎,人乳浸爛,研勻),沒藥(一錢五分,製法同前)。

白話文:

上等麝香(選用品質最優的麝香,一錢重,研磨成細粉),銅綠(一錢五分重),研磨成細粉的石膏(二分五釐重),硝石(三錢重),氧化鉛(二錢重),乳香(二錢重,搗碎後用人乳浸泡至軟,再研磨成細粉),沒藥(一錢五分重,製法與乳香相同)。

各藥研細末,和勻,再碾數千下,將前膏加入,攪得極勻,入磁罐內,罐須小口者妙,以烏金紙塞口,封以好黃蠟,勿令一毫氣走。每遇毒,取少許塗其頂,干則以米醋和蜜少許潤之。其毒黑血或毒水爆出,即時鬆解,切忌不可著在好肉上。或用蕎麥麵調。若系疔瘡,加鐵鏽黃(一分),研如面和入。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後再研磨數千下。加入先前的膏狀物,充分攪拌均勻。放入磁罐中,罐口要小,用烏金紙塞住瓶口,封上上好的黃蠟,不要讓一點氣體逸出。每當遇上毒物時,取少許藥膏塗抹在毒物上面。如果藥膏變乾,用米醋和少許蜂蜜潤濕。毒物會以黑色血液或毒水爆裂排出,毒瘡會馬上鬆解。但切記不能將藥膏塗抹在健康的皮膚上。也可以用蕎麥粉調和。如果是疔瘡,加入鐵鏽黃(一分量),研磨成粉末狀,和入藥膏中。

多塗其頂,信宿,其根爛出。內服紫金錠一錠,須內府者方效。若系癰疽等症,另服蠟礬丸及托裡解毒之劑,此藥有奪命之功,難以盡述。倘一時無許多好藥,即制半料,亦救人無算矣。

白話文:

在患處塗抹很多東西,過夜後,腫塊的根部會腐爛出來。內服一錠紫金錠,必須是從內府(皇宮)獲得的纔有效。如果是有癰疽之類的症狀,另外服用蠟礬丸和解毒藥物,這種藥物有起死回生的功效,無法一一說明。如果一時沒有這麼多好藥,即使製作一半的藥量,也能挽救無數人。

蟾酥(三錢),冰片(一錢),麝香(七分),真白殭蠶(一錢五分),明礬(三錢),牛黃(一錢),硃砂(一錢五分)

白話文:

蟾酥(30 克),冰片(10 克),麝香(7 克),白殭蠶(15 克),明礬(30 克),牛黃(10 克),硃砂(15 克)

黃白占溶成油,須令軟,冷定加前藥末和丸如麻子大。每七分,蔥頭白酒吞下,取汗。汗後即以半枝蓮為君,連翹(上)、赤芍藥、甘草、白芨、白蘞、金銀花(俱中)、紫花地丁(各五錢),生甘菊(二兩),河水二盅,煎一盅。下大黃,隨病勢加之,一滾即起,服後必行。

白話文:

用白蠟和黃蠟熔化成油狀,必須讓它變軟,冷卻後加入前面配好的藥末,搓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7 顆,用蔥頭和白酒送服,讓身體出汗。出汗後,立即用半枝蓮作為君藥,搭配連翹(上等)、赤芍藥、甘草、白芨、白蘞、金銀花(均用中品)、紫花地丁(各五錢)、生甘菊(二兩)、河水二碗,煎成一碗。加入大黃,根據病情需要適量添加,煮沸後馬上盛起,服用後必定會排便。

然須察病人胃氣壯者可用。行後方用敗毒托裡之藥調理之,可不死矣。大抵治疔毒在急,急則毒氣未走。若走黃多不可治。走黃後發狂咬人,便能發疔。汗下時其穢氣觸人,亦能發疔。宜謹避之。看瘡瘍疔毒須飲酒,以麻油塗鼻。

白話文:

但是必須觀察病人的胃氣強健才能使用。發作之後要使用清熱解毒、溫補氣血的藥物調理,這樣就不會死亡了。總的來說,治療疔毒要及時,及時治療的話,毒氣還沒有擴散。如果毒氣擴散變黃,就非常難以治療。毒氣擴散變黃後會發狂咬人,這樣就會引起疔毒發作。發汗排泄的時候,穢氣接觸到人,也會引起疔毒發作。要小心避免。觀察瘡瘍疔毒時,需要飲酒,並用麻油塗抹鼻孔。

治疔膏(金太初傳,神驗)。

以透明松香、瀝青(各五錢),麻子肉(二錢,如冬季加五分)三味,大青石上以鐵錘錘細,錘至前藥黏在錘上,拈起如清水一般為度。又加飛丹一錢,再錘數百下,取收小磁杯內。如遇初起疔毒,以新青布照疔瘡一般大小攤膏藥貼之,痛即止。少頃,毒水漸漸流盡,疔根如燈芯一條拔出,仍用原舊膏貼上,至重者再換一膏藥,全痊矣。攤膏藥小磁杯,隔湯燖化,竹箸攤膏,約一文錢厚。

白話文:

將透明松香、瀝青(各 2.5 克),麻子仁(1 克,冬季加 0.25 克)三種藥材研磨至細粉,研磨至藥材黏在鐵錘上,且黏性如清水一般即可。再加入飛丹 0.5 克,繼續研磨數百次,並收進小磁碗中。

如果遇到剛發生的疔瘡,用新的青布剪裁成與疔瘡相同大小的形狀,將藥膏均勻塗抹在青布上,貼在疔瘡處,疼痛就會馬上停止。過一會兒,毒水會逐漸流出,疔瘡的根部會像燈芯一樣被拔出。仍然使用原來的藥膏貼上,嚴重的再換一次藥膏,即可痊癒。

將藥膏塗抹在小磁碗中,隔水加熱溶化,用竹筷將藥膏攤平,厚度大約是一枚銅錢的厚度。

疔毒神驗方

用陳年露天鐵鏽,碾如飛面,將金銀簪腳挑破毒處一孔,納鐵鏽末於內,仍將皮蓋好。少頃,黑水流盡,中有白絲如細線,慢慢抽盡,此疔根也,盡即立愈。

白話文:

使用年份久遠的露天鐵鏽,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金銀首飾的腳尖刺破毒瘡處,形成一個小洞,將鐵鏽粉末倒入洞內,再用皮膚將洞口蓋住。過一會兒,黑色的液體會流出來,裏面會有一條類似細線的白絲,慢慢將它抽出來,這就是毒瘡的根源,抽出來後就會立刻痊癒。

又方,用甘菊花並根葉搗汁,以酒下之,立消。

顧聖符幼弟患髭疔,醫者先用火針圍藥,腫脹至目與鼻俱隱入肉,牙關緊急。馬銘鞠用患者耳垢、齒垢,刮手足指甲屑,和勻如豆大,放茶匙內,燈火上炙少許,取作丸,令洗淨圍藥,將銀簪挑開疔頭,抹入,外用綿紙一層,津濕覆之,痛立止。半日腫半消,目可開,次日,服仙方活命飲二劑愈。

白話文:

顧聖符的幼弟得了臉部膿包,醫生先用燒紅的針在膿包周圍刺穴上藥,結果膿包腫脹得連眼睛和鼻子都看不見了,嘴巴也張不開。馬銘鞠用病人的耳垢、齒垢,以及刮下的手足指甲屑,和勻成綠豆大小,放在茶匙裡用燈火稍微烤一下,製成藥丸。他讓病人洗淨膿包周圍的藥物,用銀簪挑開膿包,把藥丸放進去,外敷一層棉紙,再用帶有唾液的紙覆蓋。病人的疼痛立刻停止了。半天的時間,腫痛消了一半,眼睛也能睜開了。第二天,服用仙方活命飲兩劑後痊癒。

此法兼可治紅絲疔。長洲華承溪,指節間患之,得此而痊。又云可治面白疔,未試也。(此方傳自道人)。

顧博士伯欽內人,左耳患疔,時方孕。仲淳先以白藥子末,雞子清調塗腹上護胎;次以夏枯草、甘菊、貝母、忍冬、地丁之屬,大劑飲之。一服痛止,疔立拔,胎亦無恙。白藥子療馬病者也。

白話文:

顧博士的妻子左耳長了疔,那時她正好懷孕。仲淳大夫先用白藥子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塗在腹部保護胎兒。然後用夏枯草、甘菊、貝母、忍冬、地丁等藥物開了大劑量的中藥。服用一劑,疼痛就停止了,疔也拔掉了,胎兒也沒有受到影響。白藥子是用來治療馬匹疾病的。

治耳邊發腫連太陽,腮齒俱痛不可忍。

大黃(一兩),青木香(三錢),薑黃(三錢),檳榔(三錢)

白話文:

大黃(50 克),青木香(15 克),薑黃(15 克),檳榔(15 克)

為末,醋蜜調勻,貼患處,中留一孔出氣。

治乳蛾。

芒硝(研細,一錢五分),膽礬(八分),雄黃(八分),明礬(八分)

白話文:

芒硝(研磨成細末,1.5 錢),膽礬(0.8 錢),雄黃(0.8 錢),明礬(0.8 錢)

俱研細,和勻,吹入喉中。

又方,用蛤蚆草(即土牛膝,葉如荔枝)。搗汁,灌鼻內。右蛾灌左鼻內,左蛾灌右,一吐而愈。或急不及藥,以針或蘆管刺喉,令出黑血;復以蜒蚰加烏梅少許搗爛,取亂髮裹箸上,塗前藥,攪患處,去其膩痰則愈矣。蜒蚰不能卒辦,梅雨時取貯磁瓶內,封固,久而不壞。

白話文:

另有一種方法,使用蛤蚆草(又名土牛膝,葉子像荔枝)。將蛤蚆草搗爛取汁,灌入鼻腔內。右邊的鼻孔灌入左邊的藥汁,左邊的鼻孔灌入右邊的藥汁,噴出一口氣就會痊癒。如果情況緊急,來不及煎藥,可以使用針或蘆管刺入喉嚨,使黑血流出;再用少量的烏梅和蜒蚰搗爛,用亂髮包在筷子頭上,沾取先前準備的藥,塗抹在患處,將黏稠的痰液攪動出來就能痊癒。如果一時找不到蜒蚰,可以利用梅雨季節將牠們收集起來儲存在磁瓶中,封好瓶口,長時間保存也不會壞掉。

纏喉風方(即喉痹,仲淳試過有驗)。

明礬(三錢),巴豆(去殼,七粒)

溶礬,入巴豆,燒至礬枯,去巴豆,研細。吹入喉中,流出熱涎,立開。

治喉癬內熱。

貝母(去心,三錢),鼠黏子(酒炒研,二錢),玄參(二錢五分),射干(二錢,不辣者是),甘草(二錢五分),栝蔞根(二錢),懷生地(三錢),白殭蠶(一錢,略炒研),連翹(二錢),竹葉(二十片)

白話文:

貝母(去掉中間的芯,三錢),鬼見愁(用酒炒,研成細末,二錢),玄參(二錢五分),射干(二錢,不辣的是好),甘草(二錢五分),栝樓根(二錢),懷生地(三錢),白僵蠶(一錢,稍微炒一下研成細末),連翹(二錢),竹葉(二十片)

水二盅,煎八分,飢時服。

倪仲昭患喉癬,邑中治喉者遍矣。喉漸漸腐去,飲食用粉面之爛者,必仰口而咽,每咽泣數行下。馬銘鞠曰:此非風火毒也,若少年曾患黴瘡乎?曰:未也。父母曾患黴瘡乎?曰:然。愈三年而得我。銘鞠以為此必誤服升藥之故。凡患此瘡者,中寒涼輕粉之毒,毒發於身。升藥之毒,毒發於愈後所生子女,毒深者且延及於孫若甥。

白話文:

倪仲昭得了喉嚨病,當地有名的喉科醫生都看遍了。喉嚨逐漸腐爛,進食只能吃稀飯等軟爛的食物,而且必須仰著頭才能嚥下去,每次嚥下都淚流不止。馬銘鞠說:「這不是風火毒引起的。你小時候患過梅毒嗎?」倪仲昭說:「沒有。」「父母得過梅毒嗎?」「是的。我出生三年後,他們才痊癒。」馬銘鞠認為,倪仲昭的病肯定是因為誤服了昇藥。凡是患梅毒的人,寒涼之毒會發作在本人身上;昇藥之毒則會發作在治癒後所生的子女身上,毒性深的甚至還會延續到孫子或外甥。

倘不以治結毒之法治之,必死。以甘桔湯為君,少入山豆根草龍膽、射干,每劑用土茯苓(半斤),濃煎,送下牛黃(二分)。半月而痊,竟不用吹藥。既而詢之,云:父母病時果服丸藥而痊,痊後曾口碎,非升藥而何?今醫家恬然用之,不曉其中毒之深,故特明其說。

白話文:

如果不用治結毒的方法來治療,必定會死。以甘桔湯為主要藥方,少加一些山豆根、草龍膽、射干,每劑藥要用半斤土茯苓,濃濃煎煮,再服用二分牛黃。半個月就會痊癒,完全不需要吹入藥物。後來詢問他,他說:父母當時生病時確實服用了丸藥而痊癒,痊癒後曾口吐碎末,那不是升藥又是什麼?現在的醫生卻毫無顧忌地使用它,不瞭解其中的毒性之深,所以特別說明此事。

喉痹

雄黃,芒硝(各一錢)

研細,以鵝毛管吹少許,數吹立散。但待其腫甚而吹為妙。

又方,用半枝蓮搗汁吃立散。其渣須藏於家中,勿令見風。

吹喉方(治雙蛾、單蛾神效)。

火硝(一錢五分),官硼砂(五分),片腦(三釐即冰片),雄黃(一分,不用亦可)

鵝管、蘆管、銀管共可盛吹前藥,用三匙吹上喉,即吐痰涎愈。從鼻孔中吹入,亦效。

瘰癧丸

貝母(去心,二兩),天花粉(一兩五錢),玄參(一兩五錢),甘草(一兩五錢),斑貓(占米炒去頭足,聽用),肥皂(二斤,每一肥皂去核,入斑貓四個,線縛蒸,取出,去斑貓並肥皂皮筋,淨肉十兩)

白話文:

  • 貝母(去掉中央芯,2 兩)

  • 天花粉(1 兩 5 錢)

  • 玄參(1 兩 5 錢)

  • 甘草(1 兩 5 錢)

  • 斑貓(用米炒過,去掉頭和腳,備用)

  • 肥皂(2 斤,每個肥皂去除果核,放入 4 個斑貓,用線紮起來蒸熟,取出後去掉斑貓和肥皂果皮,淨肉 10 兩)

前藥為末,共搗如泥,丸如梧子大。每服一錢,白滾湯吞。服後腹疼,勿慮,此藥力追毒之故。

又方,取過冬青(即荔枝草,正名天明精,五六枝),同鯽魚入鍋煮熟,去草及魚,食汁數次,即愈。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是取過冬青草(也就是荔枝草,正式名稱是天明精,五六根),與鯽魚一起放入鍋中煮熟,取出草和魚,喝湯數次,即可痊癒。

朱文學鏕患癧,仲淳為灸肩井、肘尖兩穴各數壯而愈。

治瘰癧。(回蒸膏,仲淳試之有效)。

芝麻油(二斤),胎髮(四兩,如無,以童男發洗淨代之),穿山甲(五錢),白礬(飛過,一兩),黃蠟(四兩),飛丹(二兩),松香(六兩),輕粉(五錢研),乳香,沒藥(各五錢,另研),燕窩泥(朝北者,二兩,微炒),五靈脂(淘淨,五錢),麝香(另研,五錢),密陀僧(五錢)

白話文:

  • 正宗芝麻油(1公斤)
  • 胎毛(200克,若無可用洗淨的幼童頭髮代替)
  • 穿山甲(25克)
  • 飛過的明礬(50克)
  • 黃蠟(200克)
  • 飛丹(100克)
  • 松香(300克)
  • 研磨過的輕粉(25克)
  • 乳香、沒藥(各25克,研磨後使用)
  • 朝北築好的燕窩(100克,略微翻炒)
  • 淘洗乾淨的五靈脂(25克)
  • 研磨後的麝香(25克)
  • 密陀僧(25克)

將穿山甲、五靈脂煎數沸,下胎髮熬溶,濾去渣,稱淨熟油二十四兩,仍入鍋內,下白礬,煎二三沸,下黃蠟、黃丹,煎一沸,下松香、官粉(六兩),再煎一沸,下燕土,如沉香色,滴水成珠,住火,方下乳香、沒藥,攪勻,少頃,下輕粉,桃柳枝攪,溫可入手,然後投麝香攪勻,水浸去火毒七日。用貼瘰癧,未破者軟,已潰者干。內服夏枯草湯

白話文:

將穿山甲、五靈脂煎煮沸騰數次,加入胎髮煮至溶解。將藥渣濾出,得到淨油 24 兩。將淨油倒回鍋中,加入白礬,再煎煮沸騰二三次。加入黃蠟、黃丹,煎煮沸騰一次。加入松香和官粉(6 兩),再煎煮沸騰一次。加入燕土,顏色像沉香,滴水成珠狀,即可熄火。再加入乳香和沒藥,均勻攪拌。過一會兒,加入輕粉,用桃柳枝攪拌。藥膏變溫後,即可用手搓揉,最後加入麝香均勻攪拌。將藥膏浸入水中去除火毒,放置七天。用於貼敷瘰癧,未破者使其軟化,已潰破者使其癒合。內服夏枯草湯。

夏枯草湯

金銀花(五錢),夏枯草(二兩),柴胡(七分),貝母(二錢),土茯苓(白色者,二兩),鼠黏子(一錢,微炒),鱉蝨胡麻仁(二錢,微炒),酸棗仁(二錢),栝蔞仁(二錢,略炒),陳皮(一錢),皂角子(一錢),白芍藥(酒炒,一錢),當歸身(二錢),粉甘草(一錢),荊芥穗(一錢),連翹(一錢五分),何首烏(五錢),漏蘆(二錢)

白話文:

金銀花(五錢)

夏枯草(二兩)

柴胡(七分)

貝母(二錢)

土茯苓(白色者,二兩)

鼠黏子(一錢,微炒)

鱉蝨胡麻仁(二錢,微炒)

酸棗仁(二錢)

栝蔞仁(二錢,略炒)

陳皮(一錢)

皁角子(一錢)

白芍藥(酒炒,一錢)

當歸身(二錢)

粉甘草(一錢)

荊芥穗(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何首烏(五錢)

漏蘆(二錢)

水煎,食後服。

又方,夏枯草,蛇苗草,紫背天葵,紫花地丁,金銀花,九龍草

或汁者汁,或末者末,俱要以好酒調服。

又方(藻星膏,兼治魚口,一切等瘡)。

巴豆(一兩,炒黃色,復以紙條點火燒之,候黑色用),海藻(二錢,炒),昆布(一錢,炒,產海中),天南星(一錢,切碎,醋浸二日.炒),升麻(五分),天花粉(五分,炒)

白話文:

巴豆(一兩,炒至金黃色,再用紙條點燃燒,直到變成黑色)

海藻 (二錢,炒)

昆布 (一錢,炒,出產於海中)

天南星 (一錢,切碎,以醋浸泡兩天,炒)

升麻 (五分)

天花粉 (五分,炒)

各為極細末,以香油和成稀膏,用文火熬,候燒乾,入巴豆。下巴豆後,略熬退火。冬月加巴豆(五錢),南星(一錢)。夏月減南星(五分),加天花粉(一錢)。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香油和在一起,熬成稀糊狀。用文火慢慢熬煮,直到熬乾。然後加入巴豆。加入巴豆後再稍微熬煮一會兒,然後熄火。在冬季,加入巴豆(五錢)、南星(一錢)。在夏季,減少南星(五分),加入天花粉(一錢)。

治熱癤。(廖憲副夢衡傳)。

黃梅水時,取新出蝦蟆(黑而細者是)。置瓶內,木蓋口,蠟封,埋地下,久化成清水,取出蘸抹之,兼可治疔疽。

白話文:

在黃梅水(初夏時節的梅雨)期間,捕捉剛脫殼的蝦蟆(黑而小的種類)。將蝦蟆放入瓶中,用木塞封口,用蠟封住,埋在地下。經過長時間,蝦蟆會化成清水。取出清水塗抹於患處,可以治療疔瘡。

治對口癤。(試之神效)。

鮮茄蒂(七個),鮮何首烏(輕重等分)

水二盅,煎八分。一服出膿,再服收口。

又方,金銀花(一兩,淨),木槿樹根皮(一兩,切片)

酒水各一碗煎。食後服。面上疔,加白芷一錢,蒲公英(即直下根)。和黃蜆打爛,患處以真麻布包之,三日立愈。

白話文:

將酒和水各一碗煎煮。飯後服用。如果是面部的疔瘡,再加入一錢白芷和蒲公英(即直下根)。和黃蜆一起搗碎,用乾淨的麻布包裹患處,三天即可痊癒。

梁溪一女子,頦下發一硬塊而不痛,有似石癭。仲淳疏方服十劑全消。

貝母(去心,三錢),連翹(二錢),鼠黏子(酒炒研,一錢五分),栝蔞根(二錢),金銀花(五錢),何首烏(去皮,竹刀切片,三錢),白芨(二錢),蒼耳子(研細,一錢五分),生甘菊(五錢),青木香(一錢五分),紫花地丁(五錢)

白話文:

  • 貝母 (去除中心,3 錢)

  • 連翹 (2 錢)

  • 鼠黏子 (酒炒研磨,1.5 錢)

  • 栝蔞根 (2 錢)

  • 金銀花 (5 錢)

  • 何首烏 (去皮,竹刀切片,3 錢)

  • 白芨 (2 錢)

  • 蒼耳子 (研磨成粉,1.5 錢)

  • 生甘菊 (5 錢)

  • 青木香 (1.5 錢)

  • 紫花地丁 (5 錢)

先用夏枯草(五兩),河水五碗,煎至三碗,去渣,納前藥,同煎至一碗。

敷藥方

南星(三兩),海藻,昆布,檳榔,薑黃,白蘞,豬牙皂角(各一兩)

細末,醋調敷。

梁溪一婦人生癤臂上,服此半日,立出血膿愈。

連翹(二錢),白芷(二錢),甘菊(一兩),紫花地丁(五錢),白芨(二錢),粉甘草(三錢),金銀花(五錢),生地(三錢),地榆(四錢),皂角刺(一錢),栝蔞根(二錢),茜草(三錢),鼠黏子(一錢)

白話文:

連翹:兩錢

白芷:兩錢

甘菊:一兩

紫花地丁:五錢

白芨:兩錢

粉甘草:三錢

金銀花:五錢

生地:三錢

地榆:四錢

皁角刺:一錢

栝蔞根:兩錢

茜草:三錢

鼠黏子:一錢

治肺癰。(馬銘鞠傳)。

其法:用百年芥菜滷,久窨地中者,數匙,立起。此滷嘉興府城中大家多藏之,目擊神效。

白話文:

方法:使用埋在土中陳化多年的百年芥菜滷,取幾匙,就能立刻站起來。這種芥菜滷在嘉興府城裡很多大戶人家都有收藏,親眼見過它的神效。

又方,魚腥草水煮,不住口食之。治肺癰吐膿血,神方也。正名蕺菜。兼治魚口。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將魚腥草煮水,不間斷地喝。這是治療肺癰吐膿血的極佳偏方。魚腥草的正名是蕺菜,這個偏方還可以治療魚口瘡。

又方,金絲荷葉搗汁,同生白灑數飲,立效。

乳癖乳痛方(神驗)。

用活鯽魚(一個),山藥(一段,如魚長)

同搗汁,敷乳上,以紙蓋之,立愈。

乳癖方(張王屋屠後江孟修兄驗過)。

白芷(一錢),雄鼠糞(一錢)

二種曬乾為末,用好酒調服,必多飲,取一醺睡而愈。雄鼠糞,尖者是。

又方,顧文學又善內人,患左乳岩。仲淳立一方:夏枯草、蒲公英為君;金銀花、漏蘆為臣;貝母、橘葉、甘菊花、雄鼠糞、連翹、白芷、紫花地丁、山茨菇、炙甘草、栝蔞、茜根、陳皮、乳香、沒藥為佐使。另用夏枯草煎濃汁丸之。服斤許而消。三年後,右乳復患,用舊存余藥服之,亦消。後以此方治數人,俱效。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一位名叫顧文學的文人同時也是醫術高明的內科醫生,患有左乳癌。仲淳開了一種藥方:夏枯草、蒲公英為主藥;金銀花、漏蘆為輔藥;貝母、橘葉、甘菊花、雄鼠糞、連翹、白芷、紫花地丁、山茨菇、炙甘草、栝蔞、茜根、陳皮、乳香、沒藥為佐使。另外用夏枯草煎成濃汁製成丸子。服用了一斤左右就消除了。三年後,右乳又患上癌症,服用之前留下的剩餘藥物,也消除了。後來用這個藥方治療了幾個人,都見效了。

里中婦沈姓者患乳癧,潰爛經年,不見臟腑者一膜爾。馬銘鞠用鼠糞(三錢),土楝樹子(三錢,經霜者佳,川楝不用),俱鍛存性,各取淨末,和勻。每服三錢,酒下,間兩日一服,痛即止,不數日膿盡收斂。(此方傳自江西販糖客,因治祝氏喉症得之)。

白話文:

裏中有一位姓沈的婦女患有乳腺炎,潰爛經年,看不到臟腑,只看到一層膜。馬銘鞠使用鼠糞(三錢)和土楝樹子(三錢,經過霜凍的最佳,川楝子不用)。這些藥物都鍛燒後保留藥性,各取淨末,和勻。每次服用三錢,用酒送服。兩天服用一次,疼痛即止。過幾天,膿液完全消失,傷口癒合。(此方是從江西販賣糖果的客商處傳來的,是他們用於治療祝氏喉症)

圍藥

白芨(一兩),研末,水調,敷乳癖處,候乾,再以水潤,二三次愈。

會膿散(治腹中腫毒)。

穿山甲(炙),白殭蠶(炒,去絲嘴),白芷(各五錢),大黃(二兩),乳香,沒藥,五靈脂(各五錢)

為末。每服五錢,酒服。膿從大便出。幼者用三錢。

治脅癰。(杜武服之,甚驗)。

金銀花(五錢),貝母(二錢),皂角刺(一錢五分),連翹(一錢五分),穿山甲(三錢),赤芍藥(三錢),白芷(一錢五分),地榆(五錢),甘草節(一錢),當歸(二錢),夏枯草(一兩,煎汁和藥復煎),鼠黏子(一錢五分),紫花地丁(一兩),生甘菊花根(二兩)

白話文:

金銀花(30公克),貝母(12公克),皁角刺(9公克),連翹(9公克),穿山甲(18公克),赤芍藥(18公克),白芷(9公克),地榆(30公克),甘草節(6公克),當歸(12公克),夏枯草(60公克,煎汁後再和藥物一起煎煮),鼠黏子(9公克),紫花地丁(60公克),生甘菊花根(120公克)

搗汁,和藥內服。

一人患腸癰,傴僂,痛不能伸。有道人教以飲純黃犬血二碗,和白酒服。其人遂飲至四碗,次日下膿血盡而瘳。

治便毒。(仲淳親試之甚驗,加穿山甲,同患處者二片,土炒,引經更妙)。

棉地榆(四兩),白酒三碗,煎一碗,空心服,雖有膿者亦愈。

又方,全蠍,生礬,貫眾(等分),為末,空心調下。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全蠍、生礬、貫眾(等分),研成細末,空腹時調藥服用。

又方,棉地榆(四兩),粉甘草(一兩),金銀花(一兩),白芷(三錢),皂角刺(二錢五分)

水二盅,煎一盅。空心溫服。

治下疳。

仲淳治數友,下疳用黃柏、官粉、膩粉、杏仁、珠末、冰片敷之,無不愈者。後去膩粉、杏仁,加黃芩,更以小大薊地骨皮湯洗淨敷之,效更良。

白話文:

仲淳為許多朋友治療下疳。他使用黃柏、官粉、膩粉、杏仁、珍珠末和冰片敷在患處,所有患者都痊癒了。後來他去掉了膩粉和杏仁,添加了黃芩,並用小薊和大薊以及地骨皮湯清洗後敷用,效果更好。

又方,蟬退(七分),真白殭蠶(紫蘇葉包蜜炙,七個),杏仁(七粒,去皮尖),芭蕉根(五錢,搗爛),獨核肥皂仁(七粒),雪裡紅(一把,打爛),土茯苓(白色者,去皮,二兩),白蘚皮(一錢),牛膝(二錢),黃柏(一錢),木通(七分),皂莢核(七粒),薏苡仁(二錢),連翹(一錢),漢防己(酒浸,六分),甘草節(一錢),石斛(三錢),柴胡(六分),萆薢(二錢),地骨皮(二錢)

白話文:

另有一方:

  • 蟬蛻,七分
  • 真白僵蠶,紫蘇葉包裹後用蜂蜜炙烤,七個
  • 杏仁,七粒,去皮尖
  • 芭蕉根,五錢,搗碎
  • 獨核肥皂仁,七粒
  • 雪裡紅,一把,搗碎
  • 土茯苓,白色,去皮,二兩
  • 白蘚皮,一錢
  • 牛膝,二錢
  • 黃柏,一錢
  • 木通,七分
  • 皁莢核,七粒
  • 薏苡仁,二錢
  • 連翹,一錢
  • 漢防己,用酒浸透,六分
  • 甘草節,一錢
  • 石斛,三錢
  • 柴胡,六分
  • 萆薢(紫花地丁),二錢
  • 地骨皮,二錢

水三大碗煎。不拘時飢則服,日三服。氣虛脾弱,加蜜炙黃耆三錢;血虛,加生地三錢。

又極秘神方(治一切極痛下疳,仲淳屢用甚效)。

小薊,鮮地骨皮(各五兩),煎濃汁浸之,不三四日即愈。

治蛀疳服藥

珍珠(生研細),牙末,牛黃,冰片(各一錢),真白殭蠶,皂角(各二錢),滴乳石(一兩,研細如飛面)

細末。每服九釐,土茯苓湯吞下,以乾物壓之。

蛀疳摻方

橄欖燒灰,研細末,摻上。

治痔瘡出血過多。(東垣名黑地黃丸。臧晉叔試之效)。

懷生地(一斤,酒洗淨,用水煮,連汁磨為末,重湯熬成膏,聽用),茅山蒼朮(一斤,切片,用真麻油浸一日夜,去油,曬乾為末),北五味(半斤,曬乾為末),炒黑乾薑(淨末,八錢)

白話文:

生地黃(一斤,用酒清洗乾淨,用水煮熟,連同湯汁一起磨成粉,再用濃湯熬製成膏狀,備用),茅山蒼朮(一斤,切片,用純正的麻油浸泡一天一夜,取出後去掉油,曬乾後磨成粉),北五味(半斤,曬乾後磨成粉),炒至發黑的乾薑(磨成細粉,八錢)

用黑棗肉半斤去皮,入前藥搗丸。空心白湯每服三錢。

治痔瘡。(歸安陳汝良傳)。

用荔枝草,即天明精,一名地菘,煎湯洗,仍以草手搓軟,塞患處。

治漏。

鉛花(四兩,研如面),黃牛腮邊合扇骨(二兩,酥炙燥為末),雄豬前腳跲(二兩,酥炙燥,為末),青黛(二兩),槐花(二兩),人中白(鍛過,五錢)

白話文:

鉛粉(4 兩,研成細粉)

牛頸骨(2 兩,酥油煎烤後研成粉)

豬前蹄蹄筋(2 兩,酥油煎烤後研成粉)

青黛(2 兩)

槐花(2 兩)

人中白(煉製過的,5 錢)

將藥總置陽城罐內,用鐵油盞鹽泥封好,置淘濕大米數粒於盞上,四面用火煅,以米熟為度。取出研細,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五錢,空心、下午各進一服,淡鹽湯吞。水白酒二杯,以豬蹄下酒,醋、紫蘇略吃些亦可。

白話文:

將藥材全部放入陽城罐中,用鐵油盞封住,塗上鹽泥,在盞上放置幾粒淘濕的大米,四方用火燒,等到大米熟透即可。取出研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像梧桐子一樣大的丸子。每次服用 5 錢,空腹時和下午各服用一服,用淡鹽湯送服。準備兩杯水白酒,搭配豬蹄當下酒菜;可以適量攝取醋和紫蘇。

坐板瘡方(丁右武親驗有效)。

松香(五錢,研細),雄黃(一錢,研細),如濕癢加蒼朮(三錢)。

各末,和勻,以綿紙包裹捻成紙捻二條,臘月豬油浸透,點火燒著,取滴下油搽上,立效。

白話文:

將各種藥末混合均勻,用棉紙包裹搓成兩條紙捻,浸泡在臘月豬油中,點燃燃燒,取滴下的油塗抹患處,立即見效。

治臀癰。

一人患臀癰,用五爪龍連枝搗汁酒漉服,日進四五次,膿從大便出,未成膿者內消。如有頭,以渣敷上立散。治魚口極效。

白話文:

有一個人得了臀部的膿腫,用了五爪龍連枝搗成的汁液加酒過濾後服下,每天服用四到五次。膿液從大便排出,沒有成膿的膿腫內消。如果有膿頭,用渣敷在上面,立即消散。治療魚口瘡效果極佳。

治下部火丹。(馬銘鞠傳)。

蠶沙、山梔、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寒水石,共末,水調敷上,立愈。(切勿用芭蕉根)。

白話文:

將蠶沙、山梔子、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寒水石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清水調和成糊狀,敷在患處,立即可見成效。(切記不要使用芭蕉根)

又方,川黃連末,蜜和,雞子清調敷。馬銘鞠云:若遇抱頭火丹,必砭去惡血方效。每用此法治人,其不肯砭者多誤事。予家兒輩試之,甚驗。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黃連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再加入雞蛋清攪拌後敷於患處。馬銘鞠說:如果遇到膿包型火丹,必須先放血治療才能見效。曾經用這個方法治療過很多人,那些不願意放血的人大多治療失敗。我家的孩子們用過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煎方,牛膝(三錢),木瓜(二錢),石斛(三錢),生地(五錢),連翹(三錢),黃柏(二錢),甘草(一錢),金銀花(五錢),地榆(三錢),茜草(三錢),赤芍藥(二錢)

白話文:

煮藥的配方:

  • 牛膝:三錢(約4.5克)
  • 木瓜:二錢(約3克)
  • 石斛:三錢(約4.5克)
  • 生地黃:五錢(約7.5克)
  • 連翹:三錢(約4.5克)
  • 黃柏:二錢(約3克)
  • 甘草:一錢(約1.5克)
  • 金銀花:五錢(約7.5克)
  • 地榆:三錢(約4.5克)
  • 茜草:三錢(約4.5克)
  • 赤芍藥:二錢(約3克)

水煎服。

治懸癰。(一名鸛口疽,生在陰囊後穀道前,療之不早,變為漏則難治矣。一僕試之,立消)。

大粉甘草一斤,每根劈作四片或二片,用泉水二碗,輪流蘸炙,以水盡為度。切片。河水十碗,熬至一碗,空心服盡即愈。(此孫真人方)。

白話文:

大塊甘草一斤,分成四片或兩片,用泉水兩碗輪流沾濕,炙烤到水用盡為止。切片。將河水十碗熬煮到只剩一碗,趁空腹時服下,即可痊癒。(此為孫思邈的方子)。

談公武患跨馬癰,外勢不腫,毒內攻,膿多,瘡口甚小,突出如指大一塊,觸之痛不可忍。多飲寒劑,外敷涼藥,毒內攻,胃氣俱損。銘鞠盡去圍藥,洗淨瘡口,但用一膏藥以護其風,用大劑黃耆、山藥、懷生地、白芷、牛膝、米仁、金銀花,雜以健脾藥。十餘劑,膿盡;再數劑,肉長突出者平矣。後服六味丸斤許,精神始復。

白話文:

談公武得了跨馬癰,外觀不腫,但毒氣攻入了體內,膿液很多,但瘡口很小,只冒出一塊手指頭大小的膿包,碰一下就痛得難以忍受。

他吃了很多寒涼的中藥,外敷了清涼的藥物,結果毒氣攻入體內更深,胃氣也傷了。

張銘就把那些敷在瘡口周圍的藥物全部取掉,清洗了瘡口,只用了一種膏藥來保護瘡口不受風寒。

他開了大量劑量的黃耆、山藥、懷生地、白芷、牛膝、米仁、金銀花等藥材,還加入了健脾的中藥。服了十多劑藥後,膿液就消退了;再服了幾劑藥,凸出的肉塊就平復了。

後來,他服用了大約一斤的六味丸,精神才慢慢恢復。

江都尹奉麓乃尊,斃於腿癰。其子九歲亦患之,就醫彌月,勢漸甚。銘鞠按之堅如石,幸兒氣厚,可內消。用牛膝、薏苡、地榆、生地、鼠黏子、金銀花、連翹、粉草,皆仲淳常用法也。初劑加利藥微利之,即稍寬。過兩劑加汗藥微汗之,勢益寬。至數劑,取穿山甲末(五錢),半入煎,半調藥送下。

白話文:

江都尹奉麓大人的兒子得了嚴重腿部癰疽。他的兒子九歲,也患了同樣的病。看了一個月的醫生,病情卻越來越嚴重。

名醫銘鞠用手按壓患處,發現硬得像石頭一樣。好在孩子體質好,可以內服藥物消退。

銘鞠使用了牛膝、薏苡仁、地榆、生地黃、鼠黏子、金銀花、連翹、粉草等中藥,這些都是名醫仲淳常用的藥方。

第一劑中加了瀉藥,幫助孩子排便,病情略有緩解。兩劑之後,又加了發汗藥,讓孩子微微出汗,病情進一步緩解。

到了幾劑之後,銘鞠取來了穿山甲粉(五錢),一半煎服,一半調和成藥丸給孩子服用。

兒善飲,令兒一醉,自此頓消,半月地下行矣。初一醫欲開刀,遇銘鞠中止。凡外科宜以開刀為戒。

梁溪一男子生癤膝下,楚甚。仲淳適至,即於席間作劑服之,飲酒數杯,癤立破,出鮮血愈。連翹(二錢),白芷(二錢),粉甘草(水炙,三錢),金銀花(五錢),牛膝(三錢),懷生地(三錢),地榆(四錢),皂角刺(一錢),鼠黏子(酒炒研,一錢)。

白話文:

在梁溪,有一個男子膝蓋下長了毒瘡,疼痛得厲害。仲淳恰好來到,就在席間配了一帖藥讓他服下,並喝了幾杯酒,毒瘡立馬破裂,流出鮮血後就痊癒了。

藥方:

連翹(二錢)

白芷(二錢)

甘草(水炙,三錢)

金銀花(五錢)

牛膝(三錢)

生地(三錢)

地榆(四錢)

皁角刺(一錢)

鼠黏子(酒炒研,一錢)

陸封公養質患腿癰,瘍醫用忍冬花、角刺、連翹、白芷、貝母、天花粉、陳皮、乳香、沒藥,治之不效。仲淳即前方加棉地榆、炙甘草、紫花地丁,服三四劑愈。

白話文:

一位叫陸封公的養生家患有腿部潰瘍,外科醫生使用忍冬花、角刺、連翹、白芷、貝母、天花粉、陳皮、乳香和沒藥來治療,但沒有效果。仲淳在原有的藥方中添加了棉地榆、炙甘草和紫花地丁,服用三到四劑後痊癒。

治鶴膝風。(一人患此五年,敷藥三日即愈。王心涵傳)。

乳香,沒藥(各一錢五分),地骨皮(三錢),無名異(五錢),麝香(一分)

白話文:

乳香、沒藥(各 1.5 克),地骨皮(3 克),無名異(5 克),麝香(0.1 克)

各為末,用車前草搗汁,入老酒少許,調敷患處。

臁瘡方(章宇泰傳,六郎乳母試之,神效)。

松香(一兩),輕粉(三錢),乳香(五錢),細茶(五錢)

四味共打成膏,先將蔥頭、花椒煎濃湯,薰洗淨,用布攤膏,厚貼患處,以絹縛定,黃水流盡,爛肉生肌。

白話文:

將四種藥材一同研磨成膏狀。首先煎煮濃鬱的蔥頭和花椒湯,清洗傷口,用布攤平藥膏,厚厚地敷在患處,用絲帕固定。等黃色膿水流盡,爛肉會長出新的組織。

又方(曹和尚傳)。松香(四兩),好韶粉(二兩)

先將松香投入滾水中,一撈即起,另研如飛面,後加韶粉研勻,入真麻油,勿令太薄,調如極稠糊,用箸挑起,以不斷絲為度,仍用極緊細松江布攤成膏,貼於瘡上,將寸許闊絹條紮緊,勿使泄氣,一日收緊三次,三日一換膏藥,半月必愈。

白話文:

先把松香丟進滾燙的熱水裡,稍微一撈就拿起來。另外將松香研磨成細粉,加入韶粉研勻後,加入純正的麻油,不要調得太過稀薄,調成極為濃稠的糊狀。用筷子挑起糊狀物,以能拉出不斷的絲為標準。接著使用極為細密的松江布,將糊狀物攤開成膏狀,貼在傷口上。用手指寬的絲絹條緊緊纏繞,避免漏氣。每天收緊絲絹條三次,每三天更換一次藥膏。半個月後,傷口必定會癒合。

臁瘡久不愈方

黃占,白占,輕粉,韶粉

臘月豬板油、麻油各半化勻,調和前藥,用薄油紙攤貼瘡上。血風瘡久不結痂亦妙。(入芝麻油、乳香更妙)。

足指疔毒。

生甘菊(一兩五錢),紫花地丁(八錢),金銀花藤(一兩),穿山甲(三片,土炒研細),木瓜(二錢),牛膝(五錢),薏苡(一兩),生地(五錢),連翹(三錢),白及(三錢),夏枯草(六兩)

白話文:

  • 生甘菊:15 克
  • 紫花地丁:8 克
  • 金銀花藤:30 克
  • 穿山甲(炒研細):3 片
  • 木瓜:2 克
  • 牛膝:5 克
  • 薏苡仁:30 克
  • 生地黃:5 克
  • 連翹:3 克
  • 白及:3 克
  • 夏枯草:60 克

李行甫患黴瘡,(俗呼廣瘡)。誤用水銀、番磽等藥搓五心,三日間舌爛、齒脫、喉潰,穢氣滿室,吐出腐肉如豬肝色,湯水不入,腹脹,二便不通。醫皆謝去,獨用治喉藥吹喉,痰壅愈甚,痛難忍,幾死。銘鞠按其腹不痛,雖脹滿未堅,猶未及心,知水銀毒入腹未深,法宜以鉛收之。

白話文:

李行甫患有黴瘡(俗稱廣瘡)。誤用了水銀、番磽等藥物塗抹手腳心,導致三天內舌頭腐爛、牙齒脫落、喉嚨潰瘍,房間裡充滿了惡臭,吐出的腐肉呈豬肝色,不能喝水進食,腹部脹脹,大便小便不通。醫生們都放棄治療了,只有銘鞠用治喉嚨的藥給他吹喉嚨,但痰液更多了,疼痛難忍,幾乎死去。銘鞠按壓他的肚子,沒有疼痛,雖然脹滿但並未硬結,說明水銀毒性尚未深入腹中,可以用鉛來收斂毒性。

急用黑鉛斤余,分作百餘塊,加大劑甘桔湯料,金銀花、粉草各用四五兩,水二三十碗,鍋內濃煎,先取三四碗,入湯注中徐灌之,任其自流,逾時舌漸轉動,口亦漱淨,即令恣飲數盞。另取渣再煎,連前濃汁,頻濯手足。次日二便去黑水無算,始安。方用吹口藥,及敗毒托裡藥數劑而愈。

白話文:

緊急準備一斤多鉛粉,分成一百多小塊,加入足量的甘桔湯料、金銀花和粉草各四到五兩,再加上二十到三十碗水,在鍋裡濃煎。先取三四碗藥汁,倒入湯裡,慢慢地灌進病人嘴裡,讓藥液自行流下。經過一段時間,病人的舌頭會逐漸能動,嘴巴也能乾淨地漱口。這時候讓病人盡情喝幾杯藥湯。

將剩下的渣滓再煎一次,和前一次煎的濃汁一起,反覆用來清洗病人的手腳。第二天,病人的大小便會排出大量的黑色液體,這時病情才會逐漸好轉。接著使用吹口藥和敗毒託裡藥,經過幾劑的治療後,就能痊癒。

後賈僕有顏孝者,亦患黴瘡,誤用水銀薰條,其證亦如行甫,即以前法治之,次日立起。

治黴瘡。

豬胰脂(二兩),金銀花(二錢),皂角刺(一錢),芭蕉根(一兩),雪裡紅(五錢),五加皮(二錢),土茯苓(白色者,二兩),皂莢子(七粒,打碎),獨核肥皂仁(七粒,切片),白殭蠶(炙,七分),木瓜(一錢),白蘚皮(一錢),蟬退(一錢),年久力衰者,加薏苡仁(五錢),甘草節(二錢),綿黃耆(三錢),懷生地(二錢),人參(二錢)。久不愈,加胡黃連(三錢),胡麻仁(二錢),全蠍(七枚)。

白話文:

豬胰脂(80 公克)

金銀花(8 公克)

皁角刺(4 公克)

芭蕉根(40 公克)

雪裡紅(20 公克)

五加皮(8 公克)

白茯苓(80 公克)

皁莢子(7 顆,磨碎)

獨核肥皂仁(7 顆,切片)

白殭蠶(炙,28 公克)

木瓜(4 公克)

白蘚皮(4 公克)

蟬退(4 公克)

對於年紀大、體力衰弱者,增加:

薏苡仁(20 克)

甘草節(8 公克)

綿黃耆(12 公克)

懷生地(8 公克)

人參(8 公克)

久治不癒者,增加:

胡黃連(12 公克)

胡麻仁(8 公克)

全蠍(7 隻)

水三大碗,煎一碗,不拘時,飢則服。

又方,棉花子仁一味,研如泥,入細槐花末,和丸如綠豆大。每四錢,空心及飢時服。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只用棉花子仁,研磨成泥狀,加入細細的槐花末,將它們混合揉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四錢,空腹或飢餓時服用。

治結毒

獨核肥皂仁(七粒),千年矮(即雪裡紅,一兩),皂莢子(七粒),甘草節(一錢五分),木瓜(一錢五分),蟬退(一錢),青木香(一錢),土茯苓(白色者,二兩),綿黃耆(鹽水炒,三錢),白殭蠶(蜜炙炒研,七分),鱉蝨胡麻仁(炒研,三錢),白芷(一錢),何首烏(三錢),金銀花(三錢),連翹(一錢)

白話文:

獨核肥皂仁(7 粒)

千年矮(雪裡紅,1 兩)

皁莢子(7 粒)

甘草節(1.5 錢)

木瓜(1.5 錢)

蟬退(1 錢)

青木香(1 錢)

土茯苓(白色,2 兩)

綿黃耆(鹽水炒,3 錢)

白殭蠶(蜜炙炒研,0.7 錢)

鱉蝨胡麻仁(炒研,3 錢)

白芷(1 錢)

何首烏(3 錢)

金銀花(3 錢)

連翹(1 錢)

水三大碗,煎一碗,不拘時,飢則服。

結毒丸

鐘乳石(研如飛面,水飛,一兩五錢),真牛黃(研如飛面,三錢),珍珠(研如飛面,四錢),豬牙皂角(去皮膜,為極細末,七錢),樺皮灰(存性,研如飛面,四錢),百草霜(莊家鍋底者佳,七錢)

白話文:

鐘乳石(研磨成粉末,1.5兩)

真牛黃(研磨成粉末,3錢)

珍珠(研磨成粉末,4錢)

豬牙皁角(去除皮膜,研磨成極細的粉末,7錢)

樺樹皮灰(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末,4錢)

百草霜(以農家鍋底的品質爲佳,7錢)

牛黃丸(神效)。

牛黃(真者,研細,三錢),象牙末(三錢),白殭蠶(二錢),紅鉛(二錢),冰片(五分),明礬(二錢)

白話文:

  • 牛黃(真的要研磨成細粉,三錢重)
  • 象牙粉(三錢重)
  • 白僵蠶(二錢重)
  • 紅鉛(二錢重)
  • 冰片(五分重)
  • 明礬(二錢重)

極細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分。土茯苓(白色者,木槌打碎,三兩),砂鍋內煮汁吞丸藥,空心上下午飢時,日三次。

白話文:

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和蜂蜜調製成芝麻大的小丸子,每次服用五顆。用白色土茯苓(用木槌敲碎,三兩),在砂鍋裡煮出汁液,空腹時(早、中、晚各一次)在飯前服用藥丸。

洗方

五倍子(四兩),地骨皮(四兩),皮硝(五錢),甘草(二兩),苦參(四兩),蔥頭(十個)

白話文:

五倍子(200 克),地骨皮(200 克),硝石(25 克),甘草(100 克),苦參(200 克),洋蔥(10 個)

河水煎濃湯一鍋,於無風處,乘熱蘸日浴三次。浴時先吃飽,或服煎藥一帖。忌食茶、醋、牛肉、麩、河魨、火酒。

白話文:

將河水煮沸成濃湯。在無風的地方,趁熱在陽光下浸泡三次。浸泡前先吃飽或服下中藥一劑。避免食用茶、醋、牛肉、小麥麩皮、河豚和烈酒。

摻方

粉霜(一錢五分,甘草汁飛過),真冰片(三分,另研)

二味和勻,洗淨摻上,立瘥。

浸酒

防風,當歸,羌活,白芷,白蘚皮,五加皮,蒼朮,牛膝(各二兩),荊芥,薏苡,蔓荊子,木瓜,白蒺藜(去刺,各一兩),生地黃(三兩),烏梢蛇(出吳江尹山方額者佳,一尾),好酒(十斤),浸煮三炷香,臥時服丸亦可。

白話文:

防風、當歸、羌活、白芷、白蘚皮、五加皮、蒼朮、牛膝(各80克),荊芥、薏苡、蔓荊子、木瓜、白蒺藜(去刺,各40克),生地黃(120克),烏梢蛇(最好是吳江尹山出產,額頭有方塊花紋的,一條),優質米酒(4.5千克),浸泡煮沸燒香三根時間,睡前服用藥丸也可以。

治頭面結毒。

蘄艾(去筋膜,一兩),川椒(去核,八錢),麻黃(去節,二錢),川芎(二錢),豬頭天靈蓋(火煅存性,五錢),白茯苓(二兩)

白話文:

蘄艾(去掉筋膜,一兩)

川椒(去掉種子,八錢)

麻黃(去掉節,二錢)

川芎(二錢)

豬頭顱頂(用火鍛燒,保持原有特質,五錢)

白茯苓(二兩)

極細末,蒸餅丸如綠豆大,飯後白湯送下,每服三錢,服後二三日,瘡口乾燥不臭,是其效也。服至瘡口平復方住。忌牛羊魚腥、房欲。患久者宜間服十全大補湯十數劑。(川椒出桃花洞者佳,嚼半粒口辣不能言者真)。

白話文:

將川椒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蒸製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劑。飯後服用,以白開水送服。每次服三錢。服藥後二至三日,瘡口會乾燥、無臭,這是藥物的功效。等到瘡口平復後,方可停止服用。服用期間需忌食牛肉、羊肉、魚腥,以及避免房事。症狀較久的患者,建議間隔服用十全大補湯十幾劑。(建議使用產自桃花洞的川椒,嚼半粒後,若舌頭極度麻辣到無法說話,則為真品。)

又治結毒方,兼治積年虛勞痰火,健脾進食。

極末,一名十大功勞,一名貓兒殘(俗呼光菰櫪),黑子者是。紅子者名櫙木,亦可用,取其葉,或泡湯,或為末,不住服。

白話文:

最後,一種叫做「十大功勞」,俗稱「光菰」,黑色果實的是它。紅色果實的那種叫做「櫙木」,也可以用,取它的葉子,可以泡湯,也可以磨成粉末,持續服用。

譚公亮患結毒,醫用五寶丹餌之,三年不效。仲淳云:五寶丹非完方也。無紅鉛、靈柴不能奏功。時無紅鉛,姑以松脂、鉛粉,麻油調敷,應手而減。公亮先用喬伯圭所贈乳香膏,止痛生肌甚捷,及用此二味,功效彌良。乃知方藥中病,不在珍貴之劑也。

白話文:

譚公亮患有結毒症,醫生用五寶丹治療,三年都沒有效果。仲淳說:五寶丹不是完整的方劑,沒有紅鉛和靈柴就不能奏效。當時沒有紅鉛,只好用松脂、鉛粉和麻油調敷,敷上後疼痛立刻減輕。公亮之前用喬伯圭送的乳香膏,止痛生肌的效果非常好,等用了這兩種藥後,效果就更好了。由此可知,藥方對症與否,不在於藥材的珍貴與否。

又方,銀硃(三錢),輕粉(二錢),白占(三錢),黃占(三錢)

用麻油三兩,先將二占化勻,調前藥末,攤成膏貼之。戒房事,必效。

凡父母正患黴瘡時育兒,鮮有免者。其證渾身破爛,自頂至踵,兩目外幾無完膚,日夜號泣,或吐或瀉,似瘧似驚,變態百出。父母不知,見有他證,別作治療,十無一生。治法以牛黃為君,另加犀角羚羊角、硃砂、冰、麝。和入土茯苓粉,生蜜調服,使兒日日利去惡毒。

白話文:

當父母患有梅毒時生育的子女,很少能倖免。症狀包括全身潰爛,從頭到腳,兩眼幾乎沒有完好的皮膚,日夜啼哭,嘔吐或腹瀉,類似瘧疾或驚厥,表現多變。父母通常不知道孩子的真正情況,發現其他症狀時,另行治療,十個孩子中九個難以存活。

治療方法是以牛黃為主藥,再加入犀角、羚羊角、硃砂、冰片和麝香。將這些藥材與土茯苓粉混合,用生蜂蜜調服,讓孩子每天 دفع掉毒素。

見有他證,隨宜治之,母亦隨宜用藥,加以散毒劑,不住口服。其外,用大粉草、金銀花為極細末二三升,破爛處洗淨,大握敷之,半月後,方易神效敷藥,再敷數日自愈。愈後一兩月,當復發,再後兩三月,當再復發,發漸輕,仍如法治之自愈。愈後或口角、眉角,或肛門,存三三餘毒,不必治矣。

白話文:

如果有其他症狀,應根據情況治療。母親也要根據情況服藥,並配合使用解毒劑,不停地口服。此外,將大粉草和金銀花搗成極細的粉末,約二三升,將破爛處洗淨,用大把的粉末敷上。半個月後,才會顯著見效。繼續敷藥,幾天後就能自愈。痊癒後一兩個月會復發,再過兩三個月會再次復發,復發症狀會逐漸減輕。仍按照同樣的方法治療,就能痊癒。痊癒後,在嘴角、眉角或肛門周圍可能會殘留少量的毒素,不必再治療。

其混身或癬或瘡,忽聚忽散,敷之便愈。大抵年餘,始得除根。若母不禁口,或兒漸大不能禁口,有延至二三年者,然不斃足矣。胎中之毒,徹骨入髓,焉能旦夕除哉?(馬銘鞠傳)。

白話文:

這種嬰兒身上會出現癬或瘡,時而聚集時而消散,塗抹藥物就能痊癒。通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徹底根除。如果母親飲食不忌口,或者隨著嬰兒長大而無法禁口,有些會延續到兩三年,但總不會致命。胎中帶來的毒素已經深入骨髓,怎麼可能朝夕之間就能去除呢?

升藥五靈散(馬銘鞠傳)。

膽礬(治筋而滋肝,其色青,應東方木),辰砂(養血而益心,其色赤,應南方火),雄黃(長肉而補脾,其色黃,應中央土),明礬(理脂膏而助肺,其色白,應西方金),磁石(榮骨液而壯腎,其色黑,應北方水)

白話文:

現代

膽礬(治療筋骨並滋養肝臟,顏色青綠,與東方木元素相應)

辰砂(養血補心,顏色鮮紅,與南方火元素相應)

雄黃(增長肌肉並補益脾臟,顏色金黃,與中央土元素相應)

明礬(化解脂膏並幫助肺部,顏色潔白,與西方金元素相應)

磁石(滋養骨髓液並強壯腎臟,顏色深黑,與北方水元素相應)

此方見《焦氏筆乘》。喜其不用水銀,制而用之,功效遲緩。後因加水銀一兩,與前五味等分和勻,入陽城罐內,打火三香取出,加敷藥中,用之效如神。

白話文:

這個方劑記載在《焦氏筆乘》中。我很欣賞它不使用水銀,並且把它製作出來使用,不過效果顯現得很慢。後來因為加入了一兩的水銀,和前五種藥材等分調勻,放入陽城罐內,點燃三炷香的時間取出,加入敷藥中,使用後效果簡直像神一樣。

神效敷藥方(馬銘鞠傳)。

夜合花(白者良,陰乾),象皮(用黃砂炒,候軟切片,再炒候脆,方研),降香(炒研),乳香,沒藥(各去汗),血竭,孩兒茶(濕紙包煨),花蕊石,五倍子(色帶紅者良,半生半煅,各一兩),白占(八錢),珍珠(五錢),冰片(一錢)

白話文:

  • 夜合花(白色的品質較佳,陰乾)
  • 象皮(用黃砂炒至軟,切片後再炒至酥脆,才研磨)
  • 降香(炒過後研磨)
  • 乳香、沒藥(去除汗漬)
  • 血竭
  • 孩兒茶(用濕紙包裹後烘烤)
  • 花蕊石
  • 五倍子(色澤偏紅的品質較佳,一半生用,一半煅燒,各取一兩)
  • 白佔(八錢)
  • 珍珠(五錢)
  • 冰片(一錢)

各極細末,方入白占,研勻,最後入冰片。如欲去腐,每兩加五靈散(二錢)。欲生肌,每兩加前散三分或五分。如治痘後膿水淋漓、下疳等瘡,只加一二分。治湯火傷,每兩加絲綿灰(二錢),剔牙松牙(煅存性,五六錢),韶粉(煅黃,五六錢),或乾摻,或香油調,一切外症俱效。

白話文:

把這些藥材都研磨得極其細末,然後加入白芨,研製均勻,最後加入冰片。如果想治療爛肉,每兩藥材中加入二錢五靈散。如果想促進肌肉生長,每兩藥材中加入三分或五分前面所述的前散。如果治療痘痘後化膿流水或下疳等瘡口,只需要加入一到二分。治療開水或火造成的燙傷,每兩藥材中加入二錢絲綿灰、五六錢經過煅燒後的剔牙松牙以及五六錢煅燒成黃色的韶粉,可以進行乾敷或用香油調和,對各種外傷都很有效果。

附海上單方:

里中有周七者,少年曾患毒左腋下,得一異方,用糯米炊飯,乘熱入鹽塊夾蔥管少許,搗極爛如膏,貼患處輒消。至中年,腰間忽生一毒,熱如火,板硬,痛不可忍,佝僂局蹐,自分必死,屢藥不效,急思前方,如法貼之,未幾,大便去糞如宿垢甚多,硬者漸軟,數日而起。

白話文:

住在村裡的周七,年輕時曾長一個毒瘡在左腋下,得到一個奇特的偏方。這個偏方是用糯米煮飯,趁熱加入鹽塊和一些蔥管,搗成膏狀,敷在患處,可以使瘡消散。到了中年,他的腰間突然長了一個毒瘡,熱得像火一樣,又硬又痛,疼痛難忍,使得他彎腰駝背,步履艱難,自己都認為活不成了。屢次用藥都不見效,他緊急地想起了當年的偏方,按照方法敷上,沒過多久,他排便時排出很多宿便,硬塊也逐漸變軟,幾天後便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