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8)

1. 黃疸脈候

五疸實熱,脈必洪數,其或微澀,悉屬虛弱。《直指》曰:疸脈緩大者順,弦急而堅者逆。脈小溲利不渴者生,脈洪泄利而渴者死。疸毒入腹,喘滿者死,寸口近掌處無脈,口鼻冷者死。

白話文:

五疸屬實熱,脈搏必定洪大而數,如果有微澀的脈象,皆屬於虛弱。《直指》裡說:疸脈緩慢而大的,順暢;弦急而堅硬的,逆亂。脈搏細小,小便通利,不口渴的能活;脈搏洪大,腹瀉、小便通利,並且口渴的會死。疸毒進入腹內,喘氣困難,腹滿的人會死;寸口靠近掌心處沒有脈象,口鼻冰冷的人會死。

2. 附方

〔黃疸〕,茵陳五苓散,茵陳,蒼朮澤瀉豬苓茯苓,官桂,車前柴胡木通,酒疸加葛根、燈心。

白話文:

【疸】

使用茵陳五苓散,

成分有:茵陳、蒼朮、澤瀉、豬苓、茯苓、官桂、車前、柴胡、木通。

如果屬於酒疸,再加葛根、燈心。

〔谷疸〕,豬肚丸白朮苦參牡蠣,入豬肚,煮爛搗丸。

白話文:

〔谷疸〕,用豬肚丸、白朮、苦參、牡蠣等藥材製成丸藥。

〔陽黃〕,茵陳蒿湯,茵陳,山枝,大黃

白話文:

陽黃

茵陳蒿湯

茵陳、山梔、大黃

〔谷疸〕,龍膽苦參丸,膽草(一兩),苦參(三兩),牛膽汁丸。食前大麥芽煎湯下二錢,日三服。女勞加梔子(二十枚)。

白話文:

【谷疸】的治療方法:

龍膽苦參丸的製法:

膽草一兩、苦參三兩,研成細末,加入牛膽汁調和製成丸劑。

服用方法:

將大麥芽煎湯,於飯前服用,每次二錢,每日三次。

如果是婦女因勞累引起的谷疸,可額外加入二十枚炒梔子。

〔酒疸〕,葛花解酲湯,見一卷濕。

白話文:

酒疸

葛花解酲湯(見第一卷「濕」證)

〔女勞〕,加味四君子湯,參,苓,術,草,加黃耆白芍,扁豆,姜,棗。

白話文:

「女勞」加味四君子湯:人參、茯苓、白朮、半夏,加上黃耆、白芍、扁豆、生薑、紅棗。

〔黃汗〕,黃耆湯,黃耆,赤芍,茵陳,石膏,麥冬,豆豉,甘草竹葉生薑

白話文:

〔黃汗〕,黃耆湯,由黃耆、赤芍、茵陳、石膏、麥冬、豆豉、甘草、竹葉、生薑組成。

〔陰黃〕,茵陳四逆湯,附,姜,草,加茵陳。

白話文:

陰黃

茵陳四逆湯

組成:茵陳、芍藥,附子、生薑、桂枝

〔陰黃〕,茵陳茯苓湯,茵陳,茯苓,豬苓,滑石,官桂

白話文:

【疾病名稱】陰黃

【處方名稱】茵陳茯苓湯

【藥物組成】茵陳、茯苓、豬苓、滑石、官桂

【藥物功效】茵陳:清熱利濕,退黃。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豬苓:利水滲濕,清熱。滑石:清熱利濕,生津止渴。官桂:溫陽化濕,散寒止痛。

【主治病症】濕熱型黃疸。症狀包括黃疸、小便黃赤、口苦、口乾、煩躁、舌苔黃膩等。

【用法用量】將茵陳、茯苓、豬苓、滑石、官桂等中藥按照一定比例配伍,水煎服。具體用法用量應根據患者的病情,由醫師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調整。

【注意事項】

  1. 如有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2.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避免服用。

  3.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

  4. 如服用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陰黃〕,茵陳陳皮湯,茵陳,陳皮,白朮,半夏,苓,生薑

白話文:

「陰黃」,即茵陳陳皮湯,由茵陳、陳皮、白朮、半夏、茯苓和生薑等中草藥組成。

〔陰厥〕,茵陳附子湯,茵陳,附子,甘草

白話文:

陰厥:

茵陳附子湯:

1.茵陳:15克

2.附子:10克

3.甘草:6克

〔陰黃〕,茵陳姜附湯,即茵陳四逆湯

白話文:

陰黃

茵陳姜附湯,即茵陳加入四逆湯方劑。

〔陰黃〕,茵陳茱萸湯,茵陳,茱萸,附子,乾薑,木通,當歸

白話文:

【茵陳茱萸湯】,組成藥物有茵陳、茱萸、附子、乾薑、木通、當歸。

〔陰黃〕,理中湯,參,術,姜,草

〔表汗〕,桂枝黃耆湯,桂,芍,草,姜,棗,加黃耆。

〔寒熱〕,小柴胡湯,見一卷溫。

〔嘔吐〕,小半夏湯,夏,姜

〔虛勞〕,小建中湯,見三卷衄血。

〔虛黃〕,人參養營湯,見二卷勞瘵。

白話文:

陰黃:理中湯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表汗:桂枝黃耆湯 桂枝、芍藥、生薑、大棗,另加黃耆

寒熱:小柴胡湯 見《傷寒論》卷一溫病篇

嘔吐:小半夏湯 半夏、生薑

虛勞:小建中湯 見《傷寒論》卷三衄血篇

虛黃:人參養營湯 見《傷寒論》卷二勞瘵篇

〔風黃〕,青龍散防風荊芥,生地,首烏,威靈仙,每服一錢。

白話文:

風黃:

青龍散:

  • 防風:1錢
  • 荊芥:1錢
  • 生地:1錢
  • 首烏:1錢
  • 威靈仙:1錢

使用方法:

每服一錢。

〔瘀血〕,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白話文:

瘀血

桃仁承氣湯

記載於《外感溫病條辨》。

〔疫黃〕,小麥湯小麥,竹葉,石膏,水煎。

白話文:

〔疫黃〕,使用小麥湯來治療,成份包括小麥、竹葉、石膏,以水煎煮即可。

〔疫黃〕,茵陳瀉黃散,茵陳,葛根,黃連,山梔,白朮,赤苓,白芍,木通,人參,木香,姜,棗

白話文:

〔疫黃〕疫病黃疸,用茵陳瀉黃散治療。茵陳,葛根,黃連,山梔,白朮,赤苓,白芍,木通,人參,木香,姜,棗。

〔疫黃〕,濟生茵陳湯,茵陳(四錢),大黃(二錢),山梔(一錢),即茵陳蒿湯,而分兩不同。

白話文:

治療疫黃的「濟生茵陳湯」,以茵陳四錢、大黃二錢、山梔一錢配合而成,雖然與茵陳蒿湯組成相同,但在分量上卻有所不同。

〔黑疸〕,硝礬散,硝石,礬石(燒枯),等分研末,大麥汁服方寸匕。此方散鬱熱,解腎毒,出仲景。

白話文:

【黑疸】硝礬散,硝石、礬石(燒乾),等份研磨成末粉,用大麥汁服用方寸匕。此方可以散發鬱熱,解除腎臟之毒。出自《中醫聖典~傷寒雜病論》仲景方。

〔泄毒〕,沈氏黑疸方,茵陳(四兩,搗汁),花粉(一斤,搗汁),和服,黃水自小便下,此沈金鰲制以泄疸毒。

白話文:

【排毒】,沈氏治療黃疸的藥方,茵陳(四兩,搗碎取汁),花粉(一斤,搗碎取汁),混合服用,黃色液體會從小便排出。這是沈金鰲治療黃疸毒素的方法。

〔諸疸〕,茯苓滲濕湯,茵陳,茯苓,豬苓,澤瀉,白朮,蒼朮,陳皮,黃連,山梔,秦艽,防風,葛根

白話文:

〔諸疸〕,茯苓滲濕湯:茵陳、茯苓、豬苓、澤瀉、白朮、蒼朮、陳皮、黃連、山梔、秦艽、防風、葛根。解釋:諸疸,各種黃疸病的總稱。茯苓滲濕湯,是用茯苓為主要藥材的湯劑,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濕熱型黃疸。茵陳,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豬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澤瀉,具有利尿除濕、清熱解毒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行氣止痛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山梔,具有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的功效。秦艽,具有祛風勝濕、通絡止痛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發表散熱的功效。葛根,具有解肌透疹、生津止渴的功效。

〔絡瘀〕,金鈴子散,見三卷郁。

〔久疸〕,參朮健脾丸,見三卷腫脹。

白話文:

〔絡瘀〕,《金鈴子散》

見於《三卷鬱》,用於治療瘀血阻滯。

〔久疸〕,《參朮健脾丸》

見於《三卷腫脹》,用於治療久年黃疸,脾胃虛弱。

〔通治〕,化疸湯,茵陳,蒼朮,茯苓,豬苓,木通,山梔,薏仁,澤瀉,酒疸加葛根,女勞加當歸、紅花

白話文:

〔通治〕,化疸湯:

茵陳、蒼朮、茯苓、豬苓、木通、山梔、薏仁、澤瀉。

若酒疸增加葛根;

若是婦女勞動過度引起黃疸,則增加當歸、紅花。

〔通治〕,當歸白朮湯,歸,術,苓,夏,芩,枳,草,茵陳,棗仁,前胡

白話文:

通治方劑,當歸白朮湯,組成:當歸、白朮、茯苓、防風、芩、枳殼、茵陳、炙棗仁、前胡

〔溫補〕,腎氣丸,見二卷虛損。

白話文:

溫補,腎氣丸,見第二卷虛損。

〔滲濕〕,加減五苓散五苓散加茵陳,減肉桂,見一卷溫。

白話文:

【滲濕】,酌情增減五苓散的用量,五苓散中加入茵陳,去除肉桂,詳見第一卷「溫病篇」。

〔脾陽〕,香砂六君子丸,見三卷嘔吐。

〔女勞〕,二石散,滑石,石膏,等分為末,大麥汁服。

〔補陰〕,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脾陽〕

使用香砂六君子丸,詳見《三卷》中關於嘔吐的記載。

〔女勞〕

使用二石散,將滑石和石膏等分研磨成細粉末,用大麥汁送服。

〔補陰〕

使用六味丸,詳見《一卷》中關於中風的記載。

〔黃胖〕,四寶丹使君子肉(二兩),檳榔,南星(各一兩),蜜丸。吃生米加麥芽,吃茶葉加細茶,吃土加堊土,吃炭加黑炭,沙糖水送下。

白話文:

黃胖:一種中藥方劑,由四種藥材組成。

使君子肉:二兩。

檳榔:一兩。

南星:一兩。

以上三味藥材製成蜜丸服用。

另外,還可以服用生米加麥芽、茶葉加細茶、土加堊土、炭加黑炭等食物,並用沙糖水送服。

〔食滯〕,保和丸,見二卷痰飲。

白話文:

〔食積〕,保和丸,見二卷「痰飲」。

〔黃胖〕,綠礬丸綠礬(炒白),五倍子(炒黑),神麯(炒黃),針砂(醋淬),薑汁煮棗肉為丸,酒下。

白話文:

〔黃胖〕,是一種類似綠礬丸的中藥,其中包含以下配料:經過炒至白色的綠礬、炒至黑色的五倍子、炒至黃色的神麴、用醋淬過的針砂,以及用薑汁煮過的棗肉。將這些配料混合後製成丸劑,以酒送服。

〔黃胖〕,褪金丸,針砂,香附(各六兩),白朮,蒼朮(各二兩五錢),陳皮,神麯,麥芽(各一兩五錢),厚朴,甘草(各一兩),麵糊丸,米湯下。

白話文:

[黃胖] 褪金丸、針砂、香附(各 6 兩),白朮、蒼朮(各 2 兩 5 錢),陳皮、神麴、麥芽(各 1 兩 5 錢),厚朴、甘草(各 1 兩),麵糊丸,米湯送服。

〔脫力〕,沈氏雙砂丸,針砂(四兩,炒紅醋淬),砂仁(一兩,生研),香附(便制,五錢),皂礬(麵包煅紅,一兩),大麥粉(三升),木香(生研,一兩),元棗(一斤),煮肉為丸。

白話文:

脫力症,用沈氏雙砂丸。組成是:針砂(四兩,炒紅醋後淬火)、砂仁(一兩,直接研磨)、香附(便制,五錢)、皁礬(麵包煅紅,一兩)、大麥粉(三升)、木香(直接研磨,一兩)、元棗(一斤),將肉煮熟後製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