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五苓散

JIA JIAN W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腎經 22%
心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3%
肝經 6%
膀胱經 3%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五苓散」,主要成分是白朮、茯苓、澤瀉、薏苡仁、豨薟草、肉桂,主治功效是腎疸:身體和臉都是黃色的。小便不暢,不想飲食,不能入睡;陰疸:手腳都冷,臉色暗淡

白朮

  • 性味:甘、微苦,微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生津止渴

茯苓

  • 性味:甘、淡,平
  • 歸經:心、脾、腎經
  •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清熱化痰

肉桂

  • 性味:辛、甘,大熱
  • 歸經:心、腎、脾經
  • 功效:溫補腎陽、散寒止痛、活血通經、溫中止瀉

豨薟草

  • 性味:辛、苦,微寒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薏苡仁

  • 性味:甘、淡,微寒
  • 歸經:脾、肺、腎經
  • 功效:健脾利濕、清熱祛暑、排膿消腫、益氣健胃

澤瀉

  • 性味:甘、微鹹,寒
  • 歸經:腎、膀胱經
  • 功效:利水滲濕、清熱化痰、澀精止遺、強筋壯骨

總結

加味五苓散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溫補腎陽、散寒止痛、清熱解毒、活血散瘀、舒筋活絡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腎疸、陰疸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留白廣皮3兩(炒),蒼朮4兩(炒黃),白朮5兩(炒黃),白茯苓6兩(焙),甘草2兩(炙),白扁豆6兩(炒黃),澤瀉2兩(炒),
上為細末。
每用黑沙糖調,煨薑湯下。

方劑組成解釋


白朮、茯苓、澤瀉、薏苡仁均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豨簽草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肉桂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利水滲濕、和胃健脾之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食慾不振神經性厭食症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麻疹單純性疱疹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血尿背部膿瘡腰痛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口乾口渴多痰胸悶脹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五苓散, 出處:《濟陰綱目》卷九。 組成:豬苓、澤瀉、白朮、茯苓、阿膠(炒)。 主治:妊娠尿血。

加減五苓散,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一。 組成:豬苓、澤瀉、白朮、茯苓、肉桂少許。 主治:分理陰陽。主治:小兒吐瀉。

加減五苓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五十七。 組成:人參、白朮、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主治:心經伏暑,小便赤濁。

加減五苓散,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白朮2兩、茯苓1兩、澤瀉3錢、薏仁3錢、豨薟草3錢、肉桂3錢。 主治:腎疸,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思飲食,不得卧。陰疸,手足皆冷,顔色晦暗者。

加減五苓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五引《百一》。 組成:沉香、檀香、生熟、地黃、升麻、乾葛、芍藥、黃耆、黃芩、羚羊角、犀角、連翹、甘草、防風各等分。 主治:惡瘡項上有癭,及漏瘡。一切膿皰、熱瘡及發背。

加減五苓散, 出處:《馮氏錦囊·雜症》卷五。 組成:留白廣皮3兩(炒),蒼朮4兩(炒黃),白朮5兩(炒黃),白茯苓6兩(焙),甘草2兩(炙),白扁豆6兩(炒黃),澤瀉2兩(炒),主治:脾虛濕熱作瀉。 。 主治:脾虛濕熱作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