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茵陳蒿湯
熱性指數:寒性指數:
寒熱分析:
由於您尚未登入,或是系統中沒有您的經絡體質數據,所以無法呈現分析訊息,了解如何取得經絡體質...
複方歸經比例:
主治功效:
現代運用於急性黃疽型傳染病毒性肝炎、膽囊炎、十二指腸潰瘍,闌尾炎,肥胖症,肝炎,腎炎,咳嗽氣喘,蕁麻疹,胃痛,膽石症、鈎端螺旋體病等所引起的黃疸,證屬濕熱內蘊者。
傳統服藥法:
方劑組成解釋:
治宜清熱,利濕,退黃。方中重用茵陳為君藥,本品苦泄下降,善能清熱利濕,為治黃疸要藥。臣以梔子清熱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陳引濕熱從小便而去。佐以大黃瀉熱逐瘀,通利大便,導瘀熱從大便而下。三藥合用,利濕與泄熱並進,通利二便,前後分消,濕邪得除,瘀熱得去,黃疸自退。
茵陳蒿湯是清熱利濕退黃的主方。方中茵陳蒿泄下降,清利濕熱,為治黃疽的主藥,配枙子則清泄三焦,濕熱從水道而去。配大黃則通導腑氣,濕熱郁毒從腸道而出。茵陳、枙子、大黃均屬苦寒,苦能勝濕,寒能勝熱,三藥同用清熱燥濕力明顯增強,同時大小便得通,加速病邪的清除,黃疽隨之而退。腹滿便秘者方中的大黃宜用生大黃,以取較強的通便瀉下作用。方後雲「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是全身之黃疽從小便而去,又云一宿腹減",可知淤熱得去,則病症隨之而減。
《陽明腑證.濕熱兼里發黃》:「……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若汗出僅限於頭部,至頸而止,身體無汗,是熱邪不及外散而鬱蒸於上,加之小便不利,則濕無下行之道。因內熱而渴欲飲水漿,因小便不利更增濕邪,以致濕熱薰蒸,影響肝膽疏泄,膽汗外溢,發為黃疸,故以茵陳蒿湯主之。茵陳苦寒清熱利濕,並有疏泄肝膽,推陳致新的作用,為清熱除黃之要藥;梔子苦寒以除煩熱,清泄三焦而通調水道;大黃導熱下行,以泄濕熱壅遏毒邪。濕熱得去,三焦通利,肝膽不受熏灼,故小便當利,「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傷寒論》經方條文:
- 傷寒論(宋本)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 梔子十四枚,擘 大黃二兩,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 傷寒論(宋本)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蒿湯, 出處:《幼幼集成》卷四。 組成:茵陳蒿1錢5分,川黃柏1錢,黑梔仁1錢,燈心10莖。 主治:頭汗至頸而還,將欲發黃。
茵陳蒿湯, 出處:《聖惠》卷五十五。 組成:茵陳蒿1兩,赤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木通(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黃耆(銼)1兩,大黃(銼,炒)2兩。 主治:黃汗,身體熱不退,大小便不利。
茵陳蒿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組成:茵陳蒿半兩,山梔子(去皮)半兩,柴胡(去苗)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桔梗(炒)半兩,牡丹皮半兩,貝母(去心)半兩,荊芥穗(去梗)半兩,升麻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切,焙)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麻黃(去根節,煎去沫,焙)半兩,細辛(去苗葉)1分。 主治:癉瘧。發作有時,但熱不寒,頭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腸秘積,小便黃赤。
茵陳蒿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茵陳6兩,梔子14枚(擘),大黃2兩(去皮)。 主治:利小便,退黃逐熱。去熱,退渴。主治:濕熱黃疸,面、目、一身盡黃,黃色鮮明,腹微滿,口渴,小便不利,舌苔黃膩,脈沉數者。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谷疸之爲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爲谷疸也。黃汗,身體四肢微腫,胸滿,不得汗,汗出如黃柏汁,由大汗出,卒入水所致。濕熱發黃,脈沉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甘草茵陳湯
相似度 85%
茵陳梔子湯
相似度 85%
梔子酒
相似度 80%
柴胡加山梔子湯
相似度 80%
鎮肝丸
相似度 80%
茵陳二苓湯
相似度 75%
梔連茵陳湯
相似度 66%
梔子六味散
相似度 66%
消黃梔子湯
相似度 66%
蜜劑解毒丸
相似度 66%
茵陳梔柏湯
相似度 66%
茵陳梔子豆豉湯
相似度 66%
茵陳梔子黃連三物湯
相似度 66%
茵陳蒿酒
相似度 66%
茵陳栝樓散
相似度 66%
茵陳湯
相似度 66%
消毒麻仁丸
相似度 66%
山茵陳丸
相似度 66%
三物茵陳蒿湯
相似度 66%
避穢香
相似度 66%
桃花生肌散
相似度 66%
茵陳黃芩湯
相似度 60%
茵陳將軍湯
相似度 60%
茵陳蒿大黃湯
相似度 60%
茵陳大黃湯
相似度 60%
宜氣散
相似度 57%
苓甘梔子茵陳湯
相似度 57%
梔子滑石湯
相似度 57%
梔子大黃湯
相似度 57%
枳殼梔子大黃湯
相似度 57%
浴腸湯
相似度 57%
清利湯
相似度 57%
清涼解毒散
相似度 57%
小三黃湯
相似度 57%
秘傳茵陳散
相似度 57%
泄肝散
相似度 57%
大黃消石湯
相似度 57%
大黃散
相似度 57%
驅蛔湯2號
相似度 54%
柴胡枳殼湯
相似度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