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保命歌括》~ 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

1. 瘟疫

天行時病似傷寒,大小相傳病一般,

火濕為邪人不識,伏藏鬼氣禍連綿。

有一歲之中,眾人病一般者,此天行時病也,名曰瘟疫。疫氣之發,大則流行天下,次則一方,次則一鄉,次則偏著一家,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悉由氣轉郁發,有勝有復,遷正退位之所致也。故治疫病者,不明運氣,以施治法,雖智者,不能措手,況庸劣之士乎。

大抵疫病,專屬火濕,雖似傷寒,不可作傷寒正治而大汗大下也。誤汗之,則為斑為黃;誤下之,則為痞滿、泄痢膿血之症。宜從少陽、陽明二經之藥,以為主治之法。少陽屬火,陽明屬濕,所謂治其本也。少陽小柴胡湯,陽明升麻葛根湯是也。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人身中之五臟應之,五疫之鬼,其五者之變化乎。曾有病疫死者,遊魂不散,隨氣往來,乘人之虛而中之,致有夭亡,曰屍疰、曰伏連、曰殗殜,皆此類也。

惡毒常存汗泄中,不知迴避便相沖,

邪從口鼻如侵入,氣亂神危造化窮。

病疫之人,所出之汗,所出之便溺,無非惡毒之氣。或有觸犯者,從鼻而入,上至腦中,流入諸經之中,令人染病矣。

大儺逐疫見於經,疫鬼常隨厲氣行,

欲避妖氛有真訣,念頭忽動混邪淫。

按《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儺,季春之月,命國儺。儺之事,在周官,則方相氏掌之,所以逐疫也。蓋季冬之月,日在虛危,二宿中,有四司。墳墓之氣;季春之月,日在胃昴二宿中,有太稜積屍之氣,厲鬼隨之而行,恐其將來為災,故儺以禳除之也。夫周公孔子,大聖人也。

周公作周禮,有方相氏掌於天官,孔子於鄉人,儺必朝服,立於阼階,然則疫鬼之事理或有之,懾生慎疾者,不可不知避也。

按《素問·遺篇》云:欲將入於疫室,先想青氣自肝而出,左行於東,化作林木;次想白氣自肺而出,右行於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氣自心而出,南行於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氣自腎而出,北行於下,化作玄水;次想黃氣自脾而出,存於中央,化作會城一座。吾身其中,五氣護之;次想頭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後可入疫室。

蓋人之身中,太乙帝君在頭,曰泥丸,總神也,以統乎一身,無英君在左,以統三魄,白元君在右,以統七魄,能存其神,避其毒氣,則神光自聚,邪不可干也。若五神失守,即神光不聚,圓光亦缺,非但屍鬼之侵,一切邪虛乘虛而害之矣。

以上論存神守正,以避惡毒之氣。

凡入疫室,飲食之物,不可便咽,先出火氣呵之,次出水氣吹之。坐臥之處,不可便就。以氣吹之,以袖拂之,常以雞鳴時,存心念四海神名三七遍,東海神阿明,南海神祝融,西海神巨東,北海神禺強。每入病人家,存心念三遍,口勿誦,自然神藏,煞沒不敢矣。

此言布氣誦咒,以驅逐疫厲之氣。

凡瘟疫之家,自生臭穢之氣。所謂傷寒無種,氣味相傳者是也。當取光明雄黃,不拘多少,細研,以筆濃點鼻孔內兩傍陷中,則疫氣不能入,雖與病人同床,亦不相染也。五更洗面後,及臨臥點之。設若鼻中聞其氣,即便以紙紐入鼻中,嚏出之為準,不爾,邪氣上入泥丸宮,遂百脈成斯病也。以雄黃點之,則自不聞其氣,並避諸惡怪夢,神良。

或用香油抹其鼻竅,或把扇在手,常向前扇之,使穢氣散去也。或常飲醇酒一二杯,以壯神氣,或帶闢瘟殺鬼丸務成子螢火丸,或常取蒼朮口中嚼之,自然惡毒之氣,不相染著也。

此言用藥以解瘟癘之氣。

疫癘之病,乃天地之害氣也。天地有斯害氣,還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備之。蓋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合氣味而服之,可以祛邪,可以解毒,古有預防疫病之方,不可不知也。雖人命遭逢,時有否泰,知而防之,庶幾其有免者矣。

《素問》「遺篇」云:一法於春分之日,用遠志去心,以水煮之,日未出時,面東飲二盞吐之,則疫疾不生矣。

一法於穀雨日後,用川芎、蒼朮、白芷藁本零陵香各等分煎湯,三浴之,以泄其汗,汗出臭者,無疫也。

或用摩風膏常摩其身。

一法用五瘟丹服之,或丹溪加味三黃丸

其素有內傷虛弱之人,宜補中益氣湯隨時令加減服之,使正氣常強,則邪氣不能侵矣。

此以上皆論預解疫病之法。

其在疫家,常正其心,妄念勿興,恭敬謹慎,如對大賓,敬疫神也。美色豔妝,視如不見;歌謳笑謔,聽如不聞;美酒香餐,勿先下箸;堆金積王,目如浮雲。行住坐臥,勿近臭穢;言語呼喧,厲色高聲,見怪莫怪,聞驚莫驚,妄誕莫答,禱祀必欽,請事斯語,疫病不侵。

五疫還從五臟分,龐公名義豈無憑,

若人識得中間意,解毒毋令毒入深。

按龐安常云:春三月,行青筋牽病;夏三月,行赤脈㩌病,秋三月,行白氣貍病;冬三月,行黑骨瘟病;四季月各餘十八日,行黃肉隨病。命名取義,必有憑據。惜乎夏冬四季有症無方。

又按《素問》「運氣遺篇」云:木疫,名曰風疫,火疫,土疫,金疫(一名殺疫),水疫(一名寒疫)。由此二說觀之,五疫者,天地之厲氣,人或中,各隨臟氣以為病也。如風先入肝,肝主筋,其色青,其病強直,肢節疼痛,重急筋縮,故曰青筋牽,即木鬱也。熱先入心,心主血脈,其色赤,其病身熱自汗,煩躁驚悸,甚則血溢,故曰赤脈㩌,即火鬱也。

濕入脾,脾主肉,其色黃,其病體重跗腫,偏痹不隨,甚則結核起於項側,故曰黃肉隨,即土疫也。濕先入肺,肺主氣,其色白,其病上氣喘嗽,故曰白氣貍,即金疫也。寒先入腎,腎主骨,其色黑,其病咽痛厥逆不利。故曰黑骨瘟,即水疫也。五疫之病,在於泄汗及下取之,各隨其症以施治也。

詳見下。

一嚏能令毒氣清,香蘇敗毒可驅瘟,

十神羌活並雙解,神術三黃汗劑輕。

惡毒之氣自鼻入。經云:五氣入鼻,藏於心肺,未病之人,不知迴避之法,或生疑懼之心,邪即中之,先入腦,令人昏悶,急用搐鼻法,嚏而去之。此奇方救苦散主之,不知用此,則成病矣。

邪氣之中人者,入腦之後,一日在皮毛,則肺受之,二日在血脈,則心受之。肺受之,則灑淅惡寒,心受之,則煩熱而渴,其病在表,宜以汗解,香蘇散人參敗毒散主之。

如春三月,風行於天,其氣宜溫,清反勝之,肝木受邪,人有病者,宜九味羌活湯主之。

風溫自病,葳蕤湯主之。

如夏三月,火行於天,其氣宜熱,寒反勝之,心火受邪,人有病者,宜雙解散主之。

火熱自病,三黃石膏湯主之。

如長夏,濕行於天,風反勝之,脾土受邪,人有病者,羌活勝濕湯主之。

濕氣自病,大無神術湯主之。

如秋三月,清行於天,其氣宜涼,火反勝之,肺金受邪,人有病者,三黃石膏湯主之。

清氣自病,宜參蘇飲主之。

如冬三月,寒行於天,其氣宜寒,熱反勝之,腎水受邪,人有病者,十神湯主之。

寒氣自病,宜麻黃湯主之。

凡疫病初得,一二日之間,即如上法,因時隨病,加減治之,以得汗而解。

汗之不解毒邪深,合用柴胡葛根

涼膈黃連梔子豉,臨時加減只滋陰。

疫病依前法治一二,汗之不解,不可再汗也,宜用少陽經藥小柴胡湯,陽明經藥,升麻葛根湯為主治,看所中陰陽經絡脈症,加減和解之,殊為切當,萬舉萬全也。

如病三四日不解,其人寒熱往來,頭眩脅下滿,心煩,乾嘔、口苦,咽乾,耳聾。此邪在少陽一經也。宜小柴胡合東垣涼膈散天水散主之。

如三四日不解,其人頭痛身熱,鼻乾,不得眠,渴飲水,此邪在陽明一經也,宜升麻葛根湯合白虎湯主之。

如三四日不解,少陽與陽明病兼見者,宜小柴胡、升麻葛根合而服之。如只少陽症,小便不利,大便瀉者,宜小柴胡合五苓散主之。看寒熱多少,熱多寒少者,去桂留苓,寒多熱少者,去苓留桂,小便不利,加天水散。

如少陽病少,陽明病多,寒少,渴欲飲水者,宜小柴胡湯去半夏合白虎梔子豉湯主之。

如陽明病多,少陽症少,面赤頭痛,大熱而渴,宜葛根湯加石膏蔥白、豆豉,合小柴湯去半夏,加瓜蔞根主之。

如少陽或陽明經病,不必悉見,但見一二症,大熱無汗者,宜小柴胡合葛根梔子豉湯,以微汗解;其有汗者,宜小柴胡合黃連解毒湯和之。

如只大熱大渴不止者,宜人參白虎湯合天水散和之。

如大便秘者,宜河間涼膈散合黃連解毒湯微利之。

如大熱大渴,自汗不止者,宜白虎加人參蒼朮湯主之。

病過六日勢將危,要把其人脈症推,

合補合攻休怠忽,更防厲氣易他人。

疫病二三日,體熱腹滿,頭痛,飲食如故,脈直而疾,八日死。

疫病四五日,頭痛,腹滿而吐,脈來細而強,十二日死。

疫病八九日,頭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牒牒,按之不鼓手,時大,心下堅,十七日死。

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自出,脈堅強急者,生;虛軟者,死。凡疫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

疫病五六日後,或汗或下,其熱不解者,其勢已危,須憑脈症辨之。

如發狂譫語,大便結者,宜急下之,三乙承氣合黃連解毒湯主之。

如只大便硬結,無發狂譫語者,宜大柴胡湯合涼膈散利之,結甚作膽導法。

如胸膈滿痛者,宜小柴胡合小陷胸湯主之。如不止,本方去甘草,入甘遂末三分服之,神效。

疫病發黃,此危症也,宜五苓散去桂加茵陳合梔子豉湯主之;如不退者,河間涼膈散去朴硝,加茵陳合天水散,以小便如皂角汁佳。

疫病發斑,此危症也,宜升麻葛根湯合人參白虎湯主之;如不退,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加玄參大青主之。

疫病自利不止者,宜五苓散去桂加阿膠合天水散主之;如不止,宜四君子湯合五苓散去桂。有腹痛加白芍藥。

疫病發狂不識人,大便秘者,大柴胡湯加當歸生地黃主之。

疫病衄血者,為欲解。或不解者,宜涼膈散合四物湯主之。

疫病渴不止者,宜人參白虎湯加生地黃、天花粉主之。

疫病心煩不得臥者,宜黃連解毒湯合梔子豉湯主之。

疫病腹滿,大便不通者,三乙承氣湯利之,後以小柴胡湯主之。

春夏人多病大頭,秋來瘧痢不勝愁,

喉風赤瞎相傳染,自各臨時以法求。

天行時病,不但傷寒為疫癘也。如大頭瘟、瘧疾、痢疾、咽喉腫痛、火眼之類,亦有相傳染者,多致殺人,各隨病以法治之。

經云:春氣者,病在頭,俞在頸項,陽氣升也,故大頭之病,春夏之氣主之。此即龐氏所謂黃肉隨病,乃土疫也。其氣蘊為結核,起於頸之側,布毒熱於分肉之中,上散於髮際,下貫顳顬,隱隱而熱腫,不相斷離,宜服玄參寒水石湯,灸脾之二俞。皮肉之腫處,則須刺破敷貼,所謂血實則決之,無不愈矣。敷貼拔毒散主之。

劉河間云:大頭病是陽明邪熱太甚,資少陽相火而為之也,多在少陽,或在陽明,或傳太陽,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經取之。濕熱為腫,木盛為痛,治法當先緩而後急。先緩者謂邪氣在上,又自外而之內者,若用重劑急下,則過其病所,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必傷人命。當視其病,少陽為邪,出於耳之前後,陽明為邪首大腫,緩藥緩服,黃芩黃連甘草湯主之。

後急者,謂緩藥已瀉,邪入於內,當急治之,前方內加鼠黏子、芒硝以微利之。

東垣云:身半以上,天之氣也,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而為腫耳,宜普濟消毒飲子主之。

丹溪云:大頭病乃濕熱在高巔之上,不宜用降藥。

此以上,治大頭病之法也。

經云:夏傷於暑,秋髮痎瘧。此時行之正病也,當從暑病,小柴胡合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如時行寒瘧,大小相似者,此厲氣之瘧也,宜人參敗毒散常山主之。

此以上治時行瘧疾之法也。

如時行疫痢,大小相似者,初得之,有惡風寒,頭痛,腰痛熱之症,為病在表,宜發之,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主之。如五六日以後,無惡寒之症,但發熱作渴,腹中痛者,為病在裡宜大承氣合黃連解毒湯下之。

此治時行痢疾之法也。

龐氏云:伏氣之氣,古方謂之腎傷寒,謂非時有暴寒中人,伏毒於少陰經,始衰不病,旬日乃發熱微弱,法當咽痛似傷,次必下利,勿用寒涼之劑,宜半夏散桔梗湯主之。

如時行喉痹,此火疫為邪也,宜加味甘桔湯主之,外以楊氏一字散搐其鼻,更刺少商二穴。

丹溪云:蝦蟆瘟屬風熱,其症頷下腫,腮腫,宜防風通聖散加減用之,或小柴胡加防風、羌活、荊芥薄荷桔梗,外用敷藥星烏散

如時行火眼,大小相染,謂之赤瞎,亦火疫也,宜救苦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