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三陰治法總要

三陰病,其證有二。一者病發於三陽,不時解表,以致邪熱傳入於裡。雖云陰分,病屬於熱,糞結宜下,腹滿不可按宜下,有燥糞協熱下利宜下。腹痛下利,宜芍藥、黃芩、炙甘草以和之。如便膿血,即加滑石黃連,佐以升麻、乾葛。如邪雖入里,糞猶未結,宜清其熱。

白話文:

三陰病有兩種情況:

  • 一種情況是疾病從三陽經開始,沒有及時發散表邪,導致邪熱進入裡層。雖然稱為陰證,但疾病本質上屬於熱證,此時有大便結、腹滿按痛宜攻下的情況,有乾燥大便併發熱性腹瀉宜攻下。腹痛腹瀉宜用芍藥、黃芩、炙甘草調和。如果有膿血便,則加滑石、黃連,佐以升麻、乾葛。

  • 另一種情況是邪氣雖已入裡,但大便仍未結,宜清熱。

渴者用白虎湯竹葉石膏湯;不渴或心下痞者,宜黃連、黃芩、芍藥、枳殼、麥冬、栝蔞輩以清之。或邪未結於下焦,少腹不堅痛,而誤用芒硝以伐真陰,洞泄不已,元氣將脫,宜用人參白朮、炙甘草、大棗乾薑、芍藥,大劑與之;不止,佐以升提,升麻、葛根柴胡之類。

白話文:

口渴的人使用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不口渴或心窩脹滿的人,宜用黃連、黃芩、芍藥、枳殼、麥冬、栝蔞等藥物清熱。或者邪氣尚未停留在下焦,小腹不堅硬疼痛,卻錯誤地使用了芒硝來洩去體內的陰液,導致腹瀉不止,元氣將要脫離,應使用人參、白朮、炙甘草、大棗、乾薑、芍藥等藥物,大劑量服用。如果腹瀉不止,可以加入升提類藥物,如升麻、葛根、柴胡等。

若從無陽邪表證,從不頭疼、發熱,寒邪直中陰經,此必元氣素虛之人,或在極北高寒之地,始有是證。法宜溫補以接其陽,附子、人參、乾薑、官桂,大劑與之。陽回寒退,即以平補之劑調之。勿過用桂、附,以防其毒。三陰各經見證,悉從仲景《傷寒論》法治之。如少陰咽痛,咽中生瘡,聲不出,用苦酒湯,到咽即效。故知古人立法,非今人可及也。

白話文:

如果沒有陽氣外的表症,一直不頭痛、發燒,那麼寒氣直接侵入了陰經,這種情況一定是元氣本來就虛弱的人,或者是在極其寒冷的北方,才會出現。治療方法應該溫補來扶助陽氣,大劑量服用附子、人參、乾薑、官桂。陽氣恢復,寒氣退去,就用平補的藥方來調理。不要過度使用桂枝、附子,以免中毒。三陰經各種證狀,都按照仲景《傷寒論》的方法治療。例如少陰咽痛,喉嚨生瘡,發不出聲音,可以使用苦酒湯,喝到咽喉就會見效。可見古代的醫學家制定醫療方法,不是現代人可以達到的境界。

2. 春溫夏熱病大法

冬傷於寒,至春變為溫病,大都頭疼、發熱,或渴或不渴。三陽證俱。然亦間有先微寒,後即發熱者,大抵發熱其常也。藥用辛溫,佐以辛寒,以解表邪。太陽宜羌活湯。陽明宜白虎湯;無汗不嘔者,間用葛根湯。少陽往來寒熱等證,不可汗、吐、下,宜和解,小柴胡湯。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耳聾熱盛,去人參,加麥冬、知母、栝蔞根,渴亦加之。

白話文:

冬季受寒,到了春天就會轉變成溫熱性的疾病,大多症狀為頭痛、發燒,有時會口渴,有時不會。會出現三陽徵狀。不過偶爾也會先有輕微寒意,接著才發燒,但發燒通常是常見的現象。用藥以辛溫藥為主,搭配辛寒藥,以解除表面的邪氣。太陽病證宜用羌活湯。陽明病證宜用白虎湯;沒有出汗、嘔吐者,偶爾可以用葛根湯。少陽病證有寒熱往來等症狀,不宜發汗、催吐、瀉下,宜用和解的方法,可用小柴胡湯。口渴者去除半夏,加上栝蔞根;耳鳴發燒嚴重者,去除人參,加上麥冬、知母、栝蔞根,口渴者也可加上這些藥材。

至夏變為熱病,其表證大約與春溫同,但熱比於溫則邪氣更烈耳。解表用白虎湯、竹葉石膏湯。有太陽證則加羌活;有少陽證則加柴胡黃芩。如發斑,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玄參梔子桔梗、鼠黏、連翹大青小青青黛,大劑與之。二證若大便秘,宜按之。其邪已結於內,便硬,宜察邪結中焦,小承氣湯、調胃承氣下之。

白話文:

到了夏天天氣轉熱,會產生熱性疾病。其表證和春天的溫病大致相同,但熱氣比溫氣更盛。治療時可使用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來解表。如果有太陽證,則加羌活;如果有少陽證,則加柴胡和黃芩。如果出現斑疹,則在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中加入玄參、梔子、桔梗、鼠黏子、連翹、大青葉、小青葉、青黛,大量服用。如果兩種類型的熱病都伴有大便不通,應按壓腹部檢查。如果病邪已經積聚在體內,大便堅硬,應判斷病邪聚集在中焦,使用小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來瀉下。

邪結下焦,少腹堅痛,始用大承氣湯下之。

傷寒、溫疫,其不可治及難治者,皆屬下元虛。

傷寒、溫疫,三陽證中,往往多帶陽明者,以手陽明經屬大腸,與肺為表裡,同開竅於鼻;足陽明經屬胃,與脾為表裡,同開竅於口。凡邪氣之入,必從口鼻,故兼陽明證者獨多。

白話文:

在傷寒和溫疫疾病中,出現三陽經症狀的同時,常常會合併陽明經的症狀。這是因為手陽明經與大腸相通,與肺相表裡,都開竅於鼻子;足陽明經與胃相通,與脾相表裡,都開竅於嘴巴。所有外來的邪氣,必定會通過口鼻進入體內,因此會同時出現陽明經的症狀。

邪在三陽,法宜速逐,遲則胃爛發斑。或入於裡,則屬三陰。邪熱熾者,令陰水枯竭,於法不治矣。此治之後時之過也。

白話文:

毒邪侵犯三陽經,必須迅速驅逐,否則會導致胃腸潰爛出血。如果邪毒侵入內在,則屬三陰經。邪熱熾盛,會使得陰津耗竭,到那個時候就無法治療了。這是因為治療不適時導致的。

近代醫師鹵莽,既不明傷寒治法,又不識雜證類傷寒,往往妄投汗、下之藥,以致虛人元氣,變證叢生。元氣本虛之人,未有不因之而斃者矣。戒之哉!汗、下之藥,焉可嘗試也?

白話文:

現代醫師魯莽行事,既不懂治療傷寒的方法,也不認得類似傷寒的雜症。常常隨意投用發汗、瀉下的藥物,結果虛耗了人體元氣,引發各種變證。元氣本來就虛弱的人,沒有因這種治療而致命的嗎?謹慎啊!發汗、瀉下的藥物,哪能隨便試用呢?

時氣傷寒,除陰症不可服。

苦參(一兩),水、酒各一碗,煎八分;重者,水、醋各半服之。一汗而愈。不論傷寒久近,立效。《本草》云:天行尤良。

白話文:

使用苦參(一兩),加水和酒各一碗,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症狀較嚴重者,可使用水和醋各半煎服。服用後發汗即可痊癒。無論傷寒持續時間長短,立竿見影。《本草綱目》中記載:對流行性感冒尤其有效。

史鶴亭太史,丁亥春患瘟疫,頭痛,身熱,口渴,吐白沫,晝夜不休。醫師誤謂太史初罷官歸,妄投解鬱行氣藥,不效;又投以四物湯,益甚。諸醫謝去,謂公必死。遣使迎仲淳至,病二十餘日矣,家人具以前方告。仲淳曰:誤也。瘟疫者,非時不正傷寒之謂,發於春故謂瘟疫。

白話文:

清朝翰林史鶴亭,在戊子年春天患上瘟疫,出現頭痛、發燒、口渴、吐出白色泡沫等症狀,而且日夜發作不止。大夫誤以為史鶴亭剛辭官回家,擅自給他開瞭解鬱行氣的藥物,但沒有效果;後來又讓他服用四物湯,病情反而加重。諸位大夫都束手無策,離開了,認為史鶴亭必死無疑。史鶴亭家人派人請仲淳過來,此時史鶴亭已經生病二十多天了,家人把之前開的藥方都告訴了仲淳。仲淳說:開錯藥了。瘟疫,不是一般的傷寒病,而是春季發作的傷寒病,所以叫做瘟疫。

不解表,又不下,使熱邪彌留腸胃間,幸元氣未盡,故不死。亟索淡豆豉約二合許,(炒香)。麥門冬兩許,知母數錢,石膏兩許。一劑,大汗而解。時大便尚未通,太史問故?仲淳曰:昨汗如雨,邪盡矣。第久病津液未回,故大便不通,此腸胃燥,非有邪也。令日食甘蔗二三株,兼多飲麥門冬湯

白話文:

沒有讓表邪通過毛孔發散出去,也沒有讓邪氣隨著下焦排出,導致熱邪滯留在腸胃之間。幸好元氣還未完全耗盡,所以沒有死去。趕緊找來淡大豆豉約兩合(炒香),麥門冬兩合,知母幾錢,石膏兩合。一副藥下去,大汗淋漓,邪氣散去。此時大便仍然不通,太史問這是什麼原因?仲淳回答說:昨天的汗水像雨水一樣多,邪氣已經全部排除乾淨了。只是因為久病津液尚未恢復,所以大便不通。這是腸胃乾燥,不是邪氣仍在體內。現在每天吃兩三根甘蔗,同時多喝麥門冬湯。

不三日,去燥糞六十餘塊而愈。

章衡陽銓部患熱病,病在陽明,頭痛,壯熱,渴甚且嘔,鼻乾燥,不得眠,診其脈洪大而實。仲淳故問醫師,醫師曰:陽明證也。曰:然。問所投藥,曰:葛根湯。仲淳曰:非也。曰:葛根湯非陽明經藥乎?曰:陽明之藥,表劑有二:一為葛根湯,一為白虎湯。不嘔吐而解表,用葛根湯。

白話文:

章衡陽銓部感染了熱病,病症在陽明經,主要是頭痛、高燒、口渴甚至嘔吐、鼻腔乾燥,無法入睡。醫師診脈後發現他的脈搏洪大有力。仲淳特意詢問醫師,醫師回答道:「這是陽明經的病症。」仲淳說:「是的。」接著詢問醫師開了什麼藥,醫師說:「葛根湯。」仲淳說:「不對。」醫師問道:「葛根湯不是陽明經的藥方嗎?」仲淳回答:「陽明經的藥方中,解表劑有兩種:一種是葛根湯,一種是白虎湯。如果沒有嘔吐的症狀需要解表,就使用葛根湯。」

今吐甚,是陽明之氣逆升也,葛根升散,故用之不宜。白虎湯(硬石膏、知母、甘草)。加麥門冬、竹葉,名竹葉石膏湯。石膏辛能解肌,鎮墜能下胃家痰熱;肌解熱散則不嘔,而煩躁壯熱皆解矣。遂用大劑竹葉石膏湯,疏方與之,且戒其仲君曰:虜荊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二十萬則奔還矣。臨別去,囑曰:斯時投藥,五鼓瘥。

白話文:

現在嘔吐得很厲害,這是陽明經氣逆行上升所致,葛根具有昇散的作用,因此不適合使用。

服用白虎湯(含石膏、知母、甘草),並加入麥門冬、竹葉,稱為竹葉石膏湯。石膏性辛,可以解表散熱,鎮墜能消除胃中的痰熱;表熱消散後就不會嘔吐,煩躁和發熱也會解除。

於是服用大量竹葉石膏湯,疏鬆地開了藥方給他,並告誡他的隨從說:想要攻打荊國,至少需要六十萬人,李信只有二十萬人,肯定會被擊退。在臨別離去時,叮囑他說:這次服藥後,天亮前就會痊癒。

天明投藥,朝餐瘥。已而果然。或謂嘔甚,不用半夏,何也?仲淳曰:半夏有三禁,渴家、汗家、血家是也。病人渴甚而嘔,是陽明熱邪熾甚,劫其津液,故渴;邪火上升,故嘔。半夏辛苦溫而燥,有毒,定非所宜。又疑其不用甘草,何也?曰:嘔家忌甘,仲景法也。

白話文:

天一亮就服用湯藥,早上吃飯時就好了。果然如此。也有人說嘔吐得很厲害,為什麼不用半夏?朱仲淳說:半夏有三個禁忌,口渴、多汗和吐血。病人口渴得很厲害,同時伴有嘔吐,這是陽明經熱邪旺盛,劫奪體內津液,所以口渴;邪火上行,所以嘔吐。半夏乾澀溫熱而有毒,肯定不適合。還有人疑惑他為什麼不用甘草,回答說:嘔吐的人忌用甘味,這是仲景的用藥法規。

高存之鄰人賣腐者,傷寒發噦,兩日夜不醒人事。其子乞方,仲淳問曰:汝父當時曾頭疼、身熱乎?曰:然。曰:曾服汗藥乎?曰:未也。曾吐、下乎?曰:未也。仲淳因索傷寒書檢之,其方類用乾薑柿蒂丁香附子等溫熱之藥,末條僅載白虎湯一方。仲淳思之曰:傷寒頭疼、身熱、口渴,本屬陽明熱邪傳裡,故身涼、發噦,未經汗、吐、下,邪何從而出?第其人年老多作勞,故於白虎湯中加參三錢。二劑立起。

白話文:

高存之的鄰居是賣豆腐的,得了傷寒,兩天兩夜昏迷不醒。他的兒子來乞求方子,仲淳問他:「你父親當時有頭痛、發燒嗎?」兒子回答:「有。」仲淳又問:「有服用發汗藥嗎?」兒子說:「沒有。」仲淳再問:「有嘔吐或腹瀉嗎?」兒子也說:「沒有。」

仲淳於是拿出傷寒書查看,發現方子大多使用乾薑、柿蒂、丁香和附子等溫熱藥物,最後一條才記載了白虎湯一方。仲淳思考後認為:傷寒頭痛、發燒、口渴,本屬於陽明熱邪傳到裡面的緣故,所以身體發冷、嘔吐,沒有經過發汗、嘔吐或腹瀉,邪氣怎麼能出去?但這個人年紀大又勞累,所以在白虎湯中加了三錢參。喝了兩劑,病人馬上就甦醒過來。

於潤父夫人娠九月,患傷寒陽明證,頭疼,壯熱,渴甚,舌上黑苔有刺,勢甚危。仲淳投竹葉石膏湯。索白藥子(醫馬病者)。不得,即以井底泥塗臍上,干則易之。一日夜盡石膏十五兩五錢,病瘳。越六日,產一女,母子並無恙。

白話文:

潤父夫人的太太懷孕九個月時,得了陽明熱症,頭痛、發高燒、非常口渴,舌頭上有刺狀的黑苔,情況十分危急。仲淳醫生使用竹葉石膏湯治療。他還想用白藥子(一種治療馬病的藥物),但沒有找到。於是就用井底泥巴塗在她肚臍上,乾了就換新的。一天一夜,她用了十五兩五錢的石膏,病情就好了。六天後,她生了一個女兒,母女平安。

存之一家人婦傷寒,來乞方。仲淳已疏方與之矣。見其人少年,問曰:若曾病此乎?曰:然。曰:愈幾日而妻病?曰:八九日。曰:曾有房欲否?曰:無之。仲淳故曰:若有房欲,此方能殺人也。其人即置方不取。遂以褲襠、雄鼠糞、麥冬、韭白、柴胡,二劑勢定;更用竹皮湯,二三劑全愈。

白話文:

姚平子得了一場傷寒,頭痛身熱,舌頭上有黃苔,胸悶氣促,過了三四天高燒不退,奄奄一息好像快不行了。一個醫生認為姚平子體質虛弱,久病虛寒嚴重,打算給他開點參片。仲淳喝止他說:「參片一入口就會死人。」於是緊急用大黃(一兩)、栝蔞(兩枚,帶子切片)、黃連、枳實這幾味藥給姚平子瀉下。姚平子家裡人驚疑不定,最後勉強減半用了點大黃。吃了兩劑藥,姚平子就把大便拉通了,高燒也立刻退了,不久就痊癒了。

姚平子傷寒,頭疼,身熱,舌上苔,胸膈飽悶,三四日熱不解,奄奄氣似不屬者。一醫以其體素弱,病久虛甚,意欲投參少許。仲淳叱曰:參一片入口死矣。亟以大黃(一兩),栝蔞(二枚,連子切片),黃連枳實下之。主人驚疑,不得已減大黃之半。二劑便通,熱立解,遂愈。

張太學璇浦內人,患熱入血室,發狂欲殺人,白下。醫以傷寒治之,煎藥未服。陳錫玄邀仲淳往診。仲淳云:誤矣。覆其藥,投一劑而安。先與童便,繼與涼血行血、安心神藥,遂定。

白話文:

張太學的妻子得了嚴重發燒,熱到得了神志不清的病,發狂想要殺人,眼睛發白。醫生按照傷寒病來治療她,開了藥方但是還沒煎好。陳錫玄邀請仲淳去診治。仲淳說:醫生誤診了。他把醫生開的藥換掉,給她開了一副藥就讓她安定下來了。一開始給她喝童子尿,然後給她開了涼血行血、鎮定安神等藥,她的病情就穩定了。

翁文學具茨,感冒壯熱,舌生黑苔,煩渴,勢甚劇。時稽勳諸昆仲環視揮涕,群醫束手。仲淳以大劑白虎湯,一劑立蘇。或問仲淳,治傷寒有秘法乎?仲淳云:熟讀仲景書,即秘法也。(白虎湯中曾加人參三錢。)

白話文:

翁文學在具茨得了重感冒,發高燒,舌頭上覆著黑色苔垢,口很乾渴,病情非常嚴重。當時稽勳等兄弟圍在他身邊痛哭,眾多醫生都束手無策。仲淳用大劑量的白虎湯,一劑下去就馬上好轉了。有人問仲淳,治療傷寒是否有祕訣?仲淳說:熟讀《傷寒論》,就是祕訣。(在白虎湯中曾經加入了三錢人參。)

四明虞吉卿,因三十外出診,不忌豬肉,兼之好飲,作泄八載矣。忽患傷寒,頭痛如裂,滿面發赤,舌生黑苔,煩躁口渴,時發譫語,兩眼不合者七日,洞泄如注,較前益無度。其尊人虞仰韶年八十二矣,客寓莊斂之處,方得長郎凶問,懷抱甚惡,膝下止此一子,坐待其斃,腸為寸裂。斂之問余曰:此兄不祿,仰韶必繼之。

白話文:

浙江四明的虞吉卿,自從三十歲外出行醫後,就不忌口吃豬肉,又愛喝酒,因此拉肚子八年了。這回突然得了傷寒,頭痛像要裂開一樣,滿臉通紅,舌苔發黑,煩躁口渴,時而說胡話,兩眼無法閉合持續了七天,瀉肚子像水一樣,比以前更加嚴重。他父親虞仰韶已經八十二歲了,寄住在莊斂家。莊斂剛收到他大兒子的噩耗,心情非常沉重,膝下只有一個兒子,眼睜睜地等待兒子死去,腸子都絞痛了。莊斂問我說:這位虞兄不太幸運,恐怕他父親也會接著死去。

即不死,八十二老人,挾重貲而聽其扶櫬東歸,余心安乎?萬一有此,惟有親至鄞耳!余聞其語,為之惻然。急往診,其脈洪大而數。為疏竹葉石膏湯方,因其有腹瀉之病,石膏止用一兩,病初不減。此兄素不謹良,一友疑其虛也,云宜用肉桂、附子。斂之以其言來告。余曰:誠有是理,但余前者按脈,似非此證,豈不數日脈頓變耶?復往視其脈,仍洪大而數。余曰:此時一投桂、附,即發狂登屋,必不救矣。

白話文:

如果他不去世,82歲的老翁帶著大量的錢財聽從家人的建議護送他回東邊老家,我的心能安嗎?萬一真的發生這種情況,我只能親自去鄞縣了!我聽到他的話後,感到十分悲痛。於是急忙前去診察,他的脈象又洪又大並且頻繁。我開了疏竹葉石膏湯的方子,因為他還有腹瀉的毛病,所以石膏只用了1兩。然而病情並沒有好轉。這位老兄一向不注意保養,一位朋友懷疑他虛症,說應該用肉桂、附子。他聽信了他的話,前來告訴我。我說:確實有這樣的道理,但是我前幾天把脈的時候,似乎不是這個癥狀,難道數日之內脈象會突然改變嗎?我再次前去把脈,脈象依然又洪又大並且頻繁。我說:現在如果用桂、附治療,他肯定會發狂爬到屋頂上,肯定救不活了。

一照前方,但加石膏至二兩。斂之曰:得毋與泄瀉有妨乎?余曰:熱邪作祟,此客病也,不治立殆。渠泄瀉已八年,非暴病也。治病須先太甚,急治其邪,徐並其夙恙除之。急進一劑,夜臥遂安,即省人事;再劑而前惡證頓去;不數劑霍然,但瀉未止耳。余為疏脾腎雙補丸方,更加黃連、乾葛、升麻,以痧痢法治之。

白話文:

一開始只加石膏到兩錢。有人認為這樣會加重腹瀉吧?我說:熱邪作怪,這是外來的疾病,如果不立刻治療就會危及生命。他的腹瀉已經八年了,不是突發性疾病。治療疾病必須先解決最嚴重的問題,快速治療邪氣,然後再慢慢調理他長期以來的舊疾。服用了一劑猛藥後,他當晚躺下後就能安睡,意識也恢復了;再服用一劑,之前的不適症狀就全部消失了;服用沒幾劑,病情就大有好轉,只剩腹瀉還沒有止住。我為他開了調理脾腎的補藥丸,再加入黃連、乾葛、升麻,用治療痢疾的方法來治療他的腹瀉。

不一月,瀉竟止。八載沉疴,一旦若失。仰韶耄矣,別余歸老,拜謝垂涕,謂父子得以生還,皆余賜也。

應斂之一莊僕,因受寒發熱,頭痛如裂,兩目俱痛,渾身骨內疼痛,下元尤甚,狀如刀割,不可堪忍,口渴甚,大便日解一次,胸膈飽脹,不得眠,已待斃矣。斂之以其證來告,為疏一方:乾葛(三錢),石膏(一兩半),麥門冬(八錢),知母(三錢半),羌活(二錢半),大栝蔞(半個,連子打碎),枳殼(一錢),桔梗(一錢),竹葉(一百片),河水煎服。四劑而平。

白話文:

應斂家中的僕人,因為受寒而發燒,頭痛得彷彿要裂開,雙眼也疼痛,渾身的骨頭裡都疼,下半身尤其厲害,像刀割一樣,難以忍受。口渴非常,每天大便一次,胸膈脹滿,無法入睡,已經快撐不住了。應斂把僕人的病情告訴了醫生,醫生開了一副方子:

  • 乾葛(三錢)
  • 石膏(一兩半)
  • 麥門冬(八錢)
  • 知母(三錢半)
  • 羌活(二錢半)
  • 大栝蔞(半個,連籽搗碎)
  • 枳殼(一錢)
  • 桔梗(一錢)
  • 竹葉(一百片)

用水煎服。服用四劑後,病情平復了。

此太陽陽明病也。貧人素多作勞,故下體疼痛尤甚。以羌活去太陽之邪;石膏、竹葉、乾葛、知母、麥門冬解陽明之熱;栝蔞、枳殼、桔梗,疏利胸膈之留邪;故遂愈。

白話文:

這是太陽陽明合病。窮人原本多做勞動,所以下半身疼痛特別嚴重。用羌活去除太陽經的邪氣;用石膏、竹葉、乾葛、知母、麥門冬解陽明經的熱氣;用栝蔞、枳殼、桔梗疏通胸膈的積滯邪氣;所以才痊癒了。

一奴傷寒,熱解後,復下血不止。主人以痢藥投之,更甚。仲淳云:此傷寒失汗之餘症也。用地榆、麥門冬、知母、竹葉,以代仲景諸血證藥,遂愈。

白話文:

有一名奴僕得了傷寒,退燒後,又出現腹瀉出血不止的症狀。主人用治療痢疾的藥物給他服用,卻讓情況更嚴重。名醫仲淳說:這是傷寒後出汗不足引起的後遺症。他用地榆、麥門冬、知母和竹葉,代替仲景治療各種血證的藥物,結果病人很快痊癒。

常熟吳見,吳在京邸時,有小青衣患傷寒,愈而復,復而愈,愈而再復,不知其幾。趙文肅公謂仲淳曰:此非兄不能救,他人亦不肯往。仲淳亟馳診之:病人面色黃白,六脈微弱,大便不通,胸中不快,亦不思食。曰:此為傷寒百合壞症之餘邪且退矣。胸中不快,虛而氣壅,非實邪也;不大便者,久病津液枯,氣弱不能送也。

白話文:

常熟的吳見,當時在京城任職。有一位小青衣得了傷寒,好了又復發,復發後又好了,好了又復發,不知道反覆了多少次。趙文肅公對仲淳說:這不是你治不好的緣故,別人也不願意去治。仲淳趕緊去診治:病人的面色發黃發白,六脈微弱,大便不通,胸中感到不舒服,也不想吃東西。仲淳說:這是傷寒百合的餘邪在作祟,正在退去。胸中感到不舒服,是因為身體虛弱,氣機鬱結,不是實邪。大便不通是因為久病津液枯竭,氣虛不能推動大便。

投以人參(五錢),麥門冬(兩許),炒枳殼(八錢)。盡劑立解而瘥。

莊斂之一僕,因傷寒後勞復,發熱,頭痛,腹內作瀉,勢甚危急。余為疏方:山梔仁(四錢),枳實(二錢),豆豉(一兩),川黃連(二錢),乾葛(三錢),調六一散(五錢)服。二劑熱退、瀉止,頭痛亦愈。但不思飲食,為去山梔、枳實、黃連,加鱉甲(四錢),炙甘草(二錢半),麥門冬(五錢)。不數劑而愈。

白話文:

莊斂之一名僕人,因為傷寒後過度勞累復發,發燒、頭痛、腹瀉,情況十分危急。我為他開具了治療方劑:山梔仁(4錢)、枳實(2錢)、豆豉(1兩)、川黃連(2錢)、乾葛(3錢)、調六一散(5錢)。服用兩劑後,熱退、腹瀉停止,頭痛也好了。但病人沒有食慾,於是我去除了山梔、枳實、黃連,加入鱉甲(4錢)、炙甘草(2.5錢)、麥門冬(5錢)。服用幾劑後,病就痊癒了。

梁溪一男子素虛,春中感冒,頭痛,肌痛,發熱。羌活(二錢),麥門冬(三錢),炙甘草(一錢),紫蘇(一錢五分),北細辛(七分),前胡(一錢五分)。次日,頭痛止。熱未退,口渴。仲淳用芍藥、五味子。人曰:風邪未退,遽用酸斂,何也?曰:因人而施爾!一帖即愈。

白話文:

梁溪有個體質虛弱的男子,春季時因受寒感冒,出現頭痛、肌肉痠痛、發熱的症狀。仲淳開具藥方:羌活(兩錢)、麥門冬(三錢)、炙甘草(一錢)、紫蘇(一錢五分)、北細辛(七分)、前胡(一錢五分)。

服用藥方後,第二天頭痛即止。但發熱的症狀仍未消退,同時伴有口渴。仲淳於是加入芍藥和五味子。

有人詢問:「風邪尚未祛除,為什麼突然使用酸斂的藥物?」

仲淳答道:「要根據病人的情況來調整治療。加上這兩味藥後,一劑藥方病就好了。」

麥門冬(三錢),甘草(一錢),栝蔞根(二錢五分),乾葛(一錢五分),桑白皮(三錢),桔梗(一錢),白芍藥(一錢),五味子(五分)。

白話文:

麥門冬(15克),甘草(5克),栝樓根(12.5克),葛根(7.5克),桑白皮(15克),桔梗(5克),芍藥(5克),五味子(2.5克)。

從祖近湖公少年,因房勞食犬肉傷寒。諸醫以其虛也,攻補兼施,至發狂登屋,奔走呼號,日夜令壯夫看守者幾月余。急走使延朱遠齋。遠齋先命人煎人參膏二斤以待,用潤字號丸藥數錢下之,去黑糞無算,勢遂定,奄奄一息,鄰於死矣。徐以參膏灌之,至百二十日全瘳。

白話文:

自幼年起,祖近湖因為性生活過度,加上吃了狗肉,因而患上傷寒。各個醫生都認為他身體虛弱,於是使用攻補兼施的治療方法,結果導致他發狂,爬上屋頂奔跑大叫。日夜派壯漢看守了他好幾個月。情急之下,派出使者去請朱遠齋。朱遠齋首先命人熬煮兩斤參膏備用,然後用潤字號丸藥數錢給他服用,排出大量的黑色糞便,病情才逐漸穩定。然而他身體虛弱,奄奄一息,瀕臨死亡。朱遠齋慢慢地給他灌服參膏,持續了120天後,祖近湖才完全康復。

治傷風后耳聾。(仲淳定。)

甘菊花(二錢),石菖蒲(忌鐵,一錢),柴胡(六分),栝蔞根(二錢),貝母(去心,二錢),前胡(一錢),甘草(六分),北細辛(四分),蘇梗(一錢),桑白皮(忌鐵,二錢)

白話文:

甘菊花(12克),石菖蒲(忌諱和鐵器接觸,6克),柴胡(3.6克),栝樓根(12克),貝母(挖去心部,12克),前胡(6克),甘草(3.6克),細辛(北方產,2.4克),蘇梗(6克),桑白皮(忌諱和鐵器接觸,12克)

竹瀝一杯,不拘時服。

趙和齋年六十,患外感。予以他事請見,延至中堂,云偶因勞倦體疲,正欲求教。予為之診視,細按其六部,並察其形神,謂云:翁病屬外邪,非勞發也。須著意珍重。時葛存誠在坐,予私謂云:此病是極重外感,邪氣有內陷之兆,恐難挽回。別去三日,大雨中復來邀看,則神氣已脫,脈無倫次。

白話文:

年過六十的趙和齋染上了外感風寒。我在處理其他事務時,他前來拜見,我請他到中堂稍等,他說因為勞累過度、身體疲乏,想請我指點。我幫他診脈,仔細按壓他的六部(即手少陰、手厥陰、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足少陽),又觀察了他的精神氣色,對他說:「您老先生的病是外邪入侵,不是勞累造成的,您要小心重視。」當時,葛存誠也在坐,我悄悄地對他說:「這病是嚴重的外感風寒,邪氣有內陷的跡象,恐怕難以挽救。」三天後,大雨中他再次前來拜訪,請我診治,他的精神氣色已經衰敗,脈搏也紊亂了。

問其所服何藥?雲石膏湯。予云:病證固重,服藥又差,無汗發熱,非陽明證,何得用石膏?此太陽症未經發汗,邪氣傳裡,裡虛水涸,不勝邪熱,真氣已脫,必不可救。時猶以予言為妄,不兩日而斃矣。

白話文:

問他服用了什麼藥?他回答說是石膏湯。我說:病症本來就嚴重,服藥後又更差,沒有出汗發熱,不是陽明證,為什麼用石膏呢?這是太陽證沒有經過發汗,邪氣傳到裡頭,裡頭虛弱水液乾涸,抵擋不了邪熱,真氣已經脫離,肯定救不活了。當時他還把我的話當作胡言亂語,不到兩天就死了。

魏季嘗正產後,飲食不節,復感風寒,遂致發熱譫語,喘咳氣逆,惡露絕不至,勢甚急迫。予謂此症俱系外來客邪,尚屬可救。設正氣虛脫現諸症者,必無幸矣。何以見之?以脈氣浮大有力故也。用大劑疏風消食之藥,二劑便霍然。先是有用白朮、歸、芎等補藥,幾為所誤。(二條附。)

白話文:

魏氏女子在生產後,飲食不規律,又受了風寒,導致發燒、說胡話、喘咳、氣喘、惡露停止不來,情況非常危急。我認為她的症狀都是外來的邪氣所致,還屬可救。如果正氣虛脫,出現這些症狀,那肯定沒救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她的脈搏浮大有力。於是使用大劑量的疏散風邪、消食的藥物,兩劑藥之後就立刻見效。之前有人使用白朮、當歸、川芎等補藥,差點誤事。(共兩條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