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上卷 (8)

回本書目錄

上卷 (8)

1. 痢疾

(附:脫肛)

總括,痢名滯下古來言,赤白腸中痛可憐;補澀厚腸須緩用,治之當以痢為先。

脈法,《內經》曰:腸癖下血,身熱則死,寒則生。腸癖下白沫,脈沉則生,浮則死。

《內經》曰: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也。又曰:少陽在泉,火淫所勝,民病注泄赤白。錢仲陽曰:瀉痢黃赤黑皆熱也。瀉痢青白,米穀不化皆冷也。丹溪曰:赤痢屬血,自小腸來;白痢屬氣,自大腸來,皆屬濕熱之氣。如夏秋之間,溽暑時行,此濕熱之氣,生於外感者也。

白話文:

《內經》說:小便和糞便中膿血,知道氣通了,血止住了。又說:少陽在泉穴,火氣盛行壓勝,百姓患注洩赤白痢。錢仲陽說:瀉痢黃赤黑色的都是熱症。瀉痢青白色,米穀不化症都是冷症。丹溪說:赤痢屬於血,從小腸出來;白痢屬於氣,從大腸出來,都屬於濕熱之氣。如在夏、秋季節,暑熱流行,這是濕熱之氣,生於外感。

恣飲酒酪生冷,耽嗜肉食肥甘,此濕熱之氣,生於內傷者也。內外交感乃成痢疾。若諸書概以赤為熱、白為寒則誤矣。其有白痢得卒熱而愈者,亦因素稟虛弱,腸胃虛寒耳。然有手足指冷,時欲飲熱為驗也。其有赤白兼下者,氣血俱病也。下如豆汁色者,濕勝也。如五色之相染,五臟俱受病也。

白話文:

放縱地飲酒吃乳製品和生冷的東西,沉迷於肉類、肥甘的食物,這種濕熱的氣息,是從內部傷害產生的。內部和外部相互感染,就形成了痢疾。如果諸多書籍都以赤色為熱、白色為寒,那就錯了。有些人得了白色痢疾,突然發熱而痊癒,那是因為素質稟賦虛弱,腸胃虛寒的緣故。不過,應該仔細觀察患者手足手指是否冰冷,隨時想喝熱的纔算。既有赤痢又有白痢的人,是氣血都出了問題。大便像豆汁顏色的人,是濕氣盛的緣故。大便像五種顏色互相混染的人,是五臟都患病了。

純血者,熱毒入深也。魚腦色者,脾虛不運,陳積脫滑下凝也。如鼻涕凍膠者,臟腑虛脫滑也。如白膿者,虛坐弩圊而出,氣受熱邪瘀結也。如屋漏水,塵腐色者,元氣憊弱之甚也。後重裡急,至圊而不能便下,窘迫痛甚,大腸經氣滯不通,濕熱內甚也。後重裡急,初病元氣未虛,裡急甚者下之,下後余積未清,不可驟補,宜化滯清熱盪滌之,直候積盡,方可調補氣血。今人不問新久,便行止澀,為害不淺。

白話文:

純血者,是熱毒深入體內所致。魚腦色者,是脾虛不運,陳積脫滑下凝所致。如鼻涕凍膠者,是臟腑虛脫滑所致。如白膿者,是虛坐弩圊而出,氣受熱邪瘀結所致。如屋漏水,塵腐色者,是元氣憊弱之甚也。後重裡急,至圊而不能便下,窘迫痛甚,是大腸經氣滯不通,濕熱內甚所致。後重裡急,初病元氣未虛,裡急甚者下之,下後餘積未清,不可驟補,宜化滯清熱盪滌之,直候積盡,方可調補氣血。如今的人不問新久,便行止澀,為害不淺。

善治者辨明寒熱虛實氣血之症,而行汗下清溫補澀之法可也。

丹溪曰:瀉屬脾而痢屬腎,先水瀉而後膿血者,此脾傳腎,賊邪難愈。先膿血而後水瀉者,此腎傳脾,微邪易愈。

白話文:

丹溪說:瀉屬於脾,痢屬於腎。先瀉水再瀉膿血的,這是脾傳腎,邪氣嚴重,很難治癒。先瀉膿血再瀉水的,這是腎傳脾,邪氣較輕,容易治癒。

凡久痢用溫藥止之,然須以陳皮為佐,恐澀則常作痛也。夏秋之間,忽有暴寒,折於暴熱無所發散,客於皮膚之中,發於外則為瘧,發於內則為痢,內外俱發則為瘧痢耳。

白話文:

對於長期的腹瀉,可以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但是必須配合使用陳皮以避免收澀造成疼痛。在夏季和秋季交替時,如果突然遭受寒冷,而又無法排解暑熱,便會停滯於皮膚中,發於外部則為瘧疾,發於體內則成為痢疾,如果內外同時發病,則成為瘧疾併發痢疾。

有初病挾外感者,發熱惡寒身首俱痛,此為表症,宜以微汗而解,則痢自止。不止者以柴苓湯和之,不可遽下遽止也。

白話文:

如果有初期感冒的症狀,發熱惡寒、全身疼痛,這是外感表症的表現,應該用微微出汗的方式來解除表症,那麼痢疾就會自然停止。如果不停止,可以再用柴苓湯來治療,但不能急著用下法來治療。

初得而腹痛窘迫者,此肺金之氣鬱於大腸之間,實者必推蕩之。此通因通用之法,宜大承氣湯或謂胃承氣湯以下之。下後不止者,以河間芍藥湯和之。

白話文:

如果剛開始腹痛難忍,這是肺金之氣鬱結在大腸之間,實症者一定要疏通排泄。這是一種通因通用療法,適合用大承氣湯或謂胃承氣湯來瀉下。如果瀉下後仍然不止,再用河間芍藥湯來調和。

下痢赤積,身熱腹痛,裡急後重者,宜芍藥湯調天水散;下痢白積腹痛,裡急後重者,用芍藥、黃連湯調天水散;血痢久不止者,宜煎四物湯黃連阿膠丸。有下黑積中常有紫黑色而又痛甚者,此屬死血症,宜桃仁承氣湯下之。如受痛既久,氣血俱傷,故纏綿而赤白兼下,脾胃氣陷或經年者,名休息痢,宜阿膠梅連丸。有積毒之氣上衝而嘔惡者,清解為主,人參敗毒散

白話文:

  1. 腹瀉並伴有赤色膿血、身體發熱、腹痛、裡急後重,應使用芍藥湯配合天水散。

  2. 腹瀉並伴有白色膿血、腹痛、裡急後重,應使用芍藥、黃連湯配合天水散。

  3. 血痢久治不癒,應煎煮四物湯,送服黃連阿膠丸。

  4. 有黑色膿血並伴隨紫色、黑色,同時疼痛加劇,這屬於死血癥候,應使用桃仁承氣湯治療。

  5. 如果疼痛時間太長,氣血俱傷,因而纏綿不癒,同時伴有赤色、白色膿血,脾胃氣陷,或病程超過一年,則稱之為休息痢,應使用阿膠梅連丸治療。

  6. 如果伴有積毒之氣上衝導致嘔吐,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為主,可以選用人參敗毒散。

有胃氣虛寒而嘔惡者,溫補為主,附子理中湯。噤口者因脾胃濕熱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而成不食之症。亦有脾胃虛而不能食者,亦有誤服痢藥致藥毒犯胃而不食者,亦有服溫澀藥太早邪氣閉遏胃口而不食者。或用石蓮肉以通心氣,敗毒散以散毒邪,山藥以補脾胃。

白話文:

有的人胃氣虛寒,出現嘔吐、噁心的症狀,治療以溫補為主,可以用附子理中湯。

禁口是指不能進食,是因脾胃濕熱之毒,燻蒸咽喉而上,導致胃口閉塞,而引起不能進食的症狀。

也有人是脾胃虛弱而不能進食的。

還有的人是誤服痢藥,藥毒侵犯胃部而不能進食。

有些人是服用溫熱收斂的藥物太早,邪氣閉塞胃口而不能進食。

治療禁口可以服用石蓮肉來通暢心氣,服用敗毒散來祛散毒邪,服用山藥來補益脾胃。

果能開胃口而進飲食乎!其毒氣上衝者,宜丹溪方,以人參黃連二味呷之,得一口下咽便好。一方加石蓮肉。其脾胃虛者,用仁齋法以參苓白朮散石菖蒲末、陳粳米湯調下。此方有蓮肉、山藥,胸次一開自然能食。有時疫作痢,傳染相似,宜推明運氣之勝負以治之。所謂勝負者,不越六氣之變也。

白話文:

如果能讓病人開胃口進食,那麼有毒氣上衝的,應採用丹溪的藥方,以人參、黃連二味含服,含服一口即可嚥下,很快就見效。另一種藥方加了石蓮肉。脾胃虛弱的,採用仁齋的方法,用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末,用陳年粳米湯送服。這個藥方含有蓮肉、山藥,胸中一開,自然能吃得下。有時瘟疫會導致痢疾,傳染相似,應推斷出運氣的勝負情況來治療。所謂勝負,不外乎六氣的變化。

四時疫痢,宜首用敗毒散加陳皮、陳倉米,名倉廩湯,隨所勝之氣加減用之。

(批:河間曰:行血則便膿血自愈,和氣則後重自除。)

《病機要》曰:後重則宜下,腹痛則宜和,身重則宜除濕,脈弦則宜去風。

痢屬濕熱與食積,芩連白芍皆入此。木香枳殼檳榔,主方便用甘草炙。腹痛當歸砂仁,後重生芍炒滑石。紅入桃仁芎與歸,白增炒滑茯苓朮。初起欲下倍大黃,食積山楂枳實。如力倦氣少惡食,此為挾虛症,宜用白朮歸身尾,甚者加人參、陳皮補之,虛回而痢自止。

白話文:

痢疾是由濕熱與食物積滯引起的。黃芩、黃連、白芍都屬於此類藥物。木香、枳殼配上檳榔,以甘草炙用為主。腹痛時用當歸、縮砂仁,後天用生芍藥、炒滑石。紅色加入桃花、川芎、當歸,白色加入炒滑石、茯苓、白朮。初期想要瀉下,就加倍用大黃;食物積滯,就加上枳實。如果體力疲倦、氣少、厭食,這就是虛症,應使用白朮、當歸、尾骨。嚴重的還可以加入人參、陳皮來補之,虛症緩解後,痢疾自然就會停止。

腹痛因肺金之氣鬱在大腸,實則可下,虛則桔梗發之。有積毒之氣上衝而嘔惡者,清解為主,人參敗毒散。有胃氣虛寒而嘔惡者,溫補為主,附子理中湯

白話文:

肚子痛是由肺金之氣鬱結在大腸引起的,實症可以攻下,虛證可用桔梗發散。有積毒之氣上衝,引起嘔吐惡心的,以清解為主的治療,可用人參敗毒散。有胃氣虛寒引起的嘔吐噁心,以溫補為主進行治療,可用附子理中湯。

夫痢雖有赤白之分,總是暑而成,初下皆宜利之,而以川黃連為君,川連能去心經伏熱,亦去脾經濕熱。條芩去大腸經熱,主治下痢膿血。白芍和脾血而治腹痛,川歸益血止痛,檳榔治滯氣而除後重,木香、枳殼行滯寬中,山楂、麥芽消導食積,或加大黃芒硝,小水不利或加滑石木通,皆治痢之通劑也。白痢濕熱傷氣分,用白朮益脾氣,陳皮理滯氣,茯苓滑石滲濕熱之氣。

白話文:

痢疾雖然有赤白之分,但都是暑熱引起的,初期都應當瀉下通利,而以川黃連為君藥,川連能清除心經的伏熱,也能清除脾經的濕熱。條芩能清除大腸經的熱,主治下痢膿血。白芍能和脾血,治療腹痛。川歸能益血止痛。檳榔能治療滯氣,解除後重感。木香、枳殼能行滯寬中。山楂、麥芽能消導食積。或者增加大黃、芒硝,小便不利或增加滑石、木通,這些都是治療痢疾的通用藥方。白痢是濕熱傷及氣分,應用白朮來益脾氣,陳皮來理滯氣,茯苓、滑石來滲濕熱之氣。

久則胃弱氣虛,必以四君子加黃芩為主劑。赤痢濕熱傷血分,用歸芎養血、地榆涼血、桃仁活血中之滯。久亦胃弱氣虛,必以四物加阿膠為主劑。如赤白相兼,氣血俱傷用四君子、陳皮以理氣,四物、桃仁以理血。小便赤澀者,小腸經濕熱勝也,用木通、澤瀉梔子以利之。

白話文:

如果病程時間長了,胃部虛弱,氣血不足,一定要以四君子湯加上黃芩為主藥。赤痢濕熱傷及血陰,使用當歸、川芎養血,地榆涼血,桃仁活血化瘀。病程時間長了,胃部虛弱,氣血不足,一定要以四物湯加上阿膠為主藥。如果是赤痢白痢兼見,氣血俱傷,使用四君子湯、陳皮理氣,四物湯、桃仁理血。小便赤澀的人,是小腸經濕熱重盛,使用木通、澤瀉、梔子利濕熱。

大便燥澀者,大腸經濕熱甚也,用蒼朮槐花、條芩以清之。又有久痢後重不除,此大腸下墜、氣虛下陷也,用升麻、參、耆以提其氣,活血行氣之劑斷不可用。亦有寒痢者,用理中及薑桂之類,如諸劑調理,日久不愈,此屬虛寒脫滑,可於溫寒補虛中,復加龍骨赤石脂慄殼烏梅訶子、肉果收澀之藥而自愈矣。

白話文:

大便乾澀的人,是因大腸經的濕熱很盛,可以用蒼朮、槐花、條芩來清熱。還有人久瀉之後,大便仍然不成形,這是大腸下墜、氣虛下陷造成的,可以用升麻、參、耆來提升元氣,活血行氣的藥物絕對不可以使用。還有因寒氣導致的腹瀉,可以用理中湯和薑桂之類的藥物來治療。如果用各種藥方調理,很長時間都不見好轉,這就屬於虛寒脫滑,可以在溫補虛寒的藥物中,再加入龍骨、赤石脂、慄殼、烏梅、訶子、肉果等收澀的藥物,就可以自愈了。

〔附方〕

柴苓湯柴胡,茯苓,半夏,黃芩,白朮,澤瀉,人參,枳實,甘草

白話文:

柴苓湯:

  • 柴胡:疏肝理氣,清熱解表。
  •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 半夏:化痰止嘔,降逆止咳。
  • 黃芩:清熱瀉火,解毒消炎。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 澤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 人參:補氣益血,健脾益肺。
  • 枳實:行氣消痞,化痰除積。
  • 甘草:調和諸藥,補益氣血。

大承氣湯,大黃,厚朴,枳實,芒硝

調胃承氣湯,芒硝,大黃,甘草

河間芍藥湯,木香,芍藥,黃芩,黃連,大黃,檳榔,桂枝,歸尾,甘草

天水散,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為末)

芍藥黃連湯,黃連,當歸,芍藥,甘草

四物湯熟地,當歸,芍藥,川芎

黃連阿膠丸,黃連,阿膠,茯苓

桃仁承氣湯,大黃,桂枝,芒硝,桃仁,甘草

阿膠梅連丸,阿膠,赤茯苓,烏梅,白芍,黃柏,黃連,乾薑,當歸

白話文:

阿膠梅連丸:

  • 阿膠:補血滋陰,養顏潤膚。
  • 赤茯苓:利水滲溼,健脾益氣。
  • 烏梅:收斂固澀,止瀉止血。
  • 白芍:養血調經,緩解疼痛。
  • 黃柏:清熱燥濕,固澀止瀉。
  • 黃連:清熱解毒,燥濕止瀉。
  •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人參敗毒湯,柴胡,桔梗,人參,羌活獨活,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甘草

白話文:

人參敗毒湯(組成):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利咽、祛痰止咳的作用。
  • 人參:具有益氣固脫、健運脾肺、補氣養血的功效。
  • 羌活: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
  • 獨活: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止痛的功效。
  • 茯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利尿消腫的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消食、化痰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 前胡: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化痰止咳的功效。
  •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清熱生津、調和諸藥的作用。

理中湯,見驚風症,加附子。

又方赤芍(三錢),山楂肉(三錢),甘草(一錢半),木香(七分),檳榔(一錢)

白話文:

另一種藥方:赤芍藥三錢,山楂肉三錢,甘草一錢半,木香七分,檳榔一錢。

人參白朮散,人參,白朮,茯苓,桔梗,黃連,藿香,苡仁,砂仁,山藥,扁豆,甘草

白話文:

人參白朮散,是由人參、白朮、茯苓、桔梗、黃連、藿香、苡仁、砂仁、山藥、扁豆、甘草等藥材組成的中藥配伍。

人參:益氣補虛,生津安神。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桔梗:宣肺排膿,利咽開音。

黃連:清熱燥濕,解毒止痢。

藿香:芳香化濕,祛暑解表。

苡仁:健脾益氣,清熱除濕。

砂仁:溫中止瀉,散寒化濕。

山藥:補腎益精,健脾益氣。

扁豆:健脾益氣,清熱解毒。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一說治腹痛,老薑、細茶各三錢煎服。

奇方,紅菱四支連殼打碎,老薑三錢,加酒一鍾燉熟,和紅糖服即止。

治痢久不愈者用白蘿蔔取汁一鍾,蜜一鍾共煎滾,調勻服立止。

又奇方,落帚葉煎湯,連葉服,即愈。

又旱蓮汁和酒飲,立愈。

王瓜藤灰酒下,即愈。

又服八灰散,即止。

八灰散,棕灰,發灰,蓮蓬,艾,當歸頭,松皮,側柏,椿根皮

又奇方,王瓜藤(連莖葉經霜者),曬乾作灰,出火毒,以香油調,納臍中即愈。

白話文:

還有個奇方,用連莖帶葉經霜的王瓜藤曬乾後燒成灰,將灰燼中的火毒過濾掉,再以香油調和後塗於肚臍中,就能治癒。

金華散,專治紅白痢,久不愈者,服之神效。椿根白皮二兩,用臭者去粗皮,向東南取松花三錢、地榆二錢、乾荷葉二錢,貼水陰乾,用其中段,為細末,每服三分。紅痢蜜調,白痢黑糖調,紅白蜜糖調,後加溫湯少許,空心服。忌麵食葷腥油膩物。

白話文:

金華散,專門治療紅痢疾和白痢疾,時間很長都無法治癒的患者,服用後會神奇地有效。椿樹根的白樹皮二兩,要用法臭的,去除粗皮,朝著東南方向採摘松花三錢、地榆二錢、乾荷葉二錢,浸濕後在陰涼處晾乾,取葉子中間的部分,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分。如果得的是紅痢疾,用蜂蜜調服; 如果得的是白痢疾,用黑糖調服; 如果得的是紅白痢疾,用蜂蜜和黑糖調服,最後加入少許溫水,空腹服用。忌食麵食、葷腥、油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