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湯

JING M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肺經 26%
胃經 26%
心經 9%
腎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粳米湯

粳米湯是由附子、半夏、甘草和大米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腹痛、嘔吐、脈搏緊而細弱、有滑脈徵象等症狀。

組成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半夏:辛、溫,有毒,入肺、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大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補脾、益氣生津、清熱利尿、除煩渴、止瀉止痢、強筋骨等功效。

主治

腹痛嘔吐:粳米湯主要用於治療由寒邪侵襲引起的腹痛、嘔吐,尤以脈搏緊而細弱、有滑脈徵象者更為適宜。

用法

粳米湯的用法是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 孕婦忌服。
  • 陰虛火旺者忌服。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之品。

功效

  • 溫中散寒:附子、半夏、甘草和大米均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驅除寒邪。
  • 止痛:附子、半夏和甘草均具有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腹痛。
  • 止嘔:半夏和甘草均具有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嘔吐。

總結

粳米湯是由附子、半夏、甘草和大米組成の中藥方劑,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腹痛、嘔吐、脈搏緊而細弱、有滑脈徵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去皮臍,切片子)半兩,半夏(湯浸7遍,切片子)2兩半,甘草(炙,銼碎)1兩,陳粳米2兩半。
上拌和,分作12服。
每服用水3盞,加生薑10片,同煮至1盞,去滓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附子為君藥,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半夏為臣藥,降逆止嘔;甘草為佐藥,緩急和中,調和諸藥;大米為使藥,益氣養胃,助附子溫中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粳米湯,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四。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切片子)半兩,半夏(湯浸7遍,切片子)2兩半,甘草(炙,銼碎)1兩,陳粳米2兩半。 主治:腹痛而嘔,脈緊細而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