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2)

1. 腳氣痿痹門

腳氣之疾,《內經》名為厥病,至漢名為緩風,宋、齊之後始謂之腳氣。名雖不同,其實一也。所得之由,皆因脾腎兩經虛弱,坐臥行動之間而為風寒暑濕之氣所幹,流注而成此疾。得病之始,多不令人便覺,會因他病乃始發動,或奄然大悶,經三、兩日方覺之。

白話文:

腳氣的病,在《內經》中稱為「厥病」,漢朝時改名為「緩風」,到了宋、齊以後才稱之為「腳氣」。雖然名稱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發病的原因,都是因為脾腎兩經虛弱,在坐臥行動之間受到風寒暑濕之氣的侵襲,流注而成此病。發病初期,大多不會立刻察覺,可能會因為其他疾病而引發,或突然感到胸悶,經過三、四天才會發現。

先從腳起,或緩弱疼痹,行起忽倒,或脛腫滿,或足膝枯細,或心中忪悸,小腹不仁,大小便秘澀,或舉體轉筋,骨節痠疼,或惡聞食氣,見食吐逆,或胸滿氣急,壯熱憎寒,傳足六經,外證與傷寒類焉,但卒然腳痛為異耳。其為候也不一,治法當究其所自來。若寒中三陽,所患必冷;暑中三陰,所患必熱。

白話文:

症狀通常先從腳部開始,可能出現痠痛無力、麻痺,走著走著突然倒下;或小腿腫脹,或腳和膝蓋瘦小乾癟;或心悸不安,小腹麻木,大小便不順暢;或全身抽筋,骨頭痠痛;或厭惡食物氣味,看到食物就噁心嘔吐;或胸口悶脹、呼吸急促,怕冷發熱等,症狀傳遍全身六條經脈,很像傷寒,但不同的是,傷寒症狀是突然腳痛。要注意的是,症狀表現不一,治療時要仔細找出病因。如果寒邪侵犯三陽(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症狀一定會偏冷;如果暑邪侵犯三陰(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厥陰肝經),症狀一定會偏熱。

脈浮而弦者,起於風;濡而弱者,起於濕;洪而數者,起於熱:遲而澀者,起於寒也。風者汗之,濕者燥之,熱者清之,寒者溫之,又當隨四時表裡虛實而治之。切不可用補劑及湯淋洗,此醫家之大戒也。蓋補則氣實,多致不救;淋洗則邪毒入內,亦難治矣。治之不早,使毒氣入腹,衝心攻築作痛,喘滿上氣,嘔吐異常。

白話文:

脈象浮而緊,是風引起的;脈象濕潤而弱,是濕氣引起的;脈象洪大而急數,是熱氣引起的;脈象緩慢而澀滯,是寒氣引起的。

治療風,要發汗;治療濕,要祛濕;治療熱,要清熱;治療寒,要溫熱。還要根據四季變化和人體的虛實狀況辨證施治。

切不可使用補藥或淋洗的方式治療,這是醫家的重要戒律。因為補藥會導致氣血過盛,常常會耽誤病情;淋洗會使邪毒入侵內部,也難以治療。

如果治療不及時,讓毒氣進入腹中,衝擊心臟,導致疼痛、氣喘、上氣不接下氣、嘔吐不止。

此則漸致傾危,其可忽耶?

若夫痿者,謂足痿弱不能行也。《經》云:肺熱葉焦,傳於五臟,因肺熱脾虛相搏而為足痿躄也。《難經》云: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是也。治痿之法,當補腎水,瀉心火則愈矣。何以言之?蓋補腎水則心火自降,而肺金不虛;瀉心火則肺金自清,而肝木不實;肝木不實則脾不受傷,心火不盛則肺不燥熱。治痿之法無出於此矣。

白話文:

如果有人得了痿症,是指腳部無力導致無法行走。古籍《內經》說:肺部燥熱導致肺葉焦枯,蔓延到五臟,因肺熱導致脾虛兩者互相影響,就會導致足部痿弱無力。另一本古籍《難經》說:骨頭痿弱,無法起身下牀,這就是痿症。治療痿症的方法,應該是補腎陰,瀉心火才能痊癒。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補腎陰,心火自然就會下降,而肺金(肺部)就不會虛弱;瀉心火,肺金(肺部)自然就會清涼,而肝木(肝臟)就不會過於旺盛;肝木(肝臟)不過於旺盛,脾臟就不會受傷;心火不旺盛,肺部就不會燥熱。治療痿症的方法,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

至於痹者,亦有五種:謂筋痹、脈痹、肌痹、皮痹、骨痹是也。此病多由體虛之人,腠理空疏而為風寒濕三氣所侵,不能隨時驅散,流注經絡,久而為痹。其為病也,寒多則掣痛,風多則引注,濕多則重著。其病在筋者,屈而不伸,應乎肝,其證夜臥多驚,飲食少,小便數。

白話文:

至於痹症,也有五種:筋痹、脈痹、肌痹、皮痹、骨痹。這種病多發生在體質虛弱的人身上,由於身體的腠理疏鬆,被風寒濕三氣侵襲,不能及時驅散,流注到經絡中,時間久了就形成痹症。這種病症,寒氣較重則疼痛牽引,風氣較重則抽搐拘攣,濕氣較重則沉重著實。如果病症在筋脈中,就會屈而不伸,與肝臟相應,癥狀表現為晚上睡覺容易驚醒,食慾不振,尿頻。

其病在脈者,則血凝而不流,應乎心,其證令人痿黃,心下鼓氣,卒然逆喘不通,嗌乾善噫。其病在骨者,則重而不能舉,應乎腎,其證手足不遂而多痛,心腹脹滿。其病在皮者多寒,遇寒則急,遇熱則縱,應乎肺,其證皮膚無所知覺,氣奔喘滿。其病在肌者多不仁,應乎脾,其證四肢懈怠,發咳嘔吐。

白話文:

脈絡不通的疾病

  • 症狀:血凝固不流動,影響心臟,導致黃疸、腹脹、突然發作的呼吸困難,喉嚨乾燥,容易打嗝。

骨骼相關的疾病

  • 症狀:骨骼沉重無力,影響腎臟,導致手腳麻痺、疼痛,心腹脹滿。

皮膚相關的疾病

  • 症狀:皮膚怕冷,遇冷會緊繃,遇熱會鬆弛,影響肺部,導致皮膚感覺遲鈍,氣喘吁吁,胸悶。

肌肉相關的疾病

  • 症狀:肌肉麻木不靈敏,影響脾臟,導致四肢無力,咳嗽嘔吐。

診其脈大而澀,或來急而緊,俱為痹之候也。治法,當視其所感風寒濕三氣注於何部分,其表裡須從偏勝者主以藥餌。又有停蓄支飲亦令人痹,當隨證治之。至如白虎歷節,遍身疼痛者,無非風寒濕三氣乘之也。若飲酒當風,汗出入水,亦成斯疾。久而不愈,令人骨節蹉跌,恐為癲癇之病。

白話文:

如果診斷其脈象又大又澀,或來勢急促而緊繃,這些都是痹症的徵兆。治療的方法,應當觀察他所感受的風寒濕三氣集中在身體哪個部位,其表裡證狀需根據較為明顯的部位來用藥治療。另外,體內停滯積聚的液體也會導致痹症,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像白虎歷節,渾身疼痛的,無非都是風寒濕三氣侵襲造成的。如果在喝酒後吹風,汗液出入均像水一樣,也會導致這種疾病。長久不愈,會讓人骨節錯位,擔心會變成癲癇。

治疾者,誠心辨別腳氣、痿、痹之證,則庶乎其不差矣。

檳蘇散,治風濕腳氣疼痛。疏通氣道。

檳榔木瓜(各一錢半),香附子,紫蘇(各三錢),陳皮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檳榔、木瓜:各 4.5 公克 香附子、紫蘇:各 9 公克 陳皮、甘草:各 3 公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蔥白二根,煎至一盅,食前服。

白話文:

製作一份藥膳,使用兩碗水,加入五片生薑和兩根蔥白,煎煮至剩下一碗,於飯前服用。

烏藥平氣湯,治腳氣上攻,頭目昏眩,腳膝痠疼,行步艱苦,氣不和,喘滿迫促,並皆治之。

白話文:

烏藥平氣湯:用來治療腳氣病上升到頭部,導致頭暈目眩、腳膝痠痛、行走困難、氣息不調、呼吸急促等症狀。

烏藥茯神(去皮、木),白芷當歸(去蘆),白朮五味子川芎紫蘇子人參,木瓜,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烏藥、茯神(去皮、木質部)、白芷、當歸(去蘆頭)、白朮、五味子、川芎、紫蘇子、人參、木瓜、炙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神秘左經湯,治風寒暑濕流注足三陽經,手足拘攣疼痛,行步艱難,憎寒發熱,自汗惡風,頭眩腰重,關節掣痛,大小便秘澀,或腹痛、嘔吐、下利,兩腳頑麻,並皆治之。

白話文:

神奇的左經湯,可治療因風寒、暑濕流注至足三陽經而引起的手腳抽筋疼痛、行走困難、怕冷發燒、自汗怕風、頭暈腰重、關節疼痛、大小便不通暢、或腹痛、嘔吐、腹瀉、雙腳麻木的情況。

麻黃(去節),乾葛,細辛厚朴(去皮,薑製),茯苓(去皮),防己羌活枳殼(麩炒),防風(去蘆),麥門冬(去心),黃芩(各一錢),肉桂(去粗皮),柴胡(去蘆),半夏(湯泡),小草,白姜(炮),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麻黃(切除節),乾地瓜,細辛,厚朴(去皮,用薑汁炮製),茯苓(去皮),防己,羌活,枳殼(麩炒),防風(去蘆頭),麥門冬(去籽),黃芩(各一錢),肉桂(去粗皮),柴胡(去蘆頭),半夏(用開水泡),小草,乾薑(炮製),甘草(烤炙,各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盅,空心服。自汗加牡蠣、白朮,去麻黃;腫滿加澤瀉木通;熱甚無汗加乾葛、橘皮前胡;腹痛吐利,去黃芩加芍藥及炮附子;大便秘加大黃竹瀝;喘滿加杏仁桑白皮、紫蘇。凡有此病參詳,逐一加減,無不愈者。

白話文:

取一帖藥,加水兩碗,生薑三片、棗子兩枚,熬煮成一碗,空腹服用。

  • 自汗:加入牡蠣、白朮,移除麻黃。
  • 腫滿:加入澤瀉、木通。
  • 發熱嚴重無汗:加入乾葛、橘皮、前胡。
  • 腹痛吐瀉:移除黃芩,加入芍藥和炮製附子。
  • 大便祕結:加入大黃、竹瀝。
  • 喘滿:加入杏仁、桑白皮、紫蘇。

根據不同的症狀,逐一加減藥物,可以治癒所有症狀。

蒼朮散,治一切風寒濕熱令足膝痛,或赤腫,骨間作熱痛,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躄;一切腳氣,百用百效。

白話文:

蒼朮散:用於治療各種風寒溼熱引起的足膝疼痛,或紅腫、骨間灼熱疼痛,以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讓人癱瘓;對所有腳氣都有效,百試百靈。

蒼朮(用米泔浸一日夜,鹽炒),黃柏(去粗皮,酒浸一日夜,炙焦,各五錢)

白話文:

蒼朮(用米湯浸泡一晝夜,用鹽炒) 黃柏(去除粗皮,用酒浸泡一晝夜,炙烤至焦黑,各五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日進二、三服。

羌活導滯湯,治腳氣初發,一身盡疼,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用此藥導之,後用當歸拈痛湯

白話文:

羌活導滯湯,用於治療腳氣病的早期,症狀包括全身疼痛,或四肢關節腫痛,大便小便不通暢。先服用此藥導滯,之後再服用當歸拈痛湯。

羌活,獨活,當歸(以上各一錢),防己(一錢半),大黃(四錢),枳實(炒,一錢)

白話文:

羌活、獨活、當歸(各 3 克) 防己(4.5 克) 大黃(12 克) 枳實(炒,3 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當歸拈痛湯,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注足脛腫痛不可忍。

方見腰脅痛門

加味敗毒散,治三陽經腳氣流注,腳踝上焮熱赤腫,寒熱如瘧,自汗惡風,或無汗惡寒。

白話文:

加味敗毒散,治療三條陽經上的腳氣病,腳踝上出現灼熱、發紅和腫脹,寒熱交替發作如同瘧疾,自發出汗且怕風,或者不出汗且怕冷。

羌活,獨活,柴胡(去蘆),前胡(去蘆),枳殼(麩炒),桔梗(去蘆),人參(去蘆),茯苓(去皮),川芎,甘草(炙,以上各一錢),蒼朮(米泔水浸,炒),大黃(蒸,各二錢)

白話文:

羌活、獨活、柴胡(去蘆頭)、前胡(去蘆頭)、枳殼(用麵粉炒)、桔梗(去蘆頭)、人參(去蘆頭)、茯苓(去皮)、川芎、甘草(炙烤),以上各一錢。 蒼朮(用米湯浸泡後炒)、大黃(蒸),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皮膚瘙癢赤疹加蟬蛻煎服。

清燥湯,治濕熱成痿,以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履者宜服。

白話文:

清燥湯,用於治療濕熱導致的身體癱軟。由於乾燥的金元素受到濕熱之邪的侵襲,會阻斷寒冷的水元素的生化來源。一旦被阻斷,腎臟就會虛虧,導致癱軟抽搐的疾病加重。腰部以下癱軟無力,無法行走的人適合服用。

方見中濕門

溫腎湯,治面色痿黃,腳痿弱無力,陰汗出。

麻黃,柴胡(各六分),白朮,黃柏(酒炒),豬苓,白茯苓(去皮),升麻(以上各一錢),防風(去蘆),蒼朮(各一錢半),澤瀉(二錢)

白話文:

麻黃:0.36 克 柴胡:0.36 克 白朮:0.6 克 黃柏(炒過):0.6 克 豬苓:0.6 克 白茯苓(去皮):0.6 克 升麻:0.6 克 防風(去蘆):0.9 克 蒼朮:0.9 克 澤瀉:1.2 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熱服,候一時方可飲食。

獨活湯,治腳痹。

獨活(二錢),乾薑(炮,一錢半),大豆(五十粒),附子(去皮臍,炮),當歸,防風(去蘆),茯苓(去皮),芍藥,黃耆葛根,人參(去蘆),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獨活,兩錢 乾薑(炒過),一錢半 大豆,五十粒 附子(去掉皮和肚臍,炒過),一錢 當歸,一錢 防風(去掉根),一錢 茯苓(去掉皮),一錢 芍藥,一錢 黃耆,一錢 葛根,一錢 人參(去掉根),一錢 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酒半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導氣飲,治寒濕腳氣,腫赤疼痛,心腹膨脹,頭面手足浮腫,身體腰背疼痛,並皆治之。

白話文:

導氣飲方劑,適用於因寒濕引起的腳氣病,症狀包括腫脹、發紅、疼痛、心腹脹滿、頭面手足浮腫、身體腰背疼痛等,都能夠治療。

羌活,獨活,木瓜,薏苡仁青皮,陳皮,枳殼,桑白皮,紫蘇,檳榔,木通,大腹皮赤茯苓,大腹子,青木香,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羌活、獨活、木瓜、薏苡仁、青皮、陳皮、枳殼、桑白皮、紫蘇、檳榔、木通、大腹皮、赤茯苓、大腹子、青木香、甘草(各 3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有熱加大黃,濕加蒼朮。

紫蘇散,治風毒腳氣,腳重虛腫。

紫蘇,木通,桑皮,小茴香(炒,各八分),枳殼(一錢七分),羌活,獨活,荊芥,木瓜,青皮,甘草(炙,各五分),大腹子(一錢二分)

白話文:

紫蘇、木通、桑皮、小茴香(炒過,各 8 克),枳殼(1.7 克),羌活、獨活、荊芥、木瓜、青皮、甘草(炙過,各 5 克),大腹子(1.2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蔥白一莖,煎至八分,空心溫服。

桑白皮散,治腳氣盛發,兩腳浮腫,小便赤澀,腹脅脹滿,氣急坐臥不得。

白話文:

桑白皮散,用於治療腳氣發作嚴重時,雙腳腫脹,小便發紅且排尿困難,腹部和兩肋脹滿,氣喘吁吁,坐臥不安。

桑白皮,郁李仁(各一錢),赤茯苓(二錢),木香(不見火),防風,大腹子(各五分),紫蘇子(炒),木通,檳榔,青皮(各七分半)

白話文:

桑白皮、郁李仁(各 6 公克) 赤茯苓(12 公克) 木香(不經過火炒) 防風、大腹子(各 3 公克) 紫蘇子(炒過) 木通、檳榔、青皮(各 4.5 公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遠溫服。

藿香養胃湯,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陽明經虛,宗筋無所養,遂成痿躄。

白話文:

藿香養胃湯可以治療因胃氣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四肢無力、無法站立或行走。這些症狀都是由於陽明經虛損,導致肌肉和筋骨無法得到滋養,從而導致癱瘓和無力。

藿香,白朮,神麯,白茯苓,烏藥,砂仁半夏曲,薏苡仁,人參(以上各一錢半),甘草(炙),蓽澄茄(各一錢)

白話文:

藿香、白朮、神曲、白茯苓、烏藥、砂仁、半夏曲、薏苡仁、人參(以上各 1.5 錢),甘草(炙)、蓽澄茄(各 1 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補肝湯,治前陰如冰冷並陰汗,兩腳痿軟無力。

黃耆(一錢半),人參(去蘆),乾葛,白茯苓(去皮),豬苓,升麻(各一錢),柴胡(去苗),當歸身,羌活,連翹,黃柏(炒),澤瀉,蒼朮,神麯,知母,防風,陳皮,甘草(炙,各半錢)

白話文:

黃耆(1.5錢)、人參(去蘆根)、乾葛、去皮白茯苓、豬苓、升麻(各1錢)、去苗柴胡、當歸身、羌活、連翹、炒黃柏、澤瀉、蒼朮、神曲、知母、防風、陳皮、炙甘草(各半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蠲痹湯,治冷痹手足,腰痛沉重,及身體煩疼,背項拘急。

當歸(酒浸),赤芍藥,黃耆,片薑黃,羌活(以上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白話文:

當歸(泡酒),紅芍藥,黃耆,薑黃片,羌活(上述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一方加防風二錢。

五痹湯,治風寒濕之氣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

片薑黃,羌活,白朮,防己(各二錢半),甘草(炙,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七片,煎至一盅,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附子八物湯,治白虎歷節風,身痛如鎚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臍),乾薑(炮),芍藥(以上各一錢半),白朮(二錢),茯苓(去皮),桂心(去皮),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副子(經過炮製,去掉皮臍),生薑(經過炮製),芍藥(以上三味各 1.5 克),白朮(2 克),茯苓(去掉外皮),桂心(去掉外皮),人參(去掉蘆頭),甘草(經過炙製,各 1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一方去桂加熟地二錢。

三痹湯,治血氣澀滯,手足拘攣;風痹等疾,並宜服之。

杜仲(姜炒),防風,桂心,川續斷,人參,當歸,秦艽生地黃,茯苓,川芎,黃耆,細辛,芍藥,獨活,牛膝,甘草(炙,以上各八分)

白話文:

杜仲(用生薑炒過),防風,桂心,川續斷,人參,當歸,秦艽,生地黃,茯苓,川芎,黃耆,細辛,芍藥,獨活,牛膝,甘草(炙用,以上各8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茯神湯,治心痹,神思昏塞,四肢不利,胸中煩悶,時復恐悸。

茯神(去木),羌活(去蘆),麻黃(去根節),麥門冬(去心),龍齒(以上各一兩),遠志(去心),犀角屑,薏苡仁,人參(去蘆),蔓荊子,防風(以上各七錢半),赤芍藥,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茯苓(去除木質部分),羌活(去掉蘆頭),麻黃(去掉根部和節),麥門冬(去掉心),龍齒(以上各一方兩),遠志(去掉心),犀牛角屑,薏苡仁,人參(去掉蘆頭),蔓荊子,防風(以上各七錢半),赤芍藥,甘草(經過炙烤,各半方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盅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巴戟天湯,治冷痹腳膝疼痛,行履艱難。

巴戟天(去心,三兩),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五加皮(各二兩),牛膝(酒浸,焙),石斛(去根),萆薢,白茯苓(去皮),防風(去蘆叉,各一兩半)

白話文:

巴戟天(去除中心,60克),附子(炮製,去除皮和臍,30克),炙甘草(30克),五加皮(30克),牛膝(用酒浸泡,烘烤,30克),石斛(去除根鬚,15克),萆薢(15克),白茯苓(去除外皮,15克),防風(去除蘆叉,15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用水一盅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雞鳴散,治腳氣第一品藥,不問男女皆可服。如人感風濕,流注腳足,痛不可忍,用索懸吊,叫聲不絕,筋脈腫大。

白話文:

雞鳴散,是治療腳氣病最有效的藥物,無論男女都可以服用。如果有人感染了風濕,導致流注到腳部,疼痛難忍,需要用繩索懸吊腳部,發出不停的叫聲,筋脈腫脹。

檳榔(七枚),陳皮,木瓜(各一兩),吳茱萸(二錢),生薑(連皮),桔梗(各半兩),紫蘇莖葉(三錢)

白話文:

檳榔(7顆),陳皮、木瓜(各30克),吳茱萸(6克),生薑(連皮),桔梗(各15克),紫蘇莖葉(9克)

上為粗末,分作八服。每服隔宿,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碗半,去柤,再用水二碗煎柤,取一小碗,去柤。兩次煎汁相和,安頓床頭,次日五更分二、三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溫亦得,服了用餅餌壓下。如服不盡,留次日漸漸吃亦可。服此藥至天明大便當下一碗許黑糞水,即是原腎家感寒濕毒氣下來也。

白話文:

把藥材分成八次服用。每次服用間隔一個晚上,用三碗水慢慢煮到只剩一半,濾去藥渣。再用兩碗水煮藥渣,取出一小碗,濾去藥渣。把兩次煮出來的藥汁混合,放在牀頭。第二天凌晨五點分成兩、三次服用,直接冷服即可,冬天可以稍微溫一下,服用後用餅乾或食物壓下。如果一次服不完,可以慢慢喝完。服藥後,天亮前會排出一碗左右的黑色糞水,這是因為腎臟受寒濕之氣影響而被排出的。

至早飯前後,痛住腫消,但只是放遲遲吃物,候藥力過。此藥不是宣藥,並無所忌。

十全丹,治腳氣上攻,心腎相系,足心隱痛,小腹不仁,煩渴,小便或秘或利,關節攣痹疼痛。神效,不可盡述。

白話文:

十全丹,治療腳氣病上攻頭部,心腎虛火上炎,足心隱隱作痛,小腹沒有知覺,煩躁口渴,小便時而便祕時而腹瀉,關節攣縮痛痹。療效神效,難以一一細述。

肉蓯蓉(酒浸),狗脊(燎去毛),萆薢,茯苓(去皮),牛膝(酒浸),遠志(去心,炒),地膚子,石斛(以上各一兩),熟地黃(酒浸,焙乾),杜仲(去皮炒,各三兩)

白話文:

  • 肉蓯蓉(浸泡在酒中)
  • 狗脊(燒去毛)
  • 萆薢
  • 茯苓(去皮)
  • 牛膝(浸泡在酒中)
  • 遠志(去心,炒過)
  • 地膚子
  • 石斛(以上各 1 兩)
  • 熟地黃(浸泡在酒中,烘乾)
  • 杜仲(去皮,炒過,各 3 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溫酒、鹽湯任下。

五斤丸,治筋血不足,腰腳緩弱,行步艱難,一切寒濕腳氣。

沒藥(另研),川烏(炮,去皮臍),虎脛骨(酥炙黃色),山藥(以上各四兩),天麻(鹽焙),牛膝(去根酒浸),肉蓯蓉(酒浸,焙),木瓜(以上各一斤)

白話文:

沒藥(另研成粉) 川烏 (炮製、去皮和臍) 虎脛骨 (酥炙至黃色) 山藥 (以上各四兩) 天麻 (鹽焙) 牛膝 (去根,用酒浸漬) 肉蓯蓉 (用酒浸漬,再焙製) 木瓜 (以上各一斤)

上除木瓜,余藥併為細末,將木瓜蒸爛研作糊,和藥末,如不就,將原浸牛膝酒打糊,搜和杵一、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溫酒或鹽湯送下。若只用後四味,名四斤丸,治法亦同。

白話文:

把木瓜去掉,其餘的藥材都磨成細粉。把木瓜蒸爛研磨成糊狀,與藥粉混合。如果成糊不容易,就用原先浸泡牛膝的酒打糊,揉合搗杵一千到兩千次。把藥丸做成梧桐子大小。每一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溫酒或鹽湯送服。如果只使用後面的四味藥材,就叫做「四斤丸」,製作方法相同。

不老地仙丹,治腎臟風毒。此藥常服能輕腳膝,壯筋骨,補腎駐顏。

牛膝(酒浸,焙),虎脛骨(酒炙),當歸(酒浸,焙),肉蓯蓉(酒浸,焙),蒺藜(炒,去刺),川椒(去目,炒出汗),萆薢(鹽水煮),川芎(以上各一兩),赤小豆木鱉子(去油),地龍(去土),茴香(炒),乳香(另研),防風(去蘆叉),血竭(以上各半兩),杜仲(薑汁炒去絲),沒藥(另研),羌活(去蘆),獨活(以上各七錢半),天南星(炮),白附子(炮),何首烏,黃耆(蜜炙,各七錢)

白話文:

  • 牛膝(用酒浸泡,然後烘烤)
  • 虎脛骨(用酒炙烤)
  • 當歸(用酒浸泡,然後烘烤)
  • 肉蓯蓉(用酒浸泡,然後烘烤)
  • 蒺藜(炒熟,去除刺)
  • 川椒(去除蒂目,炒出汗)
  • 萆薢(用鹽水煮)
  • 川芎(以上各一兩)
  • 赤小豆
  • 木鱉子(去除油脂)
  • 地龍(去除泥土)
  • 茴香(炒熟)
  • 乳香(另研磨)
  • 防風(去除根莖)
  • 血竭(以上各半兩)
  • 杜仲(用薑汁炒,去除韌皮)
  • 沒藥(另研磨)
  • 羌活(去除根莖)
  • 獨活(以上各七錢半)
  • 天南星(炮製)
  • 白附子(炮製)
  • 何首烏
  • 黃耆(用蜂蜜炙烤,各七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用木瓜、陳皮煎湯送下。

擒虎丹,治風寒濕走注,腳痹,腰膝重痛。

五靈脂,荊芥,川烏(炮,去皮臍),當歸(酒浸,焙),白膠香自然銅(火煅醋淬七次,研,各二兩)

白話文:

中醫古文:

五靈脂,荊芥,川烏(炮製、去除根部),當歸(用酒浸泡、烘烤),白膠香,自然銅(用火煅燒、用醋淬取七次,研磨,各二兩)

五靈脂、荊芥、炮製川烏、酒浸烘烤當歸、白膠香、煅燒淬取的天然銅(各兩兩重)

上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溫酒食後服,日進二服。

牛膝丸,治腎肝損,骨痿不能起於床,筋弱不能收持,宜益精緩其中。

牛膝(酒浸),萆薢,杜仲(炒去絲),白蒺藜,防風(去蘆),菟絲子(酒煮搗,焙乾),蓯蓉(酒浸,以上各二兩),肉桂(去皮,一兩)

白話文:

牛膝(用酒浸泡),萆薢,杜仲(炒熟去除筋絲),白蒺藜,防風(去除根鬚),菟絲子(用酒煮熟後搗碎,焙乾),蓯蓉(用酒浸泡,以上各用二兩),肉桂(去掉樹皮,用一兩)

上為細末,用酒煮豬腰子爛搗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白話文:

用細小的中藥材搗碎,再用酒煮豬腰子,煮爛後搗碎,兩者混合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50顆,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

續斷丸,治風濕流注,四肢浮腫,肌肉麻痹。

續斷,當歸(炒),萆薢,附子(炮,去皮臍),防風(去蘆),天麻(各一兩),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半兩),川芎(去梗,七錢半)

白話文:

續斷、當歸(炒過)、萆薢、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及肚臍)、防風(去除蘆頭)、天麻(各一兩) 乳香(另研磨成粉)、沒藥(另研磨成粉,各半兩) 川芎(去除根莖,七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或米飲送下。

乳香宣經丸,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筋骨疼痛,行步艱難;腳氣諸疾,並宜服之。

白話文:

乳香宣經丸能治療風寒濕痹,引起四肢攣縮、筋骨疼痛、行走困難的症狀;腳氣等疾病也可服用。

乳香(另研),附子(炮,去皮臍),木香(不見火,各八錢),五靈脂(一兩),黑豆(生用,三合),草烏(去皮尖,炒),川楝子(取肉微炒),茴香(炒,以上各二兩),防風(去叉),陳皮(去白),黑牽牛(生用),威靈仙(洗去土),烏藥,萆薢(以上各四兩)

白話文:

乳香(另行研磨),附子(炮製後去皮和臍),木香(未經火炙,每種各 8 錢),五靈脂(1 兩),黑豆(生用,3 合),草烏(去皮尖並炒香),川楝子(取肉後微炒),茴香(炒香,以上各 2 兩),防風(去叉),陳皮(去白色部分),黑牽牛(生用),威靈仙(洗淨泥土),烏藥,萆薢(以上各 4 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五、七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