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丸

NIU X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6%
肝經 26%
膀胱經 11%
肺經 11%
心經 7%
脾經 7%
大腸經 3%
胃經 3%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牛膝丸

組成:

  • 川牛膝:補益肝腎,強筋骨,調經,利水滲濕,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萆薢: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
  • 杜仲:補益肝腎,強筋骨,補氣,安胎,補腎。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補氣,增強免疫力,改善貧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壯筋骨。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菟蕬子: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
  • 白蒺藜:補肝益腎,明目,祛風,止痛,安神。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功效:

腎臟和肝臟受損,骨頭萎縮,無法起牀,肌肉鬆弛,不能收縮和保持。

用法:

口服,每日 2~3 次,每次 6~9 克,或遵醫囑。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項:

  • 本品性溫熱,服用過多可能導致上火。
  • 服用本品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
  • 本品可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
  • 服用本品期間,應遵醫囑定期復診。

總結:

牛膝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祛風除濕等功效。臨牀上,牛膝丸常用於腎臟和肝臟受損,骨頭萎縮,無法起牀,肌肉鬆弛,不能收縮和保持等症狀的治療。

傳統服藥法


牛膝5兩(銼末),生地黃5斤。
久服延年益壽。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川牛膝、萆薢、杜仲、肉蓯蓉、防風、菟蕬子、白蒺藜、桂枝組成。川牛膝、萆薢、杜仲、肉蓯蓉補肝腎,強筋骨;防風、菟蕬子、白蒺藜補腎陽,強筋骨;桂枝通陽化氣,助陽補腎。諸藥合用,共奏補肝腎、強筋骨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腳氣病糖尿病麻痺容易流眼淚半身不遂神經性厭食症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膝丸,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牛膝4兩(酒浸一宿,焙爲末),乾漆半兩(捶碎,炒煙出)。 主治:血瘕,臍腹堅脹,下痢羸瘦。

牛膝丸,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牛膝(酒浸)、萆薢、杜仲(炒去絲)、蓯蓉(酒浸)、防風、菟絲子(酒浸)、白蒺藜各等分,桂枝減半。 主治:益精緩中。主治:腎肝損,骨痿不能起於床,筋緩不能收持。

牛膝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四。 組成:牛膝3分(去苗),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木香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乾薑半兩(炮裂,銼),牽牛子2兩(微炒)。 主治:腎間冷氣留滯,腰間攻刺疼痛,不能俯仰。

牛膝丸,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牛膝3兩,芍藥3兩,人參3兩,大黃3兩,牡丹皮2兩,甘草2兩,當歸2兩,芎藭2兩,桂心1兩,蜇蟲40枚,蠐螬40枚,蜚蠊40枚,虻蟲70枚,水蛭70枚。 主治:産後月水往來,乍多乍少,仍復不通,時時疼痛,小腹裏急,下引腰身重。

牛膝丸, 出處:《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組成:牛膝(酒浸)2兩,川芎2兩,續斷2兩,萆薢2兩,丹參(去蘆)2兩,黑狗脊(去毛)2兩,杜仲(銼,炒去絲)2兩,獨活2兩,白朮2兩,枳殼2兩,當歸2兩,白芍藥2兩,防風2兩,乾木瓜2兩,熟乾地黃2兩。 主治:風毒流註,腰腿兩腳疼重攣痛,及腎虛目見黑花。

牛膝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牛膝3兩(去苗),生乾地黃4兩,當歸1兩半(銼,微炒),桂心3兩,木香1兩,五味子2兩,肉蓯蓉3兩(酒浸一宿,銼,去皺皮,炙令乾),神曲末3合(炒微黃),大麥糵2合(炒微黃),白朮1兩半,人參1兩半(去蘆頭),白茯苓2兩,檳榔1兩,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 主治:痃癖氣,不能食飲,虛乏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