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痹湯

WU B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脾經 21%
肺經 18%
肝經 11%
胃經 10%
腎經 7%
膽經 4%
大腸經 3%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痹湯」,主要成分及功效

「五痹湯」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子、黃芩等中藥材組成,主要功效為補氣、養血、祛風、除濕、止痛,適用於治療五臟痹。

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朮:性味甘、苦、微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當歸:性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茯苓: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人參:性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益智等功效。
  • 五味子:性味酸、澀,歸肺、腎經,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細辛:性味辛、溫,歸肺、大腸經,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

五臟痹是指五臟(心、肝、脾、肺、腎)發生病變,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肢體麻木、疼痛、沉重的症狀。

功效

  • 調和五臟氣血,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 補益氣血,強健筋骨,增強免疫力。
  • 祛風除濕,消除疼痛。
  • 安神益智,改善睡眠。
  • 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五臟痺的具體症狀如下:心悸、呼吸困難、脅痛、腹脹、食慾不振、腹痛、腹瀉、便溏、咳嗽、氣短、胸痛、腰痠背痛、小便不利等症狀。

總結

「五痹湯」是中藥方劑之一,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養血、祛風、除濕、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五臟痹,具體症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脅痛、腹脹、食慾不振、腹痛、腹瀉、便溏、咳嗽、氣短、胸痛、腰痠背痛、小便不利等多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黃芩。
肝痹,加柴胡、棗仁;心痹,加茯神、犀角;脾痹,加枳殼、陳曲、砂仁;肺痹,加杏仁、麻黃、紫菀;腎痹,加獨活、川萆薢。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的作用,可以補益五臟之氣,改善五臟經絡的虛寒狀態。白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的作用,可以健脾益氣,化濕利水,改善五臟經絡的濕阻狀態。茯苓具有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健脾益氣,化濕利水,改善五臟經絡的濕阻狀態。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作用,可以補益五臟之氣,緩解五臟經絡的疼痛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作用,可以養血柔肝,緩解五臟經絡的疼痛症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的作用,可以補血活血,改善五臟經絡的血虛狀態。細辛具有發汗、散寒、通絡的作用,可以發汗散寒,通絡止痛。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作用,可以收斂固澀,改善五臟經絡的虛弱狀態。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可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改善五臟經絡的濕熱狀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痹湯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但是陰虛火旺、氣虛血虧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五痹湯, 出處:《病機沙篆》卷上。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黃芩。 主治:五臟痹。

五痹湯, 出處:《局方》卷一(淳佑新添方)。 組成:片子薑黃(洗去灰土)1兩,羌活1兩,白朮1兩,防己1兩,甘草(微炙)半兩。 主治:風寒濕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

五痹湯, 出處:《醫家四要》卷二。 組成:麻黃、桂枝、黃耆、甘草、葛根、白芷、羌活、虎骨、紅花、附子、防己、防風、羚角。 主治:五痹。春爲筋痹,夏爲脈痹,長夏爲肌痹,秋爲皮痹,冬爲骨痹,各因其時,重感於風寒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