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三字經》~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痢症第六

濕熱傷,赤白痢,王損庵論痢,專主濕熱。其症裡急後重,腹痛,欲便不便,膿血穢濁,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

白話文:

濕熱侵襲造成的痢疾,赤白痢,王損庵認為主要是濕熱造成的。症狀是腹部急迫、大便後仍有下墜感、腹痛、想排便但排不出來,膿血污濁,或白或赤,或赤白相間。

熱勝濕,赤痢漬,胃為多氣多血之海。熱,陽邪也。熱勝於濕,則傷胃之血分而為赤痢。

濕勝熱,白痢墜,濕,陰邪也。濕勝於熱,則傷胃之氣分而為白痢。赤白相半,則為氣血兩傷。

調行箴,須切記,行血,則膿血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此四句為治初痢之格言,須切記之。

芍藥湯,熱盛餌,芍藥湯調氣行血,雖為初痢之總方,究竟宜於熱症。

平胃加,寒濕試,寒濕瀉痢初起者,以平胃散,加乾薑澤瀉豬苓木香治之。久而不愈,送下香連丸

白話文:

對於因寒濕引起的胃部不適和腹瀉,初期可以使用平胃散,加入乾薑、澤瀉、豬苓、木香來治療。

如果長期治療無效,則可以服用香連丸來調理。

熱不休,死不治,方書云:痢症發熱,不休者,不治。

痢門方,皆所忌,凡痢症初起即發熱,非肌表有邪,即經絡不和,溫散而調營衛,外邪一解,痢亦鬆去。若概以為熱,開手即用痢門套方,多有陷入變劇者。

白話文:

對於痢疾的治療方法,要注意以下禁忌:

當痢疾剛發作時伴有發熱,並不是因為體表有外邪入侵,而是因為經絡不暢;應採用溫散藥物以調和營衛,當外邪被解除了,痢疾也會自然緩解。

如果一概認為痢疾是熱症,一開始就使用痢疾的常用方劑,很可能會使病情加重。

桂葛投,鼓邪出,時醫有發汗之戒,以其無外證而妄汗之也。若頭痛、發熱、惡寒,有汗宜用桂枝湯法,無汗宜用葛根湯法,鼓邪外出,然後治其痢。

白話文:

使用桂枝或葛根湯,使邪氣出體外。現在有些醫生禁止發汗,因為他們認為在沒有外感症狀時發汗是不適當的。但如果出現頭痛、發燒、怕冷,有汗的話,應該使用桂枝湯。沒有汗的話,應該使用葛根湯。將邪氣逼出體外之後,再治療腹瀉。

外疏通,內暢遂,此二句是解所以發汗之故也。張飛疇云:當歸四逆湯治痢極效。若發熱而嘔者,小柴胡湯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口渴下重者,白頭翁湯如神。

白話文:

外部疏通,內部暢通,這兩句話解釋了發汗的原因。張飛疇說:當歸四逆湯治療痢疾非常有效。如果發燒並且嘔吐,可以使用小柴胡湯、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口渴且下腹沉重的人,白頭翁湯效果奇佳。

嘉言書,獨得秘,喻嘉言《醫門法律》中,議論甚見透徹。

寓意存,補金匱,喻嘉言《寓意草》中,如麻黃附子細辛湯人參敗毒散等案,卻能補《金匱》所未及。

白話文:

「寓意存,補金匱」這句話的意思是:劉嘉言所著《寓意草》中,有些藥方,比如麻黃附子細辛湯和人參敗毒散等,雖然不在《金匱要略》這本醫書中,但它能補充《金匱要略》中所沒有的內容。

2. 心腹痛胸痹第七

心胃疼,有九種,真心痛不治。今所云心痛者,皆心胞絡及胃脘痛也。共有九種,宜細辨之。

辨虛實,明輕重,虛者喜按,得食則止,脈無力。實者拒按,得食愈痛,脈有力。二症各有輕重。

痛不通,氣血壅,痛則不通,氣血壅滯也。

通不痛,調和奉,通則不痛,氣血調和也。高士宗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調氣以和血,調血以和氣,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結者使之旁達,亦通也。虛者助之使通,寒者溫之使通,無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為通,則妄矣。

白話文:

不疼通,調和順應,通則不痛,氣血調和。高士宗說:使通的方法各不相同。調氣以調和血液,調血以調和氣,這是使通的方法。向上逆行的,讓它向下行;中間阻塞的,讓它向旁邊通達,這也是使通的方法。虛弱的,幫助它使其通;寒冷的,用溫熱的方法使其通,這些都是使通的方法。如果一定要以瀉下作為通的方法,那就錯了。

一蟲痛,烏梅丸,蟲痛,時痛時止,唇舌上有白花點,得食愈痛。蟲為厥陰風木之化,宜烏梅丸。

白話文:

肚子裡有蟲子作痛,可以使用烏梅丸。

症狀:疼痛時有時無,嘴脣和舌頭上有白色斑點,吃東西時疼痛會加劇。

原因:肚子裡的蟲子是由厥陰風木之氣轉化而來。

治療:宜用烏梅丸。

二注痛,蘇合研,入山林古廟及見非常之物,脈乍大乍小,兩手若出兩人,宜蘇合丸,研而灌之。

白話文:

針對雙重的疼痛,可以用蘇合香丸治療。如果進入山林古廟看到不尋常的事物,脈象忽大忽小,兩手看起來像由兩個人伸出來,應使用蘇合丸研磨成粉並灌服。

三氣痛,香蘇專,因大怒及七情之氣作痛,宜香蘇飲,加元胡索二錢,七氣湯亦妙。又方,用百合一兩、烏藥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頭痛、腹痛和胸痛這三種痛症,可以用香蘇專門治療。如果是因為生氣或情緒激動導致的疼痛,則應服用香蘇飲,再加入兩錢元胡。七氣湯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另外,還可以採用以下方劑:取百合一兩,烏藥三錢,用水煎服。

四血痛,失笑先,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積塊,脈澀,大便黑,宜桃仁承氣湯失笑散

白話文:

當血液瘀積於體內時,會導致疼痛,且疼痛發作時常伴隨著大笑,猶如刀割般劇烈,有時還會出現腫塊。脈搏會感到緊澀,大便顏色呈黑色。此時應使用桃仁承氣湯或失笑散來治療。

五悸痛,妙香詮,悸痛,即虛痛也。痛有作止,喜按,得食稍止,脈虛弱,宜妙香散理中湯,加肉桂木香主之。

白話文:

五行痛,妙香方劑

悸痛,就是虛痛。這種疼痛時而發作,時而停止,按壓會感到舒服,進食後會稍有好轉,脈搏虛弱。建議使用妙香散或理中湯,再加入肉桂和木香為主藥。

六食痛,平胃煎,食積而痛,噯腐吞酸,其痛有一條扛起者,宜平胃散,加山楂穀芽主之,傷酒,再加葛根三錢、砂仁一錢。然新傷吐之、久傷下之為正法。

白話文:

六食痛,平胃煎

因食物積滯引起的疼痛,會出現打嗝、噁心、反酸的症狀,疼痛的感覺就像有一條棍子撐著。

適用方劑:平胃散

在平胃散的基礎上,加入山楂、穀芽,以促進消化。

特殊情況處理:

  • 酒後傷食,再加入葛根 3 錢、砂仁 1 錢。
  • 新鮮的傷食,採用催吐的方法治療。
  • 時間較長的傷食,採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七飲痛,二陳咽,停飲作痛,時吐清水,或脅下有水聲,宜二陳湯,加白朮澤瀉主之。甚者,十棗湯之類,亦可暫服。

白話文:

如果有七種飲邪導致的疼痛,以及兩陳(痰濕)導致的咽喉腫痛,這時出現停飲作痛、有時吐清水、或肋下有水聲的症狀,可以使用二陳湯,再加入白朮和澤瀉來治療。如果症狀嚴重,也可以暫時服用十棗湯之類的藥方。

八冷痛,理中全,冷痛:身涼、脈細、口中和,宜理中湯,加附子、肉桂主之。兼嘔者,吳茱萸湯主之。

白話文:

八種寒症,理中湯可治

  • 寒症表現為:身體冰冷、脈搏細弱、口中清冷
  • 適用理中湯治療,可加入附子、肉桂加強治療
  • 若伴有嘔吐,可用吳茱萸湯治療

九熱痛,金鈴痊,熱痛:身熱、脈數、口中熱,宜金鈴子、元胡索各二兩,研末,黃酒送下二錢。名金鈴子散,甚效。如熱甚者,用黃連梔子之類,入生薑汁治之。

白話文:

九種發熱疼痛,金鈴痊癒

出現發熱、脈搏快速、口中感覺發熱等症狀,可以使用金鈴子、元胡索各兩,研磨成粉末後,用黃酒送服兩錢。這個方劑叫做金鈴子散,效果很好。

如果發熱非常嚴重,可以使用黃連、梔子等藥物,加入生薑汁一起服用。

腹中痛,照諸篇,臍上屬太陰,中臍屬少陰,臍下屬厥陰,兩脅屬少陽、厥陰之交界地面,宜分治之。然其大意,與上相同。

白話文:

肚子疼痛,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 肚臍上方屬太陰經,治療方法請參照相關篇章。
  • 肚臍正中屬少陰經,治療方法請參照相關篇章。
  • 肚臍下方屬厥陰經,治療方法請參照相關篇章。
  • 兩側肋骨下屬少陽經與厥陰經交界處,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別治療。

不過,這些不同部位的疼痛,其治療的總體方針是一致的,與上文所述的原則相同。

金匱法,可迴天,《金匱要略》中諸議論,皆死症求生之法。

諸方論,要拳拳,《中庸》云: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腹滿痛而下利者,虛也。吐瀉而痛,太陰證也,宜理中湯;雷鳴、切痛、嘔吐者,寒氣也,宜附子粳米湯。此以下利而知其虛也。胸滿痛而大便閉者,實也。閉痛而不發熱者,宜厚朴三物湯專攻其里;閉痛而兼發熱者,宜厚朴七物湯兼通表裡;閉痛、發熱、痛連脅下、脈緊弦者,宜大黃附子湯溫下並行,此以便閉而知其實也。若繞臍疼痛,名寒疝,烏頭煎之峻,不敢遽用,而當歸生薑羊肉湯之妙,更不可不講也。

白話文:

各種中醫方論,都要牢牢記住。《中庸》中說:得到一個善念,就要牢牢記住,不要忘記。

肚子脹痛腹瀉,是虛症。嘔吐腹瀉伴有疼痛,是太陰證,適合理中湯;雷鳴般腹痛、絞痛、嘔吐,是寒氣導致的,適合附子粳米湯。從這些腹瀉的症狀可以判斷虛症。

胸悶疼痛大便不通,是實症。不通不痛不發熱,適合厚朴三物湯,專門治療裡症;不通不痛兼發熱,適合厚朴七物湯,兼顧表裡治療;不通不痛發熱,疼痛延伸到肋下,脈搏緊而弦,適合大黃附子湯,溫通並用。從這些便祕的症狀可以判斷實症。

如果肚臍周圍疼痛,稱為寒疝,烏頭煎藥性猛烈,不敢貿然使用。當歸生薑羊肉湯的妙處,也不可不知。

又胸痹,非偶然,胸膺之上,人身之太空也。宗氣積於此,非偶然也。

白酒,妙轉旋,栝蔞薤白白酒湯或加半夏或加枳實、薤白桂枝湯之類,皆轉旋妙用。

白話文:

薤白加酒,可以靈活運用;栝蔞、薤白、白酒湯,有時加半夏,或加枳實;薤白、桂枝湯之類,都是很靈活有效。

虛寒者,建中填,心胸大寒,痛嘔不能飲食,寒氣上衝,有頭足,不可觸近,宜大建中湯主之。上中二焦,為寒邪所痹,故以參姜啟上焦之陽,合飴糖以建立中氣,而又加椒性之下行,降逆上之氣,復下焦之陽,為補藥主方。

白話文:

陽氣不足、寒氣過盛的人,需要進補「中氣」來溫補。如果心胸寒氣嚴重,導致嘔吐疼痛無法進食,寒氣上衝導致頭部和腳部冰冷,不能接近,應該使用「大建中湯」來治療。

上焦和中焦被寒邪阻滯,所以使用人參和生薑來疏通上焦的陽氣,加入飴糖和糖來補養中氣。此外,還添加了具有驅散寒氣作用的胡椒,使上衝的逆氣下降,恢復下焦的陽氣,成為溫補藥方的主方。